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契合性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承友明 《宿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2-26,共5页
为进一步认识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推动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全面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成效,分析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价值理念一致性、具有指导思想一元性、具有... 为进一步认识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推动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全面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成效,分析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价值理念一致性、具有指导思想一元性、具有关系维度统一性、具有终极目标同向性;提出了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程中的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教育 常态化长效化 思想政治教育 内在契合性
下载PDF
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提升学生思想教育成效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倩如 《高教学刊》 2023年第27期89-92,共4页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最生动、最鲜活的思政教科书,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学生思想教育成效的必由之路。青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高校作为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非常重...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最生动、最鲜活的思政教科书,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学生思想教育成效的必由之路。青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高校作为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第二课堂”拓展、“党建+”、网络和全员管理方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全方位发挥党史育人成效,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成效、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学习教育 大学生思想教育 路径探析 长效机制 思政课
下载PDF
董仲舒“天人一”说的思想史意义
3
作者 张茂泽 《唐都学刊》 2023年第3期5-11,共7页
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表彰六经,得到实施后,儒学遂占政治主导地位。尤其是他提出的“天人一”命题,比较完整地表述了儒家“天人合一”理念,对儒学思想贡献甚大。大千世界由天和人有机统一而成,单独的天或单独的人都不足以为世界。“天人合... 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表彰六经,得到实施后,儒学遂占政治主导地位。尤其是他提出的“天人一”命题,比较完整地表述了儒家“天人合一”理念,对儒学思想贡献甚大。大千世界由天和人有机统一而成,单独的天或单独的人都不足以为世界。“天人合一”理念是一种复合本原模型,有别于单一本原思路。董仲舒的“天人一”既由天到人,也由人到天,是两个环节的有机统一;阴阳五行作为万物构成的材料,在世界本原结构中居辅助地位。董仲舒是汉代儒学“天人合一”观的代表,也成为北宋大儒张载“天人合一”说的直接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董仲舒 “天人一” 复合本原 思想史意义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与长效机制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明泽 张徽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615-619,共5页
论述了高校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价值意义,分析了在“四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构建理论研究与课程思政协同培养体系、线上与线下融合式教育体系、完善的评价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建议... 论述了高校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价值意义,分析了在“四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构建理论研究与课程思政协同培养体系、线上与线下融合式教育体系、完善的评价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建议。从建立融合式育人机制、全方位保障机制、合力共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长效化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四史”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 实践路径 长效机制
下载PDF
论“孔孟儒学”一词的出现及其历史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发贵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3-78,共6页
名以称实,言以达意。一种称谓的出现,常因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而附着有丰富的言外之意,哲学概念尤其如此。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孔、孟长期分称,"孔孟儒学"一词属于晚出。这一概念的形成与出现,不仅反映了儒学自身的演变,孟子... 名以称实,言以达意。一种称谓的出现,常因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而附着有丰富的言外之意,哲学概念尤其如此。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孔、孟长期分称,"孔孟儒学"一词属于晚出。这一概念的形成与出现,不仅反映了儒学自身的演变,孟子地位的沉浮,也折射了古代社会对孔、孟思想的体认与评价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孟历史际遇 孔孟儒学 思想史意义
下载PDF
中国史学史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及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荣昆 《安顺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90-93,共4页
