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in pilot-scale anaerobic-anoxic oxidation ditch system 被引量:35
1
作者 PENG Yongzhen HOU Hongxun +2 位作者 WANG Shuying CUI Youwei Zhiguo Yu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98-403,共6页
To achieve high efficiency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ule of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phosphorus removal (SNDPR), a whole course of SNDPR damage and recovery was... To achieve high efficiency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ule of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phosphorus removal (SNDPR), a whole course of SNDPR damage and recovery was studied in a pilot-scale, anaerobicanoxic oxidation ditch (OD), where the volumes of anaerobic zone, anoxic zone, and ditches zone of the OD system were 7, 21, and 280 L, respectively. The reactor was fed with municipal wastewater with a flow rate of 336 L/d. The concept of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SND) rate (rSND) was put forward to quantify S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high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efficiencies were achieved during the stable SND phase, total nitrogen (TN) and total phosphate (TP) removal rates were 80% and 85%, respectively; (2) when the system was aerated excessively, the stability of SND was damaged, and rSND dropped from 80% to 20% or less; (3) the natural logarithm of the ratio of NOx to NH4^+ in the effluent had a linear correlation to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 (ORP); (4) when NO3^- was less than 6 mg/L, high phosphorus removal efficiency could be achieved; (5)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DNPR) could take place in the anaerobic-anoxic OD system. The major innovation was that the SND rate was devised and quant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idation ditch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SND) pilot scale municipal wastewater
下载PDF
Simultaneous de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in a full-scale anoxic–oxic process without internal recycle treating low strength wastewater 被引量:11
2
作者 Qibin Wang Qiuwen Che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75-183,共9页
Performance of a full-scale anoxic-oxic activated sludge treatment plant(4.0×10-5 m-3/day for the first-stage project) was followed during a year.The plant performed well for the removal of carbon,nitrogen and ... Performance of a full-scale anoxic-oxic activated sludge treatment plant(4.0×10-5 m-3/day for the first-stage project) was followed during a year.The plant performed well for the removal of carbon,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the process of treating domestic wastewater within a temperature range of 10.8℃ to 30.5℃.Mass balance calculations indicated that COD utilization mainly occurred in the anoxic phase,accounting for 88.2% of total COD removal.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occurred 13.71% in the anoxic zones and 78.77% in the aerobic zones.The contribution of anoxic zones to total nitrogen(TN) removal was 57.41%.Results indicated that nitrogen elimination in the oxic tanks was mainly contributed by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SND).The reduction of phosphorus mainly took place in the oxic zones,51.45% of the total removal.