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n Self-healing Mechanism and Hydrophobic Performance of Asphalt Modified by Siloxane and Polyurethane 被引量:4
1
作者 ZHOU Xinxing XIAO Yue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9年第3期630-637,共8页
In order to inhibit and remove the thin ice and extend the lifetime of the damaged bridge, the self-healing mechanism and hydrophobic performance of asphalt modified by siloxane and polyurethane (ASP) were studied by ... In order to inhibit and remove the thin ice and extend the lifetime of the damaged bridge, the self-healing mechanism and hydrophobic performance of asphalt modified by siloxane and polyurethane (ASP) were studied by dynamic shear rheology (DSR),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FM),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the fracture-healing-re-fracture test and molecular simulation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elfhealing capability of ASP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heating time and temperature. Furthermore, the addition of siloxane could improve the reaction energy barrier and complex modulus, and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self-healing is a viscosity driven process, consisting of two parts namely crack closure and properties recovery. Contact angle of ASP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siloxane content and it deduced that the siloxane could improve the hydrophobic performance of ASP and the ASP molecule model could simulate well the self-healing mechanism and hydrophobic performance of A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PHOBIC ASPHALT SELF-HEALING MECHANISM molecule model siloxane and polyurethane dynamic shear rheology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下载PDF
STUDY ON SEGMENTED POLYURETHANE WITH MIXED SOFT SEGMENTS OF POLYCHLOROMETHYL METHYL SILOXANE AND POLYTETRAMETHYLENE OXIDE 被引量:2
2
作者 蒋锡群 杨昌正 余学海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28-236,共9页
Two series of polyurethanes based on mixed polychloromethyl methyl siloxane and poly-tetramethylene oxide in different weight fractions were synthesized. The phase separation ofsamples was studied using DSC and dynami... Two series of polyurethanes based on mixed polychloromethyl methyl siloxane and poly-tetramethylene oxide in different weight fractions were synthesized. The phase separation ofsamples was studied using DSC and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y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chloromethyl group into polysiloxane increased its polarity and henceimproved the miscibilities with polytetramethylene oxide and polyurethane hard segment.Particularly, in the case of N-methyldiethanolamine extended materials, the surface and tensileproperties of these samples can be adjusted by various ratios of two soft seg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xed soft segments Polychloromethyl methyl siloxane polyurethane Micro-phase separation
下载PDF
Synthesis of a Novel Core-shell Type Acrylic-polyurethane Hybrid Emulsion Containing Siloxane and Fluorine as well as Water and the Oil Resistances of Cured Film 被引量:7
3
作者 Jing CHAO Xing Yuan ZHANG Jia Bing DAI Zhen GE Lin Lin FE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8期1121-1124,共4页
Siliconated polyurethane (Si-PU) was synthesized using isophorone diisocyanate (IPDI), hydroxybutyl-terminated 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 polytetramethylene ether glycol (PTMG), polypropylene glycol (PPG),... Siliconated polyurethane (Si-PU) was synthesized using isophorone diisocyanate (IPDI), hydroxybutyl-terminated 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 polytetramethylene ether glycol (PTMG), polypropylene glycol (PPG), 1,6-hexanediol (HDO), dimethylol propionic acid (DMPA) and triethylamine (TEA). Based on butyl acrylate (BA), 2, 2, 2-trifluoroethylmethacrylate (TFEMA) and Si-PU as a seed emulsion, a novel core-shell type acrylic-polyurethane hybrid emulsion, containing siloxane and fluorine (F-Si-PU), was prepared by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The contents of siloxane and fluorine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feed ratio.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chain structures of Si-PU and F-Si-PU. Investigation o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confirmed the core-shell structure of F-Si-PU emulsion. Measurement results of water contact angle and the swelling ratio in water and n-octane for cured film showed that the water and the oil resistances for F-Si-PU had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t a suitable content of fluorine and siloxa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E-SHELL siloxane FLUORINE acrylic-polyurethane water and oil resistance.
