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 IN 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S
1
作者 许良中 陈红莉 +1 位作者 邱丙森 陶玲娣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3期61-64,共4页
The present work studied the application of AgNOR count to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CTCL) and cutaneous pseudolymphoma (CPL). Paraffin sections from 50 mycosis fungoides (22 MFI-Premyc... The present work studied the application of AgNOR count to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CTCL) and cutaneous pseudolymphoma (CPL). Paraffin sections from 50 mycosis fungoides (22 MFI-Premycotic stage, 24 MF Ⅰ infiltrative stage and 4 MF Ⅲ - tumor stage), 2 nonepidermotropic 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NECTCL) and 9 CPL were investigated. In each case, 200 cells randomly selected were examined using a × 100 oil immersion lens. The mean number, standard deviation and standard error of the mean of AgNOR counts were as follows: MFⅠ 1.17±0.09, SEM = 0.01; MⅡ 1.17±0.01, SEM = 0.01; MF Ⅲ. 3.55±0.87, SEM = 0.43; NECTCL 4.5±0.28, SEM -0.199; CPL 1.17±0.1, SEM ± 0.03. The results revealed a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TCL (MFⅢ+NECTCL) and CPL (t = 4.75, P<0.001), tumor stage (MF Ⅲ) and pretumor stage (MFI, MF Ⅱ) of mycosis fungoides (t = 4.75, P<0.001). Thus. AgNOR count is valuable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ORS MFI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 IN 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S
下载PDF
STUDIES OF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 AND MUCIN HISTOCHEMISTRY IN ULCERATIVE COLITIS
2
作者 虞积耀 杜毅 +4 位作者 夏敏良 胡端民 王鲁平 邢惠清 田玉旺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2期46-50,共5页
The argyrophil method for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 (AgNOR) known as the AgNor technique and mucin histochemical stain were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dysplasia and cancaration in ulcerative colitis Including 58 cas... The argyrophil method for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 (AgNOR) known as the AgNor technique and mucin histochemical stain were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dysplasia and cancaration in ulcerative colitis Including 58 cases of biopsy specimens and three cases operative specimens. The numbers of AgNOR have been gradully increased with the grades of dasplasls. Similarly the percentage of sialomucin having vicinal diols on side chain of sialic acid also gradully Increased with the grades of dysplasia. The AgNOR reflects rDNA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responsible for degrees of differentiation of cell. Epithelial cells secreting a heterogeneous mucin, could be taken as a signal of abnormal cellular differentiation. AgNOR and mucln chages might be assumed as a criteria In representing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OR STUDIES OF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 AND MUCIN HISTOCHEMISTRY IN ULCERATIVE COLITIS
下载PDF
Argyrophilic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 in MIB-1 positive cell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linico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and survival
3
