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olution of real contact area during stick-slip movement observed by total reflection method 被引量:1
1
作者 Zhijun Luo Baojiang Song +1 位作者 Jingyu Han Shaoze Yan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401-407,共7页
We build an experiment system based on total reflection(TR) method to observe the evolution of real contact area 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 in the continual stick-slip movement. The bilateral friction is adopted... We build an experiment system based on total reflection(TR) method to observe the evolution of real contact area 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 in the continual stick-slip movement. The bilateral friction is adopted to overcome the bending moment in the lateral friction movement. Besides some classical phenomena of stick-slip movement such as periodical slow increase of frictional force in sticking phase and a sudden drop when slipping, a special phenomenon that the contact area increases with the tangential force is observed, which was called junction growth by Tabor in 1959.Image processing methods are developed to observe the variation of the junction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enter of the strongest contact region will keep sticking under the tangential force until the whole slipping, the strongest point undergoes three stages in one cycle, which are named as sticking stage, fretting stage, and cracking stage, respectively. The combined analysis reveals a physical process of stick-slip movement: the tangential force causes the increase of the real contact area, which reduces the pressure between the contact spots and finally leads to the slipping. Once slipping occurs,the real contact area drops to the original level resulting in the pressure increase to the original level, which makes the sticking happen ag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tal REFLECTION STICK-slip real contact area DETACHMENT JUNCTION growth
下载PDF
Deep Structural Framework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Gold Concentration Areas in the Northwestern Jiaodong Peninsula, China: A New Understanding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Reflective Seismic Survey 被引量:23
2
作者 YU Xuefeng SHAN Wei +8 位作者 XIONG Yuxin GENG Ke SUN Yuqin CHI Naijie GUO Baokui LI Dapeng LI Hongkui SONG Yingxin YANG Dep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823-1840,共18页
