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ton beam therapy of periorbital sinonas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wo case reports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1
作者 Yi-Lan Li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20年第8期655-672,共18页
BACKGROUND Sinonasal malignancies are rare but demanding due to complex anatomy,usually late diagnosis,and inconsistent therapy strategy based on multimodality approaches.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is the most common... BACKGROUND Sinonasal malignancies are rare but demanding due to complex anatomy,usually late diagnosis,and inconsistent therapy strategy based on multimodality approaches.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is the most common histology,with poorer prognosis.In the setting of orbital invasion,an orbital exenteration may be required.However,in case of primary rejection of disfiguring surgery or unresectable disease,proton beam therapy(PBT)should be largely considered,allowing for better sparing of neighboring critical structures and improved outcomes by dose escalation.CASE SUMMARY A 62-year-old male presented with a recurrent SCC in the nasal septum abutting frontal skull base and bilateral orbits at 7 mo after primary partial nasal amputation.Because of refusal of face-deforming surgery and considerable adverse effects of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the patient underwent a PBT by hyperfractionated accelerated scheme,resulting in complete response and moderate toxicities.After 2 years,a nasal reconstruction was implemented with satisfactory appearance and recurrence-freedom to date.Another patient with an initially extended sinonasal SCC,invading right orbit and facial soft tissue,declined an orbital exenteration and was treated with a normofractionated PBT to the gross tumor and elective cervical lymphatics.The follow-up showed a continuous tumor remission with reasonable late toxicities,such as cataract and telangiectasia on the right.Despite T4a stage and disapproval of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owing to individual choice,both patients still achieved outstanding treatment outcomes with PBT alone.CONCLUSION PBT enabled orbit preservation and excellent tumor control without severe adverse effects on both presented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sinonasal S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on beam therapy Intensity modulated proton therapy sinonasal malignancie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rbital exenteration Case report
下载PDF
术后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慧娜 李玉杰 +2 位作者 杨长君 于敏 韩伟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4期547-550,561,共5页
目的探讨术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鳞状细胞癌抗原1(SCCA1)表达水平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SNIP患者65例,根据术后2年内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n=12)和未复发组(n=... 目的探讨术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鳞状细胞癌抗原1(SCCA1)表达水平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SNIP患者65例,根据术后2年内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n=12)和未复发组(n=53)。Elisa法检测手术前后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收录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肿瘤部位、手术方式、术后有无应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Krouse分期及有无糖尿病、高血压;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术后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对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2组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复发组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吸烟史、术后未应用5-FU、Krouse分期为T3~T4期、术后血清MMP-2表达水平、SCCA1表达水平是影响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单独及二者联合预测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6、0.800、0.836,敏感度分别为83.33%、75.00%、91.67%,特异度分别为71.70%、79.25%、75.47%。结论术后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辅助指标,且二者联合预测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2 鳞状细胞癌抗原1 术后复发
下载PDF
累及眼眶的鼻腔鼻窦鳞癌(SNSCC)综合治疗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燕丽 王胜资 +3 位作者 田姝 李骥 宋新貌 朱文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2-237,共6页
