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6篇文章
< 1 2 1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structures in karst groundwater inflow, Nowsud Tunnel
1
作者 BAYAT Narges SADEGHI Erfan NASSERY Hamid Rez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10期3434-3452,共19页
Highly permeable geological structures such as dissolution channels, open fractures, and faults create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regard to hydrological and hydrogeological aspects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often cau... Highly permeable geological structures such as dissolution channels, open fractures, and faults create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regard to hydrological and hydrogeological aspects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often causing significant groundwater inflow during drilling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empi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This study aims to identify the geolog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water flow into the tunnel. High-flow zones' geological featur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examined for this purpose.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complexity of the Nowsud tunnel, presence of different formations with different permeability and karstification have led to a high volume of underground inflow water (up to 4700 L/s) to the tunnel. The Nowsud tunnel faces significant geological and hydrogeological challenges due to its passage through the Ilam formation's LI2 unit, characterized by dissolution channels, faults, and fractures. The highest inflow rate (4700 L/s) occurred in the Hz-9 zone within the Zimkan anticl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groundwater inflow indicates that anticlines are more susceptible to inflow than synclines. Additionally, different types of faults exhibit varying hydraulic effects, with strike-slip faults having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act on groundwater inflow, thrust faults conducting less water into the tunnel, and inflow through normal faults being negligible compared to the other two types of faults. The novelty of this paper lies in its detailed analysis of geological features influencing groundwater inflow into the Nowsud tunnel, providing empirical data on high-flow zones and differentiating the hydraulic effects of various fault types, which enhances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ediction of groundwater inflow in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al structures Groundwater inflow HYDROGEOLOGY Nowsud tunnel KARST
下载PDF
Roles of Upper-Level Descending Inflow in Moat Development in Simulated Tropical Cyclones with Secondary Eyewall Formation
2
作者 Nannan QIN Liguang WU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100-1114,共15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upper-level descending inflow(ULDI)associated with inner-eyewall convection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moat in tropical cyclones(TCs)with secondary eyewall formation(SEF).In our num...