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0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ot structure of slope protection plants in a high-grade highway 被引量:3
1
作者 WANG Jing-hong LI Xing-tao LIU Xiao-dong Wang Fei LIU Yu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311-313,共3页
Root length and root length density of Lespedeza bicolor,Amorpha fruticosa,and Sea buckthorn were investigated in a country highway-TongSan highway(Tongjiang to Sanya)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China.The root lengths... Root length and root length density of Lespedeza bicolor,Amorpha fruticosa,and Sea buckthorn were investigated in a country highway-TongSan highway(Tongjiang to Sanya)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China.The root length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root orders according to Pregizter sequence classification method.Results show that sea buckthorn roots are dominated by coarse roots in the horizontal growth,while L.bicolor has a large proportion of fine roots in vertical conical growth and A.fruticosa is in depth growth.Root length density of L.bicolor in all the root sequenc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ea buckthorn and A.fruticosa.On the basis of the root structure,it is inferred that L.bicolor roots mainly absorb the surface soil moisture for its normal growth;in contrast,A.fruticosa has good uptake ability to deep soil water.The root structure of sea buckthorn implies that it has a strong drought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sonal frost area slope protection plant root structure
下载PDF
Root archite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inlay in live slope grating
2
作者 Gao Jia-rong Wang Fang +1 位作者 Gao Yang Rosemarie Stang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7年第3期177-181,共5页
In the experimental garden of the Department of Soil Bioengineering an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of Applied Life Sciences in Vienna, Austria, coarse root systems of three different brush species were complet... In the experimental garden of the Department of Soil Bioengineering an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of Applied Life Sciences in Vienna, Austria, coarse root systems of three different brush species were completely excavated and semiutomatically digitized. The species were Lonicera xylosteum, Ligustrum vulgare and Euonymus europaeus. The 3-D root architectures reveal different growth strategies between species, which are related to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hysical soil properties. The root architecture of Lonicera xylosteum and Ligustrum vulgare, planted in the under layer of the live slope grading, where the soil is very tight and the soil water content and fertility are relatively low, is shallow. However, the root distribution of E. europaeus, planted in the middle layer, wher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re better, is deeper. Most of the root biomass of the three species is concentrated in the 0-30 cm soil layer. A quarter of the root biomass ofLigustrum vulgare is distributed in the upper layer of the plant inlay. E. europaeus has a relatively even distribution in the 30-0 cm and 60-90 cm soil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inlay live slope grating 3D root architecture root biomass
下载PDF
坡向和坡位对祁连山高寒灌丛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3
