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侗族“舞春牛”文化生态的变迁——通道侗族自治县菁芜洲镇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17
1
作者 万义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2-95,共4页
运用田野调查法对侗族"舞春牛"文化生态的环境、变迁历程及体育价值等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侗族"舞春牛"是侗族立春时节的民俗活动,是侗族宗教思想、生活方式、农耕文化和民族特性的历史沉淀,是一种亚体育文化... 运用田野调查法对侗族"舞春牛"文化生态的环境、变迁历程及体育价值等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侗族"舞春牛"是侗族立春时节的民俗活动,是侗族宗教思想、生活方式、农耕文化和民族特性的历史沉淀,是一种亚体育文化形态的活动形式。侗族"舞春牛"的文化生态变迁,是侗族地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历史缩影。侗族"舞春牛"具有健身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其发展与国家的民族政策、文化政策、体育政策等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人类学 舞春牛 侗族 文化生态
下载PDF
旅游表演中的艺术真实性分析——以云南少数民族歌舞表演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杨丽琼 吴丽娴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30-134,共5页
旅游表演是展示和传播旅游目的地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游客对旅游表演的期待在于真实性,是否做到真实决定着旅游表演市场的成败。以云南旅游表演开发类型分析可以看出,社会的进步带动着旅游业的发展,在现代游客消费观和市场发展观的影响... 旅游表演是展示和传播旅游目的地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游客对旅游表演的期待在于真实性,是否做到真实决定着旅游表演市场的成败。以云南旅游表演开发类型分析可以看出,社会的进步带动着旅游业的发展,在现代游客消费观和市场发展观的影响下,"真实性"成为游客选择旅游体验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旅游表演 艺术真实性 云南 民族歌舞
下载PDF
《马路天使》:新市民电影的经典之作——基于左翼电影和国防电影背景的审视 被引量:6
3
作者 袁庆丰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34-38,95+2,共5页
《马路天使》的新市民电影属性,决定了影片中左翼电影思想元素和国防电影(运动)背景的表现。而影片对视听语言中歌舞元素尤其是主题曲的强化运用,不仅巩固了新市民电影在1937年抗战爆发前后的主流地位、扩大了其世俗主题思想的传播和影... 《马路天使》的新市民电影属性,决定了影片中左翼电影思想元素和国防电影(运动)背景的表现。而影片对视听语言中歌舞元素尤其是主题曲的强化运用,不仅巩固了新市民电影在1937年抗战爆发前后的主流地位、扩大了其世俗主题思想的传播和影响,更重要的是,其经典制作模式和承载的民族精神,成功地避免了战争对陷期区电影民族文化及风格的摧残,为战后中国国产电影的快速复兴奠定了思想和艺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电影 国防电影(运动) 新市民电影 歌舞元素 民族风格 传播效果
下载PDF
苗族与侗族民歌的文化生态与演唱特点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贵华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8年第2期15-18,共4页
苗族与侗族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文化底蕴十分厚重,而音乐文化尤其独特,运用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结合人类学特点,对苗族与侗族民歌的文化生态和演唱特点加以研究,找出其特点与规律,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 苗族 侗族 民歌 文化生态 演唱特点
下载PDF
侗汉双语文教学·侗族大歌·侗民族综合素质——以贵州省宰荡行政村加所小学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谭厚锋 《教育文化论坛》 2012年第4期95-103,共9页
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双语文教学的实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民族教育政策的具体落实。笔者全方位地参与观察21世纪初在贵州省榕江县栽麻乡宰荡行政村加所小学实施的侗汉双语文教学过程,并透过深度访谈宰荡行政村不同年龄、不同文化... 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双语文教学的实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民族教育政策的具体落实。笔者全方位地参与观察21世纪初在贵州省榕江县栽麻乡宰荡行政村加所小学实施的侗汉双语文教学过程,并透过深度访谈宰荡行政村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性别的村民和加所小学部分师生发现:侗汉双语文教学的实施是提升侗民族综合素质最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宰荡村 侗族大歌 侗汉双语文教学 民族综合素质
下载PDF
侗族舞蹈审美特征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秀芝 《云梦学刊》 2015年第1期120-124,共5页
侗族舞蹈有着明显的本民族审美特征:从舞蹈形式上看表现为"点、屈、颤、摆"的动律,"绕圈作舞"的队型;从舞蹈内涵来看,表现为节奏的享乐,模仿的冲动,神灵的礼赞,力量的呈现。
关键词 侗族 舞蹈 审美
下载PDF
湘西侗族打击节奏艺术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果朋 《怀化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7-9,共3页
