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汉人体陶俑的医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永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8,I0005-I0007,共12页
辽中医俑1号和2号的形态特征分别符合西汉文帝与景帝陵寝出土的“裸体着衣式木臂彩绘陶俑”的侍女俑和武士俑。此类陶俑制作的风格写实、体型标准、头面部雕塑呈个体化,对古代人体测量学和体表医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实测数据表明,西汉... 辽中医俑1号和2号的形态特征分别符合西汉文帝与景帝陵寝出土的“裸体着衣式木臂彩绘陶俑”的侍女俑和武士俑。此类陶俑制作的风格写实、体型标准、头面部雕塑呈个体化,对古代人体测量学和体表医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实测数据表明,西汉人体俑为真人1/3缩型,代表了西汉时期标准男女成年人体。辽中医俑1、2号的还原女子身高为159 cm,男子为172.5 cm,与《内经》所述人长七尺五及近现代中国人平均身高基本一致。另外,汉俑的头身比、足身比、上下身比等数据与中国现代人也高度符合。汉俑的“同身寸”与秦汉度量寸制及《内经》的人体骨度测量数据完全一致,代表了中医针灸的“标身寸”。66个西汉“脉书”中常用的体表解剖名词大部分在汉俑体表都有雕塑表达,说明古人对人体的精准认知,以及文字和雕塑表达的一致性。体表结构专有名词在“脉书”中最常见的使用是表达疼痛的部位,这可视为中医穴位及“以痛为腧”取穴法的早期雏形。研究表明,西汉人体俑不但代表了当时的标准男女人体,也能代表现代的人体标准,同时具有广泛国际代表性,堪称中国古代人体测量的“原始标准”。因此,重建汉代经脉人体模型对传统针灸的继承、医学教育、标准化及临床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医俑 汉陶俑 裸俑 人体俑 简帛医书 脉书 经脉人 针灸标准化
下载PDF
唐苏同家族墓出土陶质彩绘天王俑胎体的科学分析
2
作者 黄河 赵占锐 +5 位作者 于春雷 吴晨 赵西晨 张亚旭 赵星 王丽琴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42,共8页
2021年4月,陕西咸阳唐右千牛备身苏同家族墓出土了几尊装饰精美的天王俑,但俑身外壁红黑不均、胎体中心及内部泛黑,其力学性能极差、遇水崩解。为了科学地修复保护天王俑,本研究对彩绘天王俑胎体的材质和烧制工艺进行了科学分析。利用X... 2021年4月,陕西咸阳唐右千牛备身苏同家族墓出土了几尊装饰精美的天王俑,但俑身外壁红黑不均、胎体中心及内部泛黑,其力学性能极差、遇水崩解。为了科学地修复保护天王俑,本研究对彩绘天王俑胎体的材质和烧制工艺进行了科学分析。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同步热分析仪、热膨胀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万能材料试验机、邵氏硬度计等仪器对天王俑陶胎残块的组成、结构、烧制温度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天王俑陶胎是以易熔黏土作为原料,含石英、钠长石、碳酸钙、白云母、绿泥石等矿物;胎体在300~400℃的氧化性气氛下烧制而成,内部烧结程度低于外表面,气氛不匀导致胎体各部分颜色有差异;天王俑陶胎体力学强度低,抗弯强度约为2 MPa,硬度54~71 HD。该研究为彩绘天王俑及同类文物的有效保护和合理保存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俑 组成分析 烧制工艺 力学性能 唐代
下载PDF
河南洛阳洛龙区唐墓C7M6915发掘简报
3
作者 屈昆杰 +7 位作者 杜娟 张炜 程召辉 常春玲(绘图) 胡瑞(绘图) 高向楠(绘图) 周淑萍(绘图) 高虎(照相)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8,共10页
洛阳市考古研究院于2020年在洛阳市洛龙区发掘了一座斜坡底竖穴墓道单室土洞墓。该墓葬形制典型,出土随葬品丰富,包括彩绘陶俑、三彩器、瓷器等60余件,初步判断其时代为盛唐早期。
关键词 洛阳 唐代墓葬 陶俑 唐三彩
下载PDF
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釉陶俑的分析研究
4
作者 刘贵斌 贾延勤 唐慧娟 《文物季刊》 2023年第3期113-118,共6页
