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CT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高连荣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745-1748,共4页
目的:评估CT诊断手段对于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SHCC)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5月某医院诊断的47例疑似患有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的患者实行指标项目指标分析,均进行超声诊断、CT诊断、病理诊断,研究病理诊... 目的:评估CT诊断手段对于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SHCC)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5月某医院诊断的47例疑似患有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的患者实行指标项目指标分析,均进行超声诊断、CT诊断、病理诊断,研究病理诊断结果详细状况、不同诊断手段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的检测灵敏度、检测特异度、检测准确性、CT平扫诊断手段及增强扫描诊断手段对癌灶的检出结果详细状况、CT不同扫描检测时期对不同密度癌灶的检出结果详细状况。结果:47例患者中,病理诊断存在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为77.08%,确诊患者共检出癌灶46个;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标准,超声诊断和CT诊断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的检测灵敏度、检测特异度、检测准确性分别为83.78%、80.00%、82.98%和94.59%、90.00%、93.62%,CT诊断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的检测灵敏度、检测特异度、检测准确性高于超声诊断(P<0.05);CT平扫诊断检出癌灶为65.52%,CT增强扫描诊断检出癌灶为93.48%,CT增强扫描诊断检出癌灶占有百分率高于CT平扫诊断(P<0.05),癌灶直径均值为(1.98±0.34)cm;平扫时、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对各密度癌灶的整体检出百分率分别为65.52%、91.30%、71.74%、78.26%,动脉期对各密度癌灶的整体检出百分率相比平扫时、门脉期、延迟期更高(P<0.05)。结论:为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患者选用CT诊断显示出较好临床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shcc) 诊断
下载PDF
超声与16层螺旋CT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戴琳 许乙凯 冯筱榕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06年第2期52-55,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和16层螺旋CT进行小肝癌联合诊断的对照研究。方法:采用常规超声及高质量扫描模式的16层螺旋CT对18例小肝癌和17例肝脏良性小肿瘤进行对照诊断研究,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超声引导下穿刺证实。结果:大部分肝脏良恶性小肿... 目的:应用超声和16层螺旋CT进行小肝癌联合诊断的对照研究。方法:采用常规超声及高质量扫描模式的16层螺旋CT对18例小肝癌和17例肝脏良性小肿瘤进行对照诊断研究,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超声引导下穿刺证实。结果:大部分肝脏良恶性小肿瘤在超声图像上有其典型的特征,与CT和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的有小肝癌14例和良性小肿瘤15例。但,超声诊断怀疑为血管瘤1例和增生结节3例,CT和病理诊断为小肝癌;超声误诊为小肝癌2例而CT和病理均诊断为硬化结节1例,另1例CT诊断与超声相符,但病理确证后为炎性假瘤。结论:超声是肝脏常规检查的首选方法,对肝脏良恶性肿瘤均有较高的检出率,但对一些不典型病例还需16层螺旋CT和病理检查以做出进一步的定性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二者联合诊断能提高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16层螺旋CT 小肝癌 肝良性肿瘤
下载PDF
射频消融与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学文 杨森 +1 位作者 赖钊 何晓非 《西部医学》 2011年第9期1671-1673,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与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SHCC)进行射频消融(RFA)及经皮瘤体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T)。98例病人随机分为RFA组49例共60个病灶,PEIT组(对照组)49例共76个病灶。比...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与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SHCC)进行射频消融(RFA)及经皮瘤体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T)。98例病人随机分为RFA组49例共60个病灶,PEIT组(对照组)49例共76个病灶。比较患者RFA及PElT治疗后的近期疗效(肿瘤消融率),第1、2年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肿瘤消融率RFA组为93.8%;PEIT为组77.5%;RFA组肿瘤消融率高于PEIT组(P<0.05)。RFA组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95.9%9、1.8%;PEIT组病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85.7%7、7.5%;RFA组1,2年生存率高于PRIT组(P<0.05)。结论对于SHCC的治疗,RFA临床疗效优于PEIT;但位于肝脏表面、靠近第一,二,三肝门的SHCC,以PEIT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射频消融 乙醇注射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小肝癌SCT动脉期最大强化率与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的多因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卢炳丰 龙莉玲 黄仲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9期801-805,共5页
