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解剖列车理论应用冲击波循经穴位治疗跖筋膜炎45例
1
作者 李金鹏 郭婕 +3 位作者 何志军 刘涛 陈文 李岩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1期153-156,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解剖列车理论应用体外发散式冲击波循经穴位治疗跖筋膜炎(plantar fascitis,P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名P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冲击波痛点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体外冲击波循足少阴肾经、足太... 目的:观察基于解剖列车理论应用体外发散式冲击波循经穴位治疗跖筋膜炎(plantar fascitis,P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名P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冲击波痛点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体外冲击波循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穴位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及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治疗后半年时,两组疼痛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4周时、治疗后半年时,两组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上升更明显(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5.6%(43/45)]优于对照组[82.2%(37/45)](P<0.05)。结论:常规体外发散式冲击波痛点及循经穴位治疗均能有效缓解PF患者行走疼痛症状,提高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且基于解剖列车理论使用冲击波循经穴位治疗效果更明显、疗效更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筋膜炎 解剖列车 冲击波 穴位
下载PDF
基于自回归模型的RBCC隔离段激波串位置识别与压力值预估
2
作者 马文蕙 何国强 +5 位作者 王亚军 王鹏飞 秦飞 张铎 朱韶华 党文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6-74,共9页
为了清楚客观地判断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Rocket-based combined-cycle,RBCC)隔离段激波串位置,将Ma=6,4,3.5工况下直连试验中实测得到的RBCC隔离段测压点压力数据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形成一时间序列,建立自回归(Auto-Regressive,AR... 为了清楚客观地判断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Rocket-based combined-cycle,RBCC)隔离段激波串位置,将Ma=6,4,3.5工况下直连试验中实测得到的RBCC隔离段测压点压力数据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形成一时间序列,建立自回归(Auto-Regressive,AR)模型并计算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值,完成了不同工况下激波串前缘位置的识别。研究表明:当隔离段测压点没有受到激波串影响时,实时压力值仅存在微弱波动,模型AIC值变化较为平稳;当激波串运动至测压点处时,该点压力升高,振荡幅度明显增加,AIC值随之瞬时增大。取同一时间段内发动机沿程测压点中首个AIC值增加500以上,并在不改变工况的情况下始终保持较大值的测点位置为激波串前缘位置。与压比法相比,时间序列分析法能敏感监测到实时压力值的升高和振荡,激波串前缘位置识别更为准确。通过建立自回归模型还可以实现激波串内部压力值预估,记录连续160 ms内Ma=6,4,3.5工况下测压点压力数据,采样频率1 kHz,使用前80 ms数据建立自回归模型,完成后80 ms压力值预估及准确性检验,得到三个工况下预估平均误差分别为3.21%,7.68%,6.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激波串 自回归模型 赤池信息准则 时间序列
下载PDF
燃烧室前缘扩张角对旋转爆震冲压发动机的影响
3
作者 王光宇 刘卫东 +2 位作者 刘世杰 彭皓阳 张海龙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3,共8页
针对圆柱形隔离段-燃烧室构型的旋转爆震冲压发动机,开展了总温为860 K、马赫数为2的来流条件下的直连式试验,探讨了燃烧室前缘扩张角(θ=30°,45°,60°,90°)对爆震波传播特性、工况范围及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圆柱形隔离段-燃烧室构型的旋转爆震冲压发动机,开展了总温为860 K、马赫数为2的来流条件下的直连式试验,探讨了燃烧室前缘扩张角(θ=30°,45°,60°,90°)对爆震波传播特性、工况范围及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燃烧室前缘扩张角为90°时,燃烧模态均为爆燃燃烧;随着扩张角的减小,燃烧模态将会向锯齿波和混合模态(包含单波阶段)转换。当燃烧室前缘扩张角为30°时,旋转爆震的自持工况范围最宽且燃烧室压力最高;同时,随着燃烧室前缘扩张角减小,实现混合模态的当量比下限降低。此外,分析了燃烧模态对来流的影响,发现:锯齿波/混合模态燃烧室内存在的周期性高频压力扰动会使隔离段内的激波串位置前移;混合模态对超声速来流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爆震冲压发动机 圆柱形隔离段-燃烧室 前缘扩张角 激波串位置 工况范围
下载PDF
内凹通道中激波串流场特性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信宣安 王子傲 +1 位作者 常军涛 王刚 《海军航空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50-356,共7页
三维内转式进气道以其高总压恢复系数和高压缩效率等优势,已成为高超声速进气道的发展趋势。然而,内转式进气道流场中更为复杂的激波串结构以及激波串/边界层相互作用成为其性能发挥的关键制约因素。针对内转式进气道中复杂的流动特性,... 三维内转式进气道以其高总压恢复系数和高压缩效率等优势,已成为高超声速进气道的发展趋势。然而,内转式进气道流场中更为复杂的激波串结构以及激波串/边界层相互作用成为其性能发挥的关键制约因素。针对内转式进气道中复杂的流动特性,文章开展了高超声速地面风洞实验研究,并对流场进行了可视化测量。首先,搭建了超声速直连式风洞实验台;然后,设计了方转圆段将内转式进气道中独特的内凹通道和矩形喷管平滑连接。结果表明:低来流马赫数下,内凹通道中的激波串前缘激波呈“λ”型,高来流马赫数下则呈“X”型,并且平直壁侧发生流动大分离,流场具有显著非对称性。此外,随着背压的增加,激波串继续向前移动,前缘激波扫掠时的测量点压力发生显著的振荡跳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转式进气道 内凹通道 激波串 前缘激波
下载PDF
高压氧可消除高强度间歇冲击微周期训练中的运动性疲劳
5
作者 裴云祥 吴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979-2988,共10页
背景:高压氧作为新兴的疲劳消除手段之一,在体育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高压氧干预对高强度间歇冲击微周期训练疲劳消除的研究较少。目的:探究高压氧干预对高强度间歇冲击微周期训练运动性疲劳消除效果的影响,并从血液生化指... 背景:高压氧作为新兴的疲劳消除手段之一,在体育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高压氧干预对高强度间歇冲击微周期训练疲劳消除的研究较少。目的:探究高压氧干预对高强度间歇冲击微周期训练运动性疲劳消除效果的影响,并从血液生化指标和代谢组学方面进行相应机制研究。方法:在首都体育学院招募20名男性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高压氧组(n=10),均进行高强度间歇冲击微周期训练,为期2周,共12次,具体训练方案为先以50%HR_(max)的强度热身10 min,再以90%-95%HR_(max)强度蹬车4 min,重复5组,组间休息2.5 min,最后再进行50%HR_(max)强度蹬车30 min。对照组受试者训练后自然恢复,高压氧组受试者训练后进行高压氧恢复,每次干预60 min,压力为131.722 kPa。