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岩-矽卡岩型钼矿成矿控制因素
1
作者 欧阳荷根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81,I0002,共12页
本文从成钼矿岩浆的化学组分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成钼矿流体的出溶和金属堆积过程两个层次,探讨了斑岩-矽卡岩型钼矿的成矿控制因素。研究揭示,不同构造环境中的斑岩-矽卡岩型钼矿的成矿岩浆均不富集钼,氧化性富水岩浆是形成斑岩-矽卡... 本文从成钼矿岩浆的化学组分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成钼矿流体的出溶和金属堆积过程两个层次,探讨了斑岩-矽卡岩型钼矿的成矿控制因素。研究揭示,不同构造环境中的斑岩-矽卡岩型钼矿的成矿岩浆均不富集钼,氧化性富水岩浆是形成斑岩-矽卡岩型钼矿的基础,成矿流体沿岩浆房顶部衍生的小岩株高度聚集是成钼矿之关键环节。研究还揭示,大型-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均具有多期岩浆-热液活动叠加成矿的特点,成矿岩体与大岩浆房相连,并且成矿岩浆能多期侵位与成矿,是形成大型-超大型钼矿的关键因素。综合来看,斑岩-矽卡岩型钼矿是岩浆体量、岩浆氧逸度和水含量、流体聚集程度以及多期岩浆-热液活动叠加成矿多因素耦合的产物。岩浆体量、岩浆氧逸度和岩浆水含量是基础,流体聚集程度是关键,要形成大型-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钼矿,还需要多期岩浆-热液活动的叠加成矿。研究提出,寻找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在关注岩体地球化学属性的同时,还应关注岩体的空间结构属性以及多期岩浆-热液活动叠加成矿特征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型钼矿 熔体钼含量 岩浆体量 流体聚集程度 多期岩浆-热液活动
下载PDF
冈底斯东段南部第三纪夕卡岩型Cu-Au±Mo矿床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及其深部找矿意义 被引量:43
2
作者 李光明 秦克章 +7 位作者 丁奎首 李金祥 王少怀 江善元 林金灯 江化寨 方树元 张兴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07-1421,T0003,T0004,共17页
在冈底斯Cu—Au成矿带东南部的山南地区分布有克鲁、劣布、冲木达和陈坝等中到大型Cu—Au±Mo矿床。与含铜夕卡岩有关的侵入岩形成于20~30Ma之间,为高钾钙碱性中酸性浅成岩,形成于印-亚大陆碰撞晚期构造背景。矿化赋存于岩体外... 在冈底斯Cu—Au成矿带东南部的山南地区分布有克鲁、劣布、冲木达和陈坝等中到大型Cu—Au±Mo矿床。与含铜夕卡岩有关的侵入岩形成于20~30Ma之间,为高钾钙碱性中酸性浅成岩,形成于印-亚大陆碰撞晚期构造背景。矿化赋存于岩体外接触带下白垩统比马组的碳酸盐岩和其他钙质岩石内。主要矿化类型为夕卡岩型、热液脉型和斑岩型,构成完整的斑岩-夕卡岩、热液脉状铜-金(钼)多金属成矿体系,矿化组合主要为Cu—Mo、Cu—Au和Cu。外接触带的蚀变以夕卡岩化、角岩化为主,而内接触带上主要为岩体的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等,内夕卡岩不发育。夕卡岩化可分为早期夕卡岩和晚期含水硅酸盐阶段。早期夕卡岩主要为钙铁、钙铝石榴石夕卡岩,含少量透辉石、磁铁矿等,晚期的含水硅酸盐阶段主要是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石英交代石榴石夕卡岩,并伴随含铜硫化物的沉淀,为本区夕卡岩型铜矿形成的主要阶段。含铜硫化物以富含斑铜矿为特征,Au、Ag主要赋存于斑铜矿、硫铋铜矿及黄铜矿等矿物中。山南地区的夕卡岩型铜-金矿床均为浅部夕卡岩,在某些夕卡岩型铜金矿床中显示了斑岩型矿化的存在,可能暗示该区的夕卡岩型矿化与北带相似,具有统一的斑岩型-夕卡岩型成矿系统。因此本区具有在深部寻找斑岩型金矿的可能性,而且找矿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 浅部夕卡岩 矿物组合 深部斑岩铜矿找矿 冈底斯山南地区
下载PDF
东秦岭160~140Ma Cu(Mo)和Mo(W)矿床磷灰石成分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雷 闫臻 +1 位作者 王宗起 王坤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925-1941,共17页
东秦岭地区分布有160~140 Ma斑岩、斑岩-矽卡岩型Cu(Mo)和Mo(W)两种不同矿化类型矿床,对两种矿化的成矿岩体中磷灰石进行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本次研究的Cu(Mo)和Mo(W)矿床成矿岩体的磷灰石均为岩浆磷灰石,但在主要成分和挥发份上两者具有... 东秦岭地区分布有160~140 Ma斑岩、斑岩-矽卡岩型Cu(Mo)和Mo(W)两种不同矿化类型矿床,对两种矿化的成矿岩体中磷灰石进行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本次研究的Cu(Mo)和Mo(W)矿床成矿岩体的磷灰石均为岩浆磷灰石,但在主要成分和挥发份上两者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相对于Cu(Mo)矿床,Mo(W)矿床成矿岩体的磷灰石具有相对较高的F/Cl比值(分别为81~262和0.8~25)和MnO含量(分别为:0.05%~0.91%,平均为0.25%和0.02%~0.18%,平均为0.07%),说明Mo(W)矿床成矿岩体的岩浆源区具有较为强烈的沉积物源区特征。随着大地构造位置变化,从华北板块南缘到北秦岭,再到南秦岭,成矿岩体中磷灰石的F/Cl比值和MnO含量逐渐降低,说明岩浆源区中幔源物质成分逐渐增多。与此同时矿化类型也逐渐由Mo(W)矿化转变为Cu(Mo)矿化,这也说明成矿岩体岩浆源区特征对矿化类型具有一定的约束性。此外,Cu(Mo)和Mo(W)矿床成矿岩体中磷灰石具有不同的挥发份含量,而且挥发份类型对不同矿化元素具有选择性。