目的分析累及眼眶的鼻腔鼻窦鳞癌(sinonas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NSCC)患者综合治疗情况及其预后。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7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确诊并行放疗、手术、化疗或联合治疗的累及眼眶的40例SNSCC患者进行回... 目的分析累及眼眶的鼻腔鼻窦鳞癌(sinonas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NSCC)患者综合治疗情况及其预后。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7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确诊并行放疗、手术、化疗或联合治疗的累及眼眶的40例SNSC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中位年龄57岁,5年生存率为62.5%。仅2例行剜除眼球手术,16例行上颌骨截除、鼻外侧切等开放性手术,15例行鼻内镜手术,9例未接受手术。开放手术患者相对鼻内镜手术和未手术患者生存状况更好。所有患者均进行放疗,术前放疗19例,术后放疗12例,单纯放疗9例。术后放疗有改善生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例行调强放疗,17例行三维适形常规放疗,调强放疗剂量高于常规放疗,但未改善远期生存。姑息放化疗对累及眼眶的SNSCC患者仍有重要意义。结论对于累及眼眶的晚期SNSCC患者,保存眼球的综合治疗模式可以取得很好的总体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鳞癌(snscc) 眼眶 放疗 化疗 鼻内镜 开放手术
下载PDF
Survival Outcome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rising from 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 被引量:1
4
作者 Qing-Zhuang Liang De-Zhi Li +3 位作者 Xiao-LeiWang Hui Huang Zhen-Gang Xu Yue-HuangW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8期2457-2461,共5页
Background: 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 (IP) is a rare benign tumor of the nasal cavities and paranasal sinuses. It is destructive or bone-rcmodeling, tends to recur alter surgical resection, and has a significant... Background: 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 (IP) is a rare benign tumor of the nasal cavities and paranasal sinuses. It is destructive or bone-rcmodeling, tends to recur alter surgical resection, and has a significant malignant potential.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pertbnn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arising from IP, including characteristics, survival outcome, and predictors of associated malignancy. Methods: The medical records of 213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IP from January 1970 to January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Eighty-seven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SCC/IP; thei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reatments, and survival outcom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Of the 87 patients with SCC/IP, the 5- and 10-year overall survival outcomes were 39.6% and 31.8%, respectively. Twenty-nine of these patients received surgery and 58 received combined surgery and radi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stages III-IV,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30.7% for those treated with surgery only and 39.9% for those given the combination treatment (P = 0.849).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ly poor prognosis were advanced-stage, metachronous tumors, or with cranial base and orbit invasion. Age, synchronous or metachronous tumors, and pathological stage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 shown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SCC/IP had low overall survival outcomes. Advanced age, stage, and metachronous tumors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prognosis. Treatment planning should consider high-risk factors to improve survival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urvival Outcome
原文传递
T3T4期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谭平清 陈杰 +6 位作者 黄文孝 包荣华 张海林 李晋芸 谢李 王俊琦 钟外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分析T3T4期鼻腔鼻窦鳞癌的治疗与预后。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手术治疗的65例T3T4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中鼻侧切开联合冠状开颅行上颌骨全切20例,患侧颌... 目的分析T3T4期鼻腔鼻窦鳞癌的治疗与预后。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手术治疗的65例T3T4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中鼻侧切开联合冠状开颅行上颌骨全切20例,患侧颌下切口裂开下唇行上颌骨全切27例,上颌骨+面部皮肤及软组织切除10例,上颌骨切除+眶内容剜除术8例;颈淋巴清扫术35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硬腭和上颌骨缺损35例。单纯手术13例,术前放疗+手术20例,手术+术后放疗32例。结果本组所有患者中局部复发16例,局部复发伴远处转移11例,远处转移9例。死于局部复发22例,颈部转移5例,远处转移8例。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T分级、N分级及是否辅助放疗与患者5年生存率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T分级、N分级及是否辅助放疗是影响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所有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07%、32.28%。术前放疗+手术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43.62%、31.41%,手术+术后放疗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52%、33.36%,手术前后放疗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手术者疗效极差,1年生存率58.4%,2年生存率为0。结论辅助放疗是提高晚期鼻腔鼻窦鳞癌生存率的重要手段;肿瘤T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是否辅助放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和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 鳞癌 手术 预后