作者 王文虎 王世林 +2 位作者 梁国玲 李文 曹文侠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8,共12页
明晰坡向和坡位对祁连山高寒灌丛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过程及其路径系数,能够为祁连山地区高寒灌丛系统进行精准分区利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祁连山地区山体不同坡向和坡位高寒灌丛为对象,对阴坡、半阴坡和半阳坡高寒灌丛植物群... 明晰坡向和坡位对祁连山高寒灌丛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过程及其路径系数,能够为祁连山地区高寒灌丛系统进行精准分区利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祁连山地区山体不同坡向和坡位高寒灌丛为对象,对阴坡、半阴坡和半阳坡高寒灌丛植物群落组成与结构、光照强度和土壤理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采用分段式结构方程模型解析坡向和坡位对高寒灌丛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过程及其路径系数。结果表明:草本和灌木的高度、盖度及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在下坡位最高(P<0.05)。β多样性在阴坡最高、半阳坡最低(P<0.05)。草本、灌木和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随坡位的上升而呈降低趋势。光照强度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均在下坡位显著高于上坡位。分段式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坡向和坡位主要通过影响光照强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草本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而坡向和坡位主要通过影响光照强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速效氮含量影响灌木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在山地小尺度地形条件下,坡向和坡位主要通过影响光照、水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氮含量等因子进而影响植物群落多样性分布格局。因此,对山地高寒灌丛系统进行精准分区利用管理及退化草地生态恢复时,应考虑小尺度地形条件下坡向和坡位变化引起的植物群落微生境条件及植被分布格局异质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灌丛 植物多样性 坡向 坡位
下载PDF
不同坡位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4
作者 宁璐 要振宇 +7 位作者 高天明 穆文奎 达古拉 张增宝 刘心宇 赵天启 刘静 杨振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2,共8页
荒漠草原是草原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草原区向荒漠区过渡地带,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较低,并且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荒漠草原荒漠化程度不断加剧,对植物的生长及群落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解不同坡位对荒漠草原植被群落结构特征的影... 荒漠草原是草原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草原区向荒漠区过渡地带,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较低,并且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荒漠草原荒漠化程度不断加剧,对植物的生长及群落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解不同坡位对荒漠草原植被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以希拉穆仁荒漠草原作为研究区,在无人为干扰活动的荒漠草原围封区内,选择坡度25°的3块长方形样地(300 m×100 m),分别在3块长方形样地的坡上、坡中、坡下分别设置1 m×1 m的样方,调查记录每个样方内植被的种名(科、属、种)、植被的高度、密度等,通过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坡位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区系特征和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野外调查共统计植物39种,隶属22科33属;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总计34种,占物种总数的87.18%;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植物为主,总计27种,占物种总数的69.23%;地理成分以东古北极分布种为主,总计17种,占物种总数的43.58%。受坡位的影响,植被盖度、建群种高度、群落生产力、Shannon-Wien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坡下、坡中、坡上,Pielou指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坡上、坡中、坡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坡位 植物群落区系 植物群落特征
下载PDF
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高阳 李永红 +1 位作者 高照良 刘子壮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6期6-14,21,共10页
该文详细阐述生态防护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主要通过植被的蓄水、保肥和固土功能来加固和保护边坡。这种防护作用主要体现在根系的力学效应和植被的水文效应2个方面。同时,深入探讨公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及其机理,并试图将... 该文详细阐述生态防护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主要通过植被的蓄水、保肥和固土功能来加固和保护边坡。这种防护作用主要体现在根系的力学效应和植被的水文效应2个方面。同时,深入探讨公路路基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及其机理,并试图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提升生态防护技术手段。为实现此目标,结合多年野外工作实践经验,以公路边坡植物防护技术为研究对象,从多角度对边坡植树种草防护技术的发展和生态防护机理进行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生态防护 植树种草技术 生态护坡技术 高速公路 公路路基