相对于Cu(Mo)矿床,Mo(W)矿床的成矿岩体中磷灰石含有相对较高的F含量(2.83%~5.81%,平均为3.97%),较高的F含量能够提高熔体中羟基含量,增强Mo的配分系数,有利于Mo矿化。Cu(Mo)矿床的成矿岩体中磷灰石含有相对较高的Cl含量(0.13%~1.14%,平均为0.45%),主要与Cu在流体相中主要以氯合物形式存在,且Cu在熔体相和流体相间的分配系数与Cl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有关。Cu(Mo)和Mo(W)矿床成矿岩体中磷灰石均含有相似的SO3含量(均为0.17%),与斑岩型矿床中含矿岩体磷灰石的SO3范围相一致。但是,相对于典型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矿,东秦岭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Cu(Mo)矿床的成矿岩体中磷灰石SO3含量略低,相应的成矿岩浆也具有相对较低的氧逸度和S含量,而这可能是造成区域内Cu(Mo)矿化规模较小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份 磷灰石 斑岩-矽卡岩型Cu(mo)和mo(W)矿床 东秦岭
下载PDF
西藏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隐爆角砾岩型矿体的发现及找矿意义
4
作者 王晓青 刘敏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094,共14页
邦铺矿床为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一个大型斑岩-矽卡岩Mo(Cu)多金属矿床,笔者首次在矿区东部发现了隐爆角砾岩型Pb-Zn-Cu矿体,从而进一步深化完善了邦铺斑岩成矿系统。通过详细的钻孔地质编录和岩相学研究发现,角砾岩筒在垂向上和横向上具有... 邦铺矿床为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一个大型斑岩-矽卡岩Mo(Cu)多金属矿床,笔者首次在矿区东部发现了隐爆角砾岩型Pb-Zn-Cu矿体,从而进一步深化完善了邦铺斑岩成矿系统。通过详细的钻孔地质编录和岩相学研究发现,角砾岩筒在垂向上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从浅部到深部,从角砾岩筒中心到边部,依次为爆破相-震碎相-震裂相-裂隙相。角砾岩型Pb-Zn-Cu矿体主要赋存于角砾岩筒的裂隙相和震裂相中,少数赋存于震碎相和爆破相中。方铅矿和闪锌矿呈脉状、网脉状、条带状产于裂隙相的裂隙中和震裂相胶结物中。根据隐爆角砾岩中石英二长斑岩角砾LA-ICP-MS锆石U-Pb年龄((14.51±0.12)Ma)将隐爆角砾岩的形成年龄限定在~14 Ma,该年龄与斑岩矿体成矿年龄((14.67±0.54)Ma~(14.11±0.31)Ma)及矽卡岩矿体成矿年龄((13.93±0.87)Ma)相一致,统一的形成年龄说明隐爆角砾岩应为斑岩成矿系统的一部分。根据斑岩成矿系统中各类型矿体的分布规律,结合冈底期成矿带碰撞造山背景下后碰撞阶段斑岩成矿系统多中心复合成矿的特征,推测邦铺矿区东部很可能还存在另一个同期的斑岩型矿化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爆角砾岩 石英二长斑岩 斑岩-矽卡岩矿床 邦铺mo(Cu)多金属矿床
下载PDF
滇西北铜厂沟Mo-Cu矿床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矽卡岩矿物学与稳定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9
5
作者 高雪 孟健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61-2174,共14页
义敦地体位于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中北段,晚三叠世和晚白垩世斑岩-矽卡岩型Mo-Cu多金属成矿作用强烈。铜厂沟Mo-Cu矿床位于义敦地体最南端,是近年来该区新探明的Mo-Cu矿床之一,已探明资源量142.5Mt。矽卡岩在铜厂沟矿区广泛出露,是该矿区... 义敦地体位于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中北段,晚三叠世和晚白垩世斑岩-矽卡岩型Mo-Cu多金属成矿作用强烈。铜厂沟Mo-Cu矿床位于义敦地体最南端,是近年来该区新探明的Mo-Cu矿床之一,已探明资源量142.5Mt。矽卡岩在铜厂沟矿区广泛出露,是该矿区最主要的赋矿岩石。根据矿物组合及共生关系,可将矽卡岩划分为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和透闪石矽卡岩三种类型。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和钻孔岩心编录,发现铜厂沟矿区矽卡岩矿物组合受花岗闪长斑岩体与大理岩空间分布的控制:(1)由大理岩向外依次发育透辉石矽卡岩→透闪石矽卡岩→石榴子石矽卡岩;(2)由浅至深,石榴子石粒度逐渐变大;③矿化与透闪石、绿帘石等退化蚀变矿物密切相关,矿体多形成于外接触带。矽卡岩中最主要的矿物是石榴子石,多呈自形粒状或粒状集合体产出,颜色较深,均质性,以钙铝榴石为主(62.2%~78.3%),其次为钙铁榴石(16.7%~34.2%),少量锰铝榴石、铁铝榴石和镁铝榴石,属于钙铝榴石-钙铁榴石固溶体系列(Gro62-78And17-34Spe+Pyr+Alm2-6)。石榴子石Fe^(2+)/Fe^(3+)比值变化范围为0.00~0.20,平均值为0.06,指示石榴子石形成于酸性的氧化环境。石榴子石的δ^(18)OSMOW变化范围为5.2‰~9.5‰,反映矽卡岩可能直接继承斑岩体的氧同位素组成;金属硫化物具有较为均一的S-Pb同位素范围(δ^(34)S(CDT)=-0.7‰~1.4‰;^(206)Pb/^(204)Pb=18.332~18.694,^(208)Pb/^(204)Pb=38.454~39.088,^(207)Pb/^(204)Pb=15.588~15.663),表明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均来源于壳源的长英质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矿物学 稳定同位素 铜厂沟mo-Cu矿床 滇西北
