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Two-Dimensional Mathematical Model to Analyze Thermal Variations in Skin and Subcutaneous Tissue Region of Human Limb during Surgical Wound Healing
1
作者 Namrata Gupta Madhvi Shakya 《Applied Mathematics》 2016年第2期145-158,共14页
During wound healing, the metabolic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each phase must occur in the proper sequence, at a specific time, and continue for a specific duration at an optimal intensity. Any disturbance in appropria... During wound healing, the metabolic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each phase must occur in the proper sequence, at a specific time, and continue for a specific duration at an optimal intensity. Any disturbance in appropriate thermal environment may complicate the wound healing process and may give rise to wound infection. In the presented paper a transient state two-dimensional mathematical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o analyse thermal variations in skin and subcutaneous tissue (SST) region of human limb. Due to circular shape of human limb,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in polar coordinates. The domain of the study consists of two types of tissues: abnormal tissues and normal tissues. The post surgery peripheral tissue of human limb during healing time is considered as abnormal tissues. The effect of variable density of blood vessels in dermal layer of both tissues on the physical and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is incorporated in the model. The effect of healing on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abnormal tissue is incorporated by considering the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to be function of time “t”.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limatic conditions is considered in the model.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variable core temperature due to anatomy of arteries and variable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in dermal layer of peripheral region, the well known Pennes’ bio heat equation is used to analyse the time-dependen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both normal and abnormal tissues. Comparison between temperature profiles of both normal and abnormal tissue has been done using finite element approach with bilinear shape functions in polar coordinates. A computer program in MATLAB has been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Heat Equation Surgical Wound Healing Finite Element Technique Crank-Nicolson Method skin and Subcutaneous Tissue region
下载PDF
The Effects of Regional Climate and Aging on Seasonal Variations in Chinese Women’s Skin Characteristics
2
作者 Eunjoo Kim Jiyeon Han +6 位作者 Hyeokgon Park Minah Kim Beomjoon Kim Jaeho Yeon Liu Wei Lai Wei Haekwang Lee 《Journal of Cosmetics, Dermatological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17年第2期164-172,共9页
OBJECTIVES: Skin characteristics change depending o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such as UV,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But the research how to affect the regional climate, age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n the skin condition... OBJECTIVES: Skin characteristics change depending o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such as UV,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But the research how to affect the regional climate, age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n the skin conditions was not well studied. Therefore, we investigated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skin by comparing Beijing women and Guangzhou women by age groups. METHODS: 440 healthy Chinese women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The skin hydration, sebum secretion, TEWL and skin pH were measured on the cheek front. All the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age, season and region. RESULTS: The skin hydration in Beijing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uangzhou 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during winter than summer. The sebum secretion in their 20s and 30s was significantly high in summer in both regions, and this phenomenon was more remarkable in Guangzhou (p CONCLUSIONS: Skin hydration and barrier function decreased more during a cold, dry winter than summer. The barrier dysfunctions such as an increase in TEWL and pH occurred more commonly in old age groups. The great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ummer and winter climates, the greater damage to skin barrier and skin hydration. The sebum secretion was more affected by hot, humid summers. Further, the aged skin was influenced by seasonal variation except for sebum secre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SONAL Variation regional CLIMATE Age Chinese skin skin BARRIER
下载PDF
Labeling Algorithm for Face Detection Using Skin and Hair Characteristics 被引量:1
3
作者 Pouya Ghofrani Zahra Neshat Hassan Aghaeinia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2期135-141,共7页
This research presents an algorithm for face detection based on color images using three main components: skin color characteristics, hair color characteristics, and a decision structure which converts the obtained i... This research presents an algorithm for face detection based on color images using three main components: skin color characteristics, hair color characteristics, and a decision structure which converts the obtained information from skin and hair regions to labels for identifying the object dependencies and rejecting many of the incorrect decisions. Here we use face color characteristics that have a good resistance against the face rotations and expressions. This algorithm is also capable of being combined with other methods of face recognition in each stage to improve the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ge detection hair region LABEL object dependencies skin region threshold.