在试验前、试验中期、试验后1 d和试验后3 d采集血液分析生化指标及代谢组学指标,并进行主观感觉疲劳量表评分,其中氧化应激指标与疲劳监控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运动性疲劳指标变化:与训练前相比,对照组训练后血尿酸、肌酸激酶、白细胞介素6和主观感觉疲劳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而高压氧组在高压氧干预后血尿酸、肌酸激酶、白细胞介素6和主观感觉疲劳量表评分变化不大;组间相比,对照组试验后1 d血尿酸、肌酸激酶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显著高于高压氧组;②氧化应激指标变化:与训练前相比,对照组训练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水平升高,而高压氧组在高压氧干预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丙二醛水平降低;③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血尿酸、白细胞介素6和主观感觉疲劳量表评分呈负相关;丙二醛与白细胞介素6和主观感觉疲劳量表评分呈正相关;④代谢组学指标变化:显著变化的代谢通路是花生四烯酸代谢和氧化磷酸化代谢,富集通路上差异代谢物质有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白三烯D4等。结果表明,高强度间歇冲击微周期训练导致机体发生氧化应激,促进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高压氧可以一定程度改善氧化应激水平,以及引起花生四烯酸代谢和氧化磷酸化代谢,从而减少氧化损伤,调节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和运动性疲劳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高强度间歇冲击微周期 运动性疲劳 氧化应激 代谢组学
下载PDF
放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价值
6
作者 黄池颖 徐炜堇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rESWT)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康复医学科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108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 目的探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rESWT)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康复医学科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108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进行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rESWT干预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WST)评估两组患者干预效果;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和渗漏-误吸评分(PAS)评估吞咽功能;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CQOL-74)评估生活质量;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WST分级变化总体水平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480,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SA、PAS评分低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0.58±2.25)分vs.(24.45±3.02)分、(1.85±0.42)分vs.(2.91±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51、8.971,P<0.05);FOIS评分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5.88±1.12)分vs.(5.04±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8,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CQOL-74各项评分和SWAL-QOL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76.13±4.76)分vs.(66.48±4.55)分、(77.43±3.46)分vs.(63.15±3.51)分、(81.52±4.68)分vs.(71.05±4.75)分、(157.24±14.54)分vs.(132.14±13.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69、21.291、11.538、9.21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85%vs.1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0,P=0.027)。结论rESWT可有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吞咽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散式体外冲击波 吞咽康复训练 缺血性脑卒中 吞咽障碍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抗阻训练对膝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7
作者 葛敏恩 温鸿源 李翼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0期68-70,74,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结合抗阻训练对膝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2022年5月—2023年7月收治的160例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结合抗阻训练对膝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2022年5月—2023年7月收治的160例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ESWT治疗,观察组采用ESWT治疗联合抗阻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运动耐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计时起立行走时间、上下楼梯计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炎患者接受ESWT治疗结合抗阻训练能有效提高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提高运动耐量,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炎 体外冲击波 抗组训练 膝关节功能 运动耐量
下载PDF
住培医师文化休克现象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8
作者 廖宗敏 刘建 +7 位作者 谢崇伟 刘文瑛 谭利明 李茵 姚翔 季琳 陈刚 彭奕华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0-833,共4页
目的:研究住培医师文化休克现象与对策,提升住培教学的质量。方法:从本院新报到的住培医师中随机抽取100名为研究对象,调查住培医师毕业后从学校进入医院学习是否存在文化休克现象,以及各种文化休克的占比,科学地分析影响住培医师文化... 目的:研究住培医师文化休克现象与对策,提升住培教学的质量。方法:从本院新报到的住培医师中随机抽取100名为研究对象,调查住培医师毕业后从学校进入医院学习是否存在文化休克现象,以及各种文化休克的占比,科学地分析影响住培医师文化休克的因素。最后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并实施。计数资料的统计学方法使用卡方检验,对各变量的相关性采用简单分析。结果:住培医师文化休克阳性率达69%,并且,5种类型均有涉及。外地入培的住培医师文化休克阳性比率明显高于当地入培的住培医师。住培医师文化休克与寻求朋友的帮助意愿、遇困难冷静程度、教学计划的完成、新学习模式的适应性、地理环境的适应性及寻求家人的陪伴6个因素相关。所以本研究针对这些因素,通过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探讨了相应的解决的策略。措施实施4个月后,住培医师文化休克比例降低为28%(P<0.05)。结论:住培医师在培训期间面临着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文化休克,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影响其培训的效果。培训单位要从加强岗前培训,提升教学能力和引进激励机制等方面提供保障措施以及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提高住培医师自身抗文化休克的能力两方面帮助其解决文化休克,使其顺利完成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培医师 文化休克 对策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神经肌肉训练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及对膝关节滑液IL-1β、IL-17、PGE2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王晖 杨佳媛 李文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791-796,共6页