下载PDF
云南金平铜厂Cu-Mo矿床矽卡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超 戚学祥 +7 位作者 王善博 俞礽安 程银行 张国震 曾辉 李建国 李志丹 奥琮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28-941,共14页
云南金平铜厂Cu-Mo矿床位于滨太平洋与特提斯构造域结合部位哀牢山构造成矿带南端,该矿床主要由矽卡岩Cu-Mo矿体组成,其中Cu储量0.862×10^4t(品位1.24%),Mo储量1.706×10^4t(品位0.21%)。为查明矿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矽卡岩... 云南金平铜厂Cu-Mo矿床位于滨太平洋与特提斯构造域结合部位哀牢山构造成矿带南端,该矿床主要由矽卡岩Cu-Mo矿体组成,其中Cu储量0.862×10^4t(品位1.24%),Mo储量1.706×10^4t(品位0.21%)。为查明矿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矽卡岩成因及其与围岩的关系,分析其不同元素的性质及分布规律,揭示矽卡岩矿床成岩、成矿地质过程,本文通过采集铜厂Cu-Mo矿区矽卡岩及矽卡岩化正长斑岩和大理岩样品进行主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其特征。研究表明:Si、Fe、Ca、Ti、Al、Mg、Mn等主量元素在矽卡岩、正长斑岩之间曾发生明显置换交代地质作用;三种岩性都具有富集LREE元素,亏损HREE元素,发育较弱Eu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REE配分模式相似的稀土元素特征,说明矽卡岩、正长斑岩和大理岩有一定的成因联系。结合三者REE配分模式、Eu弱负异常及Ce异常不明显等地球化学特征,推测矿区矽卡岩形成于低温弱氧化环境,由来自深部热液流体与围岩接触交代形成,成岩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Cu-mo矿床 矽卡岩 Eu、Ce异常 铜厂 云南
下载PDF
东天山小白石头东矽卡岩型钨钼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构建
7
作者 孙海微 吴星 +5 位作者 席斌斌 田庆磊 杨阳 赖宗婷 王毅俊 吴华楠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1期81-89,共9页
东天山小白石头东钨钼矿床是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出严格受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外接触部位的石榴石矽卡岩带控制。综合野外观察、岩矿鉴定和全岩主微量分析,总结矿区地质特征,认为小白石头东矽卡岩型钨钼矿成矿地质体岩石地球化学具... 东天山小白石头东钨钼矿床是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出严格受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外接触部位的石榴石矽卡岩带控制。综合野外观察、岩矿鉴定和全岩主微量分析,总结矿区地质特征,认为小白石头东矽卡岩型钨钼矿成矿地质体岩石地球化学具钙碱性特征,属偏铝质“I”型花岗岩;成矿主体发生在岩体与灰岩的接触面。对比小白石头钨矿将本区成矿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早期矽卡岩阶段(干矽卡岩阶段)、晚期矽卡岩阶段(湿矽卡岩阶段)、氧化物阶段、早期硫化物阶段、晚期硫化物-碳酸盐阶段。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基础,初步建立了小白石头东钨钼矿床的“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认为小白石头东矿区找矿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 钨钼矿床 三位一体 预测地质模型
下载PDF
Late Jurassic Cu-Mo Mineralization at the Zhashui-Shanyang District,South Qinling,China:Constraints from Re-Os Molybdenite and 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U-Pb Zircon Dating 被引量:2
8
作者 LI Qiugen LIU Shuwen +4 位作者 WANG Zongqi WANG Dongsheng YAN Zhen YANG Kai WU Fenghu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661-672,共12页
The Zhashui-Shanyang distric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ulfide deposits in the Qinling Orogen where the formation of porphyry-skarn Cu-Mo deposits has a close genetic link with the Yanshannian magmatism.Laser Abla... The Zhashui-Shanyang distric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ulfide deposits in the Qinling Orogen where the formation of porphyry-skarn Cu-Mo deposits has a close genetic link with the Yanshannian magmatism.