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7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pretation,Construction and Exhibition-Seeking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Model Making in the Teaching of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被引量:2
1
作者 WANG Jiang GANG Mingm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7年第2期97-99,102,共4页
On the basis of a special project for teaching reform, in order to change the boring and dull situation of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in students, ancient architecture model was introduc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n the basis of a special project for teaching reform, in order to change the boring and dull situation of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in students, ancient architecture model was introduc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pure history course.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construction, and exhibition stages,the ability of students in grasping the knowledge of architecture history can be strengthened. Then, from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physical composition, artistic conception of space, structural system, detailed structure, and architectural evolution,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model to the teaching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was discussed,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eaching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architecture model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Positive significance
下载PDF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ase of Multi-interpretation in Poetry Translation
2
作者 涂湘莹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7年第5期12-15,共4页
In translating poems, it is very common that different people have quite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same poem. This paper therefore intends to expound upon the underlying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rmeneutics,by... In translating poems, it is very common that different people have quite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same poem. This paper therefore intends to expound upon the underlying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rmeneutics,by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xtual meaning and the textual significance of a poem,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thor's intention and the textual intention of a poem, aiming to explain the key element in translating poems—multi-interpre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try translation HERMENEUTICS textual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the author’s intention the textual intention
下载PD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ppear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i Poetry in the History of Poetry
3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9年第1期107-113,192,共8页
关键词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ppear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i poetry in the history of poetry
原文传递
文学史书写与中国红色诗歌的经典化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遇春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148-160,共13页
从文学史书写角度梳理近百年中国红色诗歌的经典化进程,剖析其经典塑型模式,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当下价值。总体而言,中国红色诗歌的文学史书写主要出现过三种经典塑型模式,它们历时性地出现,共时性地存在,相互渗透和彼此融会。其一是... 从文学史书写角度梳理近百年中国红色诗歌的经典化进程,剖析其经典塑型模式,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当下价值。总体而言,中国红色诗歌的文学史书写主要出现过三种经典塑型模式,它们历时性地出现,共时性地存在,相互渗透和彼此融会。其一是人民性话语塑型模式,主要兴起并盛行于上世纪50—80年代初期;其二是现代性话语塑型模式,主要兴起并盛行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新世纪初;其三是民族性话语塑型模式,主要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兴起并流行开来,且目前有方兴未艾之势。在新时代里我们需要实现三种经典塑型模式的话语融合,逐步建立一种兼容现代性与民族性的中国式人民美学话语体系,借此深入推进中国红色文艺(诗歌)的经典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诗歌 经典化 文学史书写 塑型模式
