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肤切口前路开眶术治疗眼眶深部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马红利 李世洋 +3 位作者 李红梅 刘雪雁 张小牛 朱蕊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肤切口前路开眶摘除眼眶深部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经皮肤切口前路开眶摘除直径大于2 cm眼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25例(25只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 目的探讨经皮肤切口前路开眶摘除眼眶深部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经皮肤切口前路开眶摘除直径大于2 cm眼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25例(25只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眼球突出度改善情况。结果25例(25只眼)患者的肿瘤均顺利摘除。术中无大出血,术后除3只眼出现永久性瞳孔散大,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1眼复发。术后1、3、6个月BCVA分别为0.55±0.32、0.58±0.35、0.59±0.33,比术前0.37±0.16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各时间点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眼球突出度分别为(15.36±3.74)mm、(13.12±1.05)mm、(13.07±1.16)mm,比术前(19.75±2.22)mm明显变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相比有所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肤切口前路开眶无需切开眼眶骨壁就可以摘除眼眶深部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眼眶 肌锥内 皮肤切口 手术
下载PDF
小鼠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模型建立及右美托咪定对其疼痛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吴绪才 高子军 +1 位作者 肖莉 董补怀 《西部医学》 2021年第3期374-377,共4页
目的探讨小鼠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右美托咪定对小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取22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皮肤/肌肉只切开不牵拉)和实验组(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每组各11只。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7、1... 目的探讨小鼠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右美托咪定对小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取22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皮肤/肌肉只切开不牵拉)和实验组(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每组各11只。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7、10、14和21 d,通过疼痛行为学检测小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以评价是否造模成功。另选取48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造模方法与上述相同,于术前1 d时行机械痛阈值测试,随后实验组均于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和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0.50、2、10μg/kg),观察药物对模型小鼠触诱发痛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实验组术后1 d开始机械痛阈值显著降低,且持续至术后10 d,随后升高直至术后21 d时恢复术前水平(P<0.05);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热缩足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腹腔注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前后机械痛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0、2μg/kg)30 min后机械痛阈值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0μg/kg)30 min后机械痛阈值明显高于给药前(P<0.05)。结论小鼠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构建持续性术后疼痛的模型简单方便、安全有效、稳定可行,且通过右美托咪定干预可有效减轻模型小鼠触诱发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持续性术后疼痛 疼痛行为学 皮肤/肌肉切口牵拉
下载PDF
临时回肠造口回纳前造口周围皮肤预消毒对术后伤口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木兰 甄莉 +2 位作者 秦芳 李雅男 龚立红 《循证护理》 2020年第9期948-951,共4页
[目的]探讨临时回肠造口回纳术前2 h造口周围皮肤预消毒对病人术后伤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随机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术后3~6个月、需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的80例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术前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临时回肠造口回纳术前2 h造口周围皮肤预消毒对病人术后伤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随机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术后3~6个月、需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的80例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术前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术前常规护理+造口周围皮肤预消毒(采用2%葡萄糖氯己定),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率、住院天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感染率及红肿、疼痛及脓性渗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2 h使用2%葡萄糖氯己定消毒液对造口周围皮肤进行皮肤预消毒,可有效降低临时造口回纳术后伤口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口回纳 切口感染 葡萄糖氯己定 皮肤消毒 护理
下载PDF
