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the Reynolds number on the mean skin friction decomposition in turbulent channel flows 被引量:3
1
作者 Yitong FAN Cheng CHENG Weipeng LI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CSCD 2019年第3期331-342,共12页
As the Reynolds number increases, the skin friction has been identified as the dominant drag in m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effects of the Reynolds number on the mean skin friction decomposi... As the Reynolds number increases, the skin friction has been identified as the dominant drag in m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effects of the Reynolds number on the mean skin friction decomposition in turbulent channel flows up to Reτ= 5 200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wo different methods, i.e., the FukagataIwamoto-Kasagi(FIK) identity(FUKAGATA, K., IWAMOTO, K., and KASAGI, N.Contribution of Reynolds stress distribution to the skin friction in wall-bounded flows.Physics of Fluids, 14(11), L73–L76(2002)) and the Renard-Deck(RD) identity(DECK,S., RENARD, N., LARAUFIE, R., and WEISS, P.′E. Large-scale contribution to mean wall shear stress in high-Reynolds-number flat-plate boundary layers up to Reθ= 13 650.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743, 202–248(2014)). The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DNS) data provided by Lee and Moser(LEE, M. and MOSER, R. D.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urbulent channel flow up to Reτ≈ 5 200.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774, 395–415(2015)) are used. For these two skin friction decomposition methods, their decomposed constituents a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for different Reynolds numbers.The integrands of the decomposed constituents are locally analyzed across the boundary layer to assess the ac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inhomogeneity and multi-scale nature of turbulent motion. The scaling of the decomposed constituents and their integrands are presented. In addition, the boundary lay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sub-regions to evaluate the contributive proportion of each sub-region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Reynolds nu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ag DECOMPOSITION mean skin friction TURBULENT channel flow REYNOLDS NUMBER effect
下载PDF
低温高雷诺数下摩擦阻力测量及多孔介质减阻研究
2
作者 孔文杰 董昊 +1 位作者 赵一迪 吴继飞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92,I0002,共10页
为研究低温高雷诺数条件下多孔介质湍流减阻规律及雷诺数效应,在0.3 m低温连续式风洞开展了壁面摩擦阻力测量及多孔介质减阻试验。分别在光滑平板和多孔介质区域下游布置低温脉动压力传感器和油流,对脉动压力功率谱及下游全局摩擦阻力... 为研究低温高雷诺数条件下多孔介质湍流减阻规律及雷诺数效应,在0.3 m低温连续式风洞开展了壁面摩擦阻力测量及多孔介质减阻试验。分别在光滑平板和多孔介质区域下游布置低温脉动压力传感器和油流,对脉动压力功率谱及下游全局摩擦阻力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摩擦阻力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多孔介质减阻率随雷诺数的增大(增大马赫数或降低来流总温),呈无固定规律下降趋势,且多孔介质的引入,使下游脉动压力的低频信号强度增加,高频信号强度减弱;在马赫数Ma=0.300、雷诺数Re=7.51×10^(6)、来流总温T_(0)=140 K这一典型工况下,多孔介质仍具有11.4%的减阻率,初步验证了在低温高雷诺数条件下使用多孔介质减阻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湍流减阻 摩擦阻力 高雷诺数 低温油流 多孔介质
