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阿3断块下白垩统沉积相研究
1
作者 贾方 曾庆桥 +5 位作者 王睿思 周贤 王秀伟 严梦颖 崔洁 贾博涵 《世界石油工业》 2024年第1期49-60,共12页
内蒙古二连盆地东北部马尼特坳陷东部阿尔善构造带南部的阿南凹陷阿3断块自投入开发以来先后经历了断块的无水采油期、断块的低含水开发期、断块的中低含水期,目前为断块的高含水开发期,进入开发瓶颈期,开发矛盾突出。以阿3断块下白垩... 内蒙古二连盆地东北部马尼特坳陷东部阿尔善构造带南部的阿南凹陷阿3断块自投入开发以来先后经历了断块的无水采油期、断块的低含水开发期、断块的中低含水期,目前为断块的高含水开发期,进入开发瓶颈期,开发矛盾突出。以阿3断块下白垩统的阿尔善组阿四段和腾格尔组腾一段为研究对象,开展沉积构造、粒度特征、和测井曲线电性特征等识别研究。结果表明:(1)阿尔善期发育近岸水下扇内扇、扇中亚相,至腾格尔组沉积末期发育滨浅湖亚相;(2)平面上受北部阿南大断层的影响,砂体多为北东—南西向展布,垂向上沉积过程中发育水进沉积体系域,水体自下而上逐渐变深,水域扩大;(3)由于相变导致的物性变化制约剩余油挖潜,在沉积相指导下,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寻找剩余油相对富集区域。研究区域构造背景、物源方向、时空演化基础上总结阿3断块近岸水下扇沉积模式,寻找优质储层为油田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阿3断块 白垩统 近岸水下扇 滨浅湖 沉积相
下载PDF
非洲Lake Chad盆地上白垩统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
2
作者 郭建军 张守松 +1 位作者 易安祥 郎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7-61,共5页
综合利用测井、录井和地震资料对非洲乍得的LakeChad盆地上白垩统进行了三级层序划分,在此基础上对层序’内部体系域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LakeChad盆地的上白垩统可划分为2个地层组,对应3个三级层序、6个体系域,但只有下... 综合利用测井、录井和地震资料对非洲乍得的LakeChad盆地上白垩统进行了三级层序划分,在此基础上对层序’内部体系域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LakeChad盆地的上白垩统可划分为2个地层组,对应3个三级层序、6个体系域,但只有下部的层序1发育较为完整,主要为河流相、三角洲相和滨一浅海相沉积,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于盆地东部、南部和西部的古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e Chad盆地 上白垩统 层序 沉积相
下载PDF
Littoral landforms of Lake Hulun and Lake Buir(China and Mongolia):Wind-driven hydro-sedimentary dynamics and resulting clastics distribution
3
作者 Li Wang Mathieu Schuster +8 位作者 Shi-Wei Xin Florin Zainescu Xin-Yu Xue Joep Storms Jan-Hendrik May Alexis Nutz Helena van der Vegt Guilherme Bozetti Zai-Xing Jiang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309-326,共18页
Two rectangular-shaped lakes,Lake Hulun and Lake Buir,located at the boundary between China and Mongolia,only c.75 km apart and therefore experiencing similar wind fields,have been studied based on satellite images an... Two rectangular-shaped lakes,Lake Hulun and Lake Buir,located at the boundary between China and Mongolia,only c.75 km apart and therefore experiencing similar wind fields,have been studied based on satellite images and field surveys in order to compare their geomorphological and sedimen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The wind-driven hydrodynamics,which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littoral landforms and on sediment distribution,have been discussed for the two similar lakes that experienced a prevailing wind perpendicular to their long axis.A conceptual model related to wind-driven water bodies and sediment