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八仙山不同立地落叶阔叶林凋落物养分特征及土壤肥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国平 俎丽红 +5 位作者 高张莹 周美利 乔艳云 赵铁建 冯小梅 石福臣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8-885,共8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凋落物养分特征及土壤肥力的状况,本研究在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阳坡、山脊和阴坡3种典型立地条件下分别设置1 hm2样地,进行了每木调查并分析了凋落物养分特征及土壤肥力。结果发现:在3个样地中... 为了更好地了解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凋落物养分特征及土壤肥力的状况,本研究在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阳坡、山脊和阴坡3种典型立地条件下分别设置1 hm2样地,进行了每木调查并分析了凋落物养分特征及土壤肥力。结果发现:在3个样地中阳坡样地树木个体数和物种丰富度均最大,而个体数最小的是山脊样地,物种丰富度最小的是阴坡样地。立木材积则以山脊样地为最大,阳坡样地较小,阴坡样地最小。3个样地阳坡样地凋落物蓄积量(37.21 t·hm^(-2))显著大于山脊样地(26.79 t·hm^(-2))和阴坡样地(23.87 t·hm^(-2))。3个样地中阳坡样地凋落物碳、氮含量最高,而其土壤碳、氮含量最低。凋落物8种矿质元素(Ca、K、Fe、Mg、Na、Mn、Zn、Cu)总含量:阳坡样地>山脊样地>阴坡样地。通过因子分析对18个土壤肥力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山脊样地(0.350)>阴坡样地(0.091)>阳坡样地(-0.491),说明3个样地中山脊样地土壤肥力较好,阴坡样地次之,阳坡样地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阔叶林 立地条件 凋落物养分 土壤肥力评价
下载PDF
秦岭山茱萸立地因子主分量分析及立地条件类型分类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钱拴提 孙德祥 +3 位作者 韩东锋 董建辉 问建军 杨途熙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916-920,共5页
以山茱萸主产区林分样地的地貌、土壤肥力以及群体生长因子为变量,采用打分求和方法和主分量分析方法对山茱萸立地条件类型分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分量分析法与打分求和法相比,以主分量分析法划分的类型与实际吻合更好;山茱萸... 以山茱萸主产区林分样地的地貌、土壤肥力以及群体生长因子为变量,采用打分求和方法和主分量分析方法对山茱萸立地条件类型分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分量分析法与打分求和法相比,以主分量分析法划分的类型与实际吻合更好;山茱萸立地条件类型的分化趋势主要受控于土壤肥力因子和地貌因子.在满足土壤肥力和地貌条件之外,山茱萸更适合于在石砾含量中等的轻壤土上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山区 山茱萸 立地条件 主分量分析
下载PDF
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造林地立地类型划分及其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姚晓蕊 潘存德 李兆慧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通过土壤剖面调查和采样测定,以土壤条件作为限制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分析了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造林地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因子,并采用PCA三维排序对造林地立地类型进行了划分。同时,通过建立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不同立地... 通过土壤剖面调查和采样测定,以土壤条件作为限制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分析了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造林地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因子,并采用PCA三维排序对造林地立地类型进行了划分。同时,通过建立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不同立地类型造林地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反映土壤盐分特征的总盐及Cl^-、K^+ +Na^+、Mg^2+、SO4^2-、Ca^2+、CO3^2-各盐分离子、碱化指标pH值、反映土壤肥力特征的有机质、速效N和度量土壤板结程度的容重是开发区造林地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因子;农业开发区造林地可划分为8种立地类型,即轻盐渍化型、轻盐渍化-碱化型、轻盐渍化-板结型、中盐渍化型、强碱型、盐土型、中盐渍化-钙积型、轻盐渍化-氮丰型;各立地类型造林地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为0.279—0.494。属中低水平,其中轻盐渍化一氮丰型评价指数最高,盐土型最低。总体而言,开发区造林地整体处在一种低质水平。而盐碱化、低养分和板结是造成开发区造林地土壤质量差的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 造林地 立地类型 主导因子 主成分分析 土壤质量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不同立地条件下休宁倭竹生长差异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万志兵 史洁 +2 位作者 岳祥华 叶卫飞 王立超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49,共5页
在安徽省绩溪县和休宁县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设置了15个样方调查休宁倭竹的竹高、地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鞭径等生长指标,以及日照和湿度等立地因子。分析这些生长指标和立地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日照和湿度是影响休宁倭竹生长的关... 在安徽省绩溪县和休宁县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设置了15个样方调查休宁倭竹的竹高、地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鞭径等生长指标,以及日照和湿度等立地因子。分析这些生长指标和立地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日照和湿度是影响休宁倭竹生长的关键立地因子,日照对休宁倭竹竹高和叶片生长的影响较大,湿度对休宁倭竹根系生长的影响较大,多重比较结果差异显著,同时日照条件对休宁倭竹叶片的变异性影响较大。因此,休宁倭竹应在光照条件好、土壤湿润的立地条件下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宁倭竹 立地条件 生长 鞭径 日照 土壤湿度
