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5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Buddhist sculpture art in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1
作者 ZHANG Dingwei CHEN Liesheng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7年第2期81-83,共3页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 雕塑艺术 佛教造像 造型特点 人物形象 审美取向 整体特征 雕刻艺术
下载PDF
山西大同金茂园遗址人群颅骨的形态学
2
作者 周亚威 王煜 +1 位作者 侯晓刚 李树云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46,共14页
本文对金茂园遗址人颅骨形态学的研究后发现,该墓地居民颅骨特征属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范畴,并表现出不同程度与东亚和东北亚类型接近的特点。种系纯度检验显示,男女两性均有同种系倾向,但女性各项指标变异范围更大。金茂园组与华南组... 本文对金茂园遗址人颅骨形态学的研究后发现,该墓地居民颅骨特征属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范畴,并表现出不同程度与东亚和东北亚类型接近的特点。种系纯度检验显示,男女两性均有同种系倾向,但女性各项指标变异范围更大。金茂园组与华南组、华北组关系最近,与通古斯组关系最远。在与古代组比较中,金茂园与以东亚类型为主的新丰组、水泊寺组等古代人群接近,与以北亚类型为主的东大井组、叭沟组等古代人群距离较远。金茂园遗址代表的北魏平城时期人群应是继承了大同地区原住民的遗传学特征,同时也受到了来自北方人群交流与迁徙的影响,尤其在金茂园女性人群中的表现似乎更加强烈。北魏平城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各民族融合的重要阶段,北魏孝文帝主动汉化的举措,极大程度地推进了拓跋鲜卑与汉族的融合,对大同地区考古遗址出土人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鲜卑人群的汉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 形态 东亚 民族融合 北魏
下载PDF
卫操与拓跋力微及其子孙——《桓帝功德颂碑》考释
3
作者 刘跃进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9,共8页
卫操撰写的《桓帝功德颂碑》既是北魏早期有文字记载的信史资料,又是北魏拓跋氏集团早期文章的代表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意义。以《桓帝功德颂碑》为研究对象,具体考察了卫操的生平事迹、碑文的真伪等问题,得出的结论是卫操与拓... 卫操撰写的《桓帝功德颂碑》既是北魏早期有文字记载的信史资料,又是北魏拓跋氏集团早期文章的代表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意义。以《桓帝功德颂碑》为研究对象,具体考察了卫操的生平事迹、碑文的真伪等问题,得出的结论是卫操与拓跋力微、拓跋禄官以及拓跋猗■、拓跋猗卢三代部落首领都有交往,他对北魏早期的历史比较熟悉。解读《桓帝功德颂碑》对北魏早期历史及文学史的深入研究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卫操 桓帝 拓跋力微 拓跋猗■ 碑文
下载PDF
从北魏国家认同迭变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
4
作者 崔明德 胡慧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2,共11页
北魏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以正统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为核心的国家认同。具体表现为:其一,盛乐时代新旧国号的议定及汉族士人对北魏王朝的支持、合作与依附;其二,平城时代寻根炎黄的华夏谱系开列、汉族士人的归附、对国家热爱与忠... 北魏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以正统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为核心的国家认同。具体表现为:其一,盛乐时代新旧国号的议定及汉族士人对北魏王朝的支持、合作与依附;其二,平城时代寻根炎黄的华夏谱系开列、汉族士人的归附、对国家热爱与忠诚的诠释;其三,洛阳时代自命“中国”与正统建构以及助推汉化改革。北魏国家认同的形成与演变,反映了北魏鲜卑贵族与汉族士人相互交融、心向中华的必然趋势,体现了“大一统”思想的力量。北魏三个时代的国家认同既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和巩固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国家认同 具体表现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北魏赐客制及其对民族交融的影响
