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eismic performances of constrained damping lining structures made of rubber-sand-concrete
1
作者 Xiancheng Mei Qian Sheng +4 位作者 Jian Chen Zhen Cui Jianhe Li Chuanqi Li Daniel Dias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1522-1537,共16页
Flexible damping technology considering aseismic materials and aseismic structures seems be a good solution for engineering structures.In this study,a constrained damping structure for underground tunnel lining,using ... Flexible damping technology considering aseismic materials and aseismic structures seems be a good solution for engineering structures.In this study,a constrained damping structure for underground tunnel lining,using a rubber-sand-concrete(RSC)as the aseismic material,is proposed.The aseismic performances of constrained damping 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 by a series of hammer impact tests.The damping layer thickness and shape effects on the aseismic performance such as effective duration and acceleration amplitude of time-domain analysis,composite loss factor and damping ratio of the transfer function analysis,and total vibration level of octave spectrum analysis were discussed.The hammer impact tests reveal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eismic performance and damping layer thickness was not linear,and that the hollow damping layer had a better aseismic performance than the flat damping layer one.The aseismic performances of constrained damping structure under different seismicity magnitudes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The effects of the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and tunnel overburden depth on the aseismic performances such as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and equivalent plastic strain(PEEQ)were discussed.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e constrained damping structu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has a good aseismic performance,with PGA in the range(0.2-1.2)g and tunnel overburden depth in the range of 0-3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rained damping structure Aseismic performance Hammer impact tests damping layer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Overburden depth
下载PDF
SCLD板模态控制模型及振动控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攀 鲁俊 +3 位作者 邓兆祥 阳小光 王正亚 廖海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7-724,共8页
为有效抑制薄板在外界激励下的低频振动,对机敏约束层阻尼(SCLD)结构进行了主动振动控制研究.首先,考虑了黏弹性材料随温度与频率变化的阻尼特性,结合GHM阻尼模型建立了耦合系统有限元动力学分析模型;其次,考虑到结构动力学模型自由度庞... 为有效抑制薄板在外界激励下的低频振动,对机敏约束层阻尼(SCLD)结构进行了主动振动控制研究.首先,考虑了黏弹性材料随温度与频率变化的阻尼特性,结合GHM阻尼模型建立了耦合系统有限元动力学分析模型;其次,考虑到结构动力学模型自由度庞大,采用物理坐标下自由度动力缩聚和状态方程下复模态截断进行了两次降阶,并通过复模态空间向实模态空间转换,得到了低维实模态控制模型;最后,通过模态实验验证了理论模型,并基于低阶控制模型设计了振动控制器,证明了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的组合降阶方法可以有效地对SCLD结构进行降阶,对模态控制模型主动控制取得了良好控制效果:在单位阶跃激励下,振动响应衰减时间从0.20 s缩短为0.08 s;在随机白噪声激励作用下,振动响应均方根值降低了3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敏约束层阻尼 组合降阶 GHM阻尼模型 模态控制模型 振动控制
