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班授课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君明 王辉 +4 位作者 毛静 李玲玲 李亚敏 薛淑娟 袁培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3期36-38,共3页
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首次探讨了小班授课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分析指出:小班授课在中药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中均已有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应用形式主要包括讨论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进... 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首次探讨了小班授课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分析指出:小班授课在中药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中均已有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应用形式主要包括讨论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进一步指出,如何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更为高效地应用小班授课,以及如何对小班授课的应用效果进行精细、准确、可靠的评价,将是后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文章有望为小班授课在中药学、其他中医药课程乃至非医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班授课 中药学 课程教学 理论课 实训课
下载PDF
从生物学角度认识小分子药理作用机制--中药小分子研究的思路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玉刚 谢伟东 +3 位作者 雷帆 王欣佩 杜力军 邢东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6期1018-1021,共4页
中药小分子是一类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的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按照现代药物发现类型的划分标准,中药小分子的发现主要依靠药效筛选。基于化合物的药学特性,构建和优化高精度、高通量新型药物筛选系统,需要研究人员不断将... 中药小分子是一类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的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按照现代药物发现类型的划分标准,中药小分子的发现主要依靠药效筛选。基于化合物的药学特性,构建和优化高精度、高通量新型药物筛选系统,需要研究人员不断将新的生物学技术和理念应用于中药小分子药理作用机制的准确认识。本综述将重点讨论小分子药理机制研究中对药物作用靶点的认识,为中药小分子研究思路提供借鉴。同时,本文还介绍了一些利用前沿生物学技术研究小分子药理的实例,最后讨论小分子药理机制研究对现代药物发现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小分子 生物学 药理机制
下载PDF
中药对痛风性关节炎炎症因子的影响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鹏宇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1770-1773,共4页
中药通过调节体内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尿酸盐阴离子转运体1等痛风性关节炎炎症因子的含量,抑制炎症细胞的表达、合成及释放,或促进血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改善痛风性关节炎,对痛风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 中药通过调节体内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尿酸盐阴离子转运体1等痛风性关节炎炎症因子的含量,抑制炎症细胞的表达、合成及释放,或促进血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改善痛风性关节炎,对痛风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积极作用,能弥补西药因不良反应所带来的用药局限性,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中药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尿酸盐阴离子转运体1
下载PDF
中药小分子物质非线性分离原理与实验研究
4
作者 王曼莹 饶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98-1101,共4页
概述了非线性色谱理论(NLCT)在中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以本实验室进行的杜仲叶黄酮类活性物质非线性分离实验研究为例,简要介绍了建立中药小分子物质非线性分离纯化系统的理论与方法。NLCT应用于中药小分子物质的规模... 概述了非线性色谱理论(NLCT)在中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以本实验室进行的杜仲叶黄酮类活性物质非线性分离实验研究为例,简要介绍了建立中药小分子物质非线性分离纯化系统的理论与方法。NLCT应用于中药小分子物质的规模化生产,可超量上样,最大限度利用色谱柱效应,获得理想的目的物纯品。这一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可突破线性放大的传统理念,加快实验室研究成果产业化进程,有利于中药制药现代化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 分离 中药 小分子
下载PDF
中药活性小分子人工抗原合成的技术要点 被引量:25
5
作者 屈会化 赵琰 +2 位作者 李翼飞 杨爱玲 王庆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80-1885,共6页
中药免疫分析技术适用于中药复杂组分的研究,基于此技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免疫分析的前提是抗体制备,中药活性小分子人工抗原的合成是中药活性成分抗体制备的关键步骤。从载体的选择、交联方法的选择、纯化及鉴... 中药免疫分析技术适用于中药复杂组分的研究,基于此技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免疫分析的前提是抗体制备,中药活性小分子人工抗原的合成是中药活性成分抗体制备的关键步骤。从载体的选择、交联方法的选择、纯化及鉴定方法、合成条件的优化及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等方面,对中药活性小分子人工抗原合成的技术要点进行综述,从而为中药免疫分析技术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活性小分子 人工抗原 免疫分析法 中药免疫分析 载体
原文传递