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upper-level descending inflow(ULDI)associated with inner-eyewall convection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moat in tropical cyclones(TCs)with secondary eyewall formation(SEF).In our numerical experiments,a clear moat with SEF occurred in TCs with a significant ULDI,while no SEF occurred in TCs without a significant ULDI.The eyewall convection developed more vigorously in the control run.A ULDI occurred outside the inner-eyewall convection,where it was symmetrically unstable.The ULDI was initially triggered by the diabatic warming released by the inner eyewall and later enhanced by the cooling below the anvil cloud.The ULDI penetrated the outer edge of the inner eyewall with relatively dry air and prevented excessive solid-phase hydrometeors from being advected further outward.It produced extensive sublimation cooling of falling hydrometeors between the eyewall and the outer convection.The sublimation cooling resulted in negative buoyancy and further induced strong subsidence between the eyewall and the outer convection.As a result,a clear moat was generated.Development of the moat in the ongoing SEF prevented the outer rainband from moving farther inward,helping the outer rainband to symmetrize into an outer eyewall.In the sensitivity experiment,no significant ULDI formed since the eyewall convection was weaker,and the eyewall anvil developed relatively lower,meaning the formation of a moat and thus an outer eyewall was less likely.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a better-represented simulation of inner-eyewall convective structures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solid-phase hydrometeors is important to the prediction of S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ical cyclone secondary eyewall formation upper-level descending inflow eyewall convection
下载PDF
Inflow and outflow permeability tests in a very soft clay under low stresses
3
作者 J.W.S.Vargas F.A.B.Danziger +1 位作者 F.R.Lopes T.Lunn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4年第8期3270-3283,共14页
In situ inflow and outflow permeability tests with the BAT probe at SarapuíII soft clay test site are presented.A description of the BAT permeability test is provided,discussing its 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es... In situ inflow and outflow permeability tests with the BAT probe at SarapuíII soft clay test site are presented.A description of the BAT permeability test is provided,discussing its 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very soft clays under low stresses.Pore pressures were monitored during probe installation and were found to be slightly lower than piezocone u2 pore pressures,consistent with the position of the filter.The role of filter tip saturation was investigated after the usual saturation procedure provided an unsatisfactory pore pressure response during probe installation.Results show that the vacuum saturation procedure provides adequate response during installation and increas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oefficient of permeability determination in early measurements.Both inflow and outflow tests yielded similar results,indicating that careful execution of the test can lead to good test repeatability regardless of the loading condition.Various sequences of alternated inflow and outflow tests have yielded similar results,indicating that soil reconsolidation and filter clogging were negligible in the tests performed.Data are presented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ex parameters and the in situ coefficient of permeability for SarapuíII clay,which plot outside the range of existing datab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eability test Soft clay BAT probe inflow and outflow tests
