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and exploration direction of medium-and large-sized marine carbonate gas fields in Sichuan Basin, SW China 被引量:8
1
作者 MA Xinhua YANG Yu +1 位作者 WEN Long LUO Bi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1期1-15,共15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medium-and large-sized marine gas fields in Sichuan Basin, combined with the division of major reservoir forming geological units in the marine craton stage and t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medium-and large-sized marine gas fields in Sichuan Basin, combined with the division of major reservoir forming geological units in the marine craton stage and their control on key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factors,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medium-and large-sized marine carbonate gas fields in the basin was examined and the exploration direction was pointed ou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eriodic stretching-uplifting background, it is concluded that five large scale paleo-rifts, three large scale paleo-uplifts, five large scale paleo erosion surfaces were formed in the marine craton stage of Sichuan Basin, and these geological units control the key reservoir forming factors of medium and large sized gas fields:(1) Large-scale paleo-rifts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quality hydrocarbon generation centers.(2) The margin of large-scale paleo-rifts, high position of paleo-uplifts and paleo erosion surfaces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quality reservoirs.(3) Large-scale paleo-rifts, paleo-uplifts, paleo erosion surfaces and present tectonic setting jointly control the formation of many types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traps.(4)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inheritance evolution of traps in large geological units.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dium-and large-sized gas fields and large geological unit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superimposi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ingle or multiple geological units and the present structure controls the distribution of medium-and large-sized gas fields, and the "three paleo" superimposed area is the most advantageou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ules, the main exploration fields and directions of medium-and large-sized marine carbonate gas fields in Sichuan Basin include periphery of Deyang-Anyue paleo-rift, eastern margin of Longmenshan paleo-rift, margins of Kaijiang-Liangping oceanic trough and Chengkou-western Hubei oceanic trough, the high part of the subaqueous paleo-uplifts around Central Sichuan, paleo erosion surfaces of the top boundary of Maokou Formation in eastern and southern Sichuan Basin, paleo erosion surfaces of the top boundary of the Leikoupo Formation in central and western Sichuan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huan Basin marine CARBONATES medium-and large-sized gas fields GEOLOGIC unit reservoir forming factors paleo-rifts paleo-uplifts paleo erosion surfaces
