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3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的基本精神
被引量:
5
1
作者
陈万求
刘灿
苑芳军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12-117,共6页
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具有以下基本的精神特质:天人合一、以道驭技、以人为本和经世致用。天人合一是哲学基础,它决定了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的基本走向和理论旨趣;以道驭技为理论核心,它构成了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的光辉的一面;以人为本是价...
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具有以下基本的精神特质:天人合一、以道驭技、以人为本和经世致用。天人合一是哲学基础,它决定了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的基本走向和理论旨趣;以道驭技为理论核心,它构成了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的光辉的一面;以人为本是价值归依,它深深根植于科学家和技术工匠的心灵之中;经世致用为突出特点,它奠定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以解决实际问题见长的风格。这些主要精神是中国传统科技伦理的菁华,是处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历史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以道驭技
以人为本
经世致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人合一”命题的生态伦理学解读
被引量:
2
2
作者
姚俭建
仇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25-28,共4页
本文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解读“天人合一”命题 ,认为该命题不仅表现为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 ,而且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究。它潜在地具有生态道义观和生态价值观的双重意义。揭示这些内涵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
本文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解读“天人合一”命题 ,认为该命题不仅表现为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 ,而且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究。它潜在地具有生态道义观和生态价值观的双重意义。揭示这些内涵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学
生态道义
生态价值
"天人合一"命题
人
自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中国古代作为政治合法性理念的“天人合一”思想
被引量:
9
3
作者
徐春根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33-37,共5页
中国古代作为政治合法性理念的"天人合一"思想,常被统治者视为"法天而治"、"敬德保民"的"仁民"政治路线。倘若统治者无道无德无心无能保民,便实质上丧失了继续统治的权利。这一思想尽管在历史...
中国古代作为政治合法性理念的"天人合一"思想,常被统治者视为"法天而治"、"敬德保民"的"仁民"政治路线。倘若统治者无道无德无心无能保民,便实质上丧失了继续统治的权利。这一思想尽管在历史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但是它的基本精神对于我们今天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反思诸多政治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政治合法性
君权天授
天命靡常
惟德是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初至春秋天命观中的“德”与“道”
被引量:
2
4
作者
唐明亮
黄鸿春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50-153,156,共5页
与殷人的迷信相比,周人在认识"天"、追求"天命"的方式上更为理性,通过关注人事来把握天命。周初统治者认为"天命有德",在人事上提倡修"德"。春秋时期的社会剧变,使人们对于"德"与&qu...
与殷人的迷信相比,周人在认识"天"、追求"天命"的方式上更为理性,通过关注人事来把握天命。周初统治者认为"天命有德",在人事上提倡修"德"。春秋时期的社会剧变,使人们对于"德"与"天命"的关系提出质疑,于是提出了"道"。但是,现实中政治斗争的胜利不完全取决于"有道"或"无道",而是由实力决定的,这愈发促使人们从追求天命的理想中转而关注现实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关系
德
道
天命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先秦儒家“天人合一”观的伦理内涵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道志
皮伟兵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7-99,共3页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以"天人合一"为基本精神。先秦儒家认为,天是人的价值和道德本原,人对天又具有主体能动性。在天人关系上,天与人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是人的道德与天的本质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和共同性。因此,"...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以"天人合一"为基本精神。先秦儒家认为,天是人的价值和道德本原,人对天又具有主体能动性。在天人关系上,天与人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是人的道德与天的本质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和共同性。因此,"天人合一"实质上是在道德基础上的合一,即"天人合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天人合一
天人合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命”意识与“以德配天”说
被引量:
2
6
作者
魏春艳
李尔康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49-55,共7页
所谓"天命"说,即"天"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主宰著天底下的一切,具有一种权威性、绝对性,不可抗拒。通过"天命"的规定,人世间才有了伦理秩序,尊卑等级规范。君王统治管理天的权力也为"天命"。这...
