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one-Built Folk Houses in Jiarong Tibetan Area <br/>—Take the Stone-Built Houses in Xisuo Village as an Example
1
作者 Xinwen Hou Bin Cheng 《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20年第3期485-504,共20页
The Jiarong Tibetan traditional residence is a characteristic regional architecture, located in a high-intensity, high-altitude and cold area, with geographic identification, and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is et... The Jiarong Tibetan traditional residence is a characteristic regional architecture, located in a high-intensity, high-altitude and cold area, with geographic identification, and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is ethnic group. It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tourist destination and has important research value. The research used the methods of field survey surveying and mapping to conduct field survey and surveying on 20 buildings in Xisuo Village, a traditional village in the Jiarong Tibetan area. Measure building plans, elevations, and building sections, and collect measurement data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total height of the building is 10.08 m, the average total building span is 12.44 m, the average total depth is 10.87 m, and the squareness is 0.87. The square shape of the building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seismic requirements of high-intensity areas and the local terrain environment<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The maximum window-wall ratio in the building is 0.18 south for the second floor, and 0.025 west for the first floor. Smaller window-to-</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wall ratios have better adaptability to high-altitude cold area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The height of the building beam section is generally from 0.17 m to 0.32 m, and the average Beam span-depth ratio is 0.10. The building space construction has a good match with the properties of wood materials. These conclusions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one-built houses in high-intensity, high-altitude and cold areas, supplement the research on ethnic regional architecture, and provide material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design, repair and update of related buildings.</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arong Tibetan SQUARENESS Window-Wall ratio Space Construction beam span-depth ratio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hear Study on Reinforced High Strength Concrete Beams Made Using Blended Cement
2
作者 Brijesh Singh Vikas Patel +2 位作者 P.N.Ojha Amit Trivedi V.V.Arora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 2022年第1期9-16,共8页
With the increased application of High Strength Concrete(HSC)in construction and lack of proper guidelines for structural design in India,behavioral study of high strength concrete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research.R... With the increased application of High Strength Concrete(HSC)in construction and lack of proper guidelines for structural design in India,behavioral study of high strength concrete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research.Research on the behavior of HSC reinforced beams with concrete strength more than 60 MPa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past and is still continuing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al behavior of