The gold concentration areas in the northwestern Jiaodong Peninsula constituted an important gold metallogenetic region in Eastern China during the Mesozoic. The deep geological bodies' texture characteristic is impo... The gold concentration areas in the northwestern Jiaodong Peninsula constituted an important gold metallogenetic region in Eastern China during the Mesozoic. The deep geological bodies' texture characteristic is important for exploring the resources thoroughly and understanding the metallogenic process. The detailed textures were revealed using high-resolution seismic profiles through the three major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s-Sanshandao fault zone, Jiaojia fault zone and Zhaoping fault zone. This study aims to establish a deep structural framework of this area. Based on their formation mechanism, the fault structures developed in the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regional and local fault structures. The structural styles are characterised by superimposing their compressional, strike-slip and extensional multi-stage activities. The crust is cut by vertical structures corresponding to a left-lateral strike-slip fault system on the surface. Nearby these structures are the arc-shape structures formed by multi-stage magma intrusions into the upper crust. Bounded by the Tancheng–Lujiang and Muping–Jimo fault zones, the current Jiaodong block, developed a series of NE-trending strike-slip fault systems, was probably formed by the assemblage of several obliquely aligned blocks. The intensive magmatism and hydrothermal activity between the blocks induced large-scale mineralisation. It provides a new angle of view for understanding the cratonic destruction and large ore-concentration formed during the Mesozo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 concentration area deep exploration strike-slip faults Sanshandao fault zone cratonic destruction Shandong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走滑断裂带多层叠加样式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海军 能源 +4 位作者 邵龙飞 谢舟 康鹏飞 袁敬一 付永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7-400,共14页
随着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在台盆区古生界发现大规模走滑断裂系统,提出了一种新型断溶体油气藏。受塔里木盆地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走滑断裂表现出多层结构,具有多期叠加活动特征。基于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及油气地质... 随着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在台盆区古生界发现大规模走滑断裂系统,提出了一种新型断溶体油气藏。受塔里木盆地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走滑断裂表现出多层结构,具有多期叠加活动特征。基于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及油气地质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大型走滑断裂的多层叠加特征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走滑断裂带在古生界主要发育5个结构层,分别为下寒武统盐下构造层、中寒武统盐构造层、上寒武统—中奥陶统碳酸盐岩构造层、上奥陶统—石炭系碎屑岩构造层和二叠系岩浆岩构造层;受多期构造运动及走滑断裂带活动的影响,5层结构在空间上具有带状分布、垂向叠置、差异叠加的特征;断裂叠加类型多样,总体上可以分为连接型、叠接型、反转叠加型及反转改造型4种;走滑断裂带叠加方式影响了石油地质条件,可形成多层差异聚集油气藏,主要包括Ⅰ型油气藏(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Ⅱ型油气藏(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志留系碎屑岩油气藏及二叠系岩浆岩油气藏)及Ⅲ型油气藏(寒武系盐下层白云岩油气藏)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台盆区 走滑断裂带 多层结构 构造样式 叠加类型 成因机制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基于无滑移接触的螺栓连接结构动力学建模方法及试验验证