distribution is proposed.Wave-influenced to wave-dominated deltas,beaches,spits,and eolian dune deposits develop around these two lakes,with a strikingly similar distribution pattern.These features locally inform the longshore drift and help reconstruct the water circulation induced by wind forcing.Under the NW prevailing wind regime,the spits developed on the SW coast with a NW—SE extension,which was influenced by the NW—SE longshore currents.The same influence was observed in the delta extension in the NE area.The differences lie in the presence of fan deltas in the NW region of Lake Hulun,but not in Lake Buir.Additionally,the width of the beach and eolian deposits on the downwind coast of Lake Hulun is three times greater than that of Lake Buir which were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s in sediment supply and wind fetch between the two lakes.Lake Hulun and Lake Buir provide two reliable example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wind field,provenance,hydrodynamics,landforms,and asymmetrical distribution of clastics in elongated lakes.They also represent relevant modern analogs,which may also be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wind-driven sand body prediction in lacustrine bas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driven lakes FETCH Sedimentary facies Hydrodynamics Geomorphology Spits Shoreline lake Hulun lake Buir
原文传递
DISCOVERY OF C_(30)-STERANES IN TERTIARY SEDIMENTS OF SALINE LAKE FACIES
4
作者 黄第藩 张大江 姜春庆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89年第11期933-936,共4页
Moldowan first report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C<sub>30</sub>-steranes. He is of opinion that C<sub>30</sub>-steranes are novel markers for marine petroleum and sedimentary rocks. Subsequently, ... Moldowan first report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C<sub>30</sub>-steranes. He is of opinion that C<sub>30</sub>-steranes are novel markers for marine petroleum and sedimentary rocks. Subsequently, the same author, in another paper, further suggested that as a reduced product of early diagenesis, the C<sub>30</sub>-steranes may be principally derived from propylidene-cholesterol widespread in marine organisms such as diat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0-steranes 4-methyl STERANES biomarker SALINE lake facies.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沉积相分析 被引量:165
5
作者 杨华 窦伟坦 +1 位作者 刘显阳 张才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4-263,共10页