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 U-Pb zircon dating of two granodiorite intrusions(Xiaohekou and Lengshuigou deposits)was investigated in the Zhashui-Shanyang district and the rock-forming ages obtained from 148.3±2.8 to 152.6±1.2 Ma,averaging 150.5 Ma,accompanied by a younger disturbance age of 144.3±1.7 Ma in the Lengshuigou intrusion,which is i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published 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SHRIMP)zircon date on the later monzodiorite porphyry phase in the Lenshuigou deposit.Two samples were selected for molybdenite ICP-MS Re-Os isotopic analyses from the Lengshuigou granodiorite porphyry,yielding Re-Os model ages from 149.2±2.7 Ma to 150.6±3.4 Ma, with a weighted mean age of 149.7±2.1 Ma.These mineralization ages overlap rock-forming ages of the host intrusions within the error range.This implies that the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in the Late Jurassic,which belongs to the tectonic phase B event of the Yanshan Movement,not Cretaceous as previously thought.Therefore,the Late Jurassic mineralization of the Zhashui-Shanyang district could be connected to the large-scale Yanshan molybdenum metallogenic period,the geodynamic regime of which is attributable to the far field response of convergence of surrounding plates,perhaps the approximately westward subduction of the Izanagi plate beneath the Eurasian conti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 isotope moLYBDENITE zircon porphyry-skarn Cu-mo deposit QINLING
下载PDF
滇西北铜厂沟矽卡岩−斑岩型钼铜矿床中石榴子石地球化学、U−Pb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梁丰 王艳军 +5 位作者 赵严 李凯旋 任志 毛金伟 陈涛亮 冷成彪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9-241,共23页
滇西北铜厂沟矽卡岩−斑岩型Mo−Cu矿床是扬子地块西缘新发现的大型钼铜矿床。矽卡岩在铜厂沟矿区广泛发育,是矿区最主要的赋矿岩石。笔者以铜厂沟矽卡岩中石榴子石(Grt)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技术开展成分和年代学测试... 滇西北铜厂沟矽卡岩−斑岩型Mo−Cu矿床是扬子地块西缘新发现的大型钼铜矿床。矽卡岩在铜厂沟矿区广泛发育,是矿区最主要的赋矿岩石。笔者以铜厂沟矽卡岩中石榴子石(Grt)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技术开展成分和年代学测试分析。根据矿物镜下特征,将矿区石榴子石分为早期(Grt Ⅰ)和晚期(Grt Ⅱ)两个世代。Grt Ⅰ为浅黄色−黄白色、无环带石榴子石,Grt Ⅱ为褐色−红褐色、具有明显环带的石榴子石。两期石榴子石的SiO_(2)(34.41%~38.45%)、CaO(32.7%~35.25%)、Al_(2)O_(3)(6.64%~12.57%)和FeO(12.03%~22.63%)含量指示,二者均属于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系列(And34-64Gro34-58)。Grt Ⅰ和Grt Ⅱ均呈轻稀土和重稀土亏损、中稀土富集的“驼峰型”配分模式。相比于Grt Ⅰ,Grt Ⅱ具有更低的U含量和变化范围更大的Eu异常,分别指示晚期矽卡岩矿化流体氧逸度较高和pH变化较大。Grt Ⅱ中显著的环带结构及变化较大的主量成分指示晚期石榴子石化经历了更为强烈的水岩反应,与pH值变化较大的特征一致。因此,铜厂沟两期石榴子石记录了矽卡岩体系由相对封闭到开放、逐渐氧化的过程。此外,Grt Ⅰ原位LA−ICP−MS U−Pb年代学分析获得的年龄为(85.4±5.6)Ma(MSWD=0.91),直接限定铜厂沟矽卡岩的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铜厂沟矽卡岩作用与矿区内斑岩体侵位及钼矿化时代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铜厂沟Mo−Cu矿床记录了完整的斑岩−矽卡岩矿化过程。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提出铜厂沟及区域上同时代的Cu−Mo−W等多金属矿床是晚白垩世碰撞后斑岩热液体系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斑岩型钼铜矿床 LA−ICP−MS U−Pb年代学 碰撞后斑岩 石榴子石 铜厂沟 氧逸度
下载PDF
青海省骆驼峰地区斑岩型铜钼矿找矿前景分析
10
作者 林贵 王宗胜 何书跃 《地质与资源》 CAS 2023年第5期540-546,共7页
