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DIRECT GENE TRANSFER INISCHEMIC SKELETAL MUSCLES OF RABBITS 被引量:1
1
作者 施娅雪 张柏根 +3 位作者 何天源 陈诗书 江兰英 胡庆沈 《Medical Bulletin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AS 1998年第Z1期5-7,共3页
Objective The gene expression of skeletal muscle under ischemic condition by direct gene injectionwas observed in order to find a new gene delivery method to treat chronic arterial occlusion disease. Methods Weestabli... Objective The gene expression of skeletal muscle under ischemic condition by direct gene injectionwas observed in order to find a new gene delivery method to treat chronic arterial occlusion disease. Methods Weestablished the rabbit hindlimb ischemic model and used plasmid PSV-β-gal as a reporter gene. We transferedgene intramuscularly and detected the activity of β-galactosidase by histochemistry method. Results Weobserved that the gene expression of skeletal muscle under ischemic condition was higher than normalmuscle. Conclusion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the direct gene injection was suitable for the chronic peripheralarterial occlusion disease, and might be a novel gene delivery method for this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ids GENE TRANSFER skeletal muscle ischemia
下载PDF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DUCES RAT SKELETAL MUSCLE DAMAGE CAUSED BY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被引量:6
2
作者 傅小兵 Cuevas P. +2 位作者 Gimenez-Gallego G 盛志勇 田惠民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3期51-56,共6页
Acute interruption of arterial blood flow to the extremities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Broad spectrum mitogenic and non mitogenic activities of FGFs inspired us to study its protect... Acute interruption of arterial blood flow to the extremities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Broad spectrum mitogenic and non mitogenic activities of FGFs inspired us to study its protecting effects on tissue injuries in ischemia reperfusion condition. We found that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of aFGF after reperfusion onset prevented severe skeletal muscle injuries. In rats treated with aKGF, the tissue edema was reduced significantly, the tissue viability was increased, and the muscle fibers contained more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SDH) and adenosine triphosphatasc (ATPase).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supported the concept of improved prevention with aFGF treatment. The possible tissue protection by aFGF may come from its ability to regulate the concentration of evtra- and intracellular calcium ion. Besides, it may moderate other Ca2+ dependent enzyme conversion processes. Also, it may take part in the vascular tone regulation under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condit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further study of tissue ischemia prevention with FGF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GF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DUCES RAT skeletal muscle DAMAGE CAUSED BY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3
作者 杨毅峰 黄健 +1 位作者 叶楠 王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5-960,共6页
背景:以往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机制、表现、防治已有报道。但对全膝关节置换引起的下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较少,此文重点对全膝关节置换引起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影响及防治方法进行综述。目的:通过对全膝关... 背景:以往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机制、表现、防治已有报道。但对全膝关节置换引起的下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较少,此文重点对全膝关节置换引起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影响及防治方法进行综述。目的:通过对全膝关节置换引起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机制、意义,为进一步研究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出提示。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2000-01-01/2022-04-30发表的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为“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total knee arthroplasty,tourniquet,mechanism,pathophysiology,skeletal muscle,treatment”;中文检索词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止血带,机制,病理生理,骨骼肌,治疗”。