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中一种应用打击节奏伴奏的舞蹈形式在侗乡广泛流传,节奏形态与舞蹈动作特点突出,有着及强的表现力。对湘西怀化地区侗族打击节奏型的浅析,意在介绍侗族打击节奏的表现特征,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侗族 节奏 舞蹈
下载PDF
贵州车江侗族嘎琵琶的歌唱表演风格与展演程式研究
8
作者 朱腾蛟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5期102-111,共10页
“嘎琵琶”[albicbac](即“琵琶歌”)是流行于南部侗族地区的歌唱形式。南部侗族不同地区的“嘎琵琶”在旋律音调、歌唱风格、伴奏乐器以及对歌形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形成了嘎琵琶的多种类型。车江“嘎琵琶”中大量使用同音重复结合... “嘎琵琶”[albicbac](即“琵琶歌”)是流行于南部侗族地区的歌唱形式。南部侗族不同地区的“嘎琵琶”在旋律音调、歌唱风格、伴奏乐器以及对歌形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形成了嘎琵琶的多种类型。车江“嘎琵琶”中大量使用同音重复结合连续的阻声式润腔的拖腔处理方式,使得旋律的节奏律动感增强。假声发声方法与阻声式润腔的运用构成了车江“嘎琵琶”的地方性歌唱形态风格。车江“嘎琵琶”作为以情歌为主体内容的侗族歌唱形式,被运用于各类歌俗与民俗活动之中,主要在“委伴”“为也”“守旧岁”以及婚礼等民俗活动中演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车江嘎琵琶 “委伴” 假声 歌唱风格 对歌场域
下载PDF
论侗族情歌对唱的艺术魅力
9
作者 刘纯 《怀化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8-10,共3页
侗族情歌是侗族音乐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侗族人们无时无刻不接受它的洗礼,它包罗万象,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侗族人民。通过对侗族情歌对唱的方式、语言特征、旋律、调式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侗族情歌,感受到侗族情歌的艺... 侗族情歌是侗族音乐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侗族人们无时无刻不接受它的洗礼,它包罗万象,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侗族人民。通过对侗族情歌对唱的方式、语言特征、旋律、调式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侗族情歌,感受到侗族情歌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情歌 对唱 调式 旋律 语言特色
下载PDF
黎锦晖音乐教育观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蓝霞 陈其射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2期83-87,共5页
本文以黎锦晖的音乐教育实践为研究对象,对其儿童歌舞艺术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试图全面地、系统地分析其音乐教育观,即平民教育观、民族教育观、美育教育观、儿童歌舞教育观,并深刻探讨其产生的社会价值及当下对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 平民教育 民族教育 美育教育 歌舞教育
下载PDF
在旅游仪式展演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类学视野中的黔东南郎德苗寨民族歌舞传承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素华 杨殿斛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82-85,共4页
黔东南郎德苗寨作为民族文化的旅游景点,在旅游仪式展演中以民族歌舞迎客娱人,将宏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与微观的具体操作两相结合,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保护和传承了民族文化。
关键词 郎德苗寨 民族歌舞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侗族芦笙舞的视觉化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雅祺 李本建 《湖南包装》 2021年第5期7-9,33,共4页
主要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芦笙舞的视觉化设计与开发。首先分析其代表性的文字符号,探讨其形象的具体运用。其次从文化传播与保护创新的视觉角度出发,分析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视觉化设计的关系,结合芦笙舞进行进一步论述,构建了一系... 主要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芦笙舞的视觉化设计与开发。首先分析其代表性的文字符号,探讨其形象的具体运用。其次从文化传播与保护创新的视觉角度出发,分析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视觉化设计的关系,结合芦笙舞进行进一步论述,构建了一系列的符号化系统设计,采用符号化形象的设计,衍生出一系列创意性的文创产品,用现代化视觉设计语言来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试图在文化传播与保护常新之间搭起一座桥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需要通过视觉传播的手段,侗族的非遗产品,可以通过运用新的理念对其进行二次符号化的创新设计、界面交互传播设计以及地域性的文创产品设计等来进行视觉化的设计与开发,由此推动侗族非遗的发展,使其资源在国内外都产生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非遗 芦笙舞 设计与开发
下载PDF
壮侗民族歌唱娱乐习俗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变迁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雪莹 薛琪瑜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3期110-114,共5页
