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霍山窗”地区H_(2)浓度异常与小震活动关系分析
1
作者 方震 黄显良 +5 位作者 陶月潮 李伸亮 陶方宇 杨源源 朱厚林 陆栋梁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7-244,共8页
基于2018年12月4日至2020年8月15日“霍山窗”地区全时段的断裂带土壤气H_(2)的观测资料,根据测量值的分布范围对资料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价,对其气象影响因素也做了分析。结合“霍山窗”地区的小震集中活动,分析了断裂带H_(2)异常与小震... 基于2018年12月4日至2020年8月15日“霍山窗”地区全时段的断裂带土壤气H_(2)的观测资料,根据测量值的分布范围对资料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价,对其气象影响因素也做了分析。结合“霍山窗”地区的小震集中活动,分析了断裂带H_(2)异常与小震活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岭—落儿岭断裂带H_(2)浓度前兆异常幅度较大,对观测点所在断裂上的地震活动反应灵敏,映震效果较好。研究区变质岩含有丰富的H_(2)气源,应力积累加速了断裂带内H_(2)的释放,张性断裂为H_(2)的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H_(2)浓度 H_(2)来源 小震活动 “霍山窗”地区
下载PDF
采用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方法研究地震集中区震源机制变化过程 被引量:8
2
作者 李霞 董翔 +1 位作者 刘希强 苗庆杰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1-236,共6页
同一震源区两次地震到达某台站的直达P波、S波零频观测谱值之比与其辐射图型因子之比线性相关,而后者取决于震源机制的几何特性。用波形记录计算谱振幅相关系数,认为该系数是震源机制异同的归一化数值描述。据此对2003年青岛序列及冀鲁... 同一震源区两次地震到达某台站的直达P波、S波零频观测谱值之比与其辐射图型因子之比线性相关,而后者取决于震源机制的几何特性。用波形记录计算谱振幅相关系数,认为该系数是震源机制异同的归一化数值描述。据此对2003年青岛序列及冀鲁豫交界地区小震集中区地震事件进行聚类分组,给出序列事件的滑动平均相关系数的时序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序列的滑动平均相关系数时序曲线存在由一致到发散的变化过程,即震源区应力场强度由相对集中向逐步分散过度;冀鲁豫交界地区小震集中区谱振幅相关系数较低,震源机制各不相同,区域应力积累没有形成任何一个优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地震序列 小震集中区 体波谱振幅 相关系数
下载PDF
濮阳小震集中区地震重定位及发震构造分析
3
作者 邱勇 曹云涛 +4 位作者 刘巧霞 段永红 徐志萍 贾宇鹏 张丹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1-511,共11页
利用濮阳周边数字地震台网近十年的震相观测报告数据及3级以上地震事件的波形记录,基于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的速度模型,采用Hypo2000地震定位法对研究区内1级以上287次地震事件进行绝对定位。同时,以Hypo2000绝对定位结果为初始位... 利用濮阳周边数字地震台网近十年的震相观测报告数据及3级以上地震事件的波形记录,基于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的速度模型,采用Hypo2000地震定位法对研究区内1级以上287次地震事件进行绝对定位。同时,以Hypo2000绝对定位结果为初始位置,对濮城镇附近约25 km范围内的153个一级以上地震进行双差相对定位,获得更为准确的相对位置关系。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重新定位后研究区的小震震丛在震中和震源深度剖面上均呈现出两个分支:主支地震群沿聊—兰断裂分布,由少数地震组成的分支则分布于黄河断裂东侧。结合深地震反射剖面解释结果,推断濮城镇小震震丛的发震构造主要以聊—兰断裂为主,西部少数地震分支的发震断层为黄河断裂带,同时小震活动亦与油田开采注水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濮阳小震集中区 地震重定位 Hypo2000 双差定位 发震构造
下载PDF
利用濮阳地震集中区丛集地震P波走时差观测地壳介质的微动态变化
4
作者 李霞 周龙泉 +2 位作者 张志慧 山长仑 李亚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8期45-48,共4页
基于地震波及震相到时数据,经地震精定位及震中位置归一处理,给出了冀鲁豫交界地区地壳介质的微动态变化过程。结果显示,该区中等地震前部分台站记录丛集地震P波走时差滑动平均值出现中短期负异常,即地壳介质速度升高,显示出不同方位地... 基于地震波及震相到时数据,经地震精定位及震中位置归一处理,给出了冀鲁豫交界地区地壳介质的微动态变化过程。结果显示,该区中等地震前部分台站记录丛集地震P波走时差滑动平均值出现中短期负异常,即地壳介质速度升高,显示出不同方位地壳介质承压状态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集地震 濮阳地震集中区 地壳介质 P波走时差 射线追踪