下载PDF
六线钢箱叠合拱桥减振降噪方案研究
3
作者 暴环宇 张上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82,共4页
北京铁路枢纽丰台站改建工程高架层采用平层六线钢箱叠拱桥跨越北京西四环路。桥梁位于北京都市区,采用全钢结构,且桥上运行六线铁路,列车通过频繁,须开展结构降噪研究。基于统计能量分析法进行结构噪声的预测,得到桥梁附近不同位置的A... 北京铁路枢纽丰台站改建工程高架层采用平层六线钢箱叠拱桥跨越北京西四环路。桥梁位于北京都市区,采用全钢结构,且桥上运行六线铁路,列车通过频繁,须开展结构降噪研究。基于统计能量分析法进行结构噪声的预测,得到桥梁附近不同位置的A计权声压级,本桥在列车通过时,声压级为62.0~78.9 dB(A),结构辐射噪声突出,随着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增加,结构辐射噪声衰减明显。桥梁各部分辐射的声压级大小规律为纵梁腹板>桥面板>纵梁下翼缘板。同时提出了采用约束阻尼层降低结构噪声的方案,桥梁敷设约束阻尼层后,场点噪声最多可降低4.3 dB(A),结构噪声降低了一半以上的能量,降噪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结构降噪 仿真分析 约束阻尼层 声压级
下载PDF
粘弹性约束阻尼层结构的动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苗苗 段宇星 +1 位作者 杨利 侯峰 《橡胶工业》 CAS 2023年第7期490-496,共7页
研究粘弹性约束阻尼层结构(简称约束阻尼层结构)的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丁基橡胶可以较好地应用于约束阻尼层结构的阻尼层材料;约束阻尼层结构可以有效降低50~2050 Hz范围内共振频率处的振动,同时共振频率向低频移动;随着阻尼层材料的... 研究粘弹性约束阻尼层结构(简称约束阻尼层结构)的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丁基橡胶可以较好地应用于约束阻尼层结构的阻尼层材料;约束阻尼层结构可以有效降低50~2050 Hz范围内共振频率处的振动,同时共振频率向低频移动;随着阻尼层材料的损耗因子、储能模量和厚度的增大,约束阻尼层结构的结构损耗因子增大,振动衰减效果明显;约束阻尼层结构的振动衰减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本研究可为约束阻尼层结构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阻尼层结构 粘弹性材料 振动衰减 损耗因子 动力学性能
下载PDF
含主动约束阻尼悬臂梁两种减振机理的模拟
5
作者 黎明 孙伟 刘钺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9-1135,1244,共8页
以部分贴敷主动约束阻尼(active constrained layer damping,简称ACLD)悬臂梁为对象,研究了其所包含的两种减振机理的模拟方法。首先,通过分析ACLD结构的受力及变形,描述了ACLD减振中所包含的黏弹性层剪切耗能和压电层反相阻滞作用两种... 以部分贴敷主动约束阻尼(active constrained layer damping,简称ACLD)悬臂梁为对象,研究了其所包含的两种减振机理的模拟方法。首先,通过分析ACLD结构的受力及变形,描述了ACLD减振中所包含的黏弹性层剪切耗能和压电层反相阻滞作用两种减振机理;其次,将黏弹性剪切变形体现在形函数中,再结合压电方程与力学公式推导出压电阻滞力,创建了包含两种减振机理的ACLD处理复合梁的动力学模型;最后,通过组建的ACLD悬臂梁减振实验系统对仿真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同时对比分析了仅包含被动约束阻尼或压电反相阻滞单一减振机制以及ACLD处理时复合梁的时域响应。结果表明:仿真计算与实验值的最大偏差为18.6%,证明了所创建的包含两种减振机理分析模型的合理性;ACLD由于同时包含两种减振机理,其减振效果要优于单一的振动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约束层阻尼 悬臂梁结构 动力学建模 振动响应分析 减振机理
下载PDF
主动约束层阻尼结构的数值分析方法 被引量:8
6
作者 田晓耕 沈亚鹏 张元冲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23-428,共6页
采用板的一阶剪切理论(FOST),利用Hamilton原理推导了分布式主动约束层阻尼结构的有限元控制方程。作为算例,应用模态应变能(MSE)方法研究了一边固支板的主动约束层阻尼振动控制,分析了控制系统中阻尼层厚度及反... 采用板的一阶剪切理论(FOST),利用Hamilton原理推导了分布式主动约束层阻尼结构的有限元控制方程。作为算例,应用模态应变能(MSE)方法研究了一边固支板的主动约束层阻尼振动控制,分析了控制系统中阻尼层厚度及反馈增益对振动控制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敏材料 粘弹性 约束阻尼 机电耦合 振动控制
下载PDF
机敏约束层阻尼减振板耦合系统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6
7
作者 曹友强 邓兆祥 +1 位作者 王攀 刘会杰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6,共8页
针对机敏约束层阻尼减振板结构,考虑到粘接层、压电层、阻尼层、基层结构的耦合运动及位移协调关系,结合压电学理论、有限元理论以及粘弹性材料阻尼性能的滞弹性位移场模型,建立了耦合系统的有限元动力模型,该模型可适用于含SCLD结构的... 针对机敏约束层阻尼减振板结构,考虑到粘接层、压电层、阻尼层、基层结构的耦合运动及位移协调关系,结合压电学理论、有限元理论以及粘弹性材料阻尼性能的滞弹性位移场模型,建立了耦合系统的有限元动力模型,该模型可适用于含SCLD结构的任意复杂系统的振动建模研究。以局部覆盖SCLD结构的对边约束钢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结构动力学参数理论计算、ANSYS模态分析与模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及ANSYS分析能较好吻合,充分证明了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敏约束层阻尼 滞弹性位移场模型 有限元法 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充液压电阻尼圆柱壳的有限元建模 被引量:9
