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kin Microbial Flora and Skin Health 被引量:1
1
作者 Jiang Chunpeng 《China Detergent & Cosmetics》 2019年第1期47-51,共5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searches on human skin microbial flora in the past 50 years, including research methods,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skin microbial flora and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etc. The dynamic relation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searches on human skin microbial flora in the past 50 years, including research methods,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skin microbial flora and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etc.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bial flora and skin health is further discussed. Finally,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the research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This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microbial flora may become the inevitable and necessary future trend of daily chemical products, maximizing the balance between human skin health and beau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MICROBIAL FLORA microflora diversity gene detection skin HEALTH
下载PDF
日粮添加蚕豆皮对湖羊空肠屏障相关基因表达、消化酶活性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静 王钊 +5 位作者 于昊 夏雨婷 李鹏 牛伟强 万永杰 茆达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0,共9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蚕豆皮对湖羊空肠屏障相关基因表达、消化酶活性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方法]30只4月龄体重相近[(27±2.0)kg]的雄性湖羊分为2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CON)和添加30%蚕豆皮日粮(蚕豆皮组,BBS)。预饲...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蚕豆皮对湖羊空肠屏障相关基因表达、消化酶活性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方法]30只4月龄体重相近[(27±2.0)kg]的雄性湖羊分为2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CON)和添加30%蚕豆皮日粮(蚕豆皮组,BBS)。预饲期10 d,正式期50 d。试验结束后采集空肠组织及食糜(n=5),通过RT-qPCR检测黏膜屏障相关基因的表达,生化试剂盒检测消化酶活性,高通量测序分析食糜微生物菌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BS组空肠黏膜细胞连接基因Claudin-1、Occludin、MUC-2和ZO-1,促炎因子IL-6、IL-10和TNF-α mRNA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而IL-1β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2组空肠黏膜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BBS组食糜微生物Shannon、Chao1和Observed_otus指数显著降低(P<0.05);门水平上,BBS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相对丰度和F/B值显著降低(P<0.05);属水平上,BBS组克里斯滕森氏菌R7菌群(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未分类厚壁菌属(Firmicutes_unclassified)、糖单胞菌属(Candidatus_Saccharimonas)、糖酵解菌属(Saccharofermentans)、毛螺科NK3A20菌群(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和聚乙酸菌属(Acetitomaculum)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16S rDNA基因组的PICRUSt 2功能预测结果显示,空肠微生物差异菌群主要富集在三羧酸循环、脂肪酸β氧化、原儿茶酸降解和L-亮氨酸降解通路。[结论]日粮添加30%蚕豆皮可降低空肠黏膜炎症因子IL-1β mRNA表达量,改变空肠食糜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相对丰度,调节肠道发酵环境。研究结果为蚕豆皮在养羊业发展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皮 湖羊 空肠 屏障功能 消化酶活性 微生物菌群
下载PDF
皮肤微生物菌群与特应性皮炎相关性研究进展
3
作者 艾丽皮热·艾克白尔 帕丽达·阿不力孜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23期2880-2884,2891,共6页