眉下切口眼轮匝肌切断再固定术在眉眼一体化美学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文华 白杰灵 +1 位作者 陈希 杨娇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眉下切口眼轮匝肌切断再固定在眉眼一体化美学矫治中的应用技巧及美学效果。方法:分析笔者科室256例眉下切口提眉眉眼一体化美学矫治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130例采用传统眉下切口提眉术(对照组),126例采用眉下... 目的:探讨眉下切口眼轮匝肌切断再固定在眉眼一体化美学矫治中的应用技巧及美学效果。方法:分析笔者科室256例眉下切口提眉眉眼一体化美学矫治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130例采用传统眉下切口提眉术(对照组),126例采用眉下切口眼轮匝肌切断再固定术(实验组)。采用EVA3D相机采集图像,测量眉峰到睑缘的距离变化;METLAB软件测量睑裂宽度变化;眉尾到外眦水平线变化;VISIA测量“鱼尾纹”、上睑皱纹的数量变化。结果:本组256例就医者随访6~1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肿、感染及瘢痕增生等并发症发生,所有就医者对手术效果满意。实验组眉部提升眉部提升距离,眉毛形状改善程度,眉眼一体化美学矫治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眉下切口眼轮匝肌切断再固定技术在眉眼一体化美学矫治的应用效果显著。该方法创伤小、瘢痕不明显,不破坏眉毛正常生理结构及功能,使眉,眼在静态和动态更加符合美学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眉下切口眼轮匝肌切断再固定 眉眼一体化美学矫治 上睑皮肤松弛 “鱼尾纹” 眉下垂
下载PDF
1例切口中造口感染致造口皮肤黏膜完全分离伴造口回缩的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5
作者 林雅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23期199-201,共3页
总结1例切口中造口感染致造口皮肤黏膜完全分离伴造口回缩的患者的护理经验,对患者进行全身、局部伤口的评估,应用湿性愈合理论,采取心理护理、造口皮肤黏膜完全分离护理、指导饮食护理,解决该患者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和切口感染的问题。最... 总结1例切口中造口感染致造口皮肤黏膜完全分离伴造口回缩的患者的护理经验,对患者进行全身、局部伤口的评估,应用湿性愈合理论,采取心理护理、造口皮肤黏膜完全分离护理、指导饮食护理,解决该患者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和切口感染的问题。最终,患者切口愈合,造口与周围皮肤粘贴紧密,造口乳头与周围皮肤平齐,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造口 切口感染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 造口回缩 湿性愈合理论
下载PDF
眉下切口眼轮匝肌悬吊术结合改良提眉术对上睑皮肤松弛患者美学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朱立群 江彩萍 郑婳彦 《中国医疗美容》 2020年第10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眉下切口眼轮匝肌悬吊术结合改良提眉术对上睑皮肤松弛患者美学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7例上睑皮肤松弛患者,均采用眉下切口眼轮匝肌悬吊术结合改良提眉术治疗,对手术效果及美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 目的探讨眉下切口眼轮匝肌悬吊术结合改良提眉术对上睑皮肤松弛患者美学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7例上睑皮肤松弛患者,均采用眉下切口眼轮匝肌悬吊术结合改良提眉术治疗,对手术效果及美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的上睑皮肤松弛评分、上睑功能评分、重睑形态评分、鱼尾纹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美学评分明显较术前高(P<0.05);术后非常满意48例(62.34%),满意27例(35.06%),不满意2例(2.60%),满意率为97.40%(75/77)。结论眉下切口眼轮匝肌悬吊术结合改良提眉术可有效上睑皮肤松弛患者上睑皮肤状态,获得较好的美学效果,且患者满意率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眉下切口眼轮匝肌悬吊术 改良提眉术 上睑皮肤松弛 美学评分
下载PDF
脊髓背角神经元STAT3/SDF-1信号通路在大鼠术后慢性疼痛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扬 张璎 +2 位作者 张海良 李静 孙文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845-2850,共6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脊髓背角神经元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信号通路在大鼠形成术后慢性疼痛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皮肤肌肉切口牵拉(SMIR)术后慢性疼痛模型,鞘内用或不用SDF-1中和性抗体antiSDF-...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脊髓背角神经元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信号通路在大鼠形成术后慢性疼痛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皮肤肌肉切口牵拉(SMIR)术后慢性疼痛模型,鞘内用或不用SDF-1中和性抗体antiSDF-1与STAT3抑制剂S3I-201,观察术前及术后不同时点手术同侧机械性撤足阈值,脊髓背角SDF-1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达水平及细胞定位。另外,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检测STAT3与SDF-1启动子的相互作用。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第5、10、20天大鼠机械性撤足反射阈值显著降低,伴有脊髓背角神经元SDF-1和p-STAT3表达上调,且均与Neun阳性神经元共染。antiSDF-1和S3I-201预处理均可缓解SMIR术后机械性撤足阈值改变,S3I-201还降低术后SDF-1转录和翻译的上调。SMIR术后增加脊髓背角STAT3与SDF-1启动子结合。结论 SMIR可能通过增强脊髓背角STAT3向SDF-1基因启动子的募集,上调SDF-1的表达,从而促进了机械性痛觉过敏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肌肉切口牵拉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术后慢性疼痛
下载PDF
腮腺肿瘤不同切口及路径的手术效果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石福民 顾占国 +3 位作者 翟健 赵西凤 郭淑芬 赵艳茹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059-1062,1069,共5页
目的比较传统"S"形切口皮瓣转移修复术与改良"S"形切口腮腺筋膜缝合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74例腮腺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比较传统"S"形切口皮瓣转移修复术与改良"S"形切口腮腺筋膜缝合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74例腮腺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S"形切口及皮瓣转移修复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S"形切口及腮腺筋膜缝合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术后切口外观的满意度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暂时性面瘫、耳颞神经综合征(Frey's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对手术切口外观的满意度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整体满意度达到10分的患者比例(38.1%)明显高于对照组(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形切口及腮腺筋膜缝合术治疗腮腺肿瘤较之"S"形切口皮瓣转移修复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皮瓣转移修复 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 改良“S”形切口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眶隔筋膜瓣结合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及对屈光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汪辉 胡春明 +2 位作者 何艳楠 周燕 胡道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眶隔筋膜瓣结合额肌瓣悬吊术对重度上睑下垂的远期疗效及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重度上睑下垂患者84例(128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单切口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研究组应用眶隔筋膜... 