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东南部一次短时强降水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吴登成 宋仙芳 《青海科技》 2023年第3期141-145,共5页
利用MICAPS系统对发生在2021年8月18日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赛尔龙乡测站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前后时段的高低空观测资料、卫星云图产品和测站周边地形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支短波槽东移过境触发了此次短时强降水,切变前部西南暖湿气流为... 利用MICAPS系统对发生在2021年8月18日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赛尔龙乡测站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前后时段的高低空观测资料、卫星云图产品和测站周边地形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支短波槽东移过境触发了此次短时强降水,切变前部西南暖湿气流为其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地面热低压切变辐合为此次降水创造了有利的热力和动力条件,并提供了一定量的水汽;当地的地形呈西高东低且自东向西呈喇叭口的特征,对入境暖湿空具有强迫辐合抬升作用,有利于降水加强,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是该地区易产生大降水(短强)的主要因素之一;云图分析表明发展旺盛的强对流单体造成了此次短时强降水;08时探空资料中各项物理指数表明在探空站周边具备发生强对流天气的动力条件和热力条件,这些物理指标对探空站周边发生强对流天气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当各项物理指数大多数满足强对流发生条件时,结合地区降水特征、地形等因素,可以提前预判某些易发强对流天气的地区有可能出现短时强降水;各类数值预报产品对降水过程范围和时段预报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分析结果可为未来类似短时强降水的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北支短波槽 切变 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一次多弓状中尺度雨带的成因机理及其与水平涡度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丹妮 丁治英 +3 位作者 王咏青 窦慧敏 乔娜 王联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144,共14页
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NCEP/NCAR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等,对2018年5月5日发生在我国华中地区的一次多弓状雨带降水过程的形成机理及其与水平涡度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雨带发生在切变线南侧的西南气流中,多弓状雨带出现前,大尺... 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NCEP/NCAR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等,对2018年5月5日发生在我国华中地区的一次多弓状雨带降水过程的形成机理及其与水平涡度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雨带发生在切变线南侧的西南气流中,多弓状雨带出现前,大尺度高低层气旋式曲率的水平涡度和对流有效位能为降水提供了有利于上升运动的背景场。弓状雨带最初形成在对流不稳定和低层气流辐合条件下,局地强降水引发的下沉运动使中低层大风出现,大风中心南侧反气旋式的环流与背景场中的西南气流汇合构成了短波槽,尾部雨带出现在短波槽中,弓状头部生成于北侧的气旋式风场切变中,大风中心相较南北两侧更快的移速使雨带中部向前侧凸起。流场上的短波槽发生在700 hPa以下,在西南气流的背景场下,该槽向前后两侧的双向传播是多弓状雨带形成的重要触发因子。中尺度弓状雨带附近低层的水平涡度在强盛期、减弱期和消散期有着明显不同的结构特征;而在高层,雨带发展时和强盛期都为气旋式水平涡度控制,减弱期多为反气旋式水平涡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弓状雨带 水平涡度 负浮力 对流有效位能 短波槽
下载PDF
华北平原3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7
3
作者 赵玉广 李江波 李青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7-437,共11页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和L波段加密探空资料,对近年华北平原3次持续10 d以上的大雾天气过程的高空及地面气象要素条件、大尺度环流背景、边界层特征、温湿场特征以及形成原...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和L波段加密探空资料,对近年华北平原3次持续10 d以上的大雾天气过程的高空及地面气象要素条件、大尺度环流背景、边界层特征、温湿场特征以及形成原因和维持机理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3次大雾过程都发生在纬向环流背景下,其平均高度场、湿度场、温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极其相似,其高空和地面气象要素如相对湿度、风速、温度露点差、逆温层厚度等的统计值也比较近似;高空纬向环流长时间维持导致的冷空气活动偏弱,加上太行山、燕山对冷空气的阻挡和消弱造成的华北平原长期静稳天气形势,是华北平原大雾长时间维持的根本原因;纬向环流背景下多个"干性短波槽"活动、大尺度下沉运动、太行山地形造成的地形辐合线及偏西气流越过太行山下沉增温导致的层结更加稳定也是华北平原大雾加强和维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持续性大雾过程 边界层温湿特征 地形作用 干性短波槽
下载PDF
台风“山竹”(2018)远距离暴雨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淑琴 李英 +2 位作者 范悦敏 徐哲永 李帆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3-587,共15页