下载PDF
Effects of spring fire and slope on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organic C and N dynamics in a semi-arid grassland of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1
6
作者 ZHAO Xiang HU Shuya +4 位作者 DONG Jie REN Min ZHANG Xiaolin DONG Kuanhu WANG Changhu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9年第2期267-279,共13页
The aboveground primary production is a major source of carbon(C) and nitrogen(N) pool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the response of ecosystem and nutrient cycling to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The aboveground primary production is a major source of carbon(C) and nitrogen(N) pool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the response of ecosystem and nutrient cycling to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effect of spring fire and topography on the aboveground biomass(AGB) and the soil C and N pool, we conducted a field experiment between April 2014 and August 2016 in a semi-arid grassland of northern China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slope and spring fire, and their potential interactions on the AGB and organic C and total N contents in different plant functional groups(C_3 grasses, C_4 grasses, forbs, Artemisia frigida plants, total grasses and total plants).The dynamics of AGB and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C and N in the plants were examined in the burned and unburned plots on different slope positions(upper and lower).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total AGB of all plants between the two slope positions. The AGB of grasses was higher on the lower slope than on the upper slope in July. On the lower slope, spring fire marginally o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AGB of C_3 grasses, forbs, total grasses and total plants in June and August, but decreased the AGB of C_4 grasses and A.frigida plants from June to August. On the upper slope, however, spring fi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AGB of forbs in June, the AGB of C_3 grasses and total grasses in July, and the AGB of forbs and C_4 grasses in August. Spring fire exhibite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total AGB of all plants on the lower and upper slopes in 2014 and 2015. In 2016, the total AGB in the burned plots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after fire burning compared with the unburned plots. The different plant functional groups had different responses to slope positions in terms of organic C and N contents in the plants. The lower and upper slopes differed with respect to the organic C and N contents of C_3 grasses, C_4 grasses, total grasses, forbs, A. frigida plants and total plants in different growing months. Slope position and spring fire significantly interacted to affect the AGB and organic C and N contents of C_4 grasses and A. frigida plants. We observed the AGB and organic C and N contents in the plants in a temporal synchronized pattern. Spring fire affected the functional AGB on different slope positions, likely by altering the organic C and N contents and, therefore,it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for C and N cycling in the semi-arid natural grassland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ould facilitate the simulation of ecosystem C and N cycling in the semi-arid grasslands in north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VEGROUND biomass plant functional group SPRING FIRE slope position N CONTENT organic C CONTENT SEMI-ARID grassland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森林草原带坡沟系统不同坡位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