三叠纪延长期长7沉积期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湖盆发育的鼎盛时期,沉陷幅度大,湖盆范围广。通过研究明确了长7沉积期物源来自盆地周边五个方向,其中东北部、西南部为主要物源方向,西部、南部、西北部为次要物源方向;长7主要发育三角洲相... 三叠纪延长期长7沉积期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湖盆发育的鼎盛时期,沉陷幅度大,湖盆范围广。通过研究明确了长7沉积期物源来自盆地周边五个方向,其中东北部、西南部为主要物源方向,西部、南部、西北部为次要物源方向;长7主要发育三角洲相和湖泊相,进一步划分出5种亚相10种微相,其中长73期湖盆面积最大,半深湖—深湖相浊积砂体不发育,暗色泥岩及高阻泥岩发育,为中生界主要优质烃源岩;长72期,半深湖—深湖相沉积面积明显减少,浊积砂体较发育;长71期,湖盆面积及半深湖-深湖相沉积面积继续减少,浊积砂体最为发育,是长7油藏的主力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三角洲相 湖泊相 长7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川中—川南地区上三叠统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42
6
作者 施振生 杨威 +3 位作者 金惠 朱秋影 刘满仓 郭长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综合分析岩心、露头剖面和测井资料,认为川中—川南地区上三叠统发育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其中,三角洲相可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个亚相,湖泊相则可细分为滨湖和浅湖两个亚相。不同时期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发育程度... 综合分析岩心、露头剖面和测井资料,认为川中—川南地区上三叠统发育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其中,三角洲相可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个亚相,湖泊相则可细分为滨湖和浅湖两个亚相。不同时期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发育程度不同。须一段、须三段、须五段和须六段以湖泊沉积为主,由东向西,水体逐渐加深。须二段和须四段以三角洲沉积为主,湖泊沉积分布范围较小。须二段发育时期,研究区北部构造活动强烈,沉积物供给充分,三角洲相主要由北向南延伸;须四段沉积时期,由于北部构造活动逐渐减弱,东南部沉积物供给增加,三角洲相主要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延伸。随着周缘构造活动的变化,研究区沉积范围逐渐扩大。早期沉积范围仅局限于宜宾—泸州以北地区,中晚期沉积范围扩大,宜宾—泸州以南地区开始接收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川南地区 上三叠统 三角洲相 湖泊相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断陷湖盆充填模式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朱光有 金强 +1 位作者 周建林 张林晔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3-148,152,共7页
湖盆充填样式是评价烃源岩沉积学特征的重要手段。文中通过分析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烃源岩的沉积序列、地层发育特征和盆地充填演化过程,结合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将沙河街组烃源岩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发展演化阶段,并建立了蒸发岩... 湖盆充填样式是评价烃源岩沉积学特征的重要手段。文中通过分析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烃源岩的沉积序列、地层发育特征和盆地充填演化过程,结合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将沙河街组烃源岩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发展演化阶段,并建立了蒸发岩相组合模式(沙四上亚段)、波动深湖相组合模式(沙三下亚段)和三角洲-湖泊相组合模式(沙三中亚段和沙三上亚段),它们分别对应了欠充填、平衡充填和过充填的湖泊类型,反映了湖泊从开始形成、扩张壮大到萎缩消亡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盆充填模式 蒸发岩相 波动深湖相 三角洲-湖泊相 烃源岩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湖相烃源岩的组合特征 被引量:71
8
作者 朱光有 金强 +3 位作者 张水昌 戴金星 张林晔 李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6-427,共12页