目的:探讨眶隔筋膜瓣结合额肌瓣悬吊术对重度上睑下垂的远期疗效及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重度上睑下垂患者84例(128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单切口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研究组应用眶隔筋膜瓣联合额肌瓣悬吊术治疗。比较两组矫正率、上睑回缩量及双侧眼睑对称程度。结果:两组总矫正率比较(100.0%vs9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完全矫正率为75.0%明显多于对照组的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上睑回缩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16±0.02)mm vs (0.41±0.03)mm,P<0.05];研究组患者的上睑缘恢复对称程度、上睑缘形态及眼睑闭合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角膜屈光度和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重度上睑下垂的治疗过程当中,应用眶隔筋膜瓣联合额肌瓣悬吊术的治疗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上睑下垂 单切口额肌筋膜瓣悬吊术 眶隔筋膜瓣联合额肌瓣悬吊术 屈光 散光 上睑回缩量
下载PDF
眉下切口眼轮匝肌悬吊术矫治上睑皮肤松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方婷 王伟献 王素雅 《中国医疗美容》 2018年第6期41-45,共5页
目的分析眉下切口眼轮匝肌悬吊术应用于上睑皮肤松弛矫正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4月到我院就诊的52例上睑皮肤松弛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2组,其中,对照组(n=26)采用传统重睑成形术进行矫治,而观察组(n=26)则... 目的分析眉下切口眼轮匝肌悬吊术应用于上睑皮肤松弛矫正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4月到我院就诊的52例上睑皮肤松弛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2组,其中,对照组(n=26)采用传统重睑成形术进行矫治,而观察组(n=26)则应用眉下切口眼轮匝肌悬吊术进行矫治,比较两组的矫治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上睑皮肤松弛有效改善率为73.08%,对照组为65.38%,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几率为3.85%,较对照组的23.08%要低(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达到88.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38%(P<0.05)。结论眉下切口眼轮匝肌悬吊术与传统重睑术在上睑皮肤松弛中的矫治效果相当,但眉下切口眼轮匝肌悬吊术的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快,可获得让患者更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皮肤松弛 眉下切口眼轮匝肌悬吊术 传统重睑成形术
下载PDF
罗哌卡因切口周围局部浸润对大鼠慢性术后疼痛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沈羽 徐黎 +2 位作者 刘廪 顾小萍 马正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06-108,126,共4页
目的评价术中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切口周围局部浸润对慢性术后疼痛的抑制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180g-22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组)、生理盐水组(R0组)、0.5%罗哌卡因组(R1组)、0.75%罗哌卡因组... 目的评价术中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切口周围局部浸润对慢性术后疼痛的抑制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180g-22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组)、生理盐水组(R0组)、0.5%罗哌卡因组(R1组)、0.75%罗哌卡因组(R2组)、1%罗哌卡因组(R,组)。按Flatters法制作皮肤/肌肉切开牵拉模型(skin/muscleincisionandretraction,SMIR),s组大鼠除未进行SMIR之外其他操作均与其他组相同。应用yonFrey细丝法测定术前及术后1、3、7、10、14、17、21、24、28d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withdrawalmechanicalthreshold,PWMT)。结果各组术前PWMT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凡组比较,R。组PWMT于术后1、3、7、10、14、17、24d升高[(20.9±3.7)、(14.8±4.6)、(15.8±4.4)、(13.9±1.6)、(9.8±0.8)、(10.2±1-3)、(10.3±2.7)g](P〈0.05),R2组[(21.0±5.2)、(21.3±3.9)、(15.3±4.1)、(18.4±3.3)、(12.1±1.1)、(11.5±1.6)、(14.1±1.9)、(13.2±3.0)、(9.5±2.4)g]和R3组[(22.2±2.9)、(22.5±4.1)、(22.1±4.7)、(23.8±0.9)、(18.2±3.2)、(15.7±3.2)、(21.3±3.9)、(18.4±4.2)、(21.0±4.2)g]PWMT在术后所有时间点均升高(P〈0.05)。结论术中罗哌卡因切口周围局部浸润可以抑制慢性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慢性疼痛 罗哌卡因 皮肤/肌肉切开牵拉模型
原文传递
大鼠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术对切口周围组织NGF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金倩 沈施仁 曹苏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505-1507,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术(SMIR)对切口周围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MIR组和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只切开皮肤、肌肉;SMIR组切开皮肤、肌肉后牵拉1h制作SMIR模型;空白对照... 目的研究大鼠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术(SMIR)对切口周围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MIR组和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只切开皮肤、肌肉;SMIR组切开皮肤、肌肉后牵拉1h制作SMIR模型;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前和术后第1、3、5、10、14、21、28天分别测量各组机械缩足阈值(MWT),术后第3天RT-PCR检测各组切口周围肌肉组织NGF mRNA的表达。结果 SMIR组术后第1-28天MWT较空白对照组下降(P<0.05),术后第3-28天较假手术组下降(P<0.05)。SMIR组术后第3天切口周围肌肉组织NGF 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增加(P<0.01),假手术组NGF 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 SMIR促进术后机械性痛觉过敏和NGF mRNA表达上调;NGF可能参与SMIR术后疼痛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术 神经生长因子 机械痛阈
