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式波纹板传热与阻力特性单吹瞬态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磊 聂鹏 +1 位作者 刘文娟 车得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6675-6680,共6页
DN型波纹板传热元件是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中的常用板型,但有关DN板的研究报道较匮乏。文中采用一种改进的单吹瞬态技术对DN板的传热、阻力特性展开实验研究,测量DN板的传热和阻力系数。实验结果表明DN板的传热、阻力性能与DU板相当,而介... DN型波纹板传热元件是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中的常用板型,但有关DN板的研究报道较匮乏。文中采用一种改进的单吹瞬态技术对DN板的传热、阻力特性展开实验研究,测量DN板的传热和阻力系数。实验结果表明DN板的传热、阻力性能与DU板相当,而介于CC板和平行平板之间。实验发现DN板的传热系数j和阻力系数f随着雷诺数Re的增大而减小。根据本文实验数据拟合了DN板特性参数j和f数的实验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DN板 单吹瞬态技术 传热 阻力系数
下载PDF
热影响区软化的X70管线环焊缝应变容量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宏远 张建勋 +2 位作者 池强 霍春勇 王亚龙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51,共5页
针对一种拉伸试验断裂于热影响区附近的X70管线环焊接头,通过数值仿真和韧性试验分别获得断裂驱动力和断裂阻力曲线.在此基础上使用切线法预测该环焊接头具有较高的拉伸应变容量,与宽板拉伸试验结果一致.结果表明,与现行标准中要求焊接... 针对一种拉伸试验断裂于热影响区附近的X70管线环焊接头,通过数值仿真和韧性试验分别获得断裂驱动力和断裂阻力曲线.在此基础上使用切线法预测该环焊接头具有较高的拉伸应变容量,与宽板拉伸试验结果一致.结果表明,与现行标准中要求焊接接头强匹配,并且拉伸试验不应断于"近缝区"的准则相比,使用延性撕裂行为进行热影响区软化环焊接头的定量分析,可以避免对材料性能的过度要求,并且能科学有效的预测环焊接头拉伸应变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应变设计 拉伸应变容量 单边缺口拉伸试验 宽板拉伸试验
下载PDF
仿真压力容器接管高应变区应变场特征的一种单边半椭圆缺口试板
3
作者 胡宏玖 全其兴 李培宁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6期722-726,共5页
设计了一种单边半椭圆缺口试板,以满足压力容器接管高应变区断裂评定和疲劳性能研究的需要。通过弹塑性有限元素法计算及实验,表明该试板具有压力容器接管连接处的应变分布特征:高峰值应变、高应变梯度及周围被广大弹性区包围。
关键词 容器接管 高应变区 试板 压力容器 有限元
下载PDF
零切迹颈前路融合器在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蒋龙华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6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前路融合器在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钉板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前路融合器在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钉板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零切迹颈前路融合器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点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侧弯角度大小(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1、3个月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3个月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Cobb角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率(3.33%)低于对照组(1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零切迹颈前路融合器能有效改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机体功能及活动度,利于减少术中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零切迹颈前路融合器 钉板内固定 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 侧弯角度大小
下载PDF
单一孔洞对单边切口平板断裂行为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陈铁友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2-67,共6页
本文运用ABAQUS软件的扩展有限元法(XFEM)对含有单一孔洞的单边切口平板进行裂纹扩展模拟,对比分析了带有不同形状、大小、位置孔洞平板模型的应力云图和作用力-位移曲线。结果表明,孔洞的形状、大小、位置会影响应力分布,对平板断裂行... 本文运用ABAQUS软件的扩展有限元法(XFEM)对含有单一孔洞的单边切口平板进行裂纹扩展模拟,对比分析了带有不同形状、大小、位置孔洞平板模型的应力云图和作用力-位移曲线。结果表明,孔洞的形状、大小、位置会影响应力分布,对平板断裂行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扩展 单边切口平板 断裂行为 ABAQUS 扩展有限元
下载PDF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微型钢板在颈椎管狭窄症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中应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辛大森 程才 +5 位作者 孙洪江 高书明 刘广飞 李勇 陈汉文 赵跃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 研究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微型钢板内固定在颈椎管狭窄症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3—2021-02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64例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前路采用零切... 目的 研究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微型钢板内固定在颈椎管狭窄症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3—2021-02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64例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前路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固定,颈椎后路行单开门椎管减压微型钢板内固定。比较术前与术后1年颈椎JOA评分、疼痛VAS评分、NDI指数、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结果 6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所有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未出现颈前不适感、吞咽困难、颈后轴性疼痛等症状。术后3个月MRI显示颈椎管扩大良好,脊髓前后压迫均完全解除。术后1年颈椎CT显示手术节段椎间隙融合良好,椎板单开门状态维持良好,无再关门现象发生。术后1年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术后1年神经功能JOA评分、疼痛VAS评分、NDI指数、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后路微型钢板的应用有利于颈椎管狭窄症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更广泛开展,手术安全性提高,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进而使更多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症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 微型钢板
原文传递
零切迹融合器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杜爱民 段永壮 《中国实用医刊》 2023年第22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钉...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钉板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零切迹融合器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患者的手术效果;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的颈椎功能;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32/35)与对照组(80.00%,28/35)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6、12个月,观察组N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29%,5/35)低于对照组(37.14%,13/35),P<0.05。结论零切迹融合器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患者颈椎功能评分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单节段 零切迹融合器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钉板融合器内固定术 疗效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