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滑移装置协同气液两相流抑制受限空间甲烷爆炸试验研究
1
作者 焦一飞 祝和春 +1 位作者 曾文慧 段玉龙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为探究不同气体驱动水雾喷洒对滑移装置下甲烷爆炸特性的影响规律,在方形管10 cm×10 cm×100 cm中开展爆炸试验,借助高速摄像技术和压力采集技术,通过改变滑移装置弹簧线径、水雾驱动气体类别,剖析不同工况对爆炸火焰结构演变... 为探究不同气体驱动水雾喷洒对滑移装置下甲烷爆炸特性的影响规律,在方形管10 cm×10 cm×100 cm中开展爆炸试验,借助高速摄像技术和压力采集技术,通过改变滑移装置弹簧线径、水雾驱动气体类别,剖析不同工况对爆炸火焰结构演变行为和压力瞬态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N_(2)驱动细水雾与滑移装置对甲烷的协同抑爆灭火效果优于空气驱动水雾协同滑移装置作用,且预防细水雾抑爆失效情形下,N_(2)可起到冗余灭火作用和协同增效作用。对比空气驱动细水雾作用,N_(2)驱动细水雾可有效缩短火焰燃烧时间,延缓火焰锋面速度峰值出现,抑制火焰锋面形态演变,缩小压力振荡区间,衰减近一半超压峰值,将最大超压峰值有效控制在燃烧区内,减少未燃区二次爆炸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爆炸 气体驱动 细水雾 滑移装置
下载PDF
Carrier Landing Robust Control Based on Longitudinal Decoupling 被引量:1
2
作者 Wu Wenhai Wang Jie +2 位作者 Liu Jintao Zhang Yuanyuan An Gaofeng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17年第6期609-616,共8页
We studied carrier landing robust control based on longitudinal decoupling.Firstly,due to the relative strong coupling between the tangential and the normal directions,the height and the velocity channels were decoupl... We studied carrier landing robust control based on longitudinal decoupling.Firstly,due to the relative strong coupling between the tangential and the normal directions,the height and the velocity channels were decoupled by using the exact linearization method,so that controllers for the two channels could be designed seperately.In the height control,recursive dynamic surface was used to accelerate the convergence of the height control and eliminate″the explosion of complexity″.The radial basis function(RBF)neural network was designed by using the minimum learning parameter method to compensate the uncertainty.A kind of surface with nonsingular fast terminal sliding mode and its reaching law were developed to ensure finite time convergence and to avoid singularity.The controller for the velocity was designed by using super-twisting second-order sliding mode control.The stability of the proposed system was validated by Lyapunov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vant′s robust differential observer was improved and used for the observation of the required higher order differential of signals in the controller.The response of aircraft carrier landing under the complex disturbance is simulated and the results verified the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rier landing recursive dynamic surface second-order sliding mode nonsingular fast terminal sliding mode
下载PD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ire Traction Using a Rubber-Ice Friction Model
3
作者 Hyun Chul Jung Woo Cheol Park Kyoung Moon Jeong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18年第11期495-505,共11页
The friction of road surface covered by snow or ice is very low and that results in reducing vehicle traction forces and potential traffic accidents. In general, to establish a master curve on a rubber-ice friction mo... The friction of road surface covered by snow or ice is very low and that results in reducing vehicle traction forces and potential traffic accidents. In general, to establish a master curve on a rubber-ice friction model is difficult because the ice surface, being not far removed from its melting point, reacts itself very sen-sitively to pressure, speed, and temperature changes. In this paper, an accepta-ble frictional interaction model was implemented to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rationally