目的:对小肝癌的SCT动脉期最大强化率与组织分级、p53、p21、CD34、VEGF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以SCT多期扫描评价SHCC的生物学特性,为SHCC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依据.方法:手术病理证实小肝癌30例 ,共33个癌结节,术前均进... 目的:对小肝癌的SCT动脉期最大强化率与组织分级、p53、p21、CD34、VEGF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以SCT多期扫描评价SHCC的生物学特性,为SHCC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依据.方法:手术病理证实小肝癌30例 ,共33个癌结节,术前均进行螺旋CT多期扫描,其中男26例,女4例.术后肿瘤行大体病理及其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癌结节直径≤1cm者2个病灶,1~2cm者13个病灶,大于2c m者18个病灶(≤3cm).与病灶动脉期最大强化率相关的因素为癌结节大小、VEGF和CD34,其中癌结节大小和CD34为正相关因素,WGF 为负相关因数.亦即,动脉期强化率高的肿瘤,直径多较大,CD34高表达,而VEGF多不表达 .CD34对动脉期强化率的贡献最大.结论:SCT多期增强扫描可比较全面观察肿瘤,反映SHCC的生物学特性,且无创、快捷、可重复运用.根据SHCC的SCT征象,可间接评价其相关基因的表达,为SHCC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有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基因 p53 p2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抗原 CD34
下载PDF
经皮射频消融与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合并肝硬化的小肝癌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卢冠铭 龚艺贞 黎乐群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805-1807,1810,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射频消融(RFA)与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合并肝硬化的小肝癌(SHCC)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66~),EMBASE(1989~),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和Cochrane2008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检索... 目的评价经皮射频消融(RFA)与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合并肝硬化的小肝癌(SHCC)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66~),EMBASE(1989~),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和Cochrane2008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09年6月。纳入比较RFA与PEI治疗合并肝硬化的SHCC疗效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Sta-ta9.0软件对肿瘤坏死率、1年和3年局部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应用Hazard Ratio工作表计算生存率曲线中的死亡危险比。结果共纳入5项RCT,包括754例合并肝硬化的SHCC(其中RFA组354例,PEI组40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RFA较PEI能提高对单个直径小于或等于5 cm或肿瘤数目1~3个且直径小于3 cm的合并肝硬化的SHCC坏死率(P〈0.001)、降低死亡风险(P=0.001)、并减少1年(P=0.004)和3年局部复发率(P=0.001)。结论 RFA治疗单个直径小于或等于5 cm或肿瘤数目1~3个且直径小于3 cm的合并肝硬化的SHCC总体疗效优于PE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肝硬化 射频消融 无水乙醇注射 肿瘤坏死率 局部复发率 死亡风险 META分析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对早期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丁怀军 张国权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小肝癌(SHCC)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定期随访观察确诊的SHCC患者CT图像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多排螺旋CT(MS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5例行CT灌注成像(CTA)进一步检查,其中3例行... 目的探讨早期小肝癌(SHCC)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定期随访观察确诊的SHCC患者CT图像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多排螺旋CT(MS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5例行CT灌注成像(CTA)进一步检查,其中3例行肝动脉造影CT(CTHA)检查,2例行肝动脉门静脉造影CT(CTAP)检查;2例较小病灶行碘油CT扫描。结果 30例中共检出36个病灶,直径0.45~3.2cm,平均2.6cm,其中1.5cm以上24个病灶,有6例病灶周围分别见0.5~0.8cm的子灶;CT平扫:26例病灶呈低密度,密度较均匀,5例病灶呈等密度;8例较大病灶周围可见环形低密度影;2例合并有脂肪肝,平扫病灶呈高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29个病灶明显均匀、不均匀强化,呈高密度结节状,强化峰值高;门静脉期病灶呈均匀、不均匀低密度,平衡期呈低密度;7例病灶周边有环形强化;CT灌注成像:在CTHA中表现为多血供。在CTAP检查中,表现为灌注缺损;2例见有少许碘剂沉积影。结论早期肝细胞癌有一定的CT特征,尤其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合CTA及碘油CT,对早期SHCC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小肝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小肝癌肿瘤滋养动脉超选择性无水乙醇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附95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罗小平 谢微波 何明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51-954,共4页
