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uilding the bridge of small organic molecules to porous carbons via ionic solid principle
1
作者 Lei Tong Qian-Qian Yang +5 位作者 Shuai Li Le-Le Zhang Wei-Jie Zeng Yan-Wei Ding Liangdong Fan Hai-Wei Lia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3年第1期80-87,共8页
Replacing traditional polymer-based precursors with small molecules is a promising pathway toward facile and controllable preparation of porous carbons but remains a prohibitive challenge because of the high volatilit... Replacing traditional polymer-based precursors with small molecules is a promising pathway toward facile and controllable preparation of porous carbons but remains a prohibitive challenge because of the high volatility of small molecules.Herein,a simple,general,and controllable method is reported to prepare porous carbons by converting small organic molecules into organic molecular salts followed by pyrolysis.The robust electrostatic force holding organic molecular salts together leads to negligible volatility and thus ensures the formation of carbons under high-temperature pyrolysis.Meanwhile,metal moieties in organic molecular salts can be evolved into in-situ templates or activators during pyrolysis to create nanopores.The modular nature of organic molecular salts allows easy control of the porosity and chemical doping of carbons at a molecular level.The sulfur-doped carbon prepared by the ionic solid strategy can serve as robust support to prepare small-sized intermetallic PtCo catalysts,which exhibit a high mass activity of 1.62 A·mgPt^(−1)in catalyzing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for fuel cel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carbon small organic molecules organic molecular salts ionic solid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原文传递
The application of aromaticity and antiaromaticity to reaction mechanisms 被引量:1
2
作者 Qin Zhu Shuwen Chen +5 位作者 Dandan Chen Lu Lin Kui Xiao Liang Zhao Miquel Solà Jun Zhu 《Fundamental Research》 CSCD 2023年第6期926-938,共13页
Aromaticity,in general,can promote a given reaction by stabilizing a transition state or a product via a mobility ofπelectrons in a cyclic structure.Similarly,such a promotion could be also achieved by destabilizing ... Aromaticity,in general,can promote a given reaction by stabilizing a transition state or a product via a mobility ofπelectrons in a cyclic structure.Similarly,such a promotion could be also achieved by destabilizing an antiaromatic reactant.However,both aromaticity and transition states cannot be directly measured in experiment.Thus,computational chemistry has been becoming a key tool to understand the aromaticity-driven reaction mechanisms.In this review,we will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omaticity and reaction mechanism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and present it according to an approach via either aromatizing a transition state/product or destabilizing a reactant by antiaromaticity.Specifically,we will start with a particularly challenging example of dinitrogen activation followed by other