古近系沙河街组是东营凹陷最重要的成藏组合。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系统采集该组 6 0 0余块烃源岩样品和 30个油田 186个原油样品 ,分别进行了多项有机地球化学测试。结合其沉积序列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 ,将沙河街组烃源岩划分为咸水湖相 ... 古近系沙河街组是东营凹陷最重要的成藏组合。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系统采集该组 6 0 0余块烃源岩样品和 30个油田 186个原油样品 ,分别进行了多项有机地球化学测试。结合其沉积序列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 ,将沙河街组烃源岩划分为咸水湖相 (沙四段上部 )、半咸水深湖相 (沙三段下部 )和淡水湖相 -三角洲 (沙三段中部 )三种成因类型 ,它们分别对应欠充填、平衡充填和过充填的湖泊类型 ,代表了陆相断陷盆地烃源岩三种最基本的成因模式 ;并发现沙河街组烃源岩存在强烈的非均质性 ,尤其在平衡充填过程中表现更为突出 ,这种非均质性与湖平面的升降变化密切相关 ,据此提出了波动湖相沉积。通过深入的油 -源对比工作 ,确立了咸水湖相和半咸水深湖相烃源岩为东营凹陷的主力源岩。还探讨了有机质的赋存状态和油气运移方式 ,指出咸水湖相烃源岩形成的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 ,形成的油气藏分布在盆地的边缘 ;半咸水深湖相烃源岩形成的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 ,形成的油气藏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成藏组合 原油 地球化学 湖相沉积
下载PDF
利用测井曲线研究陆相湖泊沉积微相 被引量:27
9
作者 宋璠 侯加根 +1 位作者 张震 苏妮娜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9-592,共4页
沉积微相是沉积体系中最基本的沉积单元,而其沉积特征可以通过测井曲线来反映。以湖泊从发育到消亡的地质作用过程中所影响的地质体域将湖泊相划分为4个亚相:深水湖-半深水湖亚相、浅湖亚相、滨湖亚相以及湖控亚相,并进一步划分出11个... 沉积微相是沉积体系中最基本的沉积单元,而其沉积特征可以通过测井曲线来反映。以湖泊从发育到消亡的地质作用过程中所影响的地质体域将湖泊相划分为4个亚相:深水湖-半深水湖亚相、浅湖亚相、滨湖亚相以及湖控亚相,并进一步划分出11个微相。通过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测井曲线形态与沉积特征的关系,详细分析了陆相湖泊各个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总结出各微相的测井识别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测井曲线 沉积特征 湖泊相 沉积环境
下载PDF
西北地区湖相浊流沉积 被引量:70
10
作者 李文厚 邵磊 +3 位作者 魏红红 韩永林 杨阳 冀晓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62,共6页
通过对各地质时代不同野外及钻井剖面岩相特征的详细研究 ,认为西北地区的湖相浊流沉积均形成于湖底扇环境 ,浊积岩具粒序层理、包卷层理、槽模、沟模、锥模、刷模和重荷模以及滑塌褶皱等构造。划分出杂乱砾岩 ( A1)、具碟状构造的块状... 通过对各地质时代不同野外及钻井剖面岩相特征的详细研究 ,认为西北地区的湖相浊流沉积均形成于湖底扇环境 ,浊积岩具粒序层理、包卷层理、槽模、沟模、锥模、刷模和重荷模以及滑塌褶皱等构造。划分出杂乱砾岩 ( A1)、具碟状构造的块状砂岩 ( B1)、块状砂岩 ( B2 )、近基浊积岩 ( C)、远基浊积岩 ( D)、不规则互层的砂泥岩 ( E)、滑塌褶皱层 ( F)及页岩、硅质岩 ( G)等岩相。同时 ,归纳出内扇、中扇及外扇相组合 ,论述了湖泊相浊流沉积的成因及石油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湖相 浊流沉积 石油地质意义 湖相浊积岩 沉积构造 杂乱砾岩 块状砂岩
下载PDF
冀中坳陷陆相地层层序地层学的应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振生 黎英 王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6-34,共9页
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重新解释了冀中坳陷的下第三系地层。四个层序可从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中解释出来,每一层序可进一步划分成三个体系域:低水位期、水进期和高水位期。体系域的沉积或岩相的分布明显受湖水升降及构造... 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重新解释了冀中坳陷的下第三系地层。四个层序可从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中解释出来,每一层序可进一步划分成三个体系域:低水位期、水进期和高水位期。体系域的沉积或岩相的分布明显受湖水升降及构造沉降的双重作用控制,每一层序构成了水进到水退的沉积旋回。从现有的资料分析,冀中坳陷的水进期体系域可能与“海泛”或“海侵”有关,发育有较厚的暗色泥、页岩夹碳酸盐岩(包括生物碎屑灰岩)的沉积,并伴有大量的与“咸水”环境有关的微古生物,这些微古生物是形成油气的主要物质基础。而位于水进期之下的低水位期的盆底扇、斜坡扇、斜坡河道砂、水进三角洲和位于水进期之上的高水位期的水退三角洲、扇三角洲砂体是有利的储集层系。圈闭类型明显受砂体的成因类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湖泊沉积 层序地层学 冀中坳陷 油气藏
下载PDF
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白垩纪断陷期沉积模式 被引量:34
