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北地区出土汉晋帛鱼探析
1
作者 黄婷婷 魏文斌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6,共8页
敦煌与塔里木盆地的汉晋烽燧、墓葬遗址中出土了多件帛鱼。根据共出物品可以判定帛鱼是汉文化产物,其在中国西北地区流行与中原王朝经略西域有关,当地食鱼的习俗则是内地鱼文化西传的现实依托。结合汉文化中鱼的意象和中国西北地区的文... 敦煌与塔里木盆地的汉晋烽燧、墓葬遗址中出土了多件帛鱼。根据共出物品可以判定帛鱼是汉文化产物,其在中国西北地区流行与中原王朝经略西域有关,当地食鱼的习俗则是内地鱼文化西传的现实依托。结合汉文化中鱼的意象和中国西北地区的文化背景,帛鱼可能具有祈求生育、符瑞、辅助升仙等功能。塔里木盆地出土帛鱼均来自较高等级墓葬,彰显了西域族群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也以考古实物证明了西域自汉以来即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鱼 鱼文化 塔里木盆地考古 马圈湾汉代烽燧
下载PDF
合浦汉墓出土典型宝玉石珠饰的科学分析及其对产地溯源的启示
2
作者 刘松 刘琦 +2 位作者 袁仪梦 董俊卿 李青会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3年第6期95-111,共17页
珠饰作为丝绸之路交流的重要标识物之一,具有材质多样、体积小、数量大、时空分布广泛等特征,是研究区域间和区域内交流与互动的重要实物证据。广西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之一,合浦汉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宝玉石质珠饰。本文利用... 珠饰作为丝绸之路交流的重要标识物之一,具有材质多样、体积小、数量大、时空分布广泛等特征,是研究区域间和区域内交流与互动的重要实物证据。广西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之一,合浦汉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宝玉石质珠饰。本文利用多种现代分析技术对合浦汉墓出土的各类典型宝玉石质珠饰样品进行了科学研究,明确了各类珠饰的材质属性、制作工艺等相关信息,探讨了其可能的产地来源。分析表明,合浦汉墓出土的宝玉石质珠饰主要有绿柱石、石榴子石、玛瑙、水晶(无色水晶、黄水晶、紫水晶等)、绿松石、琥珀等类型,反映了汉代合浦地区与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原内陆地区之间的联系。合浦汉墓出土的珠饰特征与桂北地区存在一定差异,表明了内陆江河是古代区域内交流与互动的重要渠道,在区域内交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饰 宝玉石 合浦 汉墓 海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宋代丝绸纹饰解析及其名称英译方法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沈琳琳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1-157,共7页
宋代丝绸纹饰是宋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折射出宋代人民对生活、艺术的深刻理解。文章以宋代丝绸的代表性纹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宋代丝绸纹饰的种类及其表现形式进行梳理与阐述,释读宋代丝绸纹饰名称的内涵寓意并提出可行的英译方法。... 宋代丝绸纹饰是宋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折射出宋代人民对生活、艺术的深刻理解。文章以宋代丝绸的代表性纹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宋代丝绸纹饰的种类及其表现形式进行梳理与阐述,释读宋代丝绸纹饰名称的内涵寓意并提出可行的英译方法。研究表明:由于宋代丝绸纹饰名称的来源较为丰富,其命名方式根据物象呈现出场景性、故事性、意象性等特点,因此译者只有与中国传统文化建立共鸣,才能准确把握宋代丝绸纹饰的核心要义;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纹饰名称,需要根据其所依附的造型表征、造物理念及使用场景等灵活运用异化和深度翻译的英译方法,实施互通中外语境的英译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丝绸纹饰 纺织品名称 英译异化 深度翻译
下载PDF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出土金珠饰品的考古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洪波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3-137,共5页
参照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大陆出土金珠饰品的研究成果,对南海沿岸汉墓历年所出金花球等饰品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得出如下认识:合浦金珠饰品体现出域外风格,它在南海一带流行的年代主要是在东汉时期,当与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南海一带经济... 参照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大陆出土金珠饰品的研究成果,对南海沿岸汉墓历年所出金花球等饰品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得出如下认识:合浦金珠饰品体现出域外风格,它在南海一带流行的年代主要是在东汉时期,当与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南海一带经济文化交流有密切关系;但从金珠焊接方法等制作工艺判断,这种产品本身是舶来品还是汉地产品,还存在疑问。从考古发现判断,金珠饰品有在合浦当地制作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合浦 汉墓 金珠饰品