下载PDF
浅析赫斯顿健康自信的种族观——以“Slavery Gave Me Nothing to Lose”一文为例
5
作者 张艳桃 《长治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46-49,共4页
"Slavery Gave Me Nothing to Lose"是一篇有关黑人种族问题的政论文,反映了该文作者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健康自信的种族观。可以从人生经历,创作倾向等方面来探究其种族观形成的原因。赫斯顿健康... "Slavery Gave Me Nothing to Lose"是一篇有关黑人种族问题的政论文,反映了该文作者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健康自信的种族观。可以从人生经历,创作倾向等方面来探究其种族观形成的原因。赫斯顿健康自信种族观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观 人生经历 创作观 历史及现实意义
下载PDF
吟咏情性的宗旨与变风变雅的传统 被引量:1
6
作者 钱志熙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2期38-54,共17页
《毛诗·大序》在其整体抒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吟咏情性”之说,用来解释变风变雅。《诗经》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变风、变雅之上。虽然历代王朝雅颂继承《诗经》的雅颂传统,诗人们也提倡正风正雅,但是中国古代文人诗史的主流为变... 《毛诗·大序》在其整体抒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吟咏情性”之说,用来解释变风变雅。《诗经》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变风、变雅之上。虽然历代王朝雅颂继承《诗经》的雅颂传统,诗人们也提倡正风正雅,但是中国古代文人诗史的主流为变风变雅。汉魏晋文人诗是在王道变衰、风衰俗怨的现实背景中发生的,所以虽然汉魏诗以言志为本,但其创作的性质实为变风变雅。东晋至南朝,吟咏情性之说流行,但发展至齐梁的绮靡之风,实是失去了吟咏情性的宗旨。唐代诗学回归《毛诗·大序》的纲领,以别裁风雅正变为基本的诗学思想,唐诗创作的主体在于变风。情性说在宋代与义理相融,上升为一种诗歌本体之论,宋诗的主体,具有变雅的性质。整个中国诗史,王朝政治与诗学正变,有一种循环出现的规律性表现,即王朝初期以雅颂、雅正为主,但此期一代诗风并未形成;其一代诗风的形成,多是在王朝中后期变风、变雅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咏情性 正风正雅 变风变雅 王朝雅颂 文人诗史
下载PDF
黄庭坚对陶渊明的阐释与接受——从唐宋陶诗接受的整体出发
7
作者 钱志熙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88,共17页
陶渊明在思想与艺术两方面都对后来文学史产生巨大影响,其思想与儒及释道相涉,而又构成一种独立影响历史。陶诗在唐代尚属局部的经典,至宋代则上升为全面的经典,苏轼、黄庭坚在这一接受史过程中是起决定作用的。苏轼运用辩证的艺术思想... 陶渊明在思想与艺术两方面都对后来文学史产生巨大影响,其思想与儒及释道相涉,而又构成一种独立影响历史。陶诗在唐代尚属局部的经典,至宋代则上升为全面的经典,苏轼、黄庭坚在这一接受史过程中是起决定作用的。苏轼运用辩证的艺术思想来论陶,突破了仅以平淡论陶的传统阐释方式,黄庭坚也从自然与法度的辩证结合来认识陶诗的高度。苏黄的观点为南宋以后诸家广泛接受,开启了陶诗接受新的历史。黄庭坚对陶渊明独立的个性、忠义的行为有较强的呼应,其对陶渊明的阐释,往往与庄、禅结合。黄庭坚突破模拟式的学陶法,以一种学而不为、自成一家的再创造的学古方法来学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苏轼 陶诗接受史 陶诗评论史 唐宋学陶
下载PDF
探寻历史意义的中国进路
8
作者 陈赟 《管子学刊》 2024年第1期89-101,F0002,共14页
基督宗教的历史意识内蕴着一种基于时间与永恒保持恒久张力和间距的终末论结构,现代性意识将此结构转化为内在主义的历史过程。于是,单一线性机制的历史叙事构成西方历史理解的核心,其本质是将终末论的历史完成转换为历史过程中的终极完... 基督宗教的历史意识内蕴着一种基于时间与永恒保持恒久张力和间距的终末论结构,现代性意识将此结构转化为内在主义的历史过程。于是,单一线性机制的历史叙事构成西方历史理解的核心,其本质是将终末论的历史完成转换为历史过程中的终极完美,于是有了历史完成即历史终结的历史终结论,以及基于历史意义不能在历史内部得以解决的历史虚无主义病理。这种历史意识的自我转换在于将历史从开端与终结的限制中解放出来,面向由连续和断裂组构的无尽、开放的历史过程。中国思想正面这一开放历史过程,并不诉诸超越的绝对普遍性,而是探寻在历史内部理解历史中意义的可能性。具体而言,中国思想构建基于天经、地义、人情组构的具体的历史普遍性,以“天下归仁”转换西方的自由为本的历史进程叙事,以“和而不同”“多元一体”构建多元文明的共生秩序。同时,基于中国思想传统,可以发展出一种不同于希腊“人学真理”和以色列“救赎真理”的“中道真理”;中道的生存真理基于仁的横向原理和中的纵向原理,构建了中国的“精神性天下”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论 历史意义 历史哲学 天下时代 生存真理
下载PDF
白居易接受史的“指南针”——历代白居易诗文选集的流传与嬗递
9
作者 陈才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1-188,208,共19页
在层出不穷的历代各类诗文选集中,白居易作品的入选比率是其接受史地位高低的“晴雨表”,也是其作品受关注程度的“显示器”,对接受者的选择及阅读趣尚有导向和牵制作用。以白居易诗之多之冗,必待甄选而后始精,删汰而后始善,而选政固亦... 在层出不穷的历代各类诗文选集中,白居易作品的入选比率是其接受史地位高低的“晴雨表”,也是其作品受关注程度的“显示器”,对接受者的选择及阅读趣尚有导向和牵制作用。以白居易诗之多之冗,必待甄选而后始精,删汰而后始善,而选政固亦不易。待选者少则无以取精,待选者多亦难乎所删。梳理历代白居易诗文选集的流传与嬗递,考察专门专题性白居易诗文篇目,分析比较其选目、凡例、评点、批校、序跋等,是研究白居易接受史的重要一端,称之为“指南针”也不为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接受史 诗文选集
下载PDF
文学“小史”与历史“大事”——“新史学”与胡适《谈新诗》的批评理路
10
作者 罗义华 骆羽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2,共8页
