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gas adsorption and reliable pore size estimation of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7 using CO_2 and water adsorp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Mahdi Niknam Shahrak Morteza Niknam Shahrak +3 位作者 Akbar Shahsavand Nasser Khazeni Xiaofei Wu Shuguang De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5期595-601,共7页
Reliable estimation of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PSD) in porous materials such as 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 and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ZIFs) is crucial for accurately assessing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 Reliable estimation of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PSD) in porous materials such as 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 and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ZIFs) is crucial for accurately assessing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corresponding selectivity. In this study, the so-called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7(ZIF-7) i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via relatively fast and convenient microwave technique.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the obtained MOF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SEM and N_2 and CO_2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at 77 K and0 °C respectively. Then, to determine the PSD of the fabricated MOF, carbon dioxide isotherms are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up to atmospheric pressure. Afterward, the experimental CO_2 isotherms data are utilized in two recently proposed in-house algorithms of SHN1 and SHN2 to extract the true PSD of manufactured ZIF-7. The obtained results revealed that median pore diameter of the fabricated ZIF-7 is estimated around 0.404 nm and 0.370 nm by using CO_2 isotherms at 273 K and 298 K respectively. These valu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al pore diameter of 0.42 nm. Moreover, experimental data of water adsorption isotherms over four different MOFs, borrowed from literature, are employed to illustrate further effectiveness of the above algorithms on successful determin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pore size distributions. All predicted PSDs are proved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independent methods such as topology and morphology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7 Metal–organic framework size distribution Adsorption CO2 capture Gas
下载PDF
Engineering HOF‑Based Mixed‑Matrix Membranes for Efficient CO_(2) Separation 被引量:4
2
作者 Yuhan Wang Yanxiong Ren +7 位作者 Yu Cao Xu Liang Guangwei He Hanze Ma Hongliang Dong Xiao Fang Fusheng Pan Zhongyi Jiang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76-84,共9页
