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et Inspired Deep Neural Network-Based Smoke Plume Detection in Satellite Images
1
作者 Ananthakrishnan Balasundaram Ayesha Shaik +1 位作者 Japmann Kaur Banga Aman Kumar Singh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 SCIE EI 2024年第4期779-799,共21页
Industrial activities, through the human-induced release of Green House Gas (GHG) emissions, have beenidentified as the primary cause of global warming. Accurate and quantitative monitoring of these emissions isessent... Industrial activities, through the human-induced release of Green House Gas (GHG) emissions, have beenidentified as the primary cause of global warming. Accurate and quantitative monitoring of these emissions isessential for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ir impact on the Earth’s climate and for effectively enforcingemission regulations at a large scale. This work examines the feasibility of detecting and quantifying industrialsmoke plumes using freely accessible geo-satellite imagery. The existing systemhas so many lagging factors such aslimitations in accuracy, robustness, and efficiency and these factors hinder the effectiveness in supporting timelyresponse to industrial fires. In this work, the utilization of grayscale images is done instead of traditional colorimages for smoke plume detection. The dataset was trained through a ResNet-50 model for classification and aU-Net model for segmentation. The dataset consists of images gathered by European Space Agency’s Sentinel-2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from a selection of industrial sites. The acquired images predominantly capture scenesof industrial locations, some of which exhibit active smoke plume emission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bovementionedtechniques and models is represented by their accuracy and IOU (Intersection-over-Union) metric.The images are first trained on the basic RGB images where their respective classification using the ResNet-50model results in an accuracy of 94.4% and segmentation using the U-Net Model with an IOU metric of 0.5 andaccuracy of 94% which leads to the detection of exact patches where the smoke plume has occurred. This work hastrained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 on grayscale images achieving a good increase in accuracy of 9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oke plume ResNet-50 U-Net geo satellite images early warning global monitoring
下载PDF
Technology of Eliminating White Smoke from Flue Gas
2
作者 Ping ZHAO Jinghai TAN +1 位作者 Minghao WANG Hongliang BAO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20年第1期66-69,共4页
