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3 D Separated Flow Field around a Blunt Body
1
作者 Doctoral Candidate: TAN Fa sheng Advisor: Prof. DAI Shi qiang Prof. WENG Pei fen (Shanghai Institute of Appl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Shanghai University) 《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 SCIE CAS 1999年第3期259-262,共4页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factors such as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electron temperature on the ion extraction characteristics (extraction time, collision loss ratio) in atomic vapor laser isotope separation (AVLI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factors such as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electron temperature on the ion extraction characteristics (extraction time, collision loss ratio) in atomic vapor laser isotope separation (AVLIS), 2 D electron equilibrium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and simulate the ion extraction process. The collisions between particles mainly considered charge exchanges between isotopic ions and atoms, which were treated by using cross se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ric field and electron temperature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ion extrac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stronger the electric field is, the higher the electron temperature is; the shorter the extraction time is, the less the collision loss ratio is, and moderate constant magnetic field has few effects on them. Key words atomic vapor laser isotope separation (AVLIS); ion extraction; charge exchange cross section; collision loss 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unt body separated flow numerical simulation NS equations flow visualization LDV experiment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Separated Flow around a Curved Air Intake
2
作者 翁培奋 《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 SCIE CAS 1997年第3期221-225,共5页
This paper prcsents an investigation of two-dimensional separated flow in and around a submerged curved intake by experiment and computation. The eniptic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re employed which are discreted in bod... This paper prcsents an investigation of two-dimensional separated flow in and around a submerged curved intake by experiment and computation. The eniptic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re employed which are discreted in body-fitted coordinate system by the SIMPL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w separation exists near and behind the inlet and the duct flow is distorted.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omput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data is fairly satisfac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LET flow distortion separated flow numerical analysis
下载PDF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F BOTH FLOW INDUCED CAVITY OSCILLATION AND ITS SUPPRESSION BY ACOUSTIC EXCITA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Luo Baihua Hu Zhangwei Dai Changhui(Nan jing Universitv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China, 210016)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57-161,共5页
Flow induced oscillation in a cavity and its suppression by means of acoustic excitation were studied both experimentally and numerically. In the experiment it was found that with the leading edge pure tone excitation... Flow induced oscillation in a cavity and its suppression by means of acoustic excitation were studied both experimentally and numerically. In the experiment it was found that with the leading edge pure tone excitation at some frequencies and intensities. the flow-induced oscillation in the cavity could be greatly suppressed. Cavity flows both with and without acoustic excitation were studied by solving the 2-D time-dependent Reynolds averaged Navier Stokes equations using explicit predictor-corrector difference algorithm of MacCormack. Effects of turbulence were simulated via Cebeci-Smith turbulence mode with relaxation modification. The comput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mpared. and good agreement is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vity flow. oscillations acoustic excitation separated flow numerical analysis Simulation