所谓"天命"说,即"天"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主宰著天底下的一切,具有一种权威性、绝对性,不可抗拒。通过"天命"的规定,人世间才有了伦理秩序,尊卑等级规范。君王统治管理天的权力也为"天命"。这也是君权神授的思想源头。"天"主持人世间的正义与奖惩,维护着古代的政治秩序。"天命"说,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就"礼法文化"而言,"天命"说涉及君权的合法性与神圣性,以及社会治理的法度法规的权威性问题,而且涉及到人生的生死贵贱。所谓"天命"说,实质上就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天命"文化,也可以称之为"天命"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说
君权神授
社会规范
以德治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天人合一的道德主体性
被引量:
1
7
作者
林晓希
胡志刚
《武陵学刊》
2015年第4期13-16,共4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命题,代表了中国哲学的发展特点。天人合一中所蕴含的道德主体思想,经历了人格主体的凸显、"仁"意义上的道德主体构建和"尽性知天"的道德主体传承方式。天人合一中的主体性思想不仅是...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命题,代表了中国哲学的发展特点。天人合一中所蕴含的道德主体思想,经历了人格主体的凸显、"仁"意义上的道德主体构建和"尽性知天"的道德主体传承方式。天人合一中的主体性思想不仅是沟通天人关系的桥梁,更凸显了中国传统哲学对价值理性的重视与肯定,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人
道德
主体性
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天人合一”观之价值意蕴的多重性
被引量:
7
8
作者
李明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1-65,69,共6页
传统命题总是需要从时代角度,给予不断地重新挖掘和阐释而发现其“活”的精神。通过对“天”的破解和天人相“合”之条理与层面的梳理,可以揭示传统儒家“天人合一”观所隐涵的和合思维方式,以及由此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
传统命题总是需要从时代角度,给予不断地重新挖掘和阐释而发现其“活”的精神。通过对“天”的破解和天人相“合”之条理与层面的梳理,可以揭示传统儒家“天人合一”观所隐涵的和合思维方式,以及由此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心灵三大基本关系中形成的和谐的生态伦理价值、至善的社会道德价值和圆满的人生境界价值,从而能够为现代人揭开“天人合一”观古典、神秘的面纱把握其多重性价值意蕴,并藉此领悟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基本精神与理论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中国哲学
天人合一
生态伦理
社会道德
人生境界
思维方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综合思维方式与儒学是否宗教的问题
被引量:
1
9
作者
蔡德贵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0-138,共9页
中国远古先民有一个独立的上帝观念,但是这种观念被后来的儒家所否定。儒家向来提倡天人合一的综合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泯灭了天(上帝)和人之间的界限,因此儒家没有一个至上神的观念,不可能形成神学宗教。这种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贯彻...
中国远古先民有一个独立的上帝观念,但是这种观念被后来的儒家所否定。儒家向来提倡天人合一的综合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泯灭了天(上帝)和人之间的界限,因此儒家没有一个至上神的观念,不可能形成神学宗教。这种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贯彻了中国思想史的始终,中国的一部"二十四史",无不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己任,中国没有自己的信仰史。儒家的宗教性在其道德宗教方面,其主旨在于妥善地处理天和人、人与人、人的内在自我和肉体之间的关系。儒家对这些关系的处理在当今仍然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天人合一
道德宗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易传》的德育思想及现代启示
被引量:
1
10
作者
王棋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2期48-53,94,共7页
《易传》强化德育的传播力与教育功能离不开其由象而德的哲学思维以及一套取象方法。《易传》通过卦象对物象的象征与关联,论证生命的道德本性与社会律则的统一性,它把德性德育与规范德育、道德理性与道德感性的关系问题置于天人合德的...
《易传》强化德育的传播力与教育功能离不开其由象而德的哲学思维以及一套取象方法。《易传》通过卦象对物象的象征与关联,论证生命的道德本性与社会律则的统一性,它把德性德育与规范德育、道德理性与道德感性的关系问题置于天人合德的天人哲学运思境域,把德性德育、理性德育提升到道德信念的高度。《易传》把德育方法、路径与原理统一起来,论证了"天人合德"的德育依据和"继善成性"的德育自信,"元亨利贞"的品德提升和"自昭明德"的德育着力点,"易知简能"的德育要求与法象天地、直观易卦的德育旨意,"崇德广业"的圣人人格追求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生命境界,形成其基本德育理论。学习《易传》"法象天地"的德育学经验对于现代道德教育如何提升道德体验、道德实践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德育
德性
道德主体
天人
道
卦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析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被引量:
2
11
作者
成中英
《衡水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3-7,119,共6页
中国哲学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主体。关于天人之际的关系,《易传》提出“天人合德”的思想,之后子思、孟子、荀子都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到宋代的张载,则将其发挥成为“天人合一”的本体宇宙论,这是中国哲学的主流。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有其历...