排除重复性研究及部分相关性较低的基础类文章。最终纳入68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氧自由基、细胞内钙超载、中性粒细胞活化相关,还和高浓度一氧化氮、无复流现象以及细胞凋亡等机制相关,更详尽的机制研究能为将来的防治提供依据;(2)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会造成局部骨骼肌损伤,这可能由手术本身的创伤引起,也可能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还需要更有针对性的研究区别二者关系;(3)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甚至会影响远端器官,造成肾脏、肺脏损伤,还会影响局部及全身循环;(4)明确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能为将来的防治指明方向,目前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缺血预处理,麻醉药物、抗氧化剂等药物预防;(5)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引起的下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详细综述,能为将来的诊疗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全膝关节置换 止血带 机制 病理生理 骨骼肌 治疗
下载PDF
3-硝基-N-甲基水杨酰胺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骨骼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4
作者 姬卫秀 白毅 +1 位作者 王硕 赵云罡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64-3169,共6页
背景:线粒体活性氧爆发已被证明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中起着关键作用。3-硝基-N-甲基水杨酰胺(3-nitro-N-methyl salicylamide,3-NNMS)可以有效降低电子传递速度,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但目前尚无明确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背景:线粒体活性氧爆发已被证明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中起着关键作用。3-硝基-N-甲基水杨酰胺(3-nitro-N-methyl salicylamide,3-NNMS)可以有效降低电子传递速度,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但目前尚无明确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目的:探讨3-NNMS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骨骼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健康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3-NNMS的0μg/mL组、25μg/mL组、125μg/mL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制备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于再灌注前30 min,向损伤部位注射相应浓度的3-NNMS。再灌注2 h后,心尖取血,取大鼠右下肢股直肌组织进行检测。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股直肌组织病理形态;ELISA检测血清骨骼肌损伤因子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found in the skeletal muscle,CK-MM)、乳酸脱氢酶、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并检测股直肌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环氧合酶2、丙二醛、活性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以及股直肌ATP水平、ATPase活性、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CK-MM、乳酸脱氢酶、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升高,股直肌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环氧合酶2、丙二醛及活性氧水平升高,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下降,ATPase活性、线粒体呼吸控制率水平降低;细胞形态不规则,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细胞出现肿胀。②与0μg/mL组相比,25μg/mL组大鼠血清CK-MM、乳酸脱氢酶水平降低,股直肌核因子κB、环氧合酶2水平降低,活性氧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细胞形态较规则,炎性细胞浸润较轻,细胞肿胀现象缓解。③与0μg/mL组相比,125μg/mL组大鼠血清CK-MM、乳酸脱氢酶、髓过氧化物酶水平降低,股直肌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环氧合酶2量减少,丙二醛、活性氧水平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线粒体呼吸控制率水平升高;细胞排列较整齐,轮廓较清晰完整,炎性细胞浸润较轻。④结果说明:3-NNMS可以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减少活性氧产生、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进而减轻组织损伤,修复骨骼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NNMS 肢体缺血再灌注 骨骼肌 线粒体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黄芩苷调节线粒体动力学平衡后减缓小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5
作者 张永春 孙林 +4 位作者 徐凯 陈绪龙 李昊 张永创 杨清滔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9期2835-2840,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小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是否通过调节线粒体动力学平衡来实现。方法随机将30只昆明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复供组及低、中、高剂量黄芩苷干预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构建双下...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小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是否通过调节线粒体动力学平衡来实现。方法随机将30只昆明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复供组及低、中、高剂量黄芩苷干预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构建双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使用不同剂量黄芩苷溶液腹腔注射干预,缺血复供组使用生理盐水替代。