胡适兼具新史学家与新文学家的身份,他的新诗批评彰显了“以史入文”和“以文入史”的辩证法。一方面,他取径“新史学”的核心观念与方法,将“进化”史观、科学实证等融进《谈新诗》一文,使其呈现历史和科学的双重维度,依循着一条“以... 胡适兼具新史学家与新文学家的身份,他的新诗批评彰显了“以史入文”和“以文入史”的辩证法。一方面,他取径“新史学”的核心观念与方法,将“进化”史观、科学实证等融进《谈新诗》一文,使其呈现历史和科学的双重维度,依循着一条“以史入文”的批评理路。另一方面,他以《谈新诗》一文参与新诗史的建构又折射出其以新诗批评进入历史的文学诉求,体现了“以文入史”的批评意图。在文史互动视域下钩沉“新史学”与《谈新诗》的互动渊源与路径,为窥见“新史学”在胡适文学观念中的位置与功能、辨析“新史学”与“新文学”之间的隐秘联系,提供了一个具体而微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新史学 《谈新诗》 新诗批评 新文学 文史互动
下载PDF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实施30年:历程、意蕴与完善
11
作者 于善旭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60,共12页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是改革开放后较早建立的体育制度,至今已实施30年。3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体育事业发展,该制度不断调整和优化,对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和全民健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基础性的工作支撑和规范保障。为做好该制...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是改革开放后较早建立的体育制度,至今已实施30年。3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体育事业发展,该制度不断调整和优化,对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和全民健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基础性的工作支撑和规范保障。为做好该制度实施的总结思考和进一步推进的发展探讨,将制度发展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并描述概括其发展样态;从多个视角探究制度发展的多元推进动力与深刻时代意涵;进而从直面难题提升治理、落实《体育法》完善配套和解决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发展突出问题等重点方面,针对面临的各种现实需求与挑战,提出进一步发展完善该制度的应对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体育指导员 制度实施 发展历程 时代意蕴 完善方策
下载PDF
民国诗学对传统的继承和超越
12
作者 王睿 《天中学刊》 2024年第5期108-115,共8页
在中外学术交流融合的背景下,民国时期产生了大量关于“诗学”的学术著作,标志着中国诗学从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西新旧诗学都融入了现代化的学术体系。民国诗学对中国文学传统既有继承,又有超越。这种学术上的“超越”主要表现在新... 在中外学术交流融合的背景下,民国时期产生了大量关于“诗学”的学术著作,标志着中国诗学从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西新旧诗学都融入了现代化的学术体系。民国诗学对中国文学传统既有继承,又有超越。这种学术上的“超越”主要表现在新旧融通的诗学理念、由创作论向本体论的拓展、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学理性和艺术性兼具的学术语言四个方面。民国诗学处于从传统学术走向现代学术的重要转型期,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诗学 诗歌 学术史
下载PDF
黄羊、白麦、芦酒:杜诗西北名物书写及其文学史意义
13
作者 郝润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16,共9页
杜甫边塞诗中对河西名物的书写具体而微,形象而确,有的名物仅杜甫一人使用过;有的在其后虽偶有出现,但在之前却找不到例证,语典也并非来自当时通行文献。汉代文献中出现的“黄羊”,其实是家养黄狗;芦酒,一作“虏酒”,或是西北草原民族... 杜甫边塞诗中对河西名物的书写具体而微,形象而确,有的名物仅杜甫一人使用过;有的在其后虽偶有出现,但在之前却找不到例证,语典也并非来自当时通行文献。汉代文献中出现的“黄羊”,其实是家养黄狗;芦酒,一作“虏酒”,或是西北草原民族常喝的马奶酒。杜甫边塞诗中西北名物的特别书写,与唐代类书编纂之风及博物学、医学发达等文化环境不无关联。杜诗中三种名物的书写,不仅丰富了诗歌内涵,反映了时代地域特征,成就了杜诗“体物写志”的艺术贡献,影响及于后来,更重要的是:它也是唐诗史中盛唐气象的最后展示,随着安史之乱后帝国版图的南扩,杜甫及其以后文人的文学书写视野亦随之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西北 名物 文学史意义 盛唐气象
下载PDF
高校党史教育常态化的时代意义与实践路径
14
作者 孟笑飞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0期128-130,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深刻总结党史育人经验,升华党史育人成果,建立党史育人常态化机制。党史教育常态化,是落实党的全面领导、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可以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优化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深刻总结党史育人经验,升华党史育人成果,建立党史育人常态化机制。党史教育常态化,是落实党的全面领导、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可以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党史教育通过以思政课教育教学为主线、以深化学习教育为保障、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拓展,协同打造新时代高校党史教育的协同机制、育人机制和载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党史教育 时代意义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史”志不渝:红色诗词开拓大学生党史教育新路径
15
作者 郭霞 孙宇涛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49-54,共6页
红色诗词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诗词又是党史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使古色古香与兴国安邦并存于党史中,为党史平添了几分艺术色彩。将红色诗词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即从专业学习... 红色诗词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诗词又是党史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使古色古香与兴国安邦并存于党史中,为党史平添了几分艺术色彩。将红色诗词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即从专业学习、专题学习、校园文化活动和环境建设等多层次、多方面地开辟大学生党史教育新路径,不但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党史,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而且还可以使青年学生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诗词 大学生 党史教育 红色文化