下载PDF
桩基负摩擦力的下拉荷载与时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肖俊华 袁聚云 赵锡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779-2782,共4页
桩基负摩擦力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受桩-土相对位移控制,第2阶段受桩周土体固结而引起的强度增长的控制。根据日本、加拿大和泰国的现场实测结果的再分析,下拉荷载与时间的关系可采用双曲线进行拟合,初步探讨其中参数的物理意义... 桩基负摩擦力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受桩-土相对位移控制,第2阶段受桩周土体固结而引起的强度增长的控制。根据日本、加拿大和泰国的现场实测结果的再分析,下拉荷载与时间的关系可采用双曲线进行拟合,初步探讨其中参数的物理意义。通过对实例的计算表明,计算与实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证明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桩基负摩擦力的应用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摩擦力 下拉荷载 再分析 双曲线
下载PDF
微吹减阻技术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舰 李椿萱 +1 位作者 贾力平 甄华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8-222,共5页
以NASA格伦中心的PN3和PN23型微孔壁板为原形建立"1排微孔"、"4排微孔"、"8排微孔"和"16排微孔"4种计算模型,针对不同的几何、物理参数进行了微吹技术MBT(Micro-Blowing Technique)降低平板摩... 以NASA格伦中心的PN3和PN23型微孔壁板为原形建立"1排微孔"、"4排微孔"、"8排微孔"和"16排微孔"4种计算模型,针对不同的几何、物理参数进行了微吹技术MBT(Micro-Blowing Technique)降低平板摩擦阻力的数值模拟参数研究.结果显示:微量吹气使主流边界层近壁面流动减速,从而改变了壁面局部摩擦力的分布;不同几何、物理参数对MBT技术减阻能力的影响满足一定的规律.参数研究的结果可为该技术的减阻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吹技术 边界层 表面摩擦力 减阻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用平均速度剖面法测量壁湍流摩擦阻力 被引量:25
5
作者 樊星 姜楠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0,共3页
用IFA300恒温热线风速仪精细测量风洞中不同雷诺数流动条件下的平板湍流边界层近壁区域对数律平均速度剖面.利用平板湍流边界层近壁区域的对数律平均速度剖面与壁面摩擦速度、流体黏性系数等内尺度物理量的关系和壁面摩擦速度与壁面摩... 用IFA300恒温热线风速仪精细测量风洞中不同雷诺数流动条件下的平板湍流边界层近壁区域对数律平均速度剖面.利用平板湍流边界层近壁区域的对数律平均速度剖面与壁面摩擦速度、流体黏性系数等内尺度物理量的关系和壁面摩擦速度与壁面摩擦切应力的关系,在准确测量平板湍流边界层近壁区域对数律平均速度剖面的基础上,测量平板湍流边界层的壁面摩擦阻力.实现了平板湍流边界层壁面摩擦阻力的无干扰或微小干扰测量.该种方法操作简便,不需要在流场中安装测力天平、传感器等复杂的测量装置,不需要对湍流边界层的壁面进行破坏,不会影响湍流边界层壁面附近区域原有的流场条件,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测量平板湍流边界层壁面摩擦阻力的简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边界层 壁面 对数律 壁湍流 近壁区 平板 内尺度 平均速度 物理量 系数
下载PDF
利用微气泡减小平板湍流摩阻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姚琰 罗金玲 +2 位作者 朱坤 伍锐 秦世杰 《气体物理》 2017年第4期29-35,共7页
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研究微气泡减阻的效果.采用高速摄像机对二维平板微气泡湍流边界层进行了定量的可视化观察,用天平测量了平板的摩擦阻力,分析了不同通气量、来流速度、浮力对减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气泡在高Reynolds数(Re=10~6)... 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研究微气泡减阻的效果.采用高速摄像机对二维平板微气泡湍流边界层进行了定量的可视化观察,用天平测量了平板的摩擦阻力,分析了不同通气量、来流速度、浮力对减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气泡在高Reynolds数(Re=10~6)的流动中有效地减小了摩擦阻力,最大减阻率达到36%,证实了微气泡能显著降低平板摩擦阻力,实验结果也表明,随气体流量增加,减阻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泡 平板 湍流边界层 摩擦阻力 减阻
下载PDF
树脂涂层对原油输送管道的壁面减阻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学俊 王丽娟 田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7-61,共5页