7
作者 杜华栋 车旭曦 +1 位作者 孙浩 聂文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4-193,共10页
[目的]定量分析和探究黄土高原不同坡位自然条件下植物群落数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为该地区坡沟系统植物群落构建机制的理论研究和人工恢复植物群落设计的实践指导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文在阐明黄土丘陵区森林草原带自然条件下阳沟... [目的]定量分析和探究黄土高原不同坡位自然条件下植物群落数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为该地区坡沟系统植物群落构建机制的理论研究和人工恢复植物群落设计的实践指导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文在阐明黄土丘陵区森林草原带自然条件下阳沟坡、阳峁坡、峁顶、阴峁坡和阴沟坡5个坡位植物群落组成、多样性、稳定性和优势植物分布格局的基础上,构建环境因子、土壤侵蚀强度与植物多样性、稳定性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不同坡位影响植物群落构建的主要生态因子。[结果]①黄土丘陵区森林草原带阳沟坡和阳峁坡垂直结构均为2层构成,以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为主,优势植物分布格局呈分散分布;峁顶垂直结构1层,以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为主,植物主要呈高强度聚集分布;阴沟坡群落垂直结构3层,植物呈聚集分布。②阴沟坡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稳定性最高,阳峁坡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低且其较阴沟坡分别显著下降了18.4%和26.5%,峁顶植物群落稳定性最小,仅29。③影响不同坡位群落特征的共同关键因子是土壤侵蚀强度和土壤水分,而阳沟坡的土壤容重、阳峁坡和阴峁坡的有机质、峁顶和阴沟坡的光照强度分别为各坡位影响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性和多样性的差异化生态因子。[结论]黄土丘陵区森林草原带不同坡位应制定不同的植被恢复措施。阳沟坡利用多年生灌木形成的“肥岛”效应改善地表环境;阳峁坡通过微地形改造减小土壤侵蚀;峁顶通过添加耐旱性较高的植物改善植物群落结构;阴峁坡和阴沟坡不过分要求复杂的植物群落结构,以免造成人工林林下因光照不足而使得草本层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坡沟系统 土壤侵蚀 植物群落构建
下载PDF
3种生态护坡植物根固效应的试验研究
8
作者 王秉宇 王士杰 王秉天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5,共9页
为研究不同植物根系的固土护坡效果,对含根原状土和植物根系分别进行了三轴压缩试验和单根抗拉试验。采用函数拟合及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参数条件下草本植物根与土的强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原状土的剪切过程均具有应变-硬... 为研究不同植物根系的固土护坡效果,对含根原状土和植物根系分别进行了三轴压缩试验和单根抗拉试验。采用函数拟合及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参数条件下草本植物根与土的强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原状土的剪切过程均具有应变-硬化特征,抗剪强度指标与含根量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同一根系深度或相近含根量条件下,鸡眼草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最大;(2)根径、根系深度与抗拉力学性能指标间呈现出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根径或根系深度一定时,鸡眼草根系的极限应力与应变、弹性模量等较其它2种植物均具有显著优势、具有更强的抵抗变形能力;(3)在相近含根量、相同根系深度下,鸡眼草的边坡安全系数最高。研究成果可为太行山地区生态护坡植物物种的筛选提供参考,为生态边坡设计、浅层滑坡与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植物 根系 生态边坡 抗剪强度 抗拉强度
下载PDF
降雨作用下抗滑桩与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坡体的稳定分析
9
作者 张春丽 程庆 +3 位作者 孙卓君 李杰 秦梦迪 纠永志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3-28,55,共7页
针对抗滑桩与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在降雨作用下的稳定性问题,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利用ABAQUS建立抗滑桩与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坡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坡底水平位移突变情况作为边坡失稳的判断标准,分别比较了不同工况下护坡安全系... 针对抗滑桩与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在降雨作用下的稳定性问题,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利用ABAQUS建立抗滑桩与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坡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坡底水平位移突变情况作为边坡失稳的判断标准,分别比较了不同工况下护坡安全系数随降雨时长的变化规律,以及降雨作用下抗滑桩桩位、桩长对抗滑桩与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坡体的稳定性影响,并与未考虑降雨时的影响规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降雨时长对三维土工网垫植草工况的边坡稳定性影响较为明显;抗滑桩桩长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桩长宜取8 m;无降雨作用下将桩位置于坡中时边坡整体获得最大安全系数,降雨作用下将抗滑桩置于相对位置(L 0.4=4.8 m)时能够起到更好的抗滑效果;抗滑桩与三维土工网垫植草在降雨作用时加固护坡的效果比无降雨时更好,且优于原边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三维土工网垫植草 边坡稳定性 降雨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下载PDF
