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ymphocyte Subsets and Sister-chromatid Exchanges in the Students Exposed to Formaldehyde Vapor 被引量:15
1
作者 YING CHEN-JIANG YE XIAO-LEI +6 位作者 XIE HONG YAN WEN-SHENG ZHAO MEI-YING XIA TONG AND YIN SHU-YI.(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Tongji Medical University, Wuhan 430030, China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Wenzhou 317400, China Department of Anatomy,Tongji Medical University, Wuhan 430030, China)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8-94,共7页
The present report evaluates the effects of formaldehyde (FA) exposure on peripheral lymphocytes by using heth genetic and immunological parameters. Twenty-three non-smoking students in the study had inhalation exposu... The present report evaluates the effects of formaldehyde (FA) exposure on peripheral lymphocytes by using heth genetic and immunological parameters. Twenty-three non-smoking students in the study had inhalation exposure to 0.508 ±0. 299 mg/m3 of FA for a Period of 8 weeks (3h × 3 times each week) during anatomy classes. As for composition of lymphocyte subsets after FA exposare,significant increase was found in the percentage of CD19(B cells), while sighficant decrease was observed in CD3(total T cells), CD4(T helper-inducer cells), and CD8(T cytotoxic-suppressior cells) with a P<0 .01. Increase in the ratio of T-helper-inducer cells to T-cytotoxic-suppressor cells (T4 / T8) was also observed with statistical sighcance after exposure (P < 0.001). In the meanwhile,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 .05) was reported between lymphocyte prolifendion rate and sisterchromatid exchange (SCE) at the exposure level and dur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lymphocyte subsets may be most susceptible to the effects of FA, though a single immunological endpoint is rarely related with pathophysiological interpre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 FA DNA Lymphocyte Subsets and sister-chromatid exchanges in the Students Exposed to Formaldehyde Vapor HECK
下载PDF
4种方药对环磷酰胺诱发的SCE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明艳 吴海涛 +3 位作者 赵鸣芳 许冬青 赵凤鸣 张旭 《中成药》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目的:对中医常用滋阴补阳方药进行筛选。方法:以ICR纯种小鼠的骨髓细胞为实验材料,用公认的诱变剂环磷酰胺(CPP)诱发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作为指标,研究六味地黄汤、金匮肾气丸、理中汤及桂枝甘草汤对环磷酰胺诱导的SCE的影响。结果:... 目的:对中医常用滋阴补阳方药进行筛选。方法:以ICR纯种小鼠的骨髓细胞为实验材料,用公认的诱变剂环磷酰胺(CPP)诱发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作为指标,研究六味地黄汤、金匮肾气丸、理中汤及桂枝甘草汤对环磷酰胺诱导的SCE的影响。结果:4种方药对SCE均具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环磷酰胺 sce 小鼠
下载PDF
松针提取物拮抗环磷酰胺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及SCE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孔志明 乔全荣 +5 位作者 徐玉军 刘征涛 朱秋林 何晓松 戴美红 丁邦裕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5年第6期349-351,共3页
