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殖刺参保苗期重大疾病“腐皮综合征”病原及其感染源分析 被引量:82
1
作者 王印庚 方波 +1 位作者 张春云 荣小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0-616,共7页
2003~2005年冬、春季,山东省和辽宁省众多养殖区域的保苗期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暴发了较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腐皮综合征”。该病波及面广,传染性强,死亡率常高达90%以上。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厌食、摇头、肿嘴、排脏、身体... 2003~2005年冬、春季,山东省和辽宁省众多养殖区域的保苗期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暴发了较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腐皮综合征”。该病波及面广,传染性强,死亡率常高达90%以上。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厌食、摇头、肿嘴、排脏、身体萎缩、口部溃烂乃至体表大面积溃疡。本研究对症状较为典型的3家海参保苗期的发病幼参进行了详细的病原学分析,从所有病参的病灶组织分离得到了1种占有绝对优势的菌株,经人工感染实验证明它对健康刺参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感染病参的症状与自然发病海参的症状相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进行的分类鉴定表明,导致保苗期刺参“腐皮综合征”的致病菌是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同时也对3家养殖场刺参保苗养殖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源中细菌含量不高,为(0.8×102)^(1.2×102)cells/mL,其特征与病灶处优势菌不同;而饵料中细菌含量最高可达3.2×106cells/mL。饵料、池水和池底污物的优势菌与病灶处优势菌基本一致,说明饵料可能是病原菌的主要来源。本研究首次揭示了“腐皮综合征”导致保苗期刺参大规模死亡的原因及其致病原,对刺参健康养殖和病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10-6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水产养殖 腐皮综合征 细菌 假交替单胞菌
下载PDF
基于2%莫匹罗星软膏治细菌感染性皮肤病作用观察2%夫西地酸乳膏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俊 李玉良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306-1308,共3页
[目的]观察2%夫西地酸乳膏(fusidic acid cream,FAC)治疗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设计采用2%FAC治疗为治疗组,采用2%莫匹罗星软膏(Mupirocin ointment,MO)治疗为对照组;研究病例选择按照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皮肤病各... [目的]观察2%夫西地酸乳膏(fusidic acid cream,FAC)治疗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设计采用2%FAC治疗为治疗组,采用2%莫匹罗星软膏(Mupirocin ointment,MO)治疗为对照组;研究病例选择按照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皮肤病各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前提,在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并被确诊为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的病例资料里选出82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41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按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Eczema area severity index,EASI)评分并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有效35例,总有效率35/41(85.37%),对照组有效36例,有效率36/41(8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病例,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中度瘙痒,未经任何处理,自行缓解,发生率为1/41(2.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FAC治疗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细菌感染性 2%MO 2%FAC EASI评分 安全性 比较
下载PDF
注射一株灭活气单胞菌苗对刺参部分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周晓苏 王印庚 +3 位作者 荣小军 廖梅杰 李娟 陈霞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2-88,共7页