下载PDF
Recent Progress on Outflow/Inflow Problem for Viscous Multi-phase Flow
4
作者 Fangfang Hao Hai-Liang Li +1 位作者 Luyao Shang Shuang Zhao 《Communications o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2023年第3期987-1014,共28页
According to the boundary condition with the zero,negative,or positive velocity,the initial boundary problem for compressible multi-phase flow with the Dirichlet-type boundary condition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 According to the boundary condition with the zero,negative,or positive velocity,the initial boundary problem for compressible multi-phase flow with the Dirichlet-type boundary condition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ses:impermeable problem,inflow problem,or outflow problem.In this paper,we review the recent progress on the existence and nonlinear stability of the stationary solution to the outflow/inflow problems for viscous multi-phase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phase flow-Outflow/inflow problem Stationary solution-Navier-Stokes equations
下载PDF
深层隧道进流式泵站前池流态及整流措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冯建刚 曹亚萍 +1 位作者 王晓升 费照丹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共7页
为改善深层隧道进流式泵站前池内的旋流、偏流等不良流态,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对前池流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适用于此类城市排涝泵站的整流措施。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泵站前池、进水池内存在局部立面旋滚、螺旋流、斜向流、流速分布上高... 为改善深层隧道进流式泵站前池内的旋流、偏流等不良流态,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对前池流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适用于此类城市排涝泵站的整流措施。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泵站前池、进水池内存在局部立面旋滚、螺旋流、斜向流、流速分布上高下低等不良水力现象,致使泵站进水流道水力条件不佳;采用双层环形板和两组导流墩的组合式整流措施可抑制前池、进水池中的立面旋滚、螺旋流和斜向流流态,从而有效改善流道的进水条件,提高进水流道进口处流速分布均匀度,使泵进水状况变好,提高泵站运行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隧道进流式泵站 前池 流态 整流措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不同转速时液力透平水力性能的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晖 张兴杰 +1 位作者 苗森春 白小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6-190,共5页
为揭示不同转速下液力透平的水力性能,以一台比转速为48的离心泵反转作透平(PAT)为例,通过试验研究了液力透平在不同负载下转速随流量、水头变化规律,采用RNGκ-ε湍流模型在不同转速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各工况下液力透平的水力性能... 为揭示不同转速下液力透平的水力性能,以一台比转速为48的离心泵反转作透平(PAT)为例,通过试验研究了液力透平在不同负载下转速随流量、水头变化规律,采用RNGκ-ε湍流模型在不同转速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各工况下液力透平的水力性能和内流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逐渐增大,透平高效区变宽,高效点明显向大流量偏移。来流参数(流量、压力)对转速有一定的影响,转速随流量呈线性变化,随水头呈幂函数变化。流量越小,叶轮内压力和速度流线分布均匀性越差,透平效率越低。高转速下,叶轮内流动相对稳定,该现象与透平外特性结果相吻合。该研究对低比转速泵反转液力透平高效、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力透平 转速 旋涡 水力性能 来流参数
下载PDF
相空间重构后矿井涌水量序列地质学含义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建林 贺奇 +4 位作者 王树威 王心义 王冲 薛杨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2,共10页
目的为了确定相空间重构矿井涌水量序列的地质学含义并提高涌水量预测精度,方法以王行庄矿为例,在涌水量序列相空间重构后,对重构后相空间列向量与涌水量主控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混沌理论与人工神经网络耦合(Chaos-ENN... 目的为了确定相空间重构矿井涌水量序列的地质学含义并提高涌水量预测精度,方法以王行庄矿为例,在涌水量序列相空间重构后,对重构后相空间列向量与涌水量主控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混沌理论与人工神经网络耦合(Chaos-ENN)的涌水量预测模型。结果结果表明:相空间的嵌入维数等于矿井涌水量主控因素个数;相空间的第1,2,4,5,6列向量分别与C_(2)tL_(7-8)含水层水位埋深、O_(2)m+Є_(3)ch含水层水位埋深、采空区面积、C_(2)tL_(1-4)含水层水位埋深、开拓长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第3列与不易量化的其他综合因素有关;构建的Chaos-ENN涌水量预测模型在王兴庄矿的预测精度达到97.91%。结论涌水量序列重构后相空间的列向量具有明确的地质学含义。利用混沌理论可以量化涌水量预测模型中ENN输入层的个数及取值,所以仅需涌水量序列值就可以建立矿井涌水量预测的Chaos-ENN模型,该模型解决了涌水量预测中存在的主控因素难以确定和不易量化的难题,且预测精度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文系统 相空间重构 涌水量主控因素 混沌特征 Chaos-ENN预测模型