目的 分析体外冲击波联合神经肌肉训练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KOA)的效果及对患者膝关节滑液白细胞介素(IL)-1β、IL-17、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30例老年KO... 目的 分析体外冲击波联合神经肌肉训练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KOA)的效果及对患者膝关节滑液白细胞介素(IL)-1β、IL-17、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30例老年KOA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训练治疗,观察组加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Lysholm膝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6 min步行距离、膝关节滑液IL-1β、IL-17、PGE2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15%)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6 min步行距离均增加,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膝关节滑液IL-1β、IL-17、PGE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QOL评分均增加,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神经肌肉训练能够提高治疗老年KOA疗效,降低膝关节滑液IL-1β、IL-17、PGE2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膝关节疼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未增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神经肌肉训练 膝骨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冲击波与颈部抗阻训练对青年非特异性颈痛患者疼痛评分与颈肌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赵朗 丁山 雷光春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9期77-81,共5页
目的探究冲击波与颈部抗阻训练对青年非特异性颈痛(nonspecific chronic neck pain,NCNP)患者疼痛评分与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青年NCN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60例... 目的探究冲击波与颈部抗阻训练对青年非特异性颈痛(nonspecific chronic neck pain,NCNP)患者疼痛评分与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青年NCN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60例。A组应用颈部抗阻训练,B组应用冲击波与颈部抗阻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颈椎功能、生命质量。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A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10、15天,B组疼痛视觉模拟法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冲击波与颈部抗阻训练治疗青年NCNP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其颈椎功能及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非特异性颈痛 冲击波 颈部抗阻训练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足底筋膜炎疗效观察
11
作者 史春香 《智慧健康》 2024年第8期98-102,共5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足底筋膜炎疗效。方法选取足底筋膜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进行体外冲击波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治疗效果以及疼痛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以及疼痛指...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足底筋膜炎疗效。方法选取足底筋膜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进行体外冲击波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治疗效果以及疼痛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以及疼痛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结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有效地治疗足底筋膜炎的方法,可以显著缓解疼痛和炎症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体外冲击波结合康复训练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康复训练 足底筋膜炎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静态牵伸训练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陈薇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7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静态牵伸训练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冲击波组、牵伸组及...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静态牵伸训练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冲击波组、牵伸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冲击波组采用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牵伸组采用肘关节静态牵伸训练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疗程均为6周,治疗6周后评估三组患者肘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AROM、疼痛、运动、稳定性、日常活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AROM及肘关节Mayo肘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的上述指标高于冲击波组及牵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静态牵伸训练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能够改善患肘的AROM及关节功能等,有利于上肢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关节静态牵伸训练 联合治疗 疗效比较
下载PDF
冲击波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疗效
13
