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ARCH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段晓峰 闫峰 +1 位作者 余晓明 卢强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833-1836,共4页
目的:Arch钢板与侧块螺钉悬吊固定在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时临床疗效的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3年1月至2018年2月予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86例患者,将手术方式为Arch钢板固定设为观察组(n=43),侧块螺钉... 目的:Arch钢板与侧块螺钉悬吊固定在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时临床疗效的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3年1月至2018年2月予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86例患者,将手术方式为Arch钢板固定设为观察组(n=43),侧块螺钉悬吊固定设为对照组(n=43),术后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并通过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JOA评分、Pavlov值、轴性症状的发生率等指标对比两种手术方式临床效果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术后不同时间点的JOA评分、Pavlov值均明显高于术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术后3d、3周、3月、12个月在JOA评分、Pavlov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术后3d、3周、3月、12个月时的JOA评分、Pavlov值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椎管扩大术中采用Arch钢板固定,固定强度高,临床疗效满意。能够减少术后再关门的发生,减少术后轴性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Arch钢板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侧块螺钉
下载PDF
单开门与全椎板切除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马亮 许永涛 佘远举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11期975-978,共4页
目的比较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与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我科开展的27例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椎管成形术和24例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 目的比较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与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我科开展的27例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椎管成形术和24例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颈椎活动度、JOA评分、轴性症状。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5个月时两组颈椎活动度分别为(40.4±11.27)°,(32.3±1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JOA评分分别为(12.17±1.45)分、(11.89±1.87)分,术后15个月时分别为(13.77±0.93)分、(12.95±0.89)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4.8%、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此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但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能更好的保留颈椎活动度,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 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 全椎板切除 微型钢板 侧块螺钉
下载PDF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钢板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新军 程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508,共4页
目的:研究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钢板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疗效。方法:对41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均有程度不等的脊髓压迫症状,全部行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侧块钢板固定术。术前术后神经功... 目的:研究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钢板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疗效。方法:对41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均有程度不等的脊髓压迫症状,全部行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侧块钢板固定术。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分采用JOA评分。结果:随访12~16(14±2.0)个月,JOA评分较术前提高4.8分。结论: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合并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具有适应范围广、操作简单安全、固定牢固等优点,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 后路单开门减压术 内固定 侧块钢板
下载PDF
两种术式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后神经功能改善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支力强 段宁 +3 位作者 董博 吴俊龙 曾思翔 马巍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5-468,471,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CCS)后神经功能改善的效果及术后C5神经根麻痹(C5P)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颈椎手术的CCS患者80例,其中40...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CCS)后神经功能改善的效果及术后C5神经根麻痹(C5P)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颈椎手术的CCS患者80例,其中40例行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观察组),40例行椎板切除减压侧块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均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影像学评估。结果两种术式均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术后6个月内每次复查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提高(P<0.05),且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C5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C5P患者椎间孔宽度与未发生者相比存在明显的狭窄(P<0.05)。