下载PDF
密集侧链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合成与胶膜表面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一娇 王武生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共7页
首先采用单端双羟基聚硅氧烷与二异氰酸酯反应合成了硅氧烷密集侧链片段,而后与二异氰酸酯、聚醚(聚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小分子扩链剂合成有机硅侧链密集集中于聚氨酯链段中某些区域的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采用GPC追溯了反应过... 首先采用单端双羟基聚硅氧烷与二异氰酸酯反应合成了硅氧烷密集侧链片段,而后与二异氰酸酯、聚醚(聚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小分子扩链剂合成有机硅侧链密集集中于聚氨酯链段中某些区域的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采用GPC追溯了反应过程,采用接触角测定仪、XPS、SEM表征了胶膜表面特性;采用接触角测定仪研究了胶膜在水中浸泡72h后表面疏水性变化。结果表明:密集侧链改性水性聚氨酯胶膜表面有机硅富集程度远高于对应的随机侧链改性水性聚氨酯,同时密集改性水性聚氨酯胶膜在水中浸泡72h后,胶膜表面疏水性保持且略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单端双羟基聚硅氧烷 密集侧链 有机硅改性 表面性能
下载PDF
紫外光/湿气双重固化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胶粘剂
5
作者 黄成尚 肖思浩 +2 位作者 梅唯 徐祖顺 易昌凤 《中国胶粘剂》 CAS 2023年第12期1-6,18,共7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原料,合成了硅氧烷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酯(PUA)紫外光/湿气双重固化树脂。将该双重固化树脂与光引发剂二苯基-(2,4,6-...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原料,合成了硅氧烷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酯(PUA)紫外光/湿气双重固化树脂。将该双重固化树脂与光引发剂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氧磷(TPO)及活性稀释剂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混合,无溶剂法制备了紫外光/湿气双重固化胶粘剂,并对其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含有硅氧烷的PUA预聚体;经过一段时间湿气固化的胶粘剂双键转化率为99%;当活性稀释剂HDDA的含量为胶粘剂总质量的50%且KH-550为PUA预聚物总质量的0.6%时,双重固化胶粘剂的表干时间仅为数秒,其固化速率迅速,拉伸剪切强度可达2.88 MPa,所制得的双重固化胶粘剂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粘剂 紫外光固化 湿气固化 硅氧烷 聚氨酯丙烯酸酯
下载PDF
硅氧烷改性聚氨酯界面调控低聚物的研制
6
作者 苗鑫 张倩 +3 位作者 吴俊辰 朱晶伟 张淼澜 张群朝 《有机硅材料》 CAS 2023年第2期8-12,共5页
以聚酯多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和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合成硅氧烷改性聚氨酯低聚物(TMP),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接触角仪和万能拉伸试验机研究了TMP的结构、热稳定性、润湿性和力学性能等。结果表明:TMP具有良... 以聚酯多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和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合成硅氧烷改性聚氨酯低聚物(TMP),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接触角仪和万能拉伸试验机研究了TMP的结构、热稳定性、润湿性和力学性能等。结果表明:TMP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较强的粘接性,TMP5在阳极氧化铝上的破坏载荷可以达到11 kN。同时,固化后TMP5拥有良好的润湿性,为其与聚氨酯密封胶的粘接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物 阳极氧化铝 聚氨酯 硅氧烷
下载PDF
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聚氨酯的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陈精华 刘伟区 +1 位作者 宣宜宁 张斌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2-96,共5页
 在无溶剂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氨基硅油改性聚氨酯,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疏水性及微观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聚氨酯具有更优良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及表面疏水性,且材料呈微观相分离形态。
关键词 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改性聚氨酯 力学性能 耐热性 表面疏水性 微观相分离形态
下载PDF
氨基硅油改性丁羟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26
8
作者 秦玉军 全一武 +1 位作者 张俊生 陈庆民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5-210,共6页