考虑到沥青、地蜡、原油与固体壁面间的界面性能 ,在管道内壁涂敷一层低表面能的疏油树脂涂层 ,减小管壁与原油间的相互作用力 ,达到减阻目的。在实验室用改造的旋转粘度计来评价氟的共聚物、硅橡胶、聚酰胺等 13种树脂涂层在沥青、地... 考虑到沥青、地蜡、原油与固体壁面间的界面性能 ,在管道内壁涂敷一层低表面能的疏油树脂涂层 ,减小管壁与原油间的相互作用力 ,达到减阻目的。在实验室用改造的旋转粘度计来评价氟的共聚物、硅橡胶、聚酰胺等 13种树脂涂层在沥青、地蜡、原油中的减阻效果 ,结果表明 ,它们有不同程度的壁面减阻作用。其中具有低表面能的含氟、含硅以及丙烯酸树脂涂层的减阻效果较好 ,在 2 6 .0℃的原油中 ,硅树脂的最大减阻率可达 2 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油管道 树脂涂层 剪应力 降阻 表面摩擦 表面能
下载PDF
柔性壁面湍流减阻机理与多尺度相干结构控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玉春 姜楠 舒玮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2期21-25,共5页
用热膜测速仪以高于对应最小湍流时间尺度的分辨率,精细测量了水槽中刚性壁面和柔性壁面平板湍流边界层不同法向位置流向速度分量的时间序列信号,利用湍流边界层近壁区域的对数律平均速度剖面与壁面摩擦速度、流体粘性系数、壁面摩擦... 用热膜测速仪以高于对应最小湍流时间尺度的分辨率,精细测量了水槽中刚性壁面和柔性壁面平板湍流边界层不同法向位置流向速度分量的时间序列信号,利用湍流边界层近壁区域的对数律平均速度剖面与壁面摩擦速度、流体粘性系数、壁面摩擦切应力等内尺度物理量的关系,在准确测量湍流边界层近壁区域对数律平均速度剖面的基础上,通过非线性迭代求解壁面摩擦速度以及湍流边界层壁面摩擦切应力。结果表明:柔性壁的湍流边界层速度分布在对数律层有所上移,缓冲层增厚,说明柔性壁面具有一定的减阻作用。 利用湍流多尺度局部平均结构函数的概念和多尺度局部平均结构函数的瞬时强度因子、平坦因子检测多尺度相干结构及其间歇性的方法,提取了湍流边界层多尺度相干结构的条件相位平均波形。对比研究了刚性壁面和柔性壁面平板湍流边界层近壁区域多尺度相干结构的条件相位平均波形及其间歇性的统计特征,分析了柔性壁面具有减阻作用的物理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湍流 多尺度相干结构 壁面摩擦阻力 柔性壁 减阻
下载PDF
二维平板湍流边界层减阻研究
9
作者 李克文 连其祥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7-132,共6页
利用一套以位移传感器为主的弹性平衡装置,测量几种不同表面形状设计的平板在充分发展的二维湍流边界层中的减阻效果,并对其减阻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涡破碎器 LEBU(Large Eddy Break-up)和其它减阻装置的形状和布置对表面摩擦阻... 利用一套以位移传感器为主的弹性平衡装置,测量几种不同表面形状设计的平板在充分发展的二维湍流边界层中的减阻效果,并对其减阻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涡破碎器 LEBU(Large Eddy Break-up)和其它减阻装置的形状和布置对表面摩擦阻力有较大影响,在有些设计状态下的平板得到了净减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减阻 附面层 平板 平衡装置
下载PDF
超声速边界层氢气喷注减阻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帅 何国强 秦飞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9-456,共8页
针对带有后向台阶的等截面受限空间,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开展了超声速内流道边界层氢气喷注减阻的研究,分析对比了 2.3Ma,2.8Ma来流条件下等质量氢气喷注、2.8Ma来流条件下氢气以当量比0.03,0.06,0.1喷注后近壁区流动特征以及壁面摩擦阻... 针对带有后向台阶的等截面受限空间,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开展了超声速内流道边界层氢气喷注减阻的研究,分析对比了 2.3Ma,2.8Ma来流条件下等质量氢气喷注、2.8Ma来流条件下氢气以当量比0.03,0.06,0.1喷注后近壁区流动特征以及壁面摩擦阻力的发展。研究表明边界层氢气喷注在 2.3Ma 和2.8Ma来流条件下可以达到13.5 %左右的减阻效果。2.8Ma来流条件下,当量比为0.06 时减阻效果最优,降幅为13.5%。气体的扩散与掺混沿流向逐渐加强,激波与边界层相互作用处掺混会被先加强后抑制,壁面剪应力在该位置伴随密度先降低后反弹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摩阻降幅沿流向也逐渐减弱,最佳的减阻区域内可达到将近60%的减阻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流道 近壁区流动 氢气喷注 摩擦阻力 减阻
下载PDF
斜桩负摩擦及弯曲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征宇 王天慧 +1 位作者 杨剑 程永锋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36,60,共6页
针对软土地区设计桩基础遇到的最普遍问题——负摩擦,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斜桩在超载作用下的负摩擦和下拉力特性。指出由于桩身倾斜,超载不仅引起桩身负摩擦,还产生附加弯矩。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桩身倾斜角度的增加可减小桩身负摩... 针对软土地区设计桩基础遇到的最普遍问题——负摩擦,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斜桩在超载作用下的负摩擦和下拉力特性。指出由于桩身倾斜,超载不仅引起桩身负摩擦,还产生附加弯矩。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桩身倾斜角度的增加可减小桩身负摩擦力和下拉力,桩顶约束时在桩身中部产生较大的弯矩,而桩顶自由时则在桩身下部产生弯矩;桩身下拉力及负摩擦力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地面超载和轴向荷载,在桩顶施加轴向荷载之前先加超载比先施加轴向荷载后再加超载可大幅度减少桩身负摩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桩 负摩擦 下拉力 数值分析