不同作物种植模式下坡耕地产流产沙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韦荣婷 安吉平 +4 位作者 蔡雄飞 周国富 王济 郁鑫杰 徐蝶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6,75,共9页
产流产沙是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为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在同一坡度、3种雨强下对坡耕地7种种植模式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模式下坡面产流量随雨强增大而增大,初始... 产流产沙是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为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在同一坡度、3种雨强下对坡耕地7种种植模式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模式下坡面产流量随雨强增大而增大,初始产流时间随雨强增大而缩短。坡面产流量趋势为先逐渐增大,之后(10 min左右)逐渐趋于稳定。C单种模式减流效果最差;A-B-C套种模式减流效果最好;低矮作物单种及参与的套种模式能更好促进降雨入渗。2)不同种植模式下坡面产沙量与雨强呈正相关,低矮作物参与的种植模式径流含沙量变化幅度较小,中、高单种或套种模式径流含沙量变化复杂。小、中雨强下,A-B-C套种模式减沙效果最好;大雨强下,A-B套种模式减沙效果最好。低矮作物参与的种植模式减沙效果优于中、高作物单种其套种模式。3)不同种植模式下产流量和雨强均呈极显著正相关。B、C单种模式与A-B-C套种模式产沙量与雨强有相关关系,其余模式与雨强的相关性不显著。综上,低矮作物单种及低矮作物参与的套种模式能有效减流、保土,因此坡耕地在进行农作物种植时应考虑增加低矮作物参与种植,避免造成大量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种植模式 坡耕地 水土保持 产流产沙
下载PDF
高寒草地四种植物叶片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对坡度的响应
11
作者 鄯仁欠姐 姚步青 +6 位作者 李永晓 马丽萍 雷雨田 马忠武 王芳萍 郭玉朋 周华坤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9,共9页
本研究以高寒草甸和高寒灌丛共有物种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 Schkuhr Riedgr.)、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 Bunge.)、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 Keng.)、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 Maxim.)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四种植物叶片... 本研究以高寒草甸和高寒灌丛共有物种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 Schkuhr Riedgr.)、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 Bunge.)、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 Keng.)、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 Maxim.)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四种植物叶片碳(Carbon, C)、氮(Nitrogen, N)、磷(Phosphorus, P)含量差异及其随坡度变化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高寒草甸植物叶片C,N含量、C/N比值种间差异显著,高寒灌丛植物叶片N,P含量,C/N,C/P,N/P比值种间差异显著;高寒灌丛乳白香青叶片C/N,C/P比值和黄花棘豆叶片C/P,N/P比值显著高于高寒草甸;随着坡度增大,两种草地类型所有植物叶片C含量和N/P比值均无显著变化趋势;高寒草甸黑褐苔草和黄花棘豆叶片N含量显著减少,C/N比值显著增大;高寒灌丛乳白香青叶片P含量显著减少,C/P比值显著增大。两种草地类型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对坡度的响应差异说明了植物适应环境策略的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坡度 植物化学计量学 环境适应策略
下载PDF
两种草本植物对红黏土边坡的固土护坡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连锐 严亚 +2 位作者 商崇菊 谭娟 杨永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4,共9页
[目的]探讨两种草本植物对红黏土边坡的固土护坡效应,为该类型边坡、河道、大坝的生态治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红黏土边坡为研究对象,选取狗牙根和香根草作为护坡植物,通过种植试验、根系拉伸试验、直剪试验、室内模拟冲刷试验,探讨... [目的]探讨两种草本植物对红黏土边坡的固土护坡效应,为该类型边坡、河道、大坝的生态治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红黏土边坡为研究对象,选取狗牙根和香根草作为护坡植物,通过种植试验、根系拉伸试验、直剪试验、室内模拟冲刷试验,探讨两种草本植物的护坡效应。[结果]①种植150 d内,两种草本植物均稳定生长,根系抗拉强度持续增加;生长30~150 d,狗牙根的最大抗拉力从0.84 N增至8.59 N,香根草的最大抗拉力从4.78 N增至89.89 N。②生长120 d时,对比无根土,狗牙根根土复合体的黏聚力提升91.1%,内摩擦角提升12.45%;香根草根土复合体的黏聚力提升107.47%,内摩擦角提升12.74%。③生长150 d时,对比裸坡,狗牙根坡的径流速率降低45.02%~54.15%,产沙速率降低58.3%~93.85%,60 min累计产沙量降低81.02%;香根草坡的径流速率降低35.46%~46.48%,产沙速率降低46.8%~89.44%,60 min累计产沙量降低74.61%。[结论]两种草本植物对红黏土边坡都具有良好的固土护坡效应,香根草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增益效果更明显,狗牙根的水土保持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植物护坡 根系抗拉力 抗剪强度 水土保持
