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期推迟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张超 张鹏 +7 位作者 杨喆 孙红春 祝令晓 张科 张永江 白志英 刘连涛 李存东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93,共13页
【目的】研究推迟播期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特征和产量的影响,为黄河流域棉区棉花适期播种提供依据。【方法】2022―2023年在河北农业大学威县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播期(4月15日)和推迟播期(5月1日)2个处理,分析推迟播期对棉花品... 【目的】研究推迟播期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特征和产量的影响,为黄河流域棉区棉花适期播种提供依据。【方法】2022―2023年在河北农业大学威县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播期(4月15日)和推迟播期(5月1日)2个处理,分析推迟播期对棉花品种冀农大23号的根系分布、根系生长速率、根冠比、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播期相比,推迟播期条件下,棉花根系长度和生物量的最大增长速率分别增加2.92~5.35 cm·d^(-1)和0.40~0.76 mg·d^(-1);深层土壤中棉花根系占比提高,其中30~60 cm土层根系长度占比和根系生物量占比分别增加2.99~3.55百分点和3.94~4.42百分点;生育后期棉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根冠比无明显差异;根系载荷能力显著降低6.43%~17.69%;2022年籽棉产量无显著差异,2023年单位面积铃数和籽棉产量分别显著增加9.72%和7.66%。相关分析表明,0~60 cm土层根长密度、0~60 cm土层根系生物量密度、根系生物量最大增长速率和30~60 cm土层根系长度占比均与籽棉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黄河流域棉区推迟播期(5月1日)可通过提高棉花根系生长速率、深层土壤中根系长度和根系生物量的占比,增强根系吸收功能以保障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促进棉花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推迟播种 根系 根长 生物量 根冠比 产量
下载PDF
西南桦立木生物量模型的研建
2
作者 宋永全 周杭 +2 位作者 张伟 刘彦宏 朱家诺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基于2019—2020年在云南省境内采集并测定的157株西南桦立木生物量(其中地上生物量106株、全树生物量51株),建立地上、地下生物量一元(二元)独立模型W=a×D^(b)、W=a×D^(b)×HC,并采用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建立西南桦地上总生... 基于2019—2020年在云南省境内采集并测定的157株西南桦立木生物量(其中地上生物量106株、全树生物量51株),建立地上、地下生物量一元(二元)独立模型W=a×D^(b)、W=a×D^(b)×HC,并采用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建立西南桦地上总生物量与树枝、树叶、树干各分项生物量之和相容的西南桦立木生物量模型,采用根茎比建立地下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对于西南桦地上生物量,一元、二元模型分别选用权函数W=1/(D^(2))、W=1/(D^(2)H),对于西南桦地下生物量,一元、二元模型分别选用权函数W=1/(D^(0.5))、W=1/(D^(0.5)H^(0.5)),进行加权回归求解模型参数,可明显减小异方差影响及提高模型稳定性;相容性生物量模型解决了立木树枝、树叶、树干等分项生物量之和与地上总生物量不相等问题;从评价指标来看,西南桦地上总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均在94%以上;树枝、树叶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在92%以上,地下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在87%以上。总之,各模型预估精度均达到了国家相关精度要求;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西南桦生物量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桦 生物量 独立模型 相容性模型 加权回归 根茎比
下载PDF
祁连山北麓荒漠草原5种优势植物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特征
3
作者 张志明 孙小妹 +3 位作者 包段红 姚宝辉 王志成 苏军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2-671,共10页
为明晰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的植物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关系,研究选取祁连山北麓肃北区域荒漠草原骆驼蓬(Peganum harmal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5... 为明晰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的植物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关系,研究选取祁连山北麓肃北区域荒漠草原骆驼蓬(Peganum harmal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5种优势植物,测定该其生物量和根际土壤养分,探究其植物生物量分配及其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5种优势植物间总生物量和根冠比差异显著(P<0.05),骆驼蓬总生物量最高,碱茅最低。多年生的骆驼蓬、碱茅、中华羊茅和冰草植物生物量大部分集中在地下,一年生的狗尾草植物生物量大部分集中在地上,不同植物间根冠比大小为:碱茅>冰草>中华羊茅>骆驼蓬>狗尾草。(2)5种植物根际土壤有机碳、碱解氮、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5种植物根际间土壤碳氮比大小为碱茅>狗尾草>冰草>骆驼蓬>中华羊茅。(3)不同植物生物量、根冠比及土壤养分变异性不一致,骆驼蓬、狗尾草和中华羊茅的根际土壤全钾与碱茅和冰草的根际土壤含水量等均为弱变异,而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为中等变异。5种优势植物的生物量与根际土壤碱解氮和全钾呈正相关性(P<0.05)。可见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生物量分配和根际土壤养分在生活史和物种间的差异较大,今后应根据不同优势植物养分需求,合理施肥来修复退化的荒漠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生物量 根冠比 土壤养分特征 祁连山北麓
下载PDF
不同类型作物根系对黑土物理特性和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
4
作者 滕培基 雷琬莹 +2 位作者 王博 李佳垚 李娜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4期391-403,共13页
