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对臂丛神经损伤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蔡剡军 王国松 +1 位作者 江茜 黄锦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26-231,共6页
目的探析高分辨率磁共振(MRI)成像对臂丛神经损伤(brachial plexus injury,BPI)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9例临床拟诊BPI的病例行高分辨MRI检查。根据年龄,将年龄≥65岁者纳入老年组,18~64岁者纳入青中年组。观察两组臂丛神经显像效果,计算... 目的探析高分辨率磁共振(MRI)成像对臂丛神经损伤(brachial plexus injury,BPI)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9例临床拟诊BPI的病例行高分辨MRI检查。根据年龄,将年龄≥65岁者纳入老年组,18~64岁者纳入青中年组。观察两组臂丛神经显像效果,计算臂丛神经成像评分、臂丛神经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度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和背景抑制评分,分析高分辨率MRI成像对不同年龄段BPI的预测价值。结果59例临床拟诊BPI病例中,MRI诊断为BPI 20例,其余正常。20例经MRI确诊BPI中,老年组7例和青中年组13例。老年组节前损伤2例(28.57%),节后损伤5例(71.43%);青中年组节前损伤5例(38.46%),节后损伤8例(61.54%)。两组病人臂丛神经成像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三维双回波稳态(3D-DESS)序列增强扫描、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3D SPACE)序列平扫、DESS序列平扫和SPACE序列增强扫描,且在干3、支5 DESS序列平扫、股6 DESS序列增强扫描及支5 SPACE序列增强扫描上,老年组臂丛神经成像评分明显低于青中年组(P<0.05)。两组SNR、CNR由低到高依次为DESS增强、SPACE平扫、DESS平扫和SPACE增强(P<0.05),两组背景组织抑制评分比较,SPACE增强最高,其次为DESS平扫,DESS增强和SPACE平扫最低(P<0.05)。老年组DESS序列增强扫描的SNR、CNR以及SPACE序列平扫、增强扫描的SNR、CNR均明显低于青中年组(P<0.05)。结论与青中年BPI病人相比,老年BPI病人臂丛神经成像评分、SNR与CNR更低,MRI 3D SPACE序列可清晰显示臂丛神经内部信号改变,同时降低神经周围背景组织信号干扰,对于显示神经损伤优势明显,值得临床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FLAIR高信号血管征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徐鹏程 徐明蔚 云宗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9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F L A I R高信号血管征(F L A I R Hyperintense Vessel Sign,FHVs)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8例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F L A I R高信号血管征(F L A I R Hyperintense Vessel Sign,FHVs)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8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38例为对照组,均行头颅MRI+MRV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窦FHVs的出现率。研究组静脉窦FHVs的分布范围,及其与头颅MRV的一致性。结果研究组静脉窦FHVs出现率(27.50%)明显高于对照组(4.74%,P<0.05)。静脉窦血栓患者静脉窦FHVs主要分布在横窦及乙状窦,与头颅MRV比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881,P=0.001)。FHVs的灵敏度为84.61%,特异度为100%。结论颅内静脉窦的FHVs可作为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标志物之一,对初步筛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高信号血管征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下载PDF
MRI低剂量增强3D-DIR-SPACE序列在腰骶丛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孔许强 严李阶 袁明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3期479-483,共5页
目的探讨MRI低剂量增强三维双反转恢复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DIR-SPACE)在腰骶丛神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8例行腰骶丛增强MRI的患者并将其平分为两组,第一组:单倍剂量0.2 ml/kg注射2 min后行3D-STIR-SPACE扫描,第二组... 目的探讨MRI低剂量增强三维双反转恢复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DIR-SPACE)在腰骶丛神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8例行腰骶丛增强MRI的患者并将其平分为两组,第一组:单倍剂量0.2 ml/kg注射2 min后行3D-STIR-SPACE扫描,第二组:低剂量0.1 ml/kg注射2 min后行3D-DIR-SPACE扫描,两组同时在增强前行3D-DIR/STIR-SPACE平扫。由2位诊断经验丰富的医师对两组增强图像进行评分,行统计学分析。