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TRP)往往成为高影响天气,是业务预报难点。本文用地面、探空观测资料、雷达遥感资料以及NCEP一日四次0.5°×0.5°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登陆广东期间在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 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TRP)往往成为高影响天气,是业务预报难点。本文用地面、探空观测资料、雷达遥感资料以及NCEP一日四次0.5°×0.5°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登陆广东期间在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地区引起的远距离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这是一次发生在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控制范围内的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低层受台风倒槽影响。(2)这次过程第一阶段暴雨主要是在强的对流不稳定条件下,由对流层低层"山竹"倒槽中的辐合线触发对流产生,同时对流层高层"山竹"的极向流出汇入加大了中纬度西风风速,在长三角地区上空产生辐散,有利于上升运动的维持。第二阶段,对流不稳定条件有所减弱,但前一阶段强回波产生的低层偏北外出气流与东南风形成辐合线,辐合线上还有中γ尺度的涡旋产生,又促进了对流发展。850 hPa台风倒槽北端形成一个低涡,500 hPa副高边缘发展出一个短波槽,暴雨的动力条件更为有利。(3)长三角的3个强降水中心分别在长江口、杭州湾北岸的嘉兴沿海及宁波沿海,都是在水陆边界附近。(4)远距离暴雨区的涡度收支诊断发现:暴雨的初始扰动主要由近地层水平辐合辐散项提供,850 hPa的水平辐合辐散项和扭曲项共同作用形成和加强低涡,并通过垂直运动上传使中层700~500 hPa附近涡度增长,进而发展出500 hPa短波槽。850 hPa涡度来自于台风倒槽和副高边缘的偏南急流。(5)在这次远距离暴雨过程中,台风"山竹"与海上西太平洋副高之间形成偏南低空急流,向长三角输送水汽,这与典型TRP事件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典型TRP中暴雨的初始扰动一般由西风槽提供,而这次过程主要由低空台风倒槽和偏南急流提供,涡度上传形成高空短波槽,是不同于典型TRP事件的一个物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山竹” 远距离暴雨 副高 短波槽 涡度收支
下载PDF
非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黄背景光蓝闪光视网膜电图的观察
5
作者 王富彬 陆蕙芳 +1 位作者 徐琼 曹婷怡 《眼视光学杂志》 2002年第2期68-71,共4页
目的 :采用黄色背景光蓝闪光刺激ERG(blue on yellowflash ,ERG)方法 ,探讨非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短波长敏感视锥细胞通路、视杆细胞系统以及双谷a波的改变特征。方法 :采用AVES 80 0 0型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 ,在Ganzfeld刺... 目的 :采用黄色背景光蓝闪光刺激ERG(blue on yellowflash ,ERG)方法 ,探讨非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短波长敏感视锥细胞通路、视杆细胞系统以及双谷a波的改变特征。方法 :采用AVES 80 0 0型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 ,在Ganzfeld刺激器上设置黄色背景光 (5 70nm)和蓝色刺激光 (45 0nm) ,检查程序及参数参照ISCEV标准。对正常人 (40眼 )和非渗出性AMD(40眼 )进行观察 ,记录视杆细胞反应、最大反应和视锥细胞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非渗出性AMD的双谷a波数减少 ,视杆细胞反应b波振幅降低(P <0 .0 1) ,最大反应b/a比值异常 (P <0 .0 5 )。视锥细胞反应b波振幅下降 (P <0 .0 0 1) ,长波长敏感视锥细胞 (L cone)和中波长敏感视锥细胞 (M cone)活动受到明显压抑 ,短波长敏感视锥细胞 (S cone)活动得到充分反映。结论 :黄色背景光蓝闪光刺激ERG可以对视杆细胞系统和短波长敏感视锥细胞通路进行检测 ,非渗出性AMD的短波长敏感视锥细胞通路、视杆细胞系统和b/a比值异常 ,双谷a波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色光视网膜电图 短波长敏感视锥细胞 临床意义 双谷a波
下载PDF
2013年7月8—11日四川西部暴雨过程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白仕刚 何宏让 +1 位作者 缪子青 曾庆伟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5年第4期11-19,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观测降水资料、FY-2E卫星TBB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7月8—11日发生在四川省的连续性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持续84 h的暴雨过程集中在四川盆地西部,具有雨...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观测降水资料、FY-2E卫星TBB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7月8—11日发生在四川省的连续性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持续84 h的暴雨过程集中在四川盆地西部,具有雨强大、持续时间长、沿龙门山脉山脚一带分布等特征。2)暴雨发生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对流层高层受青藏高压控制,500 h Pa高度层上受稳定少动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阻挡使得短波槽东移后在四川盆地西部聚集,低层切变线、辐合线和西南低涡作用有利于强对流的发展。3)暴雨过程中有22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在盆地西部生成、发展、合并,伴随着7个中尺度雨团的活动。4)多个对流单体发展合并成多单体风暴,再进一步发展合并成带状或片状混合云,且在四川盆地西部表现明显"列车效应",这是强降水集中在该地区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短波槽 切变线 MCS 列车效应
下载PDF
