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s Characteristics and Topographic Profile Shaping Process of Feiyan Shoal at the Yellow River Delta 被引量:1
1
作者 应铭 李九发 +1 位作者 陈沈良 戴志军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08年第2期74-88,共15页
Feiyan Shoal is a sub Yellow River Delta, which was formed from Jan. 1964 to May 1976, when the Yellow River entered sea via Diaokou Channel. Since the terminal reach shifted to Qingshuigou channel in 1976, Feiyan Sho... Feiyan Shoal is a sub Yellow River Delta, which was formed from Jan. 1964 to May 1976, when the Yellow River entered sea via Diaokou Channel. Since the terminal reach shifted to Qingshuigou channel in 1976, Feiyan Shoal has been experiencing severe erosion and retreat.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ypical profile of Feiyan Sho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ynamical force and sediments' characteristics. All this is 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of topographic profiles observed since the 1970s and the samples of hydrology and sediments collected in situ in Apr. 2004, the analysis of the retreating distance, and the tidal and wave friction velocity distribution. Feiyan Shoal topographical profile has experienced a course of "fast erosion and retrogression - slow eroding modulation - fluctuate triggering change" in recent 30 years, which is also the gradual disappearing process of the delta front. The different intensity of sediment erosion resistance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erosion speed changes. Due to the hydrodynamic force changes, the water depth range of maximum retreating distance and between erosion and progradation became shallow. It indicates that the storm tide will still be the triggering force of seashore topographic profile evolution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Yellow River delta Feiyan Shoal EROSION wave and tidal co-action topographic profile sediment transport
下载PDF
Formation of Equilibrium Beach Profile of the Abandoned Yellow River Delta Coast in North Jiangsu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敏 陆培东 雷智益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2001年第1期139-146,共8页
The abandoned Yellow River Delta coast is a typical erodible silty and muddy coast in China. The paper analyses the marin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echanism of beach erosion of this area. Analysis and calculat... The abandoned Yellow River Delta coast is a typical erodible silty and muddy coast in China. The paper analyses the marin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echanism of beach erosion of this area.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show that in this sea area wave and tidal current ac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an equilibrium beach profile calculation model is developed, in which the wave-current interaction is considered while sediment supply and sediment re-deposition are neglected. The model consists of four parts: (1) calculation of wave parameters, (2) calculation of velocity due to wave-current interaction at different water depth, (3) calculation of friction velocity and shear stress at different water depths, and (4) calculation of the amount of sediment erosion, erosion intensity and variation of beach profil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observed data. Finally, the evolution tendency is discussed and the equilibrium beach profile of this coast is calculated.