目的:回顾性评价小肝癌滋养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无水乙醇栓塞治疗的安全性、技术成功率、疗效,以探索小肝癌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对CT或MRI等检查发现的小肝癌或临床高度怀疑小肝癌者95例实施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检查,经DSA证实后,以微导... 目的:回顾性评价小肝癌滋养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无水乙醇栓塞治疗的安全性、技术成功率、疗效,以探索小肝癌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对CT或MRI等检查发现的小肝癌或临床高度怀疑小肝癌者95例实施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检查,经DSA证实后,以微导管对小肝癌滋养动脉行超选择性亚节段插管,并以无水乙醇+超液态碘油(1:1)对143个病灶实施完全性充填栓塞。结果:95例共143个小肝癌病灶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技术成功100%,全部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病灶直径0.5~3cm,平均直径2.3cm;术后3月复查,肿瘤平均直径1.2cm。术后1、3、5年复发率分别为19%(18/95)、27%(26/95)、37%(35/9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5/95)、85%(81/95)、67%(64/95)。结论:小肝癌滋养动脉超选择性插管并无水乙醇栓塞治疗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术后复发率低于外科切除术,应作为小肝癌治疗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栓塞 超选择性 无水乙醇 碘油
下载PDF
DTLPCT、DSA和CDFI对小肝癌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于志坚 咸爱莲 +3 位作者 茅国新 沈丰 李小彦 于嘉伟 《中国临床医学》 1999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提高对肝内小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CDFI初筛,结合DSA、DTLPCT等项特殊检查,对肝癌病危人群、干部体检和普通B超所发现各种良恶性肝内≤3cm小结节进行联合检测,发现48例SHCC,并与50例肝硬化结节、炎性... 目的:提高对肝内小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CDFI初筛,结合DSA、DTLPCT等项特殊检查,对肝癌病危人群、干部体检和普通B超所发现各种良恶性肝内≤3cm小结节进行联合检测,发现48例SHCC,并与50例肝硬化结节、炎性肉芽肿或腺瘤样增生等良性病变进行对照。结果:CDFI可见两组血流信号、多项血流参数等均有显著差异。DSA检查,80%SHCC可见特征性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LPCT反DTLPCT对SHCC检测率高达94.7%,直径最小仅2~3mm。DTLPCT除可见癌灶内碘油进一步聚集增浓外,其周边及子灶部分显示更为完整。并提出SHCC大体可分成包膜完拉和不完整两种类型,其临床表现、Child分级、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等均有很大差异。结论:上述多种方法联合检测,可起到互补和提高早期诊断水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DSA 小肝癌 早期诊断 彩超 碘化油
下载PDF
端粒酶蛋白hTRT基因表达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立人 《中国临床医学》 2003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蛋白hTRT基因表达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具有完整病理资料的 2 0例小肝癌 ,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端粒酶蛋白hTRT基因、P5 3蛋白和PCNA的表达 ,然后将hTRT的表达与小肝癌病理表现对照。结果 :2 0例... 目的 :探讨端粒酶蛋白hTRT基因表达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具有完整病理资料的 2 0例小肝癌 ,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端粒酶蛋白hTRT基因、P5 3蛋白和PCNA的表达 ,然后将hTRT的表达与小肝癌病理表现对照。结果 :2 0例小肝癌中hTRT阳性率为 80 % (16 / 2 0 )、P5 3阳性率为 35 % (7/ 2 0 )、PCNA强阳性率为 5 5 % (11/ 2 0 ) ,3种指标在癌中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表达 (P <0 .0 5 ) ,癌旁相对正常组织中未检出阳性。hTRT阳性率与病理表现无显著关系 (P<0 .0 5 )。结论 :在小肝癌发生发展的多基因作用中 ,端粒酶对肝细胞的增生和恶变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蛋白 HTRT基因 小肝癌 诊断 原位杂交技术 免疫组化技术 PCNA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小肝癌的超声造影与声脉冲辐射力成像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高艺花 金丽 孙丹丹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与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方法:32例肝右叶小肝癌患者纳入研究,癌灶与灶旁实质区同步进行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及ARFI检查。造影定量分析应用Contrast Dynamic软件脱机分...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与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方法:32例肝右叶小肝癌患者纳入研究,癌灶与灶旁实质区同步进行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及ARFI检查。造影定量分析应用Contrast Dynamic软件脱机分析。ARFI检查分别测量病灶区域和同一深度肝脏实质的VTQ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2例小肝癌灶与灶旁实质区肝组织的Peak、TP和VTQ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癌病灶VTQ值与超声造影参数Peak呈正相关(r=0.612,P<0.05)。ROC曲线分析示肝癌病灶Peak38.95%时特异性为65.6%,敏感性为73.7%,曲线下面积为0.789,可信区间为0.685~0.894。结论:ACQ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的Peak与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测得的VTQ值可对小肝癌诊断提供依据,并且两者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超声造影 时间强度曲线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 VTQ