下载PDF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胡月 姜菲菲 +2 位作者 韩佳利 丁晓旭 阎艾慧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0-334,共5页
目的检测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NSCC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NPCRS)中MCM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 目的检测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NSCC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NPCRS)中MCM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PCRS中,MCM7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上皮基底层,且表达率较低。SNSCC中,MCM7阳性细胞呈弥漫性分布,且表达率较高。MCM7在SNSCC中的表达水平高于NPCR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CM7的表达仅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01),且随着分化程度的下降而逐渐增高。SNSCC患者总体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1.3%和46.0%。Ⅰ~Ⅲ期和Ⅳ期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0.0%和25.6%,5年生存率分别为70.0%和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CM7阴性患者3年、5年生存率为36.0%和18.0%,而阳性患者3年、5年生存率为59.9%和3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7)。结论MCM7在SNSCC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且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随着肿瘤分化程度下降,MCM7表达水平逐渐增高,但与SNSCC患者的生存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 鼻腔鼻窦 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和免疫抑制功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娄鸿飞 房居高 +5 位作者 李平栋 王阳 范尔钟 李颖 王成硕 张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5年第6期299-303,共5页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数量,并评估其免疫抑制功能。方法入选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患者(均为T1-2N0M0)和正常对照者各15例,分别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标本、患者肿瘤组织及正常对照者鼻黏膜组织。应...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数量,并评估其免疫抑制功能。方法入选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患者(均为T1-2N0M0)和正常对照者各15例,分别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标本、患者肿瘤组织及正常对照者鼻黏膜组织。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组织匀浆和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h1细胞和Th2细胞数量。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局部组织内调节性T细胞数量。将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与外周血效应性T细胞共培养,72 h后采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应用ELISA方法检测IFN-γ和IL-4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结果鳞癌组肿瘤组织内调节性T细胞、Th2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鼻黏膜,而Th1细胞数量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鳞癌组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增加,Th1细胞减少,Th2细胞无显著差异。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对T h1细胞的抑制功能在鳞癌组较正常对照组增强。结论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内和外周血中的调节性T细胞数量升高、对Th1细胞免疫抑制能力增强。调节性T细胞参与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的肿瘤局部免疫和全身免疫调节,可作为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TH1细胞 TH2细胞 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C-erbB-2和VEGF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陆鸿略 毕静 +1 位作者 张建利 康菲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6年第10期1407-1411,共5页
目的研究原癌蛋白(C-erb B-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2例SNSCC组织、30例鼻息肉组织(NP组)以及25例正常鼻腔黏膜(正常组),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C-erb ... 目的研究原癌蛋白(C-erb B-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2例SNSCC组织、30例鼻息肉组织(NP组)以及25例正常鼻腔黏膜(正常组),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C-erb B-2和VEGF在三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erb B-2和VEGF在SNS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鼻息肉及正常鼻腔黏膜中的表达(P<0.05)。另外,C-erb B-2和VEGF的表达与病理类型、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呈正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无关。结论 C-erb B-2和VEGF与SNSCC的发生、分化及细胞增殖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二者有助于对SNSCC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肿瘤 鳞状细胞癌 C-ERB B-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3在鼻腔鼻窦鳞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寅斌 陈银溪 +5 位作者 马宇光 刘棣 梁亮 王梦 孙诗雨 张淑群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8期1964-1967,共4页