12
作者 吴冬 朱筱敏 +7 位作者 李志 苏永地 刘英辉 张梦瑜 宋俭峰 刘爱香 陈相亦 赵东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9-327,共9页
基于岩石学、测井相、地震相和砂岩时空分布研究,对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白垩纪断陷沉积体系分布进行预测,建立两期断陷沉积模式。Fula凹陷白垩纪发育两期断陷8个三级层序,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 基于岩石学、测井相、地震相和砂岩时空分布研究,对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白垩纪断陷沉积体系分布进行预测,建立两期断陷沉积模式。Fula凹陷白垩纪发育两期断陷8个三级层序,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等5种沉积相。Fula凹陷西部陡坡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相,东部断阶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相,凹陷中央发育湖泊和浊积扇相。比较两期断陷沉积模式认为:早白垩世Abu Gabra组沉积期断陷活动强烈,沉积体系分布受同沉积断层影响较大,沉积物搬运堆积存在优势通道和有利地区,晚白垩世Darfur群沉积期断陷作用减弱,沉积体系分布受同沉积断层影响较小,沉积物广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沉积相 沉积模式 苏丹 Fula凹陷 Muglad盆地
下载PDF
东濮凹陷古近系的低位三角洲沉积 被引量:22
13
作者 纪友亮 冯建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2-114,共3页
在对东濮凹陷古近系盐岩成因重新认识的基础上 ,发现了湖平面频繁变化的标志 ,估算其湖平面变化频率为 10 0 0次/Ma ,认为湖盆中央在高水位期深湖—半深湖相泥岩中发育有低位三角洲砂体 ,其中所含的膏盐岩属于低位期蒸发成因的盐湖沉积... 在对东濮凹陷古近系盐岩成因重新认识的基础上 ,发现了湖平面频繁变化的标志 ,估算其湖平面变化频率为 10 0 0次/Ma ,认为湖盆中央在高水位期深湖—半深湖相泥岩中发育有低位三角洲砂体 ,其中所含的膏盐岩属于低位期蒸发成因的盐湖沉积。低位三角洲发育在主要物源区的前方 ,处在深湖相泥岩包围之中 ,相标志、相层序、相模式和砂体的展布特征有别于深水重力流沉积 ,是重要的油气储集体。图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古近系 低位三角洲沉积 湖平面变化 相层序 相标志 相模式 油气地质
下载PDF
对大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四、六段砂岩沉积相的再认识 被引量:38
14
作者 蒋裕强 陶艳忠 +5 位作者 沈妍斐 蒋婵 王占磊 张本健 李顺 张国常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9-50,134-135,共12页
学界对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沉积相的认识一直存在较大分歧,观点颇多。为此,基于露头剖面观察、取心井精细描述、单井剖面分析、实验室薄片鉴定,结合大量测井资料的研究应用成果,综合研究后认为: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须二段砂体为滨... 学界对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沉积相的认识一直存在较大分歧,观点颇多。为此,基于露头剖面观察、取心井精细描述、单井剖面分析、实验室薄片鉴定,结合大量测井资料的研究应用成果,综合研究后认为: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须二段砂体为滨浅湖砂体,河流相砂体分布在龙岗—旺苍以北、广安以东的区域,川中西部—川西北部地区有海侵影响,形成质纯的石英砂岩;须四段、须六段沉积期,除营山—八角场、广安—河包场地区须四段及须六段下部发育三角洲分支河道外,其余大部分地区为河流入湖砂体在湖岸线不断进退、湖面总体扩张的背景下经湖流、波浪再改造、再分配形成的滨浅湖滩坝砂体。结论表明:①在川中南部地区由于受雷口坡期古凸起的影响,在该凸起区缺失须一—须二段下部地层;②受湖流运动方向影响,湖盆中的砂体在川中南部地区呈北东向展布,而在川中北部地区则呈近东西向展布;③滩坝砂体主体分布区是优质孔隙性储层的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部 晚三叠世 沉积相 新认识 河道砂体 滨浅湖滩坝砂体 海侵 优质储集层分布
下载PDF
青海湖现代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新民 宋春晖 +2 位作者 师永民 晁吉俊 武安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A12期157-162,共6页