2018年初豫南特大暴雪过程的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崔慧慧 苏爱芳 《暴雨灾害》 2019年第2期169-176,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NCAR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8年初豫南特大暴雪过程的特征与成因。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雪过程发生在500 hPa乌拉尔山以东地区阻塞高压稳定维持和中、高纬地区多支短波槽东移并同位相叠...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NCAR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8年初豫南特大暴雪过程的特征与成因。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雪过程发生在500 hPa乌拉尔山以东地区阻塞高压稳定维持和中、高纬地区多支短波槽东移并同位相叠加的环流背景下,具有持续时间长、过程降雪量大、降雪强度大、积雪深等特征;强降雪阶段,对流层低层豫南地区同时存在两个水汽来源,一是700 hPa西南急流对孟加拉湾水汽的输送,二是850 hPa东南气流对东海南部水汽的输送;低层较强的水汽输送及辐合、贯穿整个对流层的湿层、维持较高的比湿和整层可降水量对暴雪的形成与持续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低空冷垫有利于逆温层之上西南暖湿气流在其上爬升,低空垂直风切变的变化对降雪强度变化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高空急流先于低空西南急流而建立,高空急流轴南压使得低空急流发展北上,高低空急流耦合激发次级环流圈上升支,为暴雪发生发展提供了强烈的上升运动;对流层低层700 hPa与850 h Pa持续强烈锋生,有利于暴雪加强和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雪 短波槽 水汽输送 急流 锋生
下载PDF
2010年8月8日桓仁地区暴雨漏报原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焕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12-2014,共3页
应用常规资料、数值产品,对2010年8月8日桓仁地区出现的中尺度系统产生的区域性暴雨的漏报原因进行分析。希望可以通过天气过程分析,为今后的类似天气系统预报积累经验。
关键词 暴雨 中尺度 短波槽 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冀中南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成因及维持机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美琪 郭蕊 +3 位作者 贾小卫 吴丹 时青格 刘浩 《干旱气象》 2020年第4期591-600,共10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和微波辐射计资料,分析2019年1月11—15日河北中南部持续大雾过程的大尺度背景场、边界层特征、形成原因及维持机制等。结果表明:此次大雾产生于稳定的纬向环流背景下,其间有弱短波槽快速东移,两次干...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和微波辐射计资料,分析2019年1月11—15日河北中南部持续大雾过程的大尺度背景场、边界层特征、形成原因及维持机制等。结果表明:此次大雾产生于稳定的纬向环流背景下,其间有弱短波槽快速东移,两次干性短波槽分别促成了大雾的形成、雾区范围扩大及强度增强;大雾高度仅有几十米,以辐射雾为主,双层逆温结构为大雾的形成酝酿了先期条件,贴地逆温层内的弱水汽辐合和西南水汽输送为大雾形成和维持提供了水汽,偏北风带来的弱冷空气降温与夜间辐射降温的叠加效应是促进大雾发展的热力学条件;低层正涡度、对流层中层的辐散下沉运动是大雾维持和发展的动力因子,晴夜长波辐射和湍流混合作用促进了边界层内的降温增湿;大雾发展后期,双层逆温结构转为以单层逆温为主,最终大雾的消散主要是强冷空气入侵,大气静稳结构被破坏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大雾 辐射雾 干性短波槽 逆温层
下载PDF
冷涡天气过程分析
10
作者 朱凯全 张宏伟 《农业灾害研究》 2018年第3期63-65,67,共4页
2017年7月9日沈阳桃仙机场经历了一次冷涡降水天气过程,伴有强雷雨、冰雹等极端天气现象。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从环境场特征、中尺度结构和发生、发展过程及可能的触发机制等方面,对民航业务预报中的难点——东北冷涡引发的低层短波槽... 2017年7月9日沈阳桃仙机场经历了一次冷涡降水天气过程,伴有强雷雨、冰雹等极端天气现象。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从环境场特征、中尺度结构和发生、发展过程及可能的触发机制等方面,对民航业务预报中的难点——东北冷涡引发的低层短波槽型对流性暴雨的典型个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配置结构,以及中低层扰动带来的涡度场的适时增强是产生强降水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涡 强雷雨 中尺度 短波槽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地区久旱转雨诊断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桂英 姬雅 +1 位作者 韩经纬 王德民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5-99,共5页
2008年冬季至2009年初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降水量持续偏少,农田土壤出现旱象。2009年3月1日,一个短波槽自新疆东部移入内蒙古西部地区,同时,低纬度地区的南支系统迅速建立,高空低槽与南风急流汇合,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产生了小-中雨夹雪的... 2008年冬季至2009年初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降水量持续偏少,农田土壤出现旱象。2009年3月1日,一个短波槽自新疆东部移入内蒙古西部地区,同时,低纬度地区的南支系统迅速建立,高空低槽与南风急流汇合,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产生了小-中雨夹雪的降水过程,极大地缓解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冬春旱情。文中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数值产品等资料,对此次久旱转雨天气过程的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旱转雨 短波槽 南风急流 诊断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