以端羟基液体聚丁二烯 (HTPB)、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AEAPS)、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IPDI)为原料制备预聚体 ,利用多元胺 (MOCA)为固化剂 ,合成一系列氨基硅油改性的聚氨酯 .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表面水接触角 ... 以端羟基液体聚丁二烯 (HTPB)、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AEAPS)、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IPDI)为原料制备预聚体 ,利用多元胺 (MOCA)为固化剂 ,合成一系列氨基硅油改性的聚氨酯 .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表面水接触角 ,同时对材料进行了ESCA表面分析 .结果表明 :HTPB IPDI型聚氨酯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改性后的聚氨酯硅氧烷在表面富集 ,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力学性能 动态力学 表面水接触角 表面张力 氨基硅油 丁羟聚氨酯 合成
下载PDF
氨基硅油微乳液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和性能 被引量:24
9
作者 宋海香 罗运军 +2 位作者 林洪升 罗巨涛 瞿少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9-323,共5页
合成了水性聚氨酯乳液和氨基硅油(AEAPS)微乳液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研究了两种水性聚氨酯的性能及在织物上的涂层效果。结果表明,当氨基硅油相对于聚丙二醇的质量百分比为8.18%时,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的离心稳定性好,乳液胶膜表面... 合成了水性聚氨酯乳液和氨基硅油(AEAPS)微乳液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研究了两种水性聚氨酯的性能及在织物上的涂层效果。结果表明,当氨基硅油相对于聚丙二醇的质量百分比为8.18%时,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的离心稳定性好,乳液胶膜表面硅原子的质量分数为0.92%;该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软段相与硬段相的微观相分离增大,乳液胶膜的耐水性能和热稳定性提高;该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作为织物涂层剂时,可以赋予织物柔软、滑爽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堂基硅油微乳液 改性
下载PDF
水分散有机硅-聚氨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2
10
作者 华继军 倪加旎 +2 位作者 高传花 林薇薇 郑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30,共3页
通过两步法合成了水分散有机硅-聚氨酯嵌段共聚物,并考察了体系中有机硅含量的变化对薄膜力学性能、热性能、硬度以及薄膜表面接触角的影响。发现随着体系中有机硅含量的增高,热稳定性有所提高,薄膜拉伸强度和模量增大,而断裂伸长率呈... 通过两步法合成了水分散有机硅-聚氨酯嵌段共聚物,并考察了体系中有机硅含量的变化对薄膜力学性能、热性能、硬度以及薄膜表面接触角的影响。发现随着体系中有机硅含量的增高,热稳定性有所提高,薄膜拉伸强度和模量增大,而断裂伸长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与此同时,薄膜表面接触角增大,体系有较好的拒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散 有机硅 聚氨酯 嵌段共聚
下载PDF
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8
11
作者 周成 张兴元 +1 位作者 戴家兵 张和平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8-452,共5页
用聚氧化丙烯二醇、聚醚接枝聚硅氧烷、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和1,4丁二醇进行聚合,并通过三乙胺直接水乳化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硅氧烷改性的透明且稳定性好的水性聚氨酯乳液.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化学分析电子能谱、接触角仪、... 用聚氧化丙烯二醇、聚醚接枝聚硅氧烷、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和1,4丁二醇进行聚合,并通过三乙胺直接水乳化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硅氧烷改性的透明且稳定性好的水性聚氨酯乳液.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化学分析电子能谱、接触角仪、电子拉力试验机以及乳液稳定性测试对其进行研究,测试表明乳液稳定性好,聚硅氧烷链段已被化学键入聚氨酯分子链中,硅氧烷在乳胶膜表明富集,对聚氨酯材料有明显的表面改性作用.研究结果还表明,经少量硅氧烷改性的聚氨酯材料本体的力学性质变化不大,仍然是一种很好的弹性体.随着硅氧烷含量的增加,抗张强度提高,但断裂伸长率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烷 改性 水性聚氨酯 表面性能
下载PDF
氨基硅油改性聚醚型聚氨酯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精华 刘伟区 +1 位作者 宣宜宁 张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9-632,共4页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聚氧化丙烯二醇、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原料在无溶剂条件下合成了有机硅改性聚氨酯预聚体 ,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以 3,3′ 二氯 4 ,4′ 二氨基 二苯基甲烷复合固化剂固化得氨基硅油改性聚氨酯材料 ,...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聚氧化丙烯二醇、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原料在无溶剂条件下合成了有机硅改性聚氨酯预聚体 ,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以 3,3′ 二氯 4 ,4′ 二氨基 二苯基甲烷复合固化剂固化得氨基硅油改性聚氨酯材料 ,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表面水接触角测试等表明 ,改性聚氨酯在ω(氨基硅油 ) =3%~ 15 %时 ,有较明显的改性效果 ,且在ω(氨基硅油 ) =10 %时 ,具有最佳综合性能 ,其拉伸强度和伸长率较未改性的分别提高 31%和 5 2 % ,表面水接触角提高了 2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氨基硅油 改性 合成 性能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表面性能 被引量:21