Hydrogen-bonded organic frameworks(HOFs)have emerged as a new class of crystalline porous materials,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membrane technology needs to be explored.Herein,for the first time,we demonstrated the utili... Hydrogen-bonded organic frameworks(HOFs)have emerged as a new class of crystalline porous materials,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membrane technology needs to be explored.Herein,for the first time,we demonstrated the utilization of HOF-based mixed-matrix membrane for CO_(2) separation.HOF-21,a unique metallo-hydrogen-bonded organic framework material,was designed and processed into nanofillers via amine modulator,uniformly dispersing with Pebax polymer.Featured with the mix-bonded framework,HOF-21 possessed moderate pore size of 0.35 nm and displayed excellent stability under humid feed gas.The chemical functions of multiple binding sites and continuous hydrogen-bonded network jointly facilitated the mass transport of CO_(2).The resulting HOF-21 mixed-matrix membrane exhibited a permeability above 750 Barrer,a selectivity of~40 for CO_(2)/CH_(4) and~60 for CO_(2)/N_(2),surpassing the 2008 Robeson upper bound.This work enlarges the family of mixed-matrix membranes and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HOF membran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bonded organic framework Tunable size Mixed-matrix membrane Mixed-bond Carbon capture
下载PDF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reproductive parameters of the Longneck croaker, <i>Pseudotolithus typus</i>(Pisces, Bleeker, 1863) in nearshore waters of Benin (West Africa)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3
作者 Edmond S ossoukpe Francis Kofi Ewusie Nunoo Hederick Roosevelt Dankwa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年第6期9-18,共10页
Pseudotolithus typus is one of the two commercially important Sciaenids off Benin nearshore waters mainly fished by beach seining. Unfortunately, since 1994, the production of this species has been decreasing, and inc... Pseudotolithus typus is one of the two commercially important Sciaenids off Benin nearshore waters mainly fished by beach seining. Unfortunately, since 1994, the production of this species has been decreasing, and increasingly more small-sized fishes are regularly harvested, while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species’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its life history. Therefore, population structure, probability of capture and size at first capture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length-frequency data of 1144 specimens sampled from beach seine hauls over a period of 18 months. A total of 54.3% of this population was immature, confirming the domination of smallsized fishes in the catches. Gonad maturation stages were also examined.