结论脊髓漂移程度和椎间孔狭窄可能是C5P发生的重要因素,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后C5P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症 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 椎板切除减压侧块内固定术 C5神经根麻痹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1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苏洪民 房清敏 +4 位作者 孙兆忠 耿晓鹏 王大巍 邢建强 孙金川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评价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110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11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依照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目的评价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110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11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依照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颈椎动力位X线片术前、术后对比颈椎总活动度(ROM)及术后轴性症状及神经根麻痹症状发生率。结果 110例均得到回访,JOA评分恢复率为(56.428±10.136)%。患者术后颈椎曲度丢失度数为(12.139±1.426)°,术后有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56.4%,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单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神经功能明显恢复,并保持了一定的颈椎稳定性,减少了颈椎术后不稳定的影响,对脊髓型颈椎病有明显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侧块 内固定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单侧侧块固定术治疗伴后凸畸形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邵滨 王大巍 +5 位作者 邢建强 孙金川 张政 赵伟 叶伟康 房清敏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侧侧块钉棒内固定治疗伴有颈椎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23例伴有颈椎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55~72岁,平均65...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侧侧块钉棒内固定治疗伴有颈椎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23例伴有颈椎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55~72岁,平均65岁,均行颈椎单侧侧块内固定配合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分别于术后3 d,1年复查颈椎X线片、MRI,观测颈椎曲度变化;术后1年行JOA评分统计,计算功能改善率。结果 23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颈椎侧块内固定配合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平均随访时间15. 4个月(13~22个月)。手术时间为50~80 min,平均为65 min。术中出血为50~200 mL,平均为120 mL。术前JOA评分为5~10分,平均为7. 5±2. 0分,术后1年复查,患者JOA评分为10~16分,平均为13. 3±2. 1分,均较术前评分明显提高。术前颈椎Cobb角为-21^-29°,平均为-26. 1±2. 3°,术后3 d X片显示Cobb角为-6. 5±2. 9°,较术前好转,患者束带感明显缓解,术后1年复查X片显示Cobb角为-7. 2±2. 6°,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颈椎单侧侧块内固定配合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能改善颈椎生理曲度,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手术 单侧侧块内固定 颈椎后凸畸形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颈椎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配合双侧侧块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7
作者 刘战立 徐小平 常山 《四川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328-330,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配合双侧侧块钉棒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双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神经功能JOA分... 目的探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配合双侧侧块钉棒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双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神经功能JOA分值,记录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颈椎活动度及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结果 55例均得到回访,术后较术前神经功能恢复率为(57.557±9.145)%,术后较术前颈椎活动度减少(5.78±4.3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有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58.1%。结论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双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神经功能明显恢复,并保持了的颈椎稳定性,减少了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对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侧块 内固定
下载PDF
中国人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风险与碳水化合物激酶域包含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关联的研究
8
作者 李晓光 林一聪 +3 位作者 张江鹄 谢曼青 刘明生 崔丽英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322-326,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致病风险与碳水化合物激酶域包含(carbohydrate kinase domain containing,FGGY,又称FLJ10986)基因中rs6700125的关联,及其是否与其他人群相同。方法提取外周血... 目的探讨中国人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致病风险与碳水化合物激酶域包含(carbohydrate kinase domain containing,FGGY,又称FLJ10986)基因中rs6700125的关联,及其是否与其他人群相同。方法提取外周血基因组样本DNA,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第一部分样本以不对称PCR扩增包含目标SNP在内的片段,采用高分辨熔解法完成非标记探针的基因分型,第二部分样本采用质谱分型。结果完成了中国汉族人群组成的143例ALS患者与153名正常对照之间rs6700125位点的基因分型。rs6700125基因型Hardy-Weinberg平衡采用Pearson检验、lIr检验、精确检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及病例组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说明本研究的样本为连锁平衡群体,具有群体代表性。rs6700125位点在中国人群为来源的143例ALS患者与153名正常对照之间,等位基因(T/C)频率(OR=1.117,95%CI:0.84~1.62,χ2=0.94,P%=0.331)及基因型频率(OR=1.136,95%CI:0.64~2.013,χ2=0.19,P%=0.66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未发现FGGY基因中的rs6700125位点与中国人散发性ALS的致病风险相关。这可能和ALS本身复杂的遗传异质性相关,也不除外人种差异,有必要根据全基因关联分析的初步结果在中国汉族患者中筛查与发病风险有关的特异易感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单核苷酸多态性 FGGY基因 高分辨率熔解 质谱分型 关联分析
