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大气细颗粒物的多维表征研究进展
1
作者 左培杰 黄俞铭 +4 位作者 李翔宇 李林谦 陆达伟 刘倩 江桂斌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1-510,共10页
大气细颗粒物(PM_(2.5))作为影响全球人群健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环境中高度动态且其化学组成、形貌特征及来源非常复杂。对复杂环境基质中PM_(2.5)关键组分的实时分析、粒径表征、精准溯源及原位识别等多维表征一直存在严峻的方法学... 大气细颗粒物(PM_(2.5))作为影响全球人群健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环境中高度动态且其化学组成、形貌特征及来源非常复杂。对复杂环境基质中PM_(2.5)关键组分的实时分析、粒径表征、精准溯源及原位识别等多维表征一直存在严峻的方法学挑战。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通量、线性范围宽等优势,是分析PM_(2.5)的有力工具。近年来,ICP-MS技术在进样系统、碰撞反应池技术、单颗粒分析、多接收器检测技术、激光剥蚀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实现了对PM_(2.5)中关键组分的实时和原位分析,并能够对其粒径、数量和同位素指纹进行准确识别。为此,该研究综述了近年来ICP-MS技术在PM_(2.5)多维分析中的最新应用进展,总结了相应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并针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丰富PM_(2.5)溯源、转化及健康风险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大气细颗粒物 单颗粒分析 原位分析 同位素分析
下载PDF
主成份分析同时单点pM滴定法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大伦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4-67,共4页
本文将主成份分析应用于单点pM滴定法中,同时测定了多组分金属离子混合物各组分浓度。讨论了方法原理,建立了主成份常数矩阵。对21个三元、四元混合样进行了测定,得到满意结果。
关键词 主成份分析 pM滴定法
下载PDF
基于微元能质比的辐射器散热性能分析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丰茂龙 范含林 +1 位作者 黄家荣 钟奇 《航天器工程》 2013年第6期65-68,共4页
对管肋式单相流体回路辐射器的散热性能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管肋式辐射器传热过程数学模型及微元能质比(辐射器微元段单位质量散热能力)表达式,并采用数值求解方法得出了微元能质比随工质温度呈现二次曲线的变化规律,进而提... 对管肋式单相流体回路辐射器的散热性能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管肋式辐射器传热过程数学模型及微元能质比(辐射器微元段单位质量散热能力)表达式,并采用数值求解方法得出了微元能质比随工质温度呈现二次曲线的变化规律,进而提出了以辐射器微元能质比为基础的辐射器散热性能分析方法,以神舟飞船辐射器为例进行了求解验证,证明采用此方法求解辐射器散热性能有效且方便快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单相流体回路 管肋式辐射器 微元能质比 性能分析
下载PDF
计算独柱墩帽梁承载力的改进撑杆-系杆模型 被引量:5
4
作者 项贻强 刘成熹 +3 位作者 唐国斌 陈雪奖 吴天真 罗晓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48-1254,1300,共8页
针对独柱式桥墩帽梁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设计计算问题,提出改进的撑杆-系杆模型来预测该类结构的极限承载力.以某座独柱式桥墩发生严重开裂的桥墩帽梁为背景,利用ANSYS的有限元弥散裂缝模型对开裂的桥墩进行非线性分析.计算结果说明... 针对独柱式桥墩帽梁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设计计算问题,提出改进的撑杆-系杆模型来预测该类结构的极限承载力.以某座独柱式桥墩发生严重开裂的桥墩帽梁为背景,利用ANSYS的有限元弥散裂缝模型对开裂的桥墩进行非线性分析.计算结果说明,对于钢筋混凝土独柱墩帽梁这类剪跨比较小的构件,帽梁的弯剪复合受力十分复杂,基于经典的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和铁木辛柯梁理论的设计计算方法不合适.对比数值分析的结果,提出基于节点区域双向拉压破坏的改进撑杆-系杆体系模型.该模型进一步考虑了弯起钢筋、箍筋以及混凝土抗拉强度对斜裂缝开展的限制作用,更能反映独柱墩帽梁在破坏阶段的受力特征.对比独柱墩帽梁常用的剪跨比下各理论的适用性可知,该改进模型结果与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筋混凝土 独柱墩 斜截面承载能力分析 撑杆-系杆模型
下载PDF
特征图谱、一测多评与模式识别相结合的茵陈【茵陈蒿(绵茵陈)】配方颗粒质量评价分析
5
作者 曹桂云 庄雪松 +8 位作者 宁波 刘羽康 王全军 刘兴村 林永强 崔伟亮 张风超 刘子夜 孟兆青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9-704,共16页
目的:建立特征图谱、一测多评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相结合的茵陈【茵陈蒿(绵茵陈)】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方法。方法:利用制备的15批茵陈【茵陈蒿(绵茵陈)】标准汤剂和3批配方颗粒建立了HPLC特征图谱,并对其中6个主要成分建立一测多评法进行... 目的:建立特征图谱、一测多评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相结合的茵陈【茵陈蒿(绵茵陈)】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方法。方法:利用制备的15批茵陈【茵陈蒿(绵茵陈)】标准汤剂和3批配方颗粒建立了HPLC特征图谱,并对其中6个主要成分建立一测多评法进行含量测定。采用AcclaimTMRSLC 120 C18(100 mm×2.1 mm,2.2μm)色谱柱,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检测波长327 nm。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HCA)及主成分分析(PCA)。计算指标成分从饮片到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的转移率。结果:15批茵陈【茵陈蒿(绵茵陈)】标准汤剂和3批配方颗粒特征图谱相似度>0.85,共确定了8个共有峰。HCA、PCA的分析结果显示茵陈【茵陈蒿(绵茵陈)】配方颗粒与标准汤剂成分一致性较好。15批茵陈【茵陈蒿(绵茵陈)】标准汤剂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含量分别为1.87~5.23、7.44~15.26、2.85~8.18、3.05~6.14、0.99~3.93、3.23~10.38 mg·g^(-1),饮片到标准汤剂的转移率分别为23.85%~37.28%、19.57%~31.93%、28.15%~45.88%、22.34%~36.59%、16.64%~28.36%、21.81%~39.19%。茵陈【茵陈蒿(绵茵陈)】配方颗粒指标成分含量、转移率与标准汤剂接近。结论:所建立所建指纹图谱及一测多评分析方法可用于茵陈【茵陈蒿(绵茵陈)】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及工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茵陈蒿(绵茵陈)】 标准汤剂 配方颗粒 特征图谱 一测多评(QAMS) 聚类分析(HCA) 主成分分析(PCA)
原文传递
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原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程凯 周少波 +4 位作者 贲大刚 张杰 李培生 杨功安 褚亮 《解剖与临床》 2012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为吻合口漏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在2003年6月~2011年6月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107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全直肠...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为吻合口漏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在2003年6月~2011年6月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107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原因。结果:本组107例,确诊发生吻合口漏9例,其中低蛋白血症者6例,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6cm者6例,术前伴有肠梗阻者3例,肿瘤占肠管用径比例≥3/4周5例,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8.41%。单因素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60cm、术前合并肿瘤性肠梗阻和肿瘤环周度≥3/4周的患者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低蛋白血症、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6cm、术前合并肿瘤性肠梗阻以及肿瘤环用度≥3/4周是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原因;加强对患者的术前评估,改善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提高医生手术技能,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位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吻合口漏 单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