作者 Dmitriy Sergeevich Kobyakov Ashot Merudzhanovich Avdalyan +2 位作者 Aleksandr Fedorovich Lazarev Elena Leonidovna Lushnikova Lev Moiseevich Nepomnyashchikh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64-269,共6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argyrophilic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Ag NOR)-associated proteins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and survival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Methods:A total of 20...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argyrophilic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Ag NOR)-associated proteins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and survival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Methods:A total of 207 surgical specimens diagnosed as NSCLC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Double-staining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using antigen Ki-67(clone MIB-1)and silver nitrate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Ag NOR-staining methods.Results:The Ag NOR area in MIB-1-positive cells of NSCLC is related to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under the TNM(tumor,node,and metastasis)system.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small Ag NOR area in MIB-1-positive cell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large Ag NOR area.Molecular,biological(Ag NOR area in MIB-1-positive cells),and clinicopathological(greatest tumor dimension,metastases to regional lymph nodes,histology,and differentiation)parameters a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of NSCLC.Conclusion:The Ag NOR area in MIB-1-positive cells is related to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and survival in NSC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阳性细胞 临床意义 核仁组成区 嗜银蛋白 AGNOR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
下载PDF
STUDY OF VARIANT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 (NOR)
4
作者 王戈华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88年第19期1652-1656,共5页
NOR is a chromosomal segment which contains several copies of the genes coding for 18 s and 28 s rNRA. This segment is found in humans on the secondary constriction site of the acrocentric chromosome (AC). A variant o... NOR is a chromosomal segment which contains several copies of the genes coding for 18 s and 28 s rNRA. This segment is found in humans on the secondary constriction site of the acrocentric chromosome (AC). A variant of NOR, double NOR (dNOR), has been found in some people. Deletion, repetition and elongated variants have also been found in previous studies. Light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and satellite association (SA) silver staining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mea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IANT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VNOR) acrocentric chromosome(AC) DOWN syndrome(DS)
原文传递
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检测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军业 戎铁华 +3 位作者 梁伊仁 龙浩 陈巧伦 马国伟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7-580,共4页
背景与目的:评估肿瘤组织分裂间期的AgNOR定量分布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疗效判断和预后评估。肿瘤免疫学证实肿瘤可诱发免疫抑制,测定T淋巴细胞核仁区的AgNOR活性表达可以探知T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状态。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 背景与目的:评估肿瘤组织分裂间期的AgNOR定量分布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疗效判断和预后评估。肿瘤免疫学证实肿瘤可诱发免疫抑制,测定T淋巴细胞核仁区的AgNOR活性表达可以探知T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状态。