HSC beams.Along with the many benefits of the high strength concrete,the more brittle behavior is of concern which leads to sudden failure.This paper presents the behavior of reinforced HSC beams in shear with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 like shear reinforcement ratio,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ratio,l/d ratio(length to depth ratio),etc.Ten numbers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of various sizes using concrete mix with three different w/c ratios(0.46,0.26 and 0.21)were cast for shear strength assessment.The beams were tested in simply supported condition over two fixed steel pedestals with load rate of 0.2 mm/minute in displacement control.Mid-point deflection was measured using LVDT.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oretical approaches of Euro code,extension of current IS code up to M90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was done 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r of beams.Shear capacities of beams without any factors of safety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actual capacities and then was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capacity obtained.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be used in the design of high strength concrete and will be more reliable in Indian continent as the regional materials and exposure conditions were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strength concrete Shear capacity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Shear behaviour span to depth ratio
下载PDF
装配式变电站钢框架梁截面选型与优化研究
3
作者 张振 李腾 +2 位作者 聂建春 张前 王旭 《电力勘测设计》 2024年第3期23-27,共5页
钢框架结构已取代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成为装配式变电站配电装置楼的主要结构型式。不同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设计标准未对钢框架梁高跨比做出明确规定,其截面选型依赖于设计人员经验和多次试算,选型不当易造成用钢量浪费。文章通过... 钢框架结构已取代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成为装配式变电站配电装置楼的主要结构型式。不同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设计标准未对钢框架梁高跨比做出明确规定,其截面选型依赖于设计人员经验和多次试算,选型不当易造成用钢量浪费。文章通过对钢框架结构简化模型静力分析和理论推演,得到最优梁柱线刚度比和梁临界高跨比,并结合变电站实际案例分析,从而推导出适合变电站的钢框架梁推荐高跨比,为变电站钢框架梁截面选型和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变电站 钢框架结构 截面选型 梁柱线刚度比 梁高跨比
下载PDF
纤维增强混凝土对角斜筋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受剪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梁兴文 刘贞珍 +2 位作者 邢朋涛 邓明科 车佳玲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35,共9页
为了改善小跨高比连梁的抗震性能,考虑连梁跨高比和对角斜筋配筋率的影响,在课题组前期试验的基础上,在对角斜筋上增设拉筋,制作3个纤维增强混凝土(FRC)对角斜筋小跨高比连梁试件,对其进行拟静力试验,分析连梁的破坏形态、滞回耗能、刚... 为了改善小跨高比连梁的抗震性能,考虑连梁跨高比和对角斜筋配筋率的影响,在课题组前期试验的基础上,在对角斜筋上增设拉筋,制作3个纤维增强混凝土(FRC)对角斜筋小跨高比连梁试件,对其进行拟静力试验,分析连梁的破坏形态、滞回耗能、刚度退化以及延性等抗震性能。基于试验结果及小跨高比连梁的受剪机理,建立连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在小跨高比连梁对角斜筋上增设拉筋之后,跨高比为1.25和1.5的连梁,由原来的剪切破坏变为弯曲剪切破坏,并提高了连梁的延性、抗损伤能力和耗能能力;提出的连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混凝土 小跨高比连梁 对角斜筋 抗震性能 受剪承载力
下载PDF
采用新配筋方案小跨高比抗震连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傅剑平 赵杰林 +1 位作者 曹云锋 白绍良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50-54,共5页
洞口连梁是抗震联肢剪力墙塑性耗能机构的关键部件,但高延性小跨高比连梁的设计仍是国内外抗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至今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作者所在研究组提出的加设对角交叉斜筋及菱形斜筋的新配筋方案,经试验证明其抗震性能优... 洞口连梁是抗震联肢剪力墙塑性耗能机构的关键部件,但高延性小跨高比连梁的设计仍是国内外抗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至今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作者所在研究组提出的加设对角交叉斜筋及菱形斜筋的新配筋方案,经试验证明其抗震性能优良,且便于施工,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出路。本文着重介绍所完成的第二批低配筋率构件的试验结果以及从中得出的主要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 抗震 联肢剪力墙 小跨高比连梁 配筋方案 试验研究