small-molecule activation,Csingle bondF bond activation,rearrangement,as well as metathesis reactions.In addition,antiaromaticity-promoted dihydrogen activation,CO_(2)capture,and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s will be also briefly discussed.Finally,caution must be cast as the magnitude of the aromaticity in the transition states is not particularly high in most cases.Thus,a proof of an adequate electron delocalization rather than a complete ring current is recommended to support the relatively weak aromaticity in these transition st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OMATICITY ANTIAROMATICITY reaction mechanism Frustrated Lewis pairs Dinitrogen activation small molecule activation
原文传递
蛋白质与有机小分子反应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朱铿 李娜 +1 位作者 李克安 童沈阳 《化学试剂》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7-21,53,共6页
评述了有机小分子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结果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 有机小分子 蛋白质 反应机理 探针
下载PDF
平衡透析法用于有机小分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海艳 王公轲 +2 位作者 陈得军 卢秀敏 卢雁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3-97,共5页
生物大分子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有关蛋白质的各类研究也是人们比较感兴趣的课题.平衡透析法是定量研究蛋白质与有机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通过平衡透析法的研究我们可以讨论蛋白质与有机小分子的结合数目、结合... 生物大分子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有关蛋白质的各类研究也是人们比较感兴趣的课题.平衡透析法是定量研究蛋白质与有机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通过平衡透析法的研究我们可以讨论蛋白质与有机小分子的结合数目、结合平衡常数及作用力情况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结合模型.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有机小分子 相互作用 平衡透析
下载PDF
有机小分子DZ改性HTPB型聚氨酯阻尼材料 被引量:6
5
作者 郭艳宏 赵小平 +2 位作者 陈蓉蓉 宋川 李占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10,共4页
采用添加有机小分子N,N-二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DZ)的方法,对HTPB型聚氨酯阻尼材料进行了改性研究。结果表明,DZ以熔融状态加入到聚氨酯复合材料反应体系时,所得复合材料的阻尼性有大幅度的改变,tgδ在整个测试温度范围内有很大... 采用添加有机小分子N,N-二环己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DZ)的方法,对HTPB型聚氨酯阻尼材料进行了改性研究。结果表明,DZ以熔融状态加入到聚氨酯复合材料反应体系时,所得复合材料的阻尼性有大幅度的改变,tgδ在整个测试温度范围内有很大的提高,最高值由改性前的0.3增大到0.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小分子 改性 阻尼 动态力学性能
下载PDF
核酸与有机小分子反应机理的荧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诺 吴丹 +4 位作者 韩颜颜 蔡燕燕 李茹 赵燕芳 魏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45-1548,共4页
核酸与有机小分子的反应机理对认识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揭示核酸的生物功能与一些药物的作用机制的重要途径。研究核酸与有机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生命过程的模拟和生命本质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对近年来该领域... 核酸与有机小分子的反应机理对认识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揭示核酸的生物功能与一些药物的作用机制的重要途径。研究核酸与有机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生命过程的模拟和生命本质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对近年来该领域采用的荧光光谱法进行了综述,从温度、双分子猝灭过程的速率常数、荧光寿命以及吸收光谱的变化等方面作了论述,从而确定了核酸与有机小分子(染料和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类型;总结了结合常数、荧光给体-受体间的作用距离、作用力类型及结合方式的多种求算方法,并分别阐述了核酸与染料及药物在不同结合数下生成常数的计算方法。这对研究核酸与有机小分子之间的作用机理、开发新的核酸探针以及以核酸为靶标的药物分子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 有机小分子 反应机理 荧光光谱法
下载PDF