examine the frictional interaction behavior on ice between the tire and the road surface. The formula of friction characteristic according to tem-perature and sliding velocity on the ice surface was applied for tire traction analysis. Numerical results were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outdoor test data and it was confirmed to indicate similar correl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rub-ber-ice friction model will be usefu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ce traction performance of ti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RE ICE Surfac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rictional Model Temperature slid-ing VELOCITY
下载PDF
低附着下分布式驱动车辆的路径跟踪与横向稳定性控制方法
4
作者 杨炜 谭亮 +2 位作者 杜亚峰 孙雪 张宇杰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70,共10页
由于车辆在低附着工况(如积雪、潮湿)下跟踪性与横向稳定性的耦合关系,这使得二者之间的控制难以同时满足跟踪精度及良好的稳定性需求,因此,研究了基于分布式独立驱动电动汽车平台的路径跟踪与横向稳定性联合控制模型。对于路径跟踪问题... 由于车辆在低附着工况(如积雪、潮湿)下跟踪性与横向稳定性的耦合关系,这使得二者之间的控制难以同时满足跟踪精度及良好的稳定性需求,因此,研究了基于分布式独立驱动电动汽车平台的路径跟踪与横向稳定性联合控制模型。对于路径跟踪问题,采用了横纵向解耦控制;对于横向跟踪控制问题,模型采用基于Frenet坐标系的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路径跟踪控制方法,并引入了转角补偿策略以提升路径跟踪的准确性;对于纵向车速控制问题,模型利用MPC求解期望加速度,并根据行驶平衡方程和保证路面附着最大利用率的条件下确定电机扭矩输出,实现对纵向车速的控制。对于横向稳定性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稳定性增强系统(stability augmentation system,STA)的横摆力矩控制模型,在获得附加力矩后,以二次规划方法将其合理分配到各个车轮上,从而增强了车辆的横向稳定性。最后,通过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在双移线道路工况下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积雪路面,改进模型相比传统MPC在保证横向误差接近的条件下,最大的质心侧偏角降低了83.1%;在潮湿路面,改进模型相比传统MPC模型最大横向误差降低了52.2%,最大质心侧偏角降低了83.3%;相比于传统滑膜,本文模型在跟踪误差与质心侧偏角占优势的情况下,有效的抑制了震荡现象。通过联合控制,可以加强车辆在低附着路面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无人驾驶 四驱车 横向稳定性 模型预测控制 滑模控制
下载PDF
矿山机械轴承无损检测装置研究
5
作者 冯本秀 《现代矿业》 CAS 2023年第5期177-180,共4页
为了有效地全方位检测出轴承裂纹,根据轴承材料的铁磁性特征,对轴承采用基于初始磁导率的无损检测方法,设计了一种光滑的支撑装置放置轴承套圈,使套圈借助带轮皮带的摩擦力在固定位置轴向旋转,再采用双检测线圈探头,在轴承套圈的内、外... 为了有效地全方位检测出轴承裂纹,根据轴承材料的铁磁性特征,对轴承采用基于初始磁导率的无损检测方法,设计了一种光滑的支撑装置放置轴承套圈,使套圈借助带轮皮带的摩擦力在固定位置轴向旋转,再采用双检测线圈探头,在轴承套圈的内、外圆表面同时进行检测。该结构简单且易实现,能对轴承套圈进行大批量裂纹检测,有效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机械轴承 初始磁导率 无损检测 支撑装置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鲁棒自适应舵减摇控制 被引量:2
6
作者 朱云浩 刘志全 高迪驹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93,103,共9页
[目的]针对存在系统未知非线性函数和外界随机扰动的欠驱动水面船舶舵减摇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层循环神经网络的自适应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舵减摇控制器。[方法]首先,针对传统滑模控制中存在的奇异性和收敛性问题,引入非奇异快速终... [目的]针对存在系统未知非线性函数和外界随机扰动的欠驱动水面船舶舵减摇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层循环神经网络的自适应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舵减摇控制器。[方法]首先,针对传统滑模控制中存在的奇异性和收敛性问题,引入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面,并在假设船舶模型已知的情况下设计滑模控制律;接着,对传统径向基神经网络进行改进,并利用改进后的神经网络去逼近系统未知非线性函数,以解决船舶航行时模型难以确立的问题,提高控制精度;然后,应用Lyapunov理论证明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有限时间收敛性,并推导出神经网络参数的自适应律;最后,对一艘多用途海军舰艇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当船舶处于航向保持工况时,所提出的控制器减摇率为50.41%,与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相比提升了19.2%;当船舶处于变航向工况时,所提出的控制器减摇率为23.46%,与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相比提升了12.59%。[结论]该方法可以为欠驱动船舶舵减摇控制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驱动船舶 舵减摇 神经网络 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 有限时间收敛性
下载PDF
非理想电网电压下MMC-UPQC的PBC-SMC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纯 龚波涛 +3 位作者 程启明 蒋谦 王晓锋 黄志豪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2-202,共11页
