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大澂致王叔蕃信札笺释
1
作者 李文君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批吴大澂致王叔蕃行书手札,还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这批信札共11通,内容相对完整。这些信札对研究近代以来上海航运、物流与信息中转站地位的巩固,官督商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情况,补充并丰富顾廷龙先生所撰《吴愙斋... 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批吴大澂致王叔蕃行书手札,还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这批信札共11通,内容相对完整。这些信札对研究近代以来上海航运、物流与信息中转站地位的巩固,官督商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情况,补充并丰富顾廷龙先生所撰《吴愙斋年谱》的内容,以及研究王叔蕃其人,都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大澂 王叔蕃 信札
下载PDF
回顾2008年春季三大流行语背后的三大“网事”——兼评网民群体行为 被引量:1
2
作者 华汝国 毛书兵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7-10,共4页
2008年春季发生了三个网络事件——"张殊凡事件"、"艳照门事件"、"西媒辱华事件"。在此三个事件当中,网民以强有力的群体行为推动了事件的发展,扩大了事件的影响力,同时也将如何规范网民群体行为的问题... 2008年春季发生了三个网络事件——"张殊凡事件"、"艳照门事件"、"西媒辱华事件"。在此三个事件当中,网民以强有力的群体行为推动了事件的发展,扩大了事件的影响力,同时也将如何规范网民群体行为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民 “张殊凡事件” “艳照门事件” “西媒辱华事件” 群体行为
下载PDF
安康地域文化对陈树藩的影响
3
作者 房春艳 《价值工程》 2011年第34期310-311,共2页
陈树藩,陕西省安康市王彪店人,曾经出任陕西督军,是清末民初陕西省政坛一个重要人物,对陕西旧民主主义革命及全国的革命都产生巨大影响。安康地域文化中儒家文化、商人文化和隐士文化对陈树藩影响巨大。陈树藩投机革命,成为军阀,到后来... 陈树藩,陕西省安康市王彪店人,曾经出任陕西督军,是清末民初陕西省政坛一个重要人物,对陕西旧民主主义革命及全国的革命都产生巨大影响。安康地域文化中儒家文化、商人文化和隐士文化对陈树藩影响巨大。陈树藩投机革命,成为军阀,到后来退隐不仕,都是受到这三种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树藩 军阀 安康 地域文化
下载PDF
近代诗人黎庶蕃的诗歌创作
4
作者 罗永忠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0-13,共4页
贵州近代诗人黎庶蕃的诗歌创作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他关心国家大事,写下了不少深刻反映现实问题的诗篇。他向往田园生活,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写下了不少山水田园诗。他的咏贫士诗描写了自己的穷困生活,咏史诗见解深刻。
关键词 黎庶蕃 现实 山水田园 咏贫士 咏史
下载PDF
湖南图书馆史上唯一一任女馆长黄淑范生平考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娇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6-111,共6页
1938年2月至1940年10月,黄淑范担任湖南图书馆的前身湖南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一职。任职期间,为躲避日军炮火,黄淑范带领全体职员携十万余册馆藏图书辗转迁徙至辰溪,为抢救和保护珍贵文化典籍做出了重大贡献,可谓壮举。但其女性身份及生... 1938年2月至1940年10月,黄淑范担任湖南图书馆的前身湖南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一职。任职期间,为躲避日军炮火,黄淑范带领全体职员携十万余册馆藏图书辗转迁徙至辰溪,为抢救和保护珍贵文化典籍做出了重大贡献,可谓壮举。但其女性身份及生平事迹却因鲜有人知而失考,厘清其履历可丰富近代图书馆史资料,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淑范 湖南省立中山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 女馆长 生平
下载PDF
陈树藩的多面人生
6
作者 封晶 封五昌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2-14,共3页
陈树藩是陕西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也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但纵观其一生,具有颇多传奇色彩和多面性,不可一概持否定态度。因此,通过史料爬梳,去伪存真,对陈树藩做出符合客观事实的评价,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
关键词 近代陕西 陈树藩 多面人生
下载PDF
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人陆树藩考略
7
作者 王琦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1-23,55,共4页
传统史学观点认为,中国红十字会始于1904年。文章分析了新发现的史料,认为湖州士绅陆树藩早在1903年就已创办“中国红十字会”,并公开进行过宣传活动,应是“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人”。虽然这段往事几近湮没,但陆树藩毁家兴会的义举,至诚报... 传统史学观点认为,中国红十字会始于1904年。文章分析了新发现的史料,认为湖州士绅陆树藩早在1903年就已创办“中国红十字会”,并公开进行过宣传活动,应是“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人”。虽然这段往事几近湮没,但陆树藩毁家兴会的义举,至诚报国的精神不应被世人所遗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红十字会 陆树藩 中国救济善会
下载PDF
Uprisings, Migrations, and Ethnic Identity: A Study of the Kaxabu in the Taiwan Borderland during the Qing
8
作者 Li-wan Hung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4年第3期409-448,共40页
The earliest written record of the term “Kaxabu” dates to the 1908 survey report by the Japanese scholar Ino Kanori. In his study of the Pazzehe tribe in central Taiwan, he wrote: “Kaxabu was the name given by the... The earliest written record of the term “Kaxabu” dates to the 1908 survey report by the Japanese scholar Ino Kanori. In his study of the Pazzehe tribe in central Taiwan, he wrote: “Kaxabu was the name given by the Pazzehe to Daiyao'puru, a small division of its ethnic group.” During the Qing era, the Pazzehe was called the Anli group by Chinese speakers in Taiwan, while the Kaxabu were named Puzili she (the Puzili tribe). Since the Kaxabu originated from the Pazzehe, thus in determining the time when the Kaxabu became distinct from the Pazzehe and in explo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we will also elucidate historical developments before the Japanese colonial era. Using Qing historical materials such as travelogues, expedition-records, newspapers, data from fieldwork, surveys, and interviews, this study traces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Qing court into tribal relationships in central Taiwan, beginning with the Dajiaxi she Incident (1731-32), it touches on the changing environment of the Kaxabu/ Puzili she in their migrations in order to shed ligh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distinctive identities-the Kaxabu and Pazzehe/Anli group. The analysis also reveals the impact of uprisings and migrations upon the border area surrounding Qing Taiwan, as well as problems of ethnic identification and ge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ECRAFT ethnic identity shufan Kaxabu Puzili she migration FRONTIER BORD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