作者 方莉玉 任雅春 +1 位作者 曹叶凡 王鹤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64-1369,共6页
目的观察冲击波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康复科收治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配至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观察冲击波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康复科收治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配至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软组织松解、关节松动术、关节连续被动运动和冷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后采用冲击波疗法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两组患者每天训练1次,每周5 d,持续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肘关节主动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经过8周治疗,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AROM、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P<0.001),治疗组在治疗后的VAS评分、AROM、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改善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01,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不适症状。结论冲击波配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可以有效缓解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疼痛,改善肘关节的功能,并提高肘关节的主动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僵硬 冲击波 表面肌电 生物反馈训练 创伤
下载PDF
康复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治疗颈肩腰腿痛患者的效果
14
作者 马燕妮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6期59-61,65,共4页
目的分析颈肩腰腿痛患者采取康复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66例颈肩腰腿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3例。参考组采取康复训练,实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取体外冲击... 目的分析颈肩腰腿痛患者采取康复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66例颈肩腰腿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3例。参考组采取康复训练,实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取体外冲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降低,实验组较参考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ODI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ODI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较参考组更低(P<0.05)。治疗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颈肩腰腿痛患者采取康复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治疗效果确切,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减轻其疼痛,改善其相关功能,同时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体外冲击 颈肩腰腿痛 治疗有效率 疼痛评分 ODI评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小腿三头肌离心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对慢性跟腱止点腱病患者的影响
15
作者 曾寿全 甘仪清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6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小腿三头肌离心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对慢性跟腱止点腱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厦门市康复医院收治的200例慢性跟腱止点腱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98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小腿三头肌离心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对慢性跟腱止点腱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厦门市康复医院收治的200例慢性跟腱止点腱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98例)。观察组给予小腿三头肌离心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对照组给予小腿三头肌离心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疼痛程度、下肢动态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维多利亚体育研究中心跟腱评估问卷(VISA-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总体稳定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下肢功能量表(LEF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理、生理、环境、精神支柱、社会管理、独立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腿三头肌离心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跟腱止点腱病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恢复活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三头肌离心训练 体外冲击波 慢性跟腱止点腱病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怡 邢军 《中国康复》 2023年第9期543-547,共5页
目的:肩部触发点体外冲击波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的效果分析。方法:于我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术后患者中抽取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肩部触发点体外冲击波联合康复训练,对比2... 目的:肩部触发点体外冲击波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的效果分析。方法:于我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术后患者中抽取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肩部触发点体外冲击波联合康复训练,对比2组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SS)评分和关节活动范围(ROM)、疼痛情况(VAS)、患者满意度和临床疗效等。