针对非理想电网电压时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和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UPQC)组合而成的MMC-UPQC,采用单一的PID控制、无源性控制(PBC)、滑模控制(SMC)的电能质量不够理想问题,提出了PBC与SMC组合的无源性滑模控制(PBC-SMC)策略来提高电... 针对非理想电网电压时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和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UPQC)组合而成的MMC-UPQC,采用单一的PID控制、无源性控制(PBC)、滑模控制(SMC)的电能质量不够理想问题,提出了PBC与SMC组合的无源性滑模控制(PBC-SMC)策略来提高电能质量。首先,推导出电网电压不平衡时MMC-UPQC的总体数学模型,并对电压与电流进行正序与负序分离;然后,针对当前单一的控制方法的补偿效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MMC-UPQC的PBC-SMC控制策略来提高电压电流电能质量;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基于PBC-SMC控制的MMC-UPQC系统能够很好地补偿电压电流,提升电能质量,且相比于PID和PBC控制,还有抗扰性更强、精确度更高、响应更快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无源性控制 滑模控制 非理想电网电压
下载PDF
固定顶储油罐VOCs回收治理技术及前景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必怡 《石油石化节能》 CAS 2023年第7期85-88,共4页
固定顶储油罐是油田站场中存储原油的重要设施,因其受到自身及外界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呼吸损耗,挥发性有机物(VOCs)无组织排放到大气中,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也给人类生存和社会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采用大罐抽气装置可以很好地解决... 固定顶储油罐是油田站场中存储原油的重要设施,因其受到自身及外界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呼吸损耗,挥发性有机物(VOCs)无组织排放到大气中,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也给人类生存和社会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采用大罐抽气装置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通过HYSYS软件模拟工况,确定固定顶储油罐的蒸发损耗量,并优化生产运行,研发油田地面工程集输系统密闭流程,以减少油气挥发;保障了油田的安全生产,同时可以创造较高的经济价值。VOCs回收治理对油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顶储油罐 VOCS 治理方案 大罐抽气装置 呼吸损耗
下载PDF
消毒供应室护士手卫生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理念的效果
9
作者 柏小玲 徐密 陈飞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18期69-72,共4页
目的探析消毒供应室护士手卫生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理念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消毒供应室内工作的护士21名作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1—6月期间实施常规手卫生管理,将相关数据归入常规组。于2022年7—12月期间实施PDCA循环... 目的探析消毒供应室护士手卫生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理念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消毒供应室内工作的护士21名作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1—6月期间实施常规手卫生管理,将相关数据归入常规组。于2022年7—12月期间实施PDCA循环理念的手卫生管理,将相关数据归入PDCA组。比较两组护士的综合素质、手卫生认知水平、手卫生工作完成率以及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合格率。结果PDCA组护士的综合素养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组的手卫生认知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组的手卫生工作完成率略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CA组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理念的手卫生管理运用到消毒供应室护士中,可增强护士综合素质,拓展手卫生认知,更好地执行器械清洗消毒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 护士 PDCA 手卫生 综合素养
下载PDF
原油密闭自动卸油装置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吉普 刘宏亮 +4 位作者 卜威风 萨琪尔 唐光亮 柴彦强 宋明垚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3年第5期48-52,共5页
油田常规的卸油方式为敞口开放式卸油,过程中挥发气体逸散到大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且挥发气中含有可燃性的气体,存在安全隐患;同时VOCs等气体有可能对岗位员工造成职业伤害。针对这些问题,应用自动化的方法实现了卸油过程的密闭化和自... 油田常规的卸油方式为敞口开放式卸油,过程中挥发气体逸散到大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且挥发气中含有可燃性的气体,存在安全隐患;同时VOCs等气体有可能对岗位员工造成职业伤害。针对这些问题,应用自动化的方法实现了卸油过程的密闭化和自动化,自动启泵、自动停泵、自动计量,并且将卸油处理装置、卸油泵、质量流量计、防爆自动控制系统等集成为一套装置。该装置体积小、移动方便、集成比高、现场安装方便,且工艺自动化程度高,建设投产周期快,实现了低位卸油、密闭卸油及自动化卸油。其适用于油库、原油处理站、接转站的密闭卸油,现已在华北油田投入使用,具备向各大油田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自动卸油装置 低位卸油 自动化卸油 卸油处理装置 防爆自动控制系统
下载PDF
降低转炉煤气离心风机积灰速度的措施探讨