4
作者 胡杰 鄂林仲阳 唐蔡平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5期538-544,共7页
为准确描述和分析动力学环境下螺栓连接结构的响应行为,提出将无滑移接触区域作为有效接触区的螺栓连接结构动力学简化建模方法;无滑移接触区可通过非线性静力学数值模拟获得。仿真结果表明,螺栓预紧力对无滑移接触区范围影响甚微,可以... 为准确描述和分析动力学环境下螺栓连接结构的响应行为,提出将无滑移接触区域作为有效接触区的螺栓连接结构动力学简化建模方法;无滑移接触区可通过非线性静力学数值模拟获得。仿真结果表明,螺栓预紧力对无滑移接触区范围影响甚微,可以避免拧紧力矩以及拧紧力矩系数等参数的取值差异对建模精度的影响。同时,开展了典型组合结构从部件级到系统级的多层级模态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多阶模态频率及振型的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说明该建模方法准确、有效,适用于正向设计过程中对产品动力学特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连接 无滑移接触区 动力学建模 数值仿真 模态试验
下载PDF
Tectonic analysis and petroleum significance of Cenozoic faults in Dongping-Niuzhong area in Altyn slope
5
作者 DU Wei CHEN Yan +2 位作者 WANG Zhendong BIAN Qing GUO Zhaojie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5期983-990,共8页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petroleum significance of two groups of fault structures,the NW-SE trending and near EW trending ones in the Cenozoic of Dongping-Niuzhong area of the Altyn slope,Qaidam Basin,were investigat...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petroleum significance of two groups of fault structures,the NW-SE trending and near EW trending ones in the Cenozoic of Dongping-Niuzhong area of the Altyn slope,Qaidam Basin,were investigated using high precision 3-D seismic data.The NW-SE faults were generated in Oligocene,causing the formation of a series of folds related to transpression faults in the Niuzhong and Dongping area.After the Miocene,with the continuous extension of the Altyn Tagh strike-slip fault zone,the EW trending faults began to develop massively in Altyn slope.The activity of near EW trending faults and large-scale uplift of the bedrock in the northern Niuzhong area shared most of the compression torsion in Niuzhong and Dongping area,consequently,the activity of NW-SE trending faults weaken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Miocene.Then good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developed in the inherited Jurassic sags.The faults were effective pathways for oil and gas migration in Dongping and Niuzhong areas,and the oil and gas charging time matched well with the formation period of the NW-SE trending faults and their related structures,making the fault-related anticlines favorable targets for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The Niuzhong area has been less affected by the Cenozoic movement after the Miocene,and thus has better conditions for gas reservoir preser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aidam Basin Altyn SLOPE CENOZOIC TECTONIC analysis strike-slip fault petroleum SIGNIFICANCE Dongping-Niuzhong area
下载PDF
塔中顺北地区志留系断裂特征与应力场扰动分析及井位优选
6