为探究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釉陶俑的材料特征、制作工艺,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SEM-EDS)对不同颜色釉陶俑残片的胎体、釉层、胎釉结合层及断面进行微观形貌分析、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批釉陶俑是低温铅釉陶,胎... 为探究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釉陶俑的材料特征、制作工艺,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SEM-EDS)对不同颜色釉陶俑残片的胎体、釉层、胎釉结合层及断面进行微观形貌分析、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批釉陶俑是低温铅釉陶,胎土富含铁,是以北方典型的易熔粘土作胎,胎、釉系一次性入窑在氧化气氛中烧造而成,釉面的颜色有以Fe为着色剂的红褐釉、黄褐釉、浅黄绿釉和以Cu为着色剂的绿釉,浅黄绿釉表面局部绿釉的出现与釉料不纯且含有一定量的Cu有关,在此基础上对北魏平城时期铅釉陶及复色釉陶制作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做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金龙墓釉陶俑 铅釉陶 制作工艺 复色釉陶
下载PDF
Pottery Maid Figurines
5
作者 ZHANG YINWU 《Women of China》 1994年第10期44-44,共1页
A group of pottery maid figurines was excavated from a Sui tomb. They all wear the daily costume traditionally worn by Sui women: a blouse and a long skirt. Some also wear a short coat over the blouse. The skirt is wo... A group of pottery maid figurines was excavated from a Sui tomb. They all wear the daily costume traditionally worn by Sui women: a blouse and a long skirt. Some also wear a short coat over the blouse. The skirt is worn with the waist high up on the chest. Thin and solumn in expression, they are done in various postures: sta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tery Maid figurines
原文传递
汉阳陵陶俑彩绘颜料的拉曼光谱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左健 赵西晨 +3 位作者 吴若 毛振伟 许存义 王昌燧 《光散射学报》 2002年第3期162-165,共4页
本文利用拉曼光谱对陕西汉阳陵陶俑彩绘颜料进行了分析 ,成功地测定出彩绘颜料的成分。这一研究工作表明 ,显微拉曼光谱分析技术非常适合于考古学样品的成分分析 ,这一技术有可能成为文物产地研究的有力手段之一。
关键词 汉阳陵陶俑 彩绘颜料 拉曼光谱 考古学 成分分析
下载PDF
徐州狮子山汉楚王陵彩绘陶俑的保护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万俐 徐飞 +1 位作者 范陶峰 陈步荣 《文博》 2009年第6期125-135,共11页
为对徐州狮子山出土的彩绘陶俑进行保护,我们对陶俑本体进行了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陶俑表面进行微观形貌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分析化学成分;通过岩相分析,并结合XRD分析、热重和差示热分析(TG-DSC)从而推测陶俑的烧成温... 为对徐州狮子山出土的彩绘陶俑进行保护,我们对陶俑本体进行了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陶俑表面进行微观形貌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分析化学成分;通过岩相分析,并结合XRD分析、热重和差示热分析(TG-DSC)从而推测陶俑的烧成温度;电子能谱仪(EDS)对彩绘表面颜料的进行成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7种化学材料进行对比实验,对外观、颜色光泽度变化、固化物形成期、防水接触角、吸湿等温线、吸水率、抗压强度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同时,还进行了紫外光耐老化试验。试验表明,氟橡胶不仅有较好的渗透率和膜层外观及相对较强的抗压能力的优点,而且还有较好的耐老化性能。经过对狮子山出土的一尊彩绘陶俑利用氟橡胶进行保护后10多年的观察,陶俑的表面色泽、防水与接触角、颜料表面的固结强度等状态保持良好。因此,在保护彩绘陶俑方面,氟橡胶是值得考虑的一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绘陶俑 氟橡胶 保护
下载PDF
西安市南郊马腾空唐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4