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oocyte size exhibited two cohorts of mature oocytes suggesting two spawning periods per year. Monthly averages of gonado-somatic index confirmed that P. typus spawned twice a year during the major warm season (March - May) and during the transition minor warm to minor cold season in October - November. Length at first capture (L75 = 22.76 cm) was smaller than the length at first sexual maturation (L50% = 23.6 cm) indicating a heavy pressure of the beach seine on this resource. To give each fish the chance of reproducing at least once in its lifetime to recruit into the stock, necessary measures such as the size-limit regulation by gradually increasing beach seine mesh size should be developed. Community-based management of the nearshore fishery could contribute to reducing fishing effort during the reproductive periods from February to May and from October to December each y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tolithus typus BENIN NEARSHORE WatERS Sex Ratio size at FIRST capture size at FIRST Sexual Maturation Fisheries Management
下载PDF
Capturing CO2 Emissions in the George C. Wallace Tunnel: A Case Study
4
作者 Gabe Canitz Cole Ciesta +4 位作者 Klint Green Justin Sanders Jason Valencia Jeremy Willingham Daniel Fonseca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2024年第3期83-94,共12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of a ventilation system to be paired with a carbon capture system. The ventilation system utilizes the geometry of the George C. Wallace tunnel, located in the City of Mobile, Alabama, ...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of a ventilation system to be paired with a carbon capture system. The ventilation system utilizes the geometry of the George C. Wallace tunnel, located in the City of Mobile, Alabama, USA to capture and redirect emissions to a direct air capture (DAC) device to sequester 25% of the total CO2 mass generated from inside the tunnel. The total CO2 mass rate for the westbound traffic between the week-day hours of 7 a.m. and 6 p.m. has been estimated between 2,300 to 3,000 lbs./hr. By sequestering these emissions, the overall surrounding air quality was shown to be improved to a level that mirrors that from the pre-US industrial era of 270 p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capture Tunnel Ventilation Air Flow Analysis Jet Fan Sizing
下载PDF
凯里市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毅 杨通武 +1 位作者 李贵发 朱莲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为黑线姬鼠预测预报、防控及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依据,探讨其种群数量、种群组成的年度、月份、季节变化规律。在稻田、旱地耕作区采用夹夜法,对贵州省凯里市1984—2022年稻田、旱地耕作区黑线姬鼠捕获率进行年度、月份、季节种群动态... 为黑线姬鼠预测预报、防控及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依据,探讨其种群数量、种群组成的年度、月份、季节变化规律。在稻田、旱地耕作区采用夹夜法,对贵州省凯里市1984—2022年稻田、旱地耕作区黑线姬鼠捕获率进行年度、月份、季节种群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线姬鼠在该地区主要分布于稻田区和旱地耕作区,占总鼠数的62.36%,各年度间种群组成比例在50.69%~94.44%,为当地绝对优势鼠种,是主要的监测和防控对象。不同年度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各年度间平均捕获率为0.70%~6.38%,相互间存在9.11倍差异,平均捕获率为3.92%;1984—1992年捕获率较高,平均为4.86%,处于种群密度较高的波动较大状态;2011—2022年捕获率较低,平均为1.20%,处于种群密度较低的稳定状态。不同月份及季节间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月份以7月最高,2月最低,捕获率分别为3.52%、0.95%;不同季节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捕获率分别为3.05%、1.29%。该分析得出黑线姬鼠是凯里市鼠类绝对优势种,近10 a来处于种群密度较低的稳定状态,7月和夏季种群数量最高;该研究为黑线姬鼠列为凯里市主要鼠类监测、防控对象,为准确做出预测预报,制定合理的综合防控措施及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线姬鼠 捕获率 种群数量 变化规律 凯里市
下载PDF
一种全尺寸MOS晶体管的俘获隧穿电流优化模型