下载PDF
不同配置模式护坡植物功能性状与光合特性研究
13
作者 邵艳艳 吕盛华 +2 位作者 李铭怡 耿启明 刘文景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1期148-153,共6页
以3种植物配置模式的护坡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植物配置模式下叶片鲜重(FW)、叶片干重(DW)、叶片含水量(LDC)、叶片SPAD值、叶面积(LA)、叶厚(LT)、比叶面积(SLA)、干物质含量(LDWC)及叶片光合特性参数(Pn、Gs、Ts、Ci)。结果表明... 以3种植物配置模式的护坡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植物配置模式下叶片鲜重(FW)、叶片干重(DW)、叶片含水量(LDC)、叶片SPAD值、叶面积(LA)、叶厚(LT)、比叶面积(SLA)、干物质含量(LDWC)及叶片光合特性参数(Pn、Gs、Ts、Ci)。结果表明:不同植物配置模式下,坡面植物的叶片功能性状、光合特性存在显著差异,这与邻株植物的物理或几何上的拥挤效应有较大的关系。研究发现,综合当地环境和边坡生态修复的效益性,草灌结合的植物配置模式更适合边坡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配置模式 护坡植物 叶功能性状 光合特性
下载PDF
3种耐旱耐瘠护坡植物根系形态及抗拉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经又亮 杨苑君 +3 位作者 王忠良 李建兴 段青松 王建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3-169,178,共8页
[目的]探究耐旱耐瘠护坡植物的根系形态及抗拉特性,为边坡生态修复植物选用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大理市滇中引水项目区弃渣场边坡上选择戟叶酸模(Rumex hastatus D.)、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 L.)和地瓜藤(Ficus tikoua Bur.)... [目的]探究耐旱耐瘠护坡植物的根系形态及抗拉特性,为边坡生态修复植物选用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大理市滇中引水项目区弃渣场边坡上选择戟叶酸模(Rumex hastatus D.)、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 L.)和地瓜藤(Ficus tikoua Bur.)3种植物,通过整株挖掘法获取得根系样品,使用Epson12000XL扫描仪中在500 dpi下进行灰度扫描,用WinRhizo(Pro.2019)根系分析系统对根系形态参数进行分析,并使用万测牌微机控制时万能试验机进行单根拉伸试验。[结果](1)戟叶酸模和车桑子根系形态呈三角形,而地瓜藤呈抛物线形,戟叶酸模和车桑子根径小于2 mm的长度占比最大,大于4.5 mm根径的长度占比次之。(2)3种植物平均抗拉力车桑子最大、戟叶酸模次之、地瓜藤最小,平均抗拉强度地瓜藤最大,戟叶酸模次之,地瓜藤拥有良好抵抗形变的能力,其极限延伸率与杨氏模量优于其余两种植物。[结论]从根系形态看,戟叶酸模和车桑子的固土护坡能力高于地瓜藤,从抗拉特性看地瓜藤虽抗拉力较弱,但抗拉强度高,抵抗变形能力强,3种植物在固土护坡方面根系形态及抗拉特性各有优势,可根据边坡特点及部位有针对性地选用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坡植物 根系形态 力学特性 耐旱耐瘠
下载PDF
公路边坡绿化造林生态修复群落结构的评价研究
15
作者 张声梯 祝超波 +2 位作者 倪荣新 王金荣 洪利兴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45-51,共7页
公路开拓通常形成裸露的山体边坡,这些受损的山体边坡,岩石裸露,土壤缺乏,成为造林特别困难的立地。本研究采用开凿小平台、植生袋围堰造坑、厚层基材喷播绿化和植树造林的技术系列工艺进行公路边坡绿化造林的森林化生态修复。经11年的... 公路开拓通常形成裸露的山体边坡,这些受损的山体边坡,岩石裸露,土壤缺乏,成为造林特别困难的立地。本研究采用开凿小平台、植生袋围堰造坑、厚层基材喷播绿化和植树造林的技术系列工艺进行公路边坡绿化造林的森林化生态修复。经11年的生长和自然演替,结果表明,绿化造林的森林化边坡与周边的自然地形和森林景观交相融合,植物群落的结构也比较相似,具有乔灌草复合的垂直结构,乔灌草综合的群落相似度系数为0.5307,其中乔木层群落的相似度系数为0.7071,灌木层群落的相似度系数为0.3354,草本层群落的相似度系数0.5461,绿化造林边坡的植被已趋近自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演替的进程,群落的相似度将进一步提高。研究认为,森林化边坡营造的关键是植生袋围堰造坑和充分利用周边林地表土种子库在厚层基材喷播基质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边坡 植生袋围堰造坑 绿化造林 森林化生态修复 群落相似度
下载PDF
不同牧压对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及植物生活型的影响
16
作者 张丽萍 田聪 +2 位作者 李晓敏 阿斯娅·曼力克 沙吾列·沙比汗 《草食家畜》 2024年第5期51-57,共7页
【目的】研究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在不同牧压条件下的变化,为建立合理放牧利用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庙尔沟乡索尔巴斯陶夏、冬牧场的实际放牧强度和草场植被状况进行调查,选择重度(HG)、中度(MG)、轻度(LG)且... 【目的】研究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在不同牧压条件下的变化,为建立合理放牧利用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庙尔沟乡索尔巴斯陶夏、冬牧场的实际放牧强度和草场植被状况进行调查,选择重度(HG)、中度(MG)、轻度(LG)且具代表性地段的放牧场,设置3个不同牧压监测点,每个监测点设置3个重复。【结果】在不同牧压条件下,植物群落优势种略有差异,群落物种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而减少。随着牧压增大,禾本科、豆科等优良牧草的重要值下降,而杂类草及醉马草的重要值增大;不同牧压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植被的盖度和高度,对频度的影响较小,呈现出植被平均高度、总盖度和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大而降低的趋势;不同放牧时期对山地草甸植被优势种和植物生活型有明显影响,在夏季放牧场中植株矮小、重要值很低的金露梅在冬季放牧场中却株型高大,重要值也极高。【结论】在不同牧压条件下,群落物种组成不同,HG、MG、LG物种数分别为26、22和33种,物种间数目相差明显。重度放牧降低了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并增大了杂类草和醉马草的优势。随着放牧强度增大,植物的生活型和重要值发生了改变,这也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中段 不同牧压 山地草甸 植物群落特征