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骨骼肌损伤情况,检测各组骨骼肌组织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1)、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Mfn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各组骨骼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小鼠双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下肢骨骼肌出现明显损伤和炎症浸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骨骼肌组织FIS1、DRP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及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Mfn1、Mfn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及GSH、SOD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给予3种剂量黄芩苷溶液干预小鼠模型后,与缺血复供组比较,高剂量黄芩苷干预组DRP1基因表达明显下降(P<0.05),中、高剂量黄芩苷干预组的DRP1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高剂量黄芩苷干预组GSH、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高剂量黄芩苷干预组MDA水平明显下降(P<0.05)。不同剂量黄芩苷干预组的FIS1基因、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黄芩苷干预组Mfn1、Mfn2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出现少量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下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下肢肌群发生氧化应激损伤,线粒体动力学失衡。黄芩苷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抑制DRP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线粒体 动力学平衡 骨骼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Hydrogen sulfide is endogenously generated in rat skeletal muscle and exerts a 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 被引量:13
6
作者 DU Jian-tong LI Wei +3 位作者 YANG Jin-yan TANG Chao-shu LI Qi JIN Hong-f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5期930-936,共7页
Background Skeletal muscle has recently been recognized as an endocrine organ that can express, synthesize and secrete a variety of bioactive molecules which exert significant regulatory effects. Hydrogen sulfide (H2... Background Skeletal muscle has recently been recognized as an endocrine organ that can express, synthesize and secrete a variety of bioactive molecules which exert significant regulatory effects. Hydrogen sulfide (H2S) iS endogenously produced in mammalian tissues and participates in a number of physiological and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es. We aimed to verify whether H2S could be endogenously generated and released by rat skeletal muscle, and determine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H2S in rat skeletal muscle. Methods The study wa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detection of endogenous H2S generation and release in rat skeletal muscle and determination of antioxidative activity of skeletal muscle-derived H2S. H2S content and production in tissues were ,detected by sensitive sulfur electrode method. The expressions of H2S producing enzymes cystathionine i^-synthase, cystathionine y-lyase and mercaptopyruvate sulfurtransferase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and their tissue distributions were observ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immunofluorescent analysis. Rat skeletal muscular ischemia-reperfusion (I-R) injury model was created and evaluated by histological analysis under microscope. The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s, hydrogen peroxide levels, superoxide anion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ies were detected using spectrophotometer. Results H2S could be endogenously generated and released by skeletal muscle of Sprague-Dawley rats (H2S content: (2.06+0.43) nmol/mg; H2S production: (0.17+0.06) nmol.minl.mgl). Gene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of the three H2S producing enzymes ~vere detected in skeletal muscle, as well as the liver and kidney. Endogenous H2S content and production were decreased in skeletal muscles of rats with I-R skeletal muscle injury (P 〈0.05). Furthermore, H2S significantly protected rat skeletal muscle against I-R injury and resulted in decreased MDA content, reduced hydrogen peroxide and superoxide anion levels, but increased SOD activity and protein expression in skeletal muscles (all P 〈0.01). Conclusion H2S generation pathway exists in rat skeletal muscle and it acts as an antioxidant in skeletal mus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eletal muscle hydrogen sulfide oxidative stress 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
原文传递
跑轮训练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康复作用及机制研究
7
作者 范荣国 廖恒 +1 位作者 穆敬平 李又春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2期12-16,共5页