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quilibrium beach profile wave-current interaction silty and muddy coast abandoned Yellow River delta
下载PDF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X油田辫状河三角洲隔夹层成因与分布
3
作者 熊平 刘英辉 +4 位作者 娄敏 程超 丁芳 胡望水 涂智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13327-13334,共8页
海上油田稀井区隔夹层刻画是储层表征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X油田H3砂层组为例,在隔夹层成因类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隔夹层电性特征识别标准,并通过地质与地震相耦合的方法对隔夹层空间分布进行了半定量刻画。研究结果表... 海上油田稀井区隔夹层刻画是储层表征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X油田H3砂层组为例,在隔夹层成因类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隔夹层电性特征识别标准,并通过地质与地震相耦合的方法对隔夹层空间分布进行了半定量刻画。研究结果表明,H3砂层组发育洪泛型、废弃河道型、落淤泥型、河道滞留型、细粒沉积型和成岩型等六种隔夹层。依据隔夹层渗透率性将洪泛型、废弃河道型和落淤泥归为泥质隔夹层,河道滞留型和细粒沉积型归为物性夹层,成因型归为钙质隔夹层;H3砂层组内部H3a与H3b小层间隔夹层非常发育,厚度大,连续性好,全区稳定分布,起到较好封隔作用;H3b与H3c间隔夹层发育不均匀,在X10井北、X7-X8井西、X4-X5井区、X1井西南等区域厚度较薄,导致H3b与H3c砂体间存在弱连通。研究结果较好表征了H3砂层组内隔夹层分布,为后续剩余油分析提供了地质基础。通过地质、地震相耦合的方法能够有效进行海上油田稀井网区隔夹层刻画,对类似地区储层精细刻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夹层 波形振幅剖面 多属性融合 分布特征 辫状河三角洲 东海盆地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秋季大气边界层温度和风廓线观测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李明华 范绍佳 +6 位作者 王宝民 吴兑 祝薇 刘吉 余冠明 鲍若峪 樊琦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60,共8页
根据2004年10月珠江三角洲3个代表性观测点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分析了珠江三角洲秋季大气边界层温度和风廓线特征。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秋季气温递减率较低,逆温出现频率较高,强度较弱,海风使珠江口贴地逆温的出现时间推迟、低空逆温的... 根据2004年10月珠江三角洲3个代表性观测点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分析了珠江三角洲秋季大气边界层温度和风廓线特征。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秋季气温递减率较低,逆温出现频率较高,强度较弱,海风使珠江口贴地逆温的出现时间推迟、低空逆温的出现频率增加。珠江三角洲秋季受多种局地环流影响,边界层内风廓线比较复杂,晚上城市群与非城市群地区风向有明显差别;城市群和珠江口多次分别观测到城市热岛环流和海风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廓线 风廓线 珠江三角洲 秋季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典型灰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 被引量:45
5
作者 刘建 范绍佳 +3 位作者 吴兑 吴蒙 廖志恒 李浩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64-1674,共11页
2014年1月初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出现严重的灰霾天气.利用广东省城市空气质量资料、中国气象局番禺大气成分站逐时PM10、PM2.5、PM1以及能见度数据、广东省946个自动站风向风速数据、广州基本站风向风速数据、2013~2014... 2014年1月初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出现严重的灰霾天气.利用广东省城市空气质量资料、中国气象局番禺大气成分站逐时PM10、PM2.5、PM1以及能见度数据、广东省946个自动站风向风速数据、广州基本站风向风速数据、2013~2014年东莞佛山大气边界层观测试验资料等,研究了珠三角2014年1月1~8日典型灰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大陆冷高压变性出海是这次灰霾过程发生的主要天气系统.其使得珠三角地区受静稳天气控制,造成微风或静风状况以及低的边界层和逆温结构;6日珠三角主要城市空气质量呈现不同的变化,其原因主要是区域内风向的变化,5日上午珠三角为弱的偏北风,整个珠三角都为灰霾天气,而5日下午风向由偏北风转为偏南风,珠三角东南部地区空气质量改善,北部(内陆)地区的空气质量恶化;后向轨迹分析发现所有气流呈明显下沉作用,且5日20:00的后向轨迹簇来自陆面,6日20:00的后向轨迹簇来自海面,两者对珠三角的空气质量具有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灰霾 静稳天气 风温廓线 风矢量和 后向轨迹
下载PDF