中国哲学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主体。关于天人之际的关系,《易传》提出“天人合德”的思想,之后子思、孟子、荀子都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到宋代的张载,则将其发挥成为“天人合一”的本体宇宙论,这是中国哲学的主流。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有其历史的根源,也反映出早期中国的民间信仰,但并不能代表中国哲学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感应
天人合德
天人合一
天人相分
人存原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解构与重建:儒家生态伦理的困境及反思
被引量:
3
12
作者
陆永胜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6-20,共5页
儒家生态理论思想对于传统儒家学说具有解构和重建的双重意义,这主要体现为:解构由天到人的德性生成模式,反向建构生态伦理的生生之德;解构"天"与"人"形上合一的模式,重建"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宇宙观;以...
儒家生态理论思想对于传统儒家学说具有解构和重建的双重意义,这主要体现为:解构由天到人的德性生成模式,反向建构生态伦理的生生之德;解构"天"与"人"形上合一的模式,重建"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宇宙观;以差等之爱建构有限度的一体之仁观,解构"仁"与"欲"的现实紧张。儒家生态伦理的建构不是断章取义后的意义串联,对之保持反思是使其更具有理论逻辑性和实践意义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生态伦理
生生之德
天人合一
差等之爱
一体之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儒家仁学天人和谐之环境伦理思想
被引量:
1
13
作者
谢树放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3-96,共4页
儒家天人相和仁学思想有着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念与思想体系,儒家强调万物一体、主客统一,天地自然更具根本性;以生释仁,强调珍惜生命、珍爱万物,是“替天行道”的道德至善;提出“民胞物与”“人者,天地之心”,既强调人与...
儒家天人相和仁学思想有着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念与思想体系,儒家强调万物一体、主客统一,天地自然更具根本性;以生释仁,强调珍惜生命、珍爱万物,是“替天行道”的道德至善;提出“民胞物与”“人者,天地之心”,既强调人与自然不可分割又凸显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人当尽天赋本心,尽关爱保护自然的道德义务,以体现人贵于自然万物,实现以人为本、爱物与爱人的统一,实现仁,达到人的道德完善。儒家天人和谐仁学思想在生态环境伦理观上的独特认识,可为我们突破并超越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不同认识,为今天解决生态危机、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传统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
天人和谐
生生大德
仁民爱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董仲舒“天人理论”对汉代政治合法性的构建
被引量:
2
14
作者
吴锋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22-30,共9页
政治合法性问题是历代统治者的忧虑,西汉初年也不例外。董仲舒为汉家天下的长治久安从天为主宰和天人感应中寻找合法性依据,他确立了"以人随君,以君随天"的理论基础,将君王的品德置于政治合法性讨论的核心,指出新王改制的本...
政治合法性问题是历代统治者的忧虑,西汉初年也不例外。董仲舒为汉家天下的长治久安从天为主宰和天人感应中寻找合法性依据,他确立了"以人随君,以君随天"的理论基础,将君王的品德置于政治合法性讨论的核心,指出新王改制的本质是奉天行事,顺时而为是传统合法性的表现,行政制衡源于五行的相生相克的关系,三纲的确定源于阴阳虚实关系。总之董仲舒构建汉代政治统治合法性的思考在根本上是为时政寻找合法性的论证,为天下寻找安定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合法性
天人感应
品德
新王改制
顺时而为
五行
三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伦理”与“道德”辨正
被引量:
1
15
作者
毛豪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8-62,共5页
伦理和道德是两个使用频率很高但又常常被混淆的概念。伦理指人际互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而道德则是个体对天道、人道及所处社会倡导的价值标准、伦理规范的洞察、领悟和践行。动词性的道德才能真正彰显其本质特征。伦理和道德既相...
伦理和道德是两个使用频率很高但又常常被混淆的概念。伦理指人际互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而道德则是个体对天道、人道及所处社会倡导的价值标准、伦理规范的洞察、领悟和践行。动词性的道德才能真正彰显其本质特征。伦理和道德既相互区别又有密切关联。伦理学和道德学应是高度相关的两个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道德
天道
人道
人伦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著述者的心术:章学诚对传统文德论的新见解
16
作者
石明庆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8-11,28,共5页
作为一个以学者自我期许的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重视的是著述之文,而轻视文人之文,他对作者文德的论述偏于学者一面。他的文德论虽然沿用了传统的道德文章合一之言辞,但实际是旧瓶装新酒。章学诚讲文德是从天人性情之辨的高度,超越一...