应用人体外周血微核试验及人体外周血SCE试验研究了松针提取物对环磷酰胺致突变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松针提取物与环磷酰胺共同作用时,能抑制环磷酰胺的致突变性,与微核率及SCE频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 应用人体外周血微核试验及人体外周血SCE试验研究了松针提取物对环磷酰胺致突变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松针提取物与环磷酰胺共同作用时,能抑制环磷酰胺的致突变性,与微核率及SCE频率呈明显的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9587(P<0.05)及r=—0.9765(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针提取物 微核 环磷酰胺 sce 中药 药理学
下载PDF
7种农药对植物及人外周淋巴细胞SCE影响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邢万金 王宇一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 :研究杀虫磺、杀虫双、杀虫环、杀菌剂NF133、蚓哚乙酸、久效磷和氧化乐果 7种农药对人和植物细胞染色体的诱变性 ,并比较其诱变作用在人和植物上是否一致。方法 :测定蚕豆、大麦根尖细胞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SCE... 目的 :研究杀虫磺、杀虫双、杀虫环、杀菌剂NF133、蚓哚乙酸、久效磷和氧化乐果 7种农药对人和植物细胞染色体的诱变性 ,并比较其诱变作用在人和植物上是否一致。方法 :测定蚕豆、大麦根尖细胞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SCE)率。结果 :7种农药都能明显诱导蚕豆、大麦根尖细胞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SCE率增加。结论 :本研究中 7种农药对植物和人细胞均有较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农药 植物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下载PDF
用CHO细胞进行SCE检验方法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薄芯 李京霞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7-49,共3页
以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sisterchromatidexchange ,SCE)为指标 ,是继微核检测之后对各种化学物质的遗传毒性做进一步研究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化学物质进行SCE的数据统计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致突变作用 ,是遗传毒性的敏感指标。试验中 ... 以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sisterchromatidexchange ,SCE)为指标 ,是继微核检测之后对各种化学物质的遗传毒性做进一步研究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化学物质进行SCE的数据统计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致突变作用 ,是遗传毒性的敏感指标。试验中 ,应用CHO细胞株为主要材料 ,建立了以体外培养细胞SCE试验方法。在CHO细胞SCE试验中 ,在正式制片处理前 3~ 4h加入秋水仙素 ;细胞通过 6 5~ 70min低渗 ;第 3次固定甲醇 -冰乙酸比例为 1∶2 ;在加入 5 -溴脱氧尿嘧啶 (BUdR)后 1~ 1.5个细胞周期后对细胞进行收获能取到最佳制片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检验(sce) CHO细胞 细胞培养 sce检测方法
下载PDF
小剂量低LET辐射对人淋巴细胞SCE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彬 王献理 杨宝辰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344-345,共2页
本文用磷酸盐Giemsa法观察了小剂量X射线照射对人离体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的影响。其结果照射组各剂量点均不明显地高于对照组,证实了SCE对电离辐射不敏感,说明染色体结构畸变和SCE的发生是彼此独立的两个不同事件。
关键词 X线照射 染色单体互换 淋巴细胞
下载PDF
无症状HBsAg携带者及其子女转阴血淋巴细胞SCE及DNA损伤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瑜 梁宇 王振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4年第S1期32-33,共2页
目的 观察无症状HBsAg携带者及其子女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平均烦率的动态变化以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DNA损伤的自然修复。方法 本文采取前瞻性观察,采用20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及其8例子女5年后自然转阴外周血淋巴细胞,同时... 目的 观察无症状HBsAg携带者及其子女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平均烦率的动态变化以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DNA损伤的自然修复。方法 本文采取前瞻性观察,采用20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及其8例子女5年后自然转阴外周血淋巴细胞,同时将20例成人无症状HSsAg携带者及其8例携带者子女作为配对组,35例成人和10例儿童HBsAg阴性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SCE交换频率的动态变化。结果 转阴组SCE均低于成人组和儿童组(P<0.05),而与正常组相比略有增高,但P>0.05。结论 HBV感染引起人类遗传物质损伤后,机体自身对于HBV-DNA修复产生遗传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HBSAG携带者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