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活性表达在食管癌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检测在食管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75例健康人、276例食管癌患者的外周血,利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检测AgNOR含量(AgNOR面积与细胞面积的比值,即I/S%);同时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双抗体夹心法与化学比色法分别检测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的表达。结果:(1)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5.64±0.89)明显低于健康人(7.07±0.81)(P=0.000),灵敏度0.674,特异度0.920,Youden指数0.59,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2)食管癌患者AgNOR阳性率(67.4%)明显高于CEA(12.86%)、SCC(15.04%)、TSGF(36.49%),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AgNOR与CEA、SCC、TSGF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3)食管癌患者AgNOR阳性率明显高于CEA+SCC+TSGF联合检测的阳性率(54.4%),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8),而与AgNOR+CEA、AgNOR+S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T淋巴细胞 AGNOR检测 食管癌 诊断 治疗效果
下载PDF
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检测对恶性肿瘤临床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巧伦 梁伊仁 +4 位作者 何丽容 林静怡 梁永能 吴兴平 蔡体育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6-508,共3页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Ag NORs)在恶性肿瘤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制作银染T淋巴细胞涂片 ,显微镜下选取转化良好的T淋巴细胞 ,利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其Ag NORs含量 (Ag NORs面积与细胞核面...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Ag NORs)在恶性肿瘤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制作银染T淋巴细胞涂片 ,显微镜下选取转化良好的T淋巴细胞 ,利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其Ag NORs含量 (Ag NORs面积与细胞核面积的比值 ,即I /S % )。结果 检测 6 6例正常人、117例恶性肿瘤患者和 2 5例良性肿瘤患者 ,发现 :(1)正常人的T淋巴细胞Ag NORs含量与良性肿瘤患者和恶性肿瘤患者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其均值分别为 :7.0 9± 0 .79、6 .31± 0 .75、5 .4 4± 1.13。 (2 )正常人和良性肿瘤患者的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与鼻咽癌、食管癌、乳腺癌、肝癌患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鼻咽癌、食管癌、乳腺癌、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 6 2 .86 %、71.4 3%、6 6 .6 7%、70 %。 (3)观察 6 7例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的不同阶段 ,发现放疗中和放疗结束患者的T淋巴细胞Ag NORs均值分别为 4 .38± 1.16和 4 .16± 1.2 7,较放疗前 (均值 5 .5 5± 1.2 0 )低 ,但放疗一年后有所上升 (均值 5 .75± 0 .4 8)。 (4)观察 2 8例食管癌患者的不同治疗阶段 (术前、术后七天和术后一月 ) ,发现其T淋巴细胞AgNORs值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分别为 :5 .2 3± 1.16、5 .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恶性肿瘤 临床意义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关系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吴殷 张培元 +2 位作者 孙桂芝 袁梅英 朱新颖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81-184,共4页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AgNORs)的关系 ,并动态观察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 (APAAP)法及AgNORs测定方法 ,对 98例肺结核患者 ,3 9例肺炎患者和 41名正常人分别测定外周血T...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AgNORs)的关系 ,并动态观察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 (APAAP)法及AgNORs测定方法 ,对 98例肺结核患者 ,3 9例肺炎患者和 41名正常人分别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AgNORs,并对 71例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 肺结核患者的CD+ 3 、CD+ 4 、CD+ 4 /CD+ 8比值均明显降低 ,CD+ 8升高 ;AgNORs的I.S %值明显降低 ,与健康人及肺炎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随着肺结核患者病情的好转此两项指标逐渐上升。结论 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AgNORs检测结果一致 ,可动态地反映结核病人的免疫状态 ,并与病情发展呈良好的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核仁组成区 T淋巴细胞亚群 临床应用
下载PDF