8
作者 章艺 童宗鹏 +1 位作者 张志谊 华宏星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30,共7页
基于M ind lin板理论、压电理论、粘弹性理论和理想流体方程,对充液圆柱壳主动约束阻尼结构在流固耦合条件下的建模进行了研究。利用拉格朗日方法得到结构的动力学方程,利用GHM方法描述粘弹性阻尼的本构关系,结合流体方程建立主动约束... 基于M ind lin板理论、压电理论、粘弹性理论和理想流体方程,对充液圆柱壳主动约束阻尼结构在流固耦合条件下的建模进行了研究。利用拉格朗日方法得到结构的动力学方程,利用GHM方法描述粘弹性阻尼的本构关系,结合流体方程建立主动约束阻尼结构在流固耦合条件下的动力学方程。建立从压电材料的电压到流固耦合边界下的圆柱壳结构振动的频响函数,利用实验结果对理论计算加以验证,结果表明该建模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材料 圆柱壳 流固耦合 有限元 主动约束层阻尼
下载PDF
阻尼层厚度对结构阻尼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吕平 盖盼盼 +1 位作者 伯仲维 黄舰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通过分析比较,选用基于模态应变能理论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首先验证了方法的精确性,对于算例,前五阶结构固有频率平均误差为0.020,模态损耗因子平均误差为0.112。进而以阻尼层厚度为变量,对被动振动控制结构的两种典型形式——自由阻尼... 通过分析比较,选用基于模态应变能理论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首先验证了方法的精确性,对于算例,前五阶结构固有频率平均误差为0.020,模态损耗因子平均误差为0.112。进而以阻尼层厚度为变量,对被动振动控制结构的两种典型形式——自由阻尼结构和约束阻尼结构,进行动态力学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阻尼层厚度从0.2 mm增加到1.5 mm,两种阻尼结构的固有频率降低,损耗因子提高;相比之下,自由阻尼结构的减振性能更为依赖阻尼层厚度,即对于较小的阻尼层厚,约束阻尼结构的减振性能更为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被动振动控制 自由阻尼结构 约束阻尼结构 模态应变能 阻尼层厚度
下载PDF
约束阻尼结构板振动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微波 李华阳 +2 位作者 张志超 张锐 马衍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9-203,共5页
通过对约束阻尼结构试样进行单点锤击实验,研究了约束层厚度和阻尼层厚度对约束阻尼结构振动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各组结构的振动幅值、振动加速度、振动加速度总级值和结构复合损耗因子。研究发现,当结构约束层厚度从40 mm增加至60 mm时... 通过对约束阻尼结构试样进行单点锤击实验,研究了约束层厚度和阻尼层厚度对约束阻尼结构振动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各组结构的振动幅值、振动加速度、振动加速度总级值和结构复合损耗因子。研究发现,当结构约束层厚度从40 mm增加至60 mm时,试样减振性能改善最明显。当结构约束层为80 mm厚时,3 mm厚阻尼层结构减振效果最好且阻尼层阻尼效率最高。当结构约束层为20 mm、40 mm和60 mm时,2 mm厚阻尼层结构减振效果最好且阻尼层阻尼效率最高。综合考虑结构性能、减振效率和经济因素,60 mm厚约束层、2 mm厚阻尼层为所研究试样中的最优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阻尼结构 锤击实验 约束层厚度 阻尼层厚度 动态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状态观测器的机敏约束阻尼板模态控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攀 鲁俊 +3 位作者 邓兆祥 廖海辰 王正亚 阳小光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57-1064,共8页
以对边约束板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压电机敏约束阻尼技术的振动主动控制问题。基于压电本构关系、GHM阻尼模型和模态理论建立了模态主动控制模型。考虑到模态坐标在工程实际中无法由物理传感器直接测量,基于分离定理进行了模态状态观... 以对边约束板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压电机敏约束阻尼技术的振动主动控制问题。基于压电本构关系、GHM阻尼模型和模态理论建立了模态主动控制模型。考虑到模态坐标在工程实际中无法由物理传感器直接测量,基于分离定理进行了模态状态观测器设计,并结合非耦合模态控制法与最优二次型控制进行了振动主动控制器设计。搭建了硬件在环实验平台,在不同外扰激励下开展了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带有观测器的模态控制器,对板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能取得很好效果:当外界激励为复杂周期信号时,振动响应幅值衰减近60%;当外界激励为随机白噪声时,振动响应的均方根值减少9.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机敏约束层阻尼 振动主动控制 模态控制 状态观测器
下载PDF
机敏约束层阻尼薄板的μ综合鲁棒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攀 王正亚 +2 位作者 孔德飞 阳小光 邓兆祥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1-789,共9页
