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sand-fixing and windbreak forests on wind flow:a synthesis of results from field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被引量:4
1
作者 ZHAN Kejie LIU Shizeng +3 位作者 YANG Zihui FANG Etian ZHOU Lanping HUANG Ni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7年第1期1-12,共12页
Sand-fixing and windbreak forests are widely used to protect or/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wind flow characteristics is essential to arranging the pa... Sand-fixing and windbreak forests are widely used to protect or/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wind flow characteristics is essential to arranging the patterns of these protective forests for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In this study, the wind velocity over the underlying surface with sand-fixing forests and windbreak forests at the heights of 1–49 m was monitored from two 50-m high observation towers in an oasis of Minqin, Gansu Province of China. The wind velocities were simulated at different locations over these protective forests between those two towers by a two-dimensional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t the heights of 1–49 m, the wind velocity profiles followed a classical logarithm law at the edge of the oasis and a multilayer structure inside the oasis. With increasing number of sand-fixing forest and windbreak forest arrays, the wind velocity at the heights of 1–49 m generally decreased along the downstream direction of the prevailing wind. Specifically, below the height of windbreak forests, the wind velocity decelerates as the airflow approaches to the windbreak forests and then accelerates as the airflow passes over the windbreak forests. In contrast, above the height of windbreak forests, the wind velocity accelerates as the airflow approaches to the windbreak forests and then generally decelerates as the airflow passes over the windbreak forests. Both the array number and array spacing of sand-fixing and windbreak forests could influence the wind velocity. The wind protection effects of sand-fixing forest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rray spacing of windbreak forests and increased with the addition of sand-fixing forests when the array of the forests was adequately spaced. However, if the array spacing of windbreak forests was smaller than seven times of the heights of windbreak forests, the effects were reduced or completely masked by the effects of windbreak forests. The results could offer theoretical guidelines on how to systematically arrange the patterns of sand-fixing and windbreak forests for preventing wind erosion in the most convenient and the cheapest 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velocity sand-fixing forest windbreak forest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 Minqin