8
作者 肖健一 王育龙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49,F0002,F0003,共15页
2001年4月至10月间,我们在西安市南郊马腾空清理了15座唐代墓葬。所有墓葬皆为南北向,单室墓室,墓道在南,墓室居北。墓葬形制可分为A、B、C三型。可以看清的几例葬具、葬式皆为单棺单人,仰身直肢。随葬品以陶俑最为丰富,计有镇墓俑、男... 2001年4月至10月间,我们在西安市南郊马腾空清理了15座唐代墓葬。所有墓葬皆为南北向,单室墓室,墓道在南,墓室居北。墓葬形制可分为A、B、C三型。可以看清的几例葬具、葬式皆为单棺单人,仰身直肢。随葬品以陶俑最为丰富,计有镇墓俑、男俑、女俑、动物俑等,其中男俑、女俑的中的半身俑时代特征明显,女俑的发式新颖奇特,造型生动,在隋唐考古中较为少见。加之又出土了四盒墓志,具有明确的纪年,可以作为判断其年代的标形器。这批墓葬的发掘为关中地区唐墓谱系的建立增加了新资料,同时对其它地区唐墓的研究也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墓 陶俑 半身女俑
下载PDF
汉阳陵陶俑彩绘的光谱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王丽琴 郑利平 党高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06-408,共3页
本文采用 X-射线衍射、发射光谱、红外光谱、 X-射线荧光、光导纤维反射光谱分析等对汉阳陵陶俑彩绘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得出 ,彩绘的显色成分分别为朱砂、土红和无定形炭黑 ,且朱砂为人造颜料。
关键词 考古 汉阳陵 陶俑彩绘 颜料成份 光谱分析
下载PDF
汉代陶俑彩绘颜料表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虎勤 廖光熙 +3 位作者 周铁 夏寅 赵西晨 陈雪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0年第1期20-25,共6页
为了建立汉代彩绘工艺、彩绘颜料等方面的数据库,为跨地域横向对比研究及彩俑的中长期保护和博物馆展出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MINLTA CR-300色度仪、X-Rite Spectrodensitometer密度仪、XTL系列显微镜分析方法,对汉代陶俑彩绘6种颜料... 为了建立汉代彩绘工艺、彩绘颜料等方面的数据库,为跨地域横向对比研究及彩俑的中长期保护和博物馆展出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MINLTA CR-300色度仪、X-Rite Spectrodensitometer密度仪、XTL系列显微镜分析方法,对汉代陶俑彩绘6种颜料层61个样品的色度数据和5件陶俑残片颜料密度值的分布范围和表面显微结构信息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测试。在大量色度数据的收集分析基础上,构建球体色度容差评估模型。球体色度容差评估结果表明,黑色样品保存较为完好,橙红色色度腐蚀现象严重,橙红色陶俑样品较其他样品分布均匀。颜料密度分析表明,橙红色陶俑腿残片保存状况相对较好,表面的颜料层较均匀且致密。显微分析发现,5%B72乙醇体系对表面颜料加固中,B72加固剂的分散性好,颜料表面无明显变化,在陶俑彩绘颜料保护过程中,B72-乙醇体系是可以选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俑彩绘 颜料 色度 显微结构
下载PDF
唐陶俑文化元素提取及应用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毅 王树茂 +1 位作者 王伟伟 杨晓燕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17年第10期66-69,共4页
目的对唐代陶俑造型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是运用产品因子提取法并结合形状文法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结果提取出其中的造型基因与文化元素符号。结论依据现代产品设计的工艺特点及要求,归纳出具有唐代陶俑造型文化元素特征的现代产品,满足... 目的对唐代陶俑造型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是运用产品因子提取法并结合形状文法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结果提取出其中的造型基因与文化元素符号。结论依据现代产品设计的工艺特点及要求,归纳出具有唐代陶俑造型文化元素特征的现代产品,满足当代人们对于唐代文化元素产品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陶俑 产品设计 文化元素
下载PDF