目的观察跑轮训练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协调性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跑轮组,每组各10只。造模以后,假手术组存活10只,MACO组存... 目的观察跑轮训练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协调性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跑轮组,每组各10只。造模以后,假手术组存活10只,MACO组存活7只,跑轮组存活8只。跑轮组进行跑轮训练;治疗于术后第2天进行,治疗共4周,5次/周。假手术组和MCAO组不予治疗。采用经皮层电刺激记录运动诱发电位(MEP)并结合Zea Longa神经学评分评价神经功能;采用强迫游泳实验(FST)评估大鼠的绝望状态;采用悬吊和腓肠肌张力实验评估肢体肌力;采用斜板实验、足误实验和Grip test评分评估神经功能与躯体平衡及运动功能;采用伊文思蓝渗透法观察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与MCAO组比较,跑轮组Zea Longa评分、不动时间、MEP各时相点潜伏期及伊文思蓝含量降低,而足误实验评分、Grip test评分、挣扎时间、悬吊实验评分、最大倾斜角度、等长收缩肌力及MEP各时相点波幅峰值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跑轮训练可促进MCAO模型大鼠神经及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跑轮训练改变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骨骼肌肌力并提高肢体运动协调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跑轮训练 血脑屏障通透性 骨骼肌 神经及运动功能 协调性
下载PDF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对降钙素原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
8
作者 嵇晓霞 任志明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0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对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国药北方医院择期行单侧下肢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取出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30例。A组实施单侧... 目的探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对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国药北方医院择期行单侧下肢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取出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30例。A组实施单侧下肢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取出术,术中均持续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止血带扎于大腿中上1/3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体温、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PCT、IL-6水平及术后48h内感染情况。结果T_(3)时,A组HR高于T_(1),MAP高于T_(2),且B组MAP高于T_(1)、T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其他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3)时,A组HR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时间点各指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2)、T_(3)时,两组术后各时间点PCT、IL-6水平均高于前一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时,两组PCT、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2)、T_(3)时,B组PCT、IL-6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骼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造成PCT及IL-6水平升高,可帮助预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感染情况,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应考虑其干扰他因素,使其预测效果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 骨骼肌 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毅 高君 唐哲明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17期96-100,共5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工作常见的并发症,常发生于局部创伤、断指(肢)再植、器官移植、失血性休克、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疾病,涉及多个临床科室。高迁移率族蛋白1被发现与组织损伤后修复、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近年来...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工作常见的并发症,常发生于局部创伤、断指(肢)再植、器官移植、失血性休克、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疾病,涉及多个临床科室。高迁移率族蛋白1被发现与组织损伤后修复、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近年来关于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越来越多,涉及发病相关机制及靶向治疗等方面。本文对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1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胡跃林 中间季雄 +5 位作者 于长隆 星野雄一 钟炎丰 刘平 王长军 曲绵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3-155,T002,共4页
目的 :研究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缺血时间梯度与再灌注时间梯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SD大鼠 12 0只 ,随机分成缺血预处理组 (实验组 )和非预处理组 (对照组 )。每组再分为缺血 2小时、3小时、4小时 3... 目的 :研究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缺血时间梯度与再灌注时间梯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SD大鼠 12 0只 ,随机分成缺血预处理组 (实验组 )和非预处理组 (对照组 )。每组再分为缺血 2小时、3小时、4小时 3个小组 ,每小组 2 0只。用特制的气囊止血带制成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通过连续切片观察预处理组与非预处理组大鼠胫前肌和股四头肌在不同缺血时间及不同再灌注时间发生的病理变化 ,评价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探讨缺血时间梯度与再灌注时间梯度的关系。结果 :缺血 2小时 ,预处理组与非预处理组骨骼肌病理变化轻 ,保护作用不明显。缺血 3小时 ,两组均发生明显病理变化。无论在炎细胞浸润 ,还是肌细胞变性坏死 ,对照组均明显重于实验组 ,保护作用显著。缺血 4小时 ,两组病理损害十分严重 ,保护作用不如缺血 3小时明显。从再灌注第 1、3、7、14天的病理结果比较发现 ,再灌注第 3天时病理损伤最重 ,保护作用最明显。结论 :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尤其对缺血 3小时再灌注 3天时保护作用最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止血带 缺血预处理 时间梯度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运动终板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病理变化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晓刚 阚世廉 +5 位作者 张宝贵 王学谦 于顺禄 田亚力 王世忠 孙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03-1108,共6页