为研究不同类型作物根系对黑土物理特性和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油菜、大葱、辣椒、小麦、玉米和大豆6种不同作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各种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根际土壤的物理属性、养分状况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并分析各种作... 为研究不同类型作物根系对黑土物理特性和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油菜、大葱、辣椒、小麦、玉米和大豆6种不同作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各种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根际土壤的物理属性、养分状况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并分析各种作物的根系特征,解析作物根系特征对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均不同程度提高了根际土壤的饱和含水量和最大田间持水量,改善了土壤三相结构,其中大葱改善土壤三相结构的效果最好。与起始相比,6种作物种植51 d后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0.9%~3.2%和1.0%~15.0%,大豆处理全氮含量提升最显著。相关性分析发现作物生物量与土壤全氮、土壤微生物量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C∶N、饱和含水量和最大田间持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PC1和PC2分别解释根际土壤性质变化26.0%和22.9%的影响;作物的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在不同作物种类间差异显著;土壤的物理指标主要受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影响,土壤饱和含水量与最大田间持水量随生长时间变化显著。综合分析,种植大葱对根际土壤物理属性改良效果最好,种植大豆更有利于根际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结构 土壤有机碳 作物生物量 根冠比 典型黑土
下载PDF
煤矿复垦区博落回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对氮的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嘉丽 郝嘉湉 +1 位作者 张永清 马星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9-1047,共9页
为探究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在不同施氮梯度下各生育期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分配的动态变化规律,设置5个施氮水平:CK(0 kg·hm^(−2))、N_(1)(75 kg·hm^(−2))、N_(2)(150 kg·hm^(−2))、N_(3)(225 kg·hm^(−2))、N_(4)(... 为探究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在不同施氮梯度下各生育期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分配的动态变化规律,设置5个施氮水平:CK(0 kg·hm^(−2))、N_(1)(75 kg·hm^(−2))、N_(2)(150 kg·hm^(−2))、N_(3)(225 kg·hm^(−2))、N_(4)(300 kg·hm^(−2)),从2020年起开展为期两年的连续施氮试验,揭示博落回在贫瘠土壤中的生长适应特征。结果表明:1)N_(3)、N_(4)各时期博落回的冠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显著高于CK、N_(1)和N_(2)(P<0.05)。2)博落回的根冠比在不同年份有差异,第1年所有处理的根冠比在6月最低,分别为0.04、0.12、0.09、0.15和0.16,第2年在8月最低,分别为0.20、0.18、0.08、0.06和0.10;2021年6月和8月,CK的根冠比都高于其他处理。3)2020年10月N_(3)的茎叶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他处理的茎叶比各月份间差异不大;2021年各处理间茎叶比随恢复时间逐渐增加,在11月达到最大,分别为2.82、1.19、1.23、1.89和2.05。综上所述,建议对煤矿复垦区博落回施加225~300 kg·hm^(−2)的氮,以此来促进博落回在贫瘠土壤中的快速定植,本研究可以为缺氮土壤中博落回的生长适应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博落回 根系 根冠比 茎叶比 生物量 先锋植物
下载PDF
福建桉树异速生长方程与生物量估算
6
作者 郑小曼 翁闲 +1 位作者 欧玲珑 任引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1-333,共13页
以中国南方主要速生丰产树种桉树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破坏性实测的90棵桉树解析木数据,研究桉树单木器官生物量的分配及规律,构建最佳单木异速生长方程,计算桉树根冠比并将其应用于桉树树根生物量的估算。结果表明:1)桉树生物量的分配... 以中国南方主要速生丰产树种桉树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破坏性实测的90棵桉树解析木数据,研究桉树单木器官生物量的分配及规律,构建最佳单木异速生长方程,计算桉树根冠比并将其应用于桉树树根生物量的估算。结果表明:1)桉树生物量的分配策略如下:随着林龄的增大,桉树树干的生物量分配比例不断增多,而树枝、树叶和树根的生物量分配比例不断减少。2)应用桉树分林龄的根冠比数据估算桉树树根生物量是最为可行且有效的方法。3)在桉树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方程构建中,乘幂方程优于线性方程,最优自变量则根据各器官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单木生物量 器官分配 根冠比 异速生长方程
下载PDF
6种阔叶树种幼苗生物量分配特征及模型构建
7
作者 张非凡 李雪琴 +3 位作者 武盼盼 钟全林 胡丹丹 程栋梁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402,共8页
以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闽楠、南岭栲、米老排、青冈、云山青冈和木荷2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株收获法获取6种树种幼苗根、茎、叶及整株的生物量,比较其分配特征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异速生长关系,建立不同树种幼苗各器官及整株... 以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闽楠、南岭栲、米老排、青冈、云山青冈和木荷2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株收获法获取6种树种幼苗根、茎、叶及整株的生物量,比较其分配特征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异速生长关系,建立不同树种幼苗各器官及整株生物量的回归估测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幼苗整株生物量差异显著,依次为青冈>米老排>南岭栲>云山青冈>木荷>闽楠。(2)不同树种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差异显著,其中青冈根生物量占比最大(39.9%),米老排茎生物量占比最大(45.0%),闽楠叶生物量占比最大(49.2%)。(3)不同树种幼苗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比值均小于1,表明幼苗生物量更多地分配到茎和叶。除木荷外,其余树种地上、地下生物量均遵循显著的等速生长关系。(4)不同树种幼苗生物量回归估测模型多为幂函数模型,其次为三次多项式模型。6种树种幼苗整株生物量在不同器官分配上存在差异,同时幼苗地上、地下生物量间呈现出等速生长规律。各树种幼苗生物量回归估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在相同或相似立地条件下估算不同树种幼苗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模型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 根冠比 阔叶树幼苗