下载PDF
多尺度和边界融合的皮肤病变区域分割网络
4
作者 王国凯 张翔 王顺芳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26-1837,共12页
皮肤病变区域的准确分割是临床诊断分析的关键一步。针对现有网络在皮肤病变区域存在尺寸大小多变、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和病变区域被遮挡的情况导致的分割效果不佳问题,在U-Net的基础上改进了原有结构,提出了一种用于皮肤病变区域分... 皮肤病变区域的准确分割是临床诊断分析的关键一步。针对现有网络在皮肤病变区域存在尺寸大小多变、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和病变区域被遮挡的情况导致的分割效果不佳问题,在U-Net的基础上改进了原有结构,提出了一种用于皮肤病变区域分割的多尺度和边界融合网络(MSBF-Net)。首先,提出了分裂池化(SplitPool)模块,在缩小图像分辨率的同时有效地解决了空间信息丢失的问题。其次,提出了全尺度特征融合(FSFF)模块,有效地解决了以往方法仅将深层特征向浅层特征融合,而忽略了更浅层特征中的细节信息对网络分割决策的贡献问题。同时,重新设计了U-Net原有的跳跃连接,为解码器提供了更丰富的上下文信息。最后,提出了用于增强网络对边界特征学习能力的子路径,并引入边界融合(BF)模块将主路径和子路径的预测结果进行融合,有效地解决了病变区域形状不规则和边界模糊问题。在ISIC2018数据集上,Dice和JI分别达到了90.12%和83.61%,比基线网络分别提高了1.13个百分点和1.62个百分点;在PH2数据集上,Dice和JI分别达到了94.72%和90.18%,比基线网络分别提高了1.49个百分点和2.17个百分点。实验结果表明,MSBFNet显著提升了皮肤病变区域分割的精确度,并在多个指标上超过了现有的先进方法,进一步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变区域分割 跳跃连接 边界特征 特征融合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修复踝后区跟腱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廖晓霜 曾李 杨波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7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human acellular dermal mantrix,HADM)联合自体薄层皮修复踝后区跟腱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收治踝... 目的探讨应用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human acellular dermal mantrix,HADM)联合自体薄层皮修复踝后区跟腱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收治踝后区跟腱外露皮肤软组织患者10例,其中女3例、男7例;年龄42~75岁,平均56岁,病程1~3个月,平均1.3个月。踝后区跟腱外露彻底清创,多期负压封闭引流术培养创基,清创后遗留创面面积为4.3 cm×4.2 cm~9.0 cm×5.0 cm。使用HADM联合自体皮复合移植修复创面,术后植皮区采用负压封闭吸引,取皮区均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术后7 d观察植皮区成活情况,术后14 d观察取皮区创面愈合情况。术后随访时观察患者踝后区外观、瘢痕增生情况、活动情况、皮片收缩情况。结果术后7天所有皮片存活良好。术后14 d所有供区创面愈合情况良好。术后3~6个月随访时,踝后区皮片无收缩,未见明显瘢痕增生,外观不臃肿,活动不受限。结论针对踝后区跟腱外露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修复创面,手术操作简便,术后踝后区外观及功能成功重建,活动不受限,局部皮片均无收缩,修复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异体真皮 踝后区 自体薄层皮 创面修复 跟腱
下载PDF
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结合个性化皮瓣护理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皮瓣移植术后的应用
6
作者 李阳 高阁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3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结合个性化皮瓣护理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皮瓣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20.9~2023.9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皮瓣移植术后患者9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结合个性化皮瓣护理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皮瓣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20.9~2023.9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皮瓣移植术后患者9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结合个性化皮瓣护理)各45例,对照分析两组干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满意度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结合个性化皮瓣护理用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皮瓣移植术后患者护理中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伊适应模式 个性化皮瓣护理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皮瓣移植术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不同性别、年龄和发病部位聚集效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梅雪岭 王莉 +1 位作者 张蕊娜 李邻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8-465,共8页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发病情况以及不同性别、发病年龄和部位的聚集效应。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13个城市31所三级医院皮肤科就诊的湿疹患者,回顾性分析5 953例湿疹患者的资料,其中AD患者964例。...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发病情况以及不同性别、发病年龄和部位的聚集效应。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13个城市31所三级医院皮肤科就诊的湿疹患者,回顾性分析5 953例湿疹患者的资料,其中AD患者964例。通过对性别、年龄和部位的AD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和总结AD发病的聚集效应。