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aradigm of Surgical Ellipse Dimensions: Are the Length-to-Width Ratio of 3 to 4 and a Vertex Angle of 30&ordm;Correct?
1
作者 Tamara R. Tilleman M. M. Tilleman M. H. A. Neumann 《Surgical Science》 2013年第4期236-240,共5页
Background: It has been postulated that elliptical cutaneous excisions must possess a length-to-width ratio of 3 to 4 and a vertex angle of 30o or less in order to be closed primarily without creating a “dog ear”. T... Background: It has been postulated that elliptical cutaneous excisions must possess a length-to-width ratio of 3 to 4 and a vertex angle of 30o or less in order to be closed primarily without creating a “dog ear”. These dimensions became axiomatic in cutaneous surgery and have been taught in the apprenticeship model for years. The present article examines the validity of that paradigm. Methods: We collected data from two sources: ellipses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57 cases);and elliptical excisions performed at the authors’ outpatient clinic (83 cases). The surgical ellipse lengths, widths, and vertex angles were analyzed, and the data were compared to a mathematical formula used to generate a fusiform ellipse. Results: The length-to-width ratio of 3 - 4 was found to be inconsistent with the recommended vertex angle of 30o. In fact, a length-to-width ratio of 3 - 4 determines a vertex angle of 48o - 63o. A 30o vertex angle is only feasible with long length-to-width ration of about 7.5. Conclusions: The paradigm that surgical ellipses should have a vertex angle of 30o with length-to-width ratio of 3 - 4 is incorrect. Evidence from actual surgical practice and from mathematical formulation shows that either the length-to-width ratio must be larger than 3 - 4 or the vertex angle must be larger than 30 degre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liptical EXCISION length-to-width ratio of 3 - 4 30o Vertex Angle
下载PDF
Membrane action in lateral restraint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s
2
作者 王刚 王清湘 李中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550-557,共8页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additional three-hinge arching action,an analytical method was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additional load of lateral restraint reinforced concrete (RC) slab under compressive membrane action (C...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additional three-hinge arching action,an analytical method was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additional load of lateral restraint reinforced concrete (RC) slab under compressive membrane action (CMA),and its ultimate load could be obtained by adding pure bending load. The experiment of twelve one-way RC slabs supported by shear-walls was carried out,and the calculations of this proposed method provide good