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探讨中药升降浮沉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润南 贺福元 +9 位作者 刘文龙 刘惠 陈思阳 樊启猛 黄胜 李小林 贺鹏 李海英 刘平安 潘雪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71-2776,共6页
在前期提出超分子化学对中药四性理论特殊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药升降浮沉的历史沿革、研究概况,并运用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对中药"升降浮沉"理论进行解析,提出对中药"升降浮沉"的评价方法。人体... 在前期提出超分子化学对中药四性理论特殊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药升降浮沉的历史沿革、研究概况,并运用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对中药"升降浮沉"理论进行解析,提出对中药"升降浮沉"的评价方法。人体与中药均是印迹模板印迹作用的聚集体,在印迹模板作用规律下,不同类型的中药成分与人体的靶点通过"锁-钥"关系以非共价键结合,中药客体超分子通过键的作用可纠正人体主体超分子在自识别、自组织、自组装、自复制过程时发生的寒热、气机失调。人体具备抵抗外界病邪侵袭的能力,有赖于其气机"升降出入"的正常;中药具有"升降浮沉"的性能并能祛除病疾,有赖于其能调整人体气机紊乱,或顺应气机、祛邪外出以增强机体免疫的能力。基于此,在分析中药"升降浮沉"药理作用的基础上,探究其物质基础,并建立中药"升降浮沉"的评价方法,通过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对中药升降浮沉进行剖析,揭示其科学内涵,推动中药药性理论不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 升降浮沉 超分子化学 印迹模板 主客体分子
原文传递
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探讨中药四性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惠 刘文龙 +4 位作者 唐闻汉 李文姣 王韧 周晋 贺福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4473-4479,共7页
在前期提出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中药四性的历史沿革与研究现状,运用超分子化学理论对中药四性的产生进行了深入剖析:人体与中药为具有相同"印迹模板"的巨复超分子体系,不同类型(热、寒性)中药... 在前期提出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中药四性的历史沿革与研究现状,运用超分子化学理论对中药四性的产生进行了深入剖析:人体与中药为具有相同"印迹模板"的巨复超分子体系,不同类型(热、寒性)中药有效成分群(客体分子)与不同状态下人体(主体分子)以非共价键发生结合,通过释放(或吸收)能量,能够纠正人体由于受到外界寒邪/热邪侵袭而造成机体超分子自识别、自组织、自组装、自复制过程发生偏移的情况,使机体回归正常状态,宏观上表现为中药四性。基于此,提出了中药四性研究的体内、体外两类方法,体外方法包括物理内能法和主客体分离及制备超分子聚合物的方法;体内方法包括生物体热研究、动物行为学观测法、体表温度观测法。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是研究中药四性的有效工具,而超分子化学理论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的融合必将成为推动传统中医药走向现代化的强大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四性 超分子化学理论 印迹模板 主客体分子 中医药
原文传递
蠲痹通督汤配合小针刀松解术及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李连泰 韩贵俊 +4 位作者 李海然 丁静 刘贵祥 杜志峰 谢双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78-2480,共3页
目的观察蠲痹通督汤配合小针刀松解术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柳氮磺胺吡啶片+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组患者口服蠲痹通督汤,同时采用小针刀闭... 目的观察蠲痹通督汤配合小针刀松解术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柳氮磺胺吡啶片+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组患者口服蠲痹通督汤,同时采用小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可配合中药熏蒸及激光照射,4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采用国际AS评价工作组(ASAS)推荐的ASAS20改善标准和患者主要相关体征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ASAS20改善例数、临床疗效指标及主要体征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蠲痹通督汤配合小针刀松解术及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蠲痹通督汤 小针刀松解术 中药熏蒸 强直性脊柱炎 体征
原文传递
中药小分子单克隆抗体技术平台的构建 被引量:13
9
作者 屈会化 赵琰 王庆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95-899,共5页
抗体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极其重要的工具,小分子抗体技术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合创新团队开展的研究工作,介绍了中药小分子单克隆抗体技术平台建立的背景和抗体制备的技术难点,针对基于中药小分子单克隆抗体的技术产... 抗体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极其重要的工具,小分子抗体技术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合创新团队开展的研究工作,介绍了中药小分子单克隆抗体技术平台建立的背景和抗体制备的技术难点,针对基于中药小分子单克隆抗体的技术产品,如ELISA检测试剂盒、免疫亲和色谱柱、胶体金试纸、荧光标记抗体和抗体芯片等,探索实践了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多种应用,并对中药小分子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小分子 单克隆抗体制备 酶联免疫吸附法 免疫亲和色谱柱 胶体金试纸 荧光标记抗体 抗体芯片
原文传递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化疗联合中药治疗: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5
10
作者 沈盛萍 叶翔赟 +7 位作者 徐云华 侯宛昕 李嘉旗 姚嘉麟 毕凌 陆舜 许玲 陈智伟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20-1126,共7页