结果5 953例湿疹患者中,AD共964例,占16.19%。男性与女性患者间AD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患者间年龄因素未见明显影响(P>0.05)。婴儿期(<3岁)和儿童期(3岁≤年龄<12岁)比例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婴幼儿(<3岁组)71例患者中70例为头面眼睑,而老年(≥61岁组)以四肢伸侧为主。低年龄(<24岁)患者发病部位为头面眼睑的占比高于其他年龄组;24≤年龄<41岁患者足-四肢伸侧、躯干-手-四肢伸侧、项颈-躯干的占比高于其他年龄组;24岁以上患者四肢伸侧占比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964例患者中,发病部位为四肢伸侧最多(50.10%),其次为头面眼睑(41.08%);前10位的发病部位共有583例患者,占60.48%;发病部位个数平均为(2.07±1.12)个,1个和2个发病部位分别占35.06%和37.66%。1个发病部位患者以头面眼睑和四肢伸侧为主(共占71.01%),双部位发病患者以足-四肢伸侧、头面眼睑-项颈、躯干-四肢伸侧为主。女性发病部位为足-四肢伸侧和项颈-躯干的比例高于男性(P<0.001),男性躯干-四肢伸侧和肘窝膝窝-项颈的比例高于女性(P<0.001)。低年龄组(<24岁)患者发病部位为头面眼睑的占比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1),24岁≤年龄<41岁患者足-四肢伸侧、躯干-手-四肢伸侧、项颈-躯干的占比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1),24岁以上年龄组四肢伸侧占比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1)。结论性别对于不同年龄患者AD发病情况并无显著影响;年龄具有明显“聚集效应”,好发于婴儿期(<3岁)和儿童期(3岁≤年龄<12岁);发病部位具有一定“聚集效应”,尤其是不同年龄患者的发病部位存在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性别 年龄 部位 聚集效应
下载PDF
大面积腰臀后部撕脱伤的治疗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宁 姜英令 +4 位作者 孙树 王玉山 刘晓红 谭策 邵亮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66-369,共4页
目的通过对典型病例的研究,提高大面积腰臀后部撕脱伤的诊治水平,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对7例大面积腰臀后部撕脱伤患者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在维持机体状态稳定后,采用手术植皮、撕脱皮肤反取皮和原位缝合及负... 目的通过对典型病例的研究,提高大面积腰臀后部撕脱伤的诊治水平,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对7例大面积腰臀后部撕脱伤患者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在维持机体状态稳定后,采用手术植皮、撕脱皮肤反取皮和原位缝合及负压吸引等方法进行治疗。并分析研究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总结治疗方法。结果原位缝合的7例患者及其中2例患者的部分创面行反取植皮后,其皮片成活率约90%。术后随访7例患者1年,死亡1例,存活6例。结论大面积腰臀后部撕脱伤病情复杂,应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案。早期创面和撕脱皮肤血液循环的判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是临床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撕脱伤 腰部 臀部 皮肤移植 负压引流
下载PDF
复杂背景下视频序列中的人脸定位算法 被引量:3
9
作者 蓝章礼 曹建秋 梁爽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5-257,279,共4页
视频序列中的人脸定位是利用视频图像进行人脸识别的关键技术。为提高视频序列中人脸定位的准确性,通过分析彩色视频序列中的人脸特点,提出一种采用背景去除、肤色区域探测、水平亮度投影和垂直梯度运算、特征点拟合等人脸模板特征的方... 视频序列中的人脸定位是利用视频图像进行人脸识别的关键技术。为提高视频序列中人脸定位的准确性,通过分析彩色视频序列中的人脸特点,提出一种采用背景去除、肤色区域探测、水平亮度投影和垂直梯度运算、特征点拟合等人脸模板特征的方法,对视频序列中的人脸进行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定位的人脸能够满足实际应用,已利用本方法开发了人脸门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定位 视频序列 背景去除 肤色区域 人脸模板
下载PDF
皮部引流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卫华 张佳乐 蔡遥遥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通过与常规针刺手法比较,观察皮部引流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皮部组和针刺组,每组各42例。皮部组给予皮部引流法治疗,包括:刮痧、刺血联合"工"字型针刺法(风池... 【目的】通过与常规针刺手法比较,观察皮部引流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皮部组和针刺组,每组各42例。皮部组给予皮部引流法治疗,包括:刮痧、刺血联合"工"字型针刺法(风池透风府、C3~C6棘突下、大椎穴、肩中俞、肩外俞),针刺组给予普通针刺(取局部阿是穴、颈夹脊为主穴,配天柱、大椎、后溪)治疗,2组均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的缓解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2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数,比较2组的总体疗效及安全性,并随访观察其复发率。【结果】(1)疗效方面,皮部组和针刺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和83.3%,皮部组的疗效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的压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活动度改善时间比较,皮部组均明显短于针刺组(P<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皮部组对VAS评分的降低作用优于针刺组(P<0.05)。(4)治疗后2个月随访,皮部组的复发率为17.6%,针刺组为38.1%,皮部组的复发率低于针刺组(P<0.05)。(5)安全性评价: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皮部引流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皮部引流法 刮痧 刺血疗法 “工”字型针刺法
下载PDF