下载PDF
新配筋方案小跨高比连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梁兴文 刘清山 李萍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6-29,67,共5页
洞口连梁是抗震剪力墙结构多道抗震防线的第一道,其抗震性能优劣决定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但高延性、高耗能、小跨高比连梁的设计仍是国内外抗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至今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沿梁截面高度将箍筋分三层布置... 洞口连梁是抗震剪力墙结构多道抗震防线的第一道,其抗震性能优劣决定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但高延性、高耗能、小跨高比连梁的设计仍是国内外抗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至今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沿梁截面高度将箍筋分三层布置的新配筋方案,做了3个试件的试探性试验,研究了名义剪压比、剪箍比、配箍特征值等因素对新配筋小跨高比连梁的延性、耗能性能、破坏形态的影响。试验证明新配筋方案连梁的抗震性能优良、施工方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抗震联肢剪力墙 小跨高比连梁 抗震设计 试验研究
下载PDF
新配筋方案带板连梁抗震性能对比试验 被引量:6
7
作者 皮天祥 刘光伟 +1 位作者 傅剑平 白绍良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7-113,127,共8页
通过对2个小跨高比新型配筋方案带板连梁与不带板连梁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对比试验,揭示了整浇楼板对抗震连梁裂缝发育及破坏形态的影响规律,同时分析了带板连梁的强度发展、刚度退化、滞回及耗能性能等抗震特性,根据受力机理探... 通过对2个小跨高比新型配筋方案带板连梁与不带板连梁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对比试验,揭示了整浇楼板对抗震连梁裂缝发育及破坏形态的影响规律,同时分析了带板连梁的强度发展、刚度退化、滞回及耗能性能等抗震特性,根据受力机理探讨了连梁的变形性能,提出了楼板在参与连梁抗剪作用中的有效板宽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跨高比连梁 带板连梁 抗震性能
下载PDF
活性粉末混凝土T形梁抗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41
8
作者 季文玉 丁波 安明喆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42,共5页
通过改变模型试验梁的剪跨比、配箍率和纵筋配筋率,对12根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RPC)T形试验梁进行试验,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T形梁抗剪承载力和破坏形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普通混凝土梁相比,活性粉末混凝土T形试验梁具有较高的抗... 通过改变模型试验梁的剪跨比、配箍率和纵筋配筋率,对12根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RPC)T形试验梁进行试验,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T形梁抗剪承载力和破坏形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普通混凝土梁相比,活性粉末混凝土T形试验梁具有较高的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剪跨比在1~4范围内时,试验梁的破坏形态表现为斜压和剪压破坏,且与普通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有着明显差异;剪跨比、配箍率和纵筋配筋率对试验梁的抗剪承载力影响显著,抗剪承载力随着剪跨比的增大而减小,随配箍率的提高而提高,随纵筋配筋率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 T型梁 抗剪承载力 抗剪破坏形态 剪跨比 配筋率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联肢墙小跨高比复合斜筋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傅剑平 皮天祥 +2 位作者 韦锋 陈文科 白绍良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7-64,共8页
钢筋混凝土联肢剪力墙或联肢筒壁中的连梁是抗震关键部件。小跨高比连梁因剪弯比高,不采取特殊措施难以满足高剪力条件下的高延性要求。现行设计规范使用的交叉暗撑连梁虽抗震抗剪能力及延性好,但钢筋绑扎困难;现行规范降低抗剪能力上... 钢筋混凝土联肢剪力墙或联肢筒壁中的连梁是抗震关键部件。小跨高比连梁因剪弯比高,不采取特殊措施难以满足高剪力条件下的高延性要求。现行设计规范使用的交叉暗撑连梁虽抗震抗剪能力及延性好,但钢筋绑扎困难;现行规范降低抗剪能力上限、强化配箍要求的普通配箍连梁则抗剪能力过低、延性依然不足。为此,有必要寻求一种不需内力或刚度折减的高抗剪能力、高延性、便于施工的小跨高比连梁设计方案。为适应小跨高比连梁的受力特征,提出一种由交叉斜筋和上、下L形斜筋复合配筋的新设计方案,并完成19个具有不同跨高比、不同剪压比和不同斜筋———L形筋用量比的足尺连梁低周交变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案配筋的连梁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剪跨比为0.8~2.5的该类连梁在剪压比高达0.3及以上时仍具有不低于4.0~5.0的位移延性,且施工难度明显降低。这种新的连梁配筋方案可推荐用于高抗震等级的建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 钢筋混凝土联肢剪力墙 小跨高比连梁 抗震抗剪性能 延性
下载PDF
新型配筋小跨高比洞口连梁的性能及设计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傅剑平 陈京洲 +1 位作者 皮天祥 白绍良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42,共6页