下载PDF
Rapid Synthesis of Submicrometer-sized Red Phosphor CaS∶Cu^+,Eu^( 2+) in a Microwave Field 被引量:7
2
作者 张迈生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79-284,共6页
The red phosphor materials CaS∶Cu+,Eu 2+ were firstly synthesized in a microwave fiel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D、SEM、fluorescent spectroscop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XRD and SEM show that the phosphors of CaS... The red phosphor materials CaS∶Cu+,Eu 2+ were firstly synthesized in a microwave fiel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D、SEM、fluorescent spectroscop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XRD and SEM show that the phosphors of CaS∶Cu+,Eu 2+ possess a spherical crystallite structure, in the submicrometer(250~500 nm) size range.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high temperature solid state reaction this new synthetic technique exhibits interesting features, such as rapid reactions without other protective atmosphere,phosphors with high purity, smaller particles,and higher efficient luminesc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sis Microwave field Submicrometer-sized CaS∶Cu+ Eu 2+ Fluorescence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of rock specimen size on crack stress field
3
作者 傅真 蔡永恩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05年第3期322-330,379,共10页
In the simulation of rupture processes of seismic sources by using either numerical method or rock mechanics experiments, improper setting of the specimen size will influence the stress field near the faults. In this ... In the simulation of rupture processes of seismic sources by using either numerical method or rock mechanics experiments, improper setting of the specimen size will influence the stress field near the faults. In this study, 2D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stress field of rock specimens in different sizes with fixed-size elliptic holes. The calculated stress field was compared with analytic solution for elliptic-hole problem in an infinite medium. Numer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boundary effect of a rock specimen with an elliptic hole on stress field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cannot be neglected. Critical aspect ratio of the specimen is about 3:2, and critical ratio of distance between the tip of the hole and the border of specimen (d) to the major axis of the elliptic hole (l) is about 7.3. Numerical analysis on rock specimen size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rock specimen experiments, and it is also helpful for setting of model sizes in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fault m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method stress field critical size of rock specimen boundary effect
下载PDF
The Influences of an Embedded Structure Fiber-Optic Radiation Dosimeter in Different SSD and Beam Field Size
4
作者 Yaosheng Hu Zhuang Qin +9 位作者 Yu Ma Chuntong Jiang Tianci Xie Wenhui Zhao Weimin Sun Daxin Zhang Ziyin Chen Boran Wang He Tian Elfed Lewis 《Optics and Photonics Journal》 2017年第8期75-80,共6页