下载PDF
灌木篱墙对高架桥街道峡谷内CO扩散的影响
2
作者 王薇 陈昌萍 +1 位作者 郑翥鹏 张祥敏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8-825,共8页
为探究灌木篱墙布局对高架桥街道峡谷内部流场及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将灌木篱墙假设为多孔介质,采用标准k-ε模型结合组分运输方程对布置中央灌木篱墙和两侧灌木篱墙的高架桥街谷的底部和桥面道路机动车排放的CO扩散过程进行模拟,并与风... 为探究灌木篱墙布局对高架桥街道峡谷内部流场及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将灌木篱墙假设为多孔介质,采用标准k-ε模型结合组分运输方程对布置中央灌木篱墙和两侧灌木篱墙的高架桥街谷的底部和桥面道路机动车排放的CO扩散过程进行模拟,并与风洞试验结果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方法可靠,且与标准街谷不同,高架街谷中的灌木篱墙不仅不会阻碍流场运动,还能加强底部受阻风场与上部风场的对流,有利于底部道路排放污染物的扩散,能够有效降低街谷的整体污染物浓度,改善污染物在背风侧、桥体上方和底部集聚的问题。两侧均设置篱墙时风场的上下对流更强,背风面壁面处CO质量分数降低60%,增设灌木篱墙可作为改善其内部空气污染程度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桥 灌木篱墙 街道峡谷 污染物扩散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典型株型沙生灌丛对风沙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3
作者 闫晴 李菊艳 +2 位作者 尹忠东 刘金苗 柳宏才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5-797,共13页
研究典型株型沙生灌丛周围的流场分布,旨在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合理选择不同株型的防风沙植被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FLUENT软件对3类典型株型(坛形、梭形、帚形)灌丛周围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植株形态对风沙流的影响,并加以风洞... 研究典型株型沙生灌丛周围的流场分布,旨在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合理选择不同株型的防风沙植被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FLUENT软件对3类典型株型(坛形、梭形、帚形)灌丛周围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植株形态对风沙流的影响,并加以风洞试验验证,结果表明:(1)3类株型周围流场可分为5个区,且株后均存在3个涡流。受涡流强度的影响,在积沙初始阶段,梭形、帚形植株主要在株后6~7 H处积沙,而坛形植株在3 H附近积沙。(2)受植株最大侧影面积高度层的影响,3类株型灌丛株后1 H处的风速极小值依次出现在0.3 m、0.4 m、0.8 m高度处,最优防护高度依次为0.2~0.4 m、0.3~0.6 m、0.8~1 m。3类株型株后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逐渐减小,且坛形的粗糙度明显高于其他株型。(3)3类株型在-2~10 H范围内均可有效降低风速,株后近地表区防风效益表现为坛形>梭形>帚形,而中高空区防风效益均随株距增加而减小。(4)在T=10 s时,3类植株周围总积沙长度分别为8.5 H、6H、4.5 H,梭梭、沙拐枣分别在距入口5~5.5 m、4.5~6 m处存在不同程度的风蚀现象。对比其他植株,白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具有较好的阻沙效果,在防风固沙工程建设中建议将其与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结合,既能发挥白刺的阻沙作用,又可利用梭梭、沙拐枣较好的中高空防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生灌丛 植物株型 防风固沙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圆锯式灌木切割试验装置设计与试验
4
作者 薄仕文 李耀翔 王海滨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5-172,共8页
为研究灌木切割机的工作机理和切割参数,设计了一种灌木切割试验装置。通过分析试验装置工作原理、灌木切割机理和灌木切削力,基于ADAMS进行灌木切割仿真,分析切割锯片位移、转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函数图像。利用单因素试验法以研制的试... 为研究灌木切割机的工作机理和切割参数,设计了一种灌木切割试验装置。通过分析试验装置工作原理、灌木切割机理和灌木切削力,基于ADAMS进行灌木切割仿真,分析切割锯片位移、转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函数图像。利用单因素试验法以研制的试验装置进行灌木切割试验分析灌木切割最佳工作参数,得出灌木切割无漏割最佳工作参数,即进给速度600mm/s、切割速度1350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切割机 切割机理 ADAMS仿真 刃齿切割 刃齿运动轨迹