目的:探索个体化化疗联合中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疗效、不良反应和预后。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13年1月1日-2014年5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收治的100例合格的复治lIIB~... 目的:探索个体化化疗联合中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疗效、不良反应和预后。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13年1月1日-2014年5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收治的100例合格的复治lIIB~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肺癌分子靶标检测以选择个体化化疗方案,同时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结果给予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GN方案(长春瑞滨和吉西他滨)化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以及治疗前和第4个周期化疗后(或末次化疗后)第3周的生活质量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进展生存时间。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中,7例获得部分缓解,30例为疾病稳定,13例出现疾病进展;对照组中,3例获得部分缓解,22例为疾病稳定,25例出现疾病进展;研究组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中药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8个月,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3个月;两组的无进展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和中医症状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和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研究组的疲乏和便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个体化化疗联合中药治疗可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个体化治疗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中医 中药 治疗结果 生活质量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中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0
11
作者 成娅婷 田成旺 +2 位作者 任涛 张铁军 冯霞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289-295,共7页
非小细胞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尚缺乏根本的治疗方法。中药因具有整体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等显著特点,在临床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无论是与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性治疗等联合使用,还是晚期非小... 非小细胞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尚缺乏根本的治疗方法。中药因具有整体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等显著特点,在临床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无论是与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性治疗等联合使用,还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维持治疗等方面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近年来中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了概述,以期为中药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和中药抗癌新药的研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中药 肿瘤治疗 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解析中药五味 被引量:26
12
作者 贺鹏 李海英 +7 位作者 樊启猛 夏强露 贺玉婷 潘雪 王敏存 刘惠 肖美凤 贺福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63-2770,共8页
中药五味理论是中医药学核心内容,表征中药成分群的特征性质,用于指导临床。但五味怎样表征众多成分群、药材划分五味的标准,以及五味归五脏等科学问题仍未解释清楚。分析总结了中药五味的历史沿革和研究现状,以超分子"印迹模板&qu... 中药五味理论是中医药学核心内容,表征中药成分群的特征性质,用于指导临床。但五味怎样表征众多成分群、药材划分五味的标准,以及五味归五脏等科学问题仍未解释清楚。分析总结了中药五味的历史沿革和研究现状,以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解析中药五味:人与中药都是生物超分子体,中药作为天然超分子"印迹模板"聚集体,经口服或注射后必然寻找到与自身"印迹模板"相吻合的人体脏器的超分子主体,发生自识别、自组织、自组装与自复制作用,从而产生特异性的药效,宏观上表现出中药五味归五脏现象。因此,通过对中药五味体内外各成分群超分子"印迹模板"特征、作用规律及其网络药理学的定性定量研究,建立"中药成分群-味蕾超分子孔穴结构-经络脏腑孔穴"关联研究方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研究中药五味。超分子化学理论与中医药相结合,必将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化学 印迹模板 中药五味:药性理论 主客体分子 中医药现代化
原文传递
基于Discovery Studio平台对TGF-β1中药小分子抑制剂的虚拟筛选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彪 王浩翔 +7 位作者 付晓丽 黄璐 陈惠 唐自钟 姚慧鹏 单志 王刚 肖义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669-6673,共5页
目的:利用中药化学专业数据库与TCMSP分析平台,运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进行虚拟筛选,寻找潜在的中药小分子抑制剂。方法:通过Discovery Studio 2.5(DS)软件进行药效团模型的构建,应用Hypogen算法预... 目的:利用中药化学专业数据库与TCMSP分析平台,运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进行虚拟筛选,寻找潜在的中药小分子抑制剂。方法:通过Discovery Studio 2.5(DS)软件进行药效团模型的构建,应用Hypogen算法预测出潜在活性位点,并分别使用Ramanchandran Plot和Profile-3D评估模型,利用优化的模型进行对实验中药小分子库进行虚拟筛选,最后对筛选出的中药进行ADMET性质预测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应用Hypogen算法成功预测出6个潜在活性位点且模型表现良好,成功从黄芪、丹参、三七中筛选出4种与TGF-β1结合良好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并分析了其结合模式。结论:黄芪、丹参、三七的抑癌效果很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的激活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中药小分子抑制剂 分子对接 虚拟筛选