5
作者 张鹤泉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1-23,共13页
拓跋珪恢复代国之时,实行使归顺者能够获得客身份的做法。北魏建国后,道武帝拓跋珪使赐客的规定制度化。北魏国家使“归国”少数族首领能够成为授客对象;而对“归国”汉人而言,只有上层群体,可以获得“客”身份。北魏国家对客实行了优... 拓跋珪恢复代国之时,实行使归顺者能够获得客身份的做法。北魏建国后,道武帝拓跋珪使赐客的规定制度化。北魏国家使“归国”少数族首领能够成为授客对象;而对“归国”汉人而言,只有上层群体,可以获得“客”身份。北魏国家对客实行了优待的措施,使少数族和汉族的客能够受封爵位和受任职官,并且,还能获得物质赏赐。尤其对少数族人的客,北魏国家实行赐婚的做法。因为北魏赐客制的实行,使客阶层与拓跋鲜卑统治者建立起牢固的君臣关系,并在“归国”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因而,也就促使“归国”群体的独立性逐渐泯灭。而且,随着孝文帝汉化措施的推行,使代人与汉人的交融不断深化,从而在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取向上日趋一致,因此,北魏实施的赐客制对促进北方民族交融,无疑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赐客制 民族 交融 影响
下载PDF
简论丧葬习俗对魏晋南北朝挽歌的影响
6
作者 时国强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魏晋南北朝的俭葬习俗淡化了死亡的神秘感,使挽歌作者能够理性平和地看待死亡,保持一种较为超然客观的态度,促成了自挽作品的出现。各种丧葬仪式为挽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意象,成为挽歌描写的重要内容。挽歌正式纳入礼制,得到官方书面形... 魏晋南北朝的俭葬习俗淡化了死亡的神秘感,使挽歌作者能够理性平和地看待死亡,保持一种较为超然客观的态度,促成了自挽作品的出现。各种丧葬仪式为挽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意象,成为挽歌描写的重要内容。挽歌正式纳入礼制,得到官方书面形式的认可后更受重视更为普及,促进了献赠挽歌作品的创作,激发了欣赏挽歌、演唱挽歌的兴趣,对名士风流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丧葬习俗 挽歌
下载PDF
新出北魏《薛怀吉墓志》补释探究
7
作者 刘军 《唐都学刊》 2024年第1期64-70,共7页
2017年,考古工作者抢救性发掘山西万荣西思雅北魏薛怀吉墓,出土完整墓志一方。该志翔实记录墓主的家世背景和仕宦履历,内容可与正史互相补证,对研究中古河东薛氏家族和北方民族、社会史极具参考价值。志主薛怀吉出自降臣薛安都之南祖房... 2017年,考古工作者抢救性发掘山西万荣西思雅北魏薛怀吉墓,出土完整墓志一方。该志翔实记录墓主的家世背景和仕宦履历,内容可与正史互相补证,对研究中古河东薛氏家族和北方民族、社会史极具参考价值。志主薛怀吉出自降臣薛安都之南祖房,依靠先世的功勋业绩、阀阅等第达到一流高门的层级。其政治归属系代人集团中的上客,备受恩典荣宠,仕进以五品释褐、三品终结,仕途飞黄腾达。且作为皇帝心腹重点培养,内充近侍、外镇方面,显赫一时。志文流露华夏认同取向,与河东薛氏借助祖源记忆荡涤蛮夷色彩的努力如出一辙。阀阅等第、政治归属和文化认同,乃扫描同类墓志三位一体的思考维度,代表内徙戎夷演进大势所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薛怀吉墓志》 河东蜀薛 阀阅等第 代人归属 华夏认同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皖江区域的乐舞艺术探究
8
作者 陆娟 《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9-85,共7页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政权的频繁交替,使得其文化也体现出多元的特征。而包括皖江区域在内的江南,则进入政权相对稳定的六朝时期,在南迁北方士族的影响下,经济、文化均有一定发展,甚至形成了“六代豪华”的局面。原本...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政权的频繁交替,使得其文化也体现出多元的特征。而包括皖江区域在内的江南,则进入政权相对稳定的六朝时期,在南迁北方士族的影响下,经济、文化均有一定发展,甚至形成了“六代豪华”的局面。原本在中原流传的百戏、清商乐舞等传入江南,与当地乐舞进行了融合,并产生出新的乐舞形式。通过文献调查法、思辨法、历史研究等方法,探索这一时期皖江区域的乐舞,有助于了解六朝时期江南乐舞文化,并对中国舞蹈史研究形成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皖江区域 舞蹈艺术
下载PDF
广西越州故城遗址玻璃珠饰的科学研究
9
作者 韦伟燕 刘松 +1 位作者 李青会 林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共11页
