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f Chemical Etching and Chemo-Mechanical Polishing on CdZnTe Nuclear Detectors 被引量:1
1
作者 Aaron L. Adams Stephen U. Egarievwe +4 位作者 Ezekiel O. Agbalagba Rubi Gul Anwar Hossain Utpal N. Roy Ralph B. Jame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9年第8期33-41,共9页
Cadmium zinc telluride (CdZnTe) semiconductor has applications in the detection of X-rays and gamma-rays at room temperature without having to use a cooling system. Chemical etching and chemo-mechanical polishing are ... Cadmium zinc telluride (CdZnTe) semiconductor has applications in the detection of X-rays and gamma-rays at room temperature without having to use a cooling system. Chemical etching and chemo-mechanical polishing are processes used to smoothen CdZnTe wafer during detector device fabrication. These processes reduce surface damages left after polishing the wafers. In this paper, we compare the effects of etching and chemo-mechanical polishing on CdZnTe nuclear detectors, using a solution of hydrogen bromide in hydrogen peroxide and ethylene glycol mixture.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was used to monitor TeO2 on the wafer surfaces. Current-voltage and detector-response measurements were made to study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and energy resolution. XP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emical etching process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more TeO2 on the detector surfaces compared to chemo-mechanical polishing. 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of the detector is of the order of 1010 &#937;-cm. The chemo-mechanical polishing process increased the leakage current more that chemical etching. For freshly treated surfaces, the etching process is more detrimental to the energy resolution compared to chemo-mechanically polis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ZNTE CHEMICAL etching Chemo-Mechanical polishing Gamma RAYS Nuclear Detectors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下载PDF
Plasma-Etching Enhanced Mechanical Polishing for CVD Diamond Films
2
作者 郊先锋 马志斌 +3 位作者 吴振辉 何艾华 江建华 袁松柳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36-339,共4页
Chemically vapor deposited diamond films were etched at different parameters using oxygen plasma produced by a DC (direct current) glow discharge and then polished by a modified mechanical polishing device. Scanning... Chemically vapor deposited diamond films were etched at different parameters using oxygen plasma produced by a DC (direct current) glow discharge and then polished by a modified mechanical polishing devic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nd Raman spectrometer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surface states of diamond films before and after polishing. It was found that a moderate plasma etching would produce a lot of etch pits and amorphous carbon on the top surface of diamond film. As a result, the quality and the efficiency of mechanical polishing have been enhanced remarkab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mond film plasma etching polishing oxygen plasma