作为一个以学者自我期许的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重视的是著述之文,而轻视文人之文,他对作者文德的论述偏于学者一面。他的文德论虽然沿用了传统的道德文章合一之言辞,但实际是旧瓶装新酒。章学诚讲文德是从天人性情之辨的高度,超越一般的道德文章论,也比单纯的才性论多了一层天人之辨的内涵,是站在讲明大道的学术高度上的深思。其文德论大体包括"临文必敬"、"论古必恕"和"立言为公"三个方面。既要发挥著述者个体的天性,又要努力以天下为公为学术的目标,也就是追求公私、天人之统一才是章学诚论文德、论学术的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文德
心术
天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冯友兰“天地境界”说的环境伦理意蕴
17
作者
曾昭斌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9-11,共3页
冯友兰先生的"天地境界"说包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意蕴。人不仅应对社会承担责任,而且也应对宁宙自然承担责任;人类不应一味地征服自然,而应该顺应自然。从冯先生天地境界说的角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对我们体悟人生境界及人生...
冯友兰先生的"天地境界"说包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意蕴。人不仅应对社会承担责任,而且也应对宁宙自然承担责任;人类不应一味地征服自然,而应该顺应自然。从冯先生天地境界说的角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对我们体悟人生境界及人生意义是一重要的指导和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天地境界
人
自然
环境伦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荀子荣辱观念之再考察
18
作者
程元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9-12,共4页
荀子作为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批判和吸收各家各派的同时,继承了孔孟关于荣辱观念的根本理路,对当时的社会治乱、人心世风进行了深入的洞察,对当时的天人关系、天人之分进行了细致的探究。他从人性的先天不足入手,于先王之道...
荀子作为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批判和吸收各家各派的同时,继承了孔孟关于荣辱观念的根本理路,对当时的社会治乱、人心世风进行了深入的洞察,对当时的天人关系、天人之分进行了细致的探究。他从人性的先天不足入手,于先王之道的根本精神处找出路,从而构建出了自己的荣辱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辱
性情
天人之分
君师礼教
德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生态哲学视角下的库切小说研究
19
作者
房洁
韩海燕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2-59,共8页
库切在众多作品中对生态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库切小说的生态解读多局限于西方的批评理论。儒家“天人合一”“仁民爱物”“重己役物”等观念蕴含了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从儒家生态哲学视角解读库切小说中的自然生态...
库切在众多作品中对生态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库切小说的生态解读多局限于西方的批评理论。儒家“天人合一”“仁民爱物”“重己役物”等观念蕴含了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从儒家生态哲学视角解读库切小说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探讨库切对于生态危机背后文化根源的批判,可以揭示以工具主义、功利主义为特征的人类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思想对自然的掠夺、人性的戕害以及人际关系的破坏。儒家生态哲学呼吁以仁爱之心和同情共感关怀天地万物,重己役物,达至天人合一的境界,或可为缓解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提供一种有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切
儒家
生态哲学
天人合一
仁民爱物
重己役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人合一:古代文学与道德的契合之基
20
作者
贺根民
《河池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5,共5页
天人合一观念反映了传统的宇宙观,它架构了人类认识由自然到社会的文化桥梁。远古先民的天人关系带有依附自然的色彩,秦汉以来的天人关系探究添加浓郁的道德因子。历代失意文人借诸天人合一来获取心灵的满足,侧重人与宇宙的关系来展示...