Based on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chart of saturation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of wet flue gas,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white smoke plume"and the technology of eliminating white smoke from flue gas w... Based on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chart of saturation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of wet flue gas,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white smoke plume"and the technology of eliminating white smoke from flue gas were analyzed.Besides,the energy balance of each elimination technology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formulas,and"energy saving"was compared.The technology of eliminating white smoke from flue gas need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emission reduction"and"energy conservation"in industrial enterprises.It brings new ideas and directions to enterprises for"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eases the pressure on enterprise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improves enterprises'use efficiency of primary energy,and provides a reliable choice for enterprises to survive and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ness.In addition,it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dehumidification and elimination of wet flue gas,not only eliminate the pollution from white smoke plume,but also achiev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up-to-standard and ultra-low near zero emission at low cost,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coal combustion,in particular recover the moisture and residual heat in flue gas,and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MINATION of WHITE smoke Emission red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WHITE wet smoke plume ENERGY Environment
下载PDF
两次森林火灾的双偏振雷达探测特征分析
3
作者 朱君鉴 苏添记 +2 位作者 龚佃利 张持岸 孙剑 《海洋气象学报》 2024年第3期14-22,共9页
通过对2020年3月17日山东烟台、4月23日山东青岛发生的两次森林火灾的双偏振雷达探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森林火灾燃烧产生的灰烬上升到空中,随环境风向下风方飘散,形成烟羽,烟羽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在20 dBZ左右,火灾点上空很小范... 通过对2020年3月17日山东烟台、4月23日山东青岛发生的两次森林火灾的双偏振雷达探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森林火灾燃烧产生的灰烬上升到空中,随环境风向下风方飘散,形成烟羽,烟羽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在20 dBZ左右,火灾点上空很小范围最大值达36 dBZ。(2)两次山火的灰烬飘浮物随环境风向下游扩散的最远距离分别是65 km和94 km,最高上升高度分别达3.7 km和4.8 km。(3)追踪烟羽的前沿可以估算相应高度上环境风的速度;两次火灾都发生在晴天,环境风速不大,除了烟羽边缘位置速度谱宽值较大外,其余部分速度谱宽都很小,大部分为1~2 m·s^(-1)。(4)相关系数(C_(c))、差分反射率(Z_(DR))和差分相移(ΦDP)探测到的范围与雷达反射率因子的演变形态和面积接近,同样随烟羽的扩散而逐渐增大;C_(c)值非常小,大多数区域小于0.9,少数距离库库元的C_(c)值低于0.5;火灾点上空的Z_(DR)值有相对较小的区域,为2~3 dB,而火灾点下风方,大部分Z_(DR)值都很大,大多超过5 dB。(5)两次森林火灾的双偏振探测特征表明,产生回波的反射物主要是干草、松针等燃烧后的灰烬形成的水平尺度较大的非球形粒子反射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火烟羽 双偏振雷达 相关系数(C_(c)) 差分反射率(Z_(DR)) 探测特征
下载PDF
免疫粒子群算法在修正高斯模型下的源强反演
4
作者 万邦银 蒯念生 +2 位作者 何雄元 彭敏君 邓利民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2-138,共7页