作者 王来源 黄诚 +2 位作者 龚伟 丁文龙 赵展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4-682,共9页
塔里木盆地中部顺北地区复杂构造应力造成了多层系断裂样式的差异性。当钻井钻至志留系断裂破碎带,地层压力小于钻井液液柱压力时,易发生漏失现象。为保障钻井的高效钻进,亟需开展志留系断裂特征与应力场扰动分析以指导井位设计。通过... 塔里木盆地中部顺北地区复杂构造应力造成了多层系断裂样式的差异性。当钻井钻至志留系断裂破碎带,地层压力小于钻井液液柱压力时,易发生漏失现象。为保障钻井的高效钻进,亟需开展志留系断裂特征与应力场扰动分析以指导井位设计。通过志留系断裂增强解释性处理及空间解释,结合断裂生长指数,开展断裂综合解析。研究区断裂整体特征为下伏陡直走滑与上覆雁列正断层分层变形,志留系断裂样式以加里东晚期至海西早期活动的雁列式负花状正断层组合排列为主,呈右阶雁列式展布,走滑伸展作用强烈。基于已钻井SHZ1等偶极阵列声波测井等资料,确定了顺北中部地区志留系主应力方向为北东向54°。结合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建立地质模型,开展迭代边界元数值模拟,明确研究区现今地应力的平面分布规律,包括最大、最小和中间主应力,并将应力场模拟结果与实际测井资料解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受断裂产状和断距的影响,平面上应力扰动带宽度不同,同一断裂的上、下盘应力扰动范围呈现出非对称分布。通过对志留系断裂空间立体雕刻及应力扰动分析,避开志留系断裂强度大、倾角大的雁列单元边界断裂、断裂应力集中部位及强能量异常断裂、裂缝发育区,结合目的层靶点空间特征,优选井位及其井轨迹设计。志留系断裂综合解析与应力场扰动分析为井位优选中规避志留系严重漏失、保障钻井高效钻进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应力 走滑断裂 应力扰动 井位优选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1号、5号断裂带奥陶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控藏因素
7
作者 朱莲花 徐珊 《世界石油工业》 2024年第4期58-68,共11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储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是目前超深层油气勘探重要的研究区域之一。顺北1号和5号断裂带位于顺北油田中部,厘清该区域原油的来源、热成熟度、油裂解程度以及控藏因素对揭示该地区油气成藏模式,指导后期油气勘探...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储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是目前超深层油气勘探重要的研究区域之一。顺北1号和5号断裂带位于顺北油田中部,厘清该区域原油的来源、热成熟度、油裂解程度以及控藏因素对揭示该地区油气成藏模式,指导后期油气勘探至关重要。选取了顺北油田1号及5号走滑断裂带19个原油样品进行饱和烃、芳烃、金刚烷及碳同位素分析,以揭示其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号和5号断裂带的原油样品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热应力改造,传统生标参数失真且无法用于指示油源。相似的轻烃碳同位素分布特征指示研究区内原油属于同一族群。原油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值介于–37‰~–30‰,与寒武系烃源岩具有可比性,认为该区原油均产自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5号断裂带原油的成熟度自北向南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芳烃参数换算的原油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平均值介于0.80%~1.43%,指示原油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1号断裂带南北两侧原油成熟度差异不大,与5号断裂带中部原油的成熟度相当,总体介于1.06%~1.20%,原油处于成熟阶段。研究区原油裂解程度强弱排序依次为5号断裂带南段、5号断裂带北段及1号断裂带。综合分析认为,走滑断裂带发育特征与储层温度差异共同控制着顺北地区1号和5号断裂带油气物性及地化参数变化。该研究可为顺北地区超深层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顺北地区 走滑断裂带 地球化学特征 控藏因素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增强聚合物筋混凝土循环拉拔试验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柴松华 杜红秀 +2 位作者 吴凯 黄锐 周驰词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3,共7页
为探究动荷载下玄武岩纤维增强聚合物(BFRP)筋与混凝土的黏结行为,开展了BFRP筋混凝土正反向循环拉拔试验,对其黏结动力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黏结应力⁃滑移关系曲线揭示,循环荷载下BFRP筋与混凝土黏结行为经历4个阶段的受力特征:... 为探究动荷载下玄武岩纤维增强聚合物(BFRP)筋与混凝土的黏结行为,开展了BFRP筋混凝土正反向循环拉拔试验,对其黏结动力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黏结应力⁃滑移关系曲线揭示,循环荷载下BFRP筋与混凝土黏结行为经历4个阶段的受力特征:弹性阶段、裂缝扩展阶段、裂缝闭合阶段和摩擦阶段;随BFRP聚合物筋直径的增大,降低了BFRP筋⁃混凝土界面的黏结强度;随循环次数的增加,BFRP筋与混凝土的黏结强度减小,黏结强度对应的滑移量增加,剪切滞回面积减小,耗能能力降低;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适用于计算循环荷载下BFRP筋与混凝土黏结性能的预测模型,从而为BFRP筋混凝土抗震和疲劳行为奠定试验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聚合物筋混凝土 黏结特性 循环拉拔试验 滑移 滞回面积