下载PDF
不同立地条件粉单竹林生长及林地土壤肥力状况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舒夏竺 陈红跃 +2 位作者 周纪刚 徐平 林文欢 《广东林业科技》 2010年第3期29-34,共6页
通过对龙门县3个不同立地的粉单竹生长状况以及林地土壤主要物理性状和土壤N、P、K等养分含量指标调查测定,分析龙门山区粉单竹林的生长与林地土壤养分状况间的关系,从而为提高惠州粉单竹竹林经营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龙门 粉单竹 立地条件 生长状况 林地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上海野生动物园土壤性状及其综合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周丕生 周春华 +2 位作者 唐亮 袁永达 孙华 《上海农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153-158,共6页
本文对新建的上海野生动物园内12个样区的土壤养分、理化性状进行测试分析与差异比较,结果表明:该园的土壤养分含量少;容重较大,孔度和田间持水量小;土壤呈碱性;肥力水平低。该园总体上立地条件差,不能满足苗木正常生长的需要... 本文对新建的上海野生动物园内12个样区的土壤养分、理化性状进行测试分析与差异比较,结果表明:该园的土壤养分含量少;容重较大,孔度和田间持水量小;土壤呈碱性;肥力水平低。该园总体上立地条件差,不能满足苗木正常生长的需要,应采取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重点的改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土壤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中国稻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冬初 黄晶 +7 位作者 马常宝 薛彦东 高菊生 王伯仁 张杨珠 柳开楼 韩天富 张会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410-2422,共13页
【目的】评价中国稻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特征,为提高耕地质量,应对种植结构调整及气候变化等提供支撑。【方法】基于1988-2017年开展的338个国家级定位监测点,分析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特征、驱动因素以及对土壤容重影响。【结... 【目的】评价中国稻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特征,为提高耕地质量,应对种植结构调整及气候变化等提供支撑。【方法】基于1988-2017年开展的338个国家级定位监测点,分析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特征、驱动因素以及对土壤容重影响。【结果】近30年全国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提高了3.49 g·kg^-1,年均增速0.09-0.12 g·kg^-1。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均增速高低依次为东北、长江下游、长江中游、华南和西南。目前,全国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2.4 g·kg^-1,从高到低依次为长江中游、华南、东北、西南和长江下游。气候、土壤类型、氮肥投入以及种植制度等对土壤有机质产生影响。西南稻区和高纬度的东北稻区,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年均气温显著负相关(P<0.05),东部地区和低纬度的地区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年均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潜育型水稻土有机质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水稻土。合适的氮肥投入量(200-300 kgN·hm^-2·a^-1)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累积。土壤容重及耕层深度与土壤有机质存在显著响应关系(P<0.01)。【结论】我国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速呈现从南到北依次增加的趋势。年均气温和降水量,土壤类型,氮肥用量和种植制度等管理措施是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土壤 土壤有机质 国家级耕地监测点 驱动因子 氮肥投入量 中国
下载PDF
立地因子与土壤肥力状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定国 李春惠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259-264,共6页
本文根据南岭山地的地理背景,采用等级系数法数量化逐步回归筛选,拟合了评价立地质量的杉木和马尾松地位指数数量化多元预测模型,为深入评价立地质量,研究了立地因子与土壤肥力状态的关系,并用同样方法拟合了土壤肥力状态因子与杉... 本文根据南岭山地的地理背景,采用等级系数法数量化逐步回归筛选,拟合了评价立地质量的杉木和马尾松地位指数数量化多元预测模型,为深入评价立地质量,研究了立地因子与土壤肥力状态的关系,并用同样方法拟合了土壤肥力状态因子与杉木地位指数相关模式,为科学经营林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地因子 土壤肥力状态
下载PDF
施肥对川中丘陵杨树人工林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余晓章 杨正菊 +5 位作者 李贤伟 党燕超 周义贵 赵敏 刘运科 郑涛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8-624,共7页