下载PDF
单侧开门外侧块螺钉固定植骨治疗颈脊髓压迫症
9
作者 许鹏雍 凌尚准 +1 位作者 陈俊 陆晓生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年第7期710-712,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开门外侧块螺钉固定植骨术治疗颈脊髓压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02-2008—06采用单侧开门外侧块螺钉固定植骨术治疗颈脊髓压迫症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51~67岁,平均58岁。26例中有22例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个... 目的探讨单侧开门外侧块螺钉固定植骨术治疗颈脊髓压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02-2008—06采用单侧开门外侧块螺钉固定植骨术治疗颈脊髓压迫症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51~67岁,平均58岁。26例中有22例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个或3个节段以上),其中10例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症(6例合并动力性椎管狭窄症,3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1例为外伤性);4例为颈椎管内肿瘤。随访9个月-2年2个月,平均1年8个月。结果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优8例,良1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5%。无一例出现血管损伤或内固定物断裂并发症,1例脊膜瘤因肿物过大术后出现脊髓再灌注损伤表现,经积极治疗好转,生活可自理。结论该法适用于需要从后方人路进行减压的颈脊髓压迫症,疗效肯定。其优点是手术相对安全,在彻底减压的同时进行坚强的内固定,尤其适用于伴有节段性不稳的脊髓型颈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开门椎板成形术 颈脊髓压迫症 外侧块螺钉 内固定 植骨
下载PDF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手术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程 王弘 +2 位作者 徐宏光 张涛 罗琨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30-533,共4页
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与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5年1月5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个节段)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选择,分为两组,颈后路单开门椎... 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与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5年1月5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个节段)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选择,分为两组,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为A组(n=33),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为B组(n=20),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JOA评分、VAS评分、NDI评分,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Cobb角。观察术后是否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及轴性症状。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较A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出血量较A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手术的JOA评分、VAS评分及NDI评分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每组手术末次随访的这些评分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A组术后CCI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影像学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A组、B组分别出现了6例及3例C5神经根麻痹,A组出现12例轴性痛,B组出现4例轴性痛,两组手术在并发症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两种手术在神经功能改善上无明显差异,单开门组会导致颈椎曲度的部分丢失。两种手术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及轴性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单开门组在两种并发症方面发病率较侧块螺钉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单开门 椎板成形术 侧块螺钉
下载PDF
两种减压植入内固定方式治疗颈椎管狭窄症:C_5神经根麻痹及稳定性 被引量:10
11
作者 梁伟之 高金伟 +2 位作者 付磊 崔晓虎 贾俊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5期6345-6350,共6页
背景:有部分学者认为颈椎管狭窄症减压植入内固定后神经根麻痹与颈椎稳定性以及颈椎生理曲度有关,目前还存在争议。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与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治疗后C_5神经根麻痹及稳定性。方法:选取29... 背景:有部分学者认为颈椎管狭窄症减压植入内固定后神经根麻痹与颈椎稳定性以及颈椎生理曲度有关,目前还存在争议。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与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治疗后C_5神经根麻痹及稳定性。方法:选取29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后路减压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方法①: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在C_(3-6)侧块以及C_7椎弓根钉内固定,关节突关节处造成粗糙面。方法②:根椐治疗前对正侧位平片及动力位片结合MRI、CT影像学图片,明确不稳定的节段,给予相应节段侧块内固定、椎板行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治疗。结果与结论:29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随访8个月-2.3年,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治疗的患者14例,植入后早期出现C_5神经根麻痹2例,远期症状复发出现不全瘫3例,二次手术行瘢痕切除减压治疗;采用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治疗的患者15例,治疗后出现C_5神经根麻痹肩外展功能不良1例,无治疗前症状复发病例。神经根麻痹最短6周,最长9个月均恢复。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植入物内固定后,C_5神经根麻痹与节段稳定性、颈椎生理曲度、椎管减压程度、脊髓漂移范围是否相关以及发生程度、远期因瘢痕致再度出现椎管狭窄,两种治疗方式的区别是否有意义,目前病例数有限,有待病例及临床经验的积累与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学术探讨 颈椎管狭窄症 侧块螺钉内固定 椎弓根内固定 全椎板减压 单开门减压 椎管扩大成形术 神经根麻痹
下载PDF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8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建辉 王正雷 +2 位作者 张杰 张文进 齐琦 《黑龙江医学》 2014年第3期244-245,共2页