下载PDF
Study on Stack Effect of Stairwell by Numerical Model of Leakage Flow through Gap of Door
4
作者 Jung-Yup Kim Ji-Seok Kim 《Open Journal of Fluid Dynamics》 2013年第4期241-247,共7页
Since stack effect that occurs in high-rise buildings has an effect on the indoor environment of the buildings, energy loss and smoke control in case of a fire, there is a need to conduct research on this. For an anal... Since stack effect that occurs in high-rise buildings has an effect on the indoor environment of the buildings, energy loss and smoke control in case of a fire, there is a need to conduct research on this. For an analysis of the stack effect, analysis methods on the leakage flow through gap of interior door shall be formulated. Until now, studies related to the gap leakage flow in buildings have mainly analyzed flow field and pressure in the buildings one-dimensionally using pressure difference-leakage flowrate relations of Orifice Equation and a network numerical analysis algorithm that as- sumes each compartment in the buildings as a single point. In this study, the Momentum Loss Model which enables pressure drop to be proportional to the flow velocity through the gap of door in computational domain of 3-dimensional numerical analysis was proposed to reflect the gap flow phenomenon effectively in 3-dimensional numerical analysis. Using the proposed model, 3-dimensional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stack effect on the stairs in buildings was performed, and the effects of separation door and lobby between stair and accommodation on the stack effect were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CK Effect LEAKAGE flow GAP of DOOR MOMENTUM Loss Model Separation DOOR numerical analysis
下载PDF
圆端形墩台尾迹水动力特性开缝控制三维数值分析
5
作者 李东风 白福青 +2 位作者 方志浩 张红武 胡建永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5-685,共11页
水流绕流水闸闸墩、导流墩等水工建筑物后产生旋涡分离流,其三维尾迹结构水动力特性复杂,对旋涡分离流进行流动控制,不仅是闸墩优化设计的需要,而且关系到工程运行的效率和工程安全。在验证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圆端形墩台开... 水流绕流水闸闸墩、导流墩等水工建筑物后产生旋涡分离流,其三维尾迹结构水动力特性复杂,对旋涡分离流进行流动控制,不仅是闸墩优化设计的需要,而且关系到工程运行的效率和工程安全。在验证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圆端形墩台开缝后的旋涡分离流和流动控制的三维水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比了无缝与开缝墩台方案下纵向、横向和竖向方向的时均流速分布,紊流动能以及紊流强度分布等水力学指标,探究了开缝墩台水动力特性。分析表明,墩台开缝后可以明显改善墩台后方的水流结构,开缝位置越靠近水深的中部位置,对墩后尾流旋涡的抑制越大,对绕流墩台绕流的控制越来越好,水深中部位置开缝最大程度的影响了开缝墩后的上部水流和下部水流,使得开缝对时均流速的影响最大,开缝对旋涡的抑制也最大最佳。为抑制墩后的旋涡对工程的不利影响,工程的设计中应首先确定墩台后的水深,开缝位置应尽量设置在墩台后水深的中部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端形墩台 开缝流动控制 紊流动能 旋涡分离流 三维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速条件下细长旋成体背风区流动特性试验研究
6
作者 李晓辉 王宏伟 +3 位作者 熊红亮 石伟龙 任少洁 黄湛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8-827,共10页
导弹全方向攻击时会产生由旋涡主导的复杂流动,发生转捩和流动分离,对导弹的机动性和控制能力具有重大影响。为探索攻角及马赫数对弹体流动形态的影响,针对某细长旋成体在FD-12风洞开展高速粒子图像测速及荧光油流试验,来流Ma分别为0.4... 导弹全方向攻击时会产生由旋涡主导的复杂流动,发生转捩和流动分离,对导弹的机动性和控制能力具有重大影响。为探索攻角及马赫数对弹体流动形态的影响,针对某细长旋成体在FD-12风洞开展高速粒子图像测速及荧光油流试验,来流Ma分别为0.4、0.6、0.8,攻角范围α为0°~180°,获取了细长体背风区的流场特性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攻角α<90°时,随着攻角的增大,模型背风区流场从附着流变化为分离流,且分离涡从对称变为非对称,最终演化为非定常流动;当攻角α>90°时,情况有所不同,α=100°及α=120°时背风区存在非定常涡脱落现象,时均流场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当攻角α=150°时,迎风面分离区出现不对称偏移,初始分离区下边界已越过模型端面,在模型中后部形成分离线;当攻角α=180°时,时均流场没有明显的特征,在模型头部位置出现了环形分离区及再附区,表明由于底部扰动的影响,该截面流场呈现局部的非定常、非线性流动状态;在攻角相同情况下,增大流场的来流Ma,不但会使分离涡的影响范围变大,也会导致分离涡的位置抬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体 大攻角 粒子图像测速 流动分离 旋涡