风廓线仪研究现状与应用初探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吉 范绍佳 +7 位作者 方杏芹 王安宇 李江南 樊琦 陈训来 冯业荣 冯瑞权 刘英伟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3-697,共5页
风廓线仪是新一代大气遥感测风系统。简述了风廓线仪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其应用研究现状,采用澳门和香港风廓线仪资料分析了热带风暴"圆规"影响时的特征,表明在热带风暴的影响下,风向转变非常快,并且在其登陆前后风向发生了明... 风廓线仪是新一代大气遥感测风系统。简述了风廓线仪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其应用研究现状,采用澳门和香港风廓线仪资料分析了热带风暴"圆规"影响时的特征,表明在热带风暴的影响下,风向转变非常快,并且在其登陆前后风向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澳门和香港风廓线仪资料的对比及香港风廓线仪资料与探空资料的对比分析可见,风廓线仪测量的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应用的前景是很广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仪 原理和应用 热带风暴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海岸剖面类型与演变规律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小英 陈沈良 +2 位作者 于洪军 张建华 徐丛亮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8-445,共8页
根据1976—2002年黄河三角洲滨海区36个断面的地形实测资料以及利津水文站的水沙资料,运用动力地貌学的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海岸剖面形态及冲淤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海岸剖面可分为建设型、破坏型和稳定型三种基本类型。... 根据1976—2002年黄河三角洲滨海区36个断面的地形实测资料以及利津水文站的水沙资料,运用动力地貌学的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海岸剖面形态及冲淤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海岸剖面可分为建设型、破坏型和稳定型三种基本类型。建设型海岸分布于行水河口,等深线向海推进的距离取决于入海泥沙的堆积过程与海洋动力对泥沙的侵蚀过程两者之间的对比;破坏型海岸主要分布于停止行河不久的废弃河口附近,剖面侵蚀深度与海洋动力条件尤其是潮流流速大小密切相关;而稳定型海岸主要分布于长时间不行河的湾湾沟口附近和广利河以南岸段,前者受河海动力因素影响较小,而后者主要与莱州湾潮流流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海岸剖面 冲淤演变 侵蚀深度
下载PDF
基于电磁感应技术的土壤剖面盐分空间分布建模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邓凯 丁建丽 +1 位作者 杨爱霞 王瑾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6387-6396,共10页
土壤盐渍化问题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是制约荒漠植物生长状况的关键因素之一,严重影响到绿洲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安全。研究土壤剖面盐分的分布情况,能及时探究盐渍化对生态的影响。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靶区... 土壤盐渍化问题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是制约荒漠植物生长状况的关键因素之一,严重影响到绿洲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安全。研究土壤剖面盐分的分布情况,能及时探究盐渍化对生态的影响。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靶区,利用电磁感应仪技术与传统采样方法获取该地区典型地块的土壤电导率,剖析其剖面分布特征,在建立磁感式表观电导率和土壤样本实测电导率之间的线性混合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自然邻近插值方法解析和评估研究区土壤剖面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电导率具有较强的表聚性与空间变异强度,土壤主体属于中度盐渍化类型;基于各深度层土壤电导率与磁感表观电导率所构建的3种线性混合模型均能达到0.01的显著性水平,其中磁感表观电导率两种模式相结合解译模型预测精度最高;自然邻近法插值结果直观反映研究区土壤剖面盐分的空间分布状况,与水平模式和垂直模式相结合的土壤盐分解译模型相结合则能够更有效的提高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借助构建的土壤盐分解译模型可对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快速监测与评估,为该区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感应技术 土壤剖面盐分 空间分布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
下载PDF
二次离子质谱的深度分辨本领 被引量:6
9
作者 朱怡峥 桂东 +3 位作者 陈娉 马农农 韩象明 查良镇 《真空》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4-17,共4页
深度剖析是二次离子质谱在半导体以及各种其它薄膜材料分析中最重要的应用 ,深度分辨本领是表征其分析能力的重要参数 ,国际标准化组织 ( ISO)最近正在研究和制定这方面的国际标准。本文在概述了SIMS深度分辨本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推... 深度剖析是二次离子质谱在半导体以及各种其它薄膜材料分析中最重要的应用 ,深度分辨本领是表征其分析能力的重要参数 ,国际标准化组织 ( ISO)最近正在研究和制定这方面的国际标准。本文在概述了SIMS深度分辨本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推导了δ掺杂层深度分辨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讨论了其物理意义 ,特别是分辨参数的定义。在 CAMECA IMS4 f仪器上用 5.5ke V的氧束对 Si中 Ga Asδ掺杂多层膜样品进行了深度剖析 ,讨论了所得分辨参数及影响因素。结合国外实验室 ISO巡回测试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离子质谱 深度分辨 半导体 薄膜材料 分析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飞雁滩动力特征与地形剖面塑造 被引量:8