下载PDF
用植物SCE检测农药和食品添加剂的诱变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邢万金 阙立成 文为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目的 :用植物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SCE)检测杀虫磺、杀虫双、杀虫环、杀菌剂NF133、吲哚乙酸、久效磷和氧化乐果 7种农药和食用香精、食用色素等 7种食品添加剂量的诱变性 ,并比较其诱变作用是否与对人SCE的诱变作用一致 .方法 :蚕豆、大... 目的 :用植物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SCE)检测杀虫磺、杀虫双、杀虫环、杀菌剂NF133、吲哚乙酸、久效磷和氧化乐果 7种农药和食用香精、食用色素等 7种食品添加剂量的诱变性 ,并比较其诱变作用是否与对人SCE的诱变作用一致 .方法 :蚕豆、大麦和人外周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SCE)。结果 :发现 7种农药都能强烈地诱导蚕豆、大麦和人外周淋巴细胞的SCE增加 ,而且诱发的SCE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食品添加剂中香精类和防腐剂苯甲酸钠在不同的浓度下都能显著地诱导人外周淋巴细胞及植物根尖细胞SCE增加 ,而且诱发的SCE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味精不影响植物和人外周淋巴细胞SCE。两种食用色素虽不影响人外周淋巴细胞SCE ,但能显著地诱导植物根尖细胞SCE增加 ,当把色素先用小鼠肝脏匀浆液处理后 ,就不能再诱导植物根尖细胞SCE增加。农药和食品添加剂对植物和人外周淋巴细胞SCE的诱导作用基本上是一致的。结论 :农药和食用香精类是一类对植物和人DNA较强的诱变剂。植物SCE在检测农药和食品添加剂的诱变作用上与人SCE基本上是相同的 ,且比动物SCE有方便、灵敏、费用低等特点 ,可以作为初步筛选和检测诱变剂和致癌剂的细胞遗传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e 农药 食品添加剂 植物 人外周淋巴细胞
下载PDF
丙二醇和吐温-80对人淋巴细胞的SCE的诱发及DNA损伤
9
作者 王肖萱 郑荣梁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2-75,共4页
本文研究了医药工业中常用的两种助溶剂丙二醇和吐温-80对人淋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的诱发作用及对 DNA 的损伤作用.丙二醇(4.13mg/mL)对 SCE 无明显的诱发作用,对 DNA 复制模板也无损伤.吐温-80能诱发 SCE 频率增高,剂量与效应呈... 本文研究了医药工业中常用的两种助溶剂丙二醇和吐温-80对人淋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的诱发作用及对 DNA 的损伤作用.丙二醇(4.13mg/mL)对 SCE 无明显的诱发作用,对 DNA 复制模板也无损伤.吐温-80能诱发 SCE 频率增高,剂量与效应呈线性相关.当浓度为0.001~0.2mg/mL 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使 SCE 频率增加到对照组的2倍的浓度为0.12mg/mL.浓度为1mg/mL 时严重抑制细胞增殖和分裂.它也能损伤 DNA 复制模板.因此,用吐温-80作助溶剂时应该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丙二醇 吐温-80 sce 诱发
下载PDF
氨基酸对人外周淋巴细胞和植物根尖细胞SCE影响的比较
10
作者 邢万金 阙立成 夏瑞莲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 :研究和比较色氨酸 (Trp)、异亮氨酸 (Ile)、甘氨酸 (Gly)、脯氨酸 (Pro)、苏氨酸 (Thr)、组氨酸(His)、精氨酸 (Arg)、赖氨酸 (Lys) 8种氨基酸对人外周淋巴细胞和植物根尖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SCE)的影响 ,探讨氨基酸的诱变性... 目的 :研究和比较色氨酸 (Trp)、异亮氨酸 (Ile)、甘氨酸 (Gly)、脯氨酸 (Pro)、苏氨酸 (Thr)、组氨酸(His)、精氨酸 (Arg)、赖氨酸 (Lys) 8种氨基酸对人外周淋巴细胞和植物根尖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SCE)的影响 ,探讨氨基酸的诱变性在人和植物中的异同。方法 :人外周淋巴细胞和植物根尖细胞 SCE。结果 :8种氨基酸都能显著诱导人外周淋巴细胞和蚕豆根尖细胞 SCE增加 ,但并不随着氨基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而是当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氨基酸浓度并不能再增加 SCE频率 ;它们都能显著降低大麦根尖细胞的自发 SCE发生频率。但其降低的 SCE并不随着氨基酸浓度的增加而持续降低 ,而是当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氨基酸浓度并不能再降低 SCE频率。结论 :氨基酸对人外周淋巴细胞和植物根尖细胞 SCE影响是不完全相同的 ,甚至在不同的植物中也表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人外周淋巴细胞 植物 根尖细胞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下载PDF