皮部引流法联合散偏汤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佳乐 陈卫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观察皮部引流法联合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针刺组各45例,针药组给予皮部引流法联合口服散偏汤治疗,针刺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7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1)治疗... 【目的】观察皮部引流法联合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针刺组各45例,针药组给予皮部引流法联合口服散偏汤治疗,针刺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7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1)治疗后,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5.6%,针刺组为82.2%,针药组疗效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针药组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部引流法联合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偏汤 皮部引流法 偏头痛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及组织缺损修复探讨 被引量:28
12
作者 宋维铭 王佳琦 +4 位作者 郭鑫 王逢贤 房林 于红敏 刘晓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和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经验。方法:1991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56例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组织缺损根据患者情况分别采用原位缝合12例、皮片移植8例、局部皮瓣25例、邻位皮瓣9例和远位皮瓣2例... 目的:探讨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和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经验。方法:1991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56例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组织缺损根据患者情况分别采用原位缝合12例、皮片移植8例、局部皮瓣25例、邻位皮瓣9例和远位皮瓣2例修复。结果:本组56例,除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经换药治疗伤口II期愈合外,其余皮瓣及植皮均成活,供区均I期愈合。38例患者获随访1~6年,1例复发;复发病例为植皮治疗的鳞状细胞癌患者于术后1年复发,经再次手术扩大切除后采用皮瓣移位修复,随访3年未再复发;随访患者均存活良好,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彻底切除、及时修复、杜绝复发及取得良好的外观和功能效果是治疗的关键所在。修复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头面部美学单位或亚单位原理遵循由简至繁的原则,尽可能兼顾缺损区域外形和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 皮肤恶性肿瘤 修复 皮瓣 植皮
下载PDF
不同产地蟾皮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段林瑞 张笑恺 +2 位作者 曹蔚 谢艳华 王四旺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对10批不同来源的蟾皮药材进行比较分析,建立蟾皮药材的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材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通过计算机辅助相似性评价系统对HPLC指纹图谱进行处理和分析,结合相似度计算对药材进行比较。... 目的:对10批不同来源的蟾皮药材进行比较分析,建立蟾皮药材的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材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通过计算机辅助相似性评价系统对HPLC指纹图谱进行处理和分析,结合相似度计算对药材进行比较。结果:①建立了蟾皮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确定了29个峰构成蟾皮药材的指纹特征,其中9个吸收峰与已知9种蟾毒配基类标准品相对应;②10个不同来源的蟾皮药材相对保留时间相似度较高,均在0.99以上,但其相对峰面积相似度较低。结论:①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其指纹图谱可用于蟾皮的鉴别和质量控制;②不同产地蟾皮药材在主要成分的构成上基本稳定,但各成分的含量却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皮 不同产地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基于高斯混和模型与Blob分析的人手定位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瑜慧 吴江梅 +1 位作者 孙莹 刘海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9371-9374,9385,共5页
在基于机器视觉的手势识别研究中,手势分割与定位是关键技术。在分析肤色的颜色特征和人手运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视频图像序列中实现手势分割和定位的算法。首先结合肤色检测技术和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运动目标检测技术,获得了... 在基于机器视觉的手势识别研究中,手势分割与定位是关键技术。在分析肤色的颜色特征和人手运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视频图像序列中实现手势分割和定位的算法。首先结合肤色检测技术和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运动目标检测技术,获得了图像序列的初始手势区域;之后利用Blob技术实现了最终手势的分割和定位。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分割和定位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肤色区域检测 手势分割 高斯混合模型 BLOB分析
下载PDF
基于图像内容及底层特征的敏感图像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峰 荆涛 +1 位作者 王士林 李生红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0-965,共6页