predictions for the experimental evidences. The influence of some design parameters on bearing capacity was also investigated. It is shown that the effect of vertical load on ending shear-wall on the ultimate load capacity can be generally neglected when the bending restraint is satisfied. The additional load capacity also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pan-to-height ratio of central slab. When reducing the reinforcement area,the additional load capacity is increased,and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save steel or enhance the ultimate load capacity of low steel ratio sl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ral restraint slab compressive membrane action ultimate load capacity span-to-height ratio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高强全珊瑚钢筋混凝土板破坏特性研究
3
作者 石丹丹 陈徐东 +1 位作者 尚楷 马林建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8-406,共9页
为了探究全珊瑚钢筋混凝土板破坏特性,设计了3种不同配筋率(0.85%、1.13%和1.41%)的高强全珊瑚钢筋混凝土板构件.结合声发射技术,开展了全珊瑚混凝土板构件四点弯曲加载试验,揭示了配筋率对高强全珊瑚钢筋混凝土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 为了探究全珊瑚钢筋混凝土板破坏特性,设计了3种不同配筋率(0.85%、1.13%和1.41%)的高强全珊瑚钢筋混凝土板构件.结合声发射技术,开展了全珊瑚混凝土板构件四点弯曲加载试验,揭示了配筋率对高强全珊瑚钢筋混凝土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声发射参数速率过程理论,建立了损伤定量评估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可用于工程实践的损伤评估准则.结果表明:随配筋率增大,高强全珊瑚混凝土板构件起裂荷载、起裂时间与峰值荷载均增大,但中心挠度降低了11.29%;单位时间声发射参数变化均存在2个峰值区,可作为板构件的起裂评判和破坏预兆;根据声发射参数累计值变化可将高强全珊瑚混凝土板构件破坏过程划分为轻度(<0.35)、中度(0.35~0.66)、高度(0.66~0.84)和重度(>0.84)损伤4个程度.所建立模型适用于不同配筋率的全珊瑚混凝土板构件损伤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全珊瑚钢筋混凝土板 配筋率 声发射 破坏特性 损伤评估
下载PDF
新型可拆卸式钢-UHPC组合板的抗弯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古金本 王俊颜 陆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2,共9页
为探究钢-薄层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轻型组合桥面体系在局部轮载下的抗弯性能,设计并开展了4块基于高强螺栓连接的可拆卸式钢-UHPC组合板的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了钢板类型、抗剪连接件间距对可拆卸式钢-U... 为探究钢-薄层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轻型组合桥面体系在局部轮载下的抗弯性能,设计并开展了4块基于高强螺栓连接的可拆卸式钢-UHPC组合板的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了钢板类型、抗剪连接件间距对可拆卸式钢-UHPC组合板的破坏模式、荷载-挠度曲线、界面相对滑移、裂缝宽度、截面应变分布等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弯矩荷载作用下,采用Q355钢板的组合板的破坏模式为高强螺栓被剪断,而采用负泊松比(negative Poisson’s ratio,NPR)钢板的组合板的破坏模式为部分高强螺栓被剪断、部分预埋带垫加长螺母被拔出、UHPC板由于失稳大面积压溃等;在相同的高强螺栓间距下,采用NPR钢板的组合板的板端相对滑移较小,说明NPR钢板有效延缓并限制了钢板与UHPC板的相对滑移,从而提升两者的协同变形能力,继而提高组合板的抗弯刚度及承载力等;由截面应变分析可知,由于NPR钢板的负泊松比效应、高刚度、高屈服强度,整个加载过程NPR钢板与底部UHPC层的拉应变保持着应变协调性,随着荷载的增大截面塑性中和轴的上移幅度可忽略不计。因此,在采用NPR钢板提升钢-UHPC组合板抗弯性能的前提下,应使UHPC厚度与NPR钢板的性能进行匹配,充分发挥两者的材料性能,避免失稳破坏先于UHPC材料强度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UHPC组合板 抗弯性能 负泊松比钢板 相对滑移 协同效应
下载PDF
不同配筋率下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抗冲切承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大壮 黄冰峰 +3 位作者 朴贤日 肖云峰 张耀庭 陈荣昌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6-73,共8页