端粒酶PCR SCE检测对诊断膀胱癌的价值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金钟 汪定海 +2 位作者 傅祝能 单小云 徐瑞龙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2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明膀胱癌患者端粒酶阳性率及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以确定其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膀胱癌及对照正常膀胱的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TRAP-银染法)、外周血淋巴细胞SCE检测,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组织标本的端粒酶阳性率... 目的探明膀胱癌患者端粒酶阳性率及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以确定其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膀胱癌及对照正常膀胱的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TRAP-银染法)、外周血淋巴细胞SCE检测,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组织标本的端粒酶阳性率:膀胱癌93.75%(30/32),正常膀胱组织0%(0/30),表明膀胱癌端粒酶高度表达,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2)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率(X):膀胱癌32例(10.06),膀胱癌的SCE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3)膀胱癌患者的端粒酶活性与SCE率的关系:阳性组32例SCE率10.06;膀胱癌患者端粒酶阴性组30例SCE率9.17(P<0.05)。结论端粒酶PCR及SCE检测对于膀胱癌诊断及鉴别良恶性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作为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指标,SCE率可作为膀胱肿瘤的疗效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sce 膀胱癌
下载PDF
白血病和MDS患者外周血CA、SCE、CK及超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静文 马建良 +1 位作者 贲道锋 毕书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9-21,共3页
对11例白血病和10例MDS患者外周血进行CA、SCE、CK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白血病及MDS患者染色体畸变率及SCE频率增高,细胞增殖周期延长及白细胞超微结构异常等改变具有一致性。这对白血病及MDS的早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 白血病 MDS 染色体畸变 sce CK
下载PDF
黄鳝染色体体内SCE检测系统的建立
13
作者 狄少杰 刘凌云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12-220,共9页
应用IdU-毛玉米油体内SCE技术,以不同剂量的典型诱变剂MMC和CP对70尾黄鳝的脾、肾、血淋巴细胞进行了体内诱发SCE敏感性测试。结果:三种细胞的染色体SCE自发频率均较低,不同剂量MMC和CP诱发黄鳝三种细胞SCE频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诱... 应用IdU-毛玉米油体内SCE技术,以不同剂量的典型诱变剂MMC和CP对70尾黄鳝的脾、肾、血淋巴细胞进行了体内诱发SCE敏感性测试。结果:三种细胞的染色体SCE自发频率均较低,不同剂量MMC和CP诱发黄鳝三种细胞SCE频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诱变剂剂量与诱发SCE频率呈线性关系。三种细胞染色体SCE对MMC和CP的敏感性次序为肾>脾>血淋巴细胞。与几种鱼和其它动物比较,黄鳝三种细胞的SCE自发频率均较低,对MMC和CP诱发SCE的敏感性均较高,因此认为黄鳝可作为较理想的体内SCE检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染色体 sce
下载PDF
血淋巴细胞SCE对胃溃疡及胃癌诊断的前瞻性研究
14
作者 赵英恒 陈丽英 +2 位作者 刘伟 佘达贤 张宏英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45-47,57,共4页
本文用双盲法对61例良、恶性胃溃疡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进行观察,并以41例正常人为对照,结果显示胃癌患者(n=30)的SCE率最高,其次是胃溃疡(GU)患者(n=31),最后是正常人(P<0.01).胃癌分化程度低比分化程度高组SCE... 本文用双盲法对61例良、恶性胃溃疡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进行观察,并以41例正常人为对照,结果显示胃癌患者(n=30)的SCE率最高,其次是胃溃疡(GU)患者(n=31),最后是正常人(P<0.01).胃癌分化程度低比分化程度高组SCE率显著升高,同时对SCE与纤维胃镜(FGS)对胃癌诊断价值进行前瞻性比较.作者认为染色体不稳定是胃癌发生的物质基础,提示SCE对鉴别GU恶变及临床观察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姐妹染色体单体交换 胃癌
下载PDF
甲醛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6
15
作者 谢颖 唐明德 +1 位作者 易义珍 王伟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 研究甲醛对各阶段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雄性昆明种小鼠为研究对象 ,甲醛染毒剂量分别为 0 2 ,2 ,2 0mg/kg。采用腹腔注射染毒 5d ,第 6天处死一批小鼠 ,余下的小鼠于第 14天处死。观察不同阶段生殖细胞... 目的 研究甲醛对各阶段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雄性昆明种小鼠为研究对象 ,甲醛染毒剂量分别为 0 2 ,2 ,2 0mg/kg。采用腹腔注射染毒 5d ,第 6天处死一批小鼠 ,余下的小鼠于第 14天处死。观察不同阶段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和生物材料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 (MDA)、铜和锌的变化。结果 甲醛能诱发早期精细胞微核率和精原细胞SCE频率显著升高 ;甲醛高剂量组能使小鼠睾丸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升高 ,Cu和Zn的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甲醛能诱发小鼠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 ,睾丸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 ;脂质过氧化作用可能是甲醛致遗传物质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微核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脂质过氧化 遗传物质 生殖细胞 小鼠