原文传递
黄芪饮片miRNA谱及热力学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沈朝斌 蔡红 郁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079-3085,共7页
目的为更好了解药用黄芪微小RNA(mi RNA)被机体摄入和吸收的情况,试图建立黄芪mi RNA谱,为今后黄芪饮片药理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经干燥、高温和微波处理的黄芪煎煮液为样本,采用高通量深度测序方法以获取未知的mi RNA序列。结果经测... 目的为更好了解药用黄芪微小RNA(mi RNA)被机体摄入和吸收的情况,试图建立黄芪mi RNA谱,为今后黄芪饮片药理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经干燥、高温和微波处理的黄芪煎煮液为样本,采用高通量深度测序方法以获取未知的mi RNA序列。结果经测序得到药用黄芪9 931 049个小RNA读数。经与mi RBase 21数据库所有植物种类潜在发卡型结构比对,分析和构建了黄芪饮片煎煮液mi RNA谱,并确定了1个保守的mi RNA和9个新发现的mi RNA。经进一步生物学信息分析,发现12种I类小干扰性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si RNAs)序列,其5’端对热力学不稳定,3’端种子区域对热力学高度稳定。结论首次揭示了经热力学处理后黄芪饮片的mi RNA谱,I类si RNAs是潜在的可利用的植物药的生物化学分子,有助于今后中药在表观遗传学方面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膜荚黄芪 高通量测序 小干扰性RNA 热力学稳定性 中药
原文传递
中药小分子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章飚 李彦川 +3 位作者 高雯 李细芬 张兰兰 李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469-2476,共8页
近年来免疫分析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药安全性评价、中药(复方)机制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中药小分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这些应用的前提和关键。主要从完全抗原制备、动物免疫、杂交瘤细胞株建立... 近年来免疫分析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药安全性评价、中药(复方)机制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中药小分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这些应用的前提和关键。主要从完全抗原制备、动物免疫、杂交瘤细胞株建立及单克隆抗体生产等方面进行综述,特别对近20年已报道且具有代表性的中药小分子抗原抗体品种进行梳理,为中药小分子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小分子 单克隆抗体 完全抗原制备 动物免疫 抗原抗体品种
原文传递
定量构动关系及其在中药药效成分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凤 朱华旭 郭立玮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39-2144,共6页
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初步讨论了定量构动关系研究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相关关系,同时对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影响其模型预测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着重论述了分子结构描述符的类型及其计算方法以及定量构动关系在中药... 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初步讨论了定量构动关系研究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相关关系,同时对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影响其模型预测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着重论述了分子结构描述符的类型及其计算方法以及定量构动关系在中药活性成分药动学中的研究;对当前中药及其复方药动学的研究思路进行了简要概述,同时提出定量构动关系应用于中药复方药动学的研究思路,以期有助于推动中药的研究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构动关系 分子结构描述符 中药 药物动力学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原文传递
125I粒子植入联合扶正合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相关上腔静脉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李思瑞 田菲 +1 位作者 王夏妮 杜强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187-3190,共4页
目的:分析125I粒子联合扶正合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相关上腔静脉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8例非小细胞肺癌相关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行肺部肿物125I粒子植入术,并联合口服扶正合剂1个月,评价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近期疗效及不良反... 目的:分析125I粒子联合扶正合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相关上腔静脉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8例非小细胞肺癌相关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行肺部肿物125I粒子植入术,并联合口服扶正合剂1个月,评价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8例非小细胞肺癌相关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经上述治疗后,超过80%的患者1周后头面部肿胀、颈静脉怒张、喘憋气急症状均改善;术后1月全部2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1.4%;其中鳞癌总有效率为85.7%、腺癌总有效率为28.6%。结论:125I粒子联合扶正合剂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相关SCVS方面疗效较为满意,安全性良好。但缺乏对照试验以进一步证明中药对^(125)I粒子内放疗是否具有明显的减毒增效作用,需临床进一步扩大样本并进行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125I粒子 非小细胞肺癌 扶正合剂 中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