10
作者 应铭 李九发 +2 位作者 陈沈良 李为华 戴志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22,共10页
飞雁滩是1964年1月至1976年5月黄河尾闾由刁口流路入海形成的黄河亚三角洲。自1976年黄河改走清水沟入海后,飞雁滩岸滩发生强烈侵蚀后退。以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地形固定断面观测资料、2004年4月现场水文泥沙及沉积物取样资料为基础,地... 飞雁滩是1964年1月至1976年5月黄河尾闾由刁口流路入海形成的黄河亚三角洲。自1976年黄河改走清水沟入海后,飞雁滩岸滩发生强烈侵蚀后退。以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地形固定断面观测资料、2004年4月现场水文泥沙及沉积物取样资料为基础,地形剖面后退距离作为统计参数,并根据实测资料计算了潮流和波浪底摩阻流速的横向分布,分布和沉积物结构方面解释了飞雁滩典型剖面的变化特征。30a来飞雁滩岸滩地形剖面经历了"快速后退侵蚀-慢速调整-波动触发"的变化过程,这也正是其三角洲前缘侵蚀逐渐消失过程。沉积物抗冲性强弱是剖面蚀退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改变了不同阶段的地形剖面最大蚀退量水深范围与闭合深度。风暴潮仍是今后海滩地形剖面演变的触发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飞雁滩 侵蚀 波流共同作用 地形剖面 泥沙输移
下载PDF
电磁感应仪EM38用于土壤盐渍剖面分类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姚荣江 杨劲松 +2 位作者 刘广明 邹平 陈小兵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54-59,共6页
结合电磁感应仪EM38测量与田间采样,文章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典型区域土壤电导率的剖面分布特征,建立了磁感式表观电导率与土壤电导率间的(多元)回归解译模型,探讨了不同分类方法对土壤盐渍剖面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并对典型盐渍剖面类型进行... 结合电磁感应仪EM38测量与田间采样,文章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典型区域土壤电导率的剖面分布特征,建立了磁感式表观电导率与土壤电导率间的(多元)回归解译模型,探讨了不同分类方法对土壤盐渍剖面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并对典型盐渍剖面类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盐分具有较强的表聚性与变异强度;土壤电导率与磁感表观电导率EMh、EMv间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EMh对浅层土壤电导率的解译精度较高,而EMv对深层土壤电导率的解译精度较高;EMv/EMh法和理论函数法对土壤盐渍剖面的分类结果均具有较高的精度,且理论函数法分类结果的准确性明显优于EMv/EMh法;研究区土壤盐渍剖面可划分为表聚型、底聚型与均匀型,在数量上以表聚型及底聚型为主,其中表聚型与均匀型属于积盐型剖面,底聚型属于脱盐型剖面。该结果对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渍化的发生、机理、预测与评估该地区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感应仪EM38 土壤盐渍剖面 分类与评价 磁感表观电导率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不规则异形零件的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嵩 史昊天 龚志刚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88,共4页
分析了不规则异形零件三角翼尖加工过程中的装夹和定位问题,通过对比不同的工艺方案最终确定了合理的加工工艺并进行实际生产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了加工工艺的合理性,对于解决不规则异形零件的加工问题起着关键性作用,并决定了不规则异形... 分析了不规则异形零件三角翼尖加工过程中的装夹和定位问题,通过对比不同的工艺方案最终确定了合理的加工工艺并进行实际生产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了加工工艺的合理性,对于解决不规则异形零件的加工问题起着关键性作用,并决定了不规则异形零件的加工成败和加工效率,也为同类不规则异形零件的生产加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 异形 加工工艺 三角翼尖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潮滩剖面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良勇 李广雪 +4 位作者 刘健 李安龙 邓声贵 温国义 赵东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共8页
利用验潮、潮滩水准测量、沉积物分析和遥感资料,分析了黄河三角洲不同岸段潮滩的特征。水准测量表明,侵蚀潮滩剖面形态为下凹,而淤积潮滩则上凸,由高潮线至低潮线,潮滩沉积物均变粗,这种变粗趋势在北部侵蚀岸段和河口侧缘明显,... 利用验潮、潮滩水准测量、沉积物分析和遥感资料,分析了黄河三角洲不同岸段潮滩的特征。水准测量表明,侵蚀潮滩剖面形态为下凹,而淤积潮滩则上凸,由高潮线至低潮线,潮滩沉积物均变粗,这种变粗趋势在北部侵蚀岸段和河口侧缘明显,在河口南侧稳定海岸则不明显。潮滩沉积物含水量为12.2%~32.2%,平均为21%,海滩表层沉积物不排水剪切强度在0.1~0.35kg/cm^2之间。受局限岸滩的平面形态和剖面形态受到周围大坝地形影响,具有和砂质海滩类似的形态,显示波浪对该潮滩的作用强烈,根据剖面测量结果与遥感图像,发现河口北侧有一个小的冲积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剖面 粒度 不排水剪切强度 侵蚀 遥感图像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珠江口外海域与珠江三角洲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层序对比 被引量:11