With a rapidly increasing demand and widespread use of radiotherapy treatment, the subject area of in-vivo real time dose rate dosimeters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area of study. An embedded structure fiber-optic radia... With a rapidly increasing demand and widespread use of radiotherapy treatment, the subject area of in-vivo real time dose rate dosimeters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area of study. An embedded structure fiber-optic radiation dosimeter has proved to be a promising candidate to fulfil this role because of its high SNR (signal-to-noise ratio) and excellent light conversion efficiency. In this paper, the properties of this kind of dosimeter with respect to different SSD (Source to Surface Distance) and beam field size in a clinical Linac are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simeter were evaluated by the sensor’s output intensity response in these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Fiber Sensing RADIATION SSD (Source to Surface Distance) BEAM field size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size effects by a phase field model for fracture
5
作者 Charlotte Kuhn Ralf Müller 《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CAS 2014年第5期50-53,共4页
In phase field fracture models the value of the order parameter distin- guishes between broken and undamaged material. At crack faces the order param- eter interpolates smoothly between these two states of the materia... In phase field fracture models the value of the order parameter distin- guishes between broken and undamaged material. At crack faces the order param- eter interpolates smoothly between these two states of the material,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phases. The crack evolution follows implicitly from the time inte- gration of an evolution equation of the order parameter, which is coupled to the mechanical field equations. Among other phenomena phase field fracture mod- els are able to reproduce crack nucleation in initially sound materials. For a 1D setting it has been shown that crack nucleation is triggered by the loss of stability of the unfractured, spatially homogeneous solution, and that the stability point depends on the size of the considered structure. This work numerically investi- gates to which extend size effects are reproduced by the 2D phase field model. Exemplarily, a finite element study of the hole size effect is performed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exn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e field model fracture mechanics size effects STABILITY finite elementmethod
下载PDF
四川超级含气盆地古生界大中型气田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
6
作者 邓宾 刘树根 +12 位作者 姚根顺 廖芸 张本健 张航 孙玮 吴娟 刘文平 吴伟 李文正 鲁鹏达 王恒 刘重江 张智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4-76,共23页