AgNOR图像定量分析对肝针吸良恶细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田玉旺 吴霞 +2 位作者 丁华野 邓永江 黄晓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AgNOR图像定量分析对针吸肝细胞癌及增生肝细胞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真彩色图像分析技术对肝针吸细胞中的20例肝癌及5例增生肝细胞核内AgNOR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肝针吸癌细胞核内AgNOR的平均面积... 目的:探讨AgNOR图像定量分析对针吸肝细胞癌及增生肝细胞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真彩色图像分析技术对肝针吸细胞中的20例肝癌及5例增生肝细胞核内AgNOR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肝针吸癌细胞核内AgNOR的平均面积、平均积分光密度、直径及平均颗粒数明显高于增生肝细胞(P<0.01)。结论:AgNOR图像定量分析可为肝针吸癌细胞和增生肝细胞的鉴别诊断提供一种新的定量指标;AgNOR在形态、数量及分布上的不同特征也可作为鉴别两者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AGNOR染色 针吸 诊断
下载PDF
NHL的AgNOR定量研究及其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景琴 张顺利 李素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92-194,T202,共4页
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方法,是近年来肿瘤病理研究中的新技术。对32例非何杰金淋巴瘤(NHL)石蜡包埋切片进行了Ag NOR定量研究,探讨与组织类型及预后的关系。不同恶性程度组别的组织学类型之间以及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AgNOR... 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方法,是近年来肿瘤病理研究中的新技术。对32例非何杰金淋巴瘤(NHL)石蜡包埋切片进行了Ag NOR定量研究,探讨与组织类型及预后的关系。不同恶性程度组别的组织学类型之间以及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AgNOR均数差别均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AgNOR可望成为NHL组织分型及估计预后的一项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核仁组成区 预后
下载PDF
黑麦1R染色体特异性PCR引物的分子证据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二明 邢宏燕 +2 位作者 张文俊 文玉香 魏荣瑄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6期603-608,共6页
根据黑麦(SecalecerealeL.)与小麦(TriticumaestivumL.)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差异,按Koebner设计的引物序列,合成了黑麦特异引物NORR1。运用该引物对不同植物材料进行PCR扩... 根据黑麦(SecalecerealeL.)与小麦(TriticumaestivumL.)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差异,按Koebner设计的引物序列,合成了黑麦特异引物NORR1。运用该引物对不同植物材料进行PCR扩增。观察表明,含有黑麦1R染色体的植物材料均扩增出黑麦的特异带,但含有其他黑麦染色体的小麦种质、普通小麦品种及其近缘物种长穗偃麦草(Agropyronelongatum(Host)Beauv.)、簇毛麦(HaynaldiavilosaShur.)及大麦(HordeumvulgareL.)皆无任何扩增产物。荧光原位杂交进一步显示,NORR1引物的结合位点仅位于1R染色体上核仁组织区。因此可以认为,NORR1引物是在小麦遗传背景中鉴别黑麦1R染色体可靠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组织区 PCR 分子标记 黑麦 小麦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军业 戴淑琴 +6 位作者 李宝江 林鹏 戎铁华 杨名添 龙浩 姚广裕 陈捷鑫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158-116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利用KL型图像分析系统检测80例乳腺癌患者,4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25例乳腺炎症患者和75例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T淋巴细胞核仁银...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利用KL型图像分析系统检测80例乳腺癌患者,4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25例乳腺炎症患者和75例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T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即I.S%),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乳腺癌患者CA153和CEA。结果:发现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5.88±6.05%)明显低于健康人(7.07±0.81%)、乳腺纤维腺瘤患者(6.58±0.72%)和乳腺炎症患者(9.58±0.68%)(P=0.000);乳腺炎症患者AgNOR的活性表达明显高于健康人、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患者(P=0.000);健康人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AgNOR阳性率(65.00%)明显优于CA153(17.50%)和CEA(12.50%)的阳性率(P=0.000)。AgNOR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AgNOR阳性表达可作为评价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客观生物学指标;在乳腺癌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核仁组成区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在肿瘤免疫监测中的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健 闵敏 +2 位作者 钟国成 敬新蓉 贾静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8年第4期512-514,共3页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检测与肿瘤患者机体细胞免疫、生物治疗之间的关系,了解它在肿瘤免疫状态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对正常人、良性疾病及肿瘤患者,及肿瘤患者生物治...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检测与肿瘤患者机体细胞免疫、生物治疗之间的关系,了解它在肿瘤免疫状态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对正常人、良性疾病及肿瘤患者,及肿瘤患者生物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进行染色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与正常人及良性疾病患者之间、化疗后完全缓解者和复发转移者间、免疫细胞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检测可准确反映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与肿瘤负荷和病情进展呈负相关,与机体免疫状态呈正相关,它是恶性肿瘤病情、免疫状态监测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T淋巴细胞 免疫学状态