天人合一观念反映了传统的宇宙观,它架构了人类认识由自然到社会的文化桥梁。远古先民的天人关系带有依附自然的色彩,秦汉以来的天人关系探究添加浓郁的道德因子。历代失意文人借诸天人合一来获取心灵的满足,侧重人与宇宙的关系来展示其诗性智慧。天人关系铺设了传统文人对宇宙大化和人类社会的认知脉络,天人关系的生发、演绎路径构成古代文学与道德的契合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道德
天命人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的基本精神
被引量:
5
1
作者
陈万求
刘灿
苑芳军
机构
长沙理工大学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出处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12-117,共6页
文摘
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具有以下基本的精神特质:天人合一、以道驭技、以人为本和经世致用。天人合一是哲学基础,它决定了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的基本走向和理论旨趣;以道驭技为理论核心,它构成了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的光辉的一面;以人为本是价值归依,它深深根植于科学家和技术工匠的心灵之中;经世致用为突出特点,它奠定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以解决实际问题见长的风格。这些主要精神是中国传统科技伦理的菁华,是处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历史依托。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以道驭技
以人为本
经世致用
Keywords
unit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controlling the technology, with
morals
hu
man
orientation
governance with pragmatic ideals
分类号
B82-09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人合一”命题的生态伦理学解读
被引量:
2
2
作者
姚俭建
仇睿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25-28,共4页
文摘
本文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解读“天人合一”命题 ,认为该命题不仅表现为对人与人关系的认知 ,而且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究。它潜在地具有生态道义观和生态价值观的双重意义。揭示这些内涵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生态伦理学
生态道义
生态价值
"天人合一"命题
人
自然
Keywords
heaven
-
and
-
man
ecological ethics
ecological morality
ecological value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国古代作为政治合法性理念的“天人合一”思想
被引量:
9
3
作者
徐春根
机构
嘉应学院政法系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33-37,共5页
文摘
中国古代作为政治合法性理念的"天人合一"思想,常被统治者视为"法天而治"、"敬德保民"的"仁民"政治路线。倘若统治者无道无德无心无能保民,便实质上丧失了继续统治的权利。这一思想尽管在历史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但是它的基本精神对于我们今天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反思诸多政治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天人合一”
政治合法性
君权天授
天命靡常
惟德是辅
Keywords
The harmony between the
heaven
and
man
the political legality
monarchic power entitled by god
the will
of
the god
assistance
of
morality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初至春秋天命观中的“德”与“道”
被引量:
2
4
作者
唐明亮
黄鸿春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50-153,156,共5页
文摘
与殷人的迷信相比,周人在认识"天"、追求"天命"的方式上更为理性,通过关注人事来把握天命。周初统治者认为"天命有德",在人事上提倡修"德"。春秋时期的社会剧变,使人们对于"德"与"天命"的关系提出质疑,于是提出了"道"。但是,现实中政治斗争的胜利不完全取决于"有道"或"无道",而是由实力决定的,这愈发促使人们从追求天命的理想中转而关注现实社会。
关键词
天人关系
德
道
天命观
Keywords
heaven
and
man
Relationship
Moral
Tao
Fatality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先秦儒家“天人合一”观的伦理内涵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道志
皮伟兵
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社科部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7-99,共3页
文摘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以"天人合一"为基本精神。先秦儒家认为,天是人的价值和道德本原,人对天又具有主体能动性。在天人关系上,天与人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是人的道德与天的本质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和共同性。因此,"天人合一"实质上是在道德基础上的合一,即"天人合德"。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天人合一
天人合德
Keywords
the pre - Qin Confucianism the unity between
man
and
heaven
the unity between
man
's morality
and
the morality
of
heaven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命”意识与“以德配天”说
被引量:
2
6
作者
魏春艳
李尔康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
出处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49-55,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古代礼法文化与原始宗教意识研究"(11XFX003)阶段性成果
文摘
所谓"天命"说,即"天"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主宰著天底下的一切,具有一种权威性、绝对性,不可抗拒。通过"天命"的规定,人世间才有了伦理秩序,尊卑等级规范。君王统治管理天的权力也为"天命"。这也是君权神授的思想源头。"天"主持人世间的正义与奖惩,维护着古代的政治秩序。"天命"说,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就"礼法文化"而言,"天命"说涉及君权的合法性与神圣性,以及社会治理的法度法规的权威性问题,而且涉及到人生的生死贵贱。所谓"天命"说,实质上就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天命"文化,也可以称之为"天命"意识。