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直接Aldol反应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宝华 陈向民 +1 位作者 史兰香 杨会龙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05年第2期106-113,共8页
对近些年来L脯氨酸(LProline)等6类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催化不对称直接Aldol反应的特点、实用范围及结果作了详细介绍,认为该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有机小分子催化剂 不对称催化 直接不对称ALDOL反应 L-脯氨酸(L-Proline)
下载PDF
食源性小分子蛋白对生物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邵伟 施炜涛 +5 位作者 仝钰洁 马晓姣 郑梦荷 徐丽云 许子豪 任万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5-80,共6页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逐渐提高,食源性小分子蛋白作为无毒、安全且高效的活性物质被广泛研究。食源性小分子蛋白种类丰富,根据其原料来源可分为动物源、植物源及微生物源性小分子蛋白。国内外学者发现食源性小分子蛋白通过免疫器官、...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逐渐提高,食源性小分子蛋白作为无毒、安全且高效的活性物质被广泛研究。食源性小分子蛋白种类丰富,根据其原料来源可分为动物源、植物源及微生物源性小分子蛋白。国内外学者发现食源性小分子蛋白通过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三个层面发挥抗菌、抗癌、抗炎等生理功能,可以显著提高生物机体健康水平。食源性小分子蛋白具有吸收快、易取材、高效性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介绍食源性小分子蛋白的种类、作用机制以及对生物机体健康的影响,综述其在畜牧、保健、医药、食品领域的应用,并对食源性小分子蛋白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健康生活、提供优质畜产品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小分子蛋白 种类 免疫调节 生物机体健康 应用
下载PDF
Pt-Sn电极对有机小分子的电催化反应机理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何晓英 廖钫 +2 位作者 蔡铎昌 李容 李明齐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4-37,共4页
通过Pt Sn电极对有机小分子的电催化氧化的循环伏安图的分析及每一吸附锡原子占据铂原子数的测定 ,结合文献资料 ,对Pt Sn电极上甲醇、甲醛。
关键词 有机小分子 电催化氧化机理 铂-锡电极 电催化活性 循环伏安图 燃料电池
下载PDF
L-脯氨酸催化的不对称直接Aldol反应
10
作者 张宝华 陈向民 +1 位作者 史兰香 杨会龙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05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着重介绍了L-脯氨酸催化不对称直接Aldol反应的特点及反应类型,认为L-脯氨酸及其类似物催化的不对称直接Aldol反应不仅具有理论上的研究价值而且具有潜在的工业化前景。
关键词 ALDOL反应 不对称 酸催化 工业化前景 L-脯氨酸 反应类型 研究价值 类似物
下载PDF
用协同学方法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机理问题
11
作者 关大任 易希璋 +3 位作者 丁世良 单汝纲 高超云 李峰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5-19,共5页
用非平衡统计理论中的协同学方法分析了化学动力学中的反应速率和机理问题.对于任何给定的机理,通过引入一种非奇异变换,将相应的反应速率方程组直接地转换成Haken形式,从而得到反应体系序参量以及其它变量的演化解析表达式.... 用非平衡统计理论中的协同学方法分析了化学动力学中的反应速率和机理问题.对于任何给定的机理,通过引入一种非奇异变换,将相应的反应速率方程组直接地转换成Haken形式,从而得到反应体系序参量以及其它变量的演化解析表达式.讨论了有机分子热分解的Rice-Herzfeld机理.对醚的热分解链反应得到了一级动力学方程,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合.利用这种方法能解析地求解复杂反应的反应速率方程组,而不必引用在化学动力学中的“稳态近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学 非奇异变换 反应速率方程 有机分子热分解的Rice-Herzfeld机理 化学动力学 链反应
下载PDF
有机小分子催化的直接不对称Mannich反应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宝华 史兰香 岳红坤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5-10,共6页
有机小分子催化的直接不对称Mannich反应因其高的对映选择性而备受关注.本文就有机小分子催化的直接不对称Mannich反应的类型、催化反应的特点及其在天然产物、手性砌块合成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不对称Mannich反应 催化 有机小分子催化剂
下载PDF
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Mannich反应类型
13
作者 谢冬 李健 赵凯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86-90,共5页
文章就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Mannich反应的类型、催化反应的特点以及对各类催化剂的催化机理进行阐述,讨论了其优缺点,并对其发展加以展望。
关键词 MANNICH反应 不对称 有机小分子催化
下载PDF
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羟醛缩合反应 被引量:9
14