以川中丘陵区3年生I-107杨树(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丘间平地和丘上坡地两种立地条件样地进行施肥(氮肥+磷肥+农家肥)处理,研究丘间平地和丘上坡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 以川中丘陵区3年生I-107杨树(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丘间平地和丘上坡地两种立地条件样地进行施肥(氮肥+磷肥+农家肥)处理,研究丘间平地和丘上坡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对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丘间平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都高于丘上坡地,除酶活性外其他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有效养分含量随着土层加深逐渐降低,且不同土层之间差异显著(P<0.05);施肥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的含量(P<0.05);施肥与立地条件两者交互作用显著(P<0.05)。从土壤养分供给角度看,在川中丘陵区,平地土壤较坡地更适合种植杨树,在两种立地上施肥均可提高土壤肥力,且在平地更为显著。坡地施肥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养分含量均高于平地对照,施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地位质量引起的土壤肥力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立地条件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土壤养分
原文传递
1986—2020年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资源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瑞 杜国明 张树文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9-950,共12页
【目的】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主要物质基础,剖析典型黑土区耕地资源时空变化的特征,对于优化耕地资源配置具有参考价值。【方法】本文基于1986—2020年间东北典型黑土区的4期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揭示以耕地面积增减为... 【目的】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主要物质基础,剖析典型黑土区耕地资源时空变化的特征,对于优化耕地资源配置具有参考价值。【方法】本文基于1986—2020年间东北典型黑土区的4期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揭示以耕地面积增减为表征的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特征;以耕地空间格局演变为切入点,分析以立地条件为代表的耕地资源质量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耕地资源时空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1)1986—2020年,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净增量达2.51×104km2,其中又以1986—2000年增加最多,耕地变化较为剧烈的地区集中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麓、三江平原和东三省各省会城市周边。(2)30余年间,由于耕地重心持续向东北方向移动,造成典型黑土区耕地资源的平均气温下降0.20℃,平均湿度增加0.12%、平均坡度则呈“先增后减”的变化特征;相比于转出耕地,转入耕地的温度条件始终较差,湿度条件总体占优,坡度条件初始较差,后期优于转出耕地。(3)在低气温(-1℃~2℃)、高湿度(67%~71%)、高坡度(15°~79°)地区,耕地转入转出频繁,变化剧烈。【结论】1986—2020年,黑土区耕地的面积持续增加,重心持续向北向东迁移,使得耕地资源的总体温度条件变差,湿度条件变好,地形条件基本稳定。这一结果对于准确评判黑土区的粮食生产能力,科学利用与保护黑土地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黑土区 耕地资源 立地条件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原文传递
兴安落叶松林缘天然更新与立地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魏玉龙 张秋良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5-172,共8页
【目的】揭示兴安落叶松林缘更新与土壤特性及小气候因子的深层次关系。【方法】在测定兴安落叶松林缘天然更新状况、小气候因子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上,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法研究了兴安落叶松林缘天然更新指数与土壤理化性... 【目的】揭示兴安落叶松林缘更新与土壤特性及小气候因子的深层次关系。【方法】在测定兴安落叶松林缘天然更新状况、小气候因子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上,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法研究了兴安落叶松林缘天然更新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小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①距离林缘0 m处的样带更新指数最大,距离林缘20、40、60 m的3条样带更新指数变化不大且趋于平稳。②兴安落叶松林缘的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温度显著大于林内。③林缘的土壤养分高于林内,林缘土壤pH小于林内。④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影响兴安落叶松林缘更新的主要因子为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机质和光合有效辐射,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得到影响兴安落叶松林缘更新的主要因子为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有效磷。【结论】兴安落叶松林缘的更新效果比林内好,林缘效应对兴安落叶松林更新的影响大致在距离林缘20 m范围以内;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和土壤理化性质能有效影响兴安落叶松林缘的更新,其中土壤含水率是影响兴安落叶松林缘更新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可以通过改善林缘的环境促进兴安落叶松林缘区域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林缘效应 天然更新 立地条件 环境因子 土壤含水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