从患有"腐皮综合征"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 Liao)病灶处分离出1株优势菌株,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分析以及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其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1个种;人工感染试验证明,该菌株对刺参有一定毒力。将... 从患有"腐皮综合征"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 Liao)病灶处分离出1株优势菌株,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分析以及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其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1个种;人工感染试验证明,该菌株对刺参有一定毒力。将其制备成甲醛灭活菌苗后对健康刺参进行体腔注射,测定灭活气单胞菌苗对刺参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同时将生理盐水注射组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注射菌苗浓度3.9×108CFU/mL组刺参血清中溶菌酶活力在注射后6h达到峰值,而4.7×107CFU/mL注射组的活力在注射后24h达到最高值;实验组的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3.9×108CFU/mL组中,碱性磷酸酶活力于48h达到最高值;而4.7×107CFU/mL组在96h达到最高值,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比之下,注射菌苗对血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影响却不显著。总体上,该菌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刺参机体产生强的免疫应激反应。注射高浓度菌苗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活力达峰所用时间较短而且显著,但其酶活力升高持续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腐皮综合征 气单胞菌 灭活菌苗 免疫指标
下载PDF
中华鳖红底板病和白底板病病原及组织病理 被引量:4
4
作者 翁少萍 叶巧真 +5 位作者 何建国 王晓红 张帮杰 叶普仁 梁仁杰 潘雷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6年第S1期61-65,共5页
红底板中华鳖和白底板中华鳖中均发现细菌和病毒.经细菌培养证实红底板和白底板鳖肝、脾、肾、肺、心和鳃样组织中均有细菌,电镜观察也证实白底板鳖肝和肺中有细菌,红底板鳖肺和鳃样器官中有细菌.细菌短杯状,大小(0.5~0.6)μm... 红底板中华鳖和白底板中华鳖中均发现细菌和病毒.经细菌培养证实红底板和白底板鳖肝、脾、肾、肺、心和鳃样组织中均有细菌,电镜观察也证实白底板鳖肝和肺中有细菌,红底板鳖肺和鳃样器官中有细菌.细菌短杯状,大小(0.5~0.6)μm×(0.8~1.0)μm.在白底板鳖脾、肾和胃中和红底板小场中分别检测到直径为70~75um和85~90um的病毒粒子.红底板病鳖和白底板病鳖均表现为广泛地系统性的组织坏死,白底板病鳖较红底板病鳖病变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红底板 白底板 细菌 病毒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野生和养殖台湾白甲鱼皮肤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5
作者 许竟成 林衍峰 +6 位作者 杨泉 沈冰燕 耿洪璐 李梅 李婷婷 杨奥伟 柏晓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3-921,共9页
为探究野生和养殖台湾白甲鱼Onychostoma barbatulum Pellegrin皮肤细菌菌群组成及其多样性,采用16S rRNA基因V3~V4区高通量测序法,对1龄野生及养殖的健康台湾白甲鱼皮肤细菌进行测序及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台湾白甲鱼皮肤细菌菌群主... 为探究野生和养殖台湾白甲鱼Onychostoma barbatulum Pellegrin皮肤细菌菌群组成及其多样性,采用16S rRNA基因V3~V4区高通量测序法,对1龄野生及养殖的健康台湾白甲鱼皮肤细菌进行测序及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台湾白甲鱼皮肤细菌菌群主要分布在18个门,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菌落数最多;从属水平分析,菌落含量丰富度排名前8的菌主要分布在嗜氢菌属Hydrogenophilus、变形杆菌属Prote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水栖菌属Enhydrobacter、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刺骨鱼菌属Epulopiscium、纤维弧菌属Cellvibrio和雷尔氏菌属Ralstonia;细菌群落功能分析显示,这些菌群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辅因子与维生素代谢、脂代谢、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和能量代谢;通过比较野生和养殖台湾白甲鱼皮肤细菌群落发现,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疣微菌门和酸杆菌门是台湾白甲鱼中广泛存在的菌群。研究表明,野生和养殖台湾白甲鱼皮肤的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野生台湾白甲鱼皮肤的细菌菌群远多于养殖台湾白甲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白甲鱼 皮肤细菌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组成
下载PDF
养殖乌鳢皮肤溃烂病的病原及血液病理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余银春 王锡波 +2 位作者 彭程远 赵青松 金珊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76,共4页