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was achieved biologically by 11.29%.Practical experience proved that adaptability to gradually changing temperature of the microbial populations was important to maintain the plant overall stability.Sudden changes in temperature did not cause paralysis of the system just lower removal efficiency,which could be explained by functional redundancy of microorganisms that may compensat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changes to a certain degree.Anoxic-oxic process without internal recycling has great potential to treat low strength wastewater(i.e.,TN 〈 35 mg/L) as well as reducing operation co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tewater treatment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原文传递
SBR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耦合除磷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可方 张朝升 +2 位作者 罗思音 荣宏伟 张立秋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5-67,70,共4页
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以模拟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在稳定运行期间的典型周期里COD、TP、TN、DO、pH以及ORP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在SBR反应器中实现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耦合除磷是完全可行的,在温度为20~25℃、pH值为7.1... 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以模拟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在稳定运行期间的典型周期里COD、TP、TN、DO、pH以及ORP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在SBR反应器中实现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耦合除磷是完全可行的,在温度为20~25℃、pH值为7.12~7.43的条件下,系统对COD的去除率达到95.6%,对TP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88.8%和87%,实现了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与反硝化除磷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 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 反硝化除磷
下载PDF
溶解氧对低碳源污水一体化处理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吉芳英 金展 +2 位作者 郭倩 徐璇 李琪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9-133,共5页
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了溶解氧对低碳源污水一体化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溶解氧为0.18mg/L时,系统出水可以稳定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溶解氧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系统脱氮除磷效果。在平均溶解氧为0.18mg/L的工况下,... 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了溶解氧对低碳源污水一体化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溶解氧为0.18mg/L时,系统出水可以稳定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溶解氧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系统脱氮除磷效果。在平均溶解氧为0.18mg/L的工况下,系统存在反硝化吸磷、同时硝化反硝化及全程反硝化3种脱氮方式,且反硝化吸磷和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量占氮总去除量的66.7%,可以较大程度降低脱氮除磷过程所需碳源量并节省耗氧量,提高低碳源污水脱氮除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溶解氧 同时硝化反硝化 反硝化吸磷 侧流除磷
下载PDF
好氧微生物颗粒污泥脱氮机理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小明 谢珊 +4 位作者 曾光明 杨麒 刘精今 S.Kunst K.Rosenwinkel 《净水技术》 CAS 2004年第3期29-31,共3页
好氧颗粒污泥应用于生物脱氮,机理为如下几种。第一种为常规硝化-反硝化途径。第二种为亚硝化-反硝化途径,颗粒污泥的外部为好氧的硝化区,通过适当的控制,使硝化过程停留在亚硝化阶段,直接进入内层进行反硝化。第三种为硝化-厌氧氨氧化... 好氧颗粒污泥应用于生物脱氮,机理为如下几种。第一种为常规硝化-反硝化途径。第二种为亚硝化-反硝化途径,颗粒污泥的外部为好氧的硝化区,通过适当的控制,使硝化过程停留在亚硝化阶段,直接进入内层进行反硝化。第三种为硝化-厌氧氨氧化途径,通过外层的硝化和内层的厌氧氨氧化作用实现脱氮。第四种为硝化-反硝化聚磷方式,颗粒污泥内部在反硝化的同时聚磷,实现好氧颗粒污泥同步脱氮除磷。第五种脱氮的途径为好氧反硝化。在不同的条件下,某一种脱氮的途径可能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脱氮 硝化反硝化 好氧反硝化 反硝化除磷菌 厌氧氨氧化