目的探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过程中运动终板(neuromuscularjunction,NMJ)损伤的病理改变进程。方法将Wistar大鼠48只制备仅神经血管蒂及两端腱性相连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瓣模型。分为6组(n=8),A组:正常对照组,不经... 目的探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过程中运动终板(neuromuscularjunction,NMJ)损伤的病理改变进程。方法将Wistar大鼠48只制备仅神经血管蒂及两端腱性相连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瓣模型。分为6组(n=8),A组:正常对照组,不经缺血处理取材;B组:肌肉缺血3h取材;C组:缺血4.5h取材;D组:缺血4.5h,通血1.5h取材;E组:缺血4.5h,通血24h取材;F组:缺血4.5h,通血2周取材。观察肌肉大体变化及肌肉标本行氯化金压染后NMJ的形态学变化,标本经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及结合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dehydrogenase,SDH)染色后行半定量分析。另取5只大鼠分别制成如A、C、E组模型,取材后标本分别行HE染色、氯化金(AuCl3)染色连续切片等辅助实验。结果肌肉大体观察:B组肌肉呈紫色、肿胀;C组呈紫黑色、肿胀加重、无弹性和收缩反应并有较多暗红色血性渗出;D组较C组颜色浅,肿胀减轻,弹性差,无收缩,质脆硬,渗出少且清亮;E组与D组相似、渗出更少;F组呈红灰相间,并有黄色坏死组织外露,肌肉挛缩、无收缩及弹性,与周围广泛粘连。氯化金染色:缺血和再灌注期肌纤维坏死发生最早,随后是坏死肌纤维上NMJ的溃变,最后神经纤维也发生崩解,如同树叶凋落。AChE结合SDH染色:B、C组的AChE含量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F各组AChE及SDH的含量均急剧下降,各组AChE含量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肉内神经纤维至NMJ的分布极象树状结构。缺血期NMJ比肌纤维更能耐受缺血损伤,NMJ的存在依赖于肌纤维的存活。应对坏死肌肉实施进一步清创,IR损伤才可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终板 缺血再灌注 骨骼肌 病理变化
下载PDF
硫化氢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保护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的心肌损伤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雯 刘宁 +5 位作者 张颖 齐迎春 杨靖 邓昭阳 李晓玲 谢晓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4-558,共5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的炎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其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的具体保护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1只,随机分为4组⑥正常对照组(c组,8只);⑥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IR...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的炎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其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的具体保护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1只,随机分为4组⑥正常对照组(c组,8只);⑥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IR组,8只):应用止血带结扎双下肢构建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4 h再灌注4 h;⑥NaHS组(8只)和PPG组(7只):在上述骨骼肌缺血再灌注的模型中,分别于缺血前及再灌注前腹腔注射NaHS 14μmol/kg、炔丙基甘氨酸(PPG)50 mg/kg。观察4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血浆和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CuZn-SOD)的变化。以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细胞TNF-α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IR组血浆CK-MB明显上升,血浆及心肌MPO、MDA水平明显上升,T-SOD、CuZn-SOD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IR组比较,NaHS干预后血浆CK-MB明显降低,同时,血浆及心肌MPO、MDA水平明显下降,T-SOD、CuZn-SOD水平明显上升(P<0.05);PPG组上述指标同IR组没有明显改变(P>0.05)。心肌TNF-α免疫组化可见IR组心肌胞浆棕色染色颗粒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NaHS干预后后心肌胞浆棕色染色颗粒明显减少。结论给予H2S的供体NaHS可以通过降低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前炎症细胞因子激活、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的心肌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 心肌损伤 硫化氢 炎性细胞因子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时间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戚炜 阚世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时间与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之间的关系。 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制成切断患肢皮肤、肌肉和神经,仅保留股动静脉的动物模型。A组:直接缺血4 h再灌注;B、C、D和E组:分别缺血5、10、15和2 0 min,再灌注...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时间与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之间的关系。 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制成切断患肢皮肤、肌肉和神经,仅保留股动静脉的动物模型。A组:直接缺血4 h再灌注;B、C、D和E组:分别缺血5、10、15和2 0 min,再灌注5、10、15和2 0 min,重复3次后缺血4 h再灌注;F组:制成仅保留股动静脉的左大腿组织块模型,未经过缺血处理。通过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骨骼肌水肿和坏死程度,观察不同预缺血时间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结果 对骨骼肌缺血后再灌注,预缺血5 min对骨骼肌即有保护作用,肌肉存活面积达82 .4 7% ;预缺血10和15 m in肌肉存活面积增至最高,达89.0 3%和89.4 9% ;预缺血2 0 min肌肉存活面积降至78.2 7%。预缺血5 min即可减轻骨骼肌水肿;预缺血10 min骨骼肌水肿程度最轻;预缺血15 min水肿程度又加重,预缺血2 0min水肿程度继续加重。预缺血5、10和15 m in MDA水平均降低,预缺血2 0 min MDA水平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同。 结论 预缺血时间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以预缺血10 min保护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处理时间 大鼠 缺血后再灌注 min 预缺血 股动静脉 缺血时间 存活面积 动物模型 MDA 水肿 肌肉 组织块 左大腿 丙二醛 制成