下载PDF
哈拉哈塘地区共轭走滑断裂差异特征及演化
9
作者 陈利新 王胜雷 +2 位作者 万效国 苏洲 马兵山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7,共19页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发育非典型X型共轭走滑断裂,具有分区、分层、分段差异性及差异演化特征,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以哈拉哈塘地区3400km^(2)三维地震为基础,通过详细解析NE向和NW向两条走滑断裂分层及分段特征,分析其差异演化特征,...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发育非典型X型共轭走滑断裂,具有分区、分层、分段差异性及差异演化特征,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以哈拉哈塘地区3400km^(2)三维地震为基础,通过详细解析NE向和NW向两条走滑断裂分层及分段特征,分析其差异演化特征,推测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1)从北向南,断裂成熟度与延伸性变弱,NE向断层扰动增强;从深至浅,NW向断层对北东向干扰越来越弱,NE向断层则此消彼长;NW向断层变形程度与成熟度由深至浅变低,而NE向断层向上变形程度增强。2)哈拉哈塘地区走滑断层具有多期活动特征,可以划分为中奥陶世共轭断裂形成阶段、石炭-二叠纪张扭走滑断裂活化阶段及中-新生代张扭走滑断层活动阶段,不同方向走滑断裂演化有差异。3)不同时期断层的成因机制有所差异,中奥陶世走滑断裂受控于纯剪和单剪的叠加变形,并受控应力场、先存构造以及区域厚度等影响,自北向南应力的衰减及其相应的应力场变化造成南北断裂样式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走滑断裂 多期活动 差异演化 成因机制 哈拉哈塘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部永进地区走滑断裂发育特征及成因物理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婧琪 于福生 +2 位作者 庞福基 王千军 王岳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7-420,共24页
永进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中部,最近发现了多个与走滑断层相关的含油气构造,但关于走滑断层的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程度不够深入。本文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在研究区三叠系—侏罗系内识别出近东西向、北西西向以及北东东向的三组... 永进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中部,最近发现了多个与走滑断层相关的含油气构造,但关于走滑断层的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程度不够深入。本文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在研究区三叠系—侏罗系内识别出近东西向、北西西向以及北东东向的三组走滑断裂体系,平面上呈“网格状”展布,剖面上具有不同深度几何学形态差异展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相似性原理设计四组砂箱模拟对比实验,重现研究区构造演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这类走滑断裂的形成与基底先存断层的发育位置有关,是受先存构造和地层属性双重控制的广布式走滑断裂系统,从而建立了研究区的断裂系统成因模式。研究成果对具有相似地质背景地区的走滑断裂成因解释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永进地区 广布式走滑断裂 构造物理模拟 构造演化
下载PDF
穿越多断层破碎带隧道自适应结构走滑错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熙 申玉生 +4 位作者 易鹏豪 朱鹏霖 王耀达 粟威 陶伟明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146,共10页
在活动断裂构造带地区,断层运动往往是沿断层带发生,自活动盘到破碎带错动位移表现出逐级传递的特征,因此穿越活动断裂带的隧道结构应力、变形特征也受到断层错动形式的影响。依托西部高烈度区某穿越大型活动断裂带的公路隧道工程,通过... 在活动断裂构造带地区,断层运动往往是沿断层带发生,自活动盘到破碎带错动位移表现出逐级传递的特征,因此穿越活动断裂带的隧道结构应力、变形特征也受到断层错动形式的影响。依托西部高烈度区某穿越大型活动断裂带的公路隧道工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穿越多断层隧道结构在断层多级走滑错动下的位移、应力响应规律,得出隧道结构纵向基于多断层蠕滑错动的影响分区;建立基于柔性初支、刚性二衬和节段铰接的穿越蠕滑断层隧道自适应结构,探究在错动区和缓冲区内设置隧道自适应结构的抗错性能。研究表明:隧道围岩性质的差异是影响穿越断层破碎带隧道结构变形和应力的最重要因素,隧道自适应结构在蠕滑错动过程中,柔性初支能够吸收部分围岩传递至隧道结构的变形,柔性接头的剪切变形和衬砌节段的刚性转动能够承担较大的位错,随着隧道衬砌节段长度的减小、接头数量的增加,各个接头的剪切变形角和衬砌节段偏转角都将减小,大幅提升结构的抗错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多断层 活动断裂带 多级走滑错动 影响分区 自适应结构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富满地区超深层走滑断裂带碳酸盐岩油气差异成藏成因探讨