本研究利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超景深光学显微观测等多种方法对广西越州故城遗址出土的印度-太平洋玻璃珠饰进行科技分析,获取了玻璃珠的化学成分、物相结构、内部物理结构、表... 本研究利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超景深光学显微观测等多种方法对广西越州故城遗址出土的印度-太平洋玻璃珠饰进行科技分析,获取了玻璃珠的化学成分、物相结构、内部物理结构、表面显微形貌等综合物理化学信息,确定了玻璃珠的玻璃体系、制作工艺(着色工艺、成形工艺)和产地来源,探讨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线的国内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太平洋玻璃珠可能的输入路线。广西越州故城遗址发现的印度-太平洋玻璃珠为中外文明交流提供了新实物证据,对深入研究我国南北朝时期中外文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太平洋玻璃珠 越州故城遗址 魏晋南北朝 科技分析 丝路交流
下载PDF
从北魏墓志看鲜卑族迁都洛阳后对汉文化的接受和认同
10
作者 许宇航 李传印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8-44,共7页
北魏迁洛前后,社会形态与主流思想均有较大改变,墓志则直观反映了这一变化。洛阳时期的墓志较平城时期墓志的结构愈加完整,形制更为规范,内容也不断体现出对汉文化的接受与学习,体现出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社会思潮,此外还包含有部分道家... 北魏迁洛前后,社会形态与主流思想均有较大改变,墓志则直观反映了这一变化。洛阳时期的墓志较平城时期墓志的结构愈加完整,形制更为规范,内容也不断体现出对汉文化的接受与学习,体现出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社会思潮,此外还包含有部分道家、佛教以及玄学思想。在墓志书法风格上,迁洛以后的墓志书法风格趋于中原书风,秀美俊朗,淡化了平城时期书法的边疆苍野气息与浓厚的隶书笔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洛阳 墓志 鲜卑族 书法
下载PDF
北魏六镇的设置及影响
11
作者 杨润生 李德山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5-41,151,共8页
北魏前期,在北部边疆设置了6个军镇,自西向东依次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称为“北魏六镇”。六镇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防备柔然南下的侵扰,拱卫都城安全,以补长城防御的缺漏。六镇在北魏的北部防御体系内发挥了重要作用,具... 北魏前期,在北部边疆设置了6个军镇,自西向东依次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称为“北魏六镇”。六镇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防备柔然南下的侵扰,拱卫都城安全,以补长城防御的缺漏。六镇在北魏的北部防御体系内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军事战略意义。六镇是多民族聚居区域,其民族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和边疆开发。孝文帝时期,北魏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六镇的军事地位下降,镇民的身份地位也随之降低,社会各阶层矛盾不断加深,最终爆发六镇起义。在起义过程中,形成了一批军人集团,后来成为影响北魏政局的重要因素。六镇的瓦解间接导致北魏政权的结束,六镇成为结束北魏统治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抵御柔然 六镇 军事防线 六镇起义
下载PDF
中国传统风景审美思想对魏晋南北朝敦煌佛教壁画的影响
12
作者 王玫 张春彦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魏晋南北朝是山水画与宗教绘画共生并存的时期,这一时期“道释画渐盛”“山水画成立”,尤以南北朝时期佛教画最盛。佛教画与山水画在敦煌相遇。受中国风景审美的影响,敦煌佛教壁画表现出了与印度、中亚不同的形式和风格,更加注重风景、... 魏晋南北朝是山水画与宗教绘画共生并存的时期,这一时期“道释画渐盛”“山水画成立”,尤以南北朝时期佛教画最盛。佛教画与山水画在敦煌相遇。受中国风景审美的影响,敦煌佛教壁画表现出了与印度、中亚不同的形式和风格,更加注重风景、建筑以及世俗生活的表达,是背后这一时期中国古人风景设计与风景文化的真实再现。文章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佛教壁画,系统对比同一时期印度和中亚的佛教美术,从而进一步明确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的风景审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审美 风景表达 魏晋南北朝 敦煌佛教壁画 印度佛教美术