东昆仑之祁漫塔格成矿带是一个多金属多类型矿产富集带,是我国新的十大找矿资源潜力地之一.近年来,此带中的斑岩型铜钼矿找矿取得了新突破,成为本区找矿工作的一个新亮点.位于祁漫塔格成矿带东侧之骆驼峰地区有大量的物化探异常,已发现... 东昆仑之祁漫塔格成矿带是一个多金属多类型矿产富集带,是我国新的十大找矿资源潜力地之一.近年来,此带中的斑岩型铜钼矿找矿取得了新突破,成为本区找矿工作的一个新亮点.位于祁漫塔格成矿带东侧之骆驼峰地区有大量的物化探异常,已发现了斑岩型铜钼矿、夕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及热液脉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共同构成了斑岩型铜钼矿的岩浆热液成矿系列.通过总结区域及骆驼峰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分析斑岩型铜钼矿找矿前景,认为该区具有形成斑岩型铜钼矿的良好条件,加大找矿工作力度有望取得较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矿床 斑岩型 夕卡岩型 物化探异常 祁漫塔格成矿带 青海省
下载PDF
豫西夜长坪钼矿床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2
11
作者 毛冰 叶会寿 +2 位作者 李超 肖中军 杨国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9-1074,共6页
夜长坪钼矿床位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其赋矿围岩为中元古界官道口群龙家园组白云岩,辉钼矿化的主要类型为细脉状、网脉状、浸染状和条带状,围岩蚀变有透辉石化、金云母化、滑石化、绿泥石化、蛇纹石化、硅化和碳酸盐化,为斑岩-矽卡岩型... 夜长坪钼矿床位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其赋矿围岩为中元古界官道口群龙家园组白云岩,辉钼矿化的主要类型为细脉状、网脉状、浸染状和条带状,围岩蚀变有透辉石化、金云母化、滑石化、绿泥石化、蛇纹石化、硅化和碳酸盐化,为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选取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模式年龄(145.4±2.1)Ma^(143.6±2.4)Ma,等时线年龄(145.3±4.4)Ma(2σ,MSWD=0.80),表明钼成矿作用发生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结合前人对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不同时期地球动力学背景的研究,笔者认为,夜长坪钼矿床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的弧后岩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RE-OS同位素定年 斑岩-矽卡岩型钼矿 夜长坪 豫西
下载PDF
河南栾川火神庙钼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赛 叶会寿 +3 位作者 杨永强 苏慧敏 杨晨英 李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30-1438,共9页
火神庙矽卡岩型钼矿床是东秦岭钼矿带栾川矿集区近些年查明的一个中型钼矿床,钼矿体主要赋存于火神庙复式岩体与新元古界蓟县系三川组大理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为厘定火神庙钼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及与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 火神庙矽卡岩型钼矿床是东秦岭钼矿带栾川矿集区近些年查明的一个中型钼矿床,钼矿体主要赋存于火神庙复式岩体与新元古界蓟县系三川组大理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为厘定火神庙钼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及与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钼矿床的关系,采用ICP-MS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法对6件辉钼矿样品进行成矿年龄测定,获得的模式年龄为146.1Ma±2.0Ma^148.1Ma±2.1Ma,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47.01Ma±0.95Ma,等时线年龄为145.7Ma±3.9Ma,表明火神庙钼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辉钼矿样品的Re含量为39×10-6~65.4×10-6,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壳幔混源。火神庙钼矿床与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钼矿床均为栾川矿集区晚侏罗世第二次岩浆活动的产物,它的发现为在栾川矿集区西部寻找矿产资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年龄 矽卡岩型钼矿床 火神庙 栾川矿集区 河南
下载PDF
滇西老厂隐伏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成矿过程与物质来源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钰涵 邓军 +3 位作者 李龚健 蒙福清 毛富祥 张鹏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99-2114,共16页