从患皮肤溃烂病的濒死乌鳢(Channa argus)体内分离到一株细菌W12915-1,经菌体形态学观察及API20E系统鉴定,确认该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人工感染试验证明该菌可导致乌鳢皮肤溃烂病。血液指标检测显示,与健康鱼相... 从患皮肤溃烂病的濒死乌鳢(Channa argus)体内分离到一株细菌W12915-1,经菌体形态学观察及API20E系统鉴定,确认该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人工感染试验证明该菌可导致乌鳢皮肤溃烂病。血液指标检测显示,与健康鱼相比,人工感染该菌3 d后患病乌鳢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总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血糖、K+、Na+、Cl-等指标显著下降,而白细胞数、红细胞脆性、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指标显著升高,说明该菌具有强致病性,可引起乌鳢造血功能障碍,肝、肾等主要组织器官严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Channa argus) 烂皮病 细菌鉴定 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 hydrophila) 血液病理
下载PDF
大鳞副泥鳅腐皮病病原菌及其拮抗菌的分离筛选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乔乔 安贤惠 +4 位作者 韩迎亚 马臻 朱明 隆小华 李联泰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6-675,共10页
采用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自江苏省连云港市某水产养殖公司采集的泥鳅样品病灶部位,分离到1株腐皮病病原细菌D5-7,经回归感染得以确认。通过菌落和细胞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 采用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自江苏省连云港市某水产养殖公司采集的泥鳅样品病灶部位,分离到1株腐皮病病原细菌D5-7,经回归感染得以确认。通过菌落和细胞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以杀鲑气单胞菌D5-7为病原指示菌,采用滤纸片抑菌圈法试验,通过初筛和复筛,自泥鳅养殖池水样中分离筛选到菌株X8,对杀鲑气单胞菌D5-7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达(14.2±0.10)mm,经鉴定菌株X8为解淀粉芽孢杆菌,适应温度20~40℃,盐度0~50。解淀粉芽孢杆菌X8对引起水产病害的其他病原如维氏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迟缓爱德华菌、哈维弧菌、鳗弧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7±0.10)mm、(16.8±0.15)mm、(11.3±0.20)mm、(8.2±0.05)mm、(11.8±0.10)mm、(8.2±0.08)mm。在解淀粉芽孢杆菌X8的泥鳅养殖应用试验中,试验组比对照组体长增加1.40 cm,体质量增加2.44 g,酸性磷酸酶提高0.18 U/mL,试验组的这3项指标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该研究结果可为水产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有望研制成防治水产病害的生物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皮病 杀鲑气单胞菌 拮抗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下载PDF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大水面养殖池塘环境中优势益生菌筛选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杜佗 李彬 +4 位作者 王印庚 廖梅杰 王金燕 刘志轩 王诗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0-187,共8页
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大连地区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大水面养殖池塘进行了春、夏、秋、冬四季有益菌分离筛选,从其水体和底泥中共分离得到66株细菌。以刺参"腐皮综合征"主要病原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 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大连地区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大水面养殖池塘进行了春、夏、秋、冬四季有益菌分离筛选,从其水体和底泥中共分离得到66株细菌。以刺参"腐皮综合征"主要病原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为指示菌进行拮抗作用实验,利用选择培养基对菌株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能力进行测定,最后通过安全性实验得到潜在益生菌株YQ-2。结果显示,该菌株对灿烂弧菌和假交替单胞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分别达到22 mm和24 mm;对淀粉和蛋白选择培养基水解圈的直径达到22 mm和36 mm。安全性实验显示,该菌株无论是在108 CFU/ml浸浴还是投喂108 CFU/g的粉末饲料感染,30 d内供试刺参没有发病和死亡现象,健康程度好,且相对于对照组的体重明显增长,108 CFU/g粉末饲料投喂组的相对增长率达到39.31%。此外,本研究对YQ-2菌株的生理生化指标、16S r DNA序列进行了分析,其同源性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KLP2015相似度达99%,故将该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该株枯草芽孢杆菌在大水面刺参池塘四季水体中数量为140–280 CFU/ml,高于其他菌株;同时,该菌株在水体中还具有较高的优势度,优势度分别为4.2%、3.5%、2.6%、4.6%,冬、春季节的优势度明显高于夏、秋季节;它属于土著分离菌株,对引起刺参腐皮综合征的2株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这对刺参大水面生态养殖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大水面池塘 腐皮综合征 益生菌 枯草芽孢杆菌 拮抗菌