下载PDF
同时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的脱氮除磷效能 被引量:9
6
作者 阳素攀 方茜 +1 位作者 林曼婷 张杨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109,共4页
为实现同时硝化/反硝化除磷(SNDPR),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采用厌氧/好氧和厌氧/缺氧/好氧2种运行模式驯化污泥,并考察了厌氧/低氧模式下SNDPR过程中COD、PHB、TP、TN、DO和电化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2阶段驯化,反硝... 为实现同时硝化/反硝化除磷(SNDPR),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采用厌氧/好氧和厌氧/缺氧/好氧2种运行模式驯化污泥,并考察了厌氧/低氧模式下SNDPR过程中COD、PHB、TP、TN、DO和电化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2阶段驯化,反硝化聚磷菌比例提升至85.9%,硝化速率达5.97 mg(/L.h),实现了反硝化除磷菌和硝化菌的良好共存;在厌氧/低氧模式下,SNDPR对低碳城市污水具有良好脱氮除磷效果,TP、TN和COD去除率达到93.7%、79%和87.7%;PHB与COD降解、TN降解和TP吸收有良好的相关性,也是SNDPR过程的碳源驱动力;pH和ORP曲线上"谷点"预示厌氧释磷结束,pH曲线"折点"指示SNDPR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硝化/反硝化除磷 低碳城市污水 PHB 电化学参数
下载PDF
生物同步脱氮除硫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张丽 黄勇 +1 位作者 袁怡 李祥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0-73,79,共5页
传统生物脱氮除硫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近年来,通过对脱氮微生物的深入研究,生物脱氮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在生物同步脱氮除硫方面发展相对缓慢。总结了包括反硝化除硫、硫酸盐还原—自养反硝化—硝化、反硝化氨氧化以及硫酸盐型... 传统生物脱氮除硫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近年来,通过对脱氮微生物的深入研究,生物脱氮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在生物同步脱氮除硫方面发展相对缓慢。总结了包括反硝化除硫、硫酸盐还原—自养反硝化—硝化、反硝化氨氧化以及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等生物同步脱氮除硫工艺的特点,分析了各自的工艺原理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脱氮除硫 反硝化除硫 硫酸盐还原-自养反硝化-硝化 反硝化氨氧化 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
下载PDF
同时硝化/反硝化除磷过程的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方茜 张朝升 +1 位作者 杜馨 林金銮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9-62,共4页
为实现同时硝化/反硝化除磷(SNDPR)过程,在SBR反应器内,采用模拟低碳源污水和厌氧—交替好氧/缺氧的运行方式对污泥进行培养驯化,成功实现了反硝化聚磷菌和硝化菌的良好共存。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厌氧/间歇曝气和厌氧/连续曝气两种模式下S... 为实现同时硝化/反硝化除磷(SNDPR)过程,在SBR反应器内,采用模拟低碳源污水和厌氧—交替好氧/缺氧的运行方式对污泥进行培养驯化,成功实现了反硝化聚磷菌和硝化菌的良好共存。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厌氧/间歇曝气和厌氧/连续曝气两种模式下SNDPR工艺对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上述两种模式下,系统对TP的去除率分别为92%和90%,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83%和72%;厌氧/间歇曝气模式更有利于SNDPR工艺对低碳源污水的处理。另外,对电化学参数的研究表明,pH曲线上的"膝点"可近似预示SNDPR过程的结束,而ORP的变化范围及稳定性可预示SNDPR过程中硝化和反硝化除磷同时发生的平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源污水 同时硝化/反硝化除磷 运行方式 电化学参数
下载PDF
电极生物膜反应器中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晓 黄显怀 金文标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9年第1期42-45,共4页
为研究分隔式电极生物膜反应器(C-BER)在限氧条件下的硝化/反硝化,溶氧质量浓度约1mg/L时考察了低碳氮比时微电解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发现脱氮作用主要为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碳氮的量比为1,电流为5mA和15mA时的平均TN去除率分别为33%和... 为研究分隔式电极生物膜反应器(C-BER)在限氧条件下的硝化/反硝化,溶氧质量浓度约1mg/L时考察了低碳氮比时微电解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发现脱氮作用主要为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碳氮的量比为1,电流为5mA和15mA时的平均TN去除率分别为33%和45%;碳氮的量比为0.5,电流为25mA并将30%出水回流,TN去除率可达60%,其中自养反硝化脱氮占51%。碳氮的量比为1,电流为15mA时,NH3-N去除率约为50%。碳氮的量比为0.5,电流25mA,NH3-N去除率增加到70%。两极之间SND脱氮量占总氮去除的64%。试验表明,提高电流和出水回流都有利于限氧条件下发生SND;微电解能促进硝化和反硝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生物膜反应器 同步硝化反硝化 限氧 微电解 脱氮