滇西老厂新生代隐伏斑岩-矽卡岩矿床位于西南三江特提斯南段昌宁-缝合带内,是缝合带内目前发现唯一的钼矿床。前人的研究主要围绕新生代岩体展开,而对于有关的斑岩-矽卡岩成矿作用的研究尚待深化。本文对老厂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进行了... 滇西老厂新生代隐伏斑岩-矽卡岩矿床位于西南三江特提斯南段昌宁-缝合带内,是缝合带内目前发现唯一的钼矿床。前人的研究主要围绕新生代岩体展开,而对于有关的斑岩-矽卡岩成矿作用的研究尚待深化。本文对老厂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进行了岩相学、电子探针和硫同位素分析,探讨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物质来源。斑岩型矿床成矿过程包括成岩期、钾化期与硅化期,矽卡岩型成矿过程包括进矽卡岩期、早退矽卡岩期和晚退矽卡岩期。斑岩与矽卡岩最终都经历了低温热液的改造。矿物学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角闪石结晶温度为730~790℃,氧逸度NNO+1.6~2.5,成岩阶段具有高温和相对还原的特点;钾化及硅化阶段黑云母结晶温度从650℃逐步降低为450℃,然而相应的氧逸度由QMF+1.9升高为QMF+2.5。斑岩内辉钼矿的富集以及矽卡岩内金属硫化物的沉积,均与温度下降和氧逸度升高关系密切。已知斑岩全岩δ^(34)SVCDT(+3.00‰^+11.00‰)与无矿化斑岩全岩δ^(34)S组成一致,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金属硫化物δ^(34)SVCDT(-1.96‰^+1.99‰)组成与低氧逸度斑岩矿床的δ34S组成特征符合。本文为老厂钼矿床成矿机制提出了客观合理的解释,为丰富西南三江特提斯新生代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厂 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 结晶温度 氧逸度 成矿过程 物质来源
下载PDF
福建马坑矽卡岩型铁(钼)矿床地质特征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 被引量:27
14
作者 张承帅 毛景文 +4 位作者 谢桂青 赵财胜 于淼 王金祥 刘武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24-236,共13页
福建马坑矿床为赋存于莒舟—大洋花岗岩外接触带黄龙组(C2h)灰岩和林地组(C1l)碎屑岩层间构造破碎带中的大型层控矽卡岩型铁(钼)矿床。笔者利用Re-Os同位素方法对矿体中7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成矿时代研究,获得的模式年龄为(131.9±1... 福建马坑矿床为赋存于莒舟—大洋花岗岩外接触带黄龙组(C2h)灰岩和林地组(C1l)碎屑岩层间构造破碎带中的大型层控矽卡岩型铁(钼)矿床。笔者利用Re-Os同位素方法对矿体中7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成矿时代研究,获得的模式年龄为(131.9±1.9)~(133.3±2.3)Ma,加权平均年龄为(133.0±0.8)Ma,表明马坑铁(钼)矿床的成矿作用发生于早白垩世;其与莒舟花岗岩体的岩浆活动和侵位年龄一致,表明为同一构造-岩浆-流体活动的产物。7件辉钼矿样品中,5件样品Re质量分数为(0.47~5.14)×10-6,另外2个分别为51.87×10-6和186.2×10-6,再考虑到莒舟—大洋岩体为弱过铝壳源型花岗岩,推断成矿物质主要为地壳来源,可能混有少量地幔物质。白垩纪马坑铁(钼)矿的成矿可能为华南岩石圈减薄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年龄 矽卡岩型铁(钼)矿 金属矿床 马坑矿 福建
下载PDF
豫西火神庙矽卡岩型钼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赛 叶会寿 +3 位作者 杨永强 苏慧敏 杨晨英 张佳磊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33-1250,共18页
豫西火神庙中型矽卡岩型钼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栾川矿集区西部,赋存于火神庙岩体与新元古界三川组大理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成矿过程可分为矽卡岩期(包括矽卡岩阶段和退化蚀变阶段)和石英-硫化物期(包括石英-钾长石阶段、石英-辉钼... 豫西火神庙中型矽卡岩型钼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栾川矿集区西部,赋存于火神庙岩体与新元古界三川组大理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成矿过程可分为矽卡岩期(包括矽卡岩阶段和退化蚀变阶段)和石英-硫化物期(包括石英-钾长石阶段、石英-辉钼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和石英-方解石阶段).为查明成矿流体的性质、演化以及与成矿的关系,通过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等实验对不同阶段、不同矿脉(物)发育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火神庙钼矿床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和H2O-CO2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02~600℃或者更高,盐度w(NaCleq)介于0~62%,密度介于0.46~1.31 g/cm^3,成矿系统压力介于20~170MPa,成矿古深度介于2~6.2 km.成矿流体主要为高温、中高盐度流体,总体属于H2O-NaCl±CO2±CH4体系.在大约5.4~6.2 km的古深度,火神庙岩体开始出溶成矿流体,在大约2~4.3 km的古深度,成矿流体经历了多次沸腾作用、混合作用及水-岩反应,逐渐由早阶段高温(>600℃)、中盐度[w(NaCleq) 16.2%~18.3%]的岩浆热液向晚阶段低温(102~253℃)、低盐度[w(NaCleq) 0~2.6%]的大气降水热液演化.成矿流体的多次沸腾和水-岩反应是导致辉钼矿沉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激光拉曼 矽卡岩型钼矿床 火神庙 豫西