在两组平扫图像同一层面测量神经、肌肉信号强度及背景信号强度标准差,计算CNR、SNR,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位医师对两组增强图像的评分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0.461),低剂量下3D-DIR-SPACE与建议剂量下3D-STIR-SPACE在增强后整体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71±0.41、4.78±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STIR/DIR-SPACE平扫的CNR、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较好(P=0.07)。结论3D-DIR-SPACE序列联合低剂量增强扫描可在腰骶丛MRI中获得具有诊断效果的图像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丛 双反转恢复序列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3.0T MR多片技术双反转恢复序列对膝关节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龙维 刘炯 +6 位作者 谭松 罗丽 潘亮 刘文科 李欣 汤婷婷 周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72-1175,共4页
目的:探讨3.0T MR多片技术双反转恢复序列(MS-DIR)对膝关节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关节镜及病理证实的膝关节滑膜病变患者38例,回顾性对比分析其术前膝关节增强扫描序列(T1WI-FS-CE)与MS-DIR序列影像资料,评估T1WI-FS-CE与MS-... 目的:探讨3.0T MR多片技术双反转恢复序列(MS-DIR)对膝关节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关节镜及病理证实的膝关节滑膜病变患者38例,回顾性对比分析其术前膝关节增强扫描序列(T1WI-FS-CE)与MS-DIR序列影像资料,评估T1WI-FS-CE与MS-DIR序列图像在均匀度、病变显示、滑膜厚度测量值等方面的一致性。结果:38例膝关节滑膜病变MS-DIR序列均表现为稍高-高信号;MS-DIR与T1WI-FS-CE序列图像在均匀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803,P<0.001),在滑膜显示程度及图像整体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序列对图像主观评价有较高的一致性(K值分别为0.684、0.841);两种序列相同层面、位置的滑膜厚度测量值有较好的一致性(<95%LoA)。结论:3.0T MR MS-DIR序列与对比增强序列在膝关节滑膜病变的整体图像质量、细微结构显示、滑膜厚度测量方面有较高的一致性,MS-DIR序列结合常规序列扫描可用于膝关节滑膜病变的筛查与治疗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滑膜病变 磁共振成像 双反转恢复序列 对比增强序列
下载PDF
术中MR液体反转恢复序列在低级别神经胶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任彦军 齐志刚 +4 位作者 李琼阁 于阳 马素文 汤劼 卢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3期361-365,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成像(intraoperative MRI,iMRI)中的液体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在低级别神经胶质瘤(WHOⅠ~Ⅱ级)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对是否存在残留肿瘤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选取18例低级别...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成像(intraoperative MRI,iMRI)中的液体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在低级别神经胶质瘤(WHOⅠ~Ⅱ级)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对是否存在残留肿瘤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选取18例低级别神经胶质瘤(low-grade gliomas,LGGs)患者的术中MRI,查看FLAIR图像中手术腔周围是否存在高信号,并对术前或术后复查过MRI患者的图像进行分析,比较术区周边FLAIR信号的变化情况。结果低级别神经胶质瘤切除术中手术区域边缘iMRI的FLAIR表现:1)没有FLAIR异常信号7例;2)线状FLAIR高信号(linear FLAIR hyperintensity,LFH)7例;3)结节或片状FLAIR高信号(nodular or patchy FLAIR hyperintensity,NPFH)4例。接受iMRI分析的患者的手术切缘上无FLARI异常信号中的4例术后3个月复查MRI术区周围未见异常改变;出现LFH中有4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后复查MRI,异常信号强度减低或消失。而2例NPFH随即进行了第二次手术切除,并再次行术中MRI扫描,最终组织病理学为肿瘤残留,1例NPFH未进行二次手术,半年后复查,异常信号范围增大。结论经iMRI分析的手术区域切缘可能出现FLAIR高信号,出现线状FLAIR高信号时不应误认为是残余肿瘤,而出现结节或片状FLAIR高信号时可能是残余肿瘤。iMRI FLAIR在初步判断低级别神经胶质瘤切除术术区边缘是否存在残留肿瘤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液体反转恢复序列 脑肿瘤 低级别神经胶质瘤
下载PDF
流入翻转恢复非对比剂增强肾动脉MRA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陶莎 孔小权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流入翻转恢复(IFIR)非对比剂增强肾动脉MRA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进行IFIR非对比剂增强肾动脉MRA的患者37例,进行肾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对比分析两者之间肾动脉的检出率及狭... 目的探讨流入翻转恢复(IFIR)非对比剂增强肾动脉MRA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进行IFIR非对比剂增强肾动脉MRA的患者37例,进行肾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对比分析两者之间肾动脉的检出率及狭窄程度,并判断IFIR非对比剂增强肾动脉MRA序列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劣势。