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南不同造林模式对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的影响
1
作者 隆卫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06-109,119,共5页
[目的]摸清不同造林模式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变化规律,为探寻科学、合理的人工林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藤县3种常见造林模式林(纯林、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取样法,对林下灌木层、草本层从植物种... [目的]摸清不同造林模式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变化规律,为探寻科学、合理的人工林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藤县3种常见造林模式林(纯林、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取样法,对林下灌木层、草本层从植物种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纯林、混交林和人工-天然混交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数分别为33、36、29种和32、29、9种。3种造林模式灌木层优势植物种为玉叶金花和地稔,混交林和人工-天然混交林草本层优势种为铁芒萁,求米草为纯林优势种。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以人工-天然混交林最高,纯林最低,除均匀度指数外,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人工-天然混交林和纯林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在不同造林模式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灌木层、草本层物种相似性系数均普遍较低。[结论]混交林和人工-天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高,是未来林地经营培育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模式 混交林 灌草层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平潭岛木麻黄群落灌木层优势物种生态位及种间联结分析
2
作者 王芳 刘阳 +3 位作者 马晓迪 陈越琳 黄运腾 邓传远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64-71,共8页
为探究平潭岛木麻黄群落灌木层优势物种的种间关系及群落发展状态,基于群落调查数据,通过生态位特征计算和种间联结分析,结果表明:(1)灌木层植物共计56种,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最大的为木麻黄;生态位宽度并不完全与物种重要值大小变化一致... 为探究平潭岛木麻黄群落灌木层优势物种的种间关系及群落发展状态,基于群落调查数据,通过生态位特征计算和种间联结分析,结果表明:(1)灌木层植物共计56种,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最大的为木麻黄;生态位宽度并不完全与物种重要值大小变化一致,还可能与频度有关。(2)有43.8%的种对不产生生态位重叠,优势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普遍较低;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也存在与其他物种产生较大的生态重叠现象。(3)灌木层优势物种的总体联结性呈不显著负联结。(4)χ2检验、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均表明种间关联程度较弱,种间联结较松散;AC值比χ2检验增加了联结显著率,但是也夸大了联结性的强度,导致出现极显著负联结种对数过高的现象。平潭岛木麻黄灌木层群落处于不稳定的演替阶段,亟需加强其群落稳定性的构建和植被修复保护的相关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潭岛 木麻黄群落 灌木层 生态位 种间联结
下载PDF
猫儿山三种森林类型林下植物叶片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3
作者 邓丽丽 秦惠珍 +2 位作者 史艳财 韦霄 吕仕洪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5-894,共10页
为探究猫儿山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植物叶片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揭示其林下植物适应策略。该文对猫儿山针阔混交林(ZK)、常绿阔叶次生林(CLC)和常绿阔叶林(CL)林下草本层和灌木层主要植物叶片与土壤的化学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化学计量... 为探究猫儿山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植物叶片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揭示其林下植物适应策略。该文对猫儿山针阔混交林(ZK)、常绿阔叶次生林(CLC)和常绿阔叶林(CL)林下草本层和灌木层主要植物叶片与土壤的化学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草本层和灌木层植物叶片的C、N含量差异不显著,草本层植物叶片P、K含量极显著高于灌木层,N∶P显著低于灌木层;草本层植物更易受N限制,灌木层植物更易受P限制且其N和P利用效率更高;不同森林类型之间的灌木层植物叶片化学计量差异不显著,草本层植物叶片N含量、C∶N和C∶P差异显著,针阔混交林草本层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较高。(2)3种森林类型的土壤C、N含量显示,CL>CLC>ZK且彼此之间差异极显著,针阔混交林土壤的P含量最高而C∶P、N∶P最低。(3)针阔混交林的土壤显著影响林下植物部分叶片化学计量,另外2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影响不显著。综上认为,猫儿山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化学计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林下不同层次的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以及环境适应策略不同;针阔混交林土壤对林下植物叶片化学计量影响较强,由于有机质分解效率较低导致土壤受N限制,因此应加强针阔混交林的N素管理。该研究结果为森林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儿山 森林类型 土壤 草本层 灌木层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干扰强度对大海陀自然保护区油松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