下载PDF
翼身融合布局机体对发动机进气品质影响
7
作者 余刚 李栋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1-916,共6页
为评估发动机安装后,机体是否对发动机进气存在不利影响,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高低速情况下BWB300机体对发动机进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情况下,发动机前高速气流能完全满足BWB300进气需求,故BWB300机体不会对发动机进气品... 为评估发动机安装后,机体是否对发动机进气存在不利影响,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高低速情况下BWB300机体对发动机进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情况下,发动机前高速气流能完全满足BWB300进气需求,故BWB300机体不会对发动机进气品质造成明显影响;而低速时,由于发动机进气流量需求大且其前方气流流速低,机体表面若存在流动分离,分离气流会较易被发动机吸入,从而降低其进气品质。故对类似BWB300的上置式发动机布局飞机而言,飞发一体化设计时应避免机体表面流动分离首先发生在发动机位置附近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身融合布局 数值模拟 进气品质 分离气流
下载PDF
两相出口对轴向涡流分离器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娄焕伟 张兴凯 +3 位作者 刘旭煜 王智慧 廖锐全 叶春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3,共8页
为了更好地预测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和设计出更高效的分离器,应进一步了解其内部流场分布特性及不同结构参数对内部流场的影响。为此,采用Fluent软件对轴向涡流分离器内部流场分布特性和分离器两相出口结构对内部流场及分离性能的影响展开... 为了更好地预测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和设计出更高效的分离器,应进一步了解其内部流场分布特性及不同结构参数对内部流场的影响。为此,采用Fluent软件对轴向涡流分离器内部流场分布特性和分离器两相出口结构对内部流场及分离性能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水相出口直径增加到40 mm时,轴向涡流分离器水相出口处会形成一个低速回流区域,可通过减小管径收缩程度等方法来缓解该现象的影响;在其他结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是关于雷诺数和两相出口与入口直径之比的函数;分离效率正比于油相出口与入口直径之比,与雷诺数、水相出口与入口直径之比均为二次函数关系。研究结论可为进一步优化轴向涡流分离器的分离性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涡流分离器 分离性能 数值模拟 流场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混合网格对圆柱绕流计算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常玲玲 刘跃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24年第5期24-26,共3页
设置不同网格条件,使用DDES湍流模型对流动复杂的亚临界雷诺数(Re=3900)圆柱绕流进行了数值计算,重点从模型尺度调控、湍流结构捕捉能力及流场统计积分量等方面分析了不同结构/非结构混合方法对大分离流动求解精度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 设置不同网格条件,使用DDES湍流模型对流动复杂的亚临界雷诺数(Re=3900)圆柱绕流进行了数值计算,重点从模型尺度调控、湍流结构捕捉能力及流场统计积分量等方面分析了不同结构/非结构混合方法对大分离流动求解精度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远场设置非结构网格时,流场表现出良好的湍流谱生成能力,捕捉到较多的高频-小尺度涡结构,同时计算的阻力系数值、回流区长度等物理量与实验值拟合较好;在分离区域使用非结构网格时流场耗散较大,计算精度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划分 圆柱绕流 钝体绕流 分离涡模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A NUMERICAL METHOD FOR SIMULATING NONLINEAR FLUID-RIG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PROBLEMS
10
作者 Price W.G.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SCIE EI 2005年第2期95-109,共15页
A numerical method for simulating nonlinear fluid-rig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problems is developed. The structure is assumed to undergo large rigid body motions and the fluid flow is governed by nonlinear, viscous or... A numerical method for simulating nonlinear fluid-rig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problems is developed. The structure is assumed to undergo large rigid body motions and the fluid flow is governed by nonlinear, viscous or non-viscous, field equations with nonlinear boundary conditions applied to the free surface and fluid-solid interaction interfaces. An Arbitrary-LagrangianEulerian (ALE) mesh system is used to construct the numerical model. A multi-block numerical scheme of study is adopted allowing for the relative motion between moving overset grids, which are independent of one another. This provides a convenient method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in matching fluid meshes with large solid motions. Nonlinear numerical equations describing nonlinear fluid-solid interaction dynamics are derived through a numerical discretization scheme of study. A coupling iteration process is used to solve these numerical equations. Numeric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applications of the model develo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nonlinear numerical analysis ALE description overset grids flow around bluff-body