下载PDF
隋代登歌的历史渊源及其施用探析
13
作者 杨成秀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9,共14页
登歌是雅乐的重要内容,本取登堂而歌之意,其通过表演空间的定位,体现“贵人声”的思想,在西周大祭祀、大飨、乡饮酒礼等礼仪中均有体现。汉魏以后,伴随五礼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登歌逐渐固定成为礼仪用乐中与宫悬相区别的、具有一定乐器组... 登歌是雅乐的重要内容,本取登堂而歌之意,其通过表演空间的定位,体现“贵人声”的思想,在西周大祭祀、大飨、乡饮酒礼等礼仪中均有体现。汉魏以后,伴随五礼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登歌逐渐固定成为礼仪用乐中与宫悬相区别的、具有一定乐器组合及歌唱的特定表演类型,唐宋之际被广泛运用于吉礼、嘉礼、宾礼等重大礼仪中。据史籍记载,隋代登歌吸纳了魏晋南北朝礼乐变革的成果,在乐器构成和施用制度上为后续在唐宋时代的发展奠定了基本轮廓,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歌 魏晋南北朝 隋代
下载PDF
十六国北魏初期的王言与中古北方文学传统的生成
14
作者 郭晨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8-198,共11页
王言作为一种文学文本,承载着中古北方文学特有的观念和精神。王言对国家、帝王权力的展现,成为北方政权争取正朔之利器,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成为北方社会地位最高、最具代表价值的文学样式。王言作为一种文学传统和制度... 王言作为一种文学文本,承载着中古北方文学特有的观念和精神。王言对国家、帝王权力的展现,成为北方政权争取正朔之利器,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成为北方社会地位最高、最具代表价值的文学样式。王言作为一种文学传统和制度化写作奠定于十六国和北魏初期,经由北朝历代一直延续至隋代,形成了悠久的文学传统,一是中古北方帝王亲撰王言;二是王言成为北方文人奠定文坛地位和突破仕途之捷径;三是北方王言形成了宏壮贞刚的文风,并对南方王言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其修辞技巧的提高,使得南方王言从原先行政工具的地位中逐渐摆脱出来,具备独立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言 十六国 北魏初期 文学传统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游军研究
15
作者 付昊天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4-89,共6页
“游军”在史籍中一开始指代游离于外、居无定所的军队,而后逐渐成为了机动军队的代名词,分别出现于三国后期的平定诸葛诞的淮南战场和魏蜀交战频频的关中战场。两晋南朝时期,游军一方面仍是临时的机动军队代名词,运用于大规模的军事场... “游军”在史籍中一开始指代游离于外、居无定所的军队,而后逐渐成为了机动军队的代名词,分别出现于三国后期的平定诸葛诞的淮南战场和魏蜀交战频频的关中战场。两晋南朝时期,游军一方面仍是临时的机动军队代名词,运用于大规模的军事场合;另一方面出现了层级化和职官化的趋势,并承担了地方治安和守卫的责任。北方的十六国北朝时期,游军仍为临时机动军队的代名词,未出现和南朝相似的专官管理和层级化的趋势;到了隋唐五代时期,游军彻底沦为了机动军队的代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 游军 临时机动军队 专官化管理 层级化
下载PDF
晋阳地区东魏北齐墓葬地域特征探析
16
作者 董雪迎 《文物季刊》 2024年第1期108-121,共14页
晋阳地区东魏北齐墓葬和邺城地区存在相似性的同时又具有较为强烈的地域特征,在墓葬形制、随葬品、葬具与葬式、墓葬壁画等方面均有表现。晋阳地区东魏北齐墓葬地域特征的形成,可能受到了拓跋鲜卑旧俗和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并与晋阳本... 晋阳地区东魏北齐墓葬和邺城地区存在相似性的同时又具有较为强烈的地域特征,在墓葬形制、随葬品、葬具与葬式、墓葬壁画等方面均有表现。晋阳地区东魏北齐墓葬地域特征的形成,可能受到了拓跋鲜卑旧俗和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并与晋阳本地军政状况等密切相关。东魏北齐政权结构决定了晋阳特殊的军政地位,进而可能影响了晋阳地区墓葬文化的形成;而晋阳与邺城两地既相似又不同的墓葬特征,可能是东魏北齐时期晋阳怀朔勋贵与高氏统治者之间既相辅相成又充满矛盾和斗争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阳 东魏北齐墓 地域特征 邺城
下载PDF
北魏柔然女水之战考论
17
作者 潘尧 《史志学刊》 2024年第3期4-12,共9页