下载PDF
AgNOR在纤维源性肿瘤鉴别及预后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卫星 杜华贞 +1 位作者 付华民 任金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4-35,共2页
本文对88例纤维源性肿瘤进行了核仁形成区蛋白定量研究,其中纤维瘤6例,瘤样纤维组织增生45例,纤维肉瘤37例。结果表明三种病变及其亚类核仁形成区蛋白均值有显著与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P<0.001)。在随访的... 本文对88例纤维源性肿瘤进行了核仁形成区蛋白定量研究,其中纤维瘤6例,瘤样纤维组织增生45例,纤维肉瘤37例。结果表明三种病变及其亚类核仁形成区蛋白均值有显著与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P<0.001)。在随访的34例纤维肉瘤患者中,高核仁形成区蛋白均值患者(≥5)的生存时间显著短于低均值(<5)患者(P<0.05),5年生存率分别是20%与53%。因此,作者认为核仁形成区蛋白在鉴别纤维源性肿瘤及预测患者预后中均有一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源性 肿瘤 预后 AGNOR染色
下载PDF
原发性肺癌核仁组成区定量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彤 张素娟 +2 位作者 张亚历 董敬鹏 张义勋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70-272,285,共4页
用AgNOR定量法(计算AgNOR平均量/每核、数目、大小、位置及异形率)观察了78例肺癌(30例鳞癌、6例小细胞癌、31例腺癌、11例大细胞癌)病人的石蜡切片。结果表明,AgNOR颗粒有三种类型的形态特征:孤立圆形、细小弥漫型、粗大不规则型;每型... 用AgNOR定量法(计算AgNOR平均量/每核、数目、大小、位置及异形率)观察了78例肺癌(30例鳞癌、6例小细胞癌、31例腺癌、11例大细胞癌)病人的石蜡切片。结果表明,AgNOR颗粒有三种类型的形态特征:孤立圆形、细小弥漫型、粗大不规则型;每型肺癌有各自的一些形态特征;高分化腺癌细胞AgNOR平均数与其他类型肺癌相差非常显著(P<0.01);随着分化程度降低肺癌细胞AgNOR颗粒数增加、变细小或粗大不规则。作者认为,AgNORs颗粒数增加及不规则可能与基因调控、细胞增殖活性,核仁聚散等有关,对肺癌分型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组成区 组织化学 肺肿瘤 诊断
下载PDF
大肠良、恶性病变细胞核DNA含量及AgNORs定量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彭敦发 陈培辉 许敬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2-34,共3页
本文对83例大肠良、恶性病变细胞核DNA含量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定量研究,结果显示:非肿瘤性息肉核DNA含量接近正常粘膜,均为二倍体,腺瘤及腺癌DNA含量依次增高,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分别有33.33%(10/30)和69.70%(23/33)的... 本文对83例大肠良、恶性病变细胞核DNA含量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定量研究,结果显示:非肿瘤性息肉核DNA含量接近正常粘膜,均为二倍体,腺瘤及腺癌DNA含量依次增高,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分别有33.33%(10/30)和69.70%(23/33)的异倍体率。各组AgNORs计数结果也遵循类似的规律,且正常肠粘膜、非肿瘤性息肉、腺瘤及腺癌各组间AgNORs计数无重叠。表明DNA含量分析结合AgNORs计数及形态学观察对大肠肿瘤的早期诊断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DNA 含量 AGNOR染色
下载PDF
DPI染色显示黄姑鱼NOR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紫瑩 王浩华 +3 位作者 王凯武 刘贤德 王志勇 蔡明夷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161-167,共7页
研究了DPI染法显示黄姑鱼NOR的条件,并比较了DPI染法与银染法差别显示的位置、数目和直径.综合研究结果,DPI染法显示黄姑鱼NOR的程序可以归纳为:制片在60℃恒温箱中老化3~6h,接着在体积分数为80%的甲酰胺/2×SSC中65℃处理4min后... 研究了DPI染法显示黄姑鱼NOR的条件,并比较了DPI染法与银染法差别显示的位置、数目和直径.综合研究结果,DPI染法显示黄姑鱼NOR的程序可以归纳为:制片在60℃恒温箱中老化3~6h,接着在体积分数为80%的甲酰胺/2×SSC中65℃处理4min后,再用系列乙醇脱水,放在60℃下烘片5~10 min,然后滴加含有1μg/mL碘化丙啶(PI)的封片剂,盖上盖玻片,用指甲油封片.其中,热甲酰胺处理和PI染色是必须步骤;制片的老化和烘片虽非必须步骤,但可以提高差别显示的对比度.由DPI染法和银染法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差别显示区域的位置一致,数目分布相当,直径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见,DPI染法可以替代银染法用于显示黄姑鱼间期核和中期染色体的NOR.由数目比较试验结果显示,DPI染法组仅个别间期核(0.81%)观察到3个NOR,而银染组观察到3个以上的间期核达3.51%.这表明,DPI染法比银染法有更高的特异性,更适合黄姑鱼群体NOR多态性研究.此外,DPI染法还可与FISH联用,同时定位NOR和其他基因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染色体 核仁组织区域
下载PDF