唐代陶塑女俑艺术风格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饶舜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76,81,共4页
叙述了唐代陶塑俑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状况,以各地出土并具有代表性的女俑为参照对象,对唐代陶塑女俑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总结,希望通过举例说明和分析研究,对中国唐代的陶瓷艺术形式进行资料的梳理并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 陶塑女俑 艺术特征 写意 世俗化
下载PDF
汉陶俑彩绘颜料表面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虎勤 廖光熙 +2 位作者 夏寅 赵西晨 陈雪梅 《文博》 2009年第6期151-156,共6页
利用色度仪、反射密度计和显微分析技术,对汉代陶俑彩绘颜料进行了综合研究。测定了各种颜料层的色度、密度和颜料表相的显微结构信息,获得各种颜料的色度分布范围,表征出彩绘颜料层的密度和风化状况,关联分析了颜料密度与颜料特征之间... 利用色度仪、反射密度计和显微分析技术,对汉代陶俑彩绘颜料进行了综合研究。测定了各种颜料层的色度、密度和颜料表相的显微结构信息,获得各种颜料的色度分布范围,表征出彩绘颜料层的密度和风化状况,关联分析了颜料密度与颜料特征之间的关系,构建了球体色度容差评估模型,为颜料层表面的色泽评价提供定量化评价,为陶俑彩绘颜料保存时间尺度的评估提供分析数据,为陶俑彩绘的科学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俑彩绘 颜料 色度 显微结构
下载PDF
西安东郊唐墓出土彩绘陶俑的颜料检测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荆海燕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0-338,共9页
应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激光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对西安东郊唐墓出土彩绘陶俑表面颜料的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发现,这批陶俑表面颜料均为无机颜料,红色、铁红色、绿色、白色、黑色、桔色颜料的显色成分分别为朱砂、赤铁矿、... 应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激光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对西安东郊唐墓出土彩绘陶俑表面颜料的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发现,这批陶俑表面颜料均为无机颜料,红色、铁红色、绿色、白色、黑色、桔色颜料的显色成分分别为朱砂、赤铁矿、孔雀石、铅白、炭黑、铅丹。其中,朱砂成分单一,无伴生矿物石英,可以确定是经过加工纯化或者人工合成的;黑色颜料的晶粒尺寸在纳米范围。分析结果为这批陶俑彩绘颜料的鉴定、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绘陶俑 颜料 唐墓
下载PDF
魏晋北朝胡俑的图像学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浒 《艺术探索》 2017年第1期58-85,共28页
胡俑在魏晋、十六国、北朝墓葬中多有出现,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人员迁徙、宗教传播、墓葬观念、中外交流等问题多有贡献。在图像学研究的视野中,魏晋北朝胡俑依据时间和区域被划分成不同的类型,这种类型划分也体现出3~6世纪其在... 胡俑在魏晋、十六国、北朝墓葬中多有出现,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人员迁徙、宗教传播、墓葬观念、中外交流等问题多有贡献。在图像学研究的视野中,魏晋北朝胡俑依据时间和区域被划分成不同的类型,这种类型划分也体现出3~6世纪其在中国北方发展、演化的规律。同时,胡俑的容貌、服饰、族属等特征忠实反映了魏晋北朝时期胡汉之间的文化、艺术和宗教交流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北朝 胡俑 粟特 图像学
下载PDF
由洛阳出土杂技俑看我国汉代“百戏”的发生 被引量:2
16
作者 别鹏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3,共3页
洛阳在我国古代是西汉的陪都、东汉的都城,建国后出土了一大批陶俑,其中的杂技陶俑不但证明了汉代经济的兴盛,也佐证了汉"百戏"的高度发达。以洛阳出土杂技俑为切入点,分析了汉代"百戏"的种类,以及"百戏"... 洛阳在我国古代是西汉的陪都、东汉的都城,建国后出土了一大批陶俑,其中的杂技陶俑不但证明了汉代经济的兴盛,也佐证了汉"百戏"的高度发达。以洛阳出土杂技俑为切入点,分析了汉代"百戏"的种类,以及"百戏"的发生原因,以进一步丰富我国古代体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陶俑 百戏