结果37例受检者中清晰显示肾动脉83支(含副肾动脉9支)在MSCTA均显示清晰,经IFIR序列检出肾动脉81支(含副肾动脉7支),检出率为97.6%。其中MSCTA检查出肾动脉狭窄(RSA)22例,IFIR序列检查出RSA 23例,经IFIR序列检查的患者表现为肾动脉不同程度狭窄32支,而接受MSCTA肾动脉检查肾动脉狭窄33支。两者之间一致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FIR序列与MSCTA比较能较好显示肾动脉狭窄,敏感性及准确性高,可作为肾性高血压或肾动脉狭窄患者首选的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流入翻转恢复序列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颈内动脉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血管征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云宗金 徐鹏程 丁新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55-357,共3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高信号血管征(FHV)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50例,均行头部MRI及脑血管检查,按照有无颈内动脉FHV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高信号血管征(FHV)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50例,均行头部MRI及脑血管检查,按照有无颈内动脉FHV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颈内动脉狭窄情况,依据修改后Alberta卒中早期CT评分(mASPECTS)评估颈内动脉FHV同侧颅内段FHV的分布情况。结果颈内动脉不同FHV组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FHV组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不同,FHV(+)组颈内动脉存在严重狭窄或闭塞。同侧FHV-mASPECTS评分平均(4.50±1.20)分,岛叶区最多见。结论颈内动脉FHV可作为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特征性影像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高信号血管征 颈内动脉闭塞
下载PDF
3D-STIR磁共振序列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崇 包权 +6 位作者 孙维洋 曾少良 张鑫淼 王晓申 史晓航 王煜宁 邢健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5期673-677,共5页
目的 探讨三维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3D-STIR)序列在显示颈部节前神经根受压情况,以及颈椎间盘突出与颈部神经根关系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评估该技术在不同节段(C6神经根及C7神经根)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9月~2022年3月于牡丹江医学... 目的 探讨三维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3D-STIR)序列在显示颈部节前神经根受压情况,以及颈椎间盘突出与颈部神经根关系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评估该技术在不同节段(C6神经根及C7神经根)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9月~2022年3月于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就诊的有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等有神经根受压症状并且临床高度怀疑神经根型颈椎病的100例患者,分别行磁共振常规序列(矢状位T2WI、T1WI、STIR,轴位T2WI)、3D-STIR序列扫描以及结合两种扫描方式判断神经根是否受压,分别统计C5~7单侧单节段神经根传导功能障碍的患者有无神经根受压的影像学表现。3D-STIR序列所有图像采用3D最大信号强调投影与曲面重组等后处理,由2名中高级职称磁共振诊断医师通过对重建后图像显示的神经根形态、走行、受压情况以及椎间盘与神经根关系的影像表现,评价3D-STIR序列在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按C6/C7神经根是否受压分为两组,常规核磁平扫、3D-STIR序列以及常规核磁平扫与3D-STIR序列结合诊断结果显示,按C6神经根是否受压,得出一致性分别为0.578、0.758、0.838。按C7神经根是否受压,统计方法同C6神经根,一致性分别为0.559、0.779、0.839。两组常规序列扫描一致性均大于0.40且小于0.75,为中度一致性,3D-STIR及与常规序列相结合一致性均大于0.75,为一致性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STIR序列比常规磁共振序列在显示神经根受压情况上有明显优势。结论 3.0T磁共振3D-STIR序列以及常规核磁结合3D-STIR在诊断C6/C7神经根受压较仅用常规MRI平扫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磁共振成像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下载PDF