以局部覆盖机敏约束层阻尼薄板为研究对象,对振动主动控制展开了研究。首先用ADF阻尼模型表征黏弹性层的阻尼特性,利用有限元法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考虑模型的庞大自由度问题,对模型进行降阶处理;其次针对作动器和传感器位置对控制... 以局部覆盖机敏约束层阻尼薄板为研究对象,对振动主动控制展开了研究。首先用ADF阻尼模型表征黏弹性层的阻尼特性,利用有限元法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考虑模型的庞大自由度问题,对模型进行降阶处理;其次针对作动器和传感器位置对控制性能的影响问题,综合考虑控制输入与传感输出间关系,优化了作动器与传感器的位置,并对优化后理论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最后针对模型模态参数误差和因舍去高频模态导致的模型混合不确定性问题,设计了μ综合鲁棒控制器,并通过硬件在环实验对控制效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复杂周期信号激励下的振动响应幅值衰减30%左右,白噪声激励下的振动响应的均方根值降低了9.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主动控制 机敏约束层阻尼 位置优化 μ综合鲁棒控制
下载PDF
整星阻尼减振方案及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梁鲁 申智春 +2 位作者 齐晓军 满孝颖 郑钢铁 《上海航天》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45,共7页
为改善整星振动环境,研究了在星箭转接锥附加约束阻尼层(CLD)提高整星阻尼的可行性。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和优选约束阻尼层减振方案,并根据结构特点,综合考虑阻尼增量和附加质量,获得了合理的约束阻尼减振方案。在结构星上进行了振动试验... 为改善整星振动环境,研究了在星箭转接锥附加约束阻尼层(CLD)提高整星阻尼的可行性。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和优选约束阻尼层减振方案,并根据结构特点,综合考虑阻尼增量和附加质量,获得了合理的约束阻尼减振方案。在结构星上进行了振动试验以验证方案的整星减振效果。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此约束阻尼层减振方案有一定的减振效果,可靠性高,且不改变卫星原技术状态。另发现,采用的试验方法和结构星本身因素可能影响整星阻尼减振的减振效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星阻尼减振 星箭转接锥 约束阻尼层 结构减振 优选
下载PDF
航天结构的约束阻尼振动抑制优选方案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杜华军 陈恩鹏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11,共4页
约束阻尼结构的高可靠性和良好的阻尼性能使得它在航天振动控制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为实现约束阻尼结构的减重增效 ,需要寻找其优选的方案。本文通过典型的一种耦合结构约束阻尼振动抑制方案研究 ,得到了其优选的振动抑... 约束阻尼结构的高可靠性和良好的阻尼性能使得它在航天振动控制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为实现约束阻尼结构的减重增效 ,需要寻找其优选的方案。本文通过典型的一种耦合结构约束阻尼振动抑制方案研究 ,得到了其优选的振动抑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 ,约束层和粘弹层相等面积铺设的方案比较保守 ;可以通过合理布置粘弹层而不改变约束层面积的方案来代替 ,实现约束阻尼结构的减重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结构 振动控制 约束阻尼 动力学建模
下载PDF
基于谱有限元的自由阻尼梁结构损耗因子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尹帮辉 王敏庆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3-148,共6页
使用谱有限元分析了自由阻尼梁中扩散波类型及其损耗因子,通过对其特征波形的分析探讨了各个频率下每种波的激励条件,然后使用有限元对自由阻尼长梁做谐响应分析得到各个单元的应变能,根据应变能法计算得到该长梁分别在垂直和水平激励... 使用谱有限元分析了自由阻尼梁中扩散波类型及其损耗因子,通过对其特征波形的分析探讨了各个频率下每种波的激励条件,然后使用有限元对自由阻尼长梁做谐响应分析得到各个单元的应变能,根据应变能法计算得到该长梁分别在垂直和水平激励下的结构损耗因子,对结构损耗因子同激励起的波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最后分析了边界反射对结构损耗因子的影响。研究表明:垂直激励主要激励起最高阶弯曲波或者某些低阶纵波,水平激励主要激励起最高阶纵波;边界反射对结构损耗因子的影响随着梁长增大以及激励点远离边界而变小;不同边界条件的结构损耗因子一般情况下比较接近,但在一些频率点处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自由阻尼梁的结构损耗因子主要由激励所能激励起的波类型所决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边界反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阻尼梁 结构损耗因子 谱有限元法 应变能法
下载PDF
航天器黏弹性约束阻尼结构频率响应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钱志英 阮剑华 +1 位作者 张少辉 杨宝宁 《航天器工程》 2010年第6期46-51,共6页