开展中国史学史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推动历史学本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历史学本科师范生师德及家国情怀素养培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课程思政建设,从师资培养、课堂教学、成绩考核等方面提出在中国史学史课程中融入家国情怀培育... 开展中国史学史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推动历史学本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历史学本科师范生师德及家国情怀素养培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课程思政建设,从师资培养、课堂教学、成绩考核等方面提出在中国史学史课程中融入家国情怀培育的路径,以期在历史学本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起到示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中国史学史 意义 路径
下载PDF
性灵诗学与雅正思潮的对立——清代状元李振钧诗歌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丁功谊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8-14,共7页
道光年间,尊经复古的雅正思潮开始盛行,性灵派无可避免地走向衰微。道光九年,新科状元李振钧为士女图题诗,招致座师黄爵滋的严厉批评。李振钧没有听从老师的劝告,而是把题士女图诗编入诗集中,同时以诗歌表达他不入时流的决心,最终游离... 道光年间,尊经复古的雅正思潮开始盛行,性灵派无可避免地走向衰微。道光九年,新科状元李振钧为士女图题诗,招致座师黄爵滋的严厉批评。李振钧没有听从老师的劝告,而是把题士女图诗编入诗集中,同时以诗歌表达他不入时流的决心,最终游离于京城主流诗坛。"气偶不平缘咏史,过犹可恕为多情""最爱多情清净水,不因河曲强回头",李振钧的性情之诗、寄托之作,成为清朝中后期性灵诗派的绝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振钧 性灵诗学 雅正思潮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课程思政理念下数学史驱动的常数项级数教学设计 被引量:7
8
作者 叶建兵 《高等数学研究》 2020年第4期120-123,共4页
为解决当前大学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困难,在HPM视角的指引下,给出了一种数学史驱动的、比较新颖的常数项级数教学设计.同时,从"课程思政"的理念出发,分析了教学设计过程中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数学史 HPM 常数项级数 教学设计
下载PDF
邓小平的精神气质及其理论的“思想史”意义
9
作者 邵士庆 黄晓霓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第12期1-4,共4页
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活的灵魂"深入贯彻到新的理论和新的实践,在当代视域中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创新,从而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继承、发展和螺旋式复归。邓小平的实践历程,展现... 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活的灵魂"深入贯彻到新的理论和新的实践,在当代视域中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创新,从而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继承、发展和螺旋式复归。邓小平的实践历程,展现了他独特的政治风范和精神气质,其创新性理论必将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和非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思想史上留下"普世"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总体性”创新 政治风范 精神气质 “思想史”意义
下载PDF
地方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辉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55-59,共5页
阐述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内涵,调查分析地方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现状,对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期刊论文等资料进行检索分析,形成构建地方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经验做法,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与措施。
关键词 党史学习教育 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思政育人
下载PDF
论异化劳动理论的双重逻辑及其思想史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隽鸿飞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8-133,F0002,共7页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包含着双重逻辑:一是《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基于对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分析,揭示出资产阶级社会的前提,即原子式的个人和私有财产权,并由此揭示了无产阶级异化的生存状况及其必然承担的历史使命;二是在《1844年经...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包含着双重逻辑:一是《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基于对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分析,揭示出资产阶级社会的前提,即原子式的个人和私有财产权,并由此揭示了无产阶级异化的生存状况及其必然承担的历史使命;二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基于经济事实对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异化的生存状况进行批判性分析,揭示出由劳动产品的异化到劳动的异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类本质的异化和人与人关系异化。只有将《德法年鉴》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结合起来,才能理解异化劳动理论的双重逻辑的统一,才能真正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思想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理论 双重逻辑 思想史意义
下载PDF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与长效机制探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慧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39-41,共3页
"四史"教育是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基础。围绕新时代的新发展做好"四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可以充分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文化渗透能力,解决思政教育实效性与有效性不足的问题,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变... "四史"教育是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基础。围绕新时代的新发展做好"四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可以充分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文化渗透能力,解决思政教育实效性与有效性不足的问题,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变革,实现对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充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史”教育 高校思政 价值意蕴 长效机制