为研究纵筋配筋率对普通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抗冲切承载力的影响,制作了4个配筋率分别为0.3%、0.7%、1.2%及1.8%的无腹筋板柱中节点并进行冲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配筋率的增加,板柱节点的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力明显增加,试件的延性降... 为研究纵筋配筋率对普通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抗冲切承载力的影响,制作了4个配筋率分别为0.3%、0.7%、1.2%及1.8%的无腹筋板柱中节点并进行冲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配筋率的增加,板柱节点的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力明显增加,试件的延性降低,破坏模式由弯曲破坏逐渐向冲切破坏转变;收集并整理了国内外269个板柱节点冲切试验的数据,通过与采用中国规范、美国规范、欧洲规范和日本规范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在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中考虑纵筋配筋率的必要性;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考虑包含纵筋配筋率在内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无腹筋板柱抗冲切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柱节点 纵筋配筋率 冲切试验 抗冲切承载力 规范对比 拟合分析
下载PDF
配置抗冲切钢筋的RC板柱节点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1
6
作者 夏成亮 史庆轩 赵元浩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8-378,共11页
为计算配有常用抗冲切钢筋(箍筋和栓钉)的钢筋混凝土(RC)板柱节点的受冲切承载力,结合梁斜拉破坏机理和修正压力场理论(MCFT)提出一种配有抗冲切钢筋的RC板柱节点的受冲切承载计算方法.首先根据MCFT推导出配有抗冲切钢筋的RC板柱节点的... 为计算配有常用抗冲切钢筋(箍筋和栓钉)的钢筋混凝土(RC)板柱节点的受冲切承载力,结合梁斜拉破坏机理和修正压力场理论(MCFT)提出一种配有抗冲切钢筋的RC板柱节点的受冲切承载计算方法.首先根据MCFT推导出配有抗冲切钢筋的RC板柱节点的临界斜裂缝倾角计算式;然后,假定冲切破坏时临界截面周长范围内的抗冲切钢筋达到屈服强度,将临界斜裂缝倾角代入MCFT推导出板柱节点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方法;最后,使用该方法和美国规范(ACI 318-19)方法计算62个配有抗冲切钢筋的RC板柱节点试验的冲切承载力,并分析了混凝土强度、板有效厚度、柱截面边长、抗弯钢筋配筋率及抗冲切钢筋配筋率对节点抗冲切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由MCFT推导出的节点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均值为0.96,变异系数为0.20;节点的冲切承载力与上述影响因素呈非线性正相关.该方法可用于配有抗冲切钢筋的RC板柱节点的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柱节点 冲切承载力 修正压力场理论 临界斜裂缝倾角 冲切配筋率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板等效导热系数理论计算公式
7
作者 张晨晨 王亚红 李宗利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2-95,100,共5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属于一种复合材料,其导热性能受配筋率、钢筋方向等因素影响。将钢筋混凝土板视为钢筋与混凝土组成的两相复合材料,基于串、并联等效模型,并借鉴分层组合式有限元模型中的钢筋层假设,得到不同热流方向的等效导热系数计算... 钢筋混凝土结构属于一种复合材料,其导热性能受配筋率、钢筋方向等因素影响。将钢筋混凝土板视为钢筋与混凝土组成的两相复合材料,基于串、并联等效模型,并借鉴分层组合式有限元模型中的钢筋层假设,得到不同热流方向的等效导热系数计算公式。通过试验验证了该公式的合理性;同时,分析了钢筋走向、配筋率、板厚、混凝土与钢筋导热系数比值等因素对钢筋混凝土板导热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建立的等效导热系数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钢筋混凝土板三个方向的等效导热系数随配筋率的增大而增大,对钢筋轴向等效导热系数影响最显著;相同配筋情况下,垂直钢筋轴向另两个方向的等效导热系数均随混凝土与钢筋导热系数比值增大而增大,钢筋轴向等效导热系数随板厚增大而增大,板厚对其他两个方向等效导热系数几乎不影响。所建立的等效导热系数计算公式可将钢筋混凝土板等效为均质材料,以简化热传导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板 等效导热系数 钢筋层等效 配筋率 钢筋走向
下载PDF