下载PDF
仿真固沙灌木防风积沙效应的风洞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涛 王继和 +4 位作者 满多清 吴春荣 刘虎俊 马全林 朱国庆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54,共6页
仿真固沙灌木是一种由抗老化的高分子化合物聚合而成并具有与油蒿、沙蒿等沙生灌木相似外部形状的新型防风固沙材料。在风洞内对不同疏透度(β)的仿真固沙灌木,在7,9,12,15m/s的实验风速下进行模拟研究,测定其防风与积沙效应,探讨输沙... 仿真固沙灌木是一种由抗老化的高分子化合物聚合而成并具有与油蒿、沙蒿等沙生灌木相似外部形状的新型防风固沙材料。在风洞内对不同疏透度(β)的仿真固沙灌木,在7,9,12,15m/s的实验风速下进行模拟研究,测定其防风与积沙效应,探讨输沙量与风速和疏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仿真固沙灌木在不同风速条件下,整个风速流场过程可分为灌木前部、灌木内部、灌木后部3个区域,形成6个减速区和4个加速区,共10个新能区。其中,障前H、0.5H区域和障后0.5H~3H区域为主要的风速削减区。不同疏透度的仿真固沙灌木在不同风速条件下其水平风速降低趋势一致,平均降幅在35%~46%之间,其中,枝条数20根、疏透度(β)为36%~41%的仿真固沙灌木降幅最大。不同疏透度仿真固沙灌木障后输沙量随风速增加而增大,但其阻沙效益差异显著,疏透度(β)为36%~41%的仿真植物在不同风速下阻沙效益稳定,表现好。从仿真植物的构型设计与生产成本、防护效应及实际设置等方面综合考虑,初步确定仿真固沙灌木最佳疏透度(β)应在30%~40%之间,枝条数量在16~20根之间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固沙灌木 疏透度 风洞模拟 防风固沙
下载PDF
灌草与林带搭配条件下防护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元 周军莉 徐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59-362,共4页
在对林带和灌草进行参数化的基础上 ,将有、无灌草带存在情况下绕林带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分析比较了两种流场中沿流相对风速、不同断面风速廓线及湍动能的变化 .结果表明 ,灌草在防护林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林带迎风面和带后一定区... 在对林带和灌草进行参数化的基础上 ,将有、无灌草带存在情况下绕林带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分析比较了两种流场中沿流相对风速、不同断面风速廓线及湍动能的变化 .结果表明 ,灌草在防护林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林带迎风面和带后一定区域内 ,均使风速减小 .最后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带 灌草带 数值模拟 相对风速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顶风沙综合防护体系固沙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7
作者 汪万福 申彦波 +2 位作者 王涛 沈志宝 杜明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0-43,63,共5页
结合中尺度大气模式MM5和Shao的风蚀起沙方案,对敦煌莫高窟顶灌木林带和草方格沙障的固沙效应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灌木林带的建立,使其地表风蚀起沙的临界摩擦速度(ut)达到1.15m/s,是林带建立前的4.1倍,地表的顺风向沙粒通量(Q... 结合中尺度大气模式MM5和Shao的风蚀起沙方案,对敦煌莫高窟顶灌木林带和草方格沙障的固沙效应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灌木林带的建立,使其地表风蚀起沙的临界摩擦速度(ut)达到1.15m/s,是林带建立前的4.1倍,地表的顺风向沙粒通量(Q)和垂直尘粒通量(F)均减小为0,完全抑制了地表风蚀起沙;草方格沙障的设置,使ut达到0.53m/s,为设置前的1.9倍,Q和F分别减少约3/5和7/8,固沙效果非常明显。一般情况下,ut不会大于1.0m/s,充分说明灌木林带比草方格具有更强的固沙效果。MM5模拟的摩擦速度和观测的摩擦速度在变化趋势上呈较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达0.8以上,说明MM5对该区域摩擦速度的模拟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带 风蚀 灌木林 固沙效果 沙障 综合防护体系 行数 MM5 临界摩擦速度 风沙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区灌木植物根系护坡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7
8
作者 李国荣 胡夏嵩 +5 位作者 毛小青 朱海丽 倪三川 乔娜 余芹芹 陈桂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77-1884,共8页