6
作者 张瑜 《中国集成电路》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针对当前的俘获隧穿电流模型中,对于不同器件尺寸只有统一的参数进行模型拟合,存在无法针对器件尺寸变化进行准确地模型拟合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在俘获隧穿电流模型的参数中,添加与器件全尺寸信息相关的方法,包括器件宽度方向,长度方向... 针对当前的俘获隧穿电流模型中,对于不同器件尺寸只有统一的参数进行模型拟合,存在无法针对器件尺寸变化进行准确地模型拟合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在俘获隧穿电流模型的参数中,添加与器件全尺寸信息相关的方法,包括器件宽度方向,长度方向及小尺寸的系数对原有的漏电模型基础上进行优化,使得该优化的漏电模型能更好地反应器件特性实测数据,更好地解决了俘获隧穿电流更准确地表征器件特性的问题,这就提高了给电路设计者做仿真参考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晶体管 俘获隧穿电流 全尺寸 SPICE模型
下载PDF
兼顾捕碳强度与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储能容量配置优化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骞 易传卓 +1 位作者 张学广 徐殿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295-8308,共14页
碳捕集技术是实现发电行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传统碳捕集机组在灵活运行方式下参与可再生能源消纳时,将丧失一定的捕碳强度,无法在深度脱碳条件下灵活地进行可再生能源消纳。为此,面向碳捕集电厂和可再生能源电源,该文提出... 碳捕集技术是实现发电行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传统碳捕集机组在灵活运行方式下参与可再生能源消纳时,将丧失一定的捕碳强度,无法在深度脱碳条件下灵活地进行可再生能源消纳。为此,面向碳捕集电厂和可再生能源电源,该文提出一种新型捕碳储能系统,主储能系统用于可再生能源消纳,次储能系统协助碳捕集机组实现电碳解耦,并分析瞬态与动态电碳解耦特性。在该捕碳储能系统架构下,基于KL散度刻画风电和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并构建储能容量配置的分布鲁棒优化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证明了储能容量配置模型的有效性,验证了所提捕碳储能系统可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的同时保证高捕碳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容量配置 捕碳强度 可再生能源消纳 碳捕集厂 电碳解耦
下载PDF
内标法对PM_(2.5)切割器快速评价方法的修正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佳琪 张国城 +5 位作者 田莹 吴丹 沈上圯 荆文杰 屈晓虎 张艳伟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3-656,共4页
利用多分散颗粒物对PM_(2.5)切割器的快速检测,可极大提高检测效率。在实践中,发现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的粒径测量结果偶尔存在偏移(偏小)。为克服偏移的影响,提出在多分散粒子中加入单分散微球标准物质,通过微球粒径标准值对捕集效率曲... 利用多分散颗粒物对PM_(2.5)切割器的快速检测,可极大提高检测效率。在实践中,发现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的粒径测量结果偶尔存在偏移(偏小)。为克服偏移的影响,提出在多分散粒子中加入单分散微球标准物质,通过微球粒径标准值对捕集效率曲线的偏移进行修正,对进口及国产的PM_(2.5)切割器进行了评价研究,测量结果与单独使用8种粒径单分散微球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既利用了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方法在PM_(2.5)切割器评价方法中的高效率,又有效避免偏移造成的影响,在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的应用中具有提高测量可靠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PM_(2.5)切割器 粒径识别 内标法 多分散 捕集效率
下载PDF
城市植物叶面尘粒径和几种重金属(Cu、Zn、Cr、Cd、Pb、Ni)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4
9
作者 王会霞 石辉 +3 位作者 李秧秧 张雅静 杜红霞 杜衡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0-174,共5页
为研究城市植物叶面尘粒径及重金属元素(Cu、Zn、Cr、Cd、Pb、Ni)的分布规律和污染特征,以西安市不同功能区大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和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叶面尘为研究对象,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叶面尘的粒径分布,用原子... 为研究城市植物叶面尘粒径及重金属元素(Cu、Zn、Cr、Cd、Pb、Ni)的分布规律和污染特征,以西安市不同功能区大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和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叶面尘为研究对象,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叶面尘的粒径分布,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叶面尘重金属质量比,并探讨了叶面尘重金属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大叶女贞和小叶女贞叶面尘粒径小于50μm。