14
作者 韦成龙 张珂 +1 位作者 余章馨 邱燕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3-723,共11页
本文综合运用珠江三角洲外南海北部陆架的地震测线和三角洲地区的钻孔资料进行联合解译,获得由浅海至陆地的层序地层剖面,辨识出三角洲地区4套地层层序和南海北部陆架6套地层层序及体系域,前者仅记录了2个沉积旋回和相应的2次海面变... 本文综合运用珠江三角洲外南海北部陆架的地震测线和三角洲地区的钻孔资料进行联合解译,获得由浅海至陆地的层序地层剖面,辨识出三角洲地区4套地层层序和南海北部陆架6套地层层序及体系域,前者仅记录了2个沉积旋回和相应的2次海面变化,而后者记录了更多沉积旋回及相应的海平面波动。在海、陆层序对接和对比的基础上,文章重点把南海北部陆架6套地层层序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IS6~MISl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珠江三角洲下旋回与南海北部陆架层序D相当,珠江三角洲下旋回对应着南海北部陆架MIS6-MIS5(距今15万年~8万年)时代的层序地层,MIS4~MIS2末次冰期低海面时期的三角洲沉积位于现今南海北部陆架之上,并未向北延伸到现代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和南海北部陆架的下沉都是南海陆缘扩张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外海域 单道地震剖面 层序地层 海平面变化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侵蚀性岸段水下岸坡地质灾害及其空间分布 被引量:8
15
作者 彭俊 陈沈良 +1 位作者 陈一强 李谷祺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黄河的高含沙量和尾闾的频繁摆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三角洲。利用精密的测深仪,高分辨率的浅地层剖面仪和侧扫声纳等设备同步扫测所获取的记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侵蚀性岸段水下岸坡的地质灾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探测研究表明,研... 黄河的高含沙量和尾闾的频繁摆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三角洲。利用精密的测深仪,高分辨率的浅地层剖面仪和侧扫声纳等设备同步扫测所获取的记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侵蚀性岸段水下岸坡的地质灾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探测研究表明,研究区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冲蚀构造、凹坑与洼地、海底滑坡、海底刺穿、不均匀地层(切蚀-填充构造、声学透明层)、埋藏冲沟和古河道。地质灾害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平行岸线的带状分布,按水深可划分为3个区域。6m水深以浅区域,主要发育冲蚀构造,且冲沟、边缘陡坎和蚀余构造相间分布。6~14 m水深区域,主要发育凹坑与洼地、海底滑坡、海底刺穿和分布广泛的声学透明层。14 m水深以外区域,主要发育埋藏冲沟和古河道,其形成主要与海平面上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浅地层剖面 侧扫声纳 地质灾害 空间分布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渍化特征及其剖面类型分析 被引量:50
16
作者 姚荣江 杨劲松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6-112,共7页
通过主成分分析和Q型聚类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地块土壤盐渍化特征,并对该地区土壤盐分剖面构型的分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含盐量普遍较高,总体上盐分分布呈较强的表聚性和变异性;土壤积盐可由盐分含量、离子组成... 通过主成分分析和Q型聚类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地块土壤盐渍化特征,并对该地区土壤盐分剖面构型的分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含盐量普遍较高,总体上盐分分布呈较强的表聚性和变异性;土壤积盐可由盐分含量、离子组成特征、碱化特征以及外源影响因子4个主成分来反映,其累计贡献率达86.2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盐分剖面可以明显分为表聚型、底聚型和平均型3类,在数量上以表聚型和底聚型为主;其中表聚型分布于研究区东部和南部,底聚型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不同盐分剖面类型反映了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人为农业措施是形成底聚型和平均型盐分剖面的最直接因素。该研究结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盐渍土地的分区、改良、管理以及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渍化 盐分剖面类型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温米油田轻质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与技术对策 被引量:9
17
作者 郑舰 李顺明 +1 位作者 康波 冯高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4-107,118,共4页