关键词
“天命”说
君权神授
社会规范
以德治民
Keywords
"M
and
ate
of
heaven
" Theory
Divine Right
of
Kings
social regulations
To Treat Hu-
man
with
morals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天人合一的道德主体性
被引量:
1
7
作者
林晓希
胡志刚
机构
中山大学哲学系
出处
《武陵学刊》
2015年第4期13-16,共4页
基金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儒家经典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2013JK354)
文摘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命题,代表了中国哲学的发展特点。天人合一中所蕴含的道德主体思想,经历了人格主体的凸显、"仁"意义上的道德主体构建和"尽性知天"的道德主体传承方式。天人合一中的主体性思想不仅是沟通天人关系的桥梁,更凸显了中国传统哲学对价值理性的重视与肯定,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质。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人
道德
主体性
天
Keywords
Union
of
Nature
and
man
person
morality
subjectivity
heaven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天人合一”观之价值意蕴的多重性
被引量:
7
8
作者
李明
机构
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1-65,69,共6页
基金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06C002Z)
文摘
传统命题总是需要从时代角度,给予不断地重新挖掘和阐释而发现其“活”的精神。通过对“天”的破解和天人相“合”之条理与层面的梳理,可以揭示传统儒家“天人合一”观所隐涵的和合思维方式,以及由此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心灵三大基本关系中形成的和谐的生态伦理价值、至善的社会道德价值和圆满的人生境界价值,从而能够为现代人揭开“天人合一”观古典、神秘的面纱把握其多重性价值意蕴,并藉此领悟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基本精神与理论特质。
关键词
哲学
中国哲学
天人合一
生态伦理
社会道德
人生境界
思维方式
Keywords
philosophy
Chinese philosophy
oneness
of
heaven
and
man
eco-ethics
social morality
horizon
of
life
mode
of
thinking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综合思维方式与儒学是否宗教的问题
被引量:
1
9
作者
蔡德贵
机构
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0-138,共9页
文摘
中国远古先民有一个独立的上帝观念,但是这种观念被后来的儒家所否定。儒家向来提倡天人合一的综合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泯灭了天(上帝)和人之间的界限,因此儒家没有一个至上神的观念,不可能形成神学宗教。这种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贯彻了中国思想史的始终,中国的一部"二十四史",无不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己任,中国没有自己的信仰史。儒家的宗教性在其道德宗教方面,其主旨在于妥善地处理天和人、人与人、人的内在自我和肉体之间的关系。儒家对这些关系的处理在当今仍然是有意义的。
关键词
儒学
天人合一
道德宗教
Keywords
Confucianism
the syncretism
of
heaven
and
man
morality
and
religion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易传》的德育思想及现代启示
被引量:
1
10
作者
王棋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2期48-53,94,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1YJC71007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4XK02)
中国矿业大学重点发展学科资金资助
文摘
《易传》强化德育的传播力与教育功能离不开其由象而德的哲学思维以及一套取象方法。《易传》通过卦象对物象的象征与关联,论证生命的道德本性与社会律则的统一性,它把德性德育与规范德育、道德理性与道德感性的关系问题置于天人合德的天人哲学运思境域,把德性德育、理性德育提升到道德信念的高度。《易传》把德育方法、路径与原理统一起来,论证了"天人合德"的德育依据和"继善成性"的德育自信,"元亨利贞"的品德提升和"自昭明德"的德育着力点,"易知简能"的德育要求与法象天地、直观易卦的德育旨意,"崇德广业"的圣人人格追求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生命境界,形成其基本德育理论。学习《易传》"法象天地"的德育学经验对于现代道德教育如何提升道德体验、道德实践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易传》
德育
德性
道德主体
天人
道
卦象
Keywords
Yizhuan
moral education
morality
moral subject
the
heaven
and
the
man
Tao
image - humberology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析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被引量:
2
11
作者
成中英
机构
夏威夷大学哲学系
出处
《衡水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3-7,119,共6页
文摘
中国哲学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主体。关于天人之际的关系,《易传》提出“天人合德”的思想,之后子思、孟子、荀子都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到宋代的张载,则将其发挥成为“天人合一”的本体宇宙论,这是中国哲学的主流。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有其历史的根源,也反映出早期中国的民间信仰,但并不能代表中国哲学的主流。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感应
天人合德
天人合一
天人相分
人存原则
Keywords
Dong Zhongshu
response between
heaven
and
man
similar morals of heaven and man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distinction between
heaven
and
man
principles for hu
man
existence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解构与重建:儒家生态伦理的困境及反思
被引量:
3
12
作者
陆永胜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贵阳学院