下载PDF
Biomass allocation and assimilation efficiency of natural Tilia amurensis samplings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light regimes
8
作者 徐程扬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69-74,共6页
Biomass allocation and assimilation efficiency of natural Amour linden (Tilia amurensis) samplings in different light regimes were analyzed in the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hoot increment of samplings in gap was... Biomass allocation and assimilation efficiency of natural Amour linden (Tilia amurensis) samplings in different light regimes were analyzed in the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hoot increment of samplings in gap was the highest and that of samplings under canopy was the least. Samplings in gap expressed apical dominance strongly but samplings in full sun and under canopy behaved intensive branching. Lateral competition or moderate shading was favored to bole construction. The patters of biomass allocation of samplings in different light environment were rather similar. The biomass translocated to stem was more than that to other organs, and about one half of photosynthate was used to support leaf turn over. On the contrary, photosynthates of samplings in full sun were mostly consumed in leaves bearing and energy balancing. The carbon assimilation for leaves of samplings in gap was the most efficient, and more carbons were fixed and translocated to non-photosynthetic organs, especially to stemw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lia amurensis shoot growth biomass allocation Assimilation efficiency of leaf Light environment
下载PDF
Effects of competitive interactions of different life forms submersed plants on biomass allocation in shallow lakes 被引量:1
9
作者 ZHANG Xiu-feng 《Ecological Economy》 2010年第3期295-299,共5页
Plant competition has been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oructure and function of lake ecosystems. Competition from plants of dissimilar growth form may have profound effects on shal... Plant competition has been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oructure and function of lake ecosystems. Competition from plants of dissimilar growth form may have profound effects on shallow lakes'.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mpetitive interactions of submersed plants with dis- similar growth forms on the biomass allocations. Hydrilla verticitlata and Vallisneria natans were selected and were planted in a single-species monoculture and a mixed-species patter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of E natans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tt, verticillata and caused a sharp reduction of biomass, but the root:shoot ratio of E ha- tans was not affected significantly and there was a minimal increase in mixture: while for H. verticillata, the biomass and the root:shoot ratio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d by the competitive interactions ore natans, there was minimal increase of biomass and minimal decrease of the root:shoot ratio. These results may indicate that theplant which can develop a dense mat or canopy at the water surface would be a stronger competitor relative to the plant that depends more on light availability near the sed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etitive interaction Submersed vegetation: biomass allocation: Root:shoot ratio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forest biomass and carbon storage in China 被引量:1
10