作者 张智婷 刘松涛 +6 位作者 唐宏亮 赵海超 刘晨 蒋鹏程 姚大军 毕君 张丽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88-93,110,共7页
在大海陀国家自然保护区选择重度干扰、轻度干扰和无干扰油松林,调查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分析人类干扰强度对油松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海陀自然保护区油松林群落灌木16种,草本植物75种。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 在大海陀国家自然保护区选择重度干扰、轻度干扰和无干扰油松林,调查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分析人类干扰强度对油松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海陀自然保护区油松林群落灌木16种,草本植物75种。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灌木层优势种由北京丁香演替为土庄绣线菊,草本层优势种由东亚唐松草向龙芽草演替,且优势种优势度降低,物种的均衡性增强。随着油松林群落人类干扰强度的增加,草本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呈上升趋势,重度干扰油松林群落中灌木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和无干扰群落存在显著差异,但物种丰富度无显著差异。重度干扰与无干扰相似度较低,共同物种较少,轻度干扰使油松林灌木物种数量和科数、草本物种数、属数增加。人类活动是林下植被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海陀自然保护区 干扰强度 油松林 灌木层 草本层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粤北不同杉阔混交林林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分析
5
作者 罗熠 邓厚银 +5 位作者 胡德活 王润辉 黄荣 晏姝 韦如萍 郑会全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5期45-51,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类型杉阔混交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差异,以广东省北部地区6种人工杉阔混交林(“杉木×木荷”“杉木×红锥”“杉木×乐昌含笑”“杉木×火力楠”“杉木×香樟”“杉木×枫香”)以及杉木纯林为对... 为了探究不同类型杉阔混交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差异,以广东省北部地区6种人工杉阔混交林(“杉木×木荷”“杉木×红锥”“杉木×乐昌含笑”“杉木×火力楠”“杉木×香樟”“杉木×枫香”)以及杉木纯林为对象,对其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组成、植物区系成分及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研究区域内共有植物50种,分属33科44属。其中,林下灌木层植物共有25种,分属16科20属;草本层植物共有25种,分属17科24属。区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研究区域林下植物33科划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41属划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进一步研究还发现,6类杉阔混交林“杉木×香樟”林分的林下植物综合物种多样性指数(SDCI)最高,为0.72“,杉木×枫香”林分(0.67)和“杉木×乐昌含笑”林分(0.67)次之,然后是“杉木×火力楠”林分(0.63)“、杉木×木荷”林分(0.54)和“杉木×红锥”林分(0.48),杉木纯林(0.46)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北 杉阔混交林 物种多样性 灌木层 草本层
下载PDF
Shrubs proliferated within a six-year exclosure in a temperate grassland—Spatiotempor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vegetation and soil variables 被引量:13
6
作者 Yong Zhang Qiong Gao +2 位作者 Li Xu Mei Yu YuQiang Tian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4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Overgrazing has been considered one of the maj or causes that trigger shrub encroachment of grassland. Proliferation of shrubs in grassland is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and desertif... Overgrazing has been considered one of the maj or causes that trigger shrub encroachment of grassland. Proliferation of shrubs in grassland is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In China, various conservation measures, including enclosures to reduce livestock grazing, have been taken to reverse the trend of grassland desertification, yet shrubs have been reported to increase in the grasslands over the past decades. In late 2007, we set up a 400-m-by-50-m exclosure in a long-term overgrazed temperate grassland in Inner Mongolia, with the ob- jective to quantify the spatiotempo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vegetation dynamics, soil variables, and grazing exclusion. Soil moisture was continuously monitored within the exclosure, and cover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of the shrubs were measured inside the exclosure in 2007, 2009, 2010, 2012, and 2013, and outside the exclosure in 2012 and 2013. We found the average