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口径人工血管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唐朝君 王贵学 +1 位作者 危当恒 邓小燕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439-442,共4页
综述了近几年兴起的改良小口径人造血管临床应用效果的几种常见的方法,并指出了小口径人造血管将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人造血管 小口径 内皮细胞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罗新锦 吴清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93-195,共3页
为提高小口径人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 ,一方面需要寻找顺应性更好的材料 ;另一方面则是在现有人工血管内壁种植内皮细胞。这包括单期种植法 ,二期种植法以及自体静脉碎片快速种植法。用于种植的内皮细胞可来源于自体静脉、人脐静脉和皮下... 为提高小口径人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 ,一方面需要寻找顺应性更好的材料 ;另一方面则是在现有人工血管内壁种植内皮细胞。这包括单期种植法 ,二期种植法以及自体静脉碎片快速种植法。用于种植的内皮细胞可来源于自体静脉、人脐静脉和皮下脂肪微血管。通过在人工血管内壁上衬附可吸收的细胞外黏附蛋白、细胞生长刺激因子 ,利用生物素与抗生物素蛋白的特异结合能力 ,或改变植入的内皮细胞的带电性 ,以及在体外对植入的内皮细胞进行流体切应力锻炼等方法 ,可以提高内皮细胞的黏附力。植入基因工程改造过的内皮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径 人工血管 内皮细胞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小量脑出血病人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19
3
作者 关卓 张正洪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6年第2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小量脑出血病人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并住院的180例病人,将其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非早期康复组和早期康复组,所有病人均采取常规内科药物治疗方案,早期康复组的病人给予早期康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小量脑出血病人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并住院的180例病人,将其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非早期康复组和早期康复组,所有病人均采取常规内科药物治疗方案,早期康复组的病人给予早期康复治疗,非早期康复组在住院后第14天给予康复治疗,比较在治疗前以及治疗4周后的Barthel指数以及Fugl-Meyer评分,并检测3组病人在治疗前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常规治疗组和非早期康复组比较,早期康复组病人治疗后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评分均提高(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早期康复组病人血清中VEGF和循环EPCs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小量脑出血病人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肢体运动功能,作用机制可能与血清中VEGF和循环EPCs水平的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 脑出血 BARTHEL指数 FUGL-MEYER评分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循环内皮祖细胞
下载PDF
小口径人工血管及其内皮化策略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陆树洋 孙晓宁 王春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6,共5页
小口径人工血管(≤4 mm)的远期通畅率问题已成为限制其广泛应用的瓶颈,一方面我们需要寻找新型材料,另一方面则需要提高现有材料的性能。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使用的小口径血管的常用材料以及提高材料抗血栓和血液相容性的一些策略,为进... 小口径人工血管(≤4 mm)的远期通畅率问题已成为限制其广泛应用的瓶颈,一方面我们需要寻找新型材料,另一方面则需要提高现有材料的性能。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使用的小口径血管的常用材料以及提高材料抗血栓和血液相容性的一些策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径 人工血管 内皮祖细胞 内皮化
下载PDF
重组蛇毒纤溶因子修饰聚氨酯人工血管的犬颈动脉置换实验
5
作者 潘仕荣 殷胜利 +3 位作者 姚尖平 郑欢玲 易武 戴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32-837,共6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重组蛇毒纤溶因子(recombinant fibrinolytic enzyme factorⅡ,rFⅡ)修饰聚氨酯(polyurethane,PU)人工血管的植入效果。方法采用浸渍-沥滤法制备口径4mm PU微孔人工血管,扫描电镜观察血管管壁微孔大小和形态,用rF...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重组蛇毒纤溶因子(recombinant fibrinolytic enzyme factorⅡ,rFⅡ)修饰聚氨酯(polyurethane,PU)人工血管的植入效果。方法采用浸渍-沥滤法制备口径4mm PU微孔人工血管,扫描电镜观察血管管壁微孔大小和形态,用rFⅡ修饰人工血管内腔。取20只体重(20±1)kg的雄性杂种犬制作颈动脉2cm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rFⅡ修饰PU组(n=8)、无rFⅡ修饰PU组(n=6)和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lyene,ePTFE)组(n=6),植入相应人工血管以修复缺损。记录术后动物一般情况;计算术后30d和60d的血管通畅率;测量术后60d人工血管内径,并进行组织学检查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制得的PU微孔人工血管内径(3.74±0.06)mm,壁厚0.4~0.6mm,密度0.25g/cm3,孔隙率79.8%,径向动态顺应性为8.57%/100mmHg。人工血管管壁内,微孔分布均匀,呈开孔结构。外层孔径为(140±41)μm,内层孔径为(100±3)μm,外层/内层的厚度比约2∶1,内腔表面孔径为(40±16)μm。术后颈部切口愈合良好,动物均存活,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0d及60d血管通畅率:rFⅡ修饰PU组分别为100%及66.7%,无rFⅡPU组为66.7%及33.3%,ePTFE组为66.7%及0,堵塞的人工血管在吻合处发现血栓。rFⅡ修饰PU组、无rFⅡ修饰PU组及ePTFE组植入前血管内径分别为(3.74±0.06)、(3.74±0.06)、(4.00±0.03)mm;术后60d内径分别为(4.51±0.05)、(4.31±0.24)、(4.43±0.12)mm;3组间植入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FⅡ修饰PU组组织学观察,植入15d有血浆蛋白在内腔表面沉积;30d后有少量细胞黏附;60d后新内膜形成。新内膜厚度随植入时间增加而变厚;植入后60d rFⅡ修饰PU组人工血管近端、中点及远端的新内膜厚度分别为(560±22)、(78±5)、(323±31)μm(P<0.05)。扫描电镜观察,rFⅡ修饰PU组新内膜表面由扁长形细胞组成,其长轴顺着血流方向排列,与正常颈动脉内腔表面形貌相似。结论rFⅡ修饰PU血管内腔可提高纤溶活性,减少血栓栓塞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植入血管的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径人工血管 聚氨酯 重组蛇毒纤溶因子 血管新内膜 内皮细胞