下载PDF
利用Sato模型对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师海阔 朱新运 +1 位作者 贺永忠 张立恒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8-126,共9页
本文利用Sato模型,选取2008—2009年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121次ML≥2.0地震的数字地震波资料,计算宁夏及邻区平均尾波Q值,并拟合了Q值对频率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宁夏及邻区Q值较低,对频率f依赖性较高。结合研究区同... 本文利用Sato模型,选取2008—2009年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121次ML≥2.0地震的数字地震波资料,计算宁夏及邻区平均尾波Q值,并拟合了Q值对频率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宁夏及邻区Q值较低,对频率f依赖性较高。结合研究区同期地震活动水平及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四个小震密集区:吉兰泰地震区、银川地震区、卫宁同地震区、固海地震区。分别统计并拟合Q值对频率的关系式为Q(f)=(53.59±17.08)f0.9148±0.0692;Q(f)=(53.04±16.29)f0.921±0.0777;Q(f)=(42.25±15.03)f0.9532±0.0787及Q(f)=(41.65±13.46)f0.9636±0.0774。对拟合结果进行比较表明,Q值分布较好地反映了相关构造区构造活动及地震活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O模型 尾波Q值 对频率依赖性 宁夏及邻区 小震密集区
下载PDF
濮阳小震集中区震源机制解与应力场跟踪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亚红 王鹏 +3 位作者 张军 邵李娜 申茂正 董春勇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2期157-163,共7页
利用垂直向Pg和Sg波的最大振幅比法,计算濮阳小震集中区2002年1月-2014年9月发生的45个ML≥2.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研究区发震构造断层及其地震震源类型以走滑为主、构造应力以水平和近水平力推扭为主。震源一致性参数下降反映... 利用垂直向Pg和Sg波的最大振幅比法,计算濮阳小震集中区2002年1月-2014年9月发生的45个ML≥2.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研究区发震构造断层及其地震震源类型以走滑为主、构造应力以水平和近水平力推扭为主。震源一致性参数下降反映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增强。统计P轴方位结果表明研究区P轴方位变化与地震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该区小震P轴方位的时序变化可供中强地震预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濮阳小震集中区 Pg和Sg波的最大振幅比法 震源机制解 区域应力场
下载PDF
濮阳小震集中区地震丛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亚红 张军 +1 位作者 董春勇 邵李娜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年第2期51-56,共6页
利用濮阳小震集中区1970年1月-2019年12月地震目录,基于最邻近事件距离算法计算地震丛集率,分析该区地震丛集特征。结果发现:(1)在中强地震前,濮阳小震集中区地震丛集率存在高值现象,而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低值,与强震前地震活动从增强到... 利用濮阳小震集中区1970年1月-2019年12月地震目录,基于最邻近事件距离算法计算地震丛集率,分析该区地震丛集特征。结果发现:(1)在中强地震前,濮阳小震集中区地震丛集率存在高值现象,而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低值,与强震前地震活动从增强到平静的过程相吻合,对地震危险区判定有一定指示意义;(2) 1997年以来,4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聊城-兰考断裂西侧,且小震出现相对"稀疏"异常,应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邻近事件距离算法 濮阳小震集中区 地震丛集率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