下载PDF
An Improved Angle Polishing Method for Measuring Subsurface Damage in Silicon Wafers 被引量:2
3
作者 霍凤伟 康仁科 +2 位作者 郭东明 赵福令 金洙吉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6-510,共5页
We present an improved angle polishing method in which the end of the cover slice near the glue layer is beveled into a thin,defect-free wedge,the straight edge of which is used as the datum for measuring the depth of... We present an improved angle polishing method in which the end of the cover slice near the glue layer is beveled into a thin,defect-free wedge,the straight edge of which is used as the datum for measuring the depth of subsurface damage. The bevel angle can be calculated from the interference fringes formed in the wedge. The minimum depth of the subsurface damage that can be measured by this method is a few hundred nanometer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straightforward, accurate, and conven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 wafer subsurface damage angle polishing defect etching wedge fringes
下载PDF
原子层制造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挑战
4
作者 钱林茂 陈蓉 +11 位作者 朱利民 赵德文 彭小强 周平 邓辉 余家欣 曹坤 杜春阳 武恩秀 江亮 石鹏飞 陈磊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14,共16页
原子层制造是指加工精度达到原子层量级的可控制造技术,包括原子层去除、添加、迁移等。针对信息、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核心零部件超高性能构建的发展需求,通过原子层可控去除制造全频段原子级精度无损表面,并结合原子层增材制造原子... 原子层制造是指加工精度达到原子层量级的可控制造技术,包括原子层去除、添加、迁移等。针对信息、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核心零部件超高性能构建的发展需求,通过原子层可控去除制造全频段原子级精度无损表面,并结合原子层增材制造原子级新结构,有望实现特殊功能的有效创成,保证超高性能的安全可靠。另外,后摩尔时代先进芯片的制造工艺将迈入亚纳米物理极限,原子层制造需求贯穿芯片制造工艺的全流程。本文阐述了原子层制造技术的发展需求与研究进展,围绕原子层抛光、原子层沉积/刻蚀、原子层损伤控制、原子层工艺与装备等领域,梳理了原子层制造的发展方向及研究目标,凝练了原子层制造领域未来的关键科学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前沿研究方向和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层制造 原子层抛光 原子层沉积/刻蚀 原子层损伤控制 原子层制造工艺与装备
下载PDF
医用TC4钛合金激光-化学复合抛光及表面形貌演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邵勇 孙树峰 +5 位作者 王萍萍 蒙卡·彼得·帕沃尔 陈博文 张丰云 王茜 孙维丽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7-237,共11页
表面粗糙度是医疗器械构件最重要的质量特征之一,然而现有的激光抛光、化学抛光等单一表面抛光技术存在一定局限性。针对医用TC4钛合金表面的精密抛光需求,设计并搭建一套激光-化学复合抛光系统,通过激光-化学复合加工材料去除机理分析... 表面粗糙度是医疗器械构件最重要的质量特征之一,然而现有的激光抛光、化学抛光等单一表面抛光技术存在一定局限性。针对医用TC4钛合金表面的精密抛光需求,设计并搭建一套激光-化学复合抛光系统,通过激光-化学复合加工材料去除机理分析和开展TC4钛合金的激光-化学复合抛光试验,深入探究复合抛光过程中不同抛光阶段材料表面形貌的演变过程及粗糙度变化并进行分析,进而明确激光-化学复合抛光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化学复合抛光材料去除是基于激光热-力效应与激光诱导化学腐蚀溶解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两者具有一定协同效应,在适当的工艺窗口内,化学腐蚀溶解可以完全去除激光烧蚀产生的残渣和重熔物。激光辐照会在工件表面“峰-谷”区域产生温度差,进而导致化学溶解速率差异,即“山峰”区域溶解速率快,“山谷”区域溶解速率慢,从而实现表面粗糙度的降低。最后采用合适的工艺参数,优化了抛光效果,实现了医用TC4钛合金的选择性精密抛光,激光辐照区域表面粗糙度Ra由初始的5.230μm下降至0.225μm,Sa由初始的8.630μm下降至0.571μm,分别下降95.7%和93.4%。研究结果可为钛合金或其他自钝化金属的精密抛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钛合金 抛光 表面形貌 化学腐蚀
下载PDF