为研究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地区灌木植物根系与边坡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以试验区西宁盆地及其周边黄土边坡为例,选取适合于研究区生长的柠条锦鸡儿、四翅滨藜、霸王及白刺4种灌木进行坡面种植,并对其根–土复合体进行力学强度试验,且采用... 为研究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地区灌木植物根系与边坡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以试验区西宁盆地及其周边黄土边坡为例,选取适合于研究区生长的柠条锦鸡儿、四翅滨藜、霸王及白刺4种灌木进行坡面种植,并对其根–土复合体进行力学强度试验,且采用二维有限元法模拟试验区生长期为2a的4种灌木植物根系对边坡稳定性的增强作用。试验和模拟结果表明:试验区种植4种灌木植物的坡体,其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位移显著小于素土边坡,相比较而言,种植4种灌木植物的坡体所发生的水平和垂直最大位移量相对由小至大的顺序依次为柠条锦鸡儿、四翅滨藜、霸王及白刺;4种灌木植物其侧根和主根在土体中分别起到加筋和锚固作用,这种根–土相互作用增加了坡体的黏聚力和抗剪强度,从而使试验区边坡应力集中范围缩小,塑性破坏区面积减小。试验区边坡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与素土边坡相比,试验区四翅滨藜、柠条锦鸡儿、霸王、白刺根–土复合体边坡相对稳定安全系数依次增强80.5%,48.7%,22.1%和8.0%。由此说明试验区4种灌木植物其护坡贡献大小依次为柠条锦鸡儿、四翅滨藜、霸王及白刺。研究成果可作为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区采用优势护坡灌木植物,防治坡面浅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理想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数值模拟 灌木植物 根系 植被护坡 根–土复合体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蓝莓灌木振动特性分析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4
9
作者 鲍玉冬 杨闯 +2 位作者 赵彦玲 刘献礼 郭艳玲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22,共5页
针对灌木果树振动问题,基于乔木果树振动理论,考虑灌木主枝、主根及与主根粘连的土壤都消耗振动能量,建立蓝莓灌木振动模型,分析果树主枝及主根的能耗。以北村灌木为研究对象,对所建模型参数设置并进行扫频激振数值模拟,得到灌木主枝获... 针对灌木果树振动问题,基于乔木果树振动理论,考虑灌木主枝、主根及与主根粘连的土壤都消耗振动能量,建立蓝莓灌木振动模型,分析果树主枝及主根的能耗。以北村灌木为研究对象,对所建模型参数设置并进行扫频激振数值模拟,得到灌木主枝获得较大振幅的频率范围和激振位置,研究成果可以指导蓝莓振动采摘装置参数设置,为以蓝莓为代表的小浆果振动采收机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灌木振动 激振频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荒漠—绿洲过渡区灌丛沙包的蒸散特征及模拟 被引量:6
10
作者 崔向慧 冯强 王学全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7年第1期44-48,54,共6页
利用长期的观测与试验数据,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甘肃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区柽柳、白刺灌丛沙包和裸露流动沙丘的蒸散特征与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探讨蒸散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PAC)的耦合数值... 利用长期的观测与试验数据,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甘肃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区柽柳、白刺灌丛沙包和裸露流动沙丘的蒸散特征与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探讨蒸散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PAC)的耦合数值模式,对不同植被灌丛的蒸散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蒸散日进程中,有植被覆盖的柽柳沙包和白刺沙包的蒸散率峰值出现时间比流动沙丘早1-2h,且日最大蒸散速率大小顺序为,柽柳沙包(0.24mm/h)〉白刺沙包(0.20mm/h)〉流动沙丘(0.18mm/h);柽柳沙包和白刺沙包在7-9月的蒸散量最高,分别占各自生长期耗水量的69.3%和65.4%;影响荒漠-绿洲过渡区灌丛植被蒸散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日照百分率、气温、空气饱和差以及风速等,它们与日蒸散量的斜率关联度分别为0.717、0.643、0.649和0.705;SPAC耦合数值模式能够模拟不同植被覆盖度下灌丛植被蒸散的变化趋势,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 蒸散 模拟 灌丛沙包 民勤
下载PDF
甘肃南部7种高寒杜鹃生物量模拟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国鹏 杨克彤 +3 位作者 张金武 王立 曹秀文 刘锦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377-5384,共8页