前者叶面尘粒径累积曲线呈双峰分布,平均粒径和粒径峰值从大到小为相对清洁区、工业区、居住文教区、交通枢纽区、商业区;后者呈单峰分布,平均粒径和粒径峰值由大到小为工业区、居住文教区、交通枢纽区、商业区和相对清洁区。不同功能区叶面尘中Cu、Zn、Cr、Cd、Pb、Ni有明显的富集,其质量比分别为(325.5±72.6)mg/kg、(3 965.6±1 112.9)mg/kg、(349.2±149.3)mg/kg、(35.3±6.8)mg/kg、(1 182.0±355.1)mg/kg、(324.1±129.5)mg/kg,为陕西省土壤背景值的7.9~20.8、29.7~77.9、2.6~11.1、262.8~489.4、26.4~71.8和6.9~18.9倍。不同功能区2物种叶面尘各重金属质量比差异显著(p<0.001),物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叶面尘中Zn、Pb、Ni、Cr的质量比以工业区最高,Cu、Cd以交通枢纽区最高,其次为商业区,居住文教区和相对清洁区负荷最低。研究认为,叶面降尘中的重金属可能来自外源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不同功能区 叶面降尘 重金属 粒径 污染源
下载PDF
氧化锆纳米粉体烧结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韩敏芳 彭苏萍 +2 位作者 杨翠柏 刘泽 王军伟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9-32,共4页
为了研究纳米氧化锆粉体的烧结性能,以4种不同粒度的氧化锆粉体为原料,在热分析仪上测试了室温~1000℃范围内坯体的形变量和热膨胀性能.采用1450℃恒温1~6h的烧结工艺,制备了氧化锆陶瓷,并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粉料1次粒子粒径越... 为了研究纳米氧化锆粉体的烧结性能,以4种不同粒度的氧化锆粉体为原料,在热分析仪上测试了室温~1000℃范围内坯体的形变量和热膨胀性能.采用1450℃恒温1~6h的烧结工艺,制备了氧化锆陶瓷,并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粉料1次粒子粒径越小,其初始烧结温度越低;粉料的团聚粒径越小,分布越窄,坯体的烧结致密化越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纳米粉体 烧结性能 粒度 热膨胀性能 致密化
下载PDF
大叶女贞叶面结构对滞留颗粒物粒径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会霞 石辉 +2 位作者 张雅静 段骏 王彦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8-262,共5页
为分析叶面微结构对滞留颗粒物粒径的影响,以分布较广的常绿植物——大叶女贞为研究对象,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湿法)测定叶面尘的粒径分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叶面微结构;并用图像处理软件(图像法)分析叶面颗粒物的粒... 为分析叶面微结构对滞留颗粒物粒径的影响,以分布较广的常绿植物——大叶女贞为研究对象,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湿法)测定叶面尘的粒径分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叶面微结构;并用图像处理软件(图像法)分析叶面颗粒物的粒径特征,探讨不同测定方法对叶面颗粒物粒径分布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大叶女贞叶面滞留颗粒物粒径呈双峰分布,湿法测定的颗粒物粒径范围为0.4-52.6μm,粒径峰值为18.9μm、36.2μm,粒径均值为8.8μm;图像法测定的颗粒物粒径范围为0.4-27.8μm,粒径峰值为17.5μm、27.8μm,粒径均值为7.2μm。叶表面分布有大量的突起和凹陷,凹陷直径介于0.6-30μm,直径小于2.5μm和10μm的凹陷约占到总量的50%和80%。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主要滞留在叶表的凹陷结构中,有少量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物滞留在突起之上。PM2.5和PM10的体积分数仅占滞尘总量的17.9%和50.4%(湿法)、16.8%和45.9%(图像法),但数量多于大粒径颗粒物,这与小粒径的颗粒在个数上占优势、但大粒径的颗粒则对叶面滞留颗粒物的质量(或体积)贡献较大有关。叶背面颗粒物附着密度较正面小,PM2.5等颗粒物多分布在气孔周围,有少量颗粒物沉积在气孔上,从而堵塞气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生态学 叶面降尘 粒径 叶面微结构 原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铪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孔尺寸调控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可可 李亮莎 +7 位作者 黄宏亮 阳庆元 张轶 王少华 吴平易 兰玲 刘大欢 仲崇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96-1705,共10页
利用三种不同长度的有机配体——反丁烯二酸(H2FUM)、对苯二甲酸(H2BDC)和联苯二甲酸(H2BPDC),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孔尺寸的新型铪(Hf)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Hf-FUM、Hf-BDC和Hf-BPDC),并考察了CO2、N2和CH4三种气体在这些材料中吸... 利用三种不同长度的有机配体——反丁烯二酸(H2FUM)、对苯二甲酸(H2BDC)和联苯二甲酸(H2BPDC),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孔尺寸的新型铪(Hf)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Hf-FUM、Hf-BDC和Hf-BPDC),并考察了CO2、N2和CH4三种气体在这些材料中吸附分离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种材料具有和UiO-66(Zr)相同的拓扑结构,且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Hf-FUM和Hf-BDC的结构在水中能够保持稳定,而Hf-BPDC在水中会发生降解。同时,具有最小孔尺寸的Hf-FUM材料对CO2/N2以及CO2/CH4体系具有最好的分离性能。这为以后设计用于CO2分离的新型纳微结构材料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孔尺寸调控 稳定性 吸附 二氧化碳捕集