shrub cover and biomas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six years by 103 % and 120%,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supported the hypothesis that releasing grazing pressure following long-term overgrazing tends to trigger shrub invasion into grassland. Our results, limited to a single gradient, suggest that any conservation measures with quick release of overgrazing pressure by enclosure or other similar means might do just the opposite to accelerate shrub en- croachment in grassland. The changes in vegetation cover and biomass were regressed on the temporal average of the soil moisture content by means of the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 technique to quantify the effect of the spatial autocor- relation.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grass cover and biomas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the top, but decreased with the bottom layer soil moisture. The shrub cover and biomass, on the other hand, decreased with the top, but increased with bottom soil moisture, although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for the shrub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Hence this study supports the two-layered soil model which assumes grasses and shrubs use belowground resources in dif- ferent dep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ubs encroachment in grassland two-layered soil model grassland conservation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northern China
下载PDF
神农架国家公园华山松退化群落生态位特征及种间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文杰 崔鸿侠 +4 位作者 潘磊 唐万鹏 李欢欢 曾静 甘慧群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7,共12页
为研究神农架国家公园华山松退化群落不同层次的群落结构组成和种间关系,为华山松群落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华山松大小蠹虫害2年的华山松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重要值、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等指标分析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组... 为研究神农架国家公园华山松退化群落不同层次的群落结构组成和种间关系,为华山松群落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华山松大小蠹虫害2年的华山松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重要值、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等指标分析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组成特征,应用方差比率法、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研究群落总体联结性及种间关系。结果表明:华山松群落乔木层共有10科14属16种植物,灌木层共有23科30属35种植物;华山松、蓬藟分别是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第1优势种。华山松和漆在乔木层中的生态位宽度较大,灌木层中蓬藟、南蛇藤和木姜子的生态位宽度较大,表明这些物种具有较强的生境适应性。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分别为0~0.96和0~0.85,其中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的种对数占总种对数的比例分别为32.50%和67.90%,说明各层次存在生态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现象,在灌木层更为明显。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总体联结性均表现为不显著正联结;群落中呈负联结的种对数多于正联结的种对数,显著或极显著负联结的种对数也高于显著或极显著正联结的种对数,说明群落种间竞争较为激烈;在乔木层,华山松与锐齿槲栎均呈显著正联结关系,与其他物种间多呈负联结关系。可见,华山松群落总体处于不稳定状态,种间关系多为负联结状态,在后期植被恢复过程中,可以自然恢复为主,适当选择生态位较宽、与优势树种呈正联结状态的树种进行人工补植以促进植被恢复;同时注重对可能成为特有种的物种生境进行保护,维持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乔木层 灌木层 生态位 华山松大小蠹 种间关系
下载PDF
增温对窄叶鲜卑花高寒灌丛生物量碳和氮分配的影响
8
作者 刘美 马志良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4-825,共12页