原文传递
K252a通过下调脊髓背角钾氯共转运体-2的表达缓解大鼠术后持续性痛 被引量:1
13
作者 代淑红 孙玉娥 +2 位作者 荣辉 马正良 顾小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26-430,共5页
目的 察鞘内注射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kinasereceptorB,TrkB)抑制剂K252a对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术(skin/muscleincisionandretraction,SMIR)诱发的术后持续性痛大鼠脊髓背角钾氯共转运体-2(K+-CI—cotransporter2,KCC2)... 目的 察鞘内注射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kinasereceptorB,TrkB)抑制剂K252a对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术(skin/muscleincisionandretraction,SMIR)诱发的术后持续性痛大鼠脊髓背角钾氯共转运体-2(K+-CI—cotransporter2,KCC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对照组)、SMIR组、SMIR+-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组和SMIR+K252a组,每组13只。于术前1d及术后3、7、12、22、32d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withdrawalthreshold,MWT),Westernblot测定术后7d大鼠脊髓背角KCC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7、12、22d时MWT在sMIR组[(22.5±2.3)、(24.9±1.4)、(29.5±2.4)g]和SMIR+DMSO组[(24.0±1.9)、(24.8±2.3)、(26.7±2.1)g]明显降低(P<0.05);与SMIR组比较,术后7、12、22d时MWT在SMIR+K252a组[(31.6±1.7)、(36.1±2.0)、(38.1±2.1)g]明显上调(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7d时SMIR组和sMIR+DMS0组的脊髓背角KCC2表达明显下调(P〈0.05),SMIR+K252a组未检测到明显变化(P〉0.05)。与SMIR组比较,SMIR+K252a组的脊髓背角KCC2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脊髓背角KCC2的表达变化可能参与了大鼠术后持续性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肌肉牵拉 术后持续性痛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B 钾氯共转运体-2
原文传递
大鼠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术对切口周围组织NF-κB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刘焕 陈俊杰 +1 位作者 曹苏 沈施仁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78-1380,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术(SMIR)对切口周围组织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MIR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仅行切割皮肤和肌肉操作;SMIR组在假手术组基础上牵拉皮肤、肌肉1h制作SMIR模型;对照组不做... 目的观察大鼠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术(SMIR)对切口周围组织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MIR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仅行切割皮肤和肌肉操作;SMIR组在假手术组基础上牵拉皮肤、肌肉1h制作SMIR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术后第3、7天切口周围肌肉组织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第3天,SMIR组NF-κB蛋白表达量较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升高(P<0.05或P<0.01),第7天,SMIR组NF-κB蛋白表达量仍高于对照组(P<0.05)。假手术组与对照组的NF-κB蛋白表达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MIR激活切口周围组织,增加NF-κB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KB 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术
原文传递
腓肠肌外侧头肌瓣联合植皮切口感染炎性因子表达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15
作者 王秀超 闫磊 +2 位作者 胡斌 张战峰 谢文聪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3733-3736,共4页
目的探究腓肠肌外侧头肌瓣联合植皮对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预后及炎性因子的水平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医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胫骨外侧平台骨折且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患者6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患... 目的探究腓肠肌外侧头肌瓣联合植皮对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预后及炎性因子的水平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医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胫骨外侧平台骨折且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患者6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彻底清创,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腓肠肌外侧头肌瓣联合植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后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治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观察组患者美观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色泽弹性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nneking下肢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率为96.67%,对照组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肠肌外侧头肌瓣联合植皮治疗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外侧平台骨折 腓肠肌外侧头肌瓣 植皮 切口感染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