13
作者 冯林林 张兴元 +3 位作者 戴家兵 葛震 潮静 白晨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50,共4页
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端羟丁基聚二甲基硅氧烷(DHPDMS)、聚四氢呋喃醚二醇、1,4-丁二醇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系列的有机硅改性聚氨酯(Si-PU)。红外光谱测试表明DHPDMS已被化学键入聚氨酯分子链中。随DHPDMS含量升高,Si-PU接触角增大,表... 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端羟丁基聚二甲基硅氧烷(DHPDMS)、聚四氢呋喃醚二醇、1,4-丁二醇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系列的有机硅改性聚氨酯(Si-PU)。红外光谱测试表明DHPDMS已被化学键入聚氨酯分子链中。随DHPDMS含量升高,Si-PU接触角增大,表面张力减小;DHPDMS含量超过5%时,二者渐趋于恒定。随温度升高,Si-PU接触角增大;超过50℃后,接触角渐趋于恒定。DHPDMS含量越高,接触角趋于恒定时的温度越低。研究表明,DHPDMS含量为5%时,Si-PU具有较好的表面与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端羟丁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 接触角 表面张力
下载PDF
有机硅氧烷改性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的研制 被引量:9
14
作者 潘莉莎 文秀芳 +1 位作者 程江 杨卓如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48,54,共5页
在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中引入有机硅氧烷单体进行改性,以提高水性双组分丙烯酸聚氨酯木器涂料的耐水、耐溶剂等涂膜性能.探讨了树脂配方中丙烯酸酯类单体、有机硅氧烷单体的种类以及树脂酸值、羟基含量、玻璃化温度、中和度等参数... 在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中引入有机硅氧烷单体进行改性,以提高水性双组分丙烯酸聚氨酯木器涂料的耐水、耐溶剂等涂膜性能.探讨了树脂配方中丙烯酸酯类单体、有机硅氧烷单体的种类以及树脂酸值、羟基含量、玻璃化温度、中和度等参数对涂料双组分相容性、干燥性能和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合成配方中选择较高活性的丙烯酸羟乙酯单体和阻碍性的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单体,选择酸值在35~50mg/g(以KOH含量计)之间、羟基含量在3.5%左右、玻璃化温度在25℃左右并配合60%左右的中和度,所合成的树脂配制成的木器涂料具有优异的耐水和耐溶剂性,其干燥及胶化时间均达施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氧烷 水性涂料 聚氨酯 丙烯酸
下载PDF
聚硅氧烷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精华 侯孟华 +1 位作者 刘伟区 张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57-560,共4页
氨基硅油、甲苯二异氰酸酯与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和2000左右的聚氧化丙烯二醇在无溶剂条件下制备了相应的两类氨基硅油改性聚氨酯。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无环境污染的该法制备的改性聚氨酯与文献报道的溶剂法制备的改性聚氨酯具有类似的改... 氨基硅油、甲苯二异氰酸酯与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和2000左右的聚氧化丙烯二醇在无溶剂条件下制备了相应的两类氨基硅油改性聚氨酯。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无环境污染的该法制备的改性聚氨酯与文献报道的溶剂法制备的改性聚氨酯具有类似的改性效果,改性后的聚氨酯兼有有机硅和聚氨酯的特性。w(氨基硅油)=3%~15%时,有较明显的改性效果,且在w(氨基硅油)=10%时,两类改性聚氨酯都具有最佳综合性能,其伸长率较未改性的分别提高28 05%,52 38%,其表面水接触角分别提高了23°,25°,耐热性也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氨基硅油 改性
下载PDF
氨基硅油改性聚丁二烯聚氨酯脲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6
16
作者 全一武 倪寒立 +1 位作者 张俊生 陈庆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37,共4页
过量的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加入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AEAPS)、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中制成预聚体 ,以 3,3′-二氯 - 4,4′二苯基甲烷二胺 (MOCA)为固化剂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含量的硅氧烷改性聚丁二烯聚氨酯脲。通过接触角、表... 过量的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加入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AEAPS)、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中制成预聚体 ,以 3,3′-二氯 - 4,4′二苯基甲烷二胺 (MOCA)为固化剂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含量的硅氧烷改性聚丁二烯聚氨酯脲。通过接触角、表面光电子能谱 (ESCA)测试 ,应力应变、动态力学热分析 ,结果表明 ,氨基硅油在聚氨酯脲表面明显富集 ,聚丁二烯聚氨酯脲的力学性能改变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氨基硅油 聚丁二烯聚氨酯脲 合成 性能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陈精华 刘伟区 +1 位作者 宣宜宁 张斌 《聚氨酯工业》 2004年第1期12-14,共3页