内容安全是信息安全领域中的一个新兴且重要的研究方向。敏感图像分析与监控是该方向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近年来愈来愈受到关注。然而,由于其研究起步较晚且图像本身所具有的复杂多样性,相对来说,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且性能上也... 内容安全是信息安全领域中的一个新兴且重要的研究方向。敏感图像分析与监控是该方向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近年来愈来愈受到关注。然而,由于其研究起步较晚且图像本身所具有的复杂多样性,相对来说,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且性能上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敏感图像分析检测方法。该方法从基于图像内容分析和基于图像底层特征分析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检测,在基于内容分析方面,通过分析图像是否含有大量的皮肤区域来初步检测敏感图像;在基于图像底层特征分析方面,通过颜色直方图矢量和颜色聚合矢量提取图像的颜色及空间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利用SVM进行分类,从而实现敏感图像的初步检测;最后,对上述两方面的初步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决,实现敏感图像的最终检测。仿真实验结果出示了该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情图像检测 人体皮肤区域 颜色直方图矢量 颜色聚合矢量 图像底层特征
下载PDF
鲜红斑痣光谱测定系统与临床实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友全 王亚利 +2 位作者 范世福 张丽 顾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39-1242,共4页
对进行激光治疗的鲜红斑痣患者的皮肤进行光谱定量分析,有利于正确分析患者病变皮肤的光学特性、调整手术设备的工作参数和提高激光治疗的效果。基于对鲜红斑痣形成机理分析及激光临床治疗过程观察,文章建立了一套自动数据采集和分析的... 对进行激光治疗的鲜红斑痣患者的皮肤进行光谱定量分析,有利于正确分析患者病变皮肤的光学特性、调整手术设备的工作参数和提高激光治疗的效果。基于对鲜红斑痣形成机理分析及激光临床治疗过程观察,文章建立了一套自动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光谱系统,可以用于测定鲜红斑痣皮肤微区在380~780nm范围内的光谱,光谱分辨率为1nm。实验可测定不同年龄、不同色素痣的光谱曲线,分析并讨论了影响系统工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红斑痣 光谱 激光治疗 皮肤微区
下载PDF
基于人脸特征和AdaBoost算法的多姿态人脸检测 被引量:23
17
作者 阮锦新 尹俊勋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67-970,共4页
基于人脸特征和AdaBoost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的多姿态人脸检测算法。首先利用肤色特征快速排除绝大部分背景区域,然后在肤色区域中搜索眼睛和嘴巴区域,根据眼睛和嘴巴区域的几何特征所确定的人脸方向分割出大致正向的人脸候选区域,最后利... 基于人脸特征和AdaBoost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的多姿态人脸检测算法。首先利用肤色特征快速排除绝大部分背景区域,然后在肤色区域中搜索眼睛和嘴巴区域,根据眼睛和嘴巴区域的几何特征所确定的人脸方向分割出大致正向的人脸候选区域,最后利用AdaBoost算法对候选区域进行分类。实验表明,算法能实现多姿态人脸的快速检测,而且对脸部表情和遮挡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检测 多姿态 肤色区域 人脸特征 ADABOOST算法 Harr-like特征
下载PDF
面向视频监控的快速多人脸检测与分割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红 石峰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2-257,共6页
在人脸检测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背景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和人脸结构知识的多人脸快速自动检测算法。该算法综合了图像中的运动和肤色信息,并利用相关的先验知识得到人脸候选区域。提出了一种简单、快速的区域分割算法:... 在人脸检测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背景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和人脸结构知识的多人脸快速自动检测算法。该算法综合了图像中的运动和肤色信息,并利用相关的先验知识得到人脸候选区域。提出了一种简单、快速的区域分割算法:中点导引生长算法,该算法可以有效地将候选人脸区域用矩形分割表示;最后对每一个候选区域根据人脸形状信息和特征进行验证。实验证明该算法检测速度快、效率高,是一种建立实时视频监控系统的实用方法,可以作为人脸跟踪研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视频监控 人脸检测 区域分割 人脸验证
下载PDF
基于肤色分割、区域分析和模板分布的人脸检测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敬利 王志强 +1 位作者 陈加忠 余胜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61-64,155,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肤色分割、区域分析和模板分布的彩色图像人脸检测算法。首先对输入的彩色图像利用混合高斯模型和亮度模型进行分割,然后根据人脸五官的结构特征对得到的区域进一步分析处理,获得所有可能的候选人脸。接着构造了一种基于... 提出了一种基于肤色分割、区域分析和模板分布的彩色图像人脸检测算法。首先对输入的彩色图像利用混合高斯模型和亮度模型进行分割,然后根据人脸五官的结构特征对得到的区域进一步分析处理,获得所有可能的候选人脸。接着构造了一种基于双眼和人脸模板的概率模型并利用其对候选人脸进行最终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算法具有较高的检测正确率和自适应能力;同时具有快速的检测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检测 肤色分割 区域分析 模板分布
下载PDF
表皮材料在体育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 被引量:9
20
作者 喻汝青 李论 《南方建筑》 2017年第4期72-78,共7页
文章以体育建筑的设计实践为背景,分析了表皮材料在体育建筑创作过程中与地域性的关联。在地域主义的基础之上,从生态、人文、形态等多个视角研究体育建筑的地域性实践,梳理表皮材料在体育建筑中的表达手段、理念和方式。最后归纳总结... 文章以体育建筑的设计实践为背景,分析了表皮材料在体育建筑创作过程中与地域性的关联。在地域主义的基础之上,从生态、人文、形态等多个视角研究体育建筑的地域性实践,梳理表皮材料在体育建筑中的表达手段、理念和方式。最后归纳总结了表皮材料在体育建筑的地域性表达中的选材手法和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材料 地域性 体育建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