12
作者 乔俊程 常少英 +9 位作者 曾溅辉 曹鹏 董科良 王孟修 杨冀宁 刘亚洲 隆辉 安廷 杨睿 文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6-1246,共21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超深层走滑断裂体系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富满油田油气分布与富集特征差异显著,走滑断裂控制下的超深层油气差异成藏机理尚不清楚。研究了富满地区走滑断裂几何结构及其演化过程,探讨其在油... 塔里木盆地北部超深层走滑断裂体系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富满油田油气分布与富集特征差异显著,走滑断裂控制下的超深层油气差异成藏机理尚不清楚。研究了富满地区走滑断裂几何结构及其演化过程,探讨其在油气运聚成藏中的作用,分析油气成藏富集机理,提出了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走滑断裂经历了早期伸展或弱挤压,中期压扭、伸展或平移走滑,晚期定型、继承发育或张扭反转的动力学演化过程。FI5断裂带和FI17断裂带挤压、剪切和拉张应力交替发育,不同部位演化差异明显,FI7断裂带和FI16断裂带以剪切应力和拉张应力为主,演化过程相对简单。(2)演化过程不同的断裂形成了不同的几何结构,造成通源性、输导性与储集性强弱差异配置不同,从而形成了3种不同的油气充注方式。FI5断裂带和FI16断裂带油气以垂向充注为主,FI7断裂带油气以侧向运移调整为主,FI17断裂带为垂向充注-侧向运移复合型。(3)断裂演化过程差异控制了油气充注过程。东部断裂晚期活动性强,喜马拉雅期高成熟裂解气大量充注成藏,形成了“西油东气”的格局。断裂带内不同部位演化过程差异加剧了断裂内油气性质变化的复杂性。(4)垂向充注型油气藏中通源性、输导性和储集性的耦合配置关系控制了油气富集程度,充注期次差异控制了油气性质变化,油气侧向运移为主的油气藏中储集性及侧向连通程度控制了油气富集程度及油气性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聚能力 成藏富集机理 走滑断裂 超深层 碳酸盐岩油气藏 富满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分段差异活动特征及其控藏效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古再丽努尔·艾尔肯 曹自成 +4 位作者 耿锋 骆福嵩 唐大卿 伍亮 王玮龙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9-598,共10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众多大型走滑断裂带是近年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文中通过对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及油气勘探实践,探讨了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的差异活动特征及其控藏效应。研究表明:1)顺北1号走滑断...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众多大型走滑断裂带是近年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文中通过对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及油气勘探实践,探讨了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的差异活动特征及其控藏效应。研究表明:1)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主要发育于下古生界,为一条大型左行走滑断裂带,平面展布具有分层差异性,在下古生界为线性展布,在上古生界呈雁列式展布。2)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分段差异活动特征明显,研究区内可划分出张扭、压扭和纯走滑等3类12段。3)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其中,加里东中期Ⅰ幕、加里东中期Ⅲ幕、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为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的关键活动时期,此后的深埋阶段构造相对稳定,断裂活动微弱。4)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沟通了寒武系优质烃源岩与奥陶系有利储集体,断裂带的分段差异活动造成了不同断裂段的断溶体发育程度的差异及油藏规模的差异。实钻数据表明,张扭段和压扭段油气富集程度高,纯走滑段较低。此外,主断裂与分支断裂交叉处通常高产,推测分支断裂规模及活动强弱控制了其油气富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活动 控藏效应 顺北地区 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西部地区火成岩侵入体发育特征及其与断裂耦合关系
14