下载PDF
A^2/O污水处理工艺的动态试验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伟锋 顾国维 +1 位作者 陈银广 张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9-41,45,共4页
试验以A2/O工艺为研究对象,动态模拟实际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对该工艺连续动态监测了40h。研究结果表明,进水流量和进水水质变化对系统的去除效果并未产生较大影响,有机物、氨氮和磷的平均去除率可分别稳定在83%、98%和98%左右,这表... 试验以A2/O工艺为研究对象,动态模拟实际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对该工艺连续动态监测了40h。研究结果表明,进水流量和进水水质变化对系统的去除效果并未产生较大影响,有机物、氨氮和磷的平均去除率可分别稳定在83%、98%和98%左右,这表明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但对脱氮率和聚磷菌的厌氧释磷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同一连续流反应装置中同时实现了较为明显的缺氧吸磷和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曝气量和碳源需求量可分别节省15.1%和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试验研究 A^2/O工艺 反硝化除磷 同步硝化反硝化
下载PDF
两种分段进水工艺脱氮除磷性能对比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淑莹 曹旭 +3 位作者 霍明昕 葛士建 王淦 朱遂一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04-1709,共6页
以实际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调整A/O分段进水工艺结构和运行参数,对比研究了系统去碳、脱氮、除磷性能,着重分析了改进后工艺(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的脱氮除磷机理.结果表明,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在进水分配比40%:30%:30%,污泥龄8~9... 以实际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调整A/O分段进水工艺结构和运行参数,对比研究了系统去碳、脱氮、除磷性能,着重分析了改进后工艺(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的脱氮除磷机理.结果表明,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在进水分配比40%:30%:30%,污泥龄8~9 d,内循环和污泥循环比75%,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的体积比1∶3∶6的运行条件下,可以同时获得碳、总氮、总磷的高效去除,去除率分别为(83.9±3.3)%、(83.5±1.4)%和(86.6±2.4)%,对比A/O分段进水工艺脱氮除磷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进水 缺氧 好氧 同步硝化反硝化 反硝化除磷 生物脱氮
下载PDF
容积分配比对A2/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反硝化除磷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淼 彭永臻 +4 位作者 王聪 汪传新 薛晓飞 庞洪涛 曾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1-538,共8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A2/O-生物接触氧化(A2/O-BCO)双污泥系统.该工艺通过在A2/O反应器中充分利用原水碳源,以BCO反应器完成硝化的NO-x-N为电子受体,实现稳定高效的反硝化除磷.考察了实际生活污水在A2/O反应器中不同容积分配比(厌氧/缺氧...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A2/O-生物接触氧化(A2/O-BCO)双污泥系统.该工艺通过在A2/O反应器中充分利用原水碳源,以BCO反应器完成硝化的NO-x-N为电子受体,实现稳定高效的反硝化除磷.考察了实际生活污水在A2/O反应器中不同容积分配比(厌氧/缺氧/好氧)对A2/O-BCO系统反硝化除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容积比的变化对COD的去除率影响不大;当容积比为2∶4∶1时,系统达到了较高的脱氮除磷效果,出水的TN和PO3-4-P浓度分别为13.41和0.28 mg/L.通过氮平衡分析发现,BCO反应器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同时厌氧氨氧化的发生也促进了氮损失.此外,A2/O反应器的好氧区对稳定出水PO3-4-P浓度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防止二次释磷,中间沉淀池的NO-x-N浓度应控制在1.95~2.7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生物接触氧化 反硝化除磷 容积分配比 同步硝化反硝化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新型反应器(SUFR)去除城市污水中氮和磷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豆俊峰 罗固源 +1 位作者 罗富金 阙添进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开发了一种新的污水生物处理反应器——螺旋升流式反应器(Spiral Up-Flow Reactor,SUFR),与传统的“池型反应器”(如氧化沟)相比,既提高了反应器中稳定的活塞流流态的容积利用率,又便于工程应用。运用SUFR对生物脱氮除磷进行了研究,系... 开发了一种新的污水生物处理反应器——螺旋升流式反应器(Spiral Up-Flow Reactor,SUFR),与传统的“池型反应器”(如氧化沟)相比,既提高了反应器中稳定的活塞流流态的容积利用率,又便于工程应用。运用SUFR对生物脱氮除磷进行了研究,系统连续稳定运行6个月的结果表明,该系统能保证出水平均质量浓度COD小于31mg/L,总氮小于10mg/L,总磷小于0.50mg/L,对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94%、86%和96%以上。对去除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1)SUFR系统厌氧反应器、缺氧反应器和好氧反应器对COD的去除量分别占去除总量的51.2%、12.5%和36.3%;(2)在去除总氮时,好氧反应器表现出了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其对总氮的去除量约占SUFR系统去除总量的10%~20%;(3)去除总磷时,缺氧反应器表现出了反硝化吸磷现象,吸磷的量与进水COD质量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螺旋升流式反应器 生物脱氮除磷 COD去除 同步硝化反硝化 反硝化吸磷