下载PDF
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陶俑艺术风格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庄家会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8-112,共5页
徐州陶俑是西汉墓俑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北洞山陶俑是目前发现的徐州陶俑的主要代表。本文从墓葬形制,陶俑的位置、功能、材料与制作、表现的品质等角度进行研究,尤以材料与制作和表现的品质为讨论重点,探讨徐州陶俑风格的特质与形式来... 徐州陶俑是西汉墓俑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北洞山陶俑是目前发现的徐州陶俑的主要代表。本文从墓葬形制,陶俑的位置、功能、材料与制作、表现的品质等角度进行研究,尤以材料与制作和表现的品质为讨论重点,探讨徐州陶俑风格的特质与形式来源,借以考察西汉时期东部地区陶俑风格的地域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洞山楚王墓 陶俑 风格
下载PDF
西汉彩绘陶俑的美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莉 《唐都学刊》 2010年第6期22-25,共4页
随着西汉考古工作的进展,大量彩绘陶俑展现在世人面前,丰富着人们对汉代美学的认识。西汉彩绘陶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不同于茂陵石雕的雄浑与奔放,也不同于东汉陶俑的动态十足和浓厚的民间生活情趣。西汉彩绘陶俑是王侯贵族审美情趣... 随着西汉考古工作的进展,大量彩绘陶俑展现在世人面前,丰富着人们对汉代美学的认识。西汉彩绘陶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不同于茂陵石雕的雄浑与奔放,也不同于东汉陶俑的动态十足和浓厚的民间生活情趣。西汉彩绘陶俑是王侯贵族审美情趣的体现,它呈现出小巧、柔婉、细腻的审美特征,体现了宁静、含蓄、内敛的艺术精神,形成了汉代美学的柔婉之美。西汉彩绘陶俑折射着汉初无为而治的时代精神,具有楚文化浪漫、飘逸的精神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彩绘陶俑 艺术精神
下载PDF
西汉彩绘女俑的美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莉 《文化艺术研究》 2010年第4期195-200,共6页
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进展,大量西汉彩绘陶俑展现在世人面前,丰富着人们对西汉美学精神的认识,尤其是西汉彩绘女俑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了汉代美学的另一个层面。本文梳理了西汉彩绘女俑的审美特征,并指出西汉彩绘女俑具有恬静、自然、... 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进展,大量西汉彩绘陶俑展现在世人面前,丰富着人们对西汉美学精神的认识,尤其是西汉彩绘女俑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了汉代美学的另一个层面。本文梳理了西汉彩绘女俑的审美特征,并指出西汉彩绘女俑具有恬静、自然、含蓄的精神内涵,形成了西汉美学中的柔顺之美。这种美学精神与汉代雄浑、古拙的气势并行不悖,是对西汉黄老无为、宁静哲学思想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女俑 恬静 美学
下载PDF
秦始皇帝陵K9901陪葬坑新见4号陶俑甲衣渊源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豆海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0,共5页
秦始皇帝陵K9901陪葬坑新见4号陶俑的着装特征是上身着"泡钉"。将该俑的"泡钉"服饰与以往考古资料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此类"泡钉"服饰应是周代一种甲衣,其不仅具有防御作用,亦有一定的装饰性。4号俑着装与... 秦始皇帝陵K9901陪葬坑新见4号陶俑的着装特征是上身着"泡钉"。将该俑的"泡钉"服饰与以往考古资料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此类"泡钉"服饰应是周代一种甲衣,其不仅具有防御作用,亦有一定的装饰性。4号俑着装与同时期陶俑差异较大,所着特殊甲衣凸显了展示与表演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 K9901陪葬坑 “泡钉”俑 甲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