下载PDF
“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玉龙 苗瑀格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6-8,共3页
“四史”教育以历史教育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能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开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四史”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及教育媒介三个角度出发,从多个维度探索出“四史”教育对加强大学... “四史”教育以历史教育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能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开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四史”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及教育媒介三个角度出发,从多个维度探索出“四史”教育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以期为这一命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可行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史”教育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意义
下载PDF
论“四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目标与路径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道明 裴学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7期27-31,共5页
“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开篇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为此,需从阐释好“四史”价值、开发好“四史”资源、把握好“四史”规律、讲述好“四史”故事等方面,达成其“融入”的目标,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 “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开篇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为此,需从阐释好“四史”价值、开发好“四史”资源、把握好“四史”规律、讲述好“四史”故事等方面,达成其“融入”的目标,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在“融入”的具体路径中,应立足于新版教材,对标课程要求、转化历史资源、设计合理形态,结合大学生喜爱的教材板块,有机融入“四史”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史 思想道德与法治 融入 目标与意义
下载PDF
犬奸故事的源流及其意义
15
作者 元伟 《蒲松龄研究》 2017年第3期144-157,共14页
犬奸故事在不同时代的书写、流传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故事模式却相对稳定。这类故事的形成,既有其现实基础,也受到古代小说人与精怪叙事传统的影响。犬奸故事包蕴着多元的思想观念,其流变也反映了古代小说的发展规律,具有小说史意义。
关键词 犬奸故事 源流 创作来源 思想观念 小说史意义
下载PDF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欧洲观
16
作者 万海松 《俄罗斯文艺》 2024年第3期32-45,共14页
自早期作品如《彼得堡大事记》《俄国文学论丛》《冬天记的夏天印象》《地下室手记》等开始,陀思妥耶夫斯基已或多或少地论述俄国和欧洲的历史、展望其相互关系的前景、提出俄国需要推进步骤的愿景。经过其多部长篇小说中作为故事情节... 自早期作品如《彼得堡大事记》《俄国文学论丛》《冬天记的夏天印象》《地下室手记》等开始,陀思妥耶夫斯基已或多或少地论述俄国和欧洲的历史、展望其相互关系的前景、提出俄国需要推进步骤的愿景。经过其多部长篇小说中作为故事情节的人物观点的演变,直到他晚年时集中精力撰述的《作家日记》以及同时期的诸多书信,他的欧洲观在《普希金(演讲)》阶段大致固定。总体而言,他认为:俄国虽在地理上属于欧洲、与欧洲其他国家接壤或临近,但在文化特别是东正教方面却又迥然不同;欧洲不了解也不愿理解俄国,而俄国人却愿意主动成为欧洲人、俄国人几乎能够理解全世界和其他民族;俄国应该融入欧洲,但要摒弃于己不利的东西,尤其如拜金主义和虚无主义等;俄国可以也最终能够成为欧洲的指引者或领导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欧洲的看法,存在从抽象的膜拜到实际的失望、到再度回归乌托邦的发展总脉络,这也是其根基主义思想演变与确立的基础。考察和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欧洲观,还可为反观其俄国观提供特定的思想依据和参照立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欧洲观 根基主义 乌托邦色彩 思想史意义
原文传递
关于儒家血亲情理学术争鸣的反思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清平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38,共6页
从最近十余年来围绕儒家血亲情理精神展开的学术争鸣中,可以引申出来的一个更深层面的伦理问题是:我们是不是可以为了维系"慈孝友悌"的血缘亲情,不惜违背孔子自己原创性地确立起来的"志仁无恶"的道德标准,突破正义... 从最近十余年来围绕儒家血亲情理精神展开的学术争鸣中,可以引申出来的一个更深层面的伦理问题是:我们是不是可以为了维系"慈孝友悌"的血缘亲情,不惜违背孔子自己原创性地确立起来的"志仁无恶"的道德标准,突破正义底线而从事坑人害人的邪恶行为呢?通过解开这一难题克服孝仁之间的深度悖论,对于儒家来说具有思想维度上的重大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血亲情理 孝仁悖论 思想史意义
原文传递
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的边界 被引量:1
18
作者 隽鸿飞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21年第11期84-91,共8页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的边界问题是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逐渐明晰的。为了明确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的边界,需要从其理论研究的前提和意义入手。只有明确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前提,才能划定界限;只有明确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的边界问题是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逐渐明晰的。为了明确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的边界,需要从其理论研究的前提和意义入手。只有明确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前提,才能划定界限;只有明确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意义,才能准确地确定研究的对象。从而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划定明确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学科边界 理论前提 思想史 现实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