文章以青藏高原东部窄叶鲜卑花灌丛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TCs)模拟增温实验(+1.2℃),分析增温对灌木层和草本层各器官碳、氮分配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以揭示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灌丛灌木层和草本层碳、氮分配对增温的响应策略。结... 文章以青藏高原东部窄叶鲜卑花灌丛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TCs)模拟增温实验(+1.2℃),分析增温对灌木层和草本层各器官碳、氮分配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以揭示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灌丛灌木层和草本层碳、氮分配对增温的响应策略。结果显示:(1)增温使窄叶鲜卑花灌木层叶、粗根、细根碳库显著增加18.8%、7.7%和139.4%,使灌木层细根氮库显著增加153.9%;增温使草本层地上和地下部分碳库显著增加60.4%和130.5%,使草本层地上和地下部分氮库显著增加46.1%和124.0%。(2)增温使灌木层茎和粗根碳分配比例显著降低18.9%和16.2%,使灌木层叶、茎和粗根氮分配比例显著降低25.2%、23.3%和14.4%,使灌木层细根碳、氮分配比例显著增加86.5%和96.2%;增温使草本层地上部分碳、氮分配比例显著降低19.5%和18.9%,使草本层地下部分碳、氮分配比例显著增加15.6%和24.8%。(3)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空气温度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影响灌木层地上碳、氮分配的主要因子,能解释其变异的72.0%以上;土壤温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是影响灌木层地下碳、氮分配的主要因子,能解释其变异的92.0%以上;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转化酶和脲酶活性是影响草本层地上和地下碳、氮分配的主要因子,能解释其变异的92.8%以上。(4)土壤氮素有效性对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碳、氮分配的影响不显著。研究表明,气候变暖情景下,青藏高原东部窄叶鲜卑花高寒灌丛的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通过提高地下部分碳、氮分配,进而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温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植物器官 碳氮分配 灌木层 草本层 高寒灌丛
下载PDF
福建琅岐岛台湾相思群落灌木层主要物种生态位与种间联结 被引量:3
9
作者 肖集泓 熊宽洪 +4 位作者 陈越琳 王春晓 江怡萱 李媚 邓传远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5-815,共11页
为探究福建琅岐岛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群落种间关系和群落演替动态,对其灌木层主要物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物种为雀梅藤(Sageretia thea),其竞争优势、环境适应能力最强;灌木层... 为探究福建琅岐岛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群落种间关系和群落演替动态,对其灌木层主要物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物种为雀梅藤(Sageretia thea),其竞争优势、环境适应能力最强;灌木层主要物种的生态位相似性和生态位重叠较小,表明种间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和要求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较稳定的种间关系;灌木层主要物种的总体联结性为显著正联结,种对间正负联结比为1.72,检验显著率为7.35%,表明种对间联结程度较弱,独立性相对较强,物种竞争不激烈,群落处于相对后期且稳定的演替阶段;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与许多物种间存在垂直方向上对生境要求的互补性,生态位重叠较小,种间呈正联结关系;外来物种马缨丹(Lantanacamara)与福建胡颓子(Elaeagnus oldhamii)存在一定的竞争,与灌木层其他主要植物之间的资源竞争不激烈,其对该群落的影响相对较小。琅岐岛台湾相思群落目前已发展为地带性的顶级群落,物种竞争不激烈,种间关系较稳定;而海岛上恶劣的环境和外来物种的扩散会导致植物生境资源短缺,迫使物种聚集在同一生境中共存,使植物对环境的利用程度减弱,因此需要加强控制外来物种数量并改善海岛生态环境,以维持海岛群落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琅岐岛 台湾相思群落 灌木层 生态位 种间联结
下载PDF
落叶松天然林灌草多样性对林分乔木特征的响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来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1,共8页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性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2021年7月,在山西省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有代表性的固定样地共27块,样地规格为20 m×20 m。在每块样地的对角线位置分别设置3个5 ...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性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2021年7月,在山西省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有代表性的固定样地共27块,样地规格为20 m×20 m。在每块样地的对角线位置分别设置3个5 m×5 m的灌木样方,每个灌木样方的中心再分别设置1个1 m×1 m的样方进行草本调查。本研究主要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Simpson多样性指数(H’)、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Jsw)、重要值等指标分别统计描述林下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特征,采用SPSS软件对林分乔木特征因子与灌木层、草本层多样性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对林分乔木特征的响应。结果表明:本研究共记录林下植物25种,其中灌木5科9属9种,草本12科16属16种。影响林下灌木层的主要林分乔木因子为林分密度和平均冠幅。草本层的优势物种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在各密度等级样地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影响林下草本层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林分特征因子为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活枝下高。平均胸径、平均活枝下高、林分密度和平均冠幅是影响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主要乔木特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华北落叶松 天然次生林 林分乔木特征 灌木层 草本层
下载PDF
川南地区马尾松林及其他人工林灌草层生物多样性研究
11
作者 钟金 秦超 +6 位作者 党巍 梁凯歌 王明 朱宇颐 桂林华 余飞 张恩达 《绿色科技》 2023年第7期150-153,157,共5页