下载PDF
预适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骨骼肌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燕 朱丽艳 +3 位作者 彭海兵 王银环 周洪霞 张连元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922-2925,共4页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骨骼肌损伤的保护效应,探讨一氧化氮(NO)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仅进行假手术,双后肢松弛环绕橡皮圈,不阻断血流;再灌注组结扎大鼠双后肢根部4 h,恢...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骨骼肌损伤的保护效应,探讨一氧化氮(NO)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仅进行假手术,双后肢松弛环绕橡皮圈,不阻断血流;再灌注组结扎大鼠双后肢根部4 h,恢复血流灌注4 h;预适应组预先阻断双后肢血流5 min,恢复血流灌注5 min,反复4次,其后进行缺血再灌注;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处理组松带前15 min给予L-NAME 10 mg/kg,其他操作同预适应组。观察各组血浆NO、内皮素-1(ET-1)及NO/ET-1比值的变化;观察骨骼肌组织中NO、ET-1、NO/ET-1比值、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DNA双链百分率的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腓肠肌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和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蛋白表达情况,利用原位脱氧核糖核甘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各组腓肠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浆及腓肠肌组织NO、ET-1含量明显升高,NO/ET-1比值减小,腓肠肌组织MDA、MPO含量升高,DNA双链百分率值降低,Bcl-2/Bax比值减小,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凋亡指数(AI)明显升高(P<0.01)。预适应组与再灌注组比较,血浆及腓肠肌组织NO含量升高,ET-1下降,NO/ET-1比值升高;腓肠肌组织MDA、MPO含量下降,DNA双链百分率值升高,Bcl-2/Bax比值升高,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弱,AI下降(P<0.01)。L-NAME处理组与预适应组比较,血浆及骨骼肌NO含量明显下降,NO/ET-1比值减小,腓肠肌组织MDA、MPO含量升高,DNA双链百分率值降低,Bcl-2/Bax比值减小,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AI明显升高(P<0.01)。结论缺血预适应可明显改善肢体缺血再灌注后骨骼肌组织损伤及凋亡,NO参与缺血预适应的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适应 骨骼肌 一氧化氮 凋亡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缺血再灌注致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9
15
作者 韩丹丹 张文杰 +3 位作者 刘洁 陈燕萍 马兴元 陈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MT)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5 min后再灌注10 min制备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模型,分为模型组及OMT15、30和60 mg.kg-1组,观察再灌注后10 min内大...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MT)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5 min后再灌注10 min制备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模型,分为模型组及OMT15、30和60 mg.kg-1组,观察再灌注后10 min内大鼠室性早搏(VP)出现时间、室性心动过速(VT)持续时间及所有类型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将家兔离体心室乳头肌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OMT组及OMT+TEA(K+通道阻断剂)组,观察其动作电位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OMT 15、30和60 mg.kg-1组VP出现时间延迟、VT持续时间缩短(P<0.05,P<0.01),OMT 30和60 mg.kg-1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缩短(P<0.01),并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OMT 0.1、1.0和10.0 mmol.L-1组家兔离体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幅值(APA)减小,动作电位10%、50%及90%复极化时程(APD10、APD50及APD90)明显缩短(P<0.05,P<0.01),且TEA可减弱其作用。结论:OMT可对抗缺血再灌注所致大鼠的心律失常,其机制可能与缩短动作电位时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缺血再灌注 心律失常 动作电位 离体乳头肌
下载PDF
血塞通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 被引量:22
16
作者 顾国嵘 黄培志 +4 位作者 童朝阳 葛均波 姚晨玲 施东伟 樊帆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4-265,共2页
目的观察血塞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开胸冠状动脉结扎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血塞通预处理组(PNS预... 目的观察血塞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开胸冠状动脉结扎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血塞通预处理组(PNS预处理组)。再灌注后2 h测定各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MB (CK-MB)含量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和心肌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并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IPC组及PNS预处理组血清CK-MB均明显低于I/R组(P<0.05)。IPC组及PNS预处理组TUNEL阳性细胞数,Bax阳性细胞数均明显低于I/R组(P<0.05)。和I/R组相比,IPC组及PNS预处理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PNS预处理后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细胞损伤减轻,对I/R损伤产生有和缺血预处理类似的早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预处理 血塞通