为提高危险气体泄漏溯源定位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确定危险气体泄漏位置和强度是事故应急响应的关键。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改进近似高斯分布的气体羽流扩散幅度,修正高斯烟羽模型;然后,基于免疫浓度筛选机制作为主策略的免疫算法(... 为提高危险气体泄漏溯源定位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确定危险气体泄漏位置和强度是事故应急响应的关键。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改进近似高斯分布的气体羽流扩散幅度,修正高斯烟羽模型;然后,基于免疫浓度筛选机制作为主策略的免疫算法(IA),通过与粒子群算法(PSO)耦合,将混合免疫粒子群(PSO-IA)算法应用到源强反演中;最后,验证PSO-IA算法溯源定位效果。结果表明:与模式搜索法(PS)、遗传算法(GA)、PSO相比,修正高斯烟羽模型预测值误差均下降2%左右;混合PSO-IA算法相较PSO算法反演源强效果有明显提升,其算法定位误差为1.3 m,求解源强误差为0.8%,单次计算时间小于1 s,能实现快速、准确定位并估算源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粒子群(PSO-IA)算法 修正高斯烟羽模型 源强反演 危险气体泄漏 求解精度
下载PDF
火源位置对深井火灾烟气流动影响的数值模拟
5
作者 冯子良 冯世豪 +1 位作者 雷鹏 刘毅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CAS 2024年第4期551-556,共6页
探究深井立式空间中不同火源位置对火灾严重程度的影响,构建深井立式空间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法分析火源的热释放速率、火源与墙壁距离对深井立式空间火灾烟气流动、烟气温度和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深井立式空间中,火羽流易受到墙壁限... 探究深井立式空间中不同火源位置对火灾严重程度的影响,构建深井立式空间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法分析火源的热释放速率、火源与墙壁距离对深井立式空间火灾烟气流动、烟气温度和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深井立式空间中,火羽流易受到墙壁限制。当火源向单侧墙壁靠近时,火羽流向近壁面倾斜。在同等条件下,火源越靠近单侧墙壁,火源正上方的烟气高度和温度越高,烟气向上流动速度越快。在模拟结果基础上使用公式拟合得到羽流温度与深度、火源距与墙壁距离的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立式空间 近壁火灾 火羽流 火灾烟气流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电碳材料燃烧排放对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李青春 徐熙林 +2 位作者 张绍强 张建 张晔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4期61-65,113,共6页
电碳材料燃烧排放产生的颗粒物在大气中传输和扩散受到风场和大气条件的影响,其中包括风速、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和不确定性,预测电碳材料燃烧排放的分布变得困难。因此,研究电碳材料燃烧排放对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使用大气监测仪器收... 电碳材料燃烧排放产生的颗粒物在大气中传输和扩散受到风场和大气条件的影响,其中包括风速、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和不确定性,预测电碳材料燃烧排放的分布变得困难。因此,研究电碳材料燃烧排放对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使用大气监测仪器收集数据,并建立高斯烟羽模型,模拟电碳材料燃烧排放颗粒物在大气中的沉积与扩散情况。将辽宁省某火电厂作为监测区域,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并验证了电碳燃烧排放颗粒物浓度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通过不同方法对比说明:所提方法分析出的电碳材料燃烧排放对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更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碳材料 高斯烟羽模型 大气颗粒物浓度 线性回归分析
下载PDF
基于多传感器数据的燃煤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监测系统设计
7
作者 文竹 苗苗 师伯宁 《工业加热》 CAS 2024年第10期43-48,共6页
燃煤锅炉烟气中的污染物种类多,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同时燃煤锅炉烟气排放监测产生的数据庞大且复杂,影响污染物监测的精度。为了实现对燃煤锅炉烟气中多种污染物的实时监测,设计了基于多传感器数据的燃煤锅炉烟气污染物... 燃煤锅炉烟气中的污染物种类多,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同时燃煤锅炉烟气排放监测产生的数据庞大且复杂,影响污染物监测的精度。为了实现对燃煤锅炉烟气中多种污染物的实时监测,设计了基于多传感器数据的燃煤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监测系统。该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多传感器模块、数据采集器和通信模块等。将通过硬件部分的多个传感器采集到的燃煤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数据传送到系统的软件部分中,利用高斯烟羽模型获取烟气污染物的排放扩散范围,并基于通信距离去除传感器采集过程中的无用数据,以此节省监测时间。引入差分吸收光谱法反演出烟气污染物各成分的排放浓度,并使用通信协议将结果数据传送至硬件系统中,实现燃煤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的实时监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设计的监测系统能够精确预测出烟气污染物排放的扩散范围,且监测精度、鲁棒性以及稳定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传感器数据采集 高斯烟羽模型 数据去冗余 差分吸收光谱法 气体排放监测