下载PDF
倒锥注气强化井下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新亚 邢雷 +1 位作者 蒋明虎 赵立新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34-1144,F0003,共12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井下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性能,提出一种倒锥注气式井下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结构,开展倒锥注气对油水分离性能影响研究。利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注气量、含油浓度、分流比、入口流量等操作参数下... 为了进一步提高井下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性能,提出一种倒锥注气式井下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结构,开展倒锥注气对油水分离性能影响研究。利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注气量、含油浓度、分流比、入口流量等操作参数下的流场分布特性和油水分离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注气量的增加,分离效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注气量为2.034m^(3)/d时,分离效率达到最大值98.52%;当水力旋流器的入口含油浓度为0.75%、分流比为40%、入口流量为5.4m³/h时,可获得水力旋流器的最佳分离效率为99.51%,较注气前提高了1.11%。针对注气后的井下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开展室内分离性能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验证了倒锥注气强化分离性能的可行性及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器 分离强化 流场分析 数值模拟 分离性能 多相流
下载PDF
等离子体激励控制细长体分离流动研究
12
作者 冯瑞强 李晓明 +1 位作者 王宇天 刘克奇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8-284,共7页
为研究等离子体激励对细长体大迎角分离流场的控制作用,运用了模拟等离子体激励作用效果的唯象学模型,将等离子体对流动的控制作用简化为对流场的能量注入,数值模拟研究了等离子体放电能量密度、放电位置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为研究等离子体激励对细长体大迎角分离流场的控制作用,运用了模拟等离子体激励作用效果的唯象学模型,将等离子体对流动的控制作用简化为对流场的能量注入,数值模拟研究了等离子体放电能量密度、放电位置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细长体头部施加等离子体激励,能够控制细长体背涡结构,实现对细长体大迎角下产生的侧向力进行控制;当等离子体激励位置不变时,放电功率越大,对细长体大迎角分离流场的影响越大;当等离子体激励越远离头部时,对细长体分离流场的控制作用越弱;当等离子体激励与低位涡同侧并且远离迎风面对称面附近时,才能实现对细长体分离流场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体 大迎角 等离子体 流动控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常用钟型喷管造型、性能及低空使用边界分析
13
作者 刘阳旻 田原 +2 位作者 马志瑜 杜宁 丁煜朔 《火箭推进》 CAS 2023年第5期81-90,共10页
使用无旋特征线法和拟抛物线公式对某地面启动喷管进行了设计,考虑了4种常用的钟型喷管型面,即最大推力喷管、最优抛物线喷管、截短理想喷管、压缩截短理想喷管。通过使用自编高效欧拉方程耦合附面层修正喷管流场求解器求解流场,得到喷... 使用无旋特征线法和拟抛物线公式对某地面启动喷管进行了设计,考虑了4种常用的钟型喷管型面,即最大推力喷管、最优抛物线喷管、截短理想喷管、压缩截短理想喷管。通过使用自编高效欧拉方程耦合附面层修正喷管流场求解器求解流场,得到喷管在绝热条件下的真空比冲、出口壁面压力等关键信息,然后使用FLUENT软件计算喷管的流动分离状态,进而比较了这4类常用的钟型喷管的性能和低空使用边界。结果表明,4类喷管在该设计条件下性能差距很小,但是抛物线喷管和压缩截短理想喷管均可通过调整型面来提高喷管出口壁面压力从而扩大喷管的可用面积比进而提高比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型喷管 性能分析 流动分离 数值仿真
下载PDF
新型动态旋流器流体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宿航 王新庆 +5 位作者 田家其 赵俊良 马宝忠 张俊华 滕兴宝 李慧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30期54-58,63,共6页
该文构建一种新型复合式动态旋流器,通过电机控制使主轴带动4个动态旋流器单元同时工作,提高装置分离效率。应用Fluent软件,采用多相流中的VOF模型,对油水混合液分离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内部流场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当新型动态旋流器... 该文构建一种新型复合式动态旋流器,通过电机控制使主轴带动4个动态旋流器单元同时工作,提高装置分离效率。应用Fluent软件,采用多相流中的VOF模型,对油水混合液分离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内部流场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当新型动态旋流器的入口流量为1.8 m3/h,滚筒的转速为750 r/min时,对油量占比49%的油-水混合液分离效率达到78%。动态旋流器中的油先由小颗粒逐步聚集成团状后和水形成明显的界限,切向速度对动态旋流器分离性能影响较大,转筒壁面附近的湍流强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旋流器 油水分离 数值模拟 压力速度耦合 内部流场仿真分析
下载PDF
细长体大攻角绕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锋 周伟江 +1 位作者 王强 汪翼云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1471-1474,共4页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细长体大攻角的绕流特性(求解在周向360°范围内进行)。数值模拟的出发方程是三维可压流的全N-S方程,格式为二阶迎风TVD格式。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附近,攻角19°、32.5°和50°...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细长体大攻角的绕流特性(求解在周向360°范围内进行)。数值模拟的出发方程是三维可压流的全N-S方程,格式为二阶迎风TVD格式。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附近,攻角19°、32.5°和50°状态下,细长体绕流场中的激波、分离流动及表面压力分布等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体 分离流 数值分析
下载PDF