出处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6-20,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黔中王学外王化研究"(项目编号:12CZX03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王阳明美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2XJC720001)前期阶段成果
贵阳学院人文社科委托项目"王阳明生态伦理思想的价值及其当代意义"(项目编号:201304)成果之一
文摘
儒家生态理论思想对于传统儒家学说具有解构和重建的双重意义,这主要体现为:解构由天到人的德性生成模式,反向建构生态伦理的生生之德;解构"天"与"人"形上合一的模式,重建"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宇宙观;以差等之爱建构有限度的一体之仁观,解构"仁"与"欲"的现实紧张。儒家生态伦理的建构不是断章取义后的意义串联,对之保持反思是使其更具有理论逻辑性和实践意义的前提。
关键词
儒家
生态伦理
生生之德
天人合一
差等之爱
一体之仁
Keywords
Confucian
Ecological Ethics
Morality
of
"Shengsheng"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Discriminatory REN
T Entity
of
Benevolence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儒家仁学天人和谐之环境伦理思想
被引量:
1
13
作者
谢树放
机构
南京财经大学人文社科部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3-96,共4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200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项目编号:04720007
文摘
儒家天人相和仁学思想有着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念与思想体系,儒家强调万物一体、主客统一,天地自然更具根本性;以生释仁,强调珍惜生命、珍爱万物,是“替天行道”的道德至善;提出“民胞物与”“人者,天地之心”,既强调人与自然不可分割又凸显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人当尽天赋本心,尽关爱保护自然的道德义务,以体现人贵于自然万物,实现以人为本、爱物与爱人的统一,实现仁,达到人的道德完善。儒家天人和谐仁学思想在生态环境伦理观上的独特认识,可为我们突破并超越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不同认识,为今天解决生态危机、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传统思想资源。
关键词
仁
天人和谐
生生大德
仁民爱物
Keywords
Benevolence
the harmony between the
heaven
and
man
living
and
living morality
loving all people
and
things
分类号
B03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董仲舒“天人理论”对汉代政治合法性的构建
被引量:
2
14
作者
吴锋
机构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哲学系
出处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22-30,共9页
文摘
政治合法性问题是历代统治者的忧虑,西汉初年也不例外。董仲舒为汉家天下的长治久安从天为主宰和天人感应中寻找合法性依据,他确立了"以人随君,以君随天"的理论基础,将君王的品德置于政治合法性讨论的核心,指出新王改制的本质是奉天行事,顺时而为是传统合法性的表现,行政制衡源于五行的相生相克的关系,三纲的确定源于阴阳虚实关系。总之董仲舒构建汉代政治统治合法性的思考在根本上是为时政寻找合法性的论证,为天下寻找安定的根源。
关键词
董仲舒
合法性
天人感应
品德
新王改制
顺时而为
五行
三纲
Keywords
Dong Zhongshu
legitimacy
theory
of
the telepath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moral character
a new king’s system reform
doing things with the times
the five elements
the three cardinal guiding principles
分类号
B234.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伦理”与“道德”辨正
被引量:
1
15
作者
毛豪明
机构
安庆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出处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8-62,共5页
文摘
伦理和道德是两个使用频率很高但又常常被混淆的概念。伦理指人际互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而道德则是个体对天道、人道及所处社会倡导的价值标准、伦理规范的洞察、领悟和践行。动词性的道德才能真正彰显其本质特征。伦理和道德既相互区别又有密切关联。伦理学和道德学应是高度相关的两个学科。
关键词
伦理
道德
天道
人道
人伦关系
Keywords
ethic
moral
the way
of
the
heaven
the way
of
man
ethic relation
分类号
B022.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著述者的心术:章学诚对传统文德论的新见解
16
作者
石明庆
机构
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8-11,28,共5页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章学诚与史家文论研究"(09CGZW009YBX)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作为一个以学者自我期许的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重视的是著述之文,而轻视文人之文,他对作者文德的论述偏于学者一面。他的文德论虽然沿用了传统的道德文章合一之言辞,但实际是旧瓶装新酒。章学诚讲文德是从天人性情之辨的高度,超越一般的道德文章论,也比单纯的才性论多了一层天人之辨的内涵,是站在讲明大道的学术高度上的深思。其文德论大体包括"临文必敬"、"论古必恕"和"立言为公"三个方面。既要发挥著述者个体的天性,又要努力以天下为公为学术的目标,也就是追求公私、天人之统一才是章学诚论文德、论学术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
章学诚
文德
心术
天人
Keywords
Zhang Xuecheng
moral character
of
historian
mentality
heaven
and
man
分类号
B249.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冯友兰“天地境界”说的环境伦理意蕴
17
作者
曾昭斌
机构
南阳师范学院
出处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9-11,共3页
文摘
冯友兰先生的"天地境界"说包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意蕴。人不仅应对社会承担责任,而且也应对宁宙自然承担责任;人类不应一味地征服自然,而应该顺应自然。从冯先生天地境界说的角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对我们体悟人生境界及人生意义是一重要的指导和参照。