作者 姜丽娟 张兆国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8-626,共9页
总结了近年来用于不对称催化羟醛缩合反应的各种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简要阐述了每种类型的催化剂的催化机理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同时对有机小分子催化反应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有机小分子 不对称催化 羟醛缩合反应
下载PDF
有机小分子接枝炭黑填充PP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平 郭卫红 +1 位作者 陈静 吴驰飞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1-64,共4页
将炭黑与有机小分子在Haake转矩流变仪中进行混合,通过高剪切力的作用,实现了有机小分子在炭黑表面的接枝改性。通过对比接枝改性后的炭黑(GCB)与接枝改性前的炭黑(CB)对聚丙烯(PP)性能的影响,发现GCB能更有效地促使PP基体发生异相成核... 将炭黑与有机小分子在Haake转矩流变仪中进行混合,通过高剪切力的作用,实现了有机小分子在炭黑表面的接枝改性。通过对比接枝改性后的炭黑(GCB)与接枝改性前的炭黑(CB)对聚丙烯(PP)性能的影响,发现GCB能更有效地促使PP基体发生异相成核,提高基体的结晶温度,使聚丙烯的韧性和强度都有明显提高。TEM结果表明,炭黑表面经过接枝有机小分子后粒径变小,在聚丙烯中能更好地分散。DSC结果表明CB和GCB对PP基体的结晶行为都会产生影响,但GCB的影响更加显著。添加1%GCB后,PP的结晶峰值温度提高了11.6℃。添加量仅为1%时,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屈服强度和弯曲强度都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有机小分子 炭黑 接枝 结晶行为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以麻黄汤药渣为例探究中药渣资源化利用途径
16
作者 肖鹿昆 王彩霞 +4 位作者 崔宇 郑喆 陈莎 张爱平 刘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3-1396,共4页
本文以麻黄汤药渣为例探讨中药渣资源化利用途径,以期使中药渣的剩余价值最大化.文中首先提出中药渣资源化利用途径的模式图,以麻黄汤药渣为研究案例根据模式图探究其资源化利用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麻黄汤药渣小分子化合物、木质纤维素... 本文以麻黄汤药渣为例探讨中药渣资源化利用途径,以期使中药渣的剩余价值最大化.文中首先提出中药渣资源化利用途径的模式图,以麻黄汤药渣为研究案例根据模式图探究其资源化利用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麻黄汤药渣小分子化合物、木质纤维素、蛋白质和粗多糖利用价值均较低.但其发酵产生有机肥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有机肥标准,因此可将其作为有机肥改善土壤有机质使用.本研究为麻黄汤药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文中提出的中药复方制剂药渣资源化利用流程可为其它经典名方药渣寻求合理利用途径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汤药渣 资源化利用途径 小分子成分 酶解 蛋白质 有机肥
下载PDF
某院113例小分子蛋白激酶抑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17
作者 戴丽 王凤玲 +2 位作者 邢海燕 汪星辉 孟祥云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7期125-128,I0001,共5页
目的了解小分子蛋白激酶抑制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有关小分子蛋白激酶抑制剂的ADR报告,对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品品种、上报主体,以及ADR发... 目的了解小分子蛋白激酶抑制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有关小分子蛋白激酶抑制剂的ADR报告,对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品品种、上报主体,以及ADR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器官、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等进行统计与分析,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对ADR的关联性和严重程度分级进行评价。结果共收集到113份ADR报告,涉及患者113例,发生ADR 121例次。其中,男女性别比为1.26∶1,年龄≥61岁83例(73.45%);报告主体为医师93例(82.30%);使用9种小分子蛋白激酶抑制剂,阿帕替尼致ADR 59例(52.21%);ADR发生在用药后1个月内91例(80.53%);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33例次(27.27%)和消化系统29例次(23.97%);关联性评价为可能33份(29.20%),很可能73份(64.60%),肯定7份(6.19%);停药或对症处理后痊愈或好转93例(82.30%);新的及严重ADR表现为流泪异常、皮疹各1例(0.88%),Ⅳ级血小板减少2例(1.77%)。结论临床使用小分子蛋白激酶抑制剂时,应注意患者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等的发生;同时,临床药师应加强宣教,早识别、早干预,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蛋白激酶抑制剂 药品不良反应 用药监护
下载PDF
联产混合电解水策略实现节能电化学制氢的最新进展
18