下载PDF
超声靶向微泡破裂内皮祖细胞移植干预大鼠慢性移植物血管病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郑佳利 李娟 +2 位作者 邹晓攀 BAI Dou 郭道宁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137-1140,114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裂(UTMD)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干预大鼠慢性移植物血管病(CAV)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四川大学实验室进行。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同种移植对照组(n=10),供、受体均为SD大鼠,无...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裂(UTMD)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干预大鼠慢性移植物血管病(CAV)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四川大学实验室进行。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同种移植对照组(n=10),供、受体均为SD大鼠,无特殊处理;异种移植组(n=10):SD大鼠接受Lewis大鼠腹主动脉移植,尾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EPCs组(n=10):实行异种移植,并于尾部静脉注射EPCs悬液1 ml;UTMD+EPCs组(n=10):实行异种移植,行体外UTMD处理后再经尾部注射EPCs悬液1ml。移植60 d后取出移植血管,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变化,测量内膜厚度,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移植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结果同种移植对照组移植血管形态正常;异种移植组血管内膜明显较同种移植组明显增厚,呈移植物血管病表现;EPCs组与UTMD+EPCs组血管内膜厚度较异种移植组减少,而UTMD+EPCs组血管内膜厚度较EPCs组减少(P均<0.05),与异种移植组相比,EPCs组与UTMD+EPCs组PCNA、VEGF TNF-α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且UTMD+EPCs组PCNA、VEGF TNF-α表达水平低于EPCs组(t=7.114、6.230、2.196,P均<0.05)结论超声靶向微泡破裂可提高EPCs治疗CAV的效果,能更好地降低异体移植动脉PCNA、VEGF、TNF-α表达,可修复受损内膜,抑制CAV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靶向微泡破裂 内皮祖细胞 慢性移植物血管病 大鼠
下载PDF
涤纶经编小口径人工血管的制备工序对其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胡星友 毛迎 +1 位作者 关国平 王璐 《产业用纺织品》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23,共7页
为提高涤纶经编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生物安全性及功能性,依次采用洗涤、紧密化、预波纹化和波纹化处理工艺对管坯进行处理,重点探究不同工序处理后试样的表面结构及其与细胞的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管坯表面纤维排列相对杂乱,取向度低,且... 为提高涤纶经编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生物安全性及功能性,依次采用洗涤、紧密化、预波纹化和波纹化处理工艺对管坯进行处理,重点探究不同工序处理后试样的表面结构及其与细胞的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管坯表面纤维排列相对杂乱,取向度低,且含有加工杂质,不利于细胞的黏附和增殖;洗涤处理可以除去试样表面和纤维间隙的杂质,但并没有改善试样的表面形貌,细胞黏附尚差;紧密化处理使线圈长度显著缩短,线圈密度加大,但纱线交织点处相邻纤维之间的距离仍然较大,不利于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预波纹化处理使线圈长度有少量的伸长,但由于有波纹的存在,纤维间距更加缩小、排列更加整齐,细胞横跨增长,为快速内皮化提供了很好的结构保障;波纹化处理使试样表面结构趋于平整,纤维排列整齐且取向度高,有利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取向黏附与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编小口径人工血管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涤纶 纤维排列 细胞增殖 细胞黏附
下载PDF
聚ε-己内酯(PCL)小口径人造血管在动物实验中的内皮化研究现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佳丽 陆金燕 +2 位作者 张伟宸 邓小燕 康红艳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7-323,共7页
体内植入人造血管后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血管内血栓形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多年来科学界进行各种尝试,然而解决血栓形成使血管保持长期通畅的根本方法是实现内皮化。聚ε-己内酯[poly(ε-caprolactone),PCL]凭借其可生物降解、成... 体内植入人造血管后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血管内血栓形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多年来科学界进行各种尝试,然而解决血栓形成使血管保持长期通畅的根本方法是实现内皮化。聚ε-己内酯[poly(ε-caprolactone),PCL]凭借其可生物降解、成本低、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等优势,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支架、药物输送等。主要针对PCL小口径人造血管植入不同动物模型后,以及同种动物模型不同植入条件下的内皮化情况展开论述,从动物模型、移植物不同的内皮化方式等角度找到小口径人造血管目前在临床应用中依旧不理想的原因,为以后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Ε-己内酯 小口径人造血管 动物模型 内皮化
下载PDF