四川盆地是中国天然气资源最为富集的超级含气盆地,但天然气探明程度目前仍然偏低。为了给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提供理论支撑,基于该盆地典型气田勘探历程,结合多期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分析,探讨了四川盆地古生界大中型气田富集分布规律及... 四川盆地是中国天然气资源最为富集的超级含气盆地,但天然气探明程度目前仍然偏低。为了给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提供理论支撑,基于该盆地典型气田勘探历程,结合多期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分析,探讨了四川盆地古生界大中型气田富集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揭示了该盆地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古生界蕴含3个超级含油气系统,即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探明储量占该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17.55%)、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探明储量占该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41.30%)、上二叠统龙潭组/吴家坪组(探明储量占该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12.53%);②该盆地古生界已发现20个超大型气田(天然气探明储量超过1000×10^(8)m^(3)),14个大型气田(天然气探明储量介于300×10^(8)~1000×10^(8)m^(3))以及20个中型气田(天然气探明储量介于100×10^(8)~300×10^(8)m^(3)),超大型气田探明储量占该盆地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85.5%;③古生界大型隆—坳格局构造沉积分异作用控制影响着该盆地内筇竹寺组、五峰组—龙马溪组和龙潭组/吴家坪组3套优质烃源岩层系的形成与分布。结论认为,晚三叠世以来的陆相盆地演化过程使得中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成为上述3个超级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成藏期,形成了3个气田群(绵阳—长宁拉张槽周缘带震旦系—下古生界、开江—梁平与蓬溪—武胜拉张槽周缘带二叠系—三叠系、川东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其合计天然气储量均超过1×10^(12)m^(3),是该盆地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超级含气盆地 超级含油气系统 超大型气田 大中型气田 海相天然气 页岩气
下载PDF
复杂微型构件特种能场辅助微成形研究进展
7
作者 单德彬 李虎山 +4 位作者 陈俞希 丁朝刚 徐振海 徐杰 郭斌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47,共25页
随着复杂微型构件特征尺寸的不断减小,尺度范围不断扩大,材料种类日益增多,单纯依靠模具施加载荷的塑性微成形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成为制约微型构件实际应用的关键技术瓶颈。特种能场微成形技术利用超声场、电场和电磁场等能场与材... 随着复杂微型构件特征尺寸的不断减小,尺度范围不断扩大,材料种类日益增多,单纯依靠模具施加载荷的塑性微成形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成为制约微型构件实际应用的关键技术瓶颈。特种能场微成形技术利用超声场、电场和电磁场等能场与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特殊物理效应进行微加工,可以明显改善材料的塑性流动,降低微成形载荷,从而显著提高微型构件成形质量。本文综述了超声场、电场和电磁场等特种能场作用下塑性微成形的研究进展。首先探讨了特种能场作用下材料力学性能响应机制及微成形尺度极限,其次介绍了特种能场作用下微成形过程中材料微观组织结构演化与缺陷形成机理,最后总结了特种能场辅助微成形的关键工艺参数及其对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强调了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实现高精度成形的重要性,为复杂微型构件的低成本、高效制造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成形 尺度效应 微观组织 特种能场 微型构件
下载PDF
基于双向目标偏置APF-informed-RRT^(*)算法的机械臂路径规划
8
作者 刘小松 康磊 +2 位作者 单泽彪 朱焕海 刘云清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83,共9页
针对当前机械臂路径规划算法存在搜索随机性大、目标偏置性差和路径曲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目标偏置的APF-informed-RRT^(∗)算法。首先在双向informed-RRT^(∗)基础上引入概率自适应的目标偏置策略,降低搜索的随机性,提高采样效率... 针对当前机械臂路径规划算法存在搜索随机性大、目标偏置性差和路径曲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目标偏置的APF-informed-RRT^(∗)算法。首先在双向informed-RRT^(∗)基础上引入概率自适应的目标偏置策略,降低搜索的随机性,提高采样效率;其次针对路径扩展在双向搜索树中融入人工势场法,减少算法的迭代次数;同时在路径生长阶段,采用动态步长生长策略,即根据搜索树的扩展趋势动态调整步长,避免出现局部最优,并且加快路径搜索时间;最后针对冗余节点采用三角不等式原理进行去除,进而通过B样条曲线对路径进行平滑处理,得到最优规划路径。通过与双向RRT^(∗)、双向informed-RRT^(∗)和双向P-RRT^(∗)等算法在三维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对比实验验证,相较于双向RRT^(∗)在时间上节约了41%,在采样点数量上减少了63%;相较于双向informed-RRT∗在时间上节约了58%,在采样数量上减少了68%;相较于双向P-RRT^(∗)在时间上节约了30%,在采样数量上减少了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机械臂 双向目标偏置 人工势场 动态步长
下载PDF
基于改进APF-Informed-RRT^(*)的机械臂避障路径规划
9
作者 吴飞 陈恩杰 +1 位作者 郑银环 林晓琛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0-65,共6页