11
作者 危中良 任倩倩 江桂平 《冶金动力》 2023年第2期22-25,共4页
从转炉煤气离心风机结灰的危害性出发,为降低转炉煤气离心风机积灰速度、延长清灰周期,结合离心风机的积灰机理,综合考虑目前降低风机叶轮积灰速度的几种方法,并结合实际应用,提出高速雾化水汽在线清灰法是一种有效的在线清灰方法,降低... 从转炉煤气离心风机结灰的危害性出发,为降低转炉煤气离心风机积灰速度、延长清灰周期,结合离心风机的积灰机理,综合考虑目前降低风机叶轮积灰速度的几种方法,并结合实际应用,提出高速雾化水汽在线清灰法是一种有效的在线清灰方法,降低风机积灰速率达60%以上,延长风机的清灰周期达3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灰机理 防积灰叶轮结构 在线清灰装置
下载PDF
一种新的约束变速趋近律离散滑模控制方法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希 孙秀霞 +1 位作者 董文瀚 杨朋松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52-1557,共6页
考虑惯性执行器输出速度有限的实际,引入趋近律变化速率的控制函数,设计了一种新的无抖振离散滑模变速趋近律算法.首次提出了通过设计趋近律变化速率来构造离散滑模趋近律的思想,使得控制器的物理意义更加明显,设计更加灵活和简单.对于... 考虑惯性执行器输出速度有限的实际,引入趋近律变化速率的控制函数,设计了一种新的无抖振离散滑模变速趋近律算法.首次提出了通过设计趋近律变化速率来构造离散滑模趋近律的思想,使得控制器的物理意义更加明显,设计更加灵活和简单.对于标称系统,该算法可以使切换函数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无抖振地收敛至零;对于满足匹配条件的不确定系统,切换函数能够收敛至与不确定性及控制参数相关的某一数值,通过设置控制参数,可使这一数值任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近律 无抖振 离散 滑模控制 约束
下载PDF
函数型摩擦系数条件下轮轨滚动和滑动接触的热机耦合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肖乾 张海 +1 位作者 王成国 王立乾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65,共6页
以直径为860mm的LMA型踏面轮对和60kg.m-1钢轨为例,在考虑轮轨间热传导以及轮轨与环境间的热传导和热辐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提供的mixed Lagrangian-Eulerian方法建立轮轨接触的热机耦合有限元模型,并采用隐式和显... 以直径为860mm的LMA型踏面轮对和60kg.m-1钢轨为例,在考虑轮轨间热传导以及轮轨与环境间的热传导和热辐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提供的mixed Lagrangian-Eulerian方法建立轮轨接触的热机耦合有限元模型,并采用隐式和显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轮轨滚、滑动接触工况下的热机耦合问题。结果表明:轮轨滚动接触时,轮轨间的摩擦温升较小、不影响轮轨表面的材料性能,工程上可以忽略其温度对轮轨接触特性的影响;轮轨滑动接触时,轮轨间的摩擦温升足以改变轮轨表面的材料性能,进而影响摩擦系数,且不同摩擦系数对轮轨接触热机耦合特性影响也较大,因此采用与相对滑动速度、温度和载荷等因素相关的函数型摩擦系数可以准确分析轮轨滑动接触的热机耦合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关系 热机耦合 摩擦系数 滚动接触 滑动接触
下载PDF
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超塑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建民 李世琼 +1 位作者 邹敦叙 仲增墉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75-80,共6页
总结和评价了TiAl金属间化合物超塑性研究的进展情况。针对已取得的成果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TiAl合金超塑性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作了展望。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超塑性 晶界滑动 TIAL
下载PDF
轧机液压伺服位置系统多模型切换滑模变结构控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方一鸣 王志杰 +1 位作者 解云鹏 焦晓红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1-96,103,共7页
针对轧机液压伺服系统随工况变化而引起的弹性负载刚度系数发生跳变的问题,建立了轧机液压伺服位置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非线性多模型集。通过选择系统共同的稳定滑模面,设计了各子模型对应的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并应用Lyapunov稳定... 针对轧机液压伺服系统随工况变化而引起的弹性负载刚度系数发生跳变的问题,建立了轧机液压伺服位置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非线性多模型集。通过选择系统共同的稳定滑模面,设计了各子模型对应的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并应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整个系统可从任意初始状态趋向于系统的共同滑模面,进而保证了整个变结构切换控制系统的渐近稳定性。为有效削弱系统参数跳变的不良影响,采用模型最佳匹配性能指标作为各子模型切换控制的依据,实现了各子模型控制器之间的切换。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多模型切换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能够保证轧机液压伺服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对系统参数跳变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滑模面 轧机液压伺服系统 多模型切换 滑模变结构控制
下载PDF
基于鲁棒迭代学习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转矩脉动抑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京 李洪文 邓永停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645-2660,共16页