精确测定与模拟高山-亚高山灌丛生物量是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功能的重要基础工作。以甘肃南部高山-亚高山地区常见的7种高寒杜鹃(Rhododendron spp.)灌木为对象,通过标准植株收获法,建立易测因子与各器官生物量及总生物量的方程并检验拟... 精确测定与模拟高山-亚高山灌丛生物量是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功能的重要基础工作。以甘肃南部高山-亚高山地区常见的7种高寒杜鹃(Rhododendron spp.)灌木为对象,通过标准植株收获法,建立易测因子与各器官生物量及总生物量的方程并检验拟合精度,筛选最优拟合方程。结果表明:(1)自变量和函数的类型对杜鹃生物量的模拟效果影响较大,700组方程中以D和D^(2)H为自变量和以幂函数为模型拟合的R^(2)相对集中、中位数都较高。(2)遴选出的35组单物种最优生物量模型的R^(2)介于0.66—0.99之间、中位数为0.92,除山光杜鹃(Rh.oreodoxa)的茎、叶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模型为线性函数、麻花杜鹃(Rh.maculiferum)的所有模型为指数函数外,其余的生物量模型均为幂函数;D和D^(2)H是单物种生物量模型的最佳预测变量,H仅是黄毛杜鹃(Rh.rufum)除根外、美容杜鹃(Rh.calophytum)叶生物量的最佳预测变量。(3)混合物种最优模型是以D^(2)H为自变量的幂函数,除对叶生物量的模拟精度相对较低外,对其它生物量的模拟均较好。甘肃南部7种高寒杜鹃灌木生物量模型的建立为高寒地区灌丛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 高寒灌木 生物量模拟 幂函数
下载PDF
模拟降雨下黄土区草地灌木地土壤水分空间变化规律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鹏宇 徐学选 +4 位作者 刘普灵 史新合 陈天林 廖鑫 李波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3期24-29,共6页
利用黄土区燕沟流域42场模拟降雨下土壤水分观测数据,研究2种坡度的草地、灌木地在不同经营方式(原状地、刈割地、翻耕地)下的土壤水分对模拟降雨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5次降雨补充下,依据土壤水分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指标,0-100c... 利用黄土区燕沟流域42场模拟降雨下土壤水分观测数据,研究2种坡度的草地、灌木地在不同经营方式(原状地、刈割地、翻耕地)下的土壤水分对模拟降雨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5次降雨补充下,依据土壤水分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指标,0-100cm土壤水分受土地经营方式影响表现为,原状草灌地土壤水分可划分为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刈割地全剖面为相对稳定层,翻耕地可分为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2)单次降雨事件则随降雨量增加,各经营方式下的水分活跃层逐渐变薄或消失,次活跃层变厚,而相对稳定层变薄,整个土壤剖面水分变化趋于一致。3)对于受高强度降雨补充的土壤水分变异性分层,建议采用更加灵敏的土壤水分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判别标准:活跃层,标准差大于1.4,变异系数大于0.12;次活跃层,标准差1.4-0.9,变异系数0.12-0.08;相对稳定层,标准差小于0.9,变异系数小于0.08。4)坡度越小,土壤水分越高,坡度对草灌木地、刈割地的影响较翻耕地显著,且对50-100cm层水分影响远大于对表层0-50cm的影响。总之,降雨后土壤水分0-100cm层不断增加,且剖面土壤水分逐渐一致,土地经营方式、坡度因素对土壤水分变化强度和在不同深度土层中的表现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空间变化 草灌地 模拟降雨 黄土区
下载PDF
灌木植被对街道峡谷机动车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沛巍 李晓莉 +3 位作者 吕广 张帅 李进 战乃岩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9-135,共7页
利用ENVI-met微气候软件,针对城市主导风向及城区绿化灌木高度、排列数、连续性存在的差异,对街道峡谷内气流组织形式及污染物浓度分布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主导风向使街道峡谷背风侧污染程度加剧;在浅街道峡谷,污染物浓度因灌木的... 利用ENVI-met微气候软件,针对城市主导风向及城区绿化灌木高度、排列数、连续性存在的差异,对街道峡谷内气流组织形式及污染物浓度分布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主导风向使街道峡谷背风侧污染程度加剧;在浅街道峡谷,污染物浓度因灌木的存在而增加,且灌木高度和排列数的相互作用会进一步加剧空气污染程度,灌木越高、排数越多,污染程度越严重;灌木高度为2.25 m、临街两排植被布局工况与无植被工况相比,建筑背风侧污染物浓度增加程度最大为78.4%;灌木的不连续性排列会降低浅街道峡谷背风侧的污染物浓度,但会加剧迎风侧的污染程度.当街道峡谷类型为浅街道峡谷时,配置灌木作为缓解空气污染的方法并不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尾气 街道峡谷 灌木 污染物浓度 仿真计算
下载PDF
乔灌篱沟蓄沟道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向红 孙西欢 马娟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3-97,共5页