针对Informed-RRT^(*)算法在避障路径规划中缺乏目的性和方向性,存在规划时间长、迭代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结合人工势场法和Informed-RRT^(*)算法的避障规划算法。首先,针对传统人工势场法存在目标点不可达、易与障碍物碰撞的问题,提出... 针对Informed-RRT^(*)算法在避障路径规划中缺乏目的性和方向性,存在规划时间长、迭代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结合人工势场法和Informed-RRT^(*)算法的避障规划算法。首先,针对传统人工势场法存在目标点不可达、易与障碍物碰撞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后的人工势场法,并将其融入Informed-RRT^(*)算法中,使随机树沿势场下降的方向生长,增强其方向性;其次,依据随机树与障碍物间的距离,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生长步长策略,提高了对空间的探索能力;最后,引入贪心算法的思想,在生长时直接判断随机树能否直达目标点,提高了路径规划效率。在二维和三维环境下对改进后的算法与传统算法及其衍生算法进行对比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Informed-RRT^(*)算法相较于原始算法规划的路径长度和规划耗时分别减少了17.42%和36.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ormed-RRT^(*) 人工势场法 自适应步长 贪心算法 路径规划
下载PDF
南海东部富砂砾型大中型油气田发现与启示——以珠江口盆地惠州26洼古近系恩平组为例
10
作者 徐长贵 高阳东 +4 位作者 刘军 彭光荣 刘培 熊万林 宋朋霖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7,共14页
基于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油气勘探实践,通过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测定、储集体发育形貌恢复及镜下岩矿表征、圈闭封盖指标实测比对、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提取、凝析气成因判别及成藏条件解剖,系统分析惠州26洼古近系恩平组油气资源潜力、大... 基于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油气勘探实践,通过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测定、储集体发育形貌恢复及镜下岩矿表征、圈闭封盖指标实测比对、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提取、凝析气成因判别及成藏条件解剖,系统分析惠州26洼古近系恩平组油气资源潜力、大型砂砾岩优质储集层发育特性、断裂圈闭有效性及油气运聚成藏模式,总结南海东部古近系富砂砾型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研究表明:(1)洼内古近系文昌组发育“面积广、厚度大”的半深湖—深湖亚相优质烃源岩,具有“早期大量生油、晚期大量排气”的典型倾油型烃源岩排烃特征,为恩平组油气成藏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2)洼内断裂陡坡带与转换带联合控制下近源规模性砂砾岩体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具有“有利相带-颗粒组分-微裂缝”三元分级控储特性,等粒、低泥质(含量小于5%)、高含量长石组分及近断裂组合的(水下)分流河道有利于甜点储集层发育;(3)稳定湖泛泥岩封盖下的走滑增压型圈闭是油气保存的必备条件,斜交主应力的北东及近东西向断裂控圈效果最优;(4)优质烃源岩-断裂输导/封堵-砂砾岩储集层时空配置共同控制油气富集程度,自上而下划分为低充满带、过渡带和高充满带3个油气聚集单元,且近增压型通源断裂带河道主体区利于规模性油气富集。研究成果为珠江口盆地恩平组规模性富砂砾型油气藏勘探指明了新方向,并实现了油气勘探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惠州凹陷 惠州26洼 古近系 恩平组 砂砾岩 大中型油气田
下载PDF
直拉法单晶硅生长原理、工艺及展望
11
作者 王正省 任永生 +5 位作者 马文会 吕国强 曾毅 詹曙 陈辉 王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共13页
碳达峰、碳中和理念提出后,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备受关注。单晶硅作为主要的光伏材料,其质量决定着太阳能电池效率的高低,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产能,人们对单晶硅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直拉法(CZ法)是单晶硅的主要制备方法,其生... 碳达峰、碳中和理念提出后,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备受关注。单晶硅作为主要的光伏材料,其质量决定着太阳能电池效率的高低,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产能,人们对单晶硅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直拉法(CZ法)是单晶硅的主要制备方法,其生产效率高,可实现自动化,直拉单晶硅市场占比超过90%,目前正朝着大尺寸、N型、薄片化、低氧低碳的方向发展。然而随着晶棒尺寸增大,热场变化更加复杂,现有CZ工艺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未来降低度电成本仍是晶硅光伏发展的驱动力,应通过技术革新、产业标准化、成本控制等手段推动光伏产业发展。本文介绍了CZ法生长单晶硅的基本原理和生长工艺,分别对缺陷控制、热场优化、氧含量控制等进行了分析,在总结工艺现状和单晶生长特点的基础上对直拉法生长单晶硅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拉法 单晶硅 大尺寸 薄片化 热场 太阳能
下载PDF
土质边坡数值模型稳定性的求解精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武博强 王勇 +2 位作者 张葆永 程振全 杨德宏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8,共8页
