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小重叠偏置碰撞的某B级车车身结构改进设计
1
作者 丁亚运 魏新龙 《汽车零部件》 2023年第6期20-26,共7页
某B级轿车在进行IIHS规程小重叠(25%)偏置碰撞测试中出现A柱折弯、假人受伤严重等现象,在等级评价中被评为“较差”,采用理论分析、有限元仿真和实车碰撞测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耐撞性进行改进研究。从理论角度分析小重叠偏置碰... 某B级轿车在进行IIHS规程小重叠(25%)偏置碰撞测试中出现A柱折弯、假人受伤严重等现象,在等级评价中被评为“较差”,采用理论分析、有限元仿真和实车碰撞测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耐撞性进行改进研究。从理论角度分析小重叠偏置碰撞载荷传递路径和能量传递情况,并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碰撞过程,将CAE仿真结果和实车测试结果进行对比,所反映的变形与侵入量较为一致。根据小偏置碰撞测试中车体结构变形及侵入量特点提出结构优化方案,对优化方案进行碰撞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车辆的车体A柱折弯及变形程度和乘员舱侵入量明显改善,优化后的方案在等级评价中提升至“优秀”。最后将优化方案实施在实车上进行试验验证,同样获得“优秀”评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重叠偏置碰撞 结构耐撞性 有限元仿真 汽车安全性
下载PDF
小重叠正面斜角碰撞工况对车体耐撞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牛卫中 许鹏善 刘金鑫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1期53-58,共6页
为了评价乘用汽车在小重叠正面斜角碰撞事故中的耐撞性,应用Hyper Works和LS-DYNA软件建立了两辆同款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发生正面碰撞时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数种25%重叠率碰撞工况的仿真计算,依据B柱下端最大加速度、A柱上部最大折弯... 为了评价乘用汽车在小重叠正面斜角碰撞事故中的耐撞性,应用Hyper Works和LS-DYNA软件建立了两辆同款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发生正面碰撞时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数种25%重叠率碰撞工况的仿真计算,依据B柱下端最大加速度、A柱上部最大折弯角、前围板侵入量3项重要评价指标,分析了碰撞角度与速度对两辆车体耐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款车型在0°~45°小重叠率正面斜角碰撞中,耐撞性最差的工况出现于作为被突入车与突入车成0°~15°角发生高速碰撞时,其耐撞性会随着两车相对碰撞速度的提高而迅速变差。因此,可选择这种工况对该款车型的车体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性 车体耐撞性 车与车碰撞 小重叠正面斜角碰撞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某B级乘用车正面25%碰撞测试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彪杰 孙利秋 李定明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1年第11期260-262,265,共4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持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针对常见B级乘用车25%的重叠率正面碰撞,对比分析两种假人在碰撞中各肢体参数,提出车身优化建议。
关键词 汽车碰撞 25%小重叠 车身优化
下载PDF
汽车小偏置碰撞侵入量与车身结构的分析
4
作者 方正 《时代汽车》 2020年第20期135-136,139,共3页
近年来,25%正面小重叠碰撞试验在汽车被动安全领域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中国,C-IASI(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也开始进行了正面小重叠碰撞试验的测试与评价。本文对车辆进行25%正面小重叠碰撞试验的结构侵入量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 近年来,25%正面小重叠碰撞试验在汽车被动安全领域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中国,C-IASI(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也开始进行了正面小重叠碰撞试验的测试与评价。本文对车辆进行25%正面小重叠碰撞试验的结构侵入量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在碰撞过程影响车身结构侵入量的原因,以及指出车身结构在未来研发中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ASI 25%小重叠碰撞 侵入量
下载PDF
基于新FMVSS301的汽车车体小重叠率追尾碰撞优化设计
5
作者 牟晓斌 牛丽芳 +2 位作者 许鹏善 雒琦 孙正兴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20年第4期34-37,共4页
汽车在高速追尾碰撞过程中极易对车内乘员造成伤害,容易导致油箱破裂致使燃油泄漏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为了评价汽车在追尾碰撞事故中的耐撞性,根据北美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新FMVSS301要求,应用LS-DYNA与HyperWorks软件,建立了速度差为80k... 汽车在高速追尾碰撞过程中极易对车内乘员造成伤害,容易导致油箱破裂致使燃油泄漏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为了评价汽车在追尾碰撞事故中的耐撞性,根据北美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新FMVSS301要求,应用LS-DYNA与HyperWorks软件,建立了速度差为80km/h、重叠率为30%的车-车追尾有限元模型,通过选取碰撞过程车体尾部节点、中部节点和前部节点处3点验证了真个模型的有效性,进而仿真分析得出碰撞过程中能量的转移路径,找出了主要承力部件,针对性地对汽车纵梁、保险杠和地板后部进行材料匹配的优化设计,最终得出:合成材料GMT(玻璃纤维增强型热塑性塑料)可以有效地降低碰撞导致的车门、底板后部等主要部件的侵入量,进而为碰撞试验提供思路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性 车体耐撞性 车-车碰撞 小重叠追尾碰撞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