下载PDF
体长频率法和问卷法在开捕规格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江红 程和琴 +2 位作者 Birane Samb 郝晓珲 倪一卓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07-310,共4页
关键词 开捕规格 渔业管理决策 体长频率法 问卷调查 东海
下载PDF
燃烧中吸附剂捕集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小锋 姚强 +1 位作者 宋蔷 李水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65,共5页
使用一维炉实验台对氧化铝、氢氧化钙和高岭土3种吸附剂对铅的捕集进行了实验研究。铅以醋酸铅溶液的形式通过空气雾化引入到液化石油气燃烧区,吸附剂由压缩空气携带从1473K喷入炉内。按照美国EPA标准方法使用Andersen撞击器对颗粒物进... 使用一维炉实验台对氧化铝、氢氧化钙和高岭土3种吸附剂对铅的捕集进行了实验研究。铅以醋酸铅溶液的形式通过空气雾化引入到液化石油气燃烧区,吸附剂由压缩空气携带从1473K喷入炉内。按照美国EPA标准方法使用Andersen撞击器对颗粒物进行等动量采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量样品中铅的含量。结果表明:亚微米范围的铅未被吸附剂所捕集,仍以PbO或PbCl2颗粒存在,微米范围的铅被吸附剂捕集形成。高岭土对铅的捕集明显好于其他吸附剂,这是由于高岭土与氧化铝、氢氧化钙相比,对Pb有更强的化学吸附作用。高岭土给料量为10g/h时大部分铅分布在亚微米范围,给料量为20g/h时铅呈双峰分布,给料量为60g/h时大部分铅被捕集转移到微米范围。氯元素对高岭土捕集铅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很可能是因为高岭土活性位Al2O3·2Si2O与PbCl2的反应性要大大低于Al2O3·2Si2O与PbO的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捕集 颗粒物 粒径分布
下载PDF
捕获再捕获法估计四川乐山市中区吸毒人群基数 被引量:6
15
作者 吕繁 李平 +10 位作者 刘刚 陈均 王勇胜 张芹 李铭 袁颖 戴卫东 王丽艳 张大鹏 龚毅 刘志明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91-299,共9页
目的:使用捕获再捕获法估计乐山市中区现有吸毒人群基数。方法:利用强戒所建所以来资料确定平均捕获期和平均捕获间隔期及两次捕获起始点并收集相应时间段内的收戒人数。利用Lincoln-Petersen模型进行估计,定性和定量研究结合以解释说... 目的:使用捕获再捕获法估计乐山市中区现有吸毒人群基数。方法:利用强戒所建所以来资料确定平均捕获期和平均捕获间隔期及两次捕获起始点并收集相应时间段内的收戒人数。利用Lincoln-Petersen模型进行估计,定性和定量研究结合以解释说明估计结果等。结果:平均捕获期3.02月,平均捕获间期12.59月,两次捕获期起止时间点为2002年9月30日-2003年1月31日和2004年1月31日-2004年5月31日,对应收戒人数为234人和251人,重复捕获34人。不分层点估计数1742人,标准误240.45,95%CI1220-2163(人)。分层后合计点估计数为1645人,标准误225.46,95%CI1203-2087(人)。结论:75%位数捕获期和平均捕获间期为4个月和12个月,可满足分析需要。Lincoln-Petersen模型简单,费用低,可操作性强。估计结果存有一定程度的低估,可作为估计底限值。选择适当的捕获再捕获模型可提高估计精度。估计数为公安部门同期提供现有吸毒登记数的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获再捕获法 现有吸毒人群 基数(规模)估计 平均捕获期 平均捕获间期 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下载PDF
复合钙基CO_2吸收剂的反应性能及显微结构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琪珑 郑瑛 +3 位作者 罗聪 丁宁 边关 郑楚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905-2913,共9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La3+、Mg2+的复合钙基CO2吸收剂,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了多循环的煅烧/碳化实验,对其CO2吸收活性及循环反应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掺杂La3+、Mg2+的复合钙基吸收剂可以显著提高吸收剂在多循环煅烧...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La3+、Mg2+的复合钙基CO2吸收剂,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了多循环的煅烧/碳化实验,对其CO2吸收活性及循环反应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掺杂La3+、Mg2+的复合钙基吸收剂可以显著提高吸收剂在多循环煅烧/碳化过程中的反应活性和循环稳定性。在XRD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和比较了不同钙基吸收剂CaO的微晶参数,发现掺杂La3+、Mg2+制备的氧化钙吸收剂可以有效地减小CaO晶粒的尺寸。同时,通过FSEM图像分析,发现掺杂La2O3制备的复合钙基吸收剂有一定程度的烧结现象发生,但由于掺杂的La3+可以进入CaO晶体与Ca2+发生不等价取代,导致阳离子空位增加,使晶格活化,有利于在碳化过程中与CO2发生反应,从而大大提高吸收剂的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捕集 钙基吸收剂 掺杂 晶粒尺寸
下载PDF