下载PDF
茅维生平与文学活动及其意义
16
作者 赵红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9-27,共9页
茅维的一生是极其悲剧的一生。名家之裔,自负才高,力求出生平筹划以匡济时艰,结果却怀才不遇,科举与仕进均无任何突破,甚至还被搅进党争,入狱破家,如此等等,深刻地折射出晚明社会现实的黑暗。然而,茅维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理想抱负和对... 茅维的一生是极其悲剧的一生。名家之裔,自负才高,力求出生平筹划以匡济时艰,结果却怀才不遇,科举与仕进均无任何突破,甚至还被搅进党争,入狱破家,如此等等,深刻地折射出晚明社会现实的黑暗。然而,茅维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理想抱负和对黑暗现实的愤懑发之于诗文戏剧,其作品写实而果敢,从而成就了他在晚明文学史上的非凡意义。因为细节丰满,态度鲜明,他的诗文戏剧令人着迷,引人入胜,可为晚明文人的生态史和心灵史研究提供最生动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维 生平 文学活动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作为世界历史事件的中国改革开放——基于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视角
17
作者 董新春 党小曼 《理论与现代化》 2024年第5期31-42,共12页
中国改革开放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大事,也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大事。它内以客观历史规律为根据,外以无数普通个人的积极参与为依托,将亿万群众的聪明才智汇聚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洪流,推进中华民族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 中国改革开放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大事,也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大事。它内以客观历史规律为根据,外以无数普通个人的积极参与为依托,将亿万群众的聪明才智汇聚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洪流,推进中华民族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但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由个人主体性增强和个人价值扩张所带来的问题和隐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锚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道路上,妥善应对这些隐患和问题,能够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同时不断推进人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也将因此逐渐展现它的世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人的发展 历史规律 世界历史意义
下载PDF
苏联爱国诗歌语言图景中的祖国形象定型研究
18
作者 郭娉婷 王海涛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41-143,共3页
在1941年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初期曾涌现出大量爱国主义诗歌作品,其诗歌语言单位反映出俄罗斯民族的身份归属、神圣使命、家国共情、国家意识等个性文化成素,由此形成了20世纪40年代初俄语诗歌语言图景中的祖国形象定型。本文从俄语语言文... 在1941年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初期曾涌现出大量爱国主义诗歌作品,其诗歌语言单位反映出俄罗斯民族的身份归属、神圣使命、家国共情、国家意识等个性文化成素,由此形成了20世纪40年代初俄语诗歌语言图景中的祖国形象定型。本文从俄语语言文化学视角运用词源分析法和观念分析法阐释该时期诗歌语言中具有“祖国”义素的观念词和关键词,以揭示俄罗斯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意识及其形象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语言图景 国家形象 语言文化意义 定型
下载PDF
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著的明清诗词书写
19
作者 葛文峰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5-81,共7页
自1901年英国汉学家翟理斯在其《中国文学史》中首次介绍明清诗词,至2022年中国香港学者张隆溪《中国文学史》的明清诗词书写,120余年来,英语世界先后有七部中国文学史著对明清诗词保持关注。在发轫期、发展期与深化期等不同阶段,英语... 自1901年英国汉学家翟理斯在其《中国文学史》中首次介绍明清诗词,至2022年中国香港学者张隆溪《中国文学史》的明清诗词书写,120余年来,英语世界先后有七部中国文学史著对明清诗词保持关注。在发轫期、发展期与深化期等不同阶段,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对明清诗词的书写,从诗人词人与作品的简单介绍,到具体的批评与丰富的史述,反映了其逐步走向系统化、深入化的学术过程。文学史著的书写侧重点映射出不同编者的研究风格,折射出英语世界学者对明清诗词评判的时代特征与历史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世界 中国文学史 明清诗词 书写 海陶玮 翟理斯 张隆溪
下载PDF
青年大学生正确党史观的养成路径思考
20
作者 谢志昂 陈鸿胜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4-79,共6页
正确党史观是对中国共产党及党的历史正向认知的理论和方法基础。青年大学生是否拥有正确党史观,对党的执政根基是否牢固和党的兴衰成败具有重大现实与长远意义。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正确党史观的科学内涵,深入探求其形成过程;以系统学... 正确党史观是对中国共产党及党的历史正向认知的理论和方法基础。青年大学生是否拥有正确党史观,对党的执政根基是否牢固和党的兴衰成败具有重大现实与长远意义。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正确党史观的科学内涵,深入探求其形成过程;以系统学习、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巩固强化等方式,探求青年大学生正确党史观的养成路径,以期培养和造就新时代知党爱党护党兴党的青年大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大学生 正确党史观 科学内涵 重大意义 养成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