穴位推拿联合反序运动恢复肠道功能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马晓燕 李畅 +4 位作者 邢建伟 季艳艳 马雷 杨麓 张佃良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推拿联合反序运动结合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直肠癌术后患者的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14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 目的观察穴位推拿联合反序运动结合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直肠癌术后患者的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14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在ERAS理念下制订的一套穴位推拿联合反序运动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肠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穴位推拿联合反序运动结合ERAS理念可有效促进直肠癌术后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推拿 反序运动 直肠恶性肿瘤 加速康复外科 肠道功能
下载PDF
全身肌肉磁共振STIR序列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李瑶 江东彬 +4 位作者 李芝洵 何晓丹 许大麟 王晶晶 高冠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7期3083-3086,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肌肉磁共振(WB-MRI)的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序列在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患者,均接受WB-MRI STIR序列扫描,统计患者的... 目的探讨全身肌肉磁共振(WB-MRI)的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序列在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患者,均接受WB-MRI STIR序列扫描,统计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受累肌群分布情况。将诊断为PM/DM的患者纳入观察组,不符合PM/DM诊断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MRI评分。分析观察组MRI评分与肌酶[肌酸激酶(CK)、羟丁酸脱氢酶(HBDH)、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1(LDH-1)]、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相关性。观察PM/DM并发症的WB-MRI影像学表现。结果共纳入110例,其中对照组42例,观察组68例。观察组MR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评分与CK、HBDH呈正相关(r=0.263、0.278,均P<0.05)。MRI评分与AST、LDH、LDH-1、CRP、ESR均无关(均P>0.05)。MRI显示股骨头、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呈花斑样、地图样低信号改变,这为股骨头坏死的典型影像学表现。MRI显示双肺条索样改变,提示间质性肺病(ILD)。结论 WB-MRI有助于诊断PM/DM,能够协助诊断骨梗死、ILD等并发症,对评价PM/DM的疾病活动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全身肌肉磁共振 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
下载PDF
DI-CTP联合MRI-STIR在肺癌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成均 何灿 +1 位作者 曾幸萍 古艳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30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双重血供CT灌注(DI-CTP)联合核磁共振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MRI-STIR)在肺癌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经穿刺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患者80例,根据患者淋巴结是否发生... 目的:探讨双重血供CT灌注(DI-CTP)联合核磁共振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MRI-STIR)在肺癌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经穿刺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患者80例,根据患者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分为转移组(n=33)和未转移组(n=47)。两组均进行DI-CTP和MRI-STIR检查,比较两组DI-CTP、MRI-STIR各参数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DI-CTP、MRI-STIR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肺动脉血流量(PA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AF)水平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5),灌注指数(PI)水平明显低于未转移组(P<0.05)。转移组淋巴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原发灶ADC和淋巴结ADC的差值绝对值(D-value)明显低于未转移组(P<0.05)。DI-CTP、MRI-STIR单独及联合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AUC值分别为0.702、0.773、0.871(P<0.05)。结论:DI-CTP、MRI-STIR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均具有中等程度价值,且DI-CTP联合MRI-STIR在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诊断中结果更为准确,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血供CT灌注 核磁共振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 肺癌 淋巴结转移 术前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