青海湖系第四纪以来形成的一个高原内陆断陷湖盆。湖盆的形成与演化经历了断陷期、河湖共存期、全盛时期和萎缩时期四个阶段,目前处于萎缩期。沉积体系展布受气候、物源、河流、地形、构造演化和断裂系统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具有山间断陷... 青海湖系第四纪以来形成的一个高原内陆断陷湖盆。湖盆的形成与演化经历了断陷期、河湖共存期、全盛时期和萎缩时期四个阶段,目前处于萎缩期。沉积体系展布受气候、物源、河流、地形、构造演化和断裂系统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具有山间断陷近物源沉积的特点。沿盆地长轴方向,西部发育有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水下河、深湖相沉积体系;东部有风成堆积相、泻湖相。湖盆南北短轴方向,北岸较缓,形成山间河道、辫状河、洪积扇、扇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体系;南岸较陡,形成几个大大小小的冲积扇裙和水下扇沉积。滨浅湖地带,沿岸砂坝、沙嘴、砾石滩、沙滩、泥坪、沼泽、湖湾相当发育。与国内外其它湖泊相比,风成堆积、水下河流相和滨岸砂坝较为发育是其特点。本文是在野外考察、采样分析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青海湖的形成及其区域构造背景、湖泊环境、沉积作用和沉积相,以及湖盆的构造与沉积演化进行了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沉积相 沉积环境 断陷湖盆 沉积构造
下载PDF
陕北地区延长组坳陷湖盆浅湖与深湖亚相的识别特征 被引量:17
16
作者 庞军刚 李文厚 肖丽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6-40,共5页
通过岩心、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研究,对延长组长7沉积相进行了专项研究.认为浅湖和深湖沉积在岩性、沉积构造、生物化石、测井曲线、沉积序列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区别.根据这些特征,确定了长7各个油层段的深湖线.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长7_3... 通过岩心、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研究,对延长组长7沉积相进行了专项研究.认为浅湖和深湖沉积在岩性、沉积构造、生物化石、测井曲线、沉积序列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区别.根据这些特征,确定了长7各个油层段的深湖线.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长7_3湖盆达到鼎盛,深湖区范围最大,东北部达吴起-甘泉-富县-洛川一线,西南部达镇原-泾川-长武-旬邑一线,从长7_3-长7_2-长7_1,深湖线逐渐向深湖区收缩.浅湖区三角洲前缘砂体及深湖区湖底扇砂体均逐渐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湖 浅湖 延长组 沉积相 识别特征
下载PDF
金湖凹陷西斜坡阜二段湖相碳酸盐岩沉积模式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金华 唐建东 +2 位作者 钟思瑛 姚富来 葛政俊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2,共8页
前人对金湖凹陷西斜坡地区阜宁组阜二段湖相碳酸盐岩地层的成因认识不统一,因而本次研究以该层碳酸盐岩沉积相为重点,通过对研究区碳酸盐岩的成分组成、虫管保存程度、地层厚度分布规律、泥晶灰岩等的研究,提出研究区发育一套碳酸盐岩... 前人对金湖凹陷西斜坡地区阜宁组阜二段湖相碳酸盐岩地层的成因认识不统一,因而本次研究以该层碳酸盐岩沉积相为重点,通过对研究区碳酸盐岩的成分组成、虫管保存程度、地层厚度分布规律、泥晶灰岩等的研究,提出研究区发育一套碳酸盐岩坪沉积体系。碳酸盐岩坪是一套静水环境下的泥晶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为主体的沉积体系,包含碳酸盐岩席、碳酸盐岩坝、碳酸盐岩滩以及泥坪四种微相。平面上在研究区西部水体较浅,水体动力较强,发育碳酸盐岩滩、坝相,东部水体较深,水动力较弱,发育碳酸盐岩席。并在全面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碳酸盐岩坪沉积体系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湖凹陷 阜二段 碳酸盐岩 沉积相 湖泊相
下载PDF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沉积相分析 被引量:38
18
作者 张亚奇 马世忠 +6 位作者 高阳 李映艳 张景 王黎 孙雨 许方哲 李杭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8-370,共13页
利用岩芯、薄片、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在识别各级次基面旋回界面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将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6个中期旋回,44个短期旋回,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在总结地球化学、岩性、沉积构造、电... 