结果:治疗后,2组CMS评分、UCLASS评分及肩关节ROM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CMS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CLASS中疼痛、功能、肩关节屈曲角度以及满意度等评分均明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ROM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及治疗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肩袖损伤患者,采用肩部触发点体外冲击波联合康复训练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部触发点 体外冲击波 康复训练 肩袖损伤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呼吸训练对慢性原发性腰痛的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冬燕 钱俊 +5 位作者 王梁 徐倩 韩珍真 周三连 卢红建 黄志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7期105-109,共5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呼吸训练对慢性原发性腰痛(CPLBP)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CPLB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体外冲击波组、呼吸训练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接...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呼吸训练对慢性原发性腰痛(CPLBP)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CPLB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体外冲击波组、呼吸训练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体外冲击波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体外冲击波治疗,呼吸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呼吸训练,联合组则增加体外冲击波治疗和呼吸训练。三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背痛评分对患者进行效果评估,同时随访观察三组治疗结束6个月后腰痛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三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体外冲击波组、呼吸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ODI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体外冲击波组、呼吸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JO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体外冲击波组、呼吸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复发率低于冲击波组和呼吸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呼吸训练可有效缓解CPLBP患者的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受限,降低腰痛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呼吸训练 慢性原发性腰痛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激波串与进气道肩部分离泡相互作用
18
作者 聂宝平 李祝飞 杨基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81,共14页
针对高超声速进气道激波串与肩部分离泡相互作用时的流动振荡问题,在来流马赫数为6的激波风洞中,采用高速纹影拍摄结合壁面动态压力测量,研究了有/无抽吸情况下激波串与肩部分离泡的相互作用过程。结果表明:当激波串前移至肩部附近时,... 针对高超声速进气道激波串与肩部分离泡相互作用时的流动振荡问题,在来流马赫数为6的激波风洞中,采用高速纹影拍摄结合壁面动态压力测量,研究了有/无抽吸情况下激波串与肩部分离泡的相互作用过程。结果表明:当激波串前移至肩部附近时,有抽吸进气道也会产生大尺度的分离泡,进而有/无抽吸进气道内的激波串均会与肩部分离泡形成耦合振荡,并造成严重的脉动压力。在激波串的推动下,分离泡能够自由地越过肩部凸拐角,使得其自身的低频振荡特性能够显现。激波串内的压力波动会显著改变分离泡的形态,而分离泡形态的变化又会影响激波串内的压力,两者相互耦合从而维持这种低频振荡。无抽吸进气道具有相同的低频耦合振荡特性;而抽吸缝阻碍了上下游的信息传递,使得有抽吸进气道的分离泡低频振荡显著,而激波串振荡具有一定的宽频特性。经分离激波振荡范围和进气道入口速度无量纲后,有/无抽吸进气道低频耦合振荡的St均处于0.011~0.021,与经典分离泡的低频振荡特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进气道 边界层抽吸 激波串 分离泡 耦合振荡
下载PDF
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气动特性及激波效应三维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雨成 秦斌 梁习锋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2-422,共11页
近年来,真空管道列车系统以其减阻降噪、高速运行的特点成为高速列车新的研究方向。真空管道列车运行环境复杂多变,对管道内部气动特性及流场结构的研究在真空管道列车的设计和优化中尤为重要。研究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及大涡模拟方法... 近年来,真空管道列车系统以其减阻降噪、高速运行的特点成为高速列车新的研究方向。真空管道列车运行环境复杂多变,对管道内部气动特性及流场结构的研究在真空管道列车的设计和优化中尤为重要。研究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及大涡模拟方法,采用三维数值模型对阻塞比为0.15的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系统在马赫数为0.490~0.980的来流条件和0.3~0.1 atm的管道压力下进行稳态和非稳态模拟,得到列车周围外部流场的气动特性,详细阐述了列车尾流激波的形成和传播。根据不同来流马赫数和压力条件将流场分为3类典型工况,并沿流动方向将流场分为5个区域分析流场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来流马赫数从0.490增加到0.654,尾车肩部开始出现激波。随着来流马赫数进一步增加至0.817,尾流区域出现斜激波、“X”型激波结构等复杂流动现象,不同来流马赫数条件下跨声速流场中的气流马赫数分布相似,压力系数呈现梯度分布。激波与尾涡、边界层相互干涉与融合,成为尾流流场的主要结构。研究成果可为真空管道列车不同来流速度和不同真空度情况尾流激波抑制以及气动阻力优化设计提供工程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管道 高速磁悬浮列车 数值模拟 激波
下载PDF
低强度体外冲击波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双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少平 王世雄 瞿代虎 《广州医药》 2023年第2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体外冲击波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双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1例双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半年余患者低强度体外冲击波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最大张口度(MIO)、疼痛压力阈值(PPT)和F... 目的探讨低强度体外冲击波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双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1例双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半年余患者低强度体外冲击波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最大张口度(MIO)、疼痛压力阈值(PPT)和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量表(CMI),并于2个月后随访。结果经过2周治疗,MIO、PPT和CMI均出现明显改善,2个月后随访未出现反弹,持续改善。结论低强度体外冲击波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颞下颌关节关节紊乱病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本体感觉训练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