下载PDF
SNAR除酸脱硝技术在浙石化蜡油催化裂化装置的应用
8
作者 王金生 李超 +4 位作者 康浩 刘建 郑小辉 张欣 王国刚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160-163,181,共5页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300万t/a蜡油催化裂化装置外排烟气因硫酸气溶胶含量较高,导致颗粒物浓度超标,联合青岛惠城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一种SNAR除酸脱硝工艺技术的工业应用试验。利用气力输送将固体粉末状还原剂喷入催化装置的...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300万t/a蜡油催化裂化装置外排烟气因硫酸气溶胶含量较高,导致颗粒物浓度超标,联合青岛惠城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一种SNAR除酸脱硝工艺技术的工业应用试验。利用气力输送将固体粉末状还原剂喷入催化装置的烟道,固体还原剂分解为气态还原性物质,与SO_(3)和NO_(x)发生反应。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可大幅度降低SO_(3)浓度,SO_(3)脱除率为41.1%~57.7%,从而降低外排烟气中的硫酸盐气溶胶颗粒物的含量,保证颗粒物达标排放,并显著改善了工业烟气拖尾情况。同时NO_(x)脱除率可达50%~70%。该工业应用研究表明,SNAR除酸脱硝工艺具有很高的除酸脱硝效果,同时未对生产线设备产生腐蚀等不良影响,为催化裂化设备安全运行增加了经济收益和环保效益,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硫酸气溶胶 蓝色烟羽 SO_(3) 氮氧化物
下载PDF
一电厂消除脱硫系统白烟技术经济比较
9
作者 高河亮 潘振艳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4期123-126,284,共5页
为了消除燃煤电站烟囱的白烟现象,按照烟气直接加热和烟气先冷凝再加热两种方案针对一工程进行了烟囱消除白烟的初步工程方案设计,并进行了烟囱消除白烟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烟气先冷凝再加热的消除烟囱白烟的方案具有明显... 为了消除燃煤电站烟囱的白烟现象,按照烟气直接加热和烟气先冷凝再加热两种方案针对一工程进行了烟囱消除白烟的初步工程方案设计,并进行了烟囱消除白烟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烟气先冷凝再加热的消除烟囱白烟的方案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羽 排放温度 技术经济比较 烟气直接加热 烟气先冷凝再加热
下载PDF
基于烟羽模型的地铁站占道施工影响区计算
10
作者 曾祥龙 郜俊成 张俊 《交通与港航》 2024年第5期76-81,共6页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运量公共交通系统,在特大、超大城市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地铁站通常会选址于城市干线道路交叉口附近,且多采用明挖法施工,其施工周期长、占道范围大、对居民出行影响程度高等特点,对城市干路网交通运行...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运量公共交通系统,在特大、超大城市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地铁站通常会选址于城市干线道路交叉口附近,且多采用明挖法施工,其施工周期长、占道范围大、对居民出行影响程度高等特点,对城市干路网交通运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以“烟羽模型”为基础,结合地铁站占道施工特点,遵循城市交通运行实际,提出地铁站占道施工交通影响区计算方法,并以南京大桥北站施工为例进行试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铁站 占道施工 交通影响区 烟羽模型
下载PDF
控制蓝烟和拖尾的增强型RFS硫转移剂的工业应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磊 王寿璋 +3 位作者 宋海涛 张苡源 冯海春 田辉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15,共6页
为解决湿法脱硫塔蓝烟和烟气拖尾问题,在中国石化某企业的一套MIP-CGP装置上进行了增强型RFS硫转移剂的工业应用试验。助剂自2017年7月24日开始加注,在经过初始快速累积到系统藏量约1.5%,且于9月下旬按进料计剂耗约0.024kg/t稳定加注时... 为解决湿法脱硫塔蓝烟和烟气拖尾问题,在中国石化某企业的一套MIP-CGP装置上进行了增强型RFS硫转移剂的工业应用试验。助剂自2017年7月24日开始加注,在经过初始快速累积到系统藏量约1.5%,且于9月下旬按进料计剂耗约0.024kg/t稳定加注时,进行了应用总结。结果表明,硫转移剂的应用对裂化产物分布、产品性质和装置运行无负面影响,可大幅降低烟气中SO_2和SO_3浓度,从而降低脱硫塔操作负荷和碱液消耗量,同时还可降低外排废水和循环液盐含量与COD,消除了蓝烟现象,显著改善了脱硫塔烟气拖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烟气 脱硫塔 蓝烟 拖尾 硫转移剂
下载PDF