作者 Wei-Sheng Zeng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10,共10页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has become a common issue around the world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equally an important mission in Chinese forestry.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forest biomas...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has become a common issue around the world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equally an important mission in Chinese forestry.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forest biomass and carbon storage in China is important for promoting the evaluation of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of China.The author conduct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domestic publications addressing"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forest biomass and carbon storage"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s,describes the brief history through three stages,and gives the situation of new development.Towards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a large number of papers on biomass and productivity of the major forest types in China had been published,covering the exploration and efforts of more than 20 years,while investigations into assessment of forest carbon storage had barely begun.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7th and 8th National Forest Inventories,forest biomass and carbon storage of the entire country were assessed using individual tree biomass models and carbon conversion factors of major tree species,both previously published and newly developed.Accompany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8th National Forest Inventory,a program of individual tree biomass modeling for major tree species in China was carried out simultaneously.By means of thematic research on classification of modeling populations,as well as procedures for collecting samples and methodology for biomass modeling,two 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sample collection and model construction were published as ministerial standards for application.Requests for approval of individual tree biomass models and carbon accounting parameters of major tree species have been issued for approval as ministerial standards.With the improvement of biomass models and carbon accounting parameters,thematic assessment of forest biomass and carbon storage will be gradually changed into a general monitoring of forest biomass and carbon storage,in order to realize their dynamic monitoring in national forest inventories.Strengthening the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forest biomass and carbon storage through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and geostatistical approaches will also be one of the major directions of development in the near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models Carbon accounting parameters biomass conversion factor Root-to-shoot ratio Carbon storage
下载PDF
玉米种子定向种植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段世名 谷慧杰 +3 位作者 李保儒 姜寒冰 张喜英 刘秀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53,共14页
为探究种子定向种植对根系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夏玉米品种‘郑单958’为对象,于2020—2021年通过发芽纸试验、室外桶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灌溉条件下(充分与干旱)尖端朝上(T-U)、尖端朝下(T-D,对照)、胚面朝上(E-U)和胚面朝下(E-D)4... 为探究种子定向种植对根系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夏玉米品种‘郑单958’为对象,于2020—2021年通过发芽纸试验、室外桶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灌溉条件下(充分与干旱)尖端朝上(T-U)、尖端朝下(T-D,对照)、胚面朝上(E-U)和胚面朝下(E-D)4个种子定向对玉米根系和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充足条件下,EU处理的玉米比其他处理的根系发达(深层根重密度平均高5%、平均根重密度平均高5%、深层根长密度平均高48%、平均根长密度平均高10%),且能够利用较多的土壤水分(18%);同时相比于其他处理,E-U处理的植株具有较宽的叶片生长方位角(35%)、较高的叶面积指数(7%)和地上生物量(3%),最终产量比其他处理平均高8%。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地上部生物量、穗数和收获指数直接相关,与深层根重密度间接相关。干旱条件下,与其他处理相比,T-D处理的玉米种子根生长速率快(36%)、根角度窄(43%)、深层根重密度最高(19%)以及吸收较多的土壤水分(5%),导致即使在叶片生长方位角较窄的情况下仍能获得较高的地上生物量(6%)。总之,在水分充足条件下,玉米地上部与根系分布共同促进了胚面朝向种植处理的产量增长;而在干旱条件下,尖端朝下种植处理的干物质积累主要受根系分布的影响。本研究表明通过调整玉米种子播种方向既可以调控根系分布,又可以改善叶片生长方位角和冠层覆盖度,未来或许可以进一步提高玉米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物量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定向 根系分布 生物量 产量 玉米
下载PDF