某高层剪力墙住宅装配式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章钊 黄莹 +1 位作者 王培 袁书强 《江苏建筑》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为了推动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江苏省制定多个相关地方标准,多个城市在项目用地条件中明确装配式建筑指标。文章以南京市某住宅项目为例,依据国家、行业、省、市规范、标准等要求,详细阐述了装配整体式剪力墙住宅装配式策划方案。装配... 为了推动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江苏省制定多个相关地方标准,多个城市在项目用地条件中明确装配式建筑指标。文章以南京市某住宅项目为例,依据国家、行业、省、市规范、标准等要求,详细阐述了装配整体式剪力墙住宅装配式策划方案。装配式策划方案主要采用预制剪力墙、预制叠合板、预制楼梯、预制内隔墙板、全装修、干式铺装、BIM策划、标准化设计等技术,并对预制外墙板、厨房、卫生间防水构造等关键节点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 预制装配率 预制剪力墙 预制叠合板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不同地下结构特征板跨最经济配筋研究
9
作者 南春子 何冠鸿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8期20-22,共3页
文章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地下结构特征板跨最经济配筋率数学模型,将板最经济配筋率求解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数学模型考虑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析了地下结构不同板跨、不同覆土厚度时最经济单位板宽费用、最经济... 文章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地下结构特征板跨最经济配筋率数学模型,将板最经济配筋率求解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数学模型考虑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析了地下结构不同板跨、不同覆土厚度时最经济单位板宽费用、最经济配筋率变化规律,得到了最经济单位板宽费用拟合公式,再进一步研究了最经济板配筋率与钢筋、混凝土综合单价的关系,为地下结构板结构设计优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板 配筋率 遗传算法
下载PDF
空心板桥跨中横向分布系数分析
10
作者 李波 汪贤安 +2 位作者 冯小东 李雪浩 姚丽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9期319-323,共5页
为探索空心板桥横向分布系数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 2020建立空心板桥的有限元模型,研究宽跨比及斜交角对装配式空心板桥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辆荷载作用下,随着空心板桥宽跨比的增大,各板横... 为探索空心板桥横向分布系数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 2020建立空心板桥的有限元模型,研究宽跨比及斜交角对装配式空心板桥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辆荷载作用下,随着空心板桥宽跨比的增大,各板横向分布系数整体减小,车辆荷载作用的偏载侧板的横向分布系数变化较非偏载侧平缓;随着斜交角的变大,偏载侧板横向分布系数变大,非偏载侧板的横向分布系数变小;空心板桥斜交角不大于20°时,偏载侧各板横向分布系数增量均小于5%,在实际工程中可近似忽略,超过30°时对荷载分配影响较大,分析时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空心板桥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有限元梁格法 宽跨比 斜交角
下载PDF
国内外规范“强柱弱梁”屈服机制分析与对比
11
作者 马铭湖 许名鑫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6期95-99,109,共6页
对广东省地方标准DBJ/T15—92—202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我国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及美、欧、日规范关于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的设计规定进行介绍,从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楼板作用等各规范关于“强柱... 对广东省地方标准DBJ/T15—92—202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我国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及美、欧、日规范关于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的设计规定进行介绍,从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楼板作用等各规范关于“强柱弱梁”规定的差异进行比较,指出广东《高规》在内力调整措施上与其他规范不同,在抗震性能设计中通过构件重要性系数和承载力利用系数实现结构“强柱弱梁”屈服机制,更容易调整超强地震下引人的柱梁安全系数比指标,并给出框架梁端翼缘宽度范围内楼板钢筋的具体规定,减少梁配筋量。基于各规范设计规定,结合Pushover分析及动力弹塑性分析以6层RC框架结构作为对象进行计算分析,对梁柱钢筋用量、柱梁安全系数比、梁柱损伤及耗能情况等进行综合比较,分析RC框架结构各规范关于“强柱弱梁”规定的效果,该算例广东《高规》的柱配筋量、柱梁安全系数比较大,在实现“强柱弱梁”屈服机制方面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结构 强柱弱梁 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现浇楼板 柱梁安全系数比