北魏皇兴四年(470)九月爆发的女水之战是北魏与柔然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战争,对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以及各自国内政局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对战争经纬的复原,可知战争由北魏与柔然双方最高统治者亲自坐镇指挥,往返六千余里,然... 北魏皇兴四年(470)九月爆发的女水之战是北魏与柔然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战争,对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以及各自国内政局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对战争经纬的复原,可知战争由北魏与柔然双方最高统治者亲自坐镇指挥,往返六千余里,然仅耗时十九日,充分体现了游牧战争的特征。女水之战是一场维护北魏为中心的册封朝贡国际秩序之战,不再是过去北族游牧部落间单纯地报复与掠夺性战争。经此一战奠定了北魏与柔然此后数十年间稳定的外交关系,维护了以北魏为中心的朝贡册封国际格局。然而北魏显祖亲征取得的完胜却将其推入了一个更加尖锐的权力格局之争中,成为导致显祖与冯氏权斗激烈化,被迫逊位的重要因素。此外,作为研究北魏柔然关系重要直接史料的《北伐颂》在新修订的《魏书》中存在数处明显的文字失校与句读误断,现据日本环流中土的汉籍弘仁本《文馆词林》予以补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柔然 《北伐颂》 女水之战
下载PDF
内蒙古博物院收藏的北魏彩绘木棺
18
作者 丁勇 曹家芃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2-60,共9页
现藏内蒙古博物院的两具彩绘木棺虽年代久远,但棺板彩绘颜色鲜艳,画面内容基本完好。根据画面内容确定为北魏时期的两具木棺。在述清现存棺板彩绘内容的基础上,对所绘内容表现出的北魏时期生产、生活形态进行了考证,推断其时代为北魏孝... 现藏内蒙古博物院的两具彩绘木棺虽年代久远,但棺板彩绘颜色鲜艳,画面内容基本完好。根据画面内容确定为北魏时期的两具木棺。在述清现存棺板彩绘内容的基础上,对所绘内容表现出的北魏时期生产、生活形态进行了考证,推断其时代为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后的彩绘木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彩绘木棺 鲜卑汉化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美学的对冲与互补——以阮籍和嵇康音乐思想为例
19
作者 杜伟 徐楠 《保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6-102,共7页
阮籍、嵇康作为“竹林七贤”的重要人物,其音乐思想作为魏晋时期的音乐典范具有众多类似之处,他们的音乐思想均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但二者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从二人对音乐的教化功能、音乐观等方面对二人音乐思想进行探讨,展现魏晋南... 阮籍、嵇康作为“竹林七贤”的重要人物,其音乐思想作为魏晋时期的音乐典范具有众多类似之处,他们的音乐思想均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但二者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从二人对音乐的教化功能、音乐观等方面对二人音乐思想进行探讨,展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审美偏向与其中的内在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阮籍 嵇康 音乐美学
下载PDF
北魏王朝推广佛教音乐的作用与影响
20
作者 赵烨 詹林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1-76,共6页
北魏王朝大力推广佛教音乐,彰显出兼容并蓄的文化理念。佛教音乐在北魏获得广泛传播,成为北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魏统治者通过营建佛寺、举办法会、派遣使节等措施,促进了佛教音乐与本土音乐的融合,丰富了民众的音乐生活。佛教... 北魏王朝大力推广佛教音乐,彰显出兼容并蓄的文化理念。佛教音乐在北魏获得广泛传播,成为北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魏统治者通过营建佛寺、举办法会、派遣使节等措施,促进了佛教音乐与本土音乐的融合,丰富了民众的音乐生活。佛教音乐的传播为民族大一统奠定了文化基础,形成于北魏时期的佛教音乐体系为后世佛乐发展奠定了艺术根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王朝 佛教音乐 民族融合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