洞口连梁是钢筋混凝土抗震联肢剪力墙中保证延性及耗能性能的关键部件,但小跨高比洞口连梁因其特殊剪切受力机理,使它在不采取特殊配筋构造措施的前提下难以满足所需的延性要求。本文作者所在研究组通过对小跨高比洞口连梁的剪-弯受力... 洞口连梁是钢筋混凝土抗震联肢剪力墙中保证延性及耗能性能的关键部件,但小跨高比洞口连梁因其特殊剪切受力机理,使它在不采取特殊配筋构造措施的前提下难以满足所需的延性要求。本文作者所在研究组通过对小跨高比洞口连梁的剪-弯受力机理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采用附加对角斜筋和菱形筋的新型配筋方案。经过共计20个接近足尺连梁试件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证实,这种配筋方案的洞口连梁具有良好的延性及耗能性,且施工难度不大。本文在总结已完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为此类新型配筋小跨高比连梁提出了一整套设计方法,供工程设计及修订国家标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 钢筋混凝土 联肢墙 小跨高比洞口连梁 设计方法
下载PDF
胶合木张弦梁弯曲性能试验及工程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小鸾 刘伟庆 +2 位作者 陆伟东 朱先伟 袁盛林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128,共8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胶合木张弦梁(BSS)的力学性能,进行了10榀花旗松胶合木梁(2榀普通胶合木梁(B),8榀的张弦胶合木梁)的抗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张弦梁可改善普通梁的脆性破坏模式,使上弦木梁的受压性能得到有效发挥,破坏表现出塑性特征,极... 为了进一步研究胶合木张弦梁(BSS)的力学性能,进行了10榀花旗松胶合木梁(2榀普通胶合木梁(B),8榀的张弦胶合木梁)的抗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张弦梁可改善普通梁的脆性破坏模式,使上弦木梁的受压性能得到有效发挥,破坏表现出塑性特征,极限承载能力提高3倍以上。张弦梁的极限承载力及刚度与跨高比成反比,与垂跨比成正比,与腹杆数量成正比。初始预应力水平对承载能力的影响不明显,仅对刚度有贡献。结构破坏时的延性需要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结合一项设计完成的50.4 m跨胶合木张弦拱结构实例,阐述关键连接节点及预应力取值等问题,并对整体结构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内容可为胶合木张弦梁理论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合木张弦梁 跨高比 垂跨比
下载PDF
基于FBG应变测量的古建筑木梁变形监测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姜绍飞 唐伟杰 +2 位作者 吴铭昊 沈圣 张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8-206,共9页
针对传统测量方法在古建木梁实际变形监测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应变测量技术结合构造函数法提出一种古建筑木梁挠度变形监测的新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木梁两端榫卯连接半刚性支座、支座沉降和原木梁截面不规则三个因... 针对传统测量方法在古建木梁实际变形监测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应变测量技术结合构造函数法提出一种古建筑木梁挠度变形监测的新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木梁两端榫卯连接半刚性支座、支座沉降和原木梁截面不规则三个因素,推导了应变测量结合构造函数法的古建木梁挠度计算公式;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得到所提方法在木梁监测中的最优传感器布设数量,并探讨了在实际工程中的适用范围;通过对木构架梁进行了静力加载试验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支座沉降与截面不规则对挠度变形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方法适用于半刚性支座的木梁,能够消除支座沉降与截面不规则的影响;该方法适合用于跨高比大于20的在役古建筑木梁挠度监测,仅需在5个位置布设FBG应变传感器即可满足精度的要求;支座沉降相对于截面不规则而言,其对挠度变形影响较大,且影响程度与加载模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木梁 构造函数法 变形监测 跨高比 FBG应变传感器
下载PDF
抗震剪力墙延性连梁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韦爱凤 艾岚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抗震剪力墙 延性 连梁 小跨高比
下载PDF
不同跨高比钢纤维混凝土连梁的延性和耗能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军 李斌 李光辉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22,共6页
通过6个不同跨高比的钢纤维混凝土连梁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了钢纤维混凝土连梁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裂缝的开展、分布及破坏形态,根据实测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研究了连梁的延性和耗能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跨高比影响着钢纤... 通过6个不同跨高比的钢纤维混凝土连梁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了钢纤维混凝土连梁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裂缝的开展、分布及破坏形态,根据实测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研究了连梁的延性和耗能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跨高比影响着钢纤维混凝土连梁的裂缝形态、极限承载力、延性和耗能性能,随着跨高比的增大,极限承载力逐渐下降,延性和耗能能力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混凝土连梁 跨高比 承载力 延性 耗能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梁斜裂缝倾角理论与试验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英武 王苏岩 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5-239,共5页