Neighbour effects on plant biomass and its allocation for forbs growing in heterogeneous soils
12
作者 Yongjie Liu Chunyan Ma +8 位作者 Shiting Liu Mingrui Liu Hui Li Mingxia Wang Guoe Li Hans J.De Boeck Fujiang Hou Zhanhui Tang Zhenxin Li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90-99,共10页
Focal plants are considerably affected by their neighbouring plants,especially when growing in heterogeneous soils.A previous study on grasses demonstrated that soil heterogeneity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affected plan... Focal plants are considerably affected by their neighbouring plants,especially when growing in heterogeneous soils.A previous study on grasses demonstrated that soil heterogeneity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affected plant biomass and above-and belowground allocation patterns.We now tested whether these findings were similar for forbs.Three forb species(i.e.Spartina anglica,Limonium bicolor and Suaeda glauca)were grown in pots with three levels of soil heterogeneity,created by alternatively filling resource-rich and resource-poor substrates using small,medium or large patch sizes.Species compositions were created by growing these forbs either in monocultures or in mixtures.Results showed that patch size×species composition significantly impacted shoot biomass,root biomass and total biomass of forbs at different scales.Specifically,at the pot scale,shoot biomass,root biomass and total biomas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atch size.At the substrate scale,shoot biomass and total biomass were higher at the large patch size than at the medium patch size,both in resource-rich and resource-poor substrates.Finally,at the community scale,monocultures had more shoot biomass,root biomass and total biomass than those in the two-or three-species mixtures.These results differ from earlier findings on the responses of grasses,where shoot biomass and total biomass decreased with patch size,and more shoot biomass and total biomass were found in resource-rich than resource-poor substrates.To further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soil heterogeneity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neighbour plants,we advise to conduct longer-term experiments featuring a variety of functional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allocation neighbour effect patch size soil heterogeneity shoot biomass
原文传递
紫花苜蓿生物量分配对植物-土壤化学计量的响应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育书 曹岭 +8 位作者 余舟昌 田兴芳 孙琳 时嘉翊 张伟 谢治国 雷秀云 俞靓 杨培志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43-1153,共11页
C∶N∶P化学计量学在植物-土壤养分分配研究中应用广泛,但如何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来探究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选取榆林地区种植1 a,3 a,5 a,7 a和9 a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人工草地,测定了紫花苜蓿... C∶N∶P化学计量学在植物-土壤养分分配研究中应用广泛,但如何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来探究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选取榆林地区种植1 a,3 a,5 a,7 a和9 a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人工草地,测定了紫花苜蓿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及碳氮磷含量,分析了植物-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紫花苜蓿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C∶N,C∶P和N∶P随种植年限延长均而增加,紫花苜蓿植株C∶N,C∶P和N∶P随种植年限延长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变化趋势。种植1~5 a紫花苜蓿种植受N限制,种植7~9 a紫花苜蓿受P限制,紫花苜蓿通过增加自身根冠比来应对日益增强的N∶P,同时庞大的根系使得土壤肥力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化学计量特征 生物量 根冠比
下载PDF
磷酸三(2-氯乙基)酯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其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丽佳 杨程 +4 位作者 苗宇 王婕 赵尧尧 刘美君 张浩洋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74-1283,共10页