为尽可能提高土质边坡模型在数值模拟求解过程中的精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申了3个影响边坡模型稳定性精度的主要问题,一是模型边界尺寸应该如何确定,二是初始应力场的求解方法应该如何选择,三是边坡模型的网格划分应遵循什么原则可... 为尽可能提高土质边坡模型在数值模拟求解过程中的精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申了3个影响边坡模型稳定性精度的主要问题,一是模型边界尺寸应该如何确定,二是初始应力场的求解方法应该如何选择,三是边坡模型的网格划分应遵循什么原则可以满足模型的计算精度。基于此,以多个学者研究的典型边坡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对以上3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解决。首先,讨论了目前模型边界尺寸确定存在的问题,引入数值模型的复合位移作为判据之一与边坡稳定系数共同确定新的模型边界尺寸原则,在前人基础成果上对边界尺寸原则进行了局部优化,精简了计算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其正确性;其次,讨论了目前初始应力场搭建存在的问题,通过模型稳定系数云图、塑性区应变增量、坡顶位移综合分析弹性求解与弹塑性求解初始应力场的区别,确定了不同的适用情况;最后,分析了目前网格尺寸划分存在的问题,建立不同高度不同网格密度的边坡模型,确定了一种较为合理的网格划分原则。以上3种情况均采用大量边坡模型进行了准确性验证,并采用极限平衡法中的Corps of Engieers#1法及Bishop法作为校核,结果显示,边坡模型计算结果与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极为接近,并且复合位移、最大剪应变增量等判据均满足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质边坡模型在数值模拟求解过程中的精度,具有普遍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精度研究 FLAC3D 土质边坡 边界尺寸 初始应力场
下载PDF
激光粉末床熔融WC-12Co硬质合金温度场模拟
13
作者 牛玉玲 李晓峰 +3 位作者 赵宇霞 张利 刘斌 白培康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9,共10页
结合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三维有限元热模型,利用APDL命令及生死单元方法实现对高斯热源的施加和WC-12Co硬质合金打印过程的模拟,得到WC-12Co硬质合金在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成形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研究不同工艺参数(激光功率、扫描速度... 结合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三维有限元热模型,利用APDL命令及生死单元方法实现对高斯热源的施加和WC-12Co硬质合金打印过程的模拟,得到WC-12Co硬质合金在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成形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研究不同工艺参数(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对温度场分布及熔池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WC-12Co硬质合金在LPBF过程成形时,利用有限元能够有效模拟其成形过程。位于热源前部的等温线比尾部更为密集,温度梯度更大;而扫描路径终端边缘处熔池中心的温度最高。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和扫描速度的减小,熔池宽度、深度和长度均相应增大。通过相关实验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对晶粒尺寸的影响,发现晶粒尺寸随扫描速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增大;但过高的激光功率会引起一定的热裂纹现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粉末床熔融 WC-12CO 有限元 温度场 熔池尺寸
下载PDF
冰块尺寸对碎冰区船舶结构冰阻力影响的离散元分析
14
作者 张鑫奥 俞赟 +2 位作者 杨冬宝 刘璐 季顺迎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5-920,共6页
船舶在碎冰区航行时的冰阻力会影响船舶的安全性和航行性能。本文以雪龙号破冰船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离散元方法对碎冰环境下船体结构冰阻力进行数值模拟。基于随机生成算法对不规则形状的碎冰区进行参数化建模以形成复杂的碎冰初始场,... 船舶在碎冰区航行时的冰阻力会影响船舶的安全性和航行性能。本文以雪龙号破冰船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离散元方法对碎冰环境下船体结构冰阻力进行数值模拟。基于随机生成算法对不规则形状的碎冰区进行参数化建模以形成复杂的碎冰初始场,同时考虑海水对船体结构的作用力建立船体碎冰阻力的计算模型,并将离散元计算结果与碎冰区DuBrovin冰阻力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将冰块尺寸进行无量纲化,研究不同冰厚和航速下冰块尺寸对碎冰阻力的影响规律。以平整冰区船体冰阻力的Lindqvist公式为参照,得到碎冰向平整冰转化的临界尺寸。该浮冰临界尺寸可作为识别碎冰区与平整冰的判据。本文研究工作可为船舶在极地冰区的安全航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冰船 离散元方法 碎冰区 冰块尺寸 冰阻力
下载PDF
微细粒煤泥浮选分离强化方法及技术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学霞 于梅 +2 位作者 王烨敏 马超 卜祥宁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5-202,共18页