下载PDF
观察3.0TMR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成像联合应用诊断小肝癌的影像价值
11
作者 綦向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3期145-146,共2页
目的:重点探索3.0TMR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弥散成像在小肝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小肝癌患者,分析这些患者的弥散成像资料、动态增强检察资料、MR平扫资料,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目的:重点探索3.0TMR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弥散成像在小肝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小肝癌患者,分析这些患者的弥散成像资料、动态增强检察资料、MR平扫资料,对比检查结果。结果:对30例患者进行平扫,结果发现39个病灶。病灶的直径最长达到3 cm,病灶的直径最短为3.0 cm,病灶的平均直径为1.69 cm。动态增强扫描结果显示的病灶总共有41处,其中速升速降型总共有25个病灶、持续强化型总共有6个病灶、缓升速降型总共有5个病灶、无明显强化型总共有5个病灶。DWI诊断小肝癌病灶的ADC值达到(0.815±0.173)×10^(-3)mm^2/s,DWI诊断病灶四周正常肝组织的ADC值达到(1.886±0.314)×10^(-3)mm^2/s,两个ADC值具有明显的差别(P<0.05)。结论:3.0TMR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弥散成像在小肝癌患者的诊断中诊断准确性较高,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弥散成像 动态增强 影像价值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比剂浓度对小肝癌检出率的影响
12
作者 田洪梓 《中国伤残医学》 2012年第10期30-31,共2页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动脉期及门脉期增强扫描,以评估对比剂浓度对小肝癌(≤3cm)检出率的影响。方法:95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行多排螺旋CT肝脏平扫及动脉期、门脉期增强扫描,其中1组(48例)注射碘帕醇370mgI/ml(1.5ml/kg),另外1组(47例)...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动脉期及门脉期增强扫描,以评估对比剂浓度对小肝癌(≤3cm)检出率的影响。方法:95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行多排螺旋CT肝脏平扫及动脉期、门脉期增强扫描,其中1组(48例)注射碘帕醇370mgI/ml(1.5ml/kg),另外1组(47例)注射碘帕醇300mgI/ml(1.85ml/kg),均于30秒注射完毕。扫描后图像由放射科医生阅片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2组≤3cm的肝癌病灶的诊断敏感性。结果:95例患者中共证实有259个肝癌病灶,其中101个≤3cm。对于≤3cm的病灶动脉期370mgI/ml组诊断敏感性高于300mgI/ml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门脉期2组病人的诊断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浓密度对比剂在动脉期可提高小肝癌(≤3cm)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对比剂 小肝癌
下载PDF
肝硬化伴小肝癌的超声造影特征及其与不典型增生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姜智明 添林燕 +1 位作者 卲菊 钱美娟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6期88-93,共6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伴小肝癌(SHCC)的超声造影(CEUS)特征,分析CEUS对SHCC与不典型增生结节(DN)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78例术前均行GEUS检查的肝硬化患者,将肝硬化伴SHCC病灶患者分为SHCC组(55例,62个病灶),将DN病灶患者分为D... 目的:探讨肝硬化伴小肝癌(SHCC)的超声造影(CEUS)特征,分析CEUS对SHCC与不典型增生结节(DN)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78例术前均行GEUS检查的肝硬化患者,将肝硬化伴SHCC病灶患者分为SHCC组(55例,62个病灶),将DN病灶患者分为DN组(23例,32个病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病灶CEUS各时相增强模式、灌注模式及时间-强度曲线(TIC)参数。结果:SHCC组患者CEUS动脉相主要为高增强,而DN组患者CEUS主要为低增强;SHCC组病灶与DN组病灶的动脉相(高、等、低)、门脉相和延迟相(等、低)增强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24,χ^(2)=8.993,χ^(2)=52.392;χ^(2)=32.566,χ^(2)=32.566;x^(2)=34.873,χ^(2)=34.873;P<0.05)。SHCC病灶的灌注模式以高-低-低为主,而DN病灶灌注模式复杂多样;两组灌注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450,P<0.05)。SHCC病灶TIC以“快上快下”为主,而DN病灶以“慢上慢下”为主;SHCC组的达峰时间、降支减半时间及持续增强时间均显著低于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9,t=7.020,t=25.966;P<0.05)。结论:SHCC具有典型CEUS图像特征,结合三期增强模式及TIC参数可为肝硬化基础上SHCC与DN的早期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小肝癌(shcc) 不典型增生结节(DN) 超声造影(CEUS)
下载PDF