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是一种新型阻燃材料,在环境中不断积累,对自然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本试验以新疆广泛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TCEP和不同处理时间,研究了TCEP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特性、活性氧... 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是一种新型阻燃材料,在环境中不断积累,对自然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本试验以新疆广泛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TCEP和不同处理时间,研究了TCEP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特性、活性氧产生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TCEP(≥120 mg·L^(−1))对苜蓿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P<0.05),且抑制程度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通过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发现TCEP处理的苜蓿芽苗体内活性氧剧增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第3天时芽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显著提高,氧化型谷胱甘肽(GSSH)和氧化型抗坏血酸(DHA)含量增加。处理第5时,SOD、CAT、DHAR和MDHAR活性升高,GSSH含量增加。以上结果表明在TCEP胁迫下,苜蓿体内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的正常进行受到干扰,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氧化程度升高,从而破坏了苜蓿芽苗内的氧化还原平衡,使活性氧大量积累,最终导致苜蓿萌发受到抑制。本研究初步探明了紫花苜蓿对TCEP污染的耐受性以及TCEP对苜蓿萌发的毒害作用及具体机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草地TCEP污染的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酸酯 根芽长 生物量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活性氧 抗氧化系统 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新疆荒漠草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公鑫 井长青 +1 位作者 董萍 秦宝亚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01-1209,共9页
草地生态系统中生物量的分配格局对研究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循环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探究新疆荒漠草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分析了新疆荒漠草地分配特征,对荒漠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荒漠草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 草地生态系统中生物量的分配格局对研究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循环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探究新疆荒漠草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分析了新疆荒漠草地分配特征,对荒漠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荒漠草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为15.16~164.67和1109.50~3284.00 g·m^(−2),根冠比介于16.09~98.42,地下生物量均大于地上生物量。(2)荒漠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呈幂函数关系y=535.35x^(0.2916)(R^(2)=0.51,P<0.01),对数方程拟合斜率为0.45,与1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呈异速生长关系。(3)土壤深度为0-50 cm时,荒漠草地地下生物量占总地下生物量的76.05%,说明绝大部分根系集中在0-50 cm土层,荒漠草地地下生物量分布曲线符合幂函数。研究荒漠草地生物量分配格局对准确评估荒漠草地碳储量、深刻理解干旱区草地碳循环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地 生物量 根冠比 异速生长 异速生长模型 垂直分布
下载PDF
黄山松林生物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
16
作者 刘新圣 蔡路路 +1 位作者 张亦赟 张林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6-522,共7页
为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亚热带山地森林生产力的动态变化及固碳潜力,探究庐山黄山松林生物量及其在不同器官中分配格局随海拔的变化特征,以不同海拔(922、1170、1405 m)黄山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异速生长方程相结合的方法,估算... 为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亚热带山地森林生产力的动态变化及固碳潜力,探究庐山黄山松林生物量及其在不同器官中分配格局随海拔的变化特征,以不同海拔(922、1170、1405 m)黄山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异速生长方程相结合的方法,估算单木不同组分生物量。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黄山松林的林分特征、林分总生物量、各器官生物量以及根冠比在不同海拔的差异。随海拔升高,黄山松林各林分参数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黄山松林总生物量在47.22~131.55 t·hm^(-2)之间,且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后剧减的单峰海拔格局,海拔1405 m黄山松林的总生物量显著地低于海拔922与1170 m黄山松林(P<0.05),不同海拔各器官生物量对总生物量的贡献基本一致(树干>树根>树枝>树叶);黄山松林平均根冠比为0.23,且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大,1405 m黄山松林的根冠比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海拔黄山松林(P<0.05)。林分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的单峰海拔分布格局,表明中海拔适宜的生长环境有利于黄山松林生物量累积。相反,根冠比随海拔升高持续增大,暗示高海拔黄山松通过向地下分配更多资源以应对不利的生长环境。亚热带山地黄山松林生物量及其在不同器官中分配格局的海拔分异特征综合体现了其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和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松林 生物量分配 根冠比 亚热带 庐山
下载PDF
光照和水分对紫花苜蓿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繁滢 金乃轩 王自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21-2128,共8页