废磷酸脱铝技术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吴志宇 李秋美 +1 位作者 梁兰 黎建平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1期82-86,共5页
磷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于铝的化学抛光处理以及铝合金等金属的表面处理。铝离子在溶液中不断积累,进而改变化学抛光液的组成和性质,并形成含铝废磷酸。磷酸也用于蚀刻铝制零部件的铝箔层和显示面板的铝层以溶解氧化铝,因此也会... 磷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于铝的化学抛光处理以及铝合金等金属的表面处理。铝离子在溶液中不断积累,进而改变化学抛光液的组成和性质,并形成含铝废磷酸。磷酸也用于蚀刻铝制零部件的铝箔层和显示面板的铝层以溶解氧化铝,因此也会产生含铝废磷酸。随着磷资源的不断消耗,未来获取磷酸资源面临严峻挑战。基于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必须脱除废磷酸中的铝离子,以便更好地回收和利用磷酸资源。本文介绍了去除废磷酸中铝离子的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的利弊,并对未来废磷酸脱除铝离子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离子 废磷酸 化学抛光液 蚀刻液 资源回收
下载PDF
光学元件亚表面缺陷结构的蚀刻消除 被引量:8
7
作者 项震 聂传继 +2 位作者 葛剑虹 侯晶 许乔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3-376,共4页
针对强激光光学元件的应用要求,对光学材料在研磨和抛光过程中形成的亚表面缺陷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小工具数控抛光和Marangoni界面效应,提出采用数控化学刻蚀技术来实现光学表面面形和微结构形貌的高精度加工,对亚表面缺陷具有很好的克... 针对强激光光学元件的应用要求,对光学材料在研磨和抛光过程中形成的亚表面缺陷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小工具数控抛光和Marangoni界面效应,提出采用数控化学刻蚀技术来实现光学表面面形和微结构形貌的高精度加工,对亚表面缺陷具有很好的克服和消除作用。通过实验对亚表面缺陷的分布位置和特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实验验证了在静止和移动条件下Marangoni界面效应的存在,对材料的定量去除进行了实验,提出了亚表面缺陷的去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刻蚀 Marangoni界面效应 亚表面缺陷 抛光
下载PDF
光学元件磨削加工亚表面损伤检测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胡陈林 毕果 +1 位作者 叶卉 李洪友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929-2934,共6页
基于氢氟酸刻蚀对光学元件亚表面裂纹影响的刻蚀模型,将化学刻蚀、逐层抛光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磨削加工光学元件亚表面损伤的检测方法。实验证实该方法得到的亚表面损伤深度与公认的亚表面损伤预测模型的预测结... 基于氢氟酸刻蚀对光学元件亚表面裂纹影响的刻蚀模型,将化学刻蚀、逐层抛光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磨削加工光学元件亚表面损伤的检测方法。实验证实该方法得到的亚表面损伤深度与公认的亚表面损伤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吻合性较好,是一种可靠的亚表面深度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亚表面损伤 蚀刻 抛光 检测
下载PDF
K9基片的亚表面损伤探测及化学腐蚀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宁 张清华 +2 位作者 许乔 王世健 段利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89-1293,共5页
研究了几种类型的腐蚀液对K9基片化学腐蚀的影响。通过腐蚀液对基片纵向腐蚀速度的变化初步判断了K9基片重沉积层的深度。考察了腐蚀前后基片表面参数的变化以及腐蚀对激光损伤阈值的影响。研究表明,特定的腐蚀液能够对K9基片进行平稳... 研究了几种类型的腐蚀液对K9基片化学腐蚀的影响。通过腐蚀液对基片纵向腐蚀速度的变化初步判断了K9基片重沉积层的深度。考察了腐蚀前后基片表面参数的变化以及腐蚀对激光损伤阈值的影响。研究表明,特定的腐蚀液能够对K9基片进行平稳可控的腐蚀,并且腐蚀能提高其激光损伤阈值,其主要原因是去除了重沉积层及表面、亚表面缺陷中的污染物,但过多的腐蚀会暴露本来为重沉积层所掩盖的划痕等亚表面缺陷,所以腐蚀并非越深越好。同时,表面各种杂质与缺陷的去除能够提高材料的机械强度,从而也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激光损伤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腐蚀 亚表面缺陷 激光损伤阈值 重沉积层
下载PDF
取向成像电子显微术试样的制备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华清 谢水生 +1 位作者 阎允杰 李旭东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4年第12期612-615,640,共5页
鉴于电子背散射(EBSD)试样的制备质量对其成像质量有着很大影响,介绍了几种有效的试样制备方法,并对比了几种抛光方法及其成像效果。
关键词 取向成像电子显微术 试样制备 腐蚀抛光 电解抛光 离子减薄
下载PDF
化学刻蚀的光学元件面形修复 被引量:3
11
作者 项震 侯晶 +4 位作者 聂传继 许乔 张清华 王健 李瑞洁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97-1001,共5页