目前对于壮侗民族的文化研究并不鲜见,研究他们歌唱习俗的也不乏其人。但这些研究大多侧重于对壮族或侗族做分别的探讨,结合他们的共同点进行论述的并不多见。对于其歌唱习俗,泛泛介绍的多,系统分析的少;关注历史发展的多,讨论其现代变... 目前对于壮侗民族的文化研究并不鲜见,研究他们歌唱习俗的也不乏其人。但这些研究大多侧重于对壮族或侗族做分别的探讨,结合他们的共同点进行论述的并不多见。对于其歌唱习俗,泛泛介绍的多,系统分析的少;关注历史发展的多,讨论其现代变迁的少。本文对壮侗民族歌唱娱乐习俗的历史传承和现代变迁做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并对于这一歌唱习俗面临的困境,以及未来的转型与建构过程做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侗民族 歌唱娱乐习俗 历史传承 现代变迁
下载PDF
探析侗族打击节奏伴奏的舞蹈形式及表现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符姗姗 《音乐探索》 CSSCI 2008年第4期37-39,共3页
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中一种应用打击节奏伴奏的舞蹈形式在侗乡广泛流传,节奏形态与舞蹈动作特点突出,有着极强的表现效果,充分反映了丰富多彩的侗族个性、审美习俗方式以及侗族文化观念。
关键词 侗族 打击节奏 舞蹈形式 表现特征
下载PDF
羌族“瓦尔俄足节”中的歌舞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燕华 龙有成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9年第3期147-151,共5页
“瓦尔俄足节”是羌族的妇女节,其歌舞文化反映的是羌族最为核心的“祈福与感恩”文化,是羌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一种活态文化,被列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通过对羌族“瓦尔俄足节”歌舞文化历史源流、艺术特征及价值的阐述,传... “瓦尔俄足节”是羌族的妇女节,其歌舞文化反映的是羌族最为核心的“祈福与感恩”文化,是羌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一种活态文化,被列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通过对羌族“瓦尔俄足节”歌舞文化历史源流、艺术特征及价值的阐述,传承与发展现状的剖析,并从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重视传承人的培养、探究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传承宣传平台以及采用数字化技术几个方面探究“瓦尔俄足节”歌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尔俄足节 歌舞文化 羌族
下载PDF
侗族歌舞音乐与钢琴的交融——陈怡《多耶》音乐形象塑造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秋楠 张劲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4-69,共6页
少数民族音乐百花争艳、各有特色,这种原生态的音乐被许多作曲家进一步挖掘和吸收后巧妙地编入不同类型的作品中,使其获得新的生命力。作曲家陈怡①大学时创作的钢琴曲《多耶》②,是一首既有浓郁侗族音乐风格又符合现代音乐审美的钢琴作... 少数民族音乐百花争艳、各有特色,这种原生态的音乐被许多作曲家进一步挖掘和吸收后巧妙地编入不同类型的作品中,使其获得新的生命力。作曲家陈怡①大学时创作的钢琴曲《多耶》②,是一首既有浓郁侗族音乐风格又符合现代音乐审美的钢琴作品,陈怡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对侗族歌舞“多耶”的音乐元素进行了巧妙的模仿,使少数民族音乐在当代音乐背景下展现出“新形象”。这部作品是当代作曲家对民族音乐进行创造性的继承和发扬的成功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歌舞 陈怡 多耶 音乐形象 原生态音乐元素
下载PDF
《诗经·东门之枌》“市”与“市也婆娑”考
17
作者 杨敬娜 《湘南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59-64,共6页
《诗经·陈风·东门之枌》一诗中的“市也婆娑”争议颇多,学界有多种释义。借助文学人类学的方法,参考邻国日本古代市中歌舞的习俗和我国少数民族市中歌舞习俗,可以推知,《诗经·陈风·东门之枌》一诗中的“市也婆娑”... 《诗经·陈风·东门之枌》一诗中的“市也婆娑”争议颇多,学界有多种释义。借助文学人类学的方法,参考邻国日本古代市中歌舞的习俗和我国少数民族市中歌舞习俗,可以推知,《诗经·陈风·东门之枌》一诗中的“市也婆娑”中的“市”字并非误写,有可能本来就是“市”字而非其他。“市”是古代男女谈情说爱的歌舞活动场所,“市也婆娑”就是歌舞于市的意思,它与古代中国的市社一体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门之枌 市也婆娑 歌舞 市社一体
下载PDF
从“同源纯汉”到“歌舞部族”:抗战前后广西的民族形象建构和展示
18
作者 马楠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102,共12页
1930年代,面对日益复杂的广西内外政治环境,如何对苗瑶僮等族进行表述以"正名",成为新桂系当局民族治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各种不同的表述背后均体现了刘介和其他广西学人对广西民族形象进行重新建构的努力,民族形象的建构... 1930年代,面对日益复杂的广西内外政治环境,如何对苗瑶僮等族进行表述以"正名",成为新桂系当局民族治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各种不同的表述背后均体现了刘介和其他广西学人对广西民族形象进行重新建构的努力,民族形象的建构不仅是为应对强邻的挑战,也是新桂系民族同化之南针。抗战中后期文艺界团体南下桂林,在广西特种师资训练所师生的民族歌舞展示下,"发现"并选择性地保留了西南民族的歌舞传统,遂使唱歌跳舞的西南民族形象成为抗战中国文化建构中的重要部分。但于苗瑶僮等族而论接受当局的形象建构并展示民族歌舞,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此接受政府的"开化"政策。与广西学人所表述和展示的不同,广西整合民族的进程依然充满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瑶僮 刘介 特种教育师资训练所 民族形象 歌谣舞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