在川南地区6个县设置样地和样方,分县对比马尾松林和其他主要人工林,设置13个处理(Sample1-Sample13),通过物种重要值、生物多样性指数(包括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群落相似性... 在川南地区6个县设置样地和样方,分县对比马尾松林和其他主要人工林,设置13个处理(Sample1-Sample13),通过物种重要值、生物多样性指数(包括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群落相似性研究了林下灌草层的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和其他人工林灌草层的相同重要物种不多;生物多样性指数方面,马尾松林和其他人工林分县的28组对比中,松林占优的仅有8组。对比不同县马尾松林灌草层群落的相似性时,草本层的决定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地区 马尾松林 其他人工林 灌草层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林下灌木生物量估算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83
12
作者 曾慧卿 刘琪璟 +2 位作者 冯宗炜 马泽清 胡理乐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85-2190,共6页
以中国科学院千烟洲生态试验站林下常见的16种物种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单一物种以植冠面积(Ac)为变量的二次方程和以植冠投影体积(Vc)为变量的乘幂方程来估算物种生物量,以及16种物种的混合模型来估算其生物量,并将最佳生物量估算模型... 以中国科学院千烟洲生态试验站林下常见的16种物种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单一物种以植冠面积(Ac)为变量的二次方程和以植冠投影体积(Vc)为变量的乘幂方程来估算物种生物量,以及16种物种的混合模型来估算其生物量,并将最佳生物量估算模型应用于不同森林内灌木层生物量的估计.不同森林的灌木层生物量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以物种单一模型计算的落叶阔叶林、次生林、人工针叶林灌木层的生物量分别为4773、3175和733kg.hm-2;以物种混合模型估算的结果略低于单一模型,分别为3946、2772和840kg.hm-2.混合模型在未能对所有物种建立单一模型的情况下估算灌木层生物量时,具有简便、实用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层 生物量 回归方程 红壤丘陵区
下载PDF
山西霍山森林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9
13
作者 茹文明 张金屯 +2 位作者 毕润成 张峰 张桂萍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39-1142,共4页
在野外获得样方的基础上,采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对山西霍山森林群落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森林群落林下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草本层,而丰富度指数则相反。灌木层和... 在野外获得样方的基础上,采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对山西霍山森林群落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森林群落林下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草本层,而丰富度指数则相反。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顺序为: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主要是由于针阔叶混交林兼有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共同特征,因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海拔梯度上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即中海拔(1500 m)高度上物种多样性最大,这主要是由于在这一海拔范围内水热条件组合较好,人类活动干扰较少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灌木层 草本层 森林群落 霍山
下载PDF
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俊涛 谭晓京 +2 位作者 蔡体久 罗传文 马玉心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266-271,共6页
该文采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对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测度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都反映出基本一致的趋势.其总体多... 该文采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对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测度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都反映出基本一致的趋势.其总体多样性顺序为:原始红松林>人工落叶松林>槭树红松林>阔叶红松林>云冷杉红松林>人工红松林>椴树红松林>白桦林.各群落林下总的丰富度主要受草本层丰富度的影响.云冷杉红松林和人工红松林的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均高于草本层,其他6种不同林型中,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都低于草本层.各林型的灌木层与草本层间的均匀度差异不大.通过群落主成分分析,得出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即物种丰富度指数S和物种多样性指数D的累积贡献率达98.945%,基本上反映了原来6个变量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红松林 灌木层 草本层 凉水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东北过伐林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与林分因子的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雷相东 唐守正 +2 位作者 李冬兰 陈宝升 王福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研究林分特征尤其是经营上可以控制的因子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将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来维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本文作者以我国东北过伐林区 3种典型天然林类型为对象 ,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 ,研究影响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 ... 