目的 探讨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方法 采用颈椎前路脊髓减压取髂骨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合并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脊髓减压钢板螺钉内固定的术式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80例.手术疗效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 目的 探讨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方法 采用颈椎前路脊髓减压取髂骨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合并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脊髓减压钢板螺钉内固定的术式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80例.手术疗效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标准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12~24个月,术后平均提高4~7分,65例患者四肢麻木消失,束带感基本消失.结论 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解除了来自前后方对脊髓的压迫,彻底减压,脊髓血供可得到提高和改善,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而且患者治疗周期短,疗效可靠,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脊髓减压取髂骨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脊髓减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下载PDF
颈后路微型钛板结合单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颈椎过伸伤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涛 朱大安 李招胜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6期864-866,共3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微型钛板结合单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颈椎过伸伤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行颈后路微型钛板结合单边钉棒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颈椎病JOA评分、脊髓功能改善率、颈椎椎管矢状径、颈椎生理曲度变化以及相关并发症... 目的探讨颈后路微型钛板结合单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颈椎过伸伤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行颈后路微型钛板结合单边钉棒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颈椎病JOA评分、脊髓功能改善率、颈椎椎管矢状径、颈椎生理曲度变化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3例患者JOA评分术前(8.39±2.58)分,术后2年(13.77±2.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功能改善率63.91%。颈椎曲度术前(18.58±7.69)°,术后2年(15.56±7.28)°,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术前117个手术节段椎管矢状径为(8.99±1.43)mm,术后为(17.03±3.44)mm,与术前相比明显提高(P<0.01)。颈椎管矢状径78%均有所改善。术后C5神经根麻痹患者1例,轴性症状出现者5例。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结合单侧侧块钉棒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满意,术后能够即刻保持椎板的稳定性,维持较好的开门状态,对门轴侧骨折愈合有利,颈椎前凸曲度丢失较少,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具有手术操作便捷且时间较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钛板 颈椎过伸伤 单边侧块钉棒内固定术 后路单开门
下载PDF
微型钢板侧块螺钉穿透小关节面对颈椎单开门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陈华 刘浩 +5 位作者 李涛 龚全 宋跃明 曾建成 刘立岷 孔清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24-1330,共7页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中侧块螺钉穿透小关节面对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2011年12月接受后路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且符合选择标准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中侧块螺钉穿透小关节面对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2011年12月接受后路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且符合选择标准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男42例,女10例;年龄34~83岁,平均61.2岁。单纯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17例,合并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25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10例。病程1~120个月,中位病程11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评价患者神经功能,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颈肩部疼痛及颈椎功能情况。记录患者术后轴性症状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行颈椎X线片、CT及MRI检查,测量椎管矢状径、颈椎曲度、椎管横截面积、椎板开门角度。通过术后1周CT三维重建判断Centerpiece钢板侧块螺钉是否穿透小关节面进入小关节,并根据破坏的小关节数量将患者分为无关节破坏组(无小关节面被穿透)、少关节破坏组(1~2个小关节面被穿透)和多关节破坏组(3个及以上小关节面被穿透),对各组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5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2例脑脊液漏,均经相应治疗后治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5个月,平均15.7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JOA评分、NDI、椎管矢状径以及椎管横截面积均优于术前(P<0.05)。根据术后1周CT三维重建检查,无关节破坏组16例,少关节破坏组23例,多关节破坏组13例;3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末次随访时,3组术后JOA评分、VAS评分,颈椎曲度、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以及神经功能改善率、开门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N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例发生轴性症状,无关节破坏组1例,少关节破坏组4例,多关节破坏组5例,3组间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81,P=0.087)。结论侧块螺钉穿透小关节面可能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后出现轴性症状的原因之一,且随着小关节面破坏数目的增加,发生轴性症状的风险可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Centerpiece钢板 侧块螺钉 轴性症状
原文传递