以聚氧化丙烯二醇或聚氧化丙烯三醇、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在无溶剂条件下制备预聚体 ,利用二甲基硫甲苯二胺为固化剂合成一系列氨基硅油改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 ,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表面水接触角... 以聚氧化丙烯二醇或聚氧化丙烯三醇、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在无溶剂条件下制备预聚体 ,利用二甲基硫甲苯二胺为固化剂合成一系列氨基硅油改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 ,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表面水接触角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改性后的聚氨酯弹性体具有更优良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氨基硅油 弹性体 改性 二甲基硫甲苯二胺为 固化剂
下载PDF
氨基氟硅油改性聚氨酯合成及表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翁睿 张联盟 +2 位作者 王重辉 汪水平 王皓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4期586-591,共6页
以全氟辛基磺酰氟与端氨基硅油反应合成氨基氟硅油,将活性氨基封端的氨基氟硅油与聚醚二醇组成混合软段与异氰酸酯反应,合成了异氰酸根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采用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OCA)固化剂固化,得到了氨基氟硅油改... 以全氟辛基磺酰氟与端氨基硅油反应合成氨基氟硅油,将活性氨基封端的氨基氟硅油与聚醚二醇组成混合软段与异氰酸酯反应,合成了异氰酸根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采用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OCA)固化剂固化,得到了氨基氟硅油改性聚氨酯.用光电子能谱(XPS)、表面接触角、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材料的表面疏水、疏油性,耐水性及耐化学腐蚀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ω(PFATPS)=10%时,两相相容性很好,改性聚氨酯具有低表面能,表面水接触角提高了38°,表面油接触角提高了29°,耐水性及耐化学腐蚀性也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全氟辛基磺酰氟 氨基硅油 改性 表面性能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光固化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伟 洪鹏 +1 位作者 崔艳艳 刘晓暄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5064-15068,共5页
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加到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聚乙二醇(PEG600)混合物中进行反应,生成端基为异氰酸酯基的聚氨酯预聚体,用二羟甲基丙酸(DMPA)进行亲水扩链,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引入光固化基团,然后用三乙胺中和,... 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加到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聚乙二醇(PEG600)混合物中进行反应,生成端基为异氰酸酯基的聚氨酯预聚体,用二羟甲基丙酸(DMPA)进行亲水扩链,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引入光固化基团,然后用三乙胺中和,最后加水乳化,合成了一种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WPUA-Si)。通过FT-IR、TG、吸水率测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硅改性的水性聚氨酯树脂的耐水性和热稳定性均有所提高。采用实时(real time)红外光谱原位(in situ)跟踪监测了该树脂的光固化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当光引发剂Darocur1173含量为树脂质量的5%(质量分数),体系光固化速率为最优。此外,增大辐照光强也有利于树脂的光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氧烷 水性聚氨酯 光固化动力学 实时红外
下载PDF
硅氧烷-聚氨酯共聚物的制备及其作为固相微萃取头涂层用于分离水中芳香族化合物 被引量:6
20
作者 申书昌 宋文成 贾鹏禹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44-1446,共3页
合成了硅氧烷-聚氨酯共聚物,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该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将其用于固相微萃取用石英纤维的表面涂层并制备了萃取头。将此固相微萃取装置的萃取头萃取和分离顶空样瓶水样中的芳香化合物并引入仪器进行... 合成了硅氧烷-聚氨酯共聚物,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该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将其用于固相微萃取用石英纤维的表面涂层并制备了萃取头。将此固相微萃取装置的萃取头萃取和分离顶空样瓶水样中的芳香化合物并引入仪器进行色谱分析。结果表明:用共聚物涂层的石英纤维制成的萃取头的最高使用温度为260℃,涂层表面硅元素分布均匀。苯、氯苯、硝基苯的质量浓度均在50.0μg·L^(-1)范围以内与其色谱峰峰高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依次为0.432,0.756,0.511μ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烷-聚氨酯共聚物 固相微萃取涂层 芳香族化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