研究林分特征尤其是经营上可以控制的因子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将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来维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本文作者以我国东北过伐林区 3种典型天然林类型为对象 ,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 ,研究影响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 .结果表明 :影响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包括土壤含水率、树种多样性和林分密度 ;灌木层多样性组的变异被林分组第一典型变量解释的比例为 6 8.32 % ,仍有 31.6 8%的变异不能得到解释 .表 8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 过伐林 灌木层 物种多样性 林分因子 典型相关分析
下载PDF
昆嵛山森林群落下灌草层结构与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大千 杜宁 +4 位作者 王炜 翟雯 王玉芳 王仁卿 张治国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8,共6页
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昆嵛山不同林分类型下的灌木层和草本层进行了数量生态学分析.TWINSPAN分类将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别分为14个类型和10个类型,分类的结果与林分类型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对应关系.DCA排... 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昆嵛山不同林分类型下的灌木层和草本层进行了数量生态学分析.TWINSPAN分类将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别分为14个类型和10个类型,分类的结果与林分类型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对应关系.DCA排序将不同林分下的灌木层和草本层都分为了4个生态类型,其中,灌木层生态类型的区分环境因子是光照和水分,而草本层生态类型的区分环境因子则是水分.不同林分类型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并不是都存在显著差异,只有Gleason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林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SPAN分类 DCA排序 灌木层 草本层 生物多样性 昆嵛山
下载PDF
皖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灌木层主要树种叶片养分特征 被引量:14
17
作者 崔珺 柯立 +2 位作者 张驰 周佳佳 徐小牛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40,共7页
对皖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灌木层主要树种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 Thunb.) Nakai〕、乌药〔Lindera aggregata ( Sims) Kosterm.〕、香桂( Cinnamomum subavenium Miq.)、红楠( Machilus thunbergii Sieb. et Zucc.)、连... 对皖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灌木层主要树种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 Thunb.) Nakai〕、乌药〔Lindera aggregata ( Sims) Kosterm.〕、香桂( Cinnamomum subavenium Miq.)、红楠( Machilus thunbergii Sieb. et Zucc.)、连蕊茶〔Camellia cuspidata ( Kochs ) H. J. Veitch〕、甜槠〔Castanopsis eyrei ( Champ. ex Benth.) Tutch.〕、矩叶鼠刺( Itea oblonga Hand.-Mazz.)、红淡比( Cleyera japonica Thunb.)和小叶蚊母树〔Distylium buxifolium ( Hance) Merr.〕叶片养分(包括C、N、P、K、Ca和Mg)含量、单位叶面积养分含量和比叶面积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比叶面积与养分含量和单位叶面积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9种树种叶片的C、N、P、K、Ca和Mg含量分别为438.09~492.31、9.79~15.60、0.33~2.06、11.39~32.52、3.84~13.34和2.85~14.05 g·kg^-1,单位叶面积C、N、P、K、Ca和Mg含量分别为24.48~47.38、0.66~1.03、0.02~0.21、0.73~1.82、0.22~1.35和0.20~1.05 g·m-2,C/N比、C/P比和N/P比分别为31.40~47.88、227.76~1495.66和5.26~32.90。9种树种叶片的比叶面积平均值为14.5 m2·kg^-1,其中草珊瑚的比叶面积最大(17.90 m2·kg^-1)、小叶蚊母树的比叶面积最小(9.89 m2·kg^-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树种叶片的C/P比与N/P比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比叶面积与叶片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单位叶面积C、N和Ca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皖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灌木层主要树种叶片的养分含量及比叶面积差异明显,其中,乌药、草珊瑚、矩叶鼠刺和香桂叶片的养分含量较高,而小叶蚊母树、红淡比和红楠的单位叶面积养分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灌木层 叶片 养分特征 比叶面积 相关性
下载PDF
湖北省不同森林类型和不同地区间林下灌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庞宏东 王晓荣 +2 位作者 张家来 郑兰英 崔鸿侠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51,共6页