下载PDF
浮置板轨道的模态分析 被引量:39
12
作者 丁德云 刘维宁 +1 位作者 张宝才 孙晓静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64,共4页
为了研究低频振动对地铁线路附近精密仪器的影响,设计一种新型参数的浮置板轨道。应用MIDAS/GTS软件,对浮置板轨道进行三维的模态分析,得到6种不同分析工况下轨道的固有频率、振型和振型参与质量,并进一步研究浮置板轨道的传导比... 为了研究低频振动对地铁线路附近精密仪器的影响,设计一种新型参数的浮置板轨道。应用MIDAS/GTS软件,对浮置板轨道进行三维的模态分析,得到6种不同分析工况下轨道的固有频率、振型和振型参与质量,并进一步研究浮置板轨道的传导比。结果表明:①设计的浮置板轨道基本频率为5.7~8.2Hz,弹簧刚度不变、支承间距增大,或者支承间距不变、减小弹簧刚度,均可以降低浮置板轨道的基本频率;②浮置板轨道的振型以道床板振动为主,同一支承间距下,弹簧刚度不同,浮置板轨道振型相似;同种弹簧刚度下,支承间距不同,振型在低阶部分差别较大,在高阶部分相似;③浮置板轨道的基本频率越低,浮置板轨道的传导比峰值就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置板轨道 模态分析 频率 振型 传导比
下载PDF
X70管线钢铸坯中非金属夹杂物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雨晨 李俊国 +2 位作者 闫小林 李守章 曾亚南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49,共6页
利用大样电解、金相观测、扫描电镜(SEM)和电子探针(EPMA)等手段,对X70管线钢铸坯中夹杂物的数量、粒径、形貌及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X70管线钢铸坯中夹杂物数量较多,粒径较大,且多为复合夹杂。针对大型夹杂物中硫化物、氧化物、... 利用大样电解、金相观测、扫描电镜(SEM)和电子探针(EPMA)等手段,对X70管线钢铸坯中夹杂物的数量、粒径、形貌及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X70管线钢铸坯中夹杂物数量较多,粒径较大,且多为复合夹杂。针对大型夹杂物中硫化物、氧化物、硅铝酸盐和钙铝酸盐复合夹杂的特点,分析了铸坯中夹杂物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70管线钢 铸坯 夹杂物 体积率
下载PDF
重力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平板楼盖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剑 傅学怡 刘畅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45-49,共5页
运用六面体 2 0节点弹性块体有限元法和简化分析方法 ,研究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平板楼盖在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力与变形 ,找到了二种方法分析结果的差异规律性 ,为这类结构设计简化分析方法提出了调整修改的原则 。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框架 弹性 块体单元 有限元法 梁板刚度比 梁平板楼盖 结构设计
下载PDF
考虑纵筋率及加载面边长比影响的板受冲切承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黄小坤 刘立渠 陶学康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1-26,共6页
纵筋率及冲切加载面边长比是影响混凝土板受冲切承载力的重要因素。对12块钢筋混凝土板试件进行了竖向冲切承载力试验研究,板尺寸为2200mm×2200mm×200mm,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为39~46.9MPa,板底纵筋率有0.5%和1.3%两种,加载... 纵筋率及冲切加载面边长比是影响混凝土板受冲切承载力的重要因素。对12块钢筋混凝土板试件进行了竖向冲切承载力试验研究,板尺寸为2200mm×2200mm×200mm,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为39~46.9MPa,板底纵筋率有0.5%和1.3%两种,加载面边长比分别为1.0、2.0和4.0。试验结果表明:配置纵向受拉钢筋可显著提高板的受冲切承载力,但纵筋率高于2.5%时,提高作用已不明显;随着加载面边长比的增大,板的抗冲切承载能力有所降低。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试验板的荷载-挠度曲线、冲切破坏面及裂缝分布等;根据试验结果及相关文献的数据,研究分析了纵筋率及加载面边长比对板抗冲切性能的影响,得到板受冲切承载力的近似计算公式,该公式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良好。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相关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研究 钢筋混凝土板 纵筋率 加载面边长比 受冲切承载力
下载PDF
二冷区电磁搅拌对连铸板坯中心偏析的影响 被引量:39
16
作者 刘洋 王新华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2-585,590,共5页