小肝癌的不典型CT表现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厉天林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在螺旋CT扫描中的不典型表现。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螺旋CT扫描中呈不典型表现的小肝癌16例共17个病灶的CT征象。结果16例共发现17个病灶为不典型表现,其中7个病灶在动脉期强... 目的探讨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在螺旋CT扫描中的不典型表现。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螺旋CT扫描中呈不典型表现的小肝癌16例共17个病灶的CT征象。结果16例共发现17个病灶为不典型表现,其中7个病灶在动脉期强化明显,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2个病灶动脉期病灶边缘有环形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仍有持续强化;8个病灶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呈低密度。结论小肝癌在螺旋CT扫描中有多种不典型表现,病灶的血供情况、病理学基础等是产生不典型表现的常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小肝癌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肝硬化内小肝细胞癌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15
作者 周立新 陆建常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2期2378-2381,共4页
肝硬化基础上合并的低分化小肝细胞癌(HCC)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强化或轻中度强化,在弥散加权成像(DWI)上多呈高信号,容易诊断。但当分化较好的小HCC DWI表现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且常规MRI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强化或仅有轻度强化... 肝硬化基础上合并的低分化小肝细胞癌(HCC)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强化或轻中度强化,在弥散加权成像(DWI)上多呈高信号,容易诊断。但当分化较好的小HCC DWI表现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且常规MRI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强化或仅有轻度强化时,与肝硬化结节或结节样增生的影像表现有重叠,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该文通过常规MRI扫描、DWI扫描、增强扫描及临床生化特征,综述了肝硬化基础上合并小HCC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小HCC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细胞癌 肝硬化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彩超在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爱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5期888-889,共2页
目的:探讨彩超在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小肝癌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及彩超图像,并分析临床表现情况及彩色超声表现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60例小肝癌中,单发58... 目的:探讨彩超在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小肝癌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及彩超图像,并分析临床表现情况及彩色超声表现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60例小肝癌中,单发58例,多发2例;肿块表现为低回声病灶52例,表现为等回声病灶3例,表现为强回声病灶5例;彩色血流显示富血供病灶50例,乏血供病灶10例;小肝癌直径在0.5~3.0cm范围;对照病理结果,彩超正确诊断50例,6例误诊为转移瘤,4例误诊为血管瘤。结论:彩超在小肝癌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但表现不典型的小肝癌,彩超有时会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超 小肝癌 诊断
下载PDF
DWI、T2WI及MRI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对不同分化小肝细胞癌的定量诊断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骏 廖凯兵 +4 位作者 刘红翠 严小兰 周婷 邵梦平 陈驰华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7期95-98,共4页
目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T2加权成像(T2WI)及磁共振(MR)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对不同分化小肝细胞癌(SHCC)患者的定量诊断结果。方法:选取3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利用DWI、T2WI及MR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对不同分化SHCC患者实施诊断,观察并分... 目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T2加权成像(T2WI)及磁共振(MR)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对不同分化小肝细胞癌(SHCC)患者的定量诊断结果。方法:选取3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利用DWI、T2WI及MR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对不同分化SHCC患者实施诊断,观察并分析动态增强SHCC的强化特征以及包膜的显示;T2WI、DWI、T1WI SHCC的信号特征。结果:高分化SHCC有5例,中分化SHCC有17例,中低分化SHCC有6例,低分化SHCC有2例。在30例患者中,T2WI共检测出28例SHCC,2例未检测出;DWI检测出30例,T2WI和DWI对于SHCC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15,P>0.05)。结论:DWI对于乙肝出现肝硬化背景SHCC的信噪比(SNR)以及载波噪声比(CNR)最高,明显好于T2WI,故在临床工作实施中,需结合动态增强多序列成像以及DWI对病灶进行观察,以提升病灶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DWI) T2加权成像(T2WI) 磁共振成像(MRI) 动态增强扫描 小肝细胞癌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联合DWI对乙肝背景患者小肝癌炎症活动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林波 牛建西 付真真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7期859-860,共2页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乙肝背景患者小肝癌(SHCC)及炎症活动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68例疑似合并SHCC的乙肝患者,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者,均进行MRI动态增强及DWI检测,观察不同...