In vitro biocompatibility evaluation of silk-fibroin/ polyurethane membrane with cultivation of HUVECs 被引量:2
9
作者 Mei ZHOU Wei-Ci WANG Yong-Gui LIAO Wen-Qi LIU Miao YU Chen-Xi OUYANG 《Frontiers of Materials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1期63-71,共9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 vitro biocompatibility of a novel polyurethane (PU) membrane modified by incorporation of superfine silk-fibroin powder (SFP), which was prepared for small-diameter vascular grafts, ...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 vitro biocompatibility of a novel polyurethane (PU) membrane modified by incorporation of superfine silk-fibroin powder (SFP), which was prepared for small-diameter vascular grafts,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 PU and SFP were mixed with the ratios of 9:1, 7:3, 5:5, 3:7 (PU:SFP) to make four composite materials. Unmodified PU an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TFE) were added as control groups. CCK-8 assay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ytotoxicity of these biomaterials. Data were processed using SPSS, and P〈 0.05 was considered to b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dherence and spreading of HUVECs on the surface of specimens was observed using direct contact cultivation. The toxicity ratings of the novel composites were grade 0-1, which is in the acceptable range. In all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except control, SFP/PU with ratio of 1:9 had the least cytotoxicity property, and more content of SFP in the composite showed no improvement of the biocompatibility. HUVECs strongly attached to and grew on the surface of the biomaterials, and proliferated rapidly. The proliferation ability increased with increased proportion of SFP; however the cell quantity on the surface of the materials decreased when the proportion of SFP was equal to or larger than that of PU in the composit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is novel material has excellent cellular affinity with no cytotoxicity to HUVECs. Adding SFP gives PU better biocompatibility, while further research on optimum blend ratios is still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urethane (PU) silk-fibroin (SF) small diameter vascular graft BIOCOMPATIBILITY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 (HUVEC)
原文传递
益气散结攻毒方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内皮干细胞含量及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启龙 朱亚楠 +4 位作者 刘怀民 田同德 张新峰 耿良 蒋立峰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927-930,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散结攻毒方(斑藤参胶囊)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内皮干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含量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9例对化疗和靶向治疗无效的患者... 目的:探讨益气散结攻毒方(斑藤参胶囊)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内皮干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含量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9例对化疗和靶向治疗无效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予以益气散结攻毒方(斑藤参胶囊)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对症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外周血EPCs含量,ELISA法测定VEGF蛋白含量,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外周血EPs C的含量分别为每10-6个单个核细胞含(124.8±23.7)个和(127.6±31.9)个,VEGF蛋白水平分别为(287.6±38.5)ng·L^(-1)和(299.1±39.7)ng·L^(-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外周血EPCs含量分别为每10-6个单个核细胞含(69.7±13.1)个和(132.8±25.1)个,VEGF蛋白水平分别为(169±28.5)ng·L^(-1)和(307±43.8)ng·L^(-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48.57%,对照组有效率为8.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散结攻毒方(斑藤参胶囊)治疗化疗及靶向药物无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外周血EPCs含量和VEGF蛋白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 益气散结攻毒方 斑藤参胶囊 内皮干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