采用化学加工方法对光学元器件进行面形加工,可以避免传统的抛光工艺带来的亚表面缺陷和表面污染。实验中利用Marangoni界面效应有效控制化学液的驻留时间和驻留面积,并通过数控系统实现编程控制加工,进行了面形修复实验,利用轮廓仪测... 采用化学加工方法对光学元器件进行面形加工,可以避免传统的抛光工艺带来的亚表面缺陷和表面污染。实验中利用Marangoni界面效应有效控制化学液的驻留时间和驻留面积,并通过数控系统实现编程控制加工,进行了面形修复实验,利用轮廓仪测量了加工前后的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采用拼接小去除量多次加工的方法,有效地降低了面形误差,面形值由1.32λ(λ=632 nm)减少到0.66λ,粗糙度基本维持不变。利用此实验装置使基片面形得到修复,避免了传统加工方式带来的亚表面缺陷等问题,有利于强激光系统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元器件 化学刻蚀 面形修复 Marangoni界面效应 粗糙度
下载PDF
抛光石英玻璃亚表面缺陷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杜秀蓉 张晓强 +3 位作者 王慧 孙元成 宋学富 隋镁深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47-49,77,共4页
针对抛光石英玻璃表面经氢氟酸溶液刻蚀后,出现麻点、划痕等缺陷;本文对出现的亚表面缺陷进行了分类,并研究了各种缺陷经氢氟酸溶液刻蚀后形态变化;结合石英玻璃加工过程对各类亚表缺陷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石英玻璃 亚表面缺陷 研磨抛光 刻蚀
下载PDF
ECR等离子体刻蚀增强机械抛光CVD金刚石 被引量:4
13
作者 潘鑫 马志斌 +2 位作者 高攀 李国伟 曹为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4-178,共5页
采用电子回旋共振(ECR)等离子体刻蚀与机械抛光相结合的方法抛光化学气相沉积(CVD)金刚石,运用扫描电镜、Raman光谱观察、分析了刻蚀与抛光后金刚石的表面形貌和质量变化,并与单纯的机械抛光相比较,研究了等离子体刻蚀对后续机械抛光的... 采用电子回旋共振(ECR)等离子体刻蚀与机械抛光相结合的方法抛光化学气相沉积(CVD)金刚石,运用扫描电镜、Raman光谱观察、分析了刻蚀与抛光后金刚石的表面形貌和质量变化,并与单纯的机械抛光相比较,研究了等离子体刻蚀对后续机械抛光的影响,结果发现:金刚石经ECR等离子体刻蚀后非晶碳含量有一定程度降低,刻蚀过程在金刚石晶面形成的疏松表面有利于机械抛光,金刚石表面平均粗糙度更加快速降低。对比实验表明等离子体刻蚀对机械抛光前期的抛光效率的增强效果更为明显,在ECR等离子体刻蚀后的金刚石样品经10min机械抛光后粗糙度从7.284下降到1.054μm,而直接机械抛光30min时金刚石的表面粗糙度为1.133μm,在机械抛光的初始阶段,等离子体刻蚀后的机械抛光效率是单纯机械抛光效率的3倍。最终,经过三次重复刻蚀后机械抛光,金刚石表面粗糙度降为0.04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蚀 机械抛光 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 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
下载PDF
改善MEMS闪耀光栅衍射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四华 吴亚明 韩晓峰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4-27,37,共5页
研究了在硅材料上利用MEM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的各向异性腐蚀技术制备 闪耀光栅。采用氧化削尖工艺去除光栅制备过程中掩膜在闪耀面上留下的平台,得到一个连续的闪耀面;同时对闪耀面进行表面抛光,改善闪耀面的粗糙度,... 研究了在硅材料上利用MEM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的各向异性腐蚀技术制备 闪耀光栅。采用氧化削尖工艺去除光栅制备过程中掩膜在闪耀面上留下的平台,得到一个连续的闪耀面;同时对闪耀面进行表面抛光,改善闪耀面的粗糙度,减小对入射光的散射。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证明,该工艺方法能够将MEMS闪耀光栅的衍射效率提高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耀光栅 各向异性腐蚀 表面抛光 氧化削尖
下载PDF
SiC籽晶表面状态对晶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莺 刘素娟 +3 位作者 陈治明 林生晃 李科 杨明超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4-297,共4页
为了研究表面状态对晶体质量的影响,本文分别采用腐蚀后抛光与未抛光的晶片作为籽晶,利用金相显微镜对所得晶体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经过腐蚀后抛光的籽晶生长出的晶体质量高于未抛光籽晶所得晶体;生长前端的位错尺寸以及数量小于... 为了研究表面状态对晶体质量的影响,本文分别采用腐蚀后抛光与未抛光的晶片作为籽晶,利用金相显微镜对所得晶体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经过腐蚀后抛光的籽晶生长出的晶体质量高于未抛光籽晶所得晶体;生长前端的位错尺寸以及数量小于未抛光籽晶,说明抛光去除了部分表面浅的缺陷腐蚀坑,同时减小深腐蚀坑的尺寸,使得籽晶生长表面的缺陷密度和尺寸大大降低,有助于减少后期生长的晶体中的缺陷密度,提高结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籽晶 表面状态 腐蚀 抛光 缺陷密度
下载PDF
减少光学元件亚表面缺陷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项震 赵亚洲 +1 位作者 侯晶 葛剑虹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26-1230,共5页