下载PDF
河南省栾川县三道庄钼钨矿床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42
16
作者 石英霞 李诺 杨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575-2587,共13页
河南省栾川县三道庄钼钨矿床是东秦岭钼矿带的5个超大型钼矿床之一,产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形成于燕山期碰撞造山体制的后碰撞构造环境。矿体定位于燕山期花岗斑岩与栾川群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建造的外接触带,矿石构造主要是浸染状和网脉状... 河南省栾川县三道庄钼钨矿床是东秦岭钼矿带的5个超大型钼矿床之一,产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形成于燕山期碰撞造山体制的后碰撞构造环境。矿体定位于燕山期花岗斑岩与栾川群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建造的外接触带,矿石构造主要是浸染状和网脉状,广泛发育长英质脉、辉钼矿脉、石英-辉钼矿脉、石英-黄铁矿脉、碳酸盐-萤石脉等。围岩蚀变类型复杂,主要有矽卡岩化、钾化、硅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萤石化以及黄铁矿化、辉钼矿化等硫化物化,矿石类型主要是矽卡岩型和角岩型,属于典型矽卡岩型钼钨矿床。成矿过程分为矽卡岩阶段(早)、石英-硫化物阶段(中)和石英-碳酸盐(晚)3个阶段。流体包裹体有CO_2-H_2O、H_2O-NaCl和含子晶包裹体等3种类型,早阶段主要发育CO_2-H_2O和含子晶包裹体,晚阶段只见H_2O-NaCl包裹体,中阶段发育3类包裹体;早、中、晚3个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394~552℃、290~410℃和140~290℃,盐度分别为20.60 wt%~67.18 wt%NaCl.eqv、6.30 wt%~48.55 wt%NaCl.eqv和3.39 wt%~11.46wt%NaCl.eqv。早阶段流体具有高温、高盐度、富含CO_2的岩浆热液特征,晚阶段流体以低温、低盐度、贫CO_2为特征,中阶段流体沸腾作用强烈,是成矿物质快速沉淀的重要机制。成矿系统由静岩压力向静水压力体系转变,趋于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栾川县 钼钨 矿床地质 流体包裹体 fluid inclusion 矽卡岩型 碳酸盐化 石英 华北克拉通南缘 后碰撞构造环境 早阶段 燕山期 盐度 钨矿床 绿泥石化 硫化物 矿脉 发育 萤石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金(钼)矿Re-Os年龄测定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 被引量:279
17
作者 毛景文 Holly STEIN +5 位作者 杜安道 周涛发 梅燕雄 李永峰 藏文栓 李进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131,共11页
长江中下游是中国东部一个重要的Cu-Au-Fe-Mo矿成矿带。笔者等在5个夕卡岩-斑岩Cu-Au-Mo矿区采集了11件辉钼矿样品,在铜陵地区大团山层控夕卡岩Cu-Au-Mo矿体采集了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在对16件样品进行ICP-MS方法测... 长江中下游是中国东部一个重要的Cu-Au-Fe-Mo矿成矿带。笔者等在5个夕卡岩-斑岩Cu-Au-Mo矿区采集了11件辉钼矿样品,在铜陵地区大团山层控夕卡岩Cu-Au-Mo矿体采集了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在对16件样品进行ICP-MS方法测定的同时,还利用NTIMS方法对其中9件样品进行了精测,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基本吻合。16件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34.7±2.3~143.7±1.6Ma(2σ)。其中大团山铜矿区的5件样品的模式年龄更为接近,分布范围为 138.0± 3.2~140.8±2.0 Ma,平均 139.3±2.6Ma,其等时线年龄为 139.1±2.7Ma,初始Os为0.7±8.1(MSWD=0.29)。这些结果清楚地反映出夕卡岩-斑岩Cu-Au-Fe-Mo矿床与层控夕卡岩Cu-Au-Mo矿床为同一时代形成,属于同一成矿系统。作为中国东部大规模成矿作用的组成部分,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钼金矿床的形成与岩石圈构造体制大转换之地球动力学事件相耦合,为中生代第二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年龄测定 铜矿 金矿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西藏工布江达县亚贵拉铅锌钼多金属矿床石英斑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8
18
作者 高一鸣 陈毓川 +4 位作者 唐菊兴 杜欣 李新法 高明 蔡志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36-1444,共9页