下载PDF
边坡植被修复后草本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耦合关系
17
作者 刘明璐 戴玉鼎 +2 位作者 朱丹红 刘广全 艾宁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3-599,共7页
为明确边坡不同植被绿化模式下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耦合协调程度,以延安新区18种典型边坡植被绿化模式的林下草本植物群落和土壤为研究对象,每种模式设置5个1 m×1 m的样方对边坡植被修复后的草本植物进行调查,并测定样... 为明确边坡不同植被绿化模式下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耦合协调程度,以延安新区18种典型边坡植被绿化模式的林下草本植物群落和土壤为研究对象,每种模式设置5个1 m×1 m的样方对边坡植被修复后的草本植物进行调查,并测定样方内土壤的理化性质,运用灰色关联法构建植被-土壤耦合模型,研究边坡植被修复后草本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延安新区边坡草本植物种类共有22种,分属12科,其中菊科和禾本科植物最多,均占物种总数的22.73%;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对土壤作用的反馈程度表现为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研究区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因子关联度均为中等及以上关联,其中土壤电导率的关联系数为0.852,与草本群落多样性的关系更紧密;延安新区边坡植被修复后,草本植被与土壤之间的耦合关系整体表现良好,现有绿化模式中已有66.67%的草本植被与土壤耦合关系跨过了不协调阶段,但林下草本植物群落与土壤系统还未达到最佳的协调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新区 边坡植被修复 草本 植物多样性 土壤因子 耦合关系
下载PDF
水陆交错带护坡植物固土抗蚀能力比较分析
18
作者 程虎 李蒙 +2 位作者 杨劭 张乃畅 李厚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3,共8页
植物固土能力是生态护岸技术的关键影响因素,但对水陆交错带条件下的生态护坡植物固土能力的定量评估缺乏研究。选择耐旱耐淹且根系发达的芦竹、芦苇和风车草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剪切试验和抗冲实验测定植物的抗剪切强度和土壤抗冲刷系... 植物固土能力是生态护岸技术的关键影响因素,但对水陆交错带条件下的生态护坡植物固土能力的定量评估缺乏研究。选择耐旱耐淹且根系发达的芦竹、芦苇和风车草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剪切试验和抗冲实验测定植物的抗剪切强度和土壤抗冲刷系数,对其固土能力进行综合比较,评价不同湿地植物的固土能力差别及其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芦竹、芦苇和风车草均可显著提高土壤的抗剪强度和抗冲性能,抗剪强度增幅分别为111.80%、77.43%和99.17%,抗冲性能增幅分别为299.40%、140.21%和183.79%;2)芦竹的茎横截面积比例、根系生物量、根系密度和单位枝数的根数都显著大于芦苇和风车草;3)植物根系的平均直径、总体积和总数量与土体抗剪切强度正相关,根系生物量、根系密度、单位枝数根数、样方内植物茎横截面积比例与抗冲系数正相关。适生植物可显著提高水陆交错带土体的抗蚀能力,芦竹耐旱抗涝并具有较强的固土能力,可作为河岸、湖岸和库岸以及消落带等水陆交错带生态护坡的优选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护坡 湿地植物 抗剪强度 抗冲性 固土能力
下载PDF
不同植被毯覆盖措施对冬奥廊道沿线喷播植物生长特性影响
19
作者 邢嘉程 王璞 +3 位作者 张艳 史常青 赵艳婷 麻文章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32-3441,共10页
研究植被毯覆盖措施对喷播植物生长特性的影响对于冬奥廊道沿线生态修复的后期养护具有重要意义,可为落实“绿色办奥”举措提供重要参考。以植被毯覆盖下的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紫穗槐(Amorpha ... 研究植被毯覆盖措施对喷播植物生长特性的影响对于冬奥廊道沿线生态修复的后期养护具有重要意义,可为落实“绿色办奥”举措提供重要参考。以植被毯覆盖下的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四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在人工修筑边坡进行种植槽喷播试验,探究阴阳坡6种植被毯措施对喷播植物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纤维植被毯覆盖对植物出苗数具有阻碍作用,且秸秆植被毯对出苗的抑制作用更大;(2)覆盖两种植被毯均能够明显促进植物高度、地上生物量和阳坡植被盖度的增加,而若要增加阴坡的植被盖度,应当铺设秸秆椰丝混合植被毯;(3)使用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得出,阳坡适宜铺设规格为200 g·m^(-2)的秸秆植被毯,阴坡铺设规格为200 g·m^(-2)的秸秆椰丝混合植被毯更优。研究结果对正确选取植被毯措施进行边坡植被快速建成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状况 裸露边坡 植被毯 恢复效果
下载PDF
矿山高陡岩石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生巧 杨蒙岭 +5 位作者 贺明星 董志强 姜启林 李建龙 彭斯涵 刘长辉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2期95-100,152,共7页
高陡岩石边坡生态修复是矿山生态修复领域中的重难点之一。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对2003-2022年发表的关于高陡岩石边坡的文献进行检索与综述分析。本研究分析了高陡岩石边坡的年度发文量和研究热点,... 高陡岩石边坡生态修复是矿山生态修复领域中的重难点之一。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对2003-2022年发表的关于高陡岩石边坡的文献进行检索与综述分析。本研究分析了高陡岩石边坡的年度发文量和研究热点,从边坡稳定性、植生环境构造、植被配置等方面对高陡岩石边坡生态修复现状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岩石边坡 生态修复 植被配置 植生环境构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