制约微细粒煤泥高效浮选回收的主要瓶颈问题是微细粒煤泥自身性质导致的颗粒与气泡矿化效率低,但黏土矿物夹杂污染、浮选泡沫性质和捕收剂性能等因素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为了解微细粒煤泥浮选强化方法及技术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微细煤... 制约微细粒煤泥高效浮选回收的主要瓶颈问题是微细粒煤泥自身性质导致的颗粒与气泡矿化效率低,但黏土矿物夹杂污染、浮选泡沫性质和捕收剂性能等因素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为了解微细粒煤泥浮选强化方法及技术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微细煤泥浮选分离难的原因,其次从增大颗粒表观粒径、减小气泡尺寸、强化流场调节、捕收剂优化、浮选设备改进、浮选工艺创新和矿浆预处理等7方面进行综述,最后深入探讨不同浮选分离强化方法及技术的优劣势。为克服微细粒煤泥自身质量小的影响,絮凝浮选是常见的增大颗粒表观粒径技术,其浮选强化效果显著但药剂选择性及成本问题不可忽视;载体浮选与超声驻波团聚均具备较好的潜力但目前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为提高颗粒与气泡碰撞概率,减小气泡尺寸是有效的手段,其中纳米气泡浮选技术在显著提高微细煤泥回收率的同时能有效降低药剂用量。强化流场调节同样是关注到颗粒与气泡的碰撞、粘附概率的影响,以湍流强化为手段有效促进了浮选指标的提升。捕收剂优化是从降低药剂成本、提高药剂选择性角度出发,其研究点主要有改善传统药剂分散性、引入极性基团、新型药剂设计等。其中药剂乳化、捕收剂替代品、复配型捕收剂及新型纳米粒子捕收剂等均不同程度地呈现了良好的强化效果,但其制备成本及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针对微细粒煤泥分离挑战,目的矿物高效矿化和脉石矿物有效抑制是浮选设备优化的核心突破点;多次浮选和分级浮选是解决微细粒分选不彻底的主要工艺创新改进;分级调浆、超声波及高剪切等预处理强化技术有效地改善药剂和矿浆均匀性及药剂和煤粒的碰撞概率,从而强化浮选分离效果。在以上不同浮选分离强化方法及技术中,絮凝浮选、超声驻波团聚、纳米气泡浮选、湍流强度调控及捕收剂分子设计优化等均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向工业化应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开展大量基础理论研究及半工业化研究,而寻求成本效益卓越的新型药剂、浮选设备升级赋能、浮选工艺智慧创新及浮选矿浆预处理精细强化或将是现有选煤厂强化微细煤泥浮选分离效果较妥当且切实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煤泥 浮选强化 增大颗粒表观粒径 减小气泡尺寸 流场强化 捕收剂优化 设备及工艺改进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空云过程气溶胶——云相互作用的观测研究
16
作者 陈怡欣 杜荣光 +9 位作者 张佃国 滕晓咪 王玥 刘磊 徐亮 王文青 谢筠 齐冰 方双喜 李卫军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3-1296,共14页
气溶胶—云相互作用过程对于评估大气云和气溶胶的寿命及气候效应至关重要。目前关于气溶胶—云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以飞机航测、卫星反演和模式模拟为主,地基直接观测由于布置难度大、实验时间长、人力物力耗费等原因开展得较少。当前... 气溶胶—云相互作用过程对于评估大气云和气溶胶的寿命及气候效应至关重要。目前关于气溶胶—云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以飞机航测、卫星反演和模式模拟为主,地基直接观测由于布置难度大、实验时间长、人力物力耗费等原因开展得较少。当前针对气溶胶—云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解还比较低,亟需外场观测资料深入认识其过程。本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高山站点的云雾为背景,利用雾滴谱仪、地用逆流虚拟撞击器、混合凝聚核粒子计数器、扫描电迁移率颗粒物粒径谱仪等仪器,研究了大明山顶(海拔1483 m)7月份多云雾期间云滴和气溶胶的特性,探讨了气溶胶对云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以及云对气溶胶颗粒物的清除作用。云形成初期对气溶胶颗粒物的清除率约为20%~50%。研究显示水汽过饱和度越高且颗粒物粒径越大,清除率越高,这表明粒径较大的吸湿性颗粒物容易活化为云凝结核。对比同一云雾事件中气溶胶数浓度差异较大的三个阶段,我们发现较低的气溶胶数浓度有利于形成液态水含量高的浓云,此时云团由数量相对较少而粒径大的云滴组成,而大气颗粒物数量增多会使云雾变淡,此时的云团由大量细小的云滴组成。本研究分析了8μm以上云滴的云凝结核数量分布特征,发现大云滴的云凝结核几乎都是100 nm以上的颗粒物;随着气溶胶数浓度升高,8μm以上大云滴的数量减少,且大云滴云凝结核的平均直径变大。这些结果显示气溶胶数浓度升高会促使云滴的数量增多而等效直径变小,在水汽有限的自然环境中,气溶胶数浓度越高,颗粒物的临界活化直径越大。总之,我们发现大气气溶胶的数浓度—粒径分布特性影响着云滴的数量和粒径,云的形成和发展也对气溶胶颗粒物有较强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外场观测 云清除作用 粒径分布 液态水含量
下载PDF
非均匀电场对高黏流体中气泡分散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何发超 刘海龙 +1 位作者 李昌烽 王军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74-1782,共9页