搅拌磨机捕获粉碎机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新文 付晓恒 +1 位作者 王新国 郑水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1-335,共5页
从搅拌磨介质运动规律和颗粒的受力分析入手,研究超细搅拌磨矿的捕获粉碎和冲击粉碎机理,推导出捕获角、摩擦角与捕获颗粒的关系式,提出介质直径与磨矿颗粒直径之比——捕获粒度比的概念。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得出:在机械参数一定的... 从搅拌磨介质运动规律和颗粒的受力分析入手,研究超细搅拌磨矿的捕获粉碎和冲击粉碎机理,推导出捕获角、摩擦角与捕获颗粒的关系式,提出介质直径与磨矿颗粒直径之比——捕获粒度比的概念。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得出:在机械参数一定的条件下,搅拌磨矿能耗与磨矿时间成正比;捕获角等于摩擦角时,捕获角、捕获粒度和捕获体积最大,磨矿效率最高,能耗最低;随磨矿时间的增加,捕获角、粒度比和捕获体积减小,磨矿效率降低;当捕获角、粒度比和捕获体积足够小时,增加磨矿时间,粒度比不再变化,且粒度比存在极限值。据此,提出最大捕获角和极限粒度比的介质选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磨机 捕获角 捕获粒度 介质直径
下载PDF
东莞市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数量估计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巧利 王晓霞 +3 位作者 陈柏芬 刘艳璋 杨挺立 陈平华 《疾病监测》 CAS 2008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评估广东省东莞市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数量。方法以东莞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登记的吸毒人数为基础,对戒毒所内的戒毒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简易乘数法、捕获-标记-再捕获法对东莞市吸毒人群规模进行估计。根据2004-2006... 目的评估广东省东莞市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数量。方法以东莞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登记的吸毒人数为基础,对戒毒所内的戒毒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简易乘数法、捕获-标记-再捕获法对东莞市吸毒人群规模进行估计。根据2004-2006年东莞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率监测结果推算吸毒人群中HIV感染者的数量。结果东莞市吸毒人群数量范围为34698~49175人,吸毒人群规模为在册登记数的1.78~2.52倍,是2006年东莞市戒毒所强制戒毒人数的9.61~13.63倍。3年中东莞市强制戒毒所监测到的吸毒人群HIV年均感染率5.12%,据此推算东莞市吸毒人员中HIV感染者的数量范围为1777~2518人。结论各地可根据本地流动人口状况、吸毒的严重性、戒毒力度等综合情况,参考相应的倍数乘以当地吸毒者在册登记数或上一年戒毒所戒毒人数,估计当地的吸毒人群规模并以此为基础估计当地吸毒人员中HIV感染者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毒者 HIV感染者 规模估计 简易乘数法 捕获-标记-再捕获法
下载PDF
吸毒人群基数估计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袁萍 栾荣生 +7 位作者 范黎 程峰 黄涌 吕繁 王斌 梁伯衡 王琳琅 文进1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023-1024,共2页
目的 探讨估计吸毒人群基数的有效方法。方法 在乐山市市中区强制戒毒所、乐山市市中区自愿戒毒门诊和针具交换点收集相关数据资料 ,分别采用捕获 -再捕获法、乘数法和德尔菲法对乐山市市中区现有吸毒人群基数进行估计。结果 捕获 -... 目的 探讨估计吸毒人群基数的有效方法。方法 在乐山市市中区强制戒毒所、乐山市市中区自愿戒毒门诊和针具交换点收集相关数据资料 ,分别采用捕获 -再捕获法、乘数法和德尔菲法对乐山市市中区现有吸毒人群基数进行估计。结果 捕获 -再捕获法、乘数法和德尔菲法估计乐山市市中区现有吸毒者分别为 345 5 ,170 3和 2 6 0 0人。结论 依据戒毒所现存登记资料 ,采用捕获 -再捕获法估计吸毒人群基数易于操作、费用低 ,结果可信性较好。乘数法计算简便 ,但在吸毒人群中获取准确的乘数较为困难。德尔菲法对难接触人群进行调查的可行性较好 ,但影响结果的主观因素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毒者 基数估计 捕获-再捕获法 乘数法 德尔菲法
下载PDF
用三种基数估计方法对广东省某市吸毒人群规模的估计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艳 李文杰 +6 位作者 林鹏 麦荣建 刘勇鹰 杨流苗 罗元英 赵金扣 叶雷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7年第1期31-32,49,共3页
目的采用三种基数估计方法对广东省某地吸毒人群的规模进行估计,力图找到一种经济、方便、快捷和相对准确的基数估计方法。方法采用简易乘数法、捕获-再捕获法、公安人员定性估计的方法对该地的吸毒人群规模进行估计。结果公安人员定性... 目的采用三种基数估计方法对广东省某地吸毒人群的规模进行估计,力图找到一种经济、方便、快捷和相对准确的基数估计方法。方法采用简易乘数法、捕获-再捕获法、公安人员定性估计的方法对该地的吸毒人群规模进行估计。结果公安人员定性估计该地吸毒人群数量为15 900人,简易乘数法估计该地吸毒人群数量为15 745-19 614人,捕获-再捕获法估计该地吸毒人群数量为36 210-41 902人。三种不同方法估计数的中位数为18 540人。结论该地吸毒人群规模估计数为18 540人。简易乘数法是一种经济、简便、可行的基数估计方法,且能获得一个较为准确的估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毒者 基数估计 乘数法 捕获-再捕获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