斜裂缝倾角为45°的假定给精确分析箍筋和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作用带来一定的误差.为此,从理论上研究了斜裂缝倾角的发展规律,发现影响斜裂缝倾角的主要因素是剪跨比;并通过国内外的35根试验梁,验证了斜裂缝倾角与剪跨比的线... 斜裂缝倾角为45°的假定给精确分析箍筋和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作用带来一定的误差.为此,从理论上研究了斜裂缝倾角的发展规律,发现影响斜裂缝倾角的主要因素是剪跨比;并通过国内外的35根试验梁,验证了斜裂缝倾角与剪跨比的线性关系.通过对数据统计分析给出了计算斜裂缝倾角的简单可靠、适用性较强的表达式,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分析和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了有意义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P 抗剪分析 斜裂缝倾角 剪跨比 混凝土梁
下载PDF
钢桁架连梁耗能性能试验研究及损伤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邓志恒 胡强 +1 位作者 潘志明 徐冬晓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8-43,共6页
根据两组钢桁架连梁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对该新型连梁的破坏形态、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和累积损伤模型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钢桁架连梁累积损伤的发展过程和损伤发育规律,通过损伤模型计算的破损结果与试件实际破坏特征对比,讨论... 根据两组钢桁架连梁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对该新型连梁的破坏形态、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和累积损伤模型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钢桁架连梁累积损伤的发展过程和损伤发育规律,通过损伤模型计算的破损结果与试件实际破坏特征对比,讨论了跨高比对连梁损伤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有交叉腹杆的连梁,跨高比越大,其耗能能力、承载力以及变形均较大,但其损伤发展相对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架连梁 跨高比 耗能 累积损伤模型 损伤指数
下载PDF
配筋超高性能混凝土梁受弯性能及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梁兴文 汪萍 +3 位作者 徐明雪 王照耀 于婧 李林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119,共10页
对4根跨高比为16的配筋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UHPC)简支梁进行了受弯性能试验及受弯承载力分析,试件变化参数为钢纤维体积掺量和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体积掺量从3%提高到5%时,试件的... 对4根跨高比为16的配筋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UHPC)简支梁进行了受弯性能试验及受弯承载力分析,试件变化参数为钢纤维体积掺量和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体积掺量从3%提高到5%时,试件的开裂荷载提高了6.0%~11%,极限荷载仅提高了1.4%~2.5%;纵筋配筋率为3.21%的梁发生适筋破坏,配筋率为6.74%的梁发生部分超筋破坏;增加纵筋配筋率可显著提高UHPC梁的受弯承载力(提高34.9%~36.5%)。基于截面平衡条件、平截面假定以及UHPC和钢筋材料本构关系,建立了UHPC梁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受弯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高比梁 超高性能混凝土 高体积纤维掺量 抗裂性能 受弯承载力
下载PDF
钢筋砼连系梁静力受剪承载力 被引量:9
18
作者 牛绍仁 魏嘉渝 容柏生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1-10,共10页
通过10根普通配筋和6根组合配筋剪力墙连系梁的静力试验,研究了两种配筋形式连系梁的静力性能。得出连系梁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在跨高比小于2时应乘以降低系数,而其斜截面受剪承载能力不必考虑跨高比的影响,可采用统一计算公式的... 通过10根普通配筋和6根组合配筋剪力墙连系梁的静力试验,研究了两种配筋形式连系梁的静力性能。得出连系梁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在跨高比小于2时应乘以降低系数,而其斜截面受剪承载能力不必考虑跨高比的影响,可采用统一计算公式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连系梁 受剪承载力 静力
下载PDF
普通箍筋小跨高比连梁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方圆 梁兴文 张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5-790,共6页
剪力墙洞口连梁一般为小跨高比连梁,其承载力计算方法是目前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之一.根据收集到的25个跨高比小于2.5的连梁的试验数据,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其受弯承载力和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公式的预测值与试验值符合较好,可... 剪力墙洞口连梁一般为小跨高比连梁,其承载力计算方法是目前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之一.根据收集到的25个跨高比小于2.5的连梁的试验数据,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其受弯承载力和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公式的预测值与试验值符合较好,可供修订混凝土规范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跨高比连梁/普通箍筋 受弯承载力 受剪承载力
下载PDF
剪力墙连梁纵向钢筋构造配筋率探讨 被引量:12
20
作者 黄小坤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44,55,共3页
我国新的结构设计规范对连梁的纵向钢筋构造配筋没有明确规定 ,从连梁受剪截面控制条件出发 ,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设计建议 。
关键词 剪力墙结构 连梁 跨高比 纵向钢筋配筋率 结构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