下载PDF
N-SBR单元硝化时间分配比对A2N2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梅香 赵伟华 +3 位作者 黄宇 潘聪 彭永臻 王淑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259-5267,共9页
以低C/N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重点考察了N-SBR单元硝化时间分配比对A2N2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在A_2/O-SBR单元厌氧1.5 h,缺氧2 h,好氧0.5 h,A^2/O-SBR和N-SBR单元的曝气量分别恒定在100、120 L·h^(-1)的条件下,将硝化时间分配... 以低C/N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重点考察了N-SBR单元硝化时间分配比对A2N2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在A_2/O-SBR单元厌氧1.5 h,缺氧2 h,好氧0.5 h,A^2/O-SBR和N-SBR单元的曝气量分别恒定在100、120 L·h^(-1)的条件下,将硝化时间分配比分别设定为5:1、4:1、3.5:1、3:1、7:1、8:1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在A^2/O-SBR单元可实现碳源的高效利用,有机物的去除受硝化时间分配比影响不大;为保证系统良好的硝化和反硝化除磷性能,一次硝化时间必须≥3.5 h;在总曝气时间一定的条件下,适当增加一次硝化时间,更有利于提高系统TN去除率;适当增加二次硝化时间,可以降低出水4NH-N+浓度,使出水达标排放。当硝化时间分配比为4:1时,系统脱氮除磷效果最好。TN、34PO-P-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11.5、0 mg·L^(-1),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C/N生活污水 反硝化除磷 A2N2系统 同步脱氮除磷 硝化时间分配比
下载PDF
调控内生正磷酸盐强化好氧颗粒污泥脱氮除磷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冬 解一博 +2 位作者 高飞雁 祝彦均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239-5247,共9页
采用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以人工配水为进水,分别以不同的内生正磷酸盐调节方式运行4组活性污泥序批式反应器(SBR),探究不同内生正磷酸盐调节方式对于富集反硝化聚磷菌(DPAOs)和造粒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内生正磷酸盐排出液回流... 采用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以人工配水为进水,分别以不同的内生正磷酸盐调节方式运行4组活性污泥序批式反应器(SBR),探究不同内生正磷酸盐调节方式对于富集反硝化聚磷菌(DPAOs)和造粒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内生正磷酸盐排出液回流方式运行的颗粒污泥脱氮除磷效果更好,DPAOs活性更高,并且颗粒沉降性能良好.其中,相较于以微好氧模式运行的颗粒污泥系统,以厌氧/微好氧(AO)模式运行的颗粒污泥系统的污染物处理污染物性能更优,其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效率可分别达到92.57%、94.7%和97.62%.这主要是由内生正磷酸盐刺激、DPAOs和反硝化聚糖菌(DGAOs)的协同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在周期性调控系统中内生正磷酸盐后,系统中污泥的内碳源转化率明显提高,DPAOs和DGAOs的活性得到增强,异养反硝化菌(DOHOs)活性被抑制,这也是在进水水质不变的情况下系统脱氮除磷效果得到明显提高的原因,而在较长的周期运行模式下,氨氧化菌(AOB)与DPAOs形成互生作用的同时也抑制其他异养微生物的生长.本研究结果可为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SPNDPR)工艺的实际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正磷酸盐 反硝化除磷菌 同步硝化反硝化 颗粒污泥
下载PDF
曝气量对微压内循环多生物相反应器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边德军 沈国 +3 位作者 艾胜书 朱遂一 聂泽兵 王喜超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2-159,共8页
以人工配置的模拟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利用厌氧/好氧(A/O)模式运行的微压内循环多生物相反应器(MPSR),研究了不同曝气量[0.100,0.075和0.050 L/min]对MPSR反应器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曝气量的降低,总氮去除率由75.39%提高至... 以人工配置的模拟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利用厌氧/好氧(A/O)模式运行的微压内循环多生物相反应器(MPSR),研究了不同曝气量[0.100,0.075和0.050 L/min]对MPSR反应器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曝气量的降低,总氮去除率由75.39%提高至81.21%,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由20.68%提高至33.55%,但出水均符合一级A标准.当曝气量为0.050 L/min)时,MPSR反应器具有最佳的脱氮除磷效果,出水中COD,NH+4-N,总氮、总鳞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0.77,0.15,7.14和0.06 mg/L.相对低的曝气量有利于强化MPSR的脱氮性能,稳定除磷效果,同时有利于节约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量 MPSR 同步硝化反硝化 反硝化除磷 城市污水