利用岩芯、薄片、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在识别各级次基面旋回界面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将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6个中期旋回,44个短期旋回,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在总结地球化学、岩性、沉积构造、电性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古生物化石、测井等资料,以识别沉积相标志为主,进行单井、连井及平面沉积相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咸化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岩性复杂多变,在机械、化学、生物等沉积作用共同影响下,形成由细粒碎屑岩、泥岩、碳酸盐岩构成的混积岩层。芦草沟组发育上、下两个致密油甜点体,上甜点体(SSC37—SSC42)为咸化湖相沉积,微相类型以滩坝为主;下甜点体(SSC6—SSC17)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微相类型为席状砂、远砂坝等。利用开发试验区及水平井部署区的井多、井密的有利条件,对沉积相边界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平面微相的精细刻画,研究表明芦草沟组优质甜点以滩坝主体微相为主,主要集中发育在凹陷中心低隆起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吉木萨尔凹陷 芦草沟组 咸化湖 沉积相 致密油
下载PDF
青海湖现代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形成控制因素 被引量:17
19
作者 宋春晖 方小敏 +1 位作者 师永民 王新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2-120,共9页
青海湖是中国内陆最大的高原微咸水断陷湖泊 ,是研究现代湖三角洲沉积的理想地区 .按河流与湖水动力相互作用的强弱关系 ,将其三角洲分为 3种类型 :鸟足形 (河控型建设性 )三角洲、扇形 (河浪控型 )三角洲和平直滨岸形 (浪控型破坏性 )... 青海湖是中国内陆最大的高原微咸水断陷湖泊 ,是研究现代湖三角洲沉积的理想地区 .按河流与湖水动力相互作用的强弱关系 ,将其三角洲分为 3种类型 :鸟足形 (河控型建设性 )三角洲、扇形 (河浪控型 )三角洲和平直滨岸形 (浪控型破坏性 )三角洲 .前者沿青海湖断陷盆地长轴分布 ,是湖区最大和最典型三角洲 ;后者沿盆地短轴分布 ,形成规模小且发育不齐全 .鸟足形三角洲发育完整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 3个亚相 ,其中三角洲平原亚相由分流河道、废弃河道、洪泛平原、泥沼、沿岸沙坝和风成沙丘组成 ,三角洲前缘亚相由河口沙坝、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组成 ,与国内外其它湖三角洲相比 ,以发育沿岸沙坝和风成沙丘为其特征 ;平直滨岸形三角洲主要由三角洲平原部分构成 ,三角洲前缘亚相不发育 (属滨岸沉积 ) ;湖泊三角洲的形成受气候、构造、地形、河流作用与湖泊作用相对强度以及注入河水与盆地湖水在河口地区的混合方式等因素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三角洲 类型 沉积相 控制因素 青海湖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沉积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27
20
作者 王昌勇 郑荣才 +2 位作者 王建国 曹少芳 肖明国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2期37-42,共6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大多数人认为属于辫状河沉积。笔者通过对研究区岩石类型、特征、沉积相标志研究后认为,八道湾组沉积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体系,并对八道湾组沉积相展布与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论证了该...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大多数人认为属于辫状河沉积。笔者通过对研究区岩石类型、特征、沉积相标志研究后认为,八道湾组沉积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体系,并对八道湾组沉积相展布与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论证了该区继晚三叠世末期的湖平面大幅度下降,伴随湖盆的衰亡,八道湾组进入早期(J1b53)广泛的沼泽沉积环境,随着泥沙的带入,沼泽逐渐消亡,而河流作用加强,地层逐渐由东向西超覆,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至J1b5亚期晚时(J1b51)湖平面开始迅速上升,发育了大片的浅湖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在J1b4亚期湖平面又迅速下降,导致浅湖沉积退出研究区;J1b2+3亚期再次发生湖侵作用,以大面积的浅湖沉积为特征;而J1b1亚期伴随着湖平面的再次下降,河流作用逐渐减弱,泥质沉积日渐增多,在八道湾组末期重新又形成了大片的沼泽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沼泽 沉积相演化 湖侵 湖退 八道湾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