细水雾扑灭油池火的临界条件 被引量:18
12
作者 黄鑫 刘江虹 +1 位作者 廖光煊 陆强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3-328,共6页
通过模拟灭火实验发现细水雾灭火过程中由于雾特性参数的变化而形成两种相异的灭火过程,进而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得到了细水雾通过火焰冷却扑灭油池火所需的临界条件,并通过实验室尺度实验与全尺度实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在实验中还... 通过模拟灭火实验发现细水雾灭火过程中由于雾特性参数的变化而形成两种相异的灭火过程,进而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得到了细水雾通过火焰冷却扑灭油池火所需的临界条件,并通过实验室尺度实验与全尺度实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在实验中还发现对于下喷式系统而言,细水雾能否穿透烟气羽流层对于细水雾系统能否灭火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引入了烟气羽流与细水雾的推力比这一概念,并通过实验确定了采用下喷方式时,细水雾灭火的临界推力比大致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水雾 油池火 烟气羽流 临界雾通量
下载PDF
基于烟羽掩膜的森林火点MODIS探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彭光雄 沈蔚 +2 位作者 胡德勇 李京 陈云浩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5-189,共5页
针对MODIS的林火探测算法第四版区域适应性差的不足,利用基于热带雨林特性的潜在火点判定阈值和基于烟羽掩膜的自适应窗口调节技术,对第四版算法进行了改进.烟羽掩膜有利于辅助火点探测,而调整阈值则能改善火点探测的敏感性.根据热带雨... 针对MODIS的林火探测算法第四版区域适应性差的不足,利用基于热带雨林特性的潜在火点判定阈值和基于烟羽掩膜的自适应窗口调节技术,对第四版算法进行了改进.烟羽掩膜有利于辅助火点探测,而调整阈值则能改善火点探测的敏感性.根据热带雨林地区森林火灾的特点,潜在火点判定阈值在无烟羽区设为306K,在烟羽掩膜区设为295K.烟羽掩膜可以有效圈定背景像元的范围,增加自适应窗口空间统计分析的约束条件,减少由于降低烟羽掩膜区潜在火点判定阈值而引起的噪声.应用实际火点数据对两种算法进行了比较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后提高了对低温小火点和大扫描角火点探测的敏感性,增强了热带雨林地区的火点探测能力和探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火点探测 烟羽掩膜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下载PDF
瓦斯爆炸烟流浓度和温度的扩散规律 被引量:5
14
作者 焦宇 周心权 +1 位作者 段玉龙 龚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3-297,共5页
为了了解瓦斯爆炸后所产生高温、毒害性烟流的传播规律,对其进行了数学分析和数值模拟。基于模块化思想将烟流区域分成多个子区域进行分析,推导出了烟流浓度的传播模型;基于对流换热和热传导学建立了烟流温度的传播模型。对该一维烟流... 为了了解瓦斯爆炸后所产生高温、毒害性烟流的传播规律,对其进行了数学分析和数值模拟。基于模块化思想将烟流区域分成多个子区域进行分析,推导出了烟流浓度的传播模型;基于对流换热和热传导学建立了烟流温度的传播模型。对该一维烟流温度、浓度扩散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以潘集三矿某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为例,利用流体模拟软件Fluent进行了烟流温度、CH4和CO浓度的模拟计算,得出了CH4和CO的浓度、烟流温度的传播规律。对比分析一维模型和Fluent二维计算结果可知二者结论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爆炸 烟流 浓度 温度 扩散
下载PDF
火灾标准燃烧室相似模型试验箱设计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进军 涂然 +1 位作者 曾怡 张永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1-184,共4页
运用相似理论对火灾探测标准燃烧室建立1/10的相似模型试验箱,确定火灾试验所涉及的主要相似准则关系,并通过FDS数值模拟对其相似有效性进行分析。通过模拟试验,讨论火灾探测中关心的3 m环及羽流中心线上烟气参数的变化及其相似性。模... 运用相似理论对火灾探测标准燃烧室建立1/10的相似模型试验箱,确定火灾试验所涉及的主要相似准则关系,并通过FDS数值模拟对其相似有效性进行分析。通过模拟试验,讨论火灾探测中关心的3 m环及羽流中心线上烟气参数的变化及其相似性。模拟试验数据表明,在火灾研究误差范围内,该模型试验箱在烟气温升及运动特性上可以对原型标准燃烧室进行较好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相似理论 标准燃烧室 烟气羽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断层扫描重建烟羽空间分布 被引量:5
16
作者 韦民红 童敏明 +1 位作者 李素文 肖建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52-2256,共5页