下载PDF
健力宝猕猴桃运动饮料的防癌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厚恩 周宗灿 +4 位作者 宋延均 李一欣 李正芸 傅娟玲 陈吉棣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29-131,共3页
本文综合应用Ames试验、微核试验,并进一步在肺癌高发区人群中分析饮用前后外周血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和尿苯并(a)芘水平,观察健力宝猕猴桃运动饮料的防癌效果。结果显示此种饮料有明显的抗致突变和解毒作用,说明应用于防癌具有良好前景。
关键词 健力宝 猕猴桃饮料 防癌 运动饮料
下载PDF
地方性氟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岩 文历东 吴德清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用荧光加 Giemsa 技术,区分姐妹染色单体,分析92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 SCE,比较地方性氟中毒患者和对照组 SCE 频率变化,发现53名氟中毒患者 SCE 频率(9.15±2.39)高于39名对照组(4.56±0.88),P<0.01。认为 SCE 增高是由高氟引... 用荧光加 Giemsa 技术,区分姐妹染色单体,分析92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 SCE,比较地方性氟中毒患者和对照组 SCE 频率变化,发现53名氟中毒患者 SCE 频率(9.15±2.39)高于39名对照组(4.56±0.88),P<0.01。认为 SCE 增高是由高氟引起,氟是一种诱变因素。SCE频率的增高是高氟造成遗传物质损伤的证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Dsce 淋巴细胞
下载PDF
刺蒺藜多糖对遗传损伤防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启福 陈裕明 +2 位作者 王健梅 陈先辉 韩玉展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427-429,共3页
实验结果证明,刺蒺藜多糖对小鼠无诱变作用,对环磷酰胺诱发的染色体和DNA损伤有明显的防护作用。
关键词 刺蒺藜多糖 环磷酰胺 微核 遗传损伤 多糖
下载PDF
饮用污染井水的农民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陶茂萱 高文华 赵忠良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4-25,共2页
由于工业废水的排放,致使贺兰县部分地区饮用井水受到明显污染。本文对该县饮用污染井水农民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监测。结果表明,饮用污染井水农民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1.18‰)及高频率SCE细胞率(14.67%)均显著高于对照农民(P<0.05... 由于工业废水的排放,致使贺兰县部分地区饮用井水受到明显污染。本文对该县饮用污染井水农民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监测。结果表明,饮用污染井水农民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1.18‰)及高频率SCE细胞率(14.67%)均显著高于对照农民(P<0.05)。提示长期饮用污染井水农民的细胞遗传物质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污染 染色体损伤 微核实验
下载PDF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学损伤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亚雄 蒋宪瑶 +4 位作者 张爱华 汪希兰 蒙顺松 张丹 蔡星和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04-407,共4页
目的 探讨燃煤型砷中毒对人体遗传物质的损伤作用。方法 调查了贵州省兴仁县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及对照组)共 228 人,主要以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染色体畸变(CA)和微核(MN)为分析指标(按... 目的 探讨燃煤型砷中毒对人体遗传物质的损伤作用。方法 调查了贵州省兴仁县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及对照组)共 228 人,主要以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染色体畸变(CA)和微核(MN)为分析指标(按常规方法测定)。结果 (1)燃煤型砷中毒可增加体内SCE、CA、MN 的发生率,提示其具有诱变性;(2)燃煤型砷中毒引起的遗传物质损伤可发生于临床表现出现之前,且中毒症状严重者的遗传损伤也严重;(3)这种遗传物质的损伤与尿砷、发砷之间有正相关关系。结论 (1)燃煤型砷中毒可引起人体遗传物质损伤,具有诱变性;(2)建议在病区可将SCE、CA 和MN 分析作为早期检测癌症发生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型 砷中毒 诱变 染色体畸变 淋巴细胞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