在分析乔灌篱沟蓄沟道布置和水分运动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乔灌篱沟蓄沟道二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模型,采用Galerkin有限单元法对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室内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和湿润锋的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说明乔灌篱沟... 在分析乔灌篱沟蓄沟道布置和水分运动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乔灌篱沟蓄沟道二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模型,采用Galerkin有限单元法对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室内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和湿润锋的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说明乔灌篱沟蓄沟道土壤水分运动模型正确,采用有限元法求解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灌篱沟蓄 土壤水分运动 有限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两种仿真固沙灌木防风效应的野外观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虎俊 朱国庆 +6 位作者 郭春秀 马瑞 孙涛 王多泽 袁宏波 李学敏 刘开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5-159,共5页
仿照沙旱生灌木构型制成无叶和有叶两种仿真固沙灌木,在野外观测了这两种仿真固沙灌木对风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风速为2.2~5.5m/s时,40cm高度的仿真固沙灌木削弱风速率随风速增大而增加。仿真固沙灌木平均风速削减率小于沙蒿,但统... 仿照沙旱生灌木构型制成无叶和有叶两种仿真固沙灌木,在野外观测了这两种仿真固沙灌木对风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风速为2.2~5.5m/s时,40cm高度的仿真固沙灌木削弱风速率随风速增大而增加。仿真固沙灌木平均风速削减率小于沙蒿,但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无叶仿真固沙灌木平均降低风速率小于有叶仿真固沙灌木。仿真固沙灌木是结合多种植物优势组合而成,是对植物治沙措施的优化,具有显著的防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固沙灌木 沙障 风速削减率 防风效应
下载PDF
金露梅灌丛草地的冬春季模拟放牧利用率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蒲小朋 徐长林 张德罡 《草原与草坪》 2000年第3期19-21,共3页
金露梅 (Dasiphorafruticosa)灌丛是祁连山东段牦牛主要的放牧地类型之一。 1月份灌木的现存量为 4 4 4g/m2 DM。齐地面砍伐后生长季末 9月的再生量仅为 2 6 .1g/m2 DM。在冬春 6个模拟放牧梯度试验的基础上 ,获得冬春最适利用率为 11.... 金露梅 (Dasiphorafruticosa)灌丛是祁连山东段牦牛主要的放牧地类型之一。 1月份灌木的现存量为 4 4 4g/m2 DM。齐地面砍伐后生长季末 9月的再生量仅为 2 6 .1g/m2 DM。在冬春 6个模拟放牧梯度试验的基础上 ,获得冬春最适利用率为 11.6 %~ 13.4 % ,最大不退化利用率为 2 8.6 %~ 30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露梅灌丛草地 模拟放牧 最适利用率
下载PDF
仿真固沙灌木林与塑料网方格沙障防风固沙效能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多泽 袁宏波 +4 位作者 郭春秀 徐先英 刘虎俊 李学敏 刘开琳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11期6-10,共5页
干旱区的水资源限制了植物治沙应用范围,将仿真固沙灌木加入退化梭梭林,比较仿真固沙灌木+梭梭的灌木林与塑料网方格沙障防风固沙效能,为仿真固沙灌木应用提供参考。在野外相同条件下观测比较仿真固沙灌木林与塑料网方格沙障内风速... 干旱区的水资源限制了植物治沙应用范围,将仿真固沙灌木加入退化梭梭林,比较仿真固沙灌木+梭梭的灌木林与塑料网方格沙障防风固沙效能,为仿真固沙灌木应用提供参考。在野外相同条件下观测比较仿真固沙灌木林与塑料网方格沙障内风速,结果显示:仿真固沙灌木+梭梭灌木林的风速削减率与塑料网方格沙障的差异不显著;随着风速增大,仿真固沙灌木降低风速率与塑料网方格沙障降低风速率差异变小;在风速为8.1~8.9 m s-1时,仿真固沙灌木降低风速率达塑料方格沙障的80%;仿真固沙灌木+梭梭灌木林的输沙率随高度变化为指数递减,是裸沙地的35%;仿真固沙灌木林的建立不受气候条件影响,可重复应用,与灌木搭配可增强防风固沙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固沙灌木林 塑料网方格沙障 风速削减率 输沙率
下载PDF
浙江天童灌木层树种个体生物量分配及模拟 被引量:2
18
作者 夏晨诚 杨同辉 +3 位作者 曹菁 赵琦 林波 达良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5-949,共5页