电场强化多相流相间分散和传质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领域,气泡的尺寸和分散行为以及连续相的物理性质是影响多相流系统中传质效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设计并搭建了荷电液气分散实验平台,对非均匀电场作用下气泡在高黏流体中的分散行为... 电场强化多相流相间分散和传质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领域,气泡的尺寸和分散行为以及连续相的物理性质是影响多相流系统中传质效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设计并搭建了荷电液气分散实验平台,对非均匀电场作用下气泡在高黏流体中的分散行为进行可视化研究。捕捉了气泡在生长和分散过程中的形貌特征,研究分析了电场强度和气体流量对气泡分散行为和气泡尺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当电邦德数(BoE)达到4.5时,空气在甘油中的分散行为由滴状模式转变为串珠模式;而在达到8.7后又转变为混合模式,并最终在电邦德数达到17.8时转变为电晕模式。气泡直径随电场强度的增大显著减小,相比于无电场条件下的气泡尺寸,当电邦德数达到6.4时气泡直径减小了80%。在混合模式下气泡破碎成大量微气泡,微气泡直径在100μm以下,从而有效增加了气液两相接触面积。同时,研究表明气泡分散模式的转变主要取决于电场强度,增大气体流量对气泡分散模式的转变和气泡直径的影响较小。在现有的数据基础上,在0<BoE<16范围内建立了气泡直径与电邦德数相关的预测模型。该研究结果可为电场作用下复杂流体中气泡的生长和分散行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电场 气泡模式 气泡尺寸 黏性流体 电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下基于改进Informed RRT*的无人机路径规划算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文倩 单梁 +2 位作者 张伟龙 刘成林 马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1-524,共14页
针对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中进行路径规划时,快速搜索随机树(RRT)算法易出现规划时间长、路径冗余、狭窄空间中易陷入局部约束导致规划失败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Informed RRT*算法.首先,引入人工势场法使采样点按照势场下降的方式向目标点... 针对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中进行路径规划时,快速搜索随机树(RRT)算法易出现规划时间长、路径冗余、狭窄空间中易陷入局部约束导致规划失败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Informed RRT*算法.首先,引入人工势场法使采样点按照势场下降的方式向目标点移动,以提高RRT树扩展的目的性和方向性.然后,考虑随机树在扩展过程中全局环境的复杂度,引入自适应步长调整策略以增加随机树在无障碍环境下的扩展速度,并在随机树扩展的过程中加入相关约束条件以确保生成路径的可行性.在找到第一条可达路径后,采用变化的椭圆或椭球采样域限制采样点选取和自适应步长的扩展范围,加快算法收敛到渐进最优的速度.最后,在复杂二维和三维环境下进行传统算法和改进算法的对比实验,仿真分析表明:改进算法可以在很少的迭代次数下找到更优的初始路径,更快地锁定椭圆或椭球采样域,从而给路径优化留出更多时间,算法规划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Informed RRT* 人工势场法 自适应步长 椭圆采样域
下载PDF
氧化铝陶瓷典型缺陷结构对电场分布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李平安 张朋 +2 位作者 李秀峰 王文成 王小强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7-213,共7页
在高电压环境下,显微缺陷结构的存在会导致绝缘材料内产生电场畸变,是影响氧化铝陶瓷绝缘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高电压环境下氧化铝陶瓷典型缺陷结构对材料内电场分布的影响,建立了包含缺陷结构的细观陶瓷结构模型,并采用有限元... 在高电压环境下,显微缺陷结构的存在会导致绝缘材料内产生电场畸变,是影响氧化铝陶瓷绝缘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高电压环境下氧化铝陶瓷典型缺陷结构对材料内电场分布的影响,建立了包含缺陷结构的细观陶瓷结构模型,并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晶粒尺寸、玻璃相以及气孔的存在对电场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晶粒尺寸对电场畸变程度的影响较小,而玻璃相的存在对电场畸变程度的影响较大。玻璃相对电场畸变的影响与晶界方向有关,晶界与电场方向夹角越大,玻璃相处的电场畸变程度越大。与晶粒尺寸和玻璃相的影响相比,气孔缺陷的存在对氧化铝陶瓷内部电场畸变的影响最大,其中,晶粒内气孔导致场强最大值提高了46.8%,而晶界处的气孔导致场强最大值提高一倍以上。气孔尺寸对电场畸变的范围影响较大,而对场强最大值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陶瓷 有限元法 电场畸变 晶粒尺寸 玻璃相 气孔
下载PDF
类地行星低阶重力场、自转与内部圈层结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徐长仪 万妍 +1 位作者 姜衍 魏勇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4年第5期552-562,共11页
低阶重力场和自转参数是类地行星内部结构的函数且指示着其物质成分与演化,一直是深空探测的首要目标.行星自转状态能够直接揭示行星核的密度和大小.随着深空探测数据的逐渐积累和精度的不断提高,低阶重力场和自转观测在行星内部结构,... 低阶重力场和自转参数是类地行星内部结构的函数且指示着其物质成分与演化,一直是深空探测的首要目标.行星自转状态能够直接揭示行星核的密度和大小.随着深空探测数据的逐渐积累和精度的不断提高,低阶重力场和自转观测在行星内部结构,尤其是行星核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文首先介绍行星主惯性矩张量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接着介绍行星自转动力学基本理论以及与行星内部结构密切相关的行星自转简正模,并介绍利用低阶重力位系数求解行星主惯性矩张量的方法.本文还总结了利用有限的自转观测和低阶重力场观测确定行星平均密度和平均惯性矩的研究现状,以及反演行星内部结构的基本方法.最后,本文对目前利用低阶重力场、自转观测反演行星和小行星等内部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希望为我国未来的深空探测计划提供科学参考与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地行星 内部结构 自转动力学 低阶重力场 行星核大小和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