水分影响牧草的生长和生产,光能驱动牧草水资源利用和生产地上生物量,二者均是限制黄土高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黄土高原光照时间长、水分短缺的特点,深入了解水分和光照强度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的影响,可为优化紫... 水分影响牧草的生长和生产,光能驱动牧草水资源利用和生产地上生物量,二者均是限制黄土高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黄土高原光照时间长、水分短缺的特点,深入了解水分和光照强度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的影响,可为优化紫花苜蓿的种植模式和栽培管理提供一定依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两种供水水平(高水:田间持水量的70%~100%;低水:田间持水量的50%~70%)和两种光照强度[高光:总辐射接受量约为20.7 MJ·(m^(2)·d)^(−1),相当于晴天的太阳辐射;低光总辐射接受量约为14.8 MJ·(m^(2)·d)^(−1),相当于半阴天的太阳辐射]下紫花苜蓿生长动态、地上生物量和水分利用的变化规律,阐明光照强度和水分对紫花苜蓿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水低光处理下,紫花苜蓿的叶片数、叶面积最大,单株地上生物量最高。在两种光照强度下,高水处理的紫花苜蓿较低水处理地上生物量平均增加158.1%,耗水量平均增加68.8%,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增加65.5%。两种水分条件下,低光处理下的紫花苜蓿较高光处理地上生物量平均增加89.8%,耗水量平均减少9.5%,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增加60.0%,因此降低光照强度可提高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与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生物量 水分利用效率 根冠比 叶面积 叶片数 光照强度
下载PDF
新疆不同草地类型生物量与根冠比特征
18
作者 董萍 井长青 +1 位作者 王公鑫 邵玉庆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352-358,共7页
为明确新疆不同草地类型的根系特征及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关系。2019-2023年,于每年7月采集了新疆9种主要草地类型的生物量数据,通过对比各个草地类型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差异,对根冠比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揭示生物量分配的规律和特点。结... 为明确新疆不同草地类型的根系特征及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关系。2019-2023年,于每年7月采集了新疆9种主要草地类型的生物量数据,通过对比各个草地类型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差异,对根冠比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揭示生物量分配的规律和特点。结果表明,新疆低平地草甸地上生物量均值高,达到169.22 g/m^(2),山地草甸次之(163.43 g/m^(2)),高寒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温性荒漠和温性荒漠草原的地上生物量均值较低,均低于60 g/m^(2)。各草地类型地下生物量值在0~5 cm土层最高,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进一步分析发现,草地根系主要集中在0~50 cm土层,占比均在77%以上。各草地类型的根冠比均值范围为10.55至4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根冠比 草地类型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灌丛生态系统草本层生物量分配格局 被引量:20
19
作者 聂秀青 熊丰 +3 位作者 李长斌 杨路存 肖元明 周国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6664-6669,共6页
青藏高原高寒灌丛生态系统生物量分配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其草本层。为了探究高寒灌丛生态系统草本层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部灌丛生态系统的49个高寒灌丛样地的草本层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特征及其气候因子之间... 青藏高原高寒灌丛生态系统生物量分配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其草本层。为了探究高寒灌丛生态系统草本层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部灌丛生态系统的49个高寒灌丛样地的草本层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特征及其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草本层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分别为121.1,342.8 g/m2均大于高寒草地的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2)草本层的根冠比为3.6低于高寒草地的根冠比。3)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之间呈现幂函数的关系y=8.0x0.83(R2=0.48,P<0.001)。4)根冠比与年均温度、年均降雨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层 根冠比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气候因素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三峡水库消落区典型草本植物氮、磷养分计量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米玮洁 邹怡 +2 位作者 李明 陈明秀 董方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2-811,共10页
为明确消落区土壤养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室内栽培试验,研究三峡库区秭归消落区土壤3种氮磷水平下4种草本植物—鬼针草(Bidens pilosa)、苍耳(Xanthium sibiricum)、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藜(Chenopodium album)长势... 为明确消落区土壤养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室内栽培试验,研究三峡库区秭归消落区土壤3种氮磷水平下4种草本植物—鬼针草(Bidens pilosa)、苍耳(Xanthium sibiricum)、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藜(Chenopodium album)长势及氮、磷计量特征.结果表明,消落区土壤中生长的植物氮含量为7.98-19.4 mg/g,磷含量为0.740-3.880 mg/g,氮磷比为3.48-13.70,判别植物生长受氮限制.外源氮磷的添加促进植物氮、磷含量明显升高,但氮磷比没有明显变化;外源氮磷添加解除植物受氮的限制作用.4种植物对消落区土壤低氮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比较消落区土壤中4种植物长势,鬼针草生物量、相对生长率、根茎生物量比最高,氮磷养分丰富对鬼针草生长促进作用最明显,表明鬼针草更易于在氮、磷贫乏的三峡库区消落区形成优势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区 氮磷比 氮限制 根茎比 三峡水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