下载PDF
近代中亚细亚“布哈拉”绸及服饰
5
作者 陈健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0-42,共3页
中亚古城布哈拉,是丝绸之路上的贸易重镇,也以生产一种色经丝织物──布哈拉而闻名。文章论述了布哈拉织物的生产工艺、纹样特点及服饰风格,并指出了我国新疆的艾得丽斯绸与布哈拉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 丝织物 服饰 布哈拉绸
下载PDF
丝绸之路上的中国瓷器与伊兹尼克陶瓷
6
作者 李智瑛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6-111,共6页
中国瓷器通过丝绸之路传播世界各地,又对许多世界名瓷的形成发展有重要影响。伊兹尼克陶瓷在模仿元青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融汇中西,博采众长,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本文从丝绸之路中国与土耳其的文化交流出发,对伊兹尼克陶... 中国瓷器通过丝绸之路传播世界各地,又对许多世界名瓷的形成发展有重要影响。伊兹尼克陶瓷在模仿元青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融汇中西,博采众长,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本文从丝绸之路中国与土耳其的文化交流出发,对伊兹尼克陶瓷及中国同期瓷器的发展交流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并试图寻找其与中国、西亚、欧洲等地艺术文化的潜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兹尼克 陶瓷 中国 纹饰 造型 丝绸之路
下载PDF
中国古代丝绸饰金工艺及品种的历史传承 被引量:9
7
作者 胡霄睿 于伟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5-71,共7页
为客观、系统地分析中国古代饰金丝绸的品种及其工艺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通过对丝绸饰金工艺方法的归纳和梳理,探讨了3种工艺的复杂程度,经分析认为金粉法和金箔法应早于金线法;以饰金工艺为基础对饰金丝绸品种进行了划分,并结合文献... 为客观、系统地分析中国古代饰金丝绸的品种及其工艺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通过对丝绸饰金工艺方法的归纳和梳理,探讨了3种工艺的复杂程度,经分析认为金粉法和金箔法应早于金线法;以饰金工艺为基础对饰金丝绸品种进行了划分,并结合文献和出土实物的记载,阐释了几种独具代表性的饰金丝绸的历史及其演化过程。进而分析了饰金丝绸的品种与3种饰金工艺之间的相关性,认为3种工艺的难易程度取决于饰金材料制取的难易程度,即印金丝绸的出现时间早于织金丝绸,而织金丝绸又早于金线绣丝绸。精湛的饰金丝绸工艺及丰富的品种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饰金丝绸的繁盛及其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丝绸 饰金工艺 饰金丝调 历史演变
下载PDF
长沙五里牌东汉墓出土宝石珠饰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外交流 被引量:2
8
作者 喻燕姣 段晓明 +6 位作者 王卉 申国辉 李明洁 覃璇 许宁宁 刘琦 李青会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2年第6期67-76,共10页
珠饰作为人类重要佩饰,自远古之时起就深受人们喜爱。珠饰是出土文物中数量最多、材质最丰富、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类器物,是古代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采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长沙五里牌M9东汉墓出土的宝石珠饰进行了原位无损分... 珠饰作为人类重要佩饰,自远古之时起就深受人们喜爱。珠饰是出土文物中数量最多、材质最丰富、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类器物,是古代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采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长沙五里牌M9东汉墓出土的宝石珠饰进行了原位无损分析,确认这些珠饰由绿柱石族的海蓝宝石、透绿柱石以及显晶质石英的透明水晶、黄水晶制成。相似的海蓝宝石珠饰、龟形饰、海螺形饰和系领珠广泛出土于岭南地区如合浦、广州汉墓,以及东南亚克拉地峡、南亚次大陆等多个地区。我们认为这批宝石珠饰是由南亚或东南亚经海上丝绸之路输入的舶来品,研究结果进一步确立了长沙为海上丝绸之路内陆段贸易和消费的重要节点,并为探讨长江中游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文化贸易往来和友好交往提供了新的重要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柱石 黄水晶 宝石珠饰 拉曼光谱 海上丝绸之路 东汉 长沙
下载PDF
海交史视野下的鹦鹉螺杯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康 《海交史研究》 2020年第3期62-73,共12页
鹦鹉螺杯与鹦鹉杯实为同一物,史料之中多有记载,属推杯换盏的劝饮玩器,与一般螺杯有形态上的差异。鹦鹉螺杯早期多仅以铜料稍加修饰,于唐宋时期出现模仿其造型的陶瓷器。两宋以后出现新的变化,尤其是在明代,与欧洲同类制品发生交集。欧... 鹦鹉螺杯与鹦鹉杯实为同一物,史料之中多有记载,属推杯换盏的劝饮玩器,与一般螺杯有形态上的差异。鹦鹉螺杯早期多仅以铜料稍加修饰,于唐宋时期出现模仿其造型的陶瓷器。两宋以后出现新的变化,尤其是在明代,与欧洲同类制品发生交集。欧洲鹦鹉螺杯以金、银装饰为主,且非实用饮酒器,常见于欧洲贵族的收藏中,其工艺样式在欧洲的兴盛与航海时代的开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鹦鹉螺杯 装饰工艺 贸易