目的研究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3(PRL-3)在鼻腔鼻窦鳞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54例鼻腔鼻窦鳞癌患者(鼻腔鼻窦鳞癌组)、36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鼻腔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 目的研究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3(PRL-3)在鼻腔鼻窦鳞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54例鼻腔鼻窦鳞癌患者(鼻腔鼻窦鳞癌组)、36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鼻腔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其PRL-3蛋白表达阳性率进行检测,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PRL-3 mRNA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同时分析PRL-3与鼻腔鼻窦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鼻腔鼻窦鳞癌组PRL-3蛋白表达阳性率较对照组、鼻息肉组明显升高(P <0. 05)。与对照组、鼻息肉组相比,PRL-3mRNA在鼻腔鼻窦鳞癌组中的表达明显上调(P <0. 05)。不同性别、年龄的鼻腔鼻窦鳞癌患者PRL-3蛋白表达阳性率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 0. 05);低分化、病理分期为Ⅲ~Ⅳ期、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鼻腔鼻窦鳞癌患者PRL-3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病理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者(P <0. 05)。结论 PRL-3高表达于鼻腔鼻窦鳞癌患者,且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其有望成为评估鼻腔鼻窦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 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3 表达 预后
下载PDF
Survivin及Bcl-2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的临床表达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肖跃华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4期571-573,共3页
目的探讨Survivin及Bcl-2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的临床表达意义。方法选取SNSCC患者35例、SNIP患者35例以及下鼻甲黏膜患者35例,检测3组患者的Survivin及Bcl-2表达。结果在不同分化SNSCC患者的组织当中,肿瘤分化越高,患者的Surv... 目的探讨Survivin及Bcl-2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的临床表达意义。方法选取SNSCC患者35例、SNIP患者35例以及下鼻甲黏膜患者35例,检测3组患者的Survivin及Bcl-2表达。结果在不同分化SNSCC患者的组织当中,肿瘤分化越高,患者的Survivin表达越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分化SNSCC患者的组织当中,肿瘤分化越高,患者的Bcl-2表达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SCC患者以及SNIP患者的Survivin表达率显著高于下鼻甲黏膜组患者(P<0.05),但SNSCC与SNIP患者之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SNSCC患者的Bcl-2表达率显著高于SNIP患者以及下鼻甲黏膜组患者(P<0.05)。结论 Survivin及Bcl-2表达与SNSCC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联系,可以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 凋亡抑制蛋白 临床表达
下载PDF
p16抑癌机制及其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佳说 阎艾慧 《医学综述》 2017年第21期4231-4235,4240,共6页
抑癌p16基因通过编码p16蛋白,诱导细胞分化,抑制细胞过度分裂,维持细胞周期稳态;p16基因通过多种方式失活,导致p16蛋白表达异常,从而广泛参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p16表达受到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负反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机制的调控,... 抑癌p16基因通过编码p16蛋白,诱导细胞分化,抑制细胞过度分裂,维持细胞周期稳态;p16基因通过多种方式失活,导致p16蛋白表达异常,从而广泛参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p16表达受到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负反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机制的调控,其表达异常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可以作为SNSCC临床、病理特点的检测相关因子。因此,了解p16的作用机制、检测p16的表达情况对于明确SNSCC的发生基础、肿瘤恶性程度、发展进程及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 P16蛋白 抑癌基因
下载PDF
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PIK3CA、p-AKT、PTEN的表达及意义
12
作者 赵海清 王佳说 +2 位作者 赵一辰 姜菲菲 阎艾慧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32-238,共7页
目的探讨PIK3CA、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及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UCSC Xena数据库中癌基因组图谱的头颈鳞癌数据集(TCGA-HNSC)分析PIK3CA和PTEN在头颈... 目的探讨PIK3CA、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及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UCSC Xena数据库中癌基因组图谱的头颈鳞癌数据集(TCGA-HNSC)分析PIK3CA和PTEN在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3例SNSCC组织和20例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PIK3CA、p-AKT及PTEN蛋白表达,分析PIK3CA、p-AKT及PTEN蛋白表达与SNS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HNSCC组织中PIK3CA mRN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1),而PTEN mRNA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PIK3CA和p-AKT蛋白在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SNSCC组织,而PTEN蛋白在SN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K3CA及p-AKT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原发部位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无关(P>0.05);PTEN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原发部位、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均无关(P>0.05)。