关键词
冯友兰
天地境界
人
自然
环境伦理
Keywords
Feng Youlan
earth' s being in harmony with
heaven
man
nature
environmental morality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子荣辱观念之再考察
18
作者
程元平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出处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9-12,共4页
文摘
荀子作为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批判和吸收各家各派的同时,继承了孔孟关于荣辱观念的根本理路,对当时的社会治乱、人心世风进行了深入的洞察,对当时的天人关系、天人之分进行了细致的探究。他从人性的先天不足入手,于先王之道的根本精神处找出路,从而构建出了自己的荣辱观念。
关键词
荣辱
性情
天人之分
君师礼教
德象
Keywords
honor
and
disgrace
nature
and
sentiment
heaven
-
and
-
man
separation
teaching
of
courtesy
moral behaviour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生态哲学视角下的库切小说研究
19
作者
房洁
韩海燕
机构
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2-59,共8页
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后殖民生态批评视阈下的库切作品研究”(2016SJD750037)
徐州工程学院青年项目“库切南非时期小说的后殖民生态思想解读”(XKY2018210)。
文摘
库切在众多作品中对生态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库切小说的生态解读多局限于西方的批评理论。儒家“天人合一”“仁民爱物”“重己役物”等观念蕴含了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从儒家生态哲学视角解读库切小说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探讨库切对于生态危机背后文化根源的批判,可以揭示以工具主义、功利主义为特征的人类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思想对自然的掠夺、人性的戕害以及人际关系的破坏。儒家生态哲学呼吁以仁爱之心和同情共感关怀天地万物,重己役物,达至天人合一的境界,或可为缓解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提供一种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
库切
儒家
生态哲学
天人合一
仁民爱物
重己役物
Keywords
J.M.Coetzee
Confucianism
ecological philosophy
heaven
and
man
united as one
treatment
of
all things in the universe with benevolence
and
sympathy
focus on morality
and
justice while discarding material desire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人合一:古代文学与道德的契合之基
20
作者
贺根民
机构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河池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5,共5页
基金
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古代文学道德学的逻辑建构"(SK13YB059)
文摘
天人合一观念反映了传统的宇宙观,它架构了人类认识由自然到社会的文化桥梁。远古先民的天人关系带有依附自然的色彩,秦汉以来的天人关系探究添加浓郁的道德因子。历代失意文人借诸天人合一来获取心灵的满足,侧重人与宇宙的关系来展示其诗性智慧。天人关系铺设了传统文人对宇宙大化和人类社会的认知脉络,天人关系的生发、演绎路径构成古代文学与道德的契合之基。
关键词
天人合一
道德
天命人受
Keywords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Moral
fate
of
people affected by the
heaven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的基本精神
陈万求
刘灿
苑芳军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天人合一”命题的生态伦理学解读
姚俭建
仇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中国古代作为政治合法性理念的“天人合一”思想
徐春根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周初至春秋天命观中的“德”与“道”
唐明亮
黄鸿春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先秦儒家“天人合一”观的伦理内涵
李道志
皮伟兵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天命”意识与“以德配天”说
魏春艳
李尔康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天人合一的道德主体性
林晓希
胡志刚
《武陵学刊》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儒家“天人合一”观之价值意蕴的多重性
李明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综合思维方式与儒学是否宗教的问题
蔡德贵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试论《易传》的德育思想及现代启示
王棋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析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成中英
《衡水学院学报》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解构与重建:儒家生态伦理的困境及反思
陆永胜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试论儒家仁学天人和谐之环境伦理思想
谢树放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董仲舒“天人理论”对汉代政治合法性的构建
吴锋
《衡水学院学报》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伦理”与“道德”辨正
毛豪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著述者的心术:章学诚对传统文德论的新见解
石明庆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冯友兰“天地境界”说的环境伦理意蕴
曾昭斌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荀子荣辱观念之再考察
程元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儒家生态哲学视角下的库切小说研究
房洁
韩海燕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天人合一:古代文学与道德的契合之基
贺根民
《河池学院学报》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