离心泵内双龙卷风式分离涡数值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曹璞钰 印刚 +2 位作者 王洋 李贵东 吴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28,共7页
为探究弯管式离心泵的内流不稳定特性,基于雷诺时均模型和旋涡判别Q准则,对离心泵设计工况下的旋涡流动进行仿真研究。基于数值计算结果,获得了叶片吸力面的拓扑结构,捕捉到驻扎于叶片上的驻脚和游离于叶轮上游的低压泡,两者共同构成了... 为探究弯管式离心泵的内流不稳定特性,基于雷诺时均模型和旋涡判别Q准则,对离心泵设计工况下的旋涡流动进行仿真研究。基于数值计算结果,获得了叶片吸力面的拓扑结构,捕捉到驻扎于叶片上的驻脚和游离于叶轮上游的低压泡,两者共同构成了双龙卷风式分离涡。导出其基本形成机理:吸入室中的弯管流动和消旋板绕流构成了进口畸变流,包含反向涡对和低压回流。畸变流迫使进口冲角增大,吸力面发生流动分离并伴有旋涡脱落,脱落涡在回流作用下向叶轮上游运动,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集中分离涡,连接叶轮上游壁面与叶片吸力面。嵌入完全空化模型,证实设计工况下龙卷风式分离涡存在涡生空化特性,可能增加离心泵运行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分离涡 旋涡结构 进口畸变流 数值分析
下载PDF
水沙分离鳃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陶洪飞 邱秀云 +1 位作者 赵丽娜 李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38-46,F0003,共10页
该文对分离鳃内的水沙两相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多相流模型分别采用了欧拉模型与混合模型,将两种多相流模型的计算结果与PIV测试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对比,发现欧拉模型比较适合分离鳃内的水沙两相流流场数值模拟。进而利用欧拉模型的... 该文对分离鳃内的水沙两相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多相流模型分别采用了欧拉模型与混合模型,将两种多相流模型的计算结果与PIV测试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对比,发现欧拉模型比较适合分离鳃内的水沙两相流流场数值模拟。进而利用欧拉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分离鳃内的泥沙及速度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鳃片上表面、下表面的平均含沙量和平均速度分布规律与鳃片所在位置和时间有关,分离鳃不同高度方向的泥沙分布特性不同,越靠近分离鳃的上端,其水沙分离速度越快,就越容易获得清水;泥沙通道中泥沙平均速度与清水通道中清水平均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一致,且泥沙平均速度总体上大于清水平均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 流场 数值分析 欧拉模型 混合模型 分离鳃 PIV
下载PDF
基于颗粒受力的旋风分离器冲蚀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琴 邹康 +1 位作者 刘海东 李泽蓉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47,共6页
为了对旋风分离器壁面冲蚀磨损机理进行研究,采用RSM模型和DPM模型对分离器内部气相流场和颗粒运动规律进行双向耦合瞬态求解,并运用自定义函数对失效壁面颗粒的受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旋风分离器中容易失效的部位主要是顶部区域... 为了对旋风分离器壁面冲蚀磨损机理进行研究,采用RSM模型和DPM模型对分离器内部气相流场和颗粒运动规律进行双向耦合瞬态求解,并运用自定义函数对失效壁面颗粒的受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旋风分离器中容易失效的部位主要是顶部区域顶面以下25 mm范围内的入口目标区域,筒体部分的局部穿孔以及灰斗底部的冲蚀磨穿。该区域呈现出明显的固体颗粒聚集的现象,从单颗粒的受力分析得出,中间粒径颗粒和大粒径颗粒在筒体顶端和锥体底部的受力平衡是导致灰带出现的主要原因,从而加剧了顶部和灰斗区域的冲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气-固两相流 冲蚀磨损 颗粒受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螺旋片导流式分离器分离性能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周帼彦 凌祥 涂善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821-1826,共6页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 (CFD)方法对不同结构参数的螺旋片导流式气液分离器在湍流状态下的流体流动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研究了螺旋个数和螺距对螺旋片导流式气液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 ,并与试验测定结果对比 ,由此验证基于数值模拟方法设计螺...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 (CFD)方法对不同结构参数的螺旋片导流式气液分离器在湍流状态下的流体流动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研究了螺旋个数和螺距对螺旋片导流式气液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影响 ,并与试验测定结果对比 ,由此验证基于数值模拟方法设计螺旋片导流式气液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分析结果表明 ,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一致 ,可以作为螺旋片导流式气液分离器设计的有效工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分离器 计算流体力学 分离效率 螺旋结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差异旋风分离器并联性能测量及流场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建义 高锐 +1 位作者 刘秀林 李真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287-3296,共10页
通过改变旋向和芯管直径,设计了3种差异旋风分离器,并按中心对称方式组成了3种并联方案:相同分离器、旋向差异分离器和芯管差异分离器并联。在冷态实验装置上,测量了单分离器和并联分离器的性能,并利用FLUENT软件分析了并联分离器的流... 通过改变旋向和芯管直径,设计了3种差异旋风分离器,并按中心对称方式组成了3种并联方案:相同分离器、旋向差异分离器和芯管差异分离器并联。在冷态实验装置上,测量了单分离器和并联分离器的性能,并利用FLUENT软件分析了并联分离器的流场。结果表明,并联分离器的效率均高于单分离器,且效率-气速曲线未出现'驼峰';与相同分离器并联相比,旋向交替变化时并联总压降较小,分离效率也更低,但各分离器流量分配均匀,未发现'窜流'现象;当芯管有差异时,并联总压降增大,各分离器进口流量分配不均匀,且进、出口流量平均相差6.0%,公共灰斗中存在'窜流',旋流稳定性变差,效率降低。为了保证并联分离器的性能,应采用相同分离器对称并联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并联 测量 流场 数值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