下载PDF
大鼠断肢再植后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悦书 孙鸿斌 +3 位作者 王国君 李春雨 韩冬 李雄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7-479,共3页
目的 :研究断肢再植后离断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方法 :建立大鼠后肢的断肢再植模型 ,再植前应用灌注液对实验组离断肢体进行灌注 ,然后进行再植。缺血再灌注组不进行灌注直接通血 ,于通血后 6h取材 ,测定骨骼肌丙二醛 ( MDA... 目的 :研究断肢再植后离断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方法 :建立大鼠后肢的断肢再植模型 ,再植前应用灌注液对实验组离断肢体进行灌注 ,然后进行再植。缺血再灌注组不进行灌注直接通血 ,于通血后 6h取材 ,测定骨骼肌丙二醛 (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线粒体ATP酶活性以及胫前肌含水量 ,观察骨骼肌损伤情况。结果 :灌注液处理组胫前肌含水量为( 77.86± 0 .75 ) %,ATP为 ( 0 .2 1± 0 .0 5 ) mmol· g-1· h-1 ,MDA为 ( 5 .62± 0 .35 ) μmol· g-1 ,SOD为 ( 2 7.41± 3.77) NU·mg-1 ,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有明显改善。结论 :断肢再植前应用灌注液对离断肢体进行灌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肢再植 再灌注损伤 骨骼肌
下载PDF
冬虫夏草对缺血再灌注肢体能量代谢和线粒体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蓝旭 刘雪梅 +1 位作者 葛宝丰 许建中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 观察冬虫夏草醇提取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制作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 ,实验分对照组、再灌注组和治疗组。取骨骼肌测定三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一磷酸腺苷、磷酸肌酸含量和线粒体ATP酶活性。结果 再灌... 目的 观察冬虫夏草醇提取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制作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 ,实验分对照组、再灌注组和治疗组。取骨骼肌测定三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一磷酸腺苷、磷酸肌酸含量和线粒体ATP酶活性。结果 再灌注组与对照组比较 ,骨骼肌能量代谢障碍及其线粒体ATP酶活性降低。使用冬虫夏草后 ,骨骼肌各项测定指标较再灌注组相比明显改善。结论 冬虫夏草对缺血再灌注损伤骨骼肌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骨骼肌 再灌注损伤 中药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军 胡新华 +3 位作者 范玥尧 何家安 衣正贵 张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ostC)对大鼠双侧后肢缺血再灌注(I/R)后肺损伤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阻断肾下腹主动脉建立大鼠双侧后肢I/R损伤模型。4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C)组及I-postC组,每组再随机分为两个亚组...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ostC)对大鼠双侧后肢缺血再灌注(I/R)后肺损伤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阻断肾下腹主动脉建立大鼠双侧后肢I/R损伤模型。4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C)组及I-postC组,每组再随机分为两个亚组(n=8),并分别于再灌注后12h,24h取标本。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湿/干重比、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原位杂交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CAM-1蛋白表达。结果IPC组和I-postC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减少,与I/R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1),但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I-postC能减轻大鼠双侧后肢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与IPC可能存在共同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 骨骼肌 肺损伤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骨骼肌、小肠和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燕 彭海兵 +2 位作者 高洪波 张博 张连元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骨骼肌、小肠、肺功能损伤变化,并探讨缺血预适应(IPC)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对照(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适应(IPC+I/R)组。分别测定血...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骨骼肌、小肠、肺功能损伤变化,并探讨缺血预适应(IPC)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对照(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适应(IPC+I/R)组。分别测定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测定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含量以及TXB2/6-keto-PGF1α比值的变化;测定骨骼肌、小肠、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肺湿干比(W/D)及小肠组织DAO含量。观察骨骼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IPC+I/R组血浆LDH、CK、ROS、MDA、TXB2/6-keto-PGF1α比值明显低于I/R组,PaO2较I/R组明显升高。IPC+I/R组肺湿干比(W/D),骨骼肌、肺、小肠组织MPO含量明显低于I/R组,而小肠DAO活性升高。骨骼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结论:缺血预适应减轻了缺血/再灌注后骨骼肌、小肠、肺功能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氧化损伤、改善TXB2/6-keto-PGF1α的平衡关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适应 骨骼肌 小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