下载PDF
超声速边界层燃烧减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星 冯黎明 +2 位作者 张云天 刘远树 薛瑞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8-447,共10页
超燃冲压发动机流道内摩擦阻力占高超声速飞行器总摩擦阻力的绝大部分,使推力遭受较大损失。研究表明,与其他减阻方式相比,边界层内燃料燃烧的方式可大幅降低壁面摩擦力,然而其诸多的影响因素及其内部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使其减阻机理... 超燃冲压发动机流道内摩擦阻力占高超声速飞行器总摩擦阻力的绝大部分,使推力遭受较大损失。研究表明,与其他减阻方式相比,边界层内燃料燃烧的方式可大幅降低壁面摩擦力,然而其诸多的影响因素及其内部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使其减阻机理至今仍未完全清楚。分别从边界层燃烧减阻基本特性、实验和数值模拟、减阻机理三方面展开当前超声速边界层燃烧减阻技术研究进展的综述。目前,国内外实验研究已经证实了边界层燃烧减阻的有效性,并开展缩比冲压发动机适用性研究,初步形成了将该减阻技术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能力。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释热、激波作用强度以及来流状态参数等真实环境下边界层燃烧减阻的变化规律。但总体而言,国内外对边界层燃烧减阻研究很少,且国外公开实验数据较少,实验研究揭示减阻机理的文章几乎没有,仍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文章在综述的同时,对下一步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边界层燃烧减阻 壁面燃料注入 最优减阻性能
下载PDF
深水中TLP及Spar的粘性阻尼 被引量:4
13
作者 陶龙宾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3,共7页
对深水中TLP及Spar在发生高频垂向谐振“Springing Vibration”时的水动力阻尼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与数值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本文所考虑的参数范围(KC=0.001~1.0,β=89236~435298)内,由于不同的形状阻尼特性,存在着两个不同... 对深水中TLP及Spar在发生高频垂向谐振“Springing Vibration”时的水动力阻尼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与数值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本文所考虑的参数范围(KC=0.001~1.0,β=89236~435298)内,由于不同的形状阻尼特性,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线性和非线性阻尼区域.基于数值计算结果分析,导出了适用于上述两个区域的粘性阻尼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舰船工程 张力腿式平台(TLP) SPRINGING VIBRATION 水动力阻尼 摩擦阻尼 形状阻尼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array of distributed synthetic jets and effect on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被引量:6
14
作者 Lianshan Lu Dong Li +3 位作者 Zhenghong Gao Zhen Cao Yu Bai Jie Zheng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171-1190,I0001,共21页
An array of distributed round synthetic jets was used to control a fully developed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related skin friction drag reduction and mechanisms involved.The control effects wer... An array of distributed round synthetic jets was used to control a fully developed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related skin friction drag reduction and mechanisms involved.The control effects were analyzed by measuring the streamwise velocities using a hot-wire anemometer downstream of the array.A reduction in the skin friction was observed both in the regions downstream of the orifices and in the regions between two adjacent orifices.A statistical analysis with the variable-interval time-averaging(VITA)technique