特应性皮炎(AD)是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之一,与遗传、皮肤屏障缺陷、宿主免疫反应、变应原敏感性、环境影响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AD的特点是表皮屏障功能紊乱和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目前认为,皮肤微生物组紊乱与AD病程之间存在联... 特应性皮炎(AD)是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之一,与遗传、皮肤屏障缺陷、宿主免疫反应、变应原敏感性、环境影响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AD的特点是表皮屏障功能紊乱和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目前认为,皮肤微生物组紊乱与AD病程之间存在联系。通常,细菌和病毒感染存在于AD患者的湿疹样病变中,并明显加重症状。皮肤微生物菌群和细菌生物膜会对皮肤屏障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导致AD的发作和恶化。以皮肤屏障为目标的局部治疗有助于更深入地开发新微生物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微生物菌群 皮肤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鸭皮中耐热菌群 被引量:2
4
作者 海丹 乔明武 +3 位作者 宋莲军 沈玥 孟静南 黄现青 《肉类研究》 2022年第5期1-6,共6页
鸭皮作为肉制品中常用的添加原料,其在不同热杀菌处理状态下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非常重要。将鸭皮分别在60、70、80、90、100、110、120℃条件下热处理后25℃恒温放置1周,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鸭皮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60℃热处理的... 鸭皮作为肉制品中常用的添加原料,其在不同热杀菌处理状态下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非常重要。将鸭皮分别在60、70、80、90、100、110、120℃条件下热处理后25℃恒温放置1周,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鸭皮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60℃热处理的鸭皮中主要菌属为假单胞菌属(33.52%)和不动杆菌属(18.55%),70℃热处理的鸭皮中主要菌属为不动杆菌属(18.46%)、狭义厌氧梭菌属18(12.41%)、变形杆菌属(11.04%)、假单胞菌属(10.17%)、狭义厌氧梭菌属7(8.62%),80、90℃热处理的鸭皮中优势菌属为狭义厌氧梭菌属18,相对丰度分别为63.04%和84.11%,100℃热处理组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49.50%)、狭义厌氧梭菌属18(29.19%)和厌氧杆菌属(17.20%),110℃热处理组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99.23%),120℃热处理组优势菌属为狭义厌氧梭菌属18(52.41%)、芽孢杆菌属(33.07%)和狭义厌氧梭菌属7(12.23%);样品聚类和β-多样性分析表明,温度对鸭皮中的细菌群落组成和丰度差异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皮 细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热处理温度 优势菌群
下载PDF
皮肤微生物菌群及皮肤健康关系研究进展
5
作者 姜春鹏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43-46,共4页
论述了过去50多年的人体皮肤微生物菌群研究,包括研究方法,人体皮肤微生物菌群特征,关键影响因素等。进一步讨论了微生物菌群和皮肤健康之间的动态关系。最后提出未来的潜在应用,指出微生物菌群可能成为未来日化产品的必然,必要趋势,最... 论述了过去50多年的人体皮肤微生物菌群研究,包括研究方法,人体皮肤微生物菌群特征,关键影响因素等。进一步讨论了微生物菌群和皮肤健康之间的动态关系。最后提出未来的潜在应用,指出微生物菌群可能成为未来日化产品的必然,必要趋势,最大程度均衡人体皮肤健康美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微生物菌群 菌群多样性 基因检测 皮肤健康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测序探讨特应性皮炎湿证特征与皮肤菌群的相关性
6
作者 林颖 刘颖瑶 +5 位作者 张彩云 郑敏玲 罗晓晴 董雷 刘俊峰 屈平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504-5509,共6页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湿证特征与皮肤菌群的相关性,为提高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和探索AD治疗的新策略、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皮肤科就诊的24例AD患者以及33名健康人进行肘部的皮肤样本采集。提取样本D...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湿证特征与皮肤菌群的相关性,为提高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和探索AD治疗的新策略、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皮肤科就诊的24例AD患者以及33名健康人进行肘部的皮肤样本采集。提取样本DNA,对细菌16S rRNA基因V4区进行扩增,Illumina Miseq2平台进行序列测定。Qiime 2(v2020.2.0)软件按照99%的相似水平对测序序列进行OTU聚类分析和比对注释、LefSe(LDA Effect Size)分析和Metastats差异分析,并采用统计软件Stata 13.1分析样本在属水平上的差异。按《中医湿证评估量表》对所有湿证条目进行评分,剔除2名湿证信息不全或模糊的健康人,分为湿证和非湿证,分析AD的湿证特征以及湿证与非湿证的皮肤微生态结构差异。结果:AD组湿证9例,非湿证15例,健康组湿证4名,非湿证27名,AD组湿证比例显著大于健康组(P=0.013)。AD患者出现湿证条目频率最高的是倦怠思睡和舌苔厚腻,其次为面色秽浊如有污垢、面部/头发油腻、口黏腻、渴不欲饮水。AD湿证组的显著物种是葡萄球菌属;AD非湿证组的显著物种是双歧杆菌属和甲基杆菌属;健康湿证组的显著物种是金黄杆菌属;健康非湿证组的显著物种是不动杆菌属、短波单胞菌属等。湿证和非湿证组间有显著差异的优势菌属为棒状杆菌属(P=0.038)、不动杆菌属(P=0.037)、金黄杆菌属(P=0.013)。AD湿证组和AD非湿证组差异较明显的优势菌属为不动杆菌属(P=0.095)、短波单胞菌属(P=0.0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非湿证组和健康非湿证组组间差异较明显的优势菌属为短波单胞菌属(P=0.00048)、莫拉菌属(P=0.022)、副球菌属(P=0.0013)、皮肤杆菌属(P=0.015)、葡萄球菌属(P=0.0000042)。结论:湿证是AD发病以及病情加重的主要证候,皮肤菌群的改变可能作为湿证症状的客观评价指标以及中药治疗的靶点,值得关注和进一步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湿证 皮肤菌群 16S rRNA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