为了提高永磁同步电机转速伺服系统的性能,抑制转矩脉动对控制系统的影响,提出了滑模控制与迭代学习控制相结合的鲁棒迭代学习控制方法(RILC)。设计了迭代学习控制器抑制周期性转矩脉动,提出了滑模控制器提高系统的抗扰动性能,保证系统... 为了提高永磁同步电机转速伺服系统的性能,抑制转矩脉动对控制系统的影响,提出了滑模控制与迭代学习控制相结合的鲁棒迭代学习控制方法(RILC)。设计了迭代学习控制器抑制周期性转矩脉动,提出了滑模控制器提高系统的抗扰动性能,保证系统强鲁棒性及响应快速性。实验结果显示,电机以900r/min的速度运行时,采用鲁棒迭代学习控制可将速度脉动6次谐波幅值由0.89降低到0.56;加入0.5N·m的负载扰动后,转速波动最大值为22r/min,比PI-迭代学习控制法得到的值减小了1.8%。电机以60r/min运行时,采用鲁棒迭代学习控制可将速度脉动6次谐波幅值由4.87降低到0.45;加入0.5N·m的负载扰动的,转速波动最大值为24r/min,比PI-迭代学习控制法得到的值减小了23%。得到的结果表明,鲁棒迭代学习控制方法可有效抑制转矩脉动,同时可提高永磁同步电机转速伺服系统的鲁棒性和动态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迭代学习控制 滑模控制 转矩脉动抑制 转速控制
下载PDF
水下运载器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尧尧 顾临怡 +2 位作者 高明 贾现军 朱康武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41-1551,共11页
针对传统基于线性滑模面的滑模控制方法收敛速度慢、易于颤振的难题,提出一种新型多变量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方法.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对该方法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系统位置跟踪误差和速度跟踪误差将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小球域... 针对传统基于线性滑模面的滑模控制方法收敛速度慢、易于颤振的难题,提出一种新型多变量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方法.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对该方法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系统位置跟踪误差和速度跟踪误差将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小球域内,并且小于相同参数条件下传统基于线性滑模面的滑模控制方法.以正在开发的北极星号遥控水下运载器的四自由度控制为研究对象,将该方法和基于指数趋近律的传统滑模控制方法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当存在较强未知外干扰和较大参数不确定性以及测量噪声时,该方法相对传统滑模控制方法可以获得更快的动态响应速度、更高的稳态控制精度和更平滑的控制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运载器 动力定位 滑模控制 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 多变量控制
下载PDF
垂向异重流式水沙分离鳃鳃片间距对水沙分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朱超 龚守华 +2 位作者 邱秀云 孙鑫 张翔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8-81,共4页
通过改变垂向异重流式水沙分离鳃中鳃片间间距以及鳃片与分离鳃纵向侧壁的间距,利用不同含沙浓度的水在垂向异重流式水沙分离鳃中进行泥沙的沉降实验。对实验中泥沙在两种不同鳃片间距的分离鳃中的沉降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鳃片间间... 通过改变垂向异重流式水沙分离鳃中鳃片间间距以及鳃片与分离鳃纵向侧壁的间距,利用不同含沙浓度的水在垂向异重流式水沙分离鳃中进行泥沙的沉降实验。对实验中泥沙在两种不同鳃片间距的分离鳃中的沉降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鳃片间间距越小,水沙分离效果越好;鳃片与侧壁间距越小,水沙分离效果越好,但太小又可能会造成泥沙淤积,不易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向异重流式水沙分离鳃 沉降试验 鳃片间距 分离效果
下载PDF
船舶减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9
作者 董美华 马汝建 赵东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83-188,共6页
综述船舶常用减摇装置的研究现状,指出单一减摇装置在功能上的局限性和大型船舶采用综合减摇装置的必要性,通过对目前出现的综合减摇装置和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得出综合减摇装置的减摇性能远远好于单一减摇装置的性能,船舶减摇技术将来... 综述船舶常用减摇装置的研究现状,指出单一减摇装置在功能上的局限性和大型船舶采用综合减摇装置的必要性,通过对目前出现的综合减摇装置和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得出综合减摇装置的减摇性能远远好于单一减摇装置的性能,船舶减摇技术将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大力发展综合减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减摇 减摇鳍 减摇水舱 舵减摇 综合减摇装置
下载PDF
多相泵气液混合实验装置及现场用均化器设计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赵宏 薛敦松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6-8,26,共4页
多相泵入口气液混合程度的好坏对泵的外特性和工作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因此泵上游的均化器是必不可少的配套装置。结合多相泵的气液混输外特性实验 ,对实验中先后采用的几种气液混合装置做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油田现场用均化器设计中几个... 多相泵入口气液混合程度的好坏对泵的外特性和工作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因此泵上游的均化器是必不可少的配套装置。结合多相泵的气液混输外特性实验 ,对实验中先后采用的几种气液混合装置做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油田现场用均化器设计中几个关键参数的初步确定方法 ,指出均化器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 ,尽量使气液两相压力相匹配 ,结构上避免混合管开孔形成射流锥角交叉 ;能够缓冲瞬时含气率的突然增加 ,可以通过液体回流实现短时间的干运转 ;实现均化器的缓冲和均混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泵 气液混输 实验装置 均化器 油气集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