作者 Diab khalafallah 张运祥 +2 位作者 王昊 Jong-Min Lee 张勤芳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44-115,共72页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增长和环境污染加剧,发展可持续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的消耗成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氢能因其能量密度高、燃烧无污染、应用形式多样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替代能源.电解水制氢包括阴极析...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增长和环境污染加剧,发展可持续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的消耗成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氢能因其能量密度高、燃烧无污染、应用形式多样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替代能源.电解水制氢包括阴极析氢反应(HER)和阳极析氧反应(OER),具有绿色环保、生产灵活和纯度高等特点,是理想的绿色生产技术之一.然而,阳极电解水产氧反应动力学缓慢,导致阴极的产氢效率低.此外,在电解水过程中,会产生高氧化性的过氧化氢(H_(2)O_(2)),降低电解水膜的寿命,阻碍电解水技术的实际应用.因此,亟待开发新型高效、稳定且具有高附加值的电解水催化剂.目前,电化学整体水分解(OWS)制氢技术存在安全风险、投资回报低、阳极OER动力学慢和电能消耗大等问题,将阳极氧化反应与混合电解水(HWE)装置中的HER相结合,借助热力学较好的电氧化反应取代缓慢的传统OER反应协同产氢,可以有效克服传统电解水的产率不足,解决污染排放和生物质回收问题.本文综述了协同电催化用于联产氢气和低能耗、高法拉第效率高价值产品的催化剂结构设计,揭示不同协同电催化系统的催化途径和意义,以实现更高效、零碳排放的目标.首先,介绍了HWE系统的发展现状,重点关注各种富氢物质的协同电解,例如酒精、生物质衍生物、葡萄糖和在阳极形成的高附加值化学品.与传统阳极OER工艺相比,有机/生物质底物小分子的OER表现出较低的热力学需求,降低产氢能耗.随后,详细介绍了基于阴极HER和阳极OER协同电解反应、协同催化HWE高效电极/电催化剂的合理设计,以实现高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和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重点讨论了新型电极/电催化剂设计、活性改进以及结构-催化活性关系提升的合成策略.再后,讨论了基于有机/生物质小分子协同HWE系统电催化的代表性研究进展和突破,强调了其在促进可持续低压制氢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回顾了近年来HWE的研究突破,同时,对一些可行性分析和机理探索进行比较,为制氢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最后,提出了协同电催化制氢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综上,大多数电催化剂存在催化活性低、稳定性差等问题,要实现可持续、经济高效和清洁的产氢技术,仍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高效多功能HWE系统发展现状和催化剂结构设计,为电解水制氢和高附加值产品的节能联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反应 小有机分子 混合电解水 节能制氢 附加值产品 过渡金属 协调效应 活性位 催化活性 稳定性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专辑序言──金属-有机框架:新型多功能材料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鹏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77-978,共2页
金属-有机框架是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形成的三维框架材料,是近几十年来配位化学领域中发展较快的新型多功能材料。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金属-有机框架的研究呈现空前的增长,目前已有大于20000例的金属-有机框架被报道。金属-... 金属-有机框架是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形成的三维框架材料,是近几十年来配位化学领域中发展较快的新型多功能材料。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金属-有机框架的研究呈现空前的增长,目前已有大于20000例的金属-有机框架被报道。金属-有机框架可变的金属中心及有机配体使其结构与功能具有多样性。金属中心的选择几乎覆盖了所有金属,包括主族元素、过渡元素和镧系金属。而配体的选择,除了传统的氮杂环和羧酸类配体外,还可以引入一些官能团对其进行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材料 有机配体 框架研究 配位键 羧酸类 配位化学 镧系 氮杂环 主族 荧光材料
下载PDF
基于氢键诱导理论的有机化学探索实验:(+/-)-2-亚甲基香茅醛的合成与快速鉴定
20
作者 金剑 杨雪苹 +1 位作者 程景 任鹏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1期220-226,共7页
本实验用吡咯烷和4-二甲基氨基苯甲酸作为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催化天然香料(+/-)-香茅醛与甲醛的Aldol缩合反应并脱水合成(+/-)-2-亚甲基香茅醛。基于小分子催化的氢键诱导效应,我们选用二氯甲烷、四氢呋喃、无水乙醇三种溶剂进行平行反应... 本实验用吡咯烷和4-二甲基氨基苯甲酸作为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催化天然香料(+/-)-香茅醛与甲醛的Aldol缩合反应并脱水合成(+/-)-2-亚甲基香茅醛。基于小分子催化的氢键诱导效应,我们选用二氯甲烷、四氢呋喃、无水乙醇三种溶剂进行平行反应,用薄层色谱法监控平行反应的转化速度,筛选相对最佳反应溶剂。同时,我们用共振离域理论解释原料和产物在核磁共振化学位移、薄层色谱比移值、液相色谱保留时间的差异。本实验弥补了有机化学实验在反应条件优化方面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催化剂 ALDOL反应 氢键诱导效应 最佳反应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