黏弹性约束阻尼是对航天器结构进行振动响应抑制的重要方法,而频率响应分析是评估抑振效果的重要分析手段。文章阐述了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NASTRAN对黏弹性约束阻尼结构进行频率响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并结合典型航天... 黏弹性约束阻尼是对航天器结构进行振动响应抑制的重要方法,而频率响应分析是评估抑振效果的重要分析手段。文章阐述了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NASTRAN对黏弹性约束阻尼结构进行频率响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并结合典型航天器结构件给出具体分析算例,可为相关方法的工程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结构 约束阻尼结构 黏弹性材料 频率响应 分析方法
下载PDF
机敏约束层阻尼结构动态模型辨识
17
作者 邓兆祥 刘会杰 +1 位作者 曹友强 鲜晓军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23-927,共5页
针对机敏约束层阻尼(SCLD)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建模问题,系统辨识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该文以NARX网络表征待辨识模型,并采用串并联与并联相结合的方法训练网络,根据实验数据辨识出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SCLD薄板结构外扰通... 针对机敏约束层阻尼(SCLD)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建模问题,系统辨识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该文以NARX网络表征待辨识模型,并采用串并联与并联相结合的方法训练网络,根据实验数据辨识出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SCLD薄板结构外扰通道和控制通道的建模研究,证明了NARX网络良好的辨识性能及该文研究方法的正确性。为进一步验证该文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将NARX网络用于SCLD复杂车厢结构的动态模型辨识,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敏约束层阻尼结构 压电陶瓷 NARX网络 模型辨识 非线性系统
下载PDF
车厢壁板振动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研究
18
作者 曹友强 邓兆祥 廖一橙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6-202,共7页
以某轿车车身结构缩尺物理模型为对象,对利用压电机敏约束层阻尼(SCLD)这一新型阻尼减振技术实现车厢壁板振动噪声的主动控制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尝试。搭建了含SCLD结构的车身结构振动噪声主动控制硬件在环实验系统,结合自适应技术设计... 以某轿车车身结构缩尺物理模型为对象,对利用压电机敏约束层阻尼(SCLD)这一新型阻尼减振技术实现车厢壁板振动噪声的主动控制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尝试。搭建了含SCLD结构的车身结构振动噪声主动控制硬件在环实验系统,结合自适应技术设计了车厢壁板主动控制系统模型,并以车厢内部噪声为控制目标,开展了在不同外扰激励下车身壁板振动噪声主动控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频信号和复杂周期信号激励环境,采用SCLD减振技术都能取得车厢内噪声明显降低的控制效果,且最大降噪量达到了7.6dB(A)。这为采用智能控制策略改善车身NVH性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厢壁板 振动噪声 机敏约束层阻尼(scld) 主动控制
下载PDF
支架的主动约束层阻尼处理
19
作者 田晓耕 沈亚鹏 张元冲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7-169,共3页
利用主动控制和约束层阻尼处理优势互补 ,构成既有主动控制高效智能、又有约束层阻尼处理稳定可靠特点的主动约束层阻尼振动控制系统。采用一阶剪切理论 ,利用有限元方法 ,研究了航天结构中常用构件支架的振动控制 。
关键词 约束层阻尼 振动控制 支架 航天构件 有限元法
下载PDF
机敏约束层阻尼H_∞混合灵敏度控制研究
20
作者 王攀 廖海辰 +2 位作者 邓兆祥 鲁俊 王正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68-173,共6页
以SCLD对边约束板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H_∞混合灵敏度控制算法对机敏约束结构振动主动控制问题展开研究;基于有限元单元法,引入GHM模型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采用动力缩聚和内平衡相结合的降阶方法,获得了可控可观的控制模型。提出H... 以SCLD对边约束板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H_∞混合灵敏度控制算法对机敏约束结构振动主动控制问题展开研究;基于有限元单元法,引入GHM模型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采用动力缩聚和内平衡相结合的降阶方法,获得了可控可观的控制模型。提出H_∞混合灵敏度控制算法加权函数选取方法并设计出H_∞鲁棒控制器。最终在不同外扰激励下对实际控制效果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根据所设计出的鲁棒H_∞控制器对板结构主动控制取得良好的效果,衰减正弦激励振动响应幅值≈40%,衰减白噪声激励振动响应均方根值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主动控制 机敏约束层阻尼 H∞混合灵敏度 加权函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