demonstrated a weakened bursting intensity with synthetic jet in the near-wall region.The streamwise vortices were lifted by the upwash effect caused by synthetic jet and induced less low-speed streaks.The control mechanism acted in a way to suppress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reamwise vortices and low-speed streaks and to attenuate the turbulence production in the near-wall region.The forcing frequency was found to be a more relevant parameter when synthetic jet was applied in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flow control.A higher forcing frequency induced a higher reduction in the skin friction.Th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and autocorrelation of the fluctuating velocities showed that the synthetic jets gradually decayed in the streamwise direction,having an effect as far as 34.5 times the displacement thickness that was on the trailing edge of the distributed synthetic jets arr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synthetic jets Flow control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skin friction drag reduction HOT-WIRE
原文传递
超声速内流道摩擦阻力分析及减阻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帅 何国强 +1 位作者 秦飞 魏祥庚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08-919,共12页
针对带有后向台阶的等截面受限空间,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开展了超声速内流道摩擦阻力分析及减阻技术研究。分析对比了飞行马赫数为5、6、6.5及7对应的燃烧室入口条件下相同质量氢气喷注、燃烧对壁面摩擦阻力的影响机制以及不同喷注压力对... 针对带有后向台阶的等截面受限空间,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开展了超声速内流道摩擦阻力分析及减阻技术研究。分析对比了飞行马赫数为5、6、6.5及7对应的燃烧室入口条件下相同质量氢气喷注、燃烧对壁面摩擦阻力的影响机制以及不同喷注压力对喷孔下游壁面剪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等质量的氢气,低速喷注优于高速喷注(507、50.7kPa喷注压力分别得到10%、5%左右的减阻效果)。近壁区燃烧得到接近70%的减阻效果;气流经过突扩结构之后,壁面剪应力呈现规律地不均匀变化,最大差异达100%;剪应力与密度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因此,发动机内流道减阻的关键在于营造近壁区低密度场;稳定、有效的减阻区域发生在靠后方的位置,但由于流动掺混、燃料的燃烧消耗,减阻效果沿流向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速域 超声速内流道 摩擦阻力 边界层燃烧 减阻
原文传递
高填方夯实地基桩侧负摩阻力受力性状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胡瑞庚 时伟 +1 位作者 水伟厚 闫小旗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0-169,共10页
对原为沟壑的场地,经回填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形成高填方地基。对高填方地基采用3000 k N·m能级强夯预处理后,打设钻孔灌注桩,通过在桩身钢筋笼主筋上安装应力计,在桩身截面和桩周土层分别埋设沉降杆、分层沉降仪,测试桩身轴力、桩身... 对原为沟壑的场地,经回填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形成高填方地基。对高填方地基采用3000 k N·m能级强夯预处理后,打设钻孔灌注桩,通过在桩身钢筋笼主筋上安装应力计,在桩身截面和桩周土层分别埋设沉降杆、分层沉降仪,测试桩身轴力、桩身及桩周土层沉降变化情况,得到高填方夯实地基未处理填土层桩侧负摩阻力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未处理填土层桩侧摩阻力沿深度呈现"负-正"变化的现象,随着固结时间的增加,端承桩负摩阻力区段大于摩擦桩。端承桩桩侧土层提供的最大负摩阻力约是摩擦桩的1.18~2.56倍,桩周土层密实度对桩侧最大负摩阻力有影响。采用一阶负指数函数拟合得到桩身下拉荷载预测模型,随着固结时间的增加,作用于桩身的下拉荷载趋于定值,作用于端承桩的下拉荷载比摩擦桩高41.2%~55.4%,从控制负摩阻力角度推导出高填方夯实地基摩擦桩桩长设计计算方法。桩身中性点位置均随固结时间增加而逐渐下移,端承桩中性点深度较摩擦桩平均大0.7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方夯实地基 桩侧负摩阻力 受力性状 下拉荷载 中性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