下载PDF
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 被引量:18
17
作者 汤琪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8-143,共6页
综述了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pH值、溶解氧、污泥停留时间、MLSS值等的研究概况;硝化与反硝化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碳源、溶解氧、絮凝体特性等的研究概况.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温度、pH值、氨浓度、... 综述了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pH值、溶解氧、污泥停留时间、MLSS值等的研究概况;硝化与反硝化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碳源、溶解氧、絮凝体特性等的研究概况.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温度、pH值、氨浓度、溶解氧等的研究概况以及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抑制物、pH值、温度等的研究概况.并对反硝化除磷、同时硝化与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的相关工艺及其特点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除磷 反硝化除磷 同时硝化与反硝化 短程硝化反硝化 厌氧氨氧化
下载PDF
A^2/O-MBR工艺的脱氮除磷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吴念鹏 许兆义 +1 位作者 李久义 刘滢 《江苏环境科技》 2008年第1期57-60,共4页
A2/O-MBR工艺是将传统的A2/O工艺与现行的MBR工艺结合,使两者的优势得到了互补组合。研究结果表明:A2/O-MBR系统中产生的高污泥浓度不仅降低了水力停留时间且存在着同步硝化反硝化、反硝化除磷等过程,这样使其在较低的C/N(m(C):m(N)=5... A2/O-MBR工艺是将传统的A2/O工艺与现行的MBR工艺结合,使两者的优势得到了互补组合。研究结果表明:A2/O-MBR系统中产生的高污泥浓度不仅降低了水力停留时间且存在着同步硝化反硝化、反硝化除磷等过程,这样使其在较低的C/N(m(C):m(N)=5 ̄6)下有着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在进水ρ(COD)为260 ̄300mg/L,ρ(TN),ρ(TP)分别为46 ̄48mg/L,7 ̄8mg/L下,其TN,TP的去除率达到76%,95%以上。试验期间,污泥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MBR工艺 脱氮除磷 低碳氮比 同步硝化反硝化 反硝化除磷
下载PDF
螺旋升流式反应器脱氮除磷系统的运行效果与污泥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豆俊峰 罗固源 罗富金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7-31,共5页
对螺旋升流式反应器脱氮除磷及去除COD的运行效果进行了研究 ,该系统连续稳定运行 6个月的结果表明 ,能保证出水平均质量浓度TN小于 1 0mg/L ,TP小于 0 5 0mg/L ,COD小于 31mg/L ,对T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 86 %、96 %和 94 %以上... 对螺旋升流式反应器脱氮除磷及去除COD的运行效果进行了研究 ,该系统连续稳定运行 6个月的结果表明 ,能保证出水平均质量浓度TN小于 1 0mg/L ,TP小于 0 5 0mg/L ,COD小于 31mg/L ,对T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 86 %、96 %和 94 %以上。并且对SUFR系统的污泥性能进行了分析 :(1 )螺旋升流特征使本反应系统中的污泥易于颗粒化 ;(2 )SUFR系统中的微生物种群具有多样性 ;(3)污泥在好氧反应器中表现出了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螺旋升流式反应器 脱氮除磷 COD TN 同步硝化反硝化 去除率 磷系 运行效果 反应系统
下载PDF
DO对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罗思音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1年第5期18-20,共3页
针对碳源偏低的城市污水,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研究D0对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影响,同时对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反硝化除磷的机理进行探讨。试验表明:控制DO浓度可在同一个反应器内既实现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又达到反硝化... 针对碳源偏低的城市污水,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研究D0对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影响,同时对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反硝化除磷的机理进行探讨。试验表明:控制DO浓度可在同一个反应器内既实现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又达到反硝化除磷的效果。综合考虑COD、NHg—N、TN、TP的出水浓度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得出最佳的D0控制范围。当D0浓度在0.5~1.0mg/LU时.COD的去除率达到93%~94%,Nil,+一N的去除率为97%~98%,TN的去除率达到85%一96%,TP的去除率为91%~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 反硝化除磷 DO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