针对强激光光学元件的应用要求,对光学材料在研磨和抛光过程中形成的亚表面缺陷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小工具数控抛光和Marangoni界面效应,提出采用数控化学刻蚀技术来实现光学表面面形和微结构形貌的高准确度加工.通过实验对亚表面缺陷的... 针对强激光光学元件的应用要求,对光学材料在研磨和抛光过程中形成的亚表面缺陷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小工具数控抛光和Marangoni界面效应,提出采用数控化学刻蚀技术来实现光学表面面形和微结构形貌的高准确度加工.通过实验对亚表面缺陷的分布位置和特性进行了分析,实验验证了在静止和移动条件下Marangoni界面效应的存在.对材料的定量去除进行了实验,提出了亚表面缺陷的去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刻蚀 Marangoni界面效应 亚表面缺陷 抛光
下载PDF
聚酰亚胺薄膜的反应离子刻蚀抛光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正 靳志伟 +3 位作者 陈建军 饶先花 尹韶云 吴鹏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2-308,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聚酰亚胺薄膜光学器件的表面质量,提出了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的反应离子刻蚀抛光方法,对其抛光原理和抛光实验进行了研究。利用光刻胶流体的低表面张力及流动特性,通过在聚酰亚胺薄膜表面涂覆光刻胶对其表面缺陷进行填补;结合... 为进一步提高聚酰亚胺薄膜光学器件的表面质量,提出了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的反应离子刻蚀抛光方法,对其抛光原理和抛光实验进行了研究。利用光刻胶流体的低表面张力及流动特性,通过在聚酰亚胺薄膜表面涂覆光刻胶对其表面缺陷进行填补;结合聚酰亚胺与光刻胶的反应离子高各向异性等比刻蚀工艺,将光刻胶光滑平整表面高保真刻蚀转移至聚酰亚胺表面,从而实现聚酰亚胺薄膜的反应离子刻蚀抛光。实验结果表明:PV、RMS分别为1.347μm和340nm的粗糙表面,通过二次抛光其粗糙度可降低至75nm和13nm;PV、RMS分别为61nm和8nm的表面,其粗糙度可降低至9nm和1nm。该抛光方法能有效提高聚酰亚胺薄膜的表面光洁度,可为以聚酰亚胺薄膜为代表的高分子柔性光学器件的精密加工提供新的工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光 聚酰亚胺 光刻胶 反应离子刻蚀
下载PDF
硅片背面减薄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江海波 熊玲 +2 位作者 朱梦楠 邓刚 王小强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0-932,963,共4页
硅片背面磨削减薄工艺中,机械磨削使硅片背面产生损伤,导致表面粗糙,且发生翘曲变形。分别采用粗磨、精磨、精磨后抛光和精磨后湿法腐蚀等四种不同背面减薄方法对15.24cm(6英寸)硅片进行了背面减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减薄后的硅片表... 硅片背面磨削减薄工艺中,机械磨削使硅片背面产生损伤,导致表面粗糙,且发生翘曲变形。分别采用粗磨、精磨、精磨后抛光和精磨后湿法腐蚀等四种不同背面减薄方法对15.24cm(6英寸)硅片进行了背面减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减薄后的硅片表面和截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用原子力显微镜测试了硅片表面的粗糙度,用翘曲度测试仪测试了硅片的翘曲度。结果表明,经过粗磨与精磨后的硅片存在机械损伤,表面粗糙且翘曲度大,粗糙度分别为0.15和0.016μm,翘曲度分别为147和109μm;经过抛光和湿法腐蚀后的样品无表面损伤,粗糙度均小于0.01μm,硅片翘曲度低于6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晶圆 背面减薄 损伤 抛光 湿法腐蚀
下载PDF
亚表面损伤机理以及常用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改灵 孙开元 +2 位作者 冯仁余 刘永军 常林枫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9-100,共2页
材料在加工的过程中会引入亚表面损伤,对材料的使用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就亚表面损伤产生机理以及常用的测量方法进行研究,从而为加工过程优化、提高加工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亚表面损伤 裂纹 残余应力 HF蚀刻速率 角度抛光
下载PDF
压铸镁合金AZ91HP晶界腐蚀方法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曹运锋 熊守美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37-739,共3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压铸镁合金AZ91HP的几种晶粒边界腐蚀方法,包括固溶处理后腐蚀、氯化铵饱和溶液腐蚀和电解抛光腐蚀,并对各种腐蚀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后平均晶粒尺寸明显增大,且随固溶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 通过试验研究了压铸镁合金AZ91HP的几种晶粒边界腐蚀方法,包括固溶处理后腐蚀、氯化铵饱和溶液腐蚀和电解抛光腐蚀,并对各种腐蚀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后平均晶粒尺寸明显增大,且随固溶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采用氯化铵饱和溶液腐蚀,由于腐蚀晶界过深,作为腐蚀晶界的方法并不可靠;电解抛光方法由于腐蚀晶界清晰,并且不影响晶粒的形状、尺寸和分布,因此是最方便、可靠的腐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晶界腐蚀 电解腐蚀 压力铸造 固溶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