通过对板坯逐层刨钢屑,采用化学分析和低倍组织检验的方法,研究了板坯连铸机二冷区电磁搅拌频率参数对1450mm×230mm板坯中心偏析和等轴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采用二冷区电磁搅拌相比不采用电磁搅拌工艺的板坯中心偏析程度明显减... 通过对板坯逐层刨钢屑,采用化学分析和低倍组织检验的方法,研究了板坯连铸机二冷区电磁搅拌频率参数对1450mm×230mm板坯中心偏析和等轴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采用二冷区电磁搅拌相比不采用电磁搅拌工艺的板坯中心偏析程度明显减轻,C、P、Mn的中心正偏析系数低于无电磁搅拌工艺的板坯;电磁搅拌频率为2Hz,5Hz和8Hz时板坯中心偏析都为B0.5级;电磁搅拌频率对中心等轴晶率略有影响,搅拌频率5Hz的情况下等轴晶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板坯 电磁搅拌 中心偏析 等轴晶率
下载PDF
不同跨依次受火混凝土连续板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勇 段亚昆 +4 位作者 张亚军 张耕源 邱仓虎 袁广林 周萌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3-40,共18页
为研究不同跨依次受火工况下混凝土连续板力学行为,对三块混凝土连续板进行火灾试验,分析不同跨受火顺序、受火时间间隔、配筋率和配筋方式等对试验板各跨温度、变形、板角约束力和破坏模式等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6种混凝土板极限... 为研究不同跨依次受火工况下混凝土连续板力学行为,对三块混凝土连续板进行火灾试验,分析不同跨受火顺序、受火时间间隔、配筋率和配筋方式等对试验板各跨温度、变形、板角约束力和破坏模式等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6种混凝土板极限承载力理论,对连续板各跨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试验表明,每跨炉温及板截面温度分布主要取决于自身跨受火情况;不同跨受火工况和边界条件对连续板各跨跨中变形趋势、裂缝分布和破坏机理有重要影响,进而两边跨和中跨具有完全相反的跨中变形趋势,且中跨裂缝较多,易出现完整性破坏。此外,理论表明相比边界作用和受拉薄膜影响,不同跨受火工况及其配筋率对连续板各跨极限承载力变化趋势和数值有决定性影响。总之,对于任一火灾蔓延工况,提高配筋率和采用连续配筋方式有助于提高混凝土连续板各跨抗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连续板 火灾试验 配筋率 温度 变形 破坏模式
下载PDF
粉性土导热系数的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俞亚南 徐坚 冯建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0-183,共4页
介绍了一种在一维稳态导热状态下测量土壤导热系数的新方法——稳态平板法.该方法试样制备简便、干扰因素少、测试数据可信、成本低廉,便于工程测试应用.利用该方法测定2种典型土壤在不同干密度、水的质量分数条件下的导热系数.实验结... 介绍了一种在一维稳态导热状态下测量土壤导热系数的新方法——稳态平板法.该方法试样制备简便、干扰因素少、测试数据可信、成本低廉,便于工程测试应用.利用该方法测定2种典型土壤在不同干密度、水的质量分数条件下的导热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的导热系数随着水的质量分数和干密度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采用新方法得到的导热系数变化规律与采用探针法测量的结果较为一致.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得出土壤导热系数与土中水质量分数、干密度的经验公式,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平板法 导热系数 水质量分数 干密度 数据拟合
下载PDF
考虑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相互作用时楼板合理设计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志远 魏琏 蓝宗建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7-51,共5页
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中梁与楼板作为直接承担竖向荷载的构件 ,彼此之间相互作用 ,共同工作。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SAP2 0 0 0 ,对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进行大量计算 ,分析梁与楼板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律及影响梁与楼板相互作用的各种因素 。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梁板体系 梁板刚度比 弯矩调整系数 竖向荷载
下载PDF
应用连铸坯生产特厚钢板技术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文斌 曹忠孝 +2 位作者 李阳 苏红英 费静 《轧钢》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1,共4页
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合理的成分及工艺设计,解决了连铸坯生产特厚钢板因压缩比小所造成的偏析、疏松等问题。采用300mm铸坯可以生产最大厚度为150mm的特厚钢板,最小压缩比为2:1,生产的特厚钢板探伤合格、性能稳定,各项指标均符合... 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合理的成分及工艺设计,解决了连铸坯生产特厚钢板因压缩比小所造成的偏析、疏松等问题。采用300mm铸坯可以生产最大厚度为150mm的特厚钢板,最小压缩比为2:1,生产的特厚钢板探伤合格、性能稳定,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坯 特厚板 压缩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