作者 牛月萌 韩俊 +5 位作者 余一欣 黄诚 林波 杨帆 余浪 陈俊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1-242,共12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西部地区火成岩侵入体分布广泛,对地层和含油气系统改造作用明显,但该地区火成岩侵入体发育特征及其与深部走滑断裂带之间的耦合关系并不十分清楚。基于顺北西部地区最新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刻画了火成岩侵入体形态特... 塔里木盆地顺北西部地区火成岩侵入体分布广泛,对地层和含油气系统改造作用明显,但该地区火成岩侵入体发育特征及其与深部走滑断裂带之间的耦合关系并不十分清楚。基于顺北西部地区最新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刻画了火成岩侵入体形态特征,划分了火成岩侵入体不同类型及组合关系,判别了火成岩侵入体发育期次,确定了火成岩侵入体与深部走滑断裂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顺北西部地区火成岩侵入体具有“一”字形、舌形、碟形以及半碟形几种形态类型。(2)单一侵入岩床通过相接、相连及错断组合形成岩床复合体。(3)火成岩侵入体主要分布于中-下奥陶统顶面至中-下泥盆统顶面之间,侵入岩床活动类型包括单期单层、单期多层和多期多层3类。(4)不整合面和断裂作为岩浆侵入的通道,控制了火成岩侵入体发育数量和规模,导致研究区南部和北部侵入作用存在明显差异。(5)研究区北部深部走滑断裂作为岩浆主要侵入通道,纵向侵入作用较强;南部岩浆以不整合面为主要侵入通道,横向侵入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不整合面 断裂耦合 火成岩侵入体 走滑断裂带 顺北西部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北地区多期走滑断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及精细识别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凤磊 林承焰 +4 位作者 张国印 任丽华 朱永峰 张银涛 关宝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共14页
通过对野外地质露头考察、无人机扫描、探地雷达探测、岩心观察、成像测井资料综合分析,建立塔北地区走滑断裂地质模式。根据塔北地区不同地层特点,分析多期走滑断裂与不同时期地层组合关系。针对不同的地层岩相背景下的走滑断裂特征,... 通过对野外地质露头考察、无人机扫描、探地雷达探测、岩心观察、成像测井资料综合分析,建立塔北地区走滑断裂地质模式。根据塔北地区不同地层特点,分析多期走滑断裂与不同时期地层组合关系。针对不同的地层岩相背景下的走滑断裂特征,分析对应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为小断距、小位移的走滑断裂识别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加里东中晚期,在挤压应力作用下区域走滑断裂形成,发育X型共轭断裂和单剪切断裂,其中NNE向走滑断裂为左旋,NNW向走滑断裂为右旋;由于挤压应力差异分布,沿主干断裂方向寒武系膏盐岩滑脱面形成线性压扭隆起和平移错断的特点,结合膏盐岩层强地震反射特征,主干断裂可识别性强;中上奥陶统走滑断裂走向与古地貌趋势具有一致性;由于北部表层岩溶暴露期长,研究区形成大量的残丘、暗河、古水系,破坏了浅层断裂特征,而南部斜坡区暴露时间短,岩溶缝洞体主要沿断裂发育,断控岩溶缝洞体与基岩波阻抗存在较大差异,增强了断裂的可识别特征;海西期NNW方向、喜山期NNE方向发育单剪切走滑断裂,主要沿加里东中期断裂继承性发育,碎屑岩地层不整合面断距特征明显,平面上表现为雁列特征,剖面可见负花状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走滑断裂 岩溶缝洞 多属性分析 塔北地区
下载PDF
库车—沙雅地区中小地震发震构造探讨
16
作者 邓明文 李金 +3 位作者 许鑫 宋春燕 苏金波 刘冠伸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47-3765,共19页
库车—沙雅地区位于塔里木克拉通北部,近年来该地区地震具有频次不断增多、震级不断增大、时间间隔逐渐缩短的趋势.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17年1月—2022年12月震相走时和宽频带数据,通过重新定位、CAP(Cut And Paste)方法获得了库... 库车—沙雅地区位于塔里木克拉通北部,近年来该地区地震具有频次不断增多、震级不断增大、时间间隔逐渐缩短的趋势.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17年1月—2022年12月震相走时和宽频带数据,通过重新定位、CAP(Cut And Paste)方法获得了库车—沙雅地区1257个精定位及84个震源机制解结果,同时利用区域应力场反演方法获得研究区应力场结果.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人工地震剖面等方面综合研究库车—沙雅地区的孕震特征与发震机理,确定发震断裂及其活动特征,获得以下认知:(1)研究区地震的空间分布与“X”型走滑断裂分布相一致.(2)研究区的震源机制解,主要以走滑为主,结合人工地震剖面,确定了库车—沙雅中小地震的发震断层为研究区奥陶—寒武系中的NNE、NNW向共轭走滑断裂体系,通过应力场反演获得了库车—沙雅地区NNW向的应力场分布格局,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最大地震库车M_(S)5.6地震节面Ⅰ走向77°,倾角90°,滑动角7°;节面Ⅱ走向347°,倾角83°,滑动角-180°,矩震级M_(W)5.16,矩心深度为8.0 km,推测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本文编号为F_(Ⅱ)18走滑断层.本文结合多学科资料对库车—沙雅地区中小地震发震构造进行详尽探讨,并分析了该地区区域应力场特征,为该地区发震断层活动性及地震危险趋势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沙雅地区 重定位 震源机制解 走滑断层 发震构造