下载PDF
有机工质向心透平数值模拟及变工况内流特性研究
8
作者 韩旭 李奇 +3 位作者 杨依栋 李鹏 刘树华 韩中合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0-269,共10页
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分别对设计工况下和非设计工况下有机朗肯循环向心透平的工作状态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以透平功率、效率、反动度、静叶损失系数、动叶损失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透平在非设计工况下的性能;同时开展了透平在非设... 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分别对设计工况下和非设计工况下有机朗肯循环向心透平的工作状态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以透平功率、效率、反动度、静叶损失系数、动叶损失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透平在非设计工况下的性能;同时开展了透平在非设计工况下流动状况的描述。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透平输出功率为122.3 kW,透平等熵效率为83.54%;在非设计工况下,透平功率和效率在转速比为0.8~1.0时的增幅较大,透平反动度和静叶损失系数均与转速呈线性关系,而动叶损失系数在转速比为0.8~1.2时存在最小值;当转速低于设计转速时,在动叶前缘吸力面存在涡流,当转速高于设计转速时,涡流存在于动叶压力面的前缘,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动叶转速与静叶出口流速的周向分量之间存在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向心透平 非设计工况 流动状况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富水岩溶地区隧道涌水预测与施工处置技术研究
9
作者 杨洪 田娇 +3 位作者 欧阳淋旭 欧雪峰 张学民 曾晓辉 《建筑技术》 2024年第9期1090-1093,共4页
针对贵州某隧道施工过程中遭遇一处连通地下暗河的大型溶洞引起隧道内大规模涌水的灾害进行研究,结合水文地质情况对涌水量进行预测和分析后,现场先对岩溶水进行初步释压,后采用水泥砂浆分步回填隧道上伏溶腔以封堵岩溶出水口;进一步采... 针对贵州某隧道施工过程中遭遇一处连通地下暗河的大型溶洞引起隧道内大规模涌水的灾害进行研究,结合水文地质情况对涌水量进行预测和分析后,现场先对岩溶水进行初步释压,后采用水泥砂浆分步回填隧道上伏溶腔以封堵岩溶出水口;进一步采用集水管引排岩溶水的方式对剩余地下水进行二次加强处理,同时将集水管与隧道外侧的泄水洞相连,二者构成一套完整的引排水系统的处治手段。采用堵排相结合的原则有效地达到涌水处置目的,确保了隧道的安全施工,可为类似地层的隧道施工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富水岩溶 涌水量预测 溶洞溶腔
下载PDF
水流输入对大比降入湖三角洲演化的影响评估试验
10
作者 宋晓龙 徐海珏 白玉川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2,41,共8页
三角洲是河流携带泥沙入湖或入海时泥沙沉积形成的一种河口地貌。当三角洲上游地势相对较高、整体纵比降较大时,局部沉积体具有冲积扇的特性,三角洲演化过程表现出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通过进行重复自然模型试验,评估了两种不同流量水... 三角洲是河流携带泥沙入湖或入海时泥沙沉积形成的一种河口地貌。当三角洲上游地势相对较高、整体纵比降较大时,局部沉积体具有冲积扇的特性,三角洲演化过程表现出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通过进行重复自然模型试验,评估了两种不同流量水流输入对大比降三角洲沉积体形成演化的影响。基于三角洲沉积体横断面结构的多峰高斯函数拟合及其特征参数时变波动性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小流量条件下三角洲上游堆积体具有多方向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大流量条件下堆积体具有纵向多层级结构化发展的不确定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输入 大比降入湖三角洲 冲积扇特性 堆积结构不确定性
下载PDF
富水裂隙围岩隧道涌水量计算方法与规律分析
11
作者 傅鹤林 安鹏涛 +2 位作者 伍毅敏 李鲒 陈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6,共7页
富水裂隙区隧道涌水量预测精度较差,涌水问题尚未得到较好的解决。针对此问题,视裂隙围岩及注浆区为非均质各向异性介质,初期支护及二次支护结构为均质各向同性介质,构建了裂隙围岩下隧道涌水简化计算模型,基于地下水力学理论及流体质... 富水裂隙区隧道涌水量预测精度较差,涌水问题尚未得到较好的解决。针对此问题,视裂隙围岩及注浆区为非均质各向异性介质,初期支护及二次支护结构为均质各向同性介质,构建了裂隙围岩下隧道涌水简化计算模型,基于地下水力学理论及流体质量守恒定律推导了富水裂隙区隧道涌水量计算公式。通过退化分析及案例工程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构建富水裂隙区隧道涌水简化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及涌水量计算式求解的正确性,最后基于解析解揭示了各特征参数对富水裂隙区隧道涌水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富水裂隙区隧道涌水机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最大相对误差为8.1%,验证了构建模型的合理性及公式推导的正确性;隧道涌水量随裂隙最大宽度的增加而增大,受堵水结构的联合制约,两者近似呈线性关系;注浆区厚度与隧道半径比值在2倍以内时,隧道涌水量受注浆区厚度的影响显著;富水裂隙区隧道涌水受裂隙分布规律及支护结构的制约,应重视对裂隙分布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裂隙 涌水量 注浆加固 涌水灾害 支护结构
下载PDF
有机工质向心透平气动设计与性能优化研究
12
作者 卢绪祥 宋增 +2 位作者 刘瑞 丁海霞 李逸轩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81-1188,共8页