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乙肝背景患者小肝癌(SHCC)及炎症活动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68例疑似合并SHCC的乙肝患者,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者,均进行MRI动态增强及DWI检测,观察不同炎症活动度及是否合并SHCC的ADC值,比较DWI单独检测及其联合MRI动态增强对乙肝G2级、 G3级及以上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及约登指数。结果健康者ADC值为(1.29±0.13) mm^2/s, G1级炎症活动度(1.23±0.12) mm^2/s, G2级及以上(1.06±0.11) mm^2/s, G3级及以上(0.99±0.10) mm^2/s,合并SHCC (0.93±0.09) mm^2/s,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动态增强联合DWI对G2级及以上炎症活动度患者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显著高于DWI单独检测(P <0.05)。结论 MRI动态增强联合DWI对乙肝背景患者SHCC及炎症活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显著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动态增强 DWI 乙肝 小肝癌(shcc) 炎症
下载PDF
MALDI-TOF-MS技术筛查原发性小肝细胞癌血清特异蛋白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珂 何伟华 +4 位作者 赵光 独建库 孙高斌 彭玲 高春芳 《实用医药杂志》 2012年第12期1060-1064,共5页
目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原发性小肝细胞癌(小肝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质谱进行分析,得到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血清蛋白,且能将小肝癌与正常人较准确的分开,建立诊断模型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德国B... 目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原发性小肝细胞癌(小肝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质谱进行分析,得到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血清蛋白,且能将小肝癌与正常人较准确的分开,建立诊断模型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德国Bruker公司的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质谱仪(MALDI-TOF-MS)分别检测35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与50名正常人血清蛋白质相对含量,运用FlexAnalysis和BioTools软件对两组血清蛋白质谱进行分析,寻找差异蛋白,再通过分析软件对其进行交叉验证,得到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异性蛋白标志物。结果检测到蛋白质质荷比(M/Z)在0~100000 Da范围内,小肝癌组与正常人组有差异的蛋白质峰为55个(P<0.05),交叉验证结果显示以M/Z值为7771.17 Da的蛋白质,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将正常人及小肝癌患者准确分开,且M/Z值为7771.17 Da蛋白质在小肝癌组中低表达,在正常人组中高表达。再以M/Z值为7771.17Da的蛋白质作为生物标记,随机抽取小肝癌与正常人血清标本进行双盲验证,结果表明M/Z值为7771.17Da蛋白质作为生物标记物可以将小肝癌与正常人准确地分组,其敏感性为91.0%,特异性为70.0%。结论 MALDI-TOF-MS技术对小肝癌患者组、正常人组血清蛋白质谱进行分析,可得到原发性小肝癌早期诊断特异性、敏感性较高的血清特异性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细胞癌(小肝癌)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 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血清蛋白
下载PDF
超声造影具较高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率 被引量:4
20
作者 齐春华 周树立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59-2263,共5页
为研究超声造影(CEUS)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SHCC)的早期诊断价值,本研究随机选取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33例,共计病灶36个。对透明细胞癌病灶的造影显示,其开始增强时间和增强峰值时间均大于中、低、高分化癌,而开始消退时间显著大于中低... 为研究超声造影(CEUS)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SHCC)的早期诊断价值,本研究随机选取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33例,共计病灶36个。对透明细胞癌病灶的造影显示,其开始增强时间和增强峰值时间均大于中、低、高分化癌,而开始消退时间显著大于中低分化癌,显著低于高分化癌(p<0.05);对小肝癌病灶的造影显示,开始增强时间与增强峰值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高分化癌的开始消退时间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癌(p<0.05);关于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病灶在不同分化期呈现出了不同的造影特点。超声造影后,10个病灶较超声造影前诊断评分有所提高,其中5个病灶的诊断评分较超声造影前提高2分。经回顾性分析算得91.67%的病灶检出病情,69.44%的病灶可确诊。结果表明,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确诊率较高,本研究为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临床分析提供了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肝硬化合并小肝癌 临床诊断 早期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