Spearman分析显示,SNSCC组织中PIK3CA和p-AKT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64,P<0.01),PIK3CA与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14,P<0.01),p-AKT与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53,P<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PIK3CA及p-AKT蛋白阳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短于阴性表达患者(P<0.01),PTEN蛋白阳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与阴性表达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K3CA和p-AKT过表达伴PTEN表达缺失参与SNSCC的发生、发展,且PIK3CA和p-AKT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K3CA PTEN 磷酸化蛋白激酶B 鼻腔鼻窦 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LIVIN和SMAC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表达及其意义
13
作者 周荣荣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4年第3期94-99,I0002,共7页
目的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的发生以及复发和恶变的分子病理机制尚未明确阐明。本实验是利用检测凋亡抑制蛋白Livin与促凋亡蛋白Smac在SNIP的表达情况,探索两者在该病发病中的相互作用,以此进一步寻找新的诊断方法、治疗方式。方法采取... 目的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的发生以及复发和恶变的分子病理机制尚未明确阐明。本实验是利用检测凋亡抑制蛋白Livin与促凋亡蛋白Smac在SNIP的表达情况,探索两者在该病发病中的相互作用,以此进一步寻找新的诊断方法、治疗方式。方法采取免疫组化法来检测出实验组38例SNIP组织和对照组16例正常鼻腔黏膜组织(NM)以及15例鼻腔鳞状细胞癌(NSCC)组织中Livin和Smac蛋白表达情况。根据实验结果中组织细胞的染色强度和染色率,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来分析实验结果,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来判断Livin和Smac在SNIP中的表达情况,依此来分析两者与SNIP的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在肿瘤中的表达的相关性。结果Livin在NSCC的表达高于SNIP,在SNIP中的表达高于NM。Smac在NSCC中的表达低于SNIP,在SNIP中的表达低于NM。Livin和Smac蛋白在SNIP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和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是否为复发性肿瘤有关系。二者在SNIP的表达呈负相关,其相关指数rs=-0.41(P<0.05)。结论Livin和Smac有成为SNIP的肿瘤标志物及判断肿瘤是否复发及癌变的指标的可能性。Livin和Smac在SNIP中的表达呈负相关,且和SNIP的复发和恶变有关系,检测其表达可以判断其是否复发和预后,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中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IN SMAC 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腔鳞状细胞癌 正常鼻腔黏膜组织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鳞状细胞癌抗原在鼻腔鼻窦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智 王继群 +2 位作者 李玉兰 陈勇明 涂智峰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鳞癌患者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 Ag)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鼻腔鼻窦鳞癌、20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和30例鼻息肉患者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血清SCC值,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该抗原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鼻腔鼻窦鳞...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鳞癌患者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 Ag)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鼻腔鼻窦鳞癌、20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和30例鼻息肉患者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血清SCC值,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该抗原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鼻腔鼻窦鳞癌、鼻内翻性乳头状瘤、鼻息肉患者SCC阳性率分别为54.29%、35.0%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鼻窦鳞癌患者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均与SCC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检测鼻腔鼻窦鳞癌患者血清SCC表达水平对判断病情、临床分期等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抗原 鼻腔鼻窦肿瘤 鳞状细胞癌
原文传递
从肿瘤学角度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鳞状细胞癌的可行性
15
作者 马磊 贺永超 +4 位作者 柳笑榆 姜琳 孙良晨 郭慧 孔雪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1年第2期153-155,共3页
鼻内镜手术(Endonasal endoscopic surgery,EES)是近三十年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于鼻窦(Sinonasal,SN)肿瘤治疗的常见术式之一。EES主要用于良性肿瘤和侵袭性较小的恶性肿瘤。尽管如此,近些年来,EES已逐渐被应用于治疗鼻窦处的鳞状细... 鼻内镜手术(Endonasal endoscopic surgery,EES)是近三十年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于鼻窦(Sinonasal,SN)肿瘤治疗的常见术式之一。EES主要用于良性肿瘤和侵袭性较小的恶性肿瘤。尽管如此,近些年来,EES已逐渐被应用于治疗鼻窦处的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这是SN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组织学表现。然而,当今医疗届对SCC患者的EES结果的分析是困难且存在争议的。因此,我们在从肿瘤学的角度回顾以SCC为重点的EES的现状。回顾结果显示在高度选择的鼻窦鳞状细胞癌(Sinonasa-Squamous cell carcinoma,SN-SCC)患者中,鼻内镜和开放入路之间的肿瘤结果和实现组织学完全切除的能力是相似的。与其他鼻窦恶性肿瘤相比,SNSCC与EES相关的手术并发症可能相似。我们相信随着诊断成像、内镜手术技术和医学技术的进步,SN-SCC的EES适应症正在扩大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学 鼻内镜手术 鼻窦 鳞状细胞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