为提升有机工质向心透平的效率与性能,对400 kW有机工质向心透平进行了一维气动设计。在一维气动设计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建模,并结合三维数值模拟预测了有机工质向心透平在设计工况下的性能。以向心透平等熵效率为目标,采用均匀试验法对... 为提升有机工质向心透平的效率与性能,对400 kW有机工质向心透平进行了一维气动设计。在一维气动设计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建模,并结合三维数值模拟预测了有机工质向心透平在设计工况下的性能。以向心透平等熵效率为目标,采用均匀试验法对动叶轮的子午流道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与原始向心透平相比,优化后的向心透平流场压力分布层次更加分明,整体熵增减小,产生的摩擦损失、尾迹损失明显减小,叶片做功能力增大,向心透平内部的流动情况得到了改善,等熵效率由原来的82.33%提高到85.92%,输出功率也增大了18.04 k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心透平 子午流道 性能优化 均匀试验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速S-CO_(2)向心透平几何参数优化及变工况特性分析
13
作者 孙玉伟 陈晨 +2 位作者 秦天阳 袁成清 赵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19-2329,I0020,共12页
透平是热力循环中实现热功转换的核心设备,优化透平几何参数以改善气动性能,是提升系统热效率的关键。该文以面向某船舶主机烟气余热利用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透平设计参数为基础,给出向心透平主要几何参数,采用耦合CO_(2)真实物... 透平是热力循环中实现热功转换的核心设备,优化透平几何参数以改善气动性能,是提升系统热效率的关键。该文以面向某船舶主机烟气余热利用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透平设计参数为基础,给出向心透平主要几何参数,采用耦合CO_(2)真实物性参数的CFX仿真方法,分析几何参数动、静叶包角以及叶轮出口几何角对透平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行参数优化,进一步研究非设计工况下的透平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增大静叶包角会使动叶前缘出现扰动涡流并减少余速损失,增大叶轮出口几何角,动叶包角对透平效率的影响规律不变,但效率峰值点会沿动叶包角减小的方向移动;动、静叶包角和叶轮出口几何角分别为49°、21.5°、25°时透平设计点总-静等熵效率高达87.99%,相比优化前,提高0.54个百分点;透平偏离设计点±20%工况下等熵效率大于80%。结果可为超临界二氧化碳高速向心透平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O_(2)向心透平 CFX仿真 气动性能 几何参数优化 变工况
下载PDF
转入草场对牧户草场放牧强度的影响--基于自有草场和转入草场视角
14
作者 塔娜 张裕凤 吴全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93-201,共9页
【目的】探析牧户对自有草场和转入草场利用强度的差异问题,从而正确认识草场流转真实效应,推动草场流转走向规范化和促进草原生态环境改善。【方法】基于对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6个苏木(镇)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 【目的】探析牧户对自有草场和转入草场利用强度的差异问题,从而正确认识草场流转真实效应,推动草场流转走向规范化和促进草原生态环境改善。【方法】基于对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6个苏木(镇)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草场地块使用权属性对牧户放牧强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一步分析不同契约安排对牧户在转入草场放牧强度可能发挥的作用。【结果】牧户在自有草场和转入草场上的放牧强度有所差异。转入草场后,牧户会降低自有草场的放牧强度,倾向于在转入草场上放养更多的牲畜;不同契约安排对转入草场放牧强度的影响存在区别。签订书面契约和流转来源于亲戚熟人可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牧户的放牧强度,而约定流转年限对牧户放牧强度未产生显著的影响。【结论】在后续草场流转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转入草场使用程度监管、增强流转合同的约束力及对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场转入 放牧强度 使用权属性 倾向得分匹配法 西乌珠穆沁旗
下载PDF
超强台风“莫兰蒂”(1614)边界层结构的风廓线雷达观测分析
15
作者 汪学渊 汪澜 +1 位作者 郑陈婷 郭建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2-361,共10页
利用翔安风廓线雷达和厦门探空雷达资料,对2016年超强台风“莫兰蒂”外雨带(距离台风中心120~220 km)和外围晴空(距离台风中心400~630 km)边界层结构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超强台风“莫兰蒂”外雨带,风廓线雷达反演的最大切向风速高... 利用翔安风廓线雷达和厦门探空雷达资料,对2016年超强台风“莫兰蒂”外雨带(距离台风中心120~220 km)和外围晴空(距离台风中心400~630 km)边界层结构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超强台风“莫兰蒂”外雨带,风廓线雷达反演的最大切向风速高度分布在入流层下方0.5~1.0 km处,并且随着台风中心的靠近,最大切向风速和入流层高度都有降低的趋势,受降雨粒子的影响,风廓线雷达只能定性反映台风外雨带最大切向风速高度和入流层高度分布特征。在超强台风“莫兰蒂”外围晴空天气下,最大切向风速高度与入流层高度具有一致性,其边界层高度变化比较平稳,高度分布在1.2~1.6 km之间,能够定量反映台风外围晴空边界层高度分布;相对于传统热力驱动的湍流,台风系统边界层湍流主要由风切变驱动,台风外围湍流活动的增强主要发生在最大切向风速高度附近,除了风切变还有其他比较重要的驱动源,表明在台风边界层顶部附近有更加复杂的湍流活动,需要更加精细的湍流通量试验确定其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最大切向风速高度 入流层高度 边界层结构
下载PDF
非常规油藏蓄能体积压裂的合理压裂规模研究
16
作者 许宁 张俊杰 +3 位作者 叶锋 周明旺 贾林兵 崔晓磊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97-101,共5页