吐哈盆地温米油田侏罗系三间房组含油井段长、储层差异大、油水粘度比低、注采井网不完善,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面临着油层水淹差别大、储量损失大、产量递减快、开发效益差等问题。通过储层沉积成因分析及各向异性精细刻画,结合储层... 吐哈盆地温米油田侏罗系三间房组含油井段长、储层差异大、油水粘度比低、注采井网不完善,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面临着油层水淹差别大、储量损失大、产量递减快、开发效益差等问题。通过储层沉积成因分析及各向异性精细刻画,结合储层水驱油机理、生产动态和钻井资料,分析油层的水淹特点和规律,总结出该区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轻质油藏高含水期应根据储层规模和剩余油储量丰度来优化井网重组层系,完善注采关系,最大限度提高水驱动用程度;颗粒或凝胶类深部调驱体系对改善人工裂缝不发育井区的水驱效果不明显;高含水后期应侧重于转换开发方式提高驱替剂的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气水交注或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能较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轻质油藏 剩余油分布 深部调驱 气水交替驱 温米油田
下载PDF
长江水下三角洲向南延伸泥质带浅地层结构及沉积物特征初探——以朱家尖岛以东海域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罗光富 邓兵 杨世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6-305,共10页
文章对取自长江水下三角洲向南延伸带上舟山泥质区边缘的5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进行了分析,并且对舟山近岸泥质区进行了浅地层剖面探测。结果显示,该区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为主;含水率较高(平均为46%),干容重较低(平均为1.44 g/cm3);... 文章对取自长江水下三角洲向南延伸带上舟山泥质区边缘的5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进行了分析,并且对舟山近岸泥质区进行了浅地层剖面探测。结果显示,该区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为主;含水率较高(平均为46%),干容重较低(平均为1.44 g/cm3);孔隙比大,高压缩性,抗剪强度低,因此其抗冲蚀能力较弱。区内地层剖面上部为全新世浅海相沉积,岛礁区及南部剖面可见少量下伏基岩,剖面I东部可见浅层气出露,其顶面埋藏深度约为12 m。全新世以来该区域沉积厚度为4~23 m,千年时间尺度沉积速率约0.57~3.29 m/ka,低于长江口门外水下三角洲泥质沉积中心,属弱淤积沉积环境。由于近年流域人类活动导致长江入海泥沙减少,南下沿岸流携带的泥沙可能减少,浙江沿岸面临泥质沉积速率下降或甚至侵蚀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水下三角洲 粒度 浅地层剖面 沉积速率
下载PDF
航空激光高程测量在黄河三角洲北部潮滩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良勇 王薇薇 +2 位作者 高茂生 白伟明 岳保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61-1668,共8页
调查潮滩的演化对海岸保护和开发非常重要。随着人为活动的增强,即使过去认为稳定的潮滩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利用航空激光测高(LIDAR)数据和实测剖面数据对黄河三角洲北部潮滩的地形特征和变化进行了分析。这段海岸的西段海岸平直,潮... 调查潮滩的演化对海岸保护和开发非常重要。随着人为活动的增强,即使过去认为稳定的潮滩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利用航空激光测高(LIDAR)数据和实测剖面数据对黄河三角洲北部潮滩的地形特征和变化进行了分析。这段海岸的西段海岸平直,潮滩坡降小于1/1000,不发育潮沟,潮间有人工开挖的沟道。海岸的东段为老黄河刁口流路岸段。老黄河口岸段突出海岸,同时在两侧形成2个小海湾。LIDAR数据揭示了本段潮滩的三维地形和剖面特征。老黄河口突出岸段西北侧潮滩剖面为平直斜坡,坡度1/1000。而其东侧小海湾湾底的剖面呈上凸的形态,该特征与平面的地形分布、潮间茂密的盐地碱蓬一起,指示淤积。再向东在大堤围成的岬湾内,潮滩受波浪作用形成潮间坝。因此,黄河三角洲北部潮滩受局部地形影响大,局部岸段呈侵蚀状态或淤积状态。LIDAR数据还揭示了潮沟的特征。顺着潮沟的走向,沟底的坡度比潮间带的坡度小,近乎水平,说明涨潮时为何潮沟水位会迅速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激光高程测量 潮滩剖面 潮沟 人为活动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基于浅地层剖面探测的近代黄河尾闾流路变迁研究初探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平 李培英 杜军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293-3298,共6页
黄河尾闾流路具有变迁频繁的特点,1855年以来黄河尾闾小规模的改道50多次,较大规模的改道10余次,平均约10年就改道一次.依据浅部地层剖面的结构及形态特征,以及河流相砂的沉积特征,对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两千余公里的浅部地层剖面探测数... 黄河尾闾流路具有变迁频繁的特点,1855年以来黄河尾闾小规模的改道50多次,较大规模的改道10余次,平均约10年就改道一次.依据浅部地层剖面的结构及形态特征,以及河流相砂的沉积特征,对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两千余公里的浅部地层剖面探测数据资料进行以埋藏古河道为主的灾害地质类型的解译辨识,初步建立黄河尾闾流路变迁过程图.结果表明基于浅地层剖面探测的黄河尾闾流路变迁研究是可行的.研究结果与前人有关的黄河尾闾流路变迁研究结果较吻合,基本反映了近代黄河尾闾流路的变迁过程,研究从浅地层剖面探测探讨近代黄河尾闾流路的变化过程,不仅丰富了古河道理论研究,同时对于黄河三角洲发育演变过程,尤其是近代黄河尾闾流路变迁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尾闾 浅地层剖面 埋藏古河道 流路变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