亚精胺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喜珪 易同寅 +3 位作者 明珍平 钟沁萍 蒋明森 董惠芬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以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Argyrophilicnucleolarorganizerregionassociatedproteins,AgNORs)为评价指标,探讨亚精胺(Spermidine,Spd)对培养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方法采用联合法将虫龄为24d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 目的以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Argyrophilicnucleolarorganizerregionassociatedproteins,AgNORs)为评价指标,探讨亚精胺(Spermidine,Spd)对培养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方法采用联合法将虫龄为24d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接种于小盖玻片上,培养于常规培养基中。接种后第3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实验组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配制的终浓度为75μmol/L的Spd处理48h,对照组细胞则用不含Spd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时间相同;PBS清洗3次后换用常规培养基继续培养。于第7、14、21、28、35天分别对培养细胞进行AgNORs染色。使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培养细胞核内AgNORs颗粒数及平均吸光值,并作统计分析。结果经Spd处理,各实验组培养细胞AgNORs着色明显深于对照组;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着色均逐渐变浅。各实验组细胞AgNORs颗粒数目与平均吸光值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50.95、43.78;u14=55.23、43.54;u21=36.65、32.25;u28=31.6、32.95;u35=28.86、9.54;P<0.01)。各实验组AgNORs吸光值两两比较,除第7天与第14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q=0.008058,P>0.05),其余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pd具有促进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增殖的能力,每周用Spd处理培养细胞1次,能更大限度地促进血吸虫培养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精胺 血吸虫 日本 细胞 培养的 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
下载PDF
乳腺肿瘤的核仁组成区在冰冻切片、印片和电镜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詹镕洲 郑唯强 +1 位作者 龚志锦 秦洪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99-302,共4页
本文报道新鲜乳房肿块手术切除标本23例,进行冰冻切片和印片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研究,并对其中12例的瘤细胞的核仁结构作电镜观察。结果发现9例乳腺良性疾患AgNOR为3.33±1.19,10例恶性瘤AgNOR为9.21±1.24,差别非常... 本文报道新鲜乳房肿块手术切除标本23例,进行冰冻切片和印片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研究,并对其中12例的瘤细胞的核仁结构作电镜观察。结果发现9例乳腺良性疾患AgNOR为3.33±1.19,10例恶性瘤AgNOR为9.21±1.24,差别非常显著。印片的结果与其相似。推测可作为病理急诊时的辅助手段。电镜下良性瘤细胞核仁较小而略呈圆形,具有1~2个或3~4个原纤维中心,而恶性瘤细胞的核仁体积显著增大,形状不规则,可出现双核仁或二核仁,有多数细小的原纤维中心散在于整个核仁之中,核仁结构的改变可作为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组成区 超微结构 乳腺肿瘤
下载PDF
AgNOR图像定量分析在角结膜缘上皮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田玉旺 丁华野 +2 位作者 李彬 邓永江 黄晓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目的:探讨AgNOR图像定量分析对角结膜缘上皮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真彩色图像分析技术对角结膜缘上皮良、恶性病变(其中上皮增生19例,不典型增生6例,原位癌14例,鳞状细胞癌12例)细胞核内AgNOR... 目的:探讨AgNOR图像定量分析对角结膜缘上皮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真彩色图像分析技术对角结膜缘上皮良、恶性病变(其中上皮增生19例,不典型增生6例,原位癌14例,鳞状细胞癌12例)细胞核内AgNOR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在不同的病变中,细胞核内AgNOR颗粒的分布形态、大小及所占平均面积均存在明显差异,且与病变的良、恶性及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提示AgNOR图像定量分析对角结膜缘上皮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结膜肿瘤 计算机辅助 AGNOR 图像分析
下载PDF
前列腺癌细胞核中Ag-NORs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戴文森 宋永谦 +2 位作者 陈菊荣 吕泰忠 党宏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7-79,共3页
用银胶染色技术,对15例前列腺癌的石蜡切片标本进行了银染色核仁组成区的定量研究。以15例前列腺增生和10例良性增生伴上皮增生显著病例作对照。结果表明,前列腺癌胞核内 NORs 数增多,其均值为5.05±1.49(±S),显著高于前列... 用银胶染色技术,对15例前列腺癌的石蜡切片标本进行了银染色核仁组成区的定量研究。以15例前列腺增生和10例良性增生伴上皮增生显著病例作对照。结果表明,前列腺癌胞核内 NORs 数增多,其均值为5.05±1.49(±S),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的2.04±0.53(±S)和良性增生伴上皮增生显著的2.08±0.51(±S),P<0.001。作者认为,Ag-NOR 技术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核仁组成区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