下载PDF
刺参“腐皮综合征”颉颃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亚楠 李雅华 +2 位作者 闫欣欣 郭瑞峰 李斐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8-32,36,共6页
为了防治刺参“腐皮综合征”,筛选微生物制剂菌株,试验采用对峙培养法以灿烂弧菌和假交替单胞菌为指示菌,进行了颉颃微生物筛选,并用形态学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法进行菌株鉴定,对优良颉颃菌进行了凝集试验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共分离... 为了防治刺参“腐皮综合征”,筛选微生物制剂菌株,试验采用对峙培养法以灿烂弧菌和假交替单胞菌为指示菌,进行了颉颃微生物筛选,并用形态学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法进行菌株鉴定,对优良颉颃菌进行了凝集试验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共分离筛选到10株对2种病原菌具有较高颉颃作用的细菌;经形态学鉴定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9株为芽孢杆菌属,1株为节杆菌属;菌株CN101、HN96、SY38和SE88不产生溶血素,浓度为1×109cfu/mL以下时,对刺参幼苗安全;4株菌在20小时时对灿烂弧菌和假交替单胞菌的凝集率分别在73.50%和70.40%以上,自凝集能力均在76.25%以上。对灿烂弧菌的抑菌圈直径在11.5~20.0mm之间,对假交替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在10.0~17.0mm之间。说明CN101、HN96、SY38和SE88对2种病原菌均具有高颉颃性和凝集性,并对刺参安全,可用于开发微生物制剂防治刺参“腐皮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颉颃菌 腐皮综合征 筛选 鉴定
下载PDF
某复合碘皮肤消毒剂开启后污染情况及消毒效果现场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谭明伟 刘晞照 +6 位作者 郭晓华 饶俊莉 闫小娟 李兴挺 万春疆 余海燕 谢咏梅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55-757,共3页
目的研究小包装复合碘皮肤消毒剂开启后使用期限,为其科学有效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活菌计数培养法,对某复合碘皮肤消毒剂最小包装瓶开启后不同时间染菌量进行检测,以判断使用最长有效期限。结果该复合碘皮肤消毒剂最小包装单元开... 目的研究小包装复合碘皮肤消毒剂开启后使用期限,为其科学有效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活菌计数培养法,对某复合碘皮肤消毒剂最小包装瓶开启后不同时间染菌量进行检测,以判断使用最长有效期限。结果该复合碘皮肤消毒剂最小包装单元开启后连续使用1周之内,其消毒液内染菌量全部符合2012年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标准。最小包装瓶开启后第10 d和第14 d,其染菌量超标率分别为9.03%和28.47%。皮肤消毒剂包装瓶开启后使用期限受气候影响,炎热季节污染速度更快。结论医院临床使用的小包装复合碘皮肤消毒剂开启后有效期以1周为限,夏季更应注意开启后消毒剂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碘 皮肤消毒剂 开启后使用期限 染菌量 监测
原文传递
基于高通量培养组学的人体皮肤细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井晓欢 叶玉曼 +4 位作者 黄红梅 吴柳燕 王博 赵姣 危金普 《生物资源》 CAS 2022年第2期162-178,共17页
了解中国健康人皮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建立中国健康人皮肤细菌菌株资源库,能够为皮肤细菌研究及研究皮肤细菌与皮肤疾病之间的潜在关系提供菌株资源。通过高通量培养组学技术,利用9种培养基对18名健康中国人,8个部位,144份皮肤样品进... 了解中国健康人皮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建立中国健康人皮肤细菌菌株资源库,能够为皮肤细菌研究及研究皮肤细菌与皮肤疾病之间的潜在关系提供菌株资源。通过高通量培养组学技术,利用9种培养基对18名健康中国人,8个部位,144份皮肤样品进行高通量分离培养,并对筛选获得的细菌进行16S rRNA测序鉴定分析。研究表明,共分离获得3580株细菌,隶属于4门33属108种;4个门包括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其中优势门为厚壁菌门(占总菌株数的87.01%),其次为放线菌门(10.61%);优势属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占总菌株数的82.07%);优势种为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占总菌株数的35.81%),其次为人葡萄球菌抗新霉素败血症亚种(Staphylococcus hominis subsp.novobiosepticus)(26.37%)及头状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apitis)(9.44%);并获得39株26种潜在的新菌种,其与最接近的16S rRNA序列相似率分布为88.26%~98.61%,潜在新属新种占总菌株的1.09%,占所有菌种的24.07%。健康中国人群皮肤细菌资源丰富,且存在大量的潜在新属新种有待分离培养鉴定;我们初步建立了健康中国人皮肤细菌资源库,以丰富现有皮肤细菌资源,为利用皮肤细菌资源提供菌株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组学 人体皮肤细菌 可培养细菌 16S rRNA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