采用SHRIMP微区U-Pb测年技术,对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工布江达县亚贵拉铅锌、钼矿区的石英斑岩岩体进行年代学研究,通过对3件含矿石英斑岩样品中单颗粒锆石56个样品点的分析,其206Pb/238U年龄范围在110.2±6.8~140.9±1.9Ma之间,3... 采用SHRIMP微区U-Pb测年技术,对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工布江达县亚贵拉铅锌、钼矿区的石英斑岩岩体进行年代学研究,通过对3件含矿石英斑岩样品中单颗粒锆石56个样品点的分析,其206Pb/238U年龄范围在110.2±6.8~140.9±1.9Ma之间,3件样品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28±1.0Ma(n=20,MSWD=1.3),129.3±1.3Ma(n=14,MSWD=1.12),127.8±1.1Ma(n=22,MSWD=1.4)。结合前人研究以及本次测年结果认为:①区内石英斑岩岩体侵位年龄在126.7~130.6Ma之间,属于燕山晚期;②亚贵拉铅锌、钼矿矿床属于斑岩型钼矿矽卡岩型-热液脉型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床,而非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海底喷流沉积成因矿床;③亚贵拉-沙让矿集区矿床的形成得益于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早期的岩体侵位,并与碰撞前(180~65Ma)及主碰撞期(65~41Ma)的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属于碰撞前和主碰撞期早期成矿。这一认识对冈底斯的区域找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冈底斯 亚贵拉 沙让 斑岩钼矿 矽卡岩矿床 热液矿床 锆石SHRIMP U-Pb年龄 主碰撞期
下载PDF
论中国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的形成与地壳演化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文明 党泽发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89年第3期214-225,共12页
根据中国120个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的研究表明:中国斑岩、矽卡岩钢、钼矿床形成于地壳发展的一定阶段,一定构造单元。即形成于吕梁期之后的地槽褶皱区和印支期之后的地洼区,特别是后者,它是中国斑岩、矽卡岩铜、钼矿床发育最盛时... 根据中国120个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的研究表明:中国斑岩、矽卡岩钢、钼矿床形成于地壳发展的一定阶段,一定构造单元。即形成于吕梁期之后的地槽褶皱区和印支期之后的地洼区,特别是后者,它是中国斑岩、矽卡岩铜、钼矿床发育最盛时期。它们分别占中国该类铜、钼矿床总量的84.7%,96.6%斑岩、矽卡岩铜、钼矿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洼或地槽褶皱时期构造、岩浆活动改造或活化、迁移、富集原地层中的成矿物质或矿源层、层状铜(钼)矿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钼矿 地壳演化 中国 成矿作用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北缘索尔库都克铜钼矿氦-氩同位素组成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耿新霞 左文喆 +2 位作者 陈风河 蒋国豪 张志欣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1-338,347,共9页
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床位于准噶尔北缘,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产于中泥盆世北塔山组安山岩和矽卡岩中。采用稀有气体同位素质谱法,对矿床中绿帘石矽卡岩、安山岩和矿石3种产状的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氦和氩同位素组成进行测试分析。... 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床位于准噶尔北缘,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产于中泥盆世北塔山组安山岩和矽卡岩中。采用稀有气体同位素质谱法,对矿床中绿帘石矽卡岩、安山岩和矿石3种产状的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氦和氩同位素组成进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显示,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的4 He含量为(0.8821~13.3410)×10-8 cm3 STP/g,3 He/4 He为0.88~1.76 Ra(Ra为大气中的3 He/4 He,Ra=1.4×10-6),幔源He占13.27%~26.93%,表明成矿流体中氦主要来源于地壳。40Ar含量为(4.2376~13.970)×10-8 cm3 STP/g,40Ar/36 Ar为301.07~331.55,40Ar*含量占1.71%~10.87%,表明成矿流体中Ar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3种产状的黄铁矿中氦、氩同位素组成及特点相似,结合矿床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认为成矿流体来源于壳-幔相互作用的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矿床的形成与安山岩和矽卡岩关系密切,暗示矿床成因为矽卡岩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 、Ar同位素 黄铁矿 成矿流体 矽卡岩 索尔库都克铜钼矿 准噶尔北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