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单核苷酸多态位点质谱分型及疾病易患性关联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晓光 林一聪 +6 位作者 谢曼青 张江鹄 刘明生 李本红 赵燕环 任海涛 崔丽英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7-431,共5页
目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GS)是由上、下运动神经元进行性丢失引起的一种致死性疾病,散发性ALS(SAGS)近90%,目前认为是一种复杂性疾病。已有数个ALS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先后报道了若干与增加ALS发... 目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GS)是由上、下运动神经元进行性丢失引起的一种致死性疾病,散发性ALS(SAGS)近90%,目前认为是一种复杂性疾病。已有数个ALS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先后报道了若干与增加ALS发病风险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SNP)位点,但亚洲人资料较少。我们将筛查与增加中国人SAGS致病风险相关的SNP。方法提取样本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病例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匹配,质谱法分型筛选出的SNP位点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完成86例SAGS患者与94名对照者rs6700125、rs10260404、rs1942239、rs2279812、rs2405657、rs558889、rs6922711、rs9351470等8个SNP位点的基因分型,统计分析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Cronin等研究数据后rs1942239(邻近基因GALNT1)的P值减小(由1.48×10^-4减少为9.07×10^-5),关联性增强。rs558889的病例组基因频率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可能存在关联。结论rs1942239和rs558889两个SNP可能与增加中国人SAGS致病风险相关,与rs1942239邻近的GALNT1基因和rs558889附近的ANK1基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光谱法 质量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疾病易感性
原文传递
棘突-侧块锁定法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林泉 周长嵩 +1 位作者 陈挺霖 崔为良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11期1081-1083,共3页
目的设计并评价棘突-侧块锁定法改良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在尸体上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门轴一侧的侧块及棘突基底处分别钻孔,开门后用普通钛质皮质骨螺钉通过棘突孔和侧块孔将其固定,使椎板维持在开门状态。经尸... 目的设计并评价棘突-侧块锁定法改良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在尸体上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门轴一侧的侧块及棘突基底处分别钻孔,开门后用普通钛质皮质骨螺钉通过棘突孔和侧块孔将其固定,使椎板维持在开门状态。经尸体上试验成功后于2009-01-2013—06对13例脊髓型颈椎病行该手术。结果13例获得6—36个月,平均14.6个月的随访。无患者出现颈项部及肩背部疼痛和肌肉痉挛;僵硬感和活动受限;未见螺钉松动和再“关门”现象。也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棘突-侧块锁定法改良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操作简单,维持“开门”确切,近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单开门术 轴性症状 棘突-侧块锁定法
原文传递
颈椎侧块钢板在颈椎病合并颈椎不稳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17
作者 唐开 姜长明 +3 位作者 马凯 杨群 张卫国 吕德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8年第3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椎不稳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12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其中52例为存在节段性下颈椎不稳定患者,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同... 目的探讨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椎不稳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12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其中52例为存在节段性下颈椎不稳定患者,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同时行不稳定节段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侧块钢板内固定组);同期75例无节段性下颈椎不稳定患者,行单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开门组)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的综合情况及脊髓功能改善率进行比较。结果随诊4~57个月,平均(20.46±13.21)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脊髓功能评分两组相近,手术后近期脊髓功能改善,侧块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6.54%(45/52),单开门组优良率为88.00%(66/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诊时远期脊髓功能改善,侧块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为100.00%(52/52),单开门组优良率为88.00%(6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结合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不稳的脊髓型颈椎病,能够保证植骨融合,维持颈椎稳定,防止术后畸形发生,有利于远期脊髓功能恢复,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髓 颈椎不稳 侧块钢板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原文传递
肌萎缩侧索硬化中锌指蛋白512B基因、颈屈肌肌力、体重指数的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玲玲 俞春江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6年第5期586-593,共8页
肌萎缩侧索硬化是一种同时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生存时间短,病死率高,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因此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预后评估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文中从基因... 肌萎缩侧索硬化是一种同时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生存时间短,病死率高,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因此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预后评估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文中从基因水平、颈屈肌肌力、体重指数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寻找影响预后的可靠指标,为提高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及提供治疗方案寻找新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锌指蛋白512B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颈屈肌肌力 体重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