下载PDF
唐代丝路审美文化熔铸研究——以西安何家村窖藏典型金银器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辰竹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62-69,共8页
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金银器作为唐代金银器鼎盛时期的代表,是丝绸之路上的物质文化。其向内和向外双向开放的交换过程,于制造工艺、纹饰和观念上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交流,表现为构造工艺的糅合熔铸、纹饰审美的融通互鉴以及审美... 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金银器作为唐代金银器鼎盛时期的代表,是丝绸之路上的物质文化。其向内和向外双向开放的交换过程,于制造工艺、纹饰和观念上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交流,表现为构造工艺的糅合熔铸、纹饰审美的融通互鉴以及审美文化的交融互铸。在持续不断的丝路共生中,何家村金银器持续产生了新的审美意义,丰富丝路审美对象的社会生命和社会生活,在不断的“文明互鉴”和“人文化成”中为当今的文化和合给予更深刻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路审美文化 交融 金银器 工艺 纹饰
下载PDF
基于晋北炕围画艺术的丝巾设计研究
11
作者 贾瑞星 高子期 《天津纺织科技》 2022年第6期17-20,共4页
为进一步探析晋北炕围画的装饰性审美效果,研究晋北炕围画在丝巾设计中的艺术表现与文化魅力。文中运用文献分析法、田野考察法和实践性研究等方法,对晋北炕围画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进行探讨,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方法对晋北炕围画... 为进一步探析晋北炕围画的装饰性审美效果,研究晋北炕围画在丝巾设计中的艺术表现与文化魅力。文中运用文献分析法、田野考察法和实践性研究等方法,对晋北炕围画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进行探讨,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方法对晋北炕围画在丝巾设计方面作深入分析研究。将炕围画艺术与丝巾设计有机融合,不仅提升了丝巾文化附加值,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多元化探索,挖掘民间艺术传承新路径,为现代设计带来新鲜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北炕围画 民间艺术 地域文化 装饰 丝巾设计
下载PDF
绢帛佛画风格演进刍议
12
作者 刘韬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6-123,I0003,共9页
本文对中国绢帛佛画的审美体范从风格上做出梳理与解析。自西域画风的盛行至唐代"吴家样"与"周家样"样式的完善,再至尚意的"白描"以及疏简放达的"减笔画"与禅画,中国绢帛佛画始终以开放包容的... 本文对中国绢帛佛画的审美体范从风格上做出梳理与解析。自西域画风的盛行至唐代"吴家样"与"周家样"样式的完善,再至尚意的"白描"以及疏简放达的"减笔画"与禅画,中国绢帛佛画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进行着"改梵为夏"之路。同时,由于受到书法与禅宗思想的影响,宋代之后出现了疏简禅意的画风。无论是佛教绘画中"错金镂彩"之美抑或是"复归于朴"之美,均是中国文化体系下审美体范的多样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帛佛画 胡风东渐 风格大成 错金镂彩 复归于朴
下载PDF
图必有意 意必吉祥――沈阳故宫馆藏清宫观赏性织绣类辨
13
作者 张正义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34-45,共12页
刺绣和缂丝装饰效果灵活多变,与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适合制作观赏性织绣。清代观赏性织绣按工艺划分有刺绣和缂丝2种,按种类和功能划分则有屏风等实用家具陈设、书画轴片及扇面等艺术品,按题材有植物、人物、静物、自然景物、书画等... 刺绣和缂丝装饰效果灵活多变,与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适合制作观赏性织绣。清代观赏性织绣按工艺划分有刺绣和缂丝2种,按种类和功能划分则有屏风等实用家具陈设、书画轴片及扇面等艺术品,按题材有植物、人物、静物、自然景物、书画等,按主题可划分为政通人和、五福、传说故事等。它们积淀了数千年来中华丝织文化精粹,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其材质、题材、内涵、艺术性和实用性等方面都能给我们观赏绣行业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绣 缂丝 观赏性织绣 政通人和 五福 传说故事主题
下载PDF
河南博物院藏黄釉扁壶的再审视 被引量:5
14
作者 袁剑侠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4-77,共4页
河南博物院藏黄釉扁壶在造型上与北朝以前的铜、漆等扁体器物并无承继关系。壶腹部装饰胡腾舞乐舞图案,图案采用近大远小的平行透视原理构图,与西方绘画艺术表现手法相似,线条的运用与波斯银器人物刻画相似,有浓郁的西方特征,它可能是... 河南博物院藏黄釉扁壶在造型上与北朝以前的铜、漆等扁体器物并无承继关系。壶腹部装饰胡腾舞乐舞图案,图案采用近大远小的平行透视原理构图,与西方绘画艺术表现手法相似,线条的运用与波斯银器人物刻画相似,有浓郁的西方特征,它可能是西方文化与丝绸之路上各种文化交流、融合的早期表现或西方输入品,这种风格一直影响至隋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釉扁壶 造型 装饰 西方文化 丝绸之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