下载PDF
地下金属矿采动作用下断层带滑移失稳机制及影响规律
17
作者 曾斌鹏 张家华 +1 位作者 安龙 李元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126,共12页
以山东省某矿山为工程背景,针对采动作用下断层带易产生滑移失稳问题,采用三维离散-连续耦合数值方法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开展研究。计算了岩体质量RMR、原岩应力、开采条件及断层产状对断层及其近区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基于断层滑移量... 以山东省某矿山为工程背景,针对采动作用下断层带易产生滑移失稳问题,采用三维离散-连续耦合数值方法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开展研究。计算了岩体质量RMR、原岩应力、开采条件及断层产状对断层及其近区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基于断层滑移量和剪应力差两个指标,建立了开采卸荷对断层影响程度的量化评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场跨度、采场埋深的增大,断层的扰动区范围逐渐增大;随着RMR、断层倾角、采场到断层距离的增大,断层的扰动区范围逐渐减小;当断层倾角小于45°时,断层极易产生滑移;在此基础上,采用扰动响应准则与摩尔-库伦准则,分析获得不同条件影响下开采后作用在断层上的正应力和附加剪应力的变化规律,揭示采动作用对断层滑移失稳的影响机制。进一步采用矩阵散点图方法,得出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较弱,采场到断层距离与断层滑移量之间的相关性最强;采用核岭回归算法建立断层滑移量的预测模型,验证模型预测误差低于10%,表明该模型可以实现对采动作用下的断层滑移量的预测,本研究为采动作用下断层滑移及其近区围岩稳定性分析及预测提供理论及思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滑移 数值模拟 力学模型 断层扰动区 核岭回归算法
下载PDF
丘陵地区抗滑桩加固边坡的影响因素研究
18
作者 游昌达 臧骏 闫鑫雨 《路基工程》 2024年第5期209-214,共6页
基于广东黄田服务区边坡支护工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丘陵地区土体黏聚力、土体内摩擦角、抗滑桩桩长及抗滑桩埋设方法对边坡和支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体黏聚力和土体内摩擦角的增大,桩身位移和桩身应力逐渐减小;抗滑桩全埋式... 基于广东黄田服务区边坡支护工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丘陵地区土体黏聚力、土体内摩擦角、抗滑桩桩长及抗滑桩埋设方法对边坡和支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体黏聚力和土体内摩擦角的增大,桩身位移和桩身应力逐渐减小;抗滑桩全埋式布置方式较半埋式方式合理,桩身位移、桩身剪应力和桩身应力小,受力合理;采用阶梯形截面抗滑桩进行边坡支护时,桩身位移小,对滑动体拦截作用明显;当土体黏聚力大于32 kPa或土体内摩擦角大于37°时,宜减小抗滑桩的刚度。抗滑桩设计宜采用阶梯形截面和全埋式布桩方式,抗滑桩自由段长度与滑体高度的比值为6/7,可节省施工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抗滑桩的支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地区 抗滑桩 边坡支护 埋设方法 位移检测 施工成本
下载PDF
岩溶地区深厚卵石层地层中跨江桥梁桩基施工技术
19
作者 李拯稷 谭木荣 +1 位作者 武照收 高贯伟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16期212-214,共3页
以南方地区某工程桥梁桩基施工为例,对岩溶发育地层中施工遇到的桩孔漏浆、塌孔等问题进行分析。从泥浆技术参数、钢护筒根进、钻进成孔参数等方面进行重点论述,阐述了水泥浆液的黏度、比重、含沙量的控制指标,按照地质情况制定钢护筒尺... 以南方地区某工程桥梁桩基施工为例,对岩溶发育地层中施工遇到的桩孔漏浆、塌孔等问题进行分析。从泥浆技术参数、钢护筒根进、钻进成孔参数等方面进行重点论述,阐述了水泥浆液的黏度、比重、含沙量的控制指标,按照地质情况制定钢护筒尺寸,并优化钢护筒施工工艺。通过分析优化钢护筒跟进、深孔注浆加固工艺,有利于优化桩基施工技术,减少不必要的施工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岩溶地区 桩基 钢护筒 深孔注浆
下载PDF
基于高温区检测的滑环箱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20
作者 邵海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19期136-139,共4页
在滑环箱运行过程中,滑环与碳刷发生摩擦易导致碳刷的磨损,影响滑环箱正常运行,从而引发电气事故。介绍了滑环箱工作机制和常见红外诊断方法,探讨了高温区检测算法的可行性,并利用红外温度数据提出了基于高温区检测的滑环箱故障诊断算... 在滑环箱运行过程中,滑环与碳刷发生摩擦易导致碳刷的磨损,影响滑环箱正常运行,从而引发电气事故。介绍了滑环箱工作机制和常见红外诊断方法,探讨了高温区检测算法的可行性,并利用红外温度数据提出了基于高温区检测的滑环箱故障诊断算法。通过检测区域内部的高温区,并采用高温区平均温升以及相邻高温区平均温度差进行故障诊断,实现滑环箱故障的及时发现并安排检修。经现场验证,该方案可有效识别具有高温现象的滑环箱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区检测 滑环箱 故障诊断 碳刷 红外测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