根据不同生活型树种标准木实测数据,比较个体生物量器官分配状况以探索其生长策略;同时建立了该地区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物量回归模型,并与全收割法测量数据比较,检验模型估算精度。结果表明,相对常绿树种,天童灌木层落叶树种分配较多的... 根据不同生活型树种标准木实测数据,比较个体生物量器官分配状况以探索其生长策略;同时建立了该地区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物量回归模型,并与全收割法测量数据比较,检验模型估算精度。结果表明,相对常绿树种,天童灌木层落叶树种分配较多的生物量于地上部分来获取更多光照资源以满足自身生长需要;灌木树种分配较多生物量于树叶,相比之下,乔木树种则更多地累积树干和根系生物量;各生活型树种器官生物量模型以幂函数为主,树干和地上部分模型拟合度最好;应用于样地生物量估算,树干模型精度最高,树叶模型精度最低;地上部分生物量回归模型能较为准确地估算灌木层生物量,与实测值误差仅为0.47%,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地区灌木层生物量的测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层 生物量分配 生活型 生物量模拟
下载PDF
灌木切割粉碎一体机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智强 闫文刚 +3 位作者 李志昊 郭世杰 解静涛 彭志鑫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2-47,共6页
针对目前灌木营林机械工作效率低,工作量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灌木切割粉碎一体机,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物力。重点对割灌机构、喂入机构、切削机构和粉碎机构进行原理分析与设计,对重要部件进行计算校核,同时对粉碎室与粉碎锤片进行... 针对目前灌木营林机械工作效率低,工作量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灌木切割粉碎一体机,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物力。重点对割灌机构、喂入机构、切削机构和粉碎机构进行原理分析与设计,对重要部件进行计算校核,同时对粉碎室与粉碎锤片进行结构改进。最后通过ADAMS软件对结构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整机结构设计合理,设计方案可行,可满足正常营林作业的需要。该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整机的优化改进和样机制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切割粉碎一体机 原理 结构设计 优化 运动学仿真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灌草配置方式对褐土坡面径流泥沙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沈子雅 程金花 +4 位作者 赵溦 管凝 曾合州 秦建淼 赵梦圆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23,共7页
为探究不同灌草配置方式对褐土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以种植灌木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以及草本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褐土坡面为研究对象,设计3种降雨强度(30,60,90 mm/h)、3种灌草覆盖度(灌... 为探究不同灌草配置方式对褐土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以种植灌木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以及草本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褐土坡面为研究对象,设计3种降雨强度(30,60,90 mm/h)、3种灌草覆盖度(灌草覆盖度比例分别为1∶2(Ⅰ),2∶1(Ⅱ),1∶1(Ⅲ))以及3种灌草空间配置方式(灌木位于坡上(US)、坡中(MS)、坡下(LS)),分析降雨条件下不同灌草覆盖度及不同灌草空间配置交互作用下产流产沙及减流减沙特征。结果表明:(1)坡面产流产沙量在降雨初期大幅度增加,随后增加趋势逐渐减缓,最后趋于稳定。当灌丛位于坡下(LS)且灌草覆盖度为Ⅱ时,产流产沙量显著低于其他灌草配置方式。(2)不同灌草覆盖度减流减沙率大小关系为Ⅱ>Ⅰ>Ⅲ;不同灌草空间配置下减流减沙率大小关系为LS>MS>US。其中最大减流率达61.58%,最大减沙率达93.27%。不同灌草配置方式间的减流率及减沙率具有显著差异。(3)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灌草空间配置方式对坡面总产流产沙量的显著性和贡献率发现,灌草覆盖度和灌草空间配置对总产流量和总产沙量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是灌草覆盖度和灌草空间配置交互作用对坡面总产流量和总产沙量影响并不显著。(4)灌丛于坡下、灌丛覆盖度为50%、草本覆盖度为25%的灌草配置方式有最好的减流减沙率,能最好地削减径流泥沙。研究结果可为北京褐土地区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草配置方式 模拟降雨 产流产沙 坡面侵蚀 褐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