为了实现烟羽二维空间分布的精确重建,建立了被动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断层扫描系统,实现了多台被动多轴差分吸收光谱系统对废气烟羽空间分布的测量。首先,介绍了多轴差分吸收光谱系统及其反演气体浓度的机理。接着,使用代数迭代算法对不同... 为了实现烟羽二维空间分布的精确重建,建立了被动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断层扫描系统,实现了多台被动多轴差分吸收光谱系统对废气烟羽空间分布的测量。首先,介绍了多轴差分吸收光谱系统及其反演气体浓度的机理。接着,使用代数迭代算法对不同的重建模型,采用不同的扫描光路进行了重建模拟,并设计了重建程序。然后,对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搭建了多轴差分吸收光扫描系统平台,进行了外场试验。数值模拟的结果显示:MAX-DOAS层析技术能精确的重建出烟羽模型的二维空间分布,四光源光路的重建误差约是双光源光路重建误差的三分之一,四光源重建时间约是双光源重建时间的四分之一,且双峰模型的重建误差大于单峰模型的重建误差。外场试验的结果显示:重建图像的积分数据与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测得的投影数据是一致的,说明重建出的烟羽空间分布符合实际情况。研究表明,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外场试验的结果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差分吸收光谱 断层扫描 代数重建算法 烟羽
下载PDF
超瘦高中庭自然填充烟气层高度预测方法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昊 王会娟 +2 位作者 杜翠凤 李磊 江佳颖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7-620,共4页
利用半经验公式和CFD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对超瘦高型中庭自然填充烟气层高度进行预测分析。利用FDS软件建立某超高层建筑内部超瘦高中庭的物理模型,对计算数据结果进行处理得出烟气分层的时间和高度,以及随时间变化的烟气前沿高度。将模... 利用半经验公式和CFD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对超瘦高型中庭自然填充烟气层高度进行预测分析。利用FDS软件建立某超高层建筑内部超瘦高中庭的物理模型,对计算数据结果进行处理得出烟气分层的时间和高度,以及随时间变化的烟气前沿高度。将模拟结果和现有理论公式的计算结果相比较,探讨现有公式与推导模型的差异性及可能的原因,为后期火灾模拟试验设计及超瘦高型中庭内烟气层高度预测模型的深化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庭 烟羽流 烟气层高度 FDS
下载PDF
基于图像传感器的推进剂发烟量测试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长健 张克旺 +2 位作者 孙美 杨燕京 许毅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8-101,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传感器的推进剂发烟量测试方法。用平行光管代替传统测试装置中的卤素钨灯,用图像传感器代替传统测试装置中的光电二极管或光敏电阻,设计了一种表面有镂空条纹的遮光罩对光源信号进行调制,采取图像数据处理方法消除...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传感器的推进剂发烟量测试方法。用平行光管代替传统测试装置中的卤素钨灯,用图像传感器代替传统测试装置中的光电二极管或光敏电阻,设计了一种表面有镂空条纹的遮光罩对光源信号进行调制,采取图像数据处理方法消除环境噪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测量了SQ2推进剂、Al-CMDB推进剂和NEPE推进剂燃烧烟雾的发烟量。结果表明,SQ2推进剂和Al-CMDB推进剂的烟雾透过率曲线在点火后50s左右基本稳定;NEPE推进剂燃烧的烟雾光透过率曲线在点火50s后稳定,但有缓慢上升趋势;3种推进剂烟雾光透过率分别为84.1%、65.9%、22.3%,与传统测试方法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剂 发烟量 羽流烟雾 图像传感器 平行光管 烟雾光透过率
下载PDF
温度分层环境下火灾烟气羽流上升高度公式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方俊 疏学明 +2 位作者 袁宏永 张永明 沈兆武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93-98,共6页
对小尺度空间温度分层环境下柴油有焰火及棉绳阴燃火烟气运动进行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分层环境下,烟气与环境空气温度差造成的浮力在某一高度消失并转为负值,致使烟气停止上升而向横向扩展。Morton积分公式低估了烟气羽流上... 对小尺度空间温度分层环境下柴油有焰火及棉绳阴燃火烟气运动进行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分层环境下,烟气与环境空气温度差造成的浮力在某一高度消失并转为负值,致使烟气停止上升而向横向扩展。Morton积分公式低估了烟气羽流上升的最大高度,且在相同出口条件及分层环境下,柴油烟雾比棉绳烟雾下降趋势快,上升高度小,其原因在于积分公式中自相似卷吸及烟气为空气假设。引入烟气密度修正系数和自相似修正系数,对Morton公式进行了修正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温度分层环境 火灾烟气羽流 Morton公式 高速摄像仪 修正系数
下载PDF
建筑火灾中烟气生成量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洪菊 姜明理 倪照鹏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2004年第2期114-116,共3页
介绍了不同条件下几种典型烟气生成量的计算方法 。
关键词 建筑火灾 烟气 羽流 火源面积 防排烟系统 消防安全 建筑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