通过在湖北全省内的12种森林类型中设置212块样地,采用标准木全株收获法测定林下灌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评估不同森林类型和不同地区间林下灌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现状。结果表明,湖北省不同森林类型灌木层碳密度介于0.44-8.35t·hm^-... 通过在湖北全省内的12种森林类型中设置212块样地,采用标准木全株收获法测定林下灌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评估不同森林类型和不同地区间林下灌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现状。结果表明,湖北省不同森林类型灌木层碳密度介于0.44-8.35t·hm^-2之间,平均碳密度为2.80t·hm^-2,最大的为天然阔叶中龄林,最小的为人工针阔混交林。从森林起源上比较,天然林灌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明显高于人工林;从森林类型上比较,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而从龄组上比较,灌木层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不同地区间天然林灌木层碳密度除神农架林区与其他地区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他地区间无差异。因此灌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只与森林起源、森林类型和林龄具有密切联系,与地区间的分布相关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层 生物量 碳密度 湖北省
下载PDF
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1
19
作者 夏富才 潘春芳 +2 位作者 赵秀海 何海燕 周海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0-376,共7页
于2009年生长季(5~9月份)对布置在1.0hm2的原始阔叶红松林样地内的100个草本样方(1m×1m)进行物种及其植株高度、盖度以及土壤因子、光照环境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层片与土壤因子、光照环境的相关性以及乔木层、灌木层、土壤因子、光... 于2009年生长季(5~9月份)对布置在1.0hm2的原始阔叶红松林样地内的100个草本样方(1m×1m)进行物种及其植株高度、盖度以及土壤因子、光照环境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层片与土壤因子、光照环境的相关性以及乔木层、灌木层、土壤因子、光照环境对草本层多样性格局的影响,以阐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下草本层多样性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阔叶红松林下的草本植物存在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其中,5月份黑水银莲花(Anemone amurensis)、延胡索(Corydalis ambigua)等早春短命植物占优势,6月份部分早春短命植物和早夏植物、晚夏植物同时出现,物种丰富度最高,7月份是夏季植物的生长旺季,物种多样性最高,8~9月份草本植物逐渐枯萎。(2)灌木层的多样性与草本层的多样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木层的株数密度与不同月份的草本层盖度呈正相关、与草本层多样性呈负相关,而乔木层对草本层盖度和多样性的影响均不显著。(3)土壤速效钾、光照和土壤水分是关联乔木层和草本层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认为,阔叶红松林下的乔木层通过影响光照、降水及枯落物的含量而间接影响草本层的多样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阔叶红松林 乔木层 灌木层 季节动态
下载PDF
三峡库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林分结构特征对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胡文杰 潘磊 +4 位作者 雷静品 唐万鹏 庞宏东 崔鸿侠 王晓荣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32-1340,共9页
林分结构特征对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有重要影响,对其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可为提高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进行合理的林分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因子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等方法分上林层、中林层和下林... 林分结构特征对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有重要影响,对其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可为提高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进行合理的林分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因子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等方法分上林层、中林层和下林层研究林分结构对灌木层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上林层是影响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层次,而林分总体结构特征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无显著性关系;(2)用13个林分结构参数和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各参数进行多元逐步回归,拟合方程都通过显著性检验,R2为0.246-0.630,且仅剔除了树高和大小比数2个变量而保留了其它11个林分结构变量,说明林分结构的综合作用对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有较大影响;(3)林分结构可分为3类,分别为林分竞争状况因子、水平结构及冠幅因子和垂直结构及生长因子;(4)上林层林分结构总体上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典型相关系数为0.822(P=0.014),其中垂直结构及生长因子为主要影响因子,权重为0.962。在马尾松林中,上林层林分结构中的垂直结构与生长因子和灌木层物种多样性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在经营管理中,可通过调控上林层林木的胸径、冠长及冠层垂直结构等以达到提高林分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林分结构 灌木层物种多样性 典型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