蓄能体积压裂是致密油、页岩油主要增产改造技术并成为开发前期主要方式,压裂规模是影响开发成效的重要因素。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了未饱和油藏蓄能体积压裂物质平衡方程。经实测数据检验,能够准确预测压裂后井控范围内地层压力和地... 蓄能体积压裂是致密油、页岩油主要增产改造技术并成为开发前期主要方式,压裂规模是影响开发成效的重要因素。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了未饱和油藏蓄能体积压裂物质平衡方程。经实测数据检验,能够准确预测压裂后井控范围内地层压力和地层压力系数随入地物量的变化规律,解决了蓄能体积压裂入地物量、入地液量定量预测问题,有利于优化压裂规模。结合致密油、页岩油水平井体积压裂投产后平均日产油、无效排液量等开发指标统计和数模预测,认为进液强度15~17 m^(3)/m较为合理。成果认识对于致密油、页岩油蓄能体积压裂开发合理压裂规模确定具有借鉴意义,有助于非常规油藏经济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藏 进液强度 蓄能压裂 地层压力系数 物质平衡方程
下载PDF
不同进水方式对污泥床膨胀的影响
17
作者 贾学斌 吴俊飞 鲁天舒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72-577,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进水方式对污泥膨胀床性能的影响,设计一种侧向进水物理模型和四种不同进水夹角的底部进水口的数值模型,对比分析计算流体力学的三维模拟与实物模型的运行状态。结果表明:侧向进水方式污泥床在进水时膨胀速率比底部进水方式... 为了探究不同进水方式对污泥膨胀床性能的影响,设计一种侧向进水物理模型和四种不同进水夹角的底部进水口的数值模型,对比分析计算流体力学的三维模拟与实物模型的运行状态。结果表明:侧向进水方式污泥床在进水时膨胀速率比底部进水方式快19%;进水流量对两种进水方式的污泥膨胀高度及死区面积的减少有显著影响,在模拟中倾角为15°时,流量提升2.7倍,死区面积减少87%;底部圆锥倾角的变化,对死区产生显著的影响;侧向进水时,流场分为左右两部分,未有明显的优先流,底部进水则存在沿中轴线前进的主流,两侧的速度场分布梯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厌氧颗粒污泥 进水方式 CFD 死区
下载PDF
人口流入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及空间效应
18
作者 黄春元 李媛钰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7,共15页
地方政府债务是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资金来源,本文选取2007—2018年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的数据实证检验人口流入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口流入会抑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该研究结论通过替换... 地方政府债务是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资金来源,本文选取2007—2018年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的数据实证检验人口流入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口流入会抑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该研究结论通过替换变量、变换样本区间等方法后保持稳健;人口流入会通过财政收入效应、经济集聚效应和公共品拥挤效应等对财政收支两端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地方政府债务存在规模效应,且人口流入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存在空间外溢性。地方政府应一方面根据自身要素禀赋审慎举债,推动地区人口和产业协同集聚,另一方面根据人口流动的趋势和特点,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保证地方政府债务资金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入 地方政府债务 城投债 空间效应 公共服务
下载PDF
鲤鱼洲取水口工程进水流态改善试验研究
19
作者 练伟航 宫鹏杰 +1 位作者 张广传 丘佳永 《广东水利水电》 2024年第11期6-9,14,共5页
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鲤鱼洲取水工程为例,建立水力物理模型对取水河段的水力特性、取水口的进水流态进行深入研究。试验显示,取水口设计方案存在因弯道水流、汊道水流及侧向引水等导致的进水流态不良问题,综合取水河段河势、取... 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鲤鱼洲取水工程为例,建立水力物理模型对取水河段的水力特性、取水口的进水流态进行深入研究。试验显示,取水口设计方案存在因弯道水流、汊道水流及侧向引水等导致的进水流态不良问题,综合取水河段河势、取水口地形特征,提出基于优化进水角度及进水导墙体型、适应取水水域岸线形态的水流调控技术,可有效调整取水口水流分布,改善回流等不良流态,提高取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水口 水力特性 进水流态 物理模型 试验研究
下载PDF
考虑入库径流和负荷需求不确定性的水库优化调度研究
20
作者 李晓英 朱克节 陈端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09-1716,共8页
为量化水库入库径流和电网负荷需求的不确定性,分析二者对水库优化调度过程的影响,本文以三峡水库为例,引入鲁棒优化理论,建立径流和负荷的多面体不确定集合,结合k-means聚类算法对各不确定情景下随机模拟的入流和负荷情景进行聚类处理... 为量化水库入库径流和电网负荷需求的不确定性,分析二者对水库优化调度过程的影响,本文以三峡水库为例,引入鲁棒优化理论,建立径流和负荷的多面体不确定集合,结合k-means聚类算法对各不确定情景下随机模拟的入流和负荷情景进行聚类处理。建立以电站实际出力与计划出力偏差最小、总发电量最大和下游适宜生态流量改变度最小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结果表明:在考虑水库入流和负荷需求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各情景下的水库水位升降变化规律与实际水位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且与实际水位相比,水库能在更多时段维持较高水